第6单元进阶阅读02(解析版)_第1页
第6单元进阶阅读02(解析版)_第2页
第6单元进阶阅读02(解析版)_第3页
第6单元进阶阅读02(解析版)_第4页
第6单元进阶阅读02(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阶阅读02

小说+非连+诗歌+文言文对比+名著+综合性学习

进阶01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坐宫

闻琴

①河水流进山洼,回旋而下。春季到来,水畔就铺满青绿不一的荇草。行人若再往里,

得过一道山岭。岭子靠左,那最平坦的一处,叫作白家岙。白家岙的人都姓白,唯一一个会

唱戏的男人却姓蓝,人称蓝三爷。清晨,渡船停泊,一瓣一瓣的落花飘浮水上,他总喜欢来

这里吊嗓子,而后,踱着方步,念几句白,唱一段慢板。

②“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

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蓝三爷总喜欢唱京

剧《四郎探母》中的片段《坐宫》。

③蓝三爷也干农活儿,从一开始的笨拙,逐渐被磨炼成一个庄稼好把式。看着热火朝天

的农田收割场面,他也会丢下农具,来几段西皮流水助兴。村人就寻个木枝,敲击瓷碗给他

伴奏——这也似作响锣鼓,好像真过了一回千军万马的瘾。

④村里学校老师缺失,蓝三爷说自己戏校毕业,认字识数,因而常常主动代课。空闲时,

他还在操场上给孩子们演上几段打戏。孩子们围聚在他身边,瞪着眼,张着口,好像窥到另

一个世界,也模仿着戏里的角儿,性格变得稳重。

⑤蓝三爷是个热心人。每逢村里捐款,他是头一个拿钱的。要是赶上修路造桥,那他更

是觉得义不容辞的。他还好打抱不平,谁家男人欺负女人,那他可是不给半点面儿的,该训

就训。在村人的记忆里,蓝三爷又是孤僻的。黄昏时天气阴沉,水面歇满乌黑的蚊蝇,天边

黄云翻滚,远处传来尖利的鸟雀鸣叫,夜里必是滂沱大雨。这时他常立在洼头,凄惶行走,

背影孤单。

⑥一个邮差走进僻静的小村,蓝三爷接到一封信,信封戳着一个外国地址。灰雾蒙蒙的

早晨,他换上中山装,渡船去镇上,又到县里、市里、省城里,乘飞机,漂洋过海,到达一

个地中海小国。“蓝三爷哪儿去了?”孩子们不适应,不停地问大人。那名邮差又来送信时,

孩子们便围住打听。“哦,他大概出国了,他的两个哥哥联系上了他。”

第1页共22页

⑦白家岙的人再也听不见那熟悉的音调。聆听过他唱腔的河水、黄莺、小狗、花朵们,

就更为寂寞了。岙里的孩子,挎着书包,绕过河水,也学着蓝三爷吼上几声,咿咿呀呀,振

作精神。“在头上摘下胡地冠,身上脱下紫罗衫。沿毡帽,齐眉掩,三尺龙泉挎腰间,将身

来在宫门站,等等等等候了公主盗令还,爷好出关。”

⑧月白风清的晚上,蓝三爷突然又回来了,他依旧穿着出国时穿的那身中山装。他在岙

里走来走去,摸摸孩子们的脑袋,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分发一些零食水果,满眼看不尽的

喜欢。

⑨“蓝三爷,你干啥要回来?”

⑩“我是中国人,这儿才是我的家。娃娃们,想我不?”

⑪“想,就像杨四郎盼归那样想着哩!”

⑫“那是想得紧……”

⑬岙里通网那天,岙口突然驶来几辆县剧团的大车,车上下来几个领导模样的人。村人

这才明白,当初蓝三爷迁籍岙里,并非像他说的“在家行三,而今却是孤家寡人”,还有一

段仇恨。原来,当年他是被一个歹人陷害,才被迫迁籍深山里的白家岙的。

⑭剧团领导请蓝三爷清唱几句《坐宫》。他颇为不屑,凄凄惨惨的,又哪如一曲《借东

风》听得人神清气爽,妖魔鬼怪就此一扫而光。站在遒劲的苍松下,蓝三爷被毁伤的头皮格

外醒目,脸上的坑洼似月亮表层,那手臂上的累累疤痕,在阳光下闪着光。“我哪儿也不去,

就在村里给娃儿们唱戏,快活又自在。”

