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能准确概述文本的段落大意,梳理文章脉络,了解

1.学习围绕中心撰写讲话稿的方法讲话稿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基本写法。

2.体会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2.通过阅读文本体会作者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

宣告的深刻含义。的作用以及这一宣告的深刻含义。

3.揣摩讲话稿的语言魅力,感受人民当家3、能读出文本昂扬之气,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建设社会

做主的自豪之情主义强国的决心,培养学生新时代投身国家建设的信

4.领会语句的深刻含义。心,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感

4、能通过各类关键词准确分析语句的深刻含义。

知识点01梳理文章行文思路

【即学即练1】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红色字体代表线索提示)

答案:(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引出代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事

件)

(3—4段)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回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

(5-8段)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

策略。(论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9—11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呼吁与会者在“中国

人民站起来了”的宣言下在各方面的建设中的美好愿景。)

(12—16段)结束语,蔑视反动派,讴歌人民英雄。庆贺革命的胜利、共和国的成立、会议的成功。

(总结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表现。)。

解析:对照《考试大纲》能力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属C级。行文思路就

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

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

思路。

抓结构标志词语。

第一段的“现在开幕了”;

第三、四段中的“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第四、第五、六段的“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第五、七段的“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第六、第九、十、十一段的“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

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

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知识点02标题的作用及含义

【即学即练2】体会作者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的作用以及这一宣告的深刻含义。

答案:(1)作用:揭示中心,点明主题。形象生动,饱含感情,易于打动听众。

(2)含义: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揭示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更体现

了中国人民坚毅与自尊,胜利与自豪。

解析:

作用:建议从标题的表意和形式两个方面思考和概括(使用动宾短语);

含义:建议由浅入深、逐层解读。本义+引申义+深刻意义。

明确“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

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

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

强。

知识点03体会丰富情感的方法

【即学即练3]列举文本关键词句分析毛泽东在讲话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答案:

1.不盲目自卑,充满自信的情感

如:”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证

明我们不会因为近代的落伍就失去信心,而对自己的民族缺乏认同感。

2.对民族、对人民强烈的热爱之情。

文章中,毛泽东讲的最多的是“人民“二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选历史的真正动力。”“保障人

民”体现了鲜明的人民观、民族意识。

(3)对文化、建设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坚定自信之情。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

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不惧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建

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4)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胜利”、“成立”“成功”表达喜悦之情,“伟大”“勤劳”“英勇”“世界少有”表达豪迈之情、

解析:将文本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分类,此知识点的难度在于表达情感的词语不一定是用于直接

表达的的形容词(如伟大)、动词(如压迫、渴望),否定词(不允许)、肯定词(是、必须),也有可能是

定性的形容词,如高度文化的“高度”,定量的副词,如“只有、没有”;定时的副词,如“早已、已经、

从此”等。

知识点04

【即学即练4】本文语句含义丰富,请举例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一、“任何”“一切”“唯一”“决无”这些修饰性词语写出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

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这些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或是涵盖一切可

能性,起强调事件和可能性的作用。

解析:

明确修饰性词语的作用一一“任何”(指示代词)“一切”(指示代词)“唯一”(表属性的形容词)“决无”

(表否定的副词),这些词往往起到界定对象、范围、属性、程度等的作用,是分析语句含义的关键点。

二、“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

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

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答案:

用词准确。如“大多数”“基本”等定语的使用,“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

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所以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

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如果没有这些词,界定不

清晰,表述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表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

准确说明实际情况的定语既起到界定作用,又能表现说话人的态度,所以表明基本特征的定语也是语句含

义丰富的关键。

三、表达语气的词语:“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

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解析:肯定、否定、褒扬、贬低等语气词也会使语句表意丰富,进而分析出主人公鲜明的思想感情。

四、表示时间的名词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

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答案:

回溯历史的词语:“三年以来”,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

战争以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为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一千

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近及远,深

情地表达了对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地赞颂和敬意。

解析:

时间性名词的连续使用,也会使句子的表意更丰富,更能暗示历史背景,既有很强的概括性,又有很强的

画面感。

B能力拓展

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面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

的未来。

C.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D.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诀,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下面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做此题,考生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选项的

内容是否正确。C项,"这次政治协商会议,……舆论上的准备"理解有误,其中的"舆论"一词使用错误,"舆

论"的意思是"众人的议论",阅读文本可知,此文是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上

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

权”文句分析得知,"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故"舆论上的准备”

理解有误。故选C。

考法02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

评析本文思想情感的当代意义。

答案:

本文回顾民族解放斗争的艰难历程,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论证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

意义,对新中国的建设前景进行展望并作出指示,这对我们看待当下的建设成果和理解当下的历史使命,

很有启示作用。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理解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

际友人的必要性,学会保持奋斗的自信和豪情,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探究的能力。

首先评价文本思想,再结合当下时代分析其当代意义。

文本思想:

首先,回顾历史,在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说“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

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这是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政治背景,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

不挠的斗争,终于不再是应该任人欺侮的民族,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文章的题目,显示出一种自豪感。

然后,着眼当前,“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指出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意义;

最后,展望未来,文章分别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描

绘出祖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当代意义:

如这些内容启示我们,这种满怀自信心的豪言壮语,能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当代历

史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发展,必将成为我们奋勇前进建设祖国的巨大精神源泉。

我们要正确看待当下的建设成果和理解当下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理解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必要性,学会保持奋斗的自信和豪情,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使命。

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黑体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剥削(b6)挣扎(zhEng)不屈不拣(nWo)屠杀

B.复辟(pi)或者(hub)辛亥革命(h&i)华乔

C.勉理(qilng)企图(qi)不可摩灭(m6)既使

D.警惕(ci)侮辱(wii)决无妥协(tu6)国徽

答案:A

解析:B项,“辟”读为bi,乔一侨;C项,“强”读为q齿ng,既一即;D项,“惕”读为ti。

2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导致的。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落伍,完全是受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导致的

B.这种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C.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D.这种落伍,完全是由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答案:C

解析:A项,"……是受……导致的”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残缺与“所”搭配的词;D项,“由

的结果”句式杂糅。

题组B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

政府所压迫和剥削导致的。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

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

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

而勤劳的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

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

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坚韧不拔因此姿态

B.标明不屈不挠因此姿式

C.标明坚韧不拔从此姿式

D.表明不屈不挠从此姿态

答案:D

解析:表明: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标明: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使人知道。第一处强调确切地

指出,应该用“表明”。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面前不屈服,表现

十分顽强。第二处强调面对内外压迫,我们的先人不屈服,应该用“不屈不挠”。从此:副词,从这个时

候起。因此:连词,因为这个。第三处指从这个时候起,应该用“从此”。姿态:有“态度,气度”之意。

姿式:身体呈现的样子。第四处指勤劳的态度工作着,应该用“姿态”。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虽然在近代落伍了,但他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B.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

C.虽然中国在近代落伍了,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D.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他在近代落伍了

答案:B

解析:所填句子后句以“这种落伍”为主语,根据照应原则,可判断前一句引出“落伍”这一事实,

据此可排除A、C两项。所填句子前句提到“中国人”,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所填句子应以“中国人”

为陈述对象,可排除D项。

题组C培优拔尖练

1.下列对各句中加线词的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分析:这个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状况,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

B.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分析:通过列举具体数

字,强调了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极好条件。

C.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