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观题专练50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观题专练50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观题专练50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观题专练50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观题专练50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09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主观题专练50题

一、材料分析题

1.“艺术赞助人制度”与欧洲近代绘画

材料一15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

助人。艺术家把作品卖给赞助人,买家也会委托艺术家制作特定作品。有学者称其为“艺术赞助人制度”。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西斯廷圣

母》则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

画家被委托人和贵族阶层供养,几乎等同于显贵家族的仆人。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

遭到鄙夷。

材料二19世纪之后,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

国画家库尔贝宣称:“(我)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

的东西。”雷诺阿的名言是:“如果画一个东西不能给我乐子,我画来干吗呢?"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

切事物。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风格”变得至关重要。1872年,莫奈创作

的《日出•印象》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

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1)阅读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15世纪以来欧洲画坛“赞助人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画坛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变化的原因。

【答案】(1)背景:西欧中世纪晚期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兴,推动“赞助人制度”发展。

影响:使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物质保障,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促进了文艺的繁荣;但影响其创

作自由,作品大多为祭坛画、肖像画,宗教色彩浓厚。

(2)变化:创作目的上,更强调自我;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创作风格上,出现以印象派为代表的新画派。

原因:欧洲近代以来发生的思想解放和革命运动,如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和贵族的势

力,使得“赞助人制度”受到冲击,也促进了思想解放,艺术家获得了较大的创作自由;19世纪以来的科

技创新(如照相术的发明)对传统绘画提出挑战;光学理论的提出,为其创作提供新的指导。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以来(欧洲)。背景:据材料“罗马教廷

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得出西欧中世纪晚期经济的

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兴,推动“赞助人制度”发展。

影响:据材料“《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

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等信息,得出使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物质

保障,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促进了文艺的繁荣;据材料”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

景画普遍遭到鄙夷”,得出“赞助人制度”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作品大多为祭坛画、肖像画,宗教色彩

浓厚。

(2)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

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得出创作目的上,更强调自我;据材料“他们相信自己可

以画一切事物”,得出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据材料“标志着一个新画派一一印象派问世”,得出创作风

格上,出现以印象派为代表的新画派。

原因:据材料“19世纪之后”这一时间及所学,得出欧洲近代以来发生的思想解放和革命运动,如启蒙运

动和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和贵族的势力,使得“赞助人制度”受到冲击,也促进了思想解放,艺

术家获得了较大的创作自由;据材料“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得出19世纪

以来的科技创新(如照相术的发明)对传统绘画提出挑战;据材料“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

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得出光学理论的提出,为其创作提供新的指导。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

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

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

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

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

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

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

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

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

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第三阶段的新发展。简述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

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

因。

【答案】(1)不同: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第三阶段则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

义;第三阶段民族主义的范围更加广泛。因素:时局的变化;社会危机的深化;社会矛盾的变化;经济的

发展。

(2)差异:时间:中国民族主义晚于西方民族主义;内涵:西方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

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

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近代中国。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第三阶段

的新发展,由材料一“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可知,第三阶段则

更加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由材料一“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

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阶段则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据所学可知,第三阶段

民族主义的范围更加广泛。

第二小问,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所学可知,时局的变化;社会危机的深化;社会矛盾的

变化;经济的发展等都会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1648年至1945年(世界)。关于近代中西方民族主

义的差异性,由材料一“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可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

成于清末;由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可知,西方国家的民

族主义形成于1648年,因此我们得出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之一是时间:中国民族主义晚于西方民族

主义;据所学可知,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之二是内涵:西方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

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

关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

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

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

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

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

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

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

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

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

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改变: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作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

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

解放。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

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主张

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

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可知,

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特点: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主张

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

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可知,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改变: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

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可

知,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作用:根据材料“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可知,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根据材料“冲击欧洲的封建专

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可知,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

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冲击封建贵族统治的两大革

命。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恩格斯说“这

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

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

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

——摘编自孟节省、林雪原编著《西方文化漫谈》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近代以来,无数中国的志士仁

人为努力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而奋斗,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

抛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不能死抱着老祖宗的遗产当现代的阿Q。继传统文化,既要在传承中创

新,也要在创新中传承。

----摘编自王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成

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当代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应持的科学态度。

【答案】(1)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涉及领域宽;文化巨人辈出;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以人文主

义为思想主题;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科学。(任答4点)

(2)不同:持续时间短;局限于中国国内;与民族救亡相融合;批判传统文化,倡导外来文化(或开展文学

革命);斗争方式较为激进。(任答3点)