⑮蓝三爷说毕,飘然离去。这舞台上的角儿收了蟒袍皂靴,敛了光芒,洗净粉墨油彩,

一旦肚饿,任是神仙也得回到炊烟灶台,吃五谷菜蔬,变成接地气的农夫凡人。

⑯河水静静流淌,日落星布,白家岙拆了迁,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村子寂静了一些,

时不时,也听说村里哪家哪户的小娃儿被省城的戏校招收。他们在月下追觅已逝尊者的魂魄,

唱念做打,英姿勃发。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1期,有删改)

1.第⑤段说蓝三爷是一个“热心人”。除了第⑤段所述事迹外,文中还有哪些事可以体现这

一点?

【答案】给劳动中的人们唱戏助兴;主动到村里学校代课;教孩子们唱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第③段“蓝三爷也干农活儿,从一开始的笨拙,

逐渐被磨炼成一个庄稼好把式。看着热火朝天的农田收割场面,他也会丢下农具,来几段西

皮流水助兴”可知,蓝三爷也会下地干农活,在干农活时会为一同劳作的乡亲们唱戏解乏;

第2页共22页

根据第④段“村里学校老师缺失,蓝三爷说自己戏校毕业,认字识数,因而常常主动代课”

可知,因无人教村里的孩子们学习,蓝三爷主动请缨,担任孩子们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写

字;根据第④段“空闲时,他还在操场上给孩子们演上几段打戏。孩子们围聚在他身边,瞪

着眼,张着口,好像窥到另一个世界,也模仿着戏里的角儿,性格变得稳重”可知,蓝三爷

在空闲时,也会给孩子们唱戏,教孩子们唱戏。

2.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孩子们围聚在他身边,瞪.着眼,张.着口,好像窥到另一个世界,也模仿着戏里的角儿,性格

变得稳重。

【答案】通过“瞪”和“张”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孩子们听蓝三爷唱戏时的专注

及受到的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的赏析。通过阅读画线句可知,加点词“瞪”“张”是对观戏的孩

子们的动作的描写,“瞪着眼”说明孩子们在认真地看,“张着口”说明孩子们被蓝三爷的

唱功所折服。结合“孩子们围聚在他身边”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蓝三爷,喜欢听他唱戏;

根据“好像窥到另一个世界,也模仿着戏里的角儿,性格变得稳重”可知,蓝三爷的戏对孩

子们影响很深,以致孩子们的性格都有了变化,可见他们在观戏时心灵受到了洗礼,才会有

此改变。

3.第②段中蓝三爷为什么总要唱《坐宫》?第⑭段中他为什么又不唱这个片段了呢?

【答案】因为蓝三爷是被人陷害而被迫迁籍深山里的白家岙的,他内心孤愤所以唱“凄凄惨

惨”的《坐宫》;后来,他的冤屈被洗清,而且爱上了白家岙,内心喜悦,所以不愿唱《坐

宫》,而是唱“听得人神清气爽”的《借东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⑬段“村人这才明白,当初蓝三爷迁籍

岙里,并非像他说的‘在家行三,而今却是孤家寡人’,还有一段仇恨。原来,当年他是被

一个歹人陷害,才被迫迁籍深山里的白家岙的”可知,蓝三爷当年是被逼无奈,才躲在白家

岙的,所以在刚到白家岙的那段时间心中有很多不甘,通过《坐宫》中的歌词可以探知“我

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我好比浅水龙被困

在沙滩”,歌词中所体现的都是被困的形象,与他当时的处境相似,所以《坐宫》这首词能

引起他内心的共鸣,他才会总是吟唱;根据第⑬段“岙里通网那天,岙口突然驶来几辆县剧

团的大车,车上下来几个领导模样的人”及第⑭段“剧团领导请蓝三爷清唱几句《坐宫》。

他颇为不屑,凄凄惨惨的,又哪如一曲《借东风》听得人神清气爽,妖魔鬼怪就此一扫而光”

可知,剧团领导里的领导为蓝三爷洗清了冤屈,所以他不在似以前的愁苦孤独,而是现在的

第3页共22页

神清气爽;结合蓝三爷说的话“我哪儿也不去,就在村里给娃儿们唱戏,快活又自在(第⑭

段)”可以看出,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白家岙和这里的乡亲,他不再是被困这里,而是如在

