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_第4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缺少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师资较弱、学生劳动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推进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广西交通运输学校设计培育學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自律、学会劳动、学会分享”的“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一个劳动周值班制度、一个劳动周课程计划表、一个劳动周管理流程图和一个线上劳动教育学习空间的“四个一”劳动周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词:中职学校;核心素养;劳动周课程;“九会”;“四个一”;劳动教育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提出,职业院校要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增强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等。当前,各大中小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有序开展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1]。然而,一些中职学校设计的劳动周课程过于简单,虽然强调了劳动实践,但停留在校园清洁卫生工作层面,忽略了劳动实践的育人功能。另外,在劳动周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劳动场地规模、劳动专业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劳动周存在师生拍照打卡、简单体验、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等不良现象,没有达到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基于中职生的发展特点,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结合学校德育实际情况设计了劳动周课程,以培育学生九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自律、学会劳动、学会分享”(以下简称“九会”);同时,要求教师依据“九会”劳动周课程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实施“一个劳动周值班制度、一个劳动周课程计划表、一个劳动周管理流程图和一个线上劳动教育学习空间”(以下简称“四个一”),有效开展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一、中职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逻辑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总体框架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2]。在此框架下,培养劳动素养是促进中职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中职生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名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具体来说,应具备包含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曾提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等六个“学会”的培育目标;2022年,我校在推进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活动中,在六个“学会”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学会”,即“学会自律、学会劳动、学会分享”,形成了“九会”培育目标。“九会”培育目标中的各个“学会”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求知”是最基本的素养,强调了做人做事与求知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在此基础上,要“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强调了一个人要学会拓宽视野、融入社会,这是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关键;“学会自律、学会劳动、学会分享”则是一种自我修养,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劳动、主动分享成果,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中职学校要将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转为核心素养培养,可设计“九会”劳动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二、中职学校开展劳动周课程教学活动面临的困境中职学校设立劳动周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开展劳动实践,学会一些劳动技能、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发扬劳动精神等;同时,通过劳动周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加深和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然而,部分中职学校开展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还面临以下困境。(一)劳动实践基地规模有限,学生无法在活动中施展劳动技能教育部印发的《中职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提出,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注重汲取产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发挥文化、环境育人作用。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中职学校根据招生规模和办学性质、场地容量、教室数量等实际情况扩大了占地面积,而无法腾出一定规模的场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3];而随着班级不断扩增,学校没有足够大的场地和足够多的时间让每个班级开展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在劳动周实践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扫地等清洁卫生工作,达不到劳动教育目标。对此,我校在开展“九会”劳动周教育实践中,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穿插安排了相应的劳动知识讲座,并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报告厅等场地开展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避免因缺少专业劳动场地而让师生“闲着”的尴尬现象,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条件。(二)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在全体学生中全面开展劳动技能指导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较为薄弱。部分学校的劳动周停留在简单打扫校园卫生的活动层面,负责劳动周管理的教师只需尽到看管学生的责任,确保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打闹就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手段,不应停留在清洁卫生层面,而应从响应执行国家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内容纲领、劳动实践、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策划和系统实施[4]。我校结合“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的师资需求,着力建设一支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纳入德育活动、列入习惯培养的教师队伍,以便全面开展全校、全体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存在难度部分中职生自身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在道德品质、做人做事、团队合作、安全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没有形成全面的认知;部分中职生因缺乏学习目标、生活目标,自我塑造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薄弱,一旦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就会拿起智能手机刷视频、玩游戏,很难完成劳动周学习任务,也无法通过劳动教育提升自身素养[5]。