成因:晚清以后,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近代出现留学海外热潮,众

多有识之士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

国依然黑暗,大多数国民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任答3点)

(3)准确、完整认知;撰弃文化虚无主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或批判继承,传承

创新)。(任答3点即可)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可以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

材料“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可以得出覆

盖地域广;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可以得出涉及领域

宽;根据材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可以得出文化巨人辈出;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特点

还有: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科学等等。

(2)特点:根据所学可知,与文艺复兴相比,从时间上看,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到1923年,持续时间短;

从区域上看,局限于中国国内;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与民族救亡相融合;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批判传统文化,倡

导外来文化(或开展文学革命);斗争方式较为激进。成因:结合所学可知,从政治上看,晚晴以来,帝国

主义的侵略不断加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大多数国

民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从经济上看,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的势力日益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从思想上看,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民主共和

逐渐深入人心;近代出现留学海外热潮,众多有识之士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

(3)态度:准确、完整认知;振弃文化虚无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

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

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中西瓷器贸易

材料一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

这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

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材料二1602年,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

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

以理性来统——切成为社会风尚。

材料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

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

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皮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6到19世纪与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2)中国外销瓷器上的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图案,体现出对世俗世界的关注、对现实社会幸福生活的追

求,符合西方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对中国制瓷技术的学

习借鉴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瓷器逐渐流向普通民众家庭,进一步丰富了欧洲民众的物质生活。

中国瓷器画工逐步学习并掌握了西洋画法,丰富了中华文化;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提高了

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瓷器大量销往欧洲,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西瓷器贸易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经济技术和物质生活,也促进了中国制瓷工艺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详解】(1)根据材料“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结合所学,

15T6世纪欧洲人开辟了前往亚洲、美洲的等地的海上新航路,拉开了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14世纪到17

世纪初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

义为核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

纪中叶欧洲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订烧瓷……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结合所

学可知,中国文化对世俗世界的关注、对现实社会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根据材

料“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可知欧洲对中国制瓷技术的学习借鉴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根

据材料“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可知瓷器逐渐流向普通民众家庭,进一步丰富了欧洲民众的物质生活;

根据材料“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可知中国瓷器画工逐步学习并掌握了西洋画法,丰富

了中华文化;根据材料“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可知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提

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结合所学,瓷器大量销往欧洲,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

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中西瓷器贸易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经济技术和物质生活,也促进了中国制瓷

工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旅行”一词首次出现在英国天主教神父理查德•拉塞尔斯的《意大利之旅》一书中。与大

学所提供的学院式教育不同,“大旅行”期望受教育者在跨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完善。历史学家吉

本也认为传统绅士的教育是在海外旅行中完成的。16世纪中期,受“学以致用,服务国家”的新教育观念

的影响,英国贵族纷纷赴欧洲大陆,特别是意大利游历。17世纪,对那些希望在政府机构和外交部门谋取

职位的年轻人来说,大陆旅行的教育功效已经稳固地确定起来。从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至1793

年英法关系恶化前是欧洲“大旅行”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付有强《英国人的“大旅行”研究》

材料二19世纪的游记作品是历史学家了解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权威资源,尤其是记录欧洲人海外旅行经

历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刘易斯与克拉克受杰斐逊总统委托横穿北美大陆后写下的探险日记,法国托克维

尔访问美国后撰写的报告,达尔文探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记录……这些作品传达着发现新事物的喜悦,表

现出对科学的强烈自觉意识。同时期,赴欧洲旅行的海外游客数量也在增多,他们把见闻记录下来,讲述

给自己的同胞,其中有中国的使节、日本大臣、印度和北非学者等。

——摘编自《世界的演变:19世纪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英国“大旅行”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游记作品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答案】(1)因素:传统绅士教育的需要;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新教育观念的产生;民族主义兴起;政治

改革的推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2)特点:涉及的范围更广,以海外旅行经历为主;创作主体多元;强烈的科学意识。

影响:密切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推动全球化;排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历史学

研究的材料,推动历史学研究;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一中的“与大学所提供的学院式教育不同,'大旅行'期望受教育者在跨文化

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完善。历史学家吉本也认为传统绅士的教育是在海外旅行中完成的”信息可以得出,

传统绅士教育的需要;根据材料一中的“16世纪中期,受'学以致用,服务国家'的新教育观念的影响,

英国贵族纷纷赴欧洲大陆,特别是意大利游历”信息可以得出,新教育观念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民族主义兴起;根据材料一中的“17世纪,对那些希望在政府机构和外交部门谋取职位的年轻人来说,大