故乡一般逍遥自在,所以他要唱《借东风》来表达现在的心情。

4.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案】“他们”是指那些被省城的戏校招收的白家岙小娃儿,“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纪念、

感谢教他们唱戏、引领他们走上这条道路的蓝三爷。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知道“他们”所指是谁,才能

探求他们的行为的目的。根据第⑯段“村子寂静了一些,时不时,也听说村里哪家哪户的小

娃儿被省城的戏校招收。他们在月下追觅已逝尊者的魂魄,唱念做打,英姿勃发”可知,“他

们”指的是白家岙那些被省城的戏校招收的孩子们;结合第④段“空闲时,他还在操场上给

孩子们演上几段打戏。孩子们围聚在他身边,瞪着眼,张着口,好像窥到另一个世界,也模

仿着戏里的角儿,性格变得稳重”可知,这些孩子们都是之前跟随蓝三爷学过戏的,都是被

蓝三爷深深影响过的,所以在蓝三爷逝世后,这些孩子学着蓝三爷的模样唱戏,是在怀念蓝

三爷、是在感谢蓝三爷当年的引导与教诲。

5.记叙文阅读。

爱的光辉

①我们五人困在这偏僻乡野已整整两天。

②一场大暴雨把通往山外的道路冲坏了,尽管如今早已风停雨住,可路还没有修好,我

们只好借宿在这所乡村学校里,眼巴巴地盼望着早点通车。

③我们借宿的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他们四十多岁的年纪,男人姓李,中等个子,纯朴

憨厚。他的妻子张老师,有些瘦,比较善谈,跟她说话时,她总会微微笑着看向你,满是恬

静柔和。

④正值暑假,学生还没有开学,我们就向张老师买了半袋面粉,借了根擀面杖,用学生

平时用的锅灶烧火做饭,顿顿红薯叶煮面条,在这深山里过起了忆苦思甜般的清苦生活。张

老师夫妇俩每天也是盐水煮面,他们吃起来总是香喷喷的样子,而我们则感到难以下咽。

⑤同伴芳妮说:“张老师家厨房篮子里有笨鸡蛋,我们向他们买一些吧。”一经提醒,

大胖立即赞同地说:“对呀,他家厨房大盐罐里还腌了好多蝉,蝉可是很美味”。我一听也

来了精神,立即附和。

⑥可当我们向张老师提出买些蝉和笨鸡蛋时,她却不好意思地拒绝了,说是给娃娃们留

的。说完,她有些歉疚地冲我们笑笑,转身忙去了。我们有些失望,没想到这大山里最常见

第4页共22页

的蝉和鸡蛋也会被张老师视若珍宝。“他们只有一个孩子,哪里吃得了这么多。”芳妮轻声

说,“这张老师真小气。”那天的红薯叶煮面,大家都更没胃口了,只盼路早点修好。

⑦又过了一天后,恰逢学校开学的日子。一大早,我们就见李老师匆匆忙忙向外赶去,

问去做什么,他说,有五个学生住在河对岸,要蹬水过河,他去把学生背过来。一听说要背

学生过河,我们五个人都跟着李老师来到河边。只见河面大概有三十多米宽,河水湍急,一

路喧哗着向东流去,水不太深,但是河底有碎石。我们站在河边等,不一会儿,从河对面断

断续续走来五个年龄约摸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看见李老师,大老远就兴奋地打着招呼。李

老师走下河,大胖大勇也紧跟着下去,只是李老师步子从容,而这两个大男人被碎石咯得直

咧嘴,走起来歪歪扭扭。

⑧那天上课的时候,21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李老师分别给他们上三个年级的课程。

这时候,张老师则不停地在厨房忙活,不一会,厨房就飘出浓浓的香味,这完全不像他们过

的清苦生活。放学的时候,张老师的饭也做好了,葱炒鸡蛋,油炸蝉,凉拌黄瓜,黄面粥,

白馒头,满满的摆了两桌子。张老师邀请我们就坐,解释说,今天既是开学日,又有两个学

生过生日,为孩子们过生日是他们这所乡村学校的传统,山里面生活苦,孩子们平时吃饭都

很清淡,他们俩也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学生增加下营养。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张老师说的娃