针对此问题,我校在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安排一系列讲座和课程,让更多教师参与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九会”培养目标,逐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生“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策略以我校实施的劳动周教育教学课程为例,为实现“九会”培育目标,我校针对学生入学、在校管理、社会实习等阶段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在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具特色的是围绕核心素养培育设计了“九会”劳动周课程,并实施“一个劳动周值班制度、一个劳动周课程计划表、一个劳动周管理流程图、一个线上劳动教育学习空间”的“四个一”策略[6],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实施一个劳动周值班制度为推进“九会”劳动周课程的实施,学校可制订劳动周值班制度,以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章可循。首先,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制订各个班级的教學工作计划,确保每个班级按顺序轮流开展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如果在校班级量大于学期教学周数,可对一些系部适当安排两个班级在一周内同时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班级除了在值周中负责学校日常卫生劳动,还要按照“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目标开展一系列关于素质提升的主题讲座。由此,劳动周值班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可以使劳动教育贯穿每个学期,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劳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从了解劳动到认识劳动,再到认同和参与实践劳动,实现知行合一,初步达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同时,教师通过实施劳动周值班制度,可以在班级中反复开展劳动周活动,使学生都能参与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增强参与劳动的意识[7]。(二)制订一个劳动周课程计划表为保障学生在“九会”劳动周有效开展值班活动,我校劳动教育教研组制订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九会”劳动周课程计划表。劳动周课程计划表依据学生一天作息情况,确定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九会”劳动周课程表》(如表1所示)。《“九会”劳动周课程表》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主体共建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我校劳动教育专业教师、班主任、驻校教官等按照《“九会”劳动周课程表》统一推进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即按照“劳动岗位分配—劳动纪律与安全培训—劳动体验—劳动周系列讲座课程—劳动经验分享—劳动总结评价”的基本流程,推进线上线下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围绕“九会”培育目标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容[8]。二是激励更多教师参与劳动周系列讲座活动,合力打造核心素养培育共同体。传统劳动周活动通常是一位教师负责管理一个班级学生的校园卫生工作,由于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其管理更多停留在检查校园卫生,未能对整个班级学生进行全面的劳动实践管理和指导,劳动周课程无法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我校《“九会”劳动周课程表》中的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既有校园清洁卫生实践,又包含了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开展的各类讲座课程等,突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加入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合力打造“九会”劳动周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共同体。三是激发学生参与“九会”劳动周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为了让劳动周值班班级学生“忙”起来,我校根据“九会”劳动周课程内容,结合《“九会”劳动周课程表》安排劳动周系列讲座课程。比如,开展“学会做人”板块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学会自律”板块的法律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技术课程形成一定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九会”劳动周课程活动的积极性。(三)制订一个劳动周管理流程图工作流程就是按照管理行动的逻辑路线,将做事的顺序、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图画的形式有规律地呈现出来,以供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执行人知晓工作步骤,确保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九会”劳动周课程计划表》,可以明确学生在劳动周“做什么”,特别是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会劳动)后,明确学生接下来要参与哪些讲座等。但由于劳动周会随着教学周的推进而出现各种变化,例如可能出现任课教师时间冲突和讲座场地协调不畅等问题。对此,学校还需制订一个清晰的劳动周管理流程,便于师生顺利推进各项相关工作。针对《“九会”劳动周课程表》的设计内容,我校基于劳动周课程内容既涉及线上学习又要开展线下学习活动、既有劳动实践内容又有劳动理论知识内容、既有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又有教师组织统一开展的活动、既有过程评比又有结束时的评价总结等特点,设计了劳动周教育教学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图1《“九会”劳动周课程表》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劳动周教育教学流程主要明确教师在什么时间组织什么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星期一早上,班主任将班级学生带到指定地点,协助劳动管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岗位分配;星期一第三、第四节课,劳动管理教师组织学生到各岗位开展清洁工作,并组织班长和各小组组长对学生劳动质量做出评价等。《“九会”劳动周课程表》实施流程强调从学校劳动管理部门发出劳动周通知,到劳动结束进行总结评价和劳动周执行情况通报,起到闭环管理的作用,为持续开展“九会”劳动周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操作流程和有效方法。(四)完善一个线上劳动教育学习空间《“九会”劳动周课程表》及其实施流程较好地安排了“九会”劳动周的线下教育教学活动,但如果仅仅开展线下活动,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成果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开发大量线上学习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顺利推进“九会”劳动周系列讲座。我校开设劳动教育线上课程,让教师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利用互联网手段,将以劳动精神为主的课程内容及其教学资源在线上传播,便于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线上学习,创造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习的劳动教育学习空间。我校针对劳动周教育教学实施的需要,于2021年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了一门“知行劳动教育”的线上课程。该课程分为8章内容,包含21个时长约545分钟的视频、46个非视频资源、37个课程资料等,各章节内容围绕“九会”劳动周课程目标,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情况,将与劳动精神、大国工匠等有关的国家政策、历史人物、劳动事迹在线上展示。“知行劳动教育”线上课程建设三年来,累计近4000名学生参与线上学习,课程点击总量达15万次。因时间限制,教师无法在劳动周全面系统地开展“九会”劳动周课程教学,而线上课程弥补了这一缺陷;同时,线上课程为学生利用课余碎片时间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9]。在“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针对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2.00%的学生认为,在进行劳动周劳动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开展有关核心素养提升的讲座;有85.00%的学生表示,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劳动课学习;有95.00%的学生表示,愿意利用劳动周时间好好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89.00%的学生表示,认真参与了劳动周素质提升系列讲座。“九会”劳动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