陆旅行的教育功效已经稳固地确定起来”信息可以得出,政治改革的推动;根据材料一中的“从1713年西

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至1793年英法关系恶化前是欧洲‘大旅行’的黄金时期”信息可以得出,相对稳定

的政治环境。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游记作品是历史学家了解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权威资源,尤其是记录欧洲人海

外旅行经历的作品不胜枚举”等信息可以得出,涉及的范围更广,以海外旅行经历为主;根据材料二中的

“刘易斯与克拉克受杰斐逊总统委托横穿北美大陆后写下的探险日记,法国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后撰写的报

告,达尔文探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记录”信息可以得出,创作主体多元;根据材料二中的“这些作品传达

着发现新事物的喜悦,表现出对科学的强烈自觉意识”信息可以得出,强烈的科学意识。

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全球化、科技发展、史学研究等方面简述其历史影响,

如,密切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推动全球化,排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历史学研

究的材料,推动历史学研究,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钟表旅行记机械钟表最早出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宗教活动仪

式的开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交流,钟表旅行到法国和瑞士等地。新大陆的发现和耶稣教会登陆东方,引发

了钟表向美洲和亚洲的旅行。16世纪中期,钟表成为打开东方古老国家大门的钥匙。从钟表完成全世界旅

行的那天开始,标准的、统一的世界时间就被构建了。

■摘编自刘小芳《从计时器到奢侈品》

材料二钟表帝国瑞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钟表帝国”,这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宗教改革中

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

同时宗教改革发生后,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宗教难民等,又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资金、人才

以及销售网络等资源,也使得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思想层面上促进了钟表工业的

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改革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钟表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缔

造了一个钟表之城日内瓦,又对瑞士近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改革糅合了人才与科教研事业,

推动瑞士钟表帝国的崛起,对瑞士近代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钟表旅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关系,并说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1)因素:教会的影响和宗教活动的开展;宗教改革的推动;新航路开辟为钟表传播提供了便利条

件;西学东渐(或答基督教传教士来华);科学知识的传播使人们有了时间观念;手工技术的进步推动钟表

制作的发展。

(2)关系:宗教改革给瑞士带去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保障;(只答出宗教改革推

动瑞士钟表业发展可)

影响: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时尚观念;带来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增强了时

间观念;有利于培养执着的工匠精神。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2世纪至16世纪中期的西欧。关于推动“钟表旅行”

的因素,由材料一“随着宗教文化的交流,钟表旅行到法国和瑞士等地。”可知,教会的影响和宗教活动的

开展;由材料一“新大陆的发现和耶稣教会登陆东方,引发了钟表向美洲和亚洲的旅行。”可知,新航路开

辟为钟表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材料一“从钟表完成全世界旅行的那天开始,标准的、统一的世界时间

就被构建了。”可知,科学知识的传播使人们有了时间观念;据所学可知,钟表作为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

伴随着西方的传教士传播到中国;钟表本身也体现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西方)。第一小问,宗教改革与瑞士

钟表业发展的关系,由材料二“钟表帝国瑞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钟表帝国”,这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

关联”可知,宗教改革给瑞士带去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保障。

第二小问,说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影响,由材料二“宗教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

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可知,瑞士钟表业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

由材料”为钟表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缔造了一个钟表之城日内瓦,又对瑞士近代城市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瑞士钟表业发展带来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据所学可知,

瑞士钟表业发展,到后来钟表的功能不仅限于指示时间,还有时尚观念,同时瑞士钟表一般纯手工打造,

需要从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工匠精神。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628年),长孙皇后听说郑仁基的女儿美貌绝伦、才华出众,就让李世民将郑女纳为

妃子。诏书已经写好但还没有发出,魏征听说就来找李世民:"我听说郑女已经许配人家,如果传闻为真,

陛下把已经许人的女子纳进宫,恐怕有损圣德。”李世民听后赶紧下令把诏书扣下。但房玄龄、温彦博管

重臣提出了反对意见:“郑女许配人家并无确凿证据;就算已经许配,毕竟没有过门。陛下纳妃诏书已经

写好,不应中止,这涉及到朝廷的面子问题。”郑女的准丈夫陆爽也上书:"外人不知内情,误以为我们下

了聘礼,其实根本没有。"李世民又把唯一特反对意见的魏征找来商议:"群臣为了讨好我,这可以理解。

可陆爽为什么也要上疏分辩呢?“魏征说:”这事好理解,陆夜是怕陛下以后找机会收拾他,"李世民听后特

地下一道诏书:“听说郑仁基之女已经许配人家,朝廷出诏书的时候对亭情了解得不清楚。这是我的不是,

有关部门也有责任,郑女进宫的事就此作罢。”此事不大但影响不小,史书称“时莫不称叹”。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英王亨利八世本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对新教采取抵制与敌视的态度。于1521年和1526年