娃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的学生,想想昨天我们还埋怨她小气,心里很是愧疚。

⑨21个孩子围着简陋的饭桌,一边香喷喷地吃饭,一边叽叽喳喳地说话,小脸上洋溢着

兴奋和快乐。张老师夫妇俩不停地让大家多吃,他们却几乎没有动过筷子。感动悄悄流淌在

我心里,我问两人从教这些年的情况,他们自豪地说:“当了25年教师,有18个学生考上

了大学,最低的也是初中毕业,在山里也算文化人呢。”说完,两人自豪地笑,眉眼间全是

幸福。

⑩那顿饭,我们吃得难忘。

⑪路终于修好了。一个晴好的清晨,我们向夫妇俩告别,走远了,我还忍不住一次次回

头张望那所乡村学校。这时,太阳在远山升起,无数阳光在树叶上跳舞,洒下一片片银白色

的光芒。

(1)第②段、第⑥段中,反复写我们“盼望路早点修好”,主要目的是()

A.突出乡野偏僻,生活清苦。

B.突出这场暴雨之大。

C.突出我们困在这偏僻乡野时间之久。

D.突出张老师的小气,令我们失望。

第5页共22页

(2)第⑥段写我们向张老师提出买些蝉和笨鸡蛋却被拒绝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3)第⑨段中划线句子“说完,两人自豪地笑,眉眼间全是幸福”,张老师夫妻二人因为

而感到自

豪,因为而感到

幸福。

(4)张老师是一个恬静柔和的人,体现在

张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人,体现在

(5)说说本文结尾第⑪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答案】(1)A

(2)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我们”被拒绝后失望,到后来得知真相后感动,从而刻画

了张老师关爱学生的形象特点。②设置悬念,为下文张老师为学生们过生日、做美食的情节

作铺垫,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避免平淡。

(3)学生们学业有成、自己长期扎根乡村任教学生们快乐、自己的教育生涯取得成就

(4)①跟人说话时,会微微笑着看向你;②不好意思地拒绝“我们”买鸡蛋和蝉,歉疚地冲

“我们”笑笑①把鸡蛋和蝉留给学生吃,自己舍不得吃;②给学生过生日,制作美食为

学生增加营养;③称学生为“娃娃”;④吃饭时让大家多吃,自己却几乎没动筷子

(5)①这一句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我们”离开学校时朝阳升起的景象,衬托“我们”

被夫妇二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感动后的激动心情。②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

阳光人格化,生动形象,营造了欢快的氛围。③阳光照耀喻指夫妇二人为乡村的学生们带来

光明和希望,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突出文章主旨。④晴朗的天气与开头的暴雨形成首尾

呼应,结构完整。阳光普照的美好景象位于结尾也使文章韵味悠长。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文章主旨来考虑。A.

结合第④段“顿顿红薯叶煮面条,在这深山里过起了忆苦思甜般的清苦生活”“而我们则感

到难以下咽”等语句可知,这里的生活很清苦。结合第⑧段“放学的时候,张老师的饭也做

好了,葱炒鸡蛋,油炸蝉,凉拌黄瓜,黄面粥,白馒头,满满的摆了两桌子”等内容可知,

第6页共22页

张老师不把鸡蛋和蝉卖给“我们”是因为这些东西要留着给学生吃。因此,不能把“盼望路

早点修好”理解为突出张老师的小气。综合分析,“突出乡野偏僻,生活清苦”是主要目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结合下文第⑧段“放学的时候,张老师的饭也做好了,葱

炒鸡蛋,油炸蝉,凉拌黄瓜,黄面粥,白馒头,满满的摆了两桌子”“山里面生活苦,孩子

们平时吃饭都很清淡,他们俩也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学生增加下营养”等语句可知,张老师拒

绝“我们”买蝉和鸡蛋的要求,是要把这些食物留着学生吃,突出了夫妇二人关爱学生的可

贵品质。“我们”由失望到后来的感动,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情节具有波澜起

伏。拒绝的情节也有设置悬念,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的作用。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结合第⑨段“当了25年教师,有18个学生考上了大学,

最低的也是初中毕业,在山里也算文化人呢”可知,两人为学生们学业有成而自豪、为自己

长期扎根乡村任教而自豪。结合第⑧段“21个孩子围着简陋的饭桌,一边香喷喷地吃饭,一

边叽叽喳喳地说话,小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可知,两人因学生们快乐而幸福;结合第⑨

段“当了25年教师,有18个学生考上了大学,最低的也是初中毕业,在山里也算文化人呢”

可知,两人因教育生涯取得成就而感到幸福。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张老师的恬静柔和体现在第③段“跟她说话时,她总会

微微笑着看向你”,第⑥段“她却不好意思地拒绝了,说是给娃娃们留的。说完,她有些歉

疚地冲我们笑笑,转身忙去了”等语句,可概括作答。张老师关爱学生的品质体现在第⑥段

“说是给娃娃们留的”,第⑧段“这时候,张老师则不停地在厨房忙活,不一会,厨房就飘

出浓浓的香味,这完全不像他们过的清苦生活”“为孩子们过生日是他们这所乡村学校的传

统,山里面生活苦,孩子们平时吃饭都很清淡,他们俩也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学生增加下营养”

“原来张老师说的娃娃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的学生”,第⑨段“张老师夫妇俩不停地让大

家多吃,他们却几乎没有动过筷子”等语句,可概括作答。

(5)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结合第⑩段“那顿饭,我们吃得难忘”,第⑪段“走

远了,我还忍不住一次次回头张望那所乡村学校”等语句可知,划线句写“我们”离开时的

晴朗天气,衬托了“我们”在这所学校感受到夫妇俩关爱学生、奉献乡村教育的优秀品质后

的激动心情。这一句位于文章末尾,还与开头第②段的天气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无

数阳光在树叶上跳舞”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洒下一片片银白色的光芒”也喻指夫

妇二人为乡村的学生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突出文章主旨。美好的画

第7页共22页

面位于结尾也给读者以韵味悠长之感。

进阶0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校准备举办“我为和平发声”主题活动,找来下面几则材料。

【材料一】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

全世界的战争。这场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9月1日德国侵略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

署投降书为止,前后历经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有

60多个国家、约五分之四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的漩涡。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达5000万以上,

直接物质损失价值4万亿美元以上。

③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地缘政治私利,凭借高额军费支撑的强大军力频频挑起冲

突,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发动一系列战争。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多

以来,大量美军现役和库存武器弹药被投入战场,推高冲突烈度,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材料二】

①“中国-中亚机制起步虽然较晚,但是注重务实,尊重各国诉求,深受中亚各国的支持

和欢迎。”5月16日,中国-中亚峰会进入倒计时。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于骏在当日峰会的

主办地西安举行的首场吹风会上说道,“下一阶段我们愿意同中亚国家共同努力,不断将中

国-中亚机制做大做强。”

②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

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应邀与会。

③这将是中国今年主办的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

国国家元首之间首次举办的面对面峰会,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三】

第8页共22页

【材料四】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

②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

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外侵略、殖民、掠

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至今仍有个别西方国家大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靠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弘扬和平、发展、

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一次冲突,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从未发动过一场代

理人战争,从未参加过任何一个军事集团。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指出,

中国的现代化通过发展自身来实现,同时帮助他国发展,这与一些国家剥削他国的做法有着

本质区别。

④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式现代化既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又在对外开放中广泛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

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

共同发展,继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中国将坚定不移

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

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

⑤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面临

严峻挑战。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9页共22页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合作平

台;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推进落

实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新加坡领导人表示,一个强大、友好

的中国,将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帮助中小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古巴国际政

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为自身

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

际秩序的维护者,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

出更大贡献。

6.小景在读完以上四则材料后,根据个人理解,归纳出四条信息,其中仅有一条与材料不相

符,请你找出来()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伤亡人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达3000

万以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仅死亡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

B.【材料三】图表中2023各国国防预算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C.“中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材料四】文章的中心论点。

D.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高度称赞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C.材料四首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

特征和必然选择”为中心论点;本项对材料四的中心论点表述有误;故选C。

7.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答案】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材料二为一则新闻,概括其内容可采用“对象+事件”的

形式;联系材料二首段“5月16日,中国—中亚峰会进入倒计时。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于骏

在当日峰会的主办地西安举行的首场吹风会上说道,‘下一阶段我们愿意同中亚国家共同努

力,不断将中国-中亚机制做大做强。’”可知,对象为:中国—中亚峰会;事件为:将在陕

西省西安市举行。

8.请你结合材料一、四分析美国不断对外挑起冲突和发动战争的原因。

【答案】为实现其地缘政治私利,搞霸权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地缘政治

第10页共22页

私利,凭借高额军费支撑的强大军力频频挑起冲突,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等

国发动一系列战争”可知,原因有:为实现其地缘政治私利;根据材料四第③段“一些国家

在现代化过程中对外侵略、殖民、掠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至今仍有个

别西方国家大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可知,原因有:搞霸权主义。

9.小景觉得【材料四】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用得好,请你分析其运用的论证方法及