两次在伦敦公开楚毁马丁•路德的著作,撰写《捍卫七圣事》的小册子,被教皇授予"信仰捍卫者”的称号。

1511-1514年,英格兰加入反法同盟,亨利八世御驾亲征,在法国北部得胜。法国盟友苏格兰乘虚侵英,却

遭到留守的凯瑟琳王后反击,苏格兰国王败亡。当凯瑟琳王后年逾40,却只有一个女儿玛丽而无男嗣,亨

利八世决定离婚另娶。凯瑟琳的娘家是西班牙王室,此时正称雄欧洲大陆,教皇处于其挟持下,没有批准

国王的离婚请求。国内的旧贵族和教会人士也对离婚案持反对态度。在此关头,亨利八世转向全国要求改

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寻求支持,于1529年11月召开议会,开始实行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英

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成为独立的“圣公宗”;自己担任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使英国王权达到空前高度。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于郑女“娶与不娶”各方所持的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亨利八世从虔诚的天主教徒转变为坚定的宗教改革者的因素。

(3)个案分析往往能见微知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君主的婚姻

问题中,分别概括其所反映的政治状况。

【答案】(1)价值取向:长孙皇后看重的是女子的美貌和才华;魏征看重的是婚姻制度和君主的德;群臣看

重的是君主的信誉和威严;李世民既要增加子嗣又虚怀纳谏。

(2)因素:凯瑟琳王后无男嗣;教皇没有批准其离婚请求;旧贵族和教会人士反对他离婚;加强王权的需要;

获取资产阶级的支持。

(3)特征:唐一一政治氛围宽松;政治制度成熟;唐太宗励精图治;魏征等大臣忠心。

英一一欧洲霸权的争夺;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长孙皇后听说郑仁基的女儿美貌绝伦、才华出众,就

让李世民将郑女纳为妃子”,得出长孙皇后看重的是女子的美貌和才华;据材料一“陛下把已经许人的女子

纳进宫,恐怕有损圣德”,得出魏征看重的是婚姻制度和君主的德;群臣看重的是君主的信誉和威严;据材

料一“时莫不称叹”,得出李世民既要增加子嗣又虚怀纳谏。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对新教采取抵制与敌视的态度”,可知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

据材料二“当凯瑟琳王后年逾40,却只有一个女儿玛丽而无男嗣,亨利八世决定离婚另娶”,得出凯瑟琳王

后无男嗣;据材料二“教皇处于其挟持下,没有批准国王的离婚请求”,得出教皇没有批准其离婚请求;据

材料二“国内的旧贵族和教会人士也对离婚案持反对态度”,得出旧贵族和教会人士反对他离婚;据材料二

“自己担任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使英国王权达到空前高度。”,得出加强王权的需要;据材料二“亨利八

世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寻求支持”,得出获取资产阶级的支持。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知识涉及的是时空是中国唐朝和宗教改革时期的英国。据材料一

“时莫不称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统治者以及大臣等三个角度分析,得出唐一一政治氛围宽松;政

治制度成熟;唐太宗励精图治;魏征等大臣忠心。据材料二“1511-1514年,英格兰加入反法同盟,亨利八

世御驾亲征,在法国北部得胜”,得出欧洲霸权的争夺;据材料二“对新教采取抵制与敌视的态度”,得出

宗教改革运动;据材料二“亨利八世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寻求支持”,得出资产阶级力量的

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据材料二“自己担任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使英国王权达到空前高度。”,得

出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9.图文互证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推动新教发展的动力问题,有学者这样认为:“若说经济动力在新教崛起的初期阶段就具

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似乎并非如此。新教不仅在苏格兰、波兰和匈牙利等农业国同样赢得了信徒,在经

济停滞的北德意志也要比在经济繁荣的南德意志发展得更为顺利。而在法国,当许多封建领主和农民皈依

新教时,巴黎和许多其他城镇仍坚定地信仰天主教。”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1)指出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理由。