作用。

【答案】对比论证,将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外侵略、殖民、掠夺的做法与我国不对外

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进行比较,有力论证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和必然选择。”的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材料四中画线句“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外侵略、殖民、

掠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至今仍有个别西方国家大搞霸权主义、强权政

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靠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可知,将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外侵略、殖民、掠夺的做法与我国不对外军事扩

张和殖民掠夺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具体有力的论证了首段的中心论点“走和平发

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使论证内容更具说服力。

10.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然

而,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近年来一直支持“台独”分子,企图将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

去,用心险恶。面对此情形,你最想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同胞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同胞们,你们好!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同属华夏民族,是真

正的一家人,无论美国等一些国家如何破坏,我们都要始终心连心,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

统一共同努力,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礼貌用语。

示例:同胞们,大家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便是明证。我们始终是一家人,

外部势力的恶意破坏,肆意抹黑,也是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现实的!我们要手

拉手心连心,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不懈奋斗,未来可期!

进阶03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第11页共22页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②③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①漫天飞舞的杨花因风随意散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②而溪水中片片

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铜钱。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糁

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意思是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

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杨花”“荷叶”特点。

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示例:轻盈曼舞的杨花,因风随意散落在小径上,好像下了一场花瓣雨;远远看去,幽幽小

径仿佛铺上了一层白毡。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似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铜钱。

12.诗歌第四句中的“傍”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傍”本指靠近、依靠,生动地描绘出了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

情态。②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能力。在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字进行分析。

“沙上凫雏傍母眠”意思是: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傍”

本义指靠近,引申义指临近、依靠、凭借等。作者漫步林溪间,忽然发现溪边沙滩上的凫雏

傍母而眠,这幅宁静、温馨的美妙画面,让作者不免心生喜爱。

进阶04文言文对比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

中,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第12页共22页

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②也,弱弓纤缴③,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

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念,惟

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

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楚王曰:“善。”

(节选白《列子•汤问》)

[注]①蓧:细小的竹子。②弋(yì):用系有绳子的箭射。③缴(zhuó):栓在箭上的生丝

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七里之郭.

②委.而去之

③竿不挠.

④物莫能乱.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B.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C.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D.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4)甲乙两文均谈到了“治国之道”。对此,孟子和詹何各有何见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外城;放弃;弯曲扰乱。

(2)B

(3)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

利。

②楚王听闻此事,感到十分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4)①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施行仁政,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顺从拥护。詹何认为治国要

用力均衡,整个天下尽在掌握。

【解析】(1)本题考查词义。①句意: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②句意:守城一方还

第13页共22页

是弃城而逃。委:放弃。③句意:钓竿没有被拉弯。挠:弯曲。④句意:外物没有能扰乱(我

的心神)。乱:扰乱。

(2)本题考查断句。要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分析。句意:鱼看见我的钓饵,好像(掉到水里

的)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自然),吞食它不会怀疑的。“鱼见臣之钩饵”是个完整的句

子,“犹沉埃聚沫”是对钩饵的形容,“吞之不疑”是结果。故断为: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

聚沫/吞之不疑;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①域民:使百姓在一定的范围内定居。域:地域,

用作动词。封疆:疆界。固国:巩固国防。固,使……巩固。威天下:威慑天下。兵革:兵

器和皮革制战甲,泛指军事装备。②闻:听说。异:感到惊异。召:召见。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甲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可知,孟子认为“治国之道”在于施仁政于民,就能赢得民心,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战

争就能取得胜利。乙文詹何用钓鱼之法劝谏楚王治国之道。詹何钓鱼工具很简单,钓饵普通,

但收获颇丰,原因是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借此类比治国之道如同钓鱼,要用心专一、用

力均衡,“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即整个国家尽在掌握。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

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

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

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

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

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

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

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线,用芒刺做钩,用细小的竹子做钓竿,将一粒饭剖为两半来做

钓饵,在有百仞深、流水湍急的深渊之中钓到(一条)可以装满一辆车的鱼,钓丝还不断,

第14页共22页

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曾经听我曾经当过大夫的父亲说过,蒲且子射箭啊,曾经用很弱的弓、很纤

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在云端射到两只黄鹂,(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

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仿效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

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没有能扰乱(我的心神)。

鱼看见我的钓饵,好像(掉到水里的)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自然),吞食它不会怀疑的。

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

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

楚王说:“说得好。”

进阶05名著阅读

14.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

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B.《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

C.《昆虫记》是英国作家法布尔花了足足15年时间写就的六卷本科普巨著。

D.《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修辞

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C.《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

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法布尔是“法国”作家,并非选项中所说的“英国”。

故选C。

15.科普作品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假设后求证”的研究方法,

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一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

究。试结合《昆虫记》中的具体情节来说明这一方法。

【答案】示例:《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大头黑步甲会因地表环境改变而采取假死之外的

逃生方式的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把大头黑步甲放在木头上、玻璃上、沙土上,还有松软

的泥土地上,发现它始终采取假死的方式,于是得出假设不成立的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案不唯一,结合具体情节而谈。首先,结合

《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提出假设的内容,即作者提出了什么假设;其次,说明作者通过哪些

具体的观察或实验来分析、推理假设的内容;最后,叙说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第15页共22页

例如:《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了蝉的歌唱与爱情无关这一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发出

各种声音,但雌蝉都没有任何反应,得出蝉的听觉很迟钝,蝉的歌唱只是表达生命乐趣的手

段,与爱情无关这一结论。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色蝈蝈》(节选)

①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

蝈正在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

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

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

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而这种身材大小悬

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因为蝉没有武器,只

能哀鸣踢蹬。

②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

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这是好部位,虽然

肉不多,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

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③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绿色蝈蝈酷

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

是如此。

④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

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

吃一点儿青草。

⑤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

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

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

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

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

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1)上面的文段选自,又译《昆记物语》或《昆虫学札记》,全书充满了对生

第16页共22页

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作者是(国籍)

的法布尔。

(2)用简要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3)给句中的空格选择合适的词语。

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有时我甚至还看

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蝉,而蝉则惊惶失措地飞起。

A.走、咬、追赶、逃跑

B.跑、吃、追捕、逃窜

C.望、吃、追击、避让

D.跑、啄、追捕、逃窜

(4)分析文中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法布尔在文中说“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

不争吵”,能看出法布尔的《昆虫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蝈蝈的这一特性带给你怎样的启

示。

(6)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结合选文,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

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法国

(2)主要介绍了绿色蝈蝈的食性以及同伴间和睦共处的情况。

(3)D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被“我”囚禁。

(5)把蝈蝈赋当人来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6)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将昆虫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

的人生感受融为一体。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

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该作

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

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

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

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昆虫

的史诗”。

第17页共22页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②段中“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

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

剩下的头骨和胸骨,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

糖浆甜汁”,③段中“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

萄,绿色蝈蝈酷爱甜食。……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蝉的肚子比其

他部位更受欢迎呢?”,④段中“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

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

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可知,主要介绍了绿色蝈蝈的食性;结合⑤段中“诚

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活着的一定

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蝈蝈是彼

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

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可知,主要介绍了绿色

蝈蝈同同伴间和睦共处的情况;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结合上文“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我了

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的内容可知,我很好奇,迫切想知道

掉落的是什么,应用“跑”;第二空,结合“那是一只蝈蝈正在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的

内容可知,应用“啄”,蝈蝈的口器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颚各1对、下唇及舌等部分组

成,用“啄”更为形象贴切;第三空,追赶:加快速度赶上前面的人或事物。追捕:追查搜

捕,追逼索取。追击:指追歼退却之敌的作战行动。结合“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

地纵身蝉”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蝈蝈追查搜捕食物,应使用“追捕”;第四空,逃跑:

指为躲避不利环境或事物而迅速或悄悄离开。逃窜:指仓皇地逃走。避让:躲避;让开。结

合“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仓皇地逃走,应使用“逃窜”;故选

D。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

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

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结合“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

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的内容,联系上文“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因为蝉

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可知,句中把“蝈蝈”比作“笼里的囚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

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被“我”囚禁,是文章语言更有表现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本题考查艺术特色和启示。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炉,娓娓道来。

第18页共22页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一一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如把蝈蝈赋

予人的情态来写,全书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