(2)引用图中的两个信息印证材料二的论述。并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历史地图。

【答案】(1)现象:欧洲宗教改革后教派林立。(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理由:地图显示的时空是1560年的欧洲,并且有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天主教等信息,可见是宗

教改革后欧洲教派林立,打破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任意2个信息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⑵信息:从图2得知苏格兰地区主要分布的是加尔文教可印证材料二中“新教在苏格兰等农业国赢得信徒”;

从图2得知北德意志地区主要分布的是路德教,可印证材料二中新教也在经济停滞的北德意志地区发展更

为顺利”;从图2得知加尔文教在法国不占优势(法国主要分布的是罗马天主教),可印证材料二中〃巴黎和

许多其他城镇仍坚定地信仰天主教”。(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如何使用:对历史地图的来源及其所含信息注意甄别考辨;关注历史地图中的标题、时间、地点、图示、

标注等内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把历史地图定位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图文互证(以文补图),

将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详解】(1)依据图片可知反映的是16世纪中期欧洲的国家宗教,结合所学知识,历史现象是16世纪欧

洲宗教改革后教派林立。理由是地图显示的时空是1560年的欧洲|,并且有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等信息,可见反映了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打破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教派林

立的现象。

(2)第一问引用图中的两个信息认证材料二的论述如:从图得知苏格兰地区主要分布的是加尔文教,可印

证材料二中“新教在苏格兰等农业国赢得信徒”;从图得知北德意志地区主要分布的是路德教,可印证材料

二中“新教也在经济停滞的北德意志地区发展更为顺利”;从图得知加尔文教在法国不占优势(法国主要分

布的是罗马天主教),可印证材料二中''巴黎和许多其他城镇仍坚定地信仰天主教”。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

历史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但对历史地图的来源及其所含信息注意甄别考辨;关注历史地图中

的标题、时间、地点、图示、标注等内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把历史地图定位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

考查;图文互证(以文补图),将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相互印证。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又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中

国文明的发明创造,逐步改进了生产工具,在冶金、采矿、军器等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机械设备。16世纪

以来欧洲自然科学、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已为火器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主义文明对外扩张的需求频

频给军器的创新和大批订货以新的更大的刺激,这就形成了欧洲军事装备发明和制造的螺旋式上升。

——摘编自[英]布伦丹•西姆斯《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材料二清代零星的先进火器仅供皇室和八旗兵使用,地方一律不许制造和使用较为先进的火器。雍正

帝为整顿八旗兵颓废的精神,强调要大力恢复满族祖先的游猎传统,遂以“满洲夙重骑射”为由,下令“不

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使火器研制更趋衰萎。对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火器的巨大改进,乾隆、嘉庆、道

光几乎一无所知,自以为中央王朝所掌握的火器足以对付任何不测情况。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军事技术领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

【答案】(1)原因:①注重吸收阿拉伯和中国的文明成果;

②西欧生产技术的进步;

③欧洲自然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创新;

④欧洲频繁的战争和对外殖民扩张刺激了武器装备革新。

(2)限制:①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局限;

②清代统治者封闭保守,军事装备技术革新停滞不前;

③清代统治者重视游猎传统,不重视军事装备技术的革新;

④清代统治者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限制军事装备技术的发展;

⑤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也抑制了对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的需求。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欧洲。关于近代欧洲军事技术领先的原因,由材

料“资本主义文明对外扩张的需求频频给军器的创新和大批订货以新的更大的刺激,这就形成了欧洲军事

装备发明和制造的螺旋式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频繁的战争和对外殖民扩张刺激了武器装备革新;

由材料“16世纪以来欧洲自然科学、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已为火器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知,欧洲自然

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创新;由材料“又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发明创造,逐步改进了生产工具,在

冶金、采矿、军器等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机械设备”并结合所学可知,注重吸收阿拉伯和中国的文明成果;

西欧生产技术的进步。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关于清朝前期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发展受

到限制的原因,由材料“雍正帝为整顿八旗兵颓废的精神,强调要大力恢复满族祖先的游猎传统,遂以‘满

洲夙重骑射’为由,下令'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使火器研制更趋衰萎。”可知,代统治者封闭保守,

军事装备技术革新停滞不前;清代统治者重视游猎传统,不重视军事装备技术的革新;由材料“清代零星

的先进火器仅供皇室和八旗兵使用,地方一律不许制造和使用较为先进的火器。”可知,清代统治者为了强

化中央集权,限制军事装备技术的发展;据所学可知,清朝当时主要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很少与外部交

往,这种封闭性也体现在火器研究上;清朝前期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和平时期,国家对武器尤其是对先

进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的需求不强。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但

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毕竟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

异。首先,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此时的中国,在产业方面,尚只

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苏(州)、杭(州)等少数地区出现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之相应,社会中

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

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其次,中国明清之际启蒙

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

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到了明清之际,主要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政治剧变等因

素的影响,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

——摘编自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

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

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

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

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

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

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共性与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形象”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

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

【答案】(1)共性: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不同: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依然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欧洲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中国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但未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欧洲启蒙

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

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需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

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停滞与落后;西方资本主

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其它国家经济交流。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17至18世纪的欧洲。第一问共性,由材

料一“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和材料

二“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及所学可得出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由材料一“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和材料二“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

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可得出反对封建专制;由材料一“中国明清之

际启蒙思潮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及所学可得出两者都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

的要求。第二问不同,由材料一“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

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可得出中国早期的启

蒙思想依然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由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

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

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及所学可得出欧洲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由材料一“与之

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

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及所学可得

出中国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但未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由材料

二“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

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

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及所学可得出欧洲启蒙思想为资本主

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

准备。

(2)本题是背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欧洲。第一问背景,由材料二“在推翻神坛

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

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及所学可得出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需要;新航路开辟后,

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由材料二”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

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

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可得出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结合所学可得出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问原因,由材料二“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

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

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及所学可得出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

识到中国的停滞与落后;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

大提高;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其它国家经济交流。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伏尔泰十分赞赏中国通过科举和所谓根据个人品德才干遴选官员的制度。他在《风俗论》和

《路易十四时代》都有所谓举贤授能的论评,他认为中国皇帝是能洞察下情、任人唯贤的,因此不乏溢美

之辞,称颂中国皇帝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总之“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

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人民”,这是伏尔泰从东

方世界所看到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他从神秘而遥远的东方所"构想”出来的中国,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

——摘编自钱林森《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1901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承认科举“流弊日深,急宜讲求实学,挽回积习”,明确科举考

试,引导士子、官吏重视政治与实事,以求真务实。1903年3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称: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

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1905年8月,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

的胜利已成定局,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立即废除科举制的呼声大涨。由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等地

方督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得到清廷的批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宣告结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看待科举制度的正确态度。

【答案】(1)态度:大加赞扬。原因:反对法国等级制度的需要;宣扬启蒙思想的需要;科举制能够选贤任

能;科举具有开放性;科举制的公平公正;对中国了解不够深入。

(2)态度:应历史地看待科举制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区分开来;借鉴

其精华,摒弃其消极因素。(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态度: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伏尔泰十分赞赏中国通过

科举和所谓根据个人品德才干遴选官员的制度”可知,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态度是大加赞扬。原因:本

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对中国科举制大加赞扬,适应了反对法国等级制度的需要;宣扬启蒙思想的需要;根据材料“伏尔泰十分赞

赏中国通过科举和所谓根据个人品德才干遴选官员的制度。他在《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都有所谓

举贤授能的论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能够选贤任能;科举具有开放性;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根

据材料”这是伏尔泰从东方世界所看到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他从神秘而遥远的东方所'构想'出来的中国,

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了解不够深入。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应历史地看待科举

制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区分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消极因素

等方面说明。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

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

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

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

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

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所使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理性。在理性的引导下,启蒙思想家运用

自然法理论批判现存的专制制度,抨击“国王就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这一专制统治的传统理论基础,要

恢复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并使之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基本内容。在王朝国家中,国王在很大程度

上只是追求着自身的王朝利益,侵害着国家的公共利益,并且人民身为国王的臣民,深受专制统治之苦,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没有“祖国”,也不会产生爱国热情。只有当人人都成为公民、获得实际利益的时候,

他们才会拥有一个祖国,并且热爱祖国,献身于祖国,这里实际上也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含义,要建

立这样一个新的“祖国”必然就是专制旧制度的推翻,君臣关系的改变,新秩序的降临。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1)变化:①国家走向统一;②封建地主制代替封建领主制;③法兰西民族逐渐形成;④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2)影响:①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意识觉醒;②有利于形成公共意志,培养人民爱国

热情;③倡导人的自由、平等等权利并使之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基本内容;④冲击了专制王权,推动

了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后半期(法国)。根据材料“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

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

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可知,国家走向统一;根据材料“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

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可知,封建地主制代

替封建领主制;根据材料“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可知,法兰西民族逐渐形成;

根据材料“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

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可知,君

主专制进一步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