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天津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试卷(2021.4)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C.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3.下列各项中应采取的最佳方式分别是()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②鉴别一株长穗小麦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4.假如水稻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出现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及比例()A.ddRR,1/8 B.ddRr,1/16C.ddRR,1/16和ddRr,1/8 D.DDrr,1/6和DdRR,1/85.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的现象是(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③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

④细胞分裂两次

⑤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⑥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A.④②⑤ B.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6.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7.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正确的是()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B.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8.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后,均为蓝色9.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C.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10.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若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11.如图是染色体及构成染色体的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12.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3.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中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和30%,那么在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A.30%21% B.34%12% C.34%30% D.24%12%1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1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16.下列能正确表示DNA片段示意图的是()A. B.C. D.17.任何一种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就是DNA分子的特异性。下列能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A.A/T B.(A+T)/(G+C) C.(A+G)/(T+C) D.G/C18.从某哺乳动物(染色体数为2N)精巢中获取一些细胞(无突变),测得细胞中有关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数量/项目甲乙丙丁同源染色体对数0N2N0染色体组数1242A.甲组细胞中含有0或1个Y染色体B.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初级精母细胞C.丙组细胞两极间的距离比它前一时期更大D.丁组细胞中含有2N个染色单体19.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雄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6)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20.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21.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2.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A.b≤0.5 B.b≥0.5C.胞嘧啶为a﹙1/2b-1) D.胞嘧啶为b﹙1/2a-1)23.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A.1号 B.2号 C.3号 D.4号24.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通过眼色就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杂交组合是()A.杂合红眼(♀)×红眼(♂)B.白眼(♀)×白眼(♂)C.杂合红眼(♀)×白眼(♂)D.白眼(♀)×红眼(♂)2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 B.②④C.①⑤ D.③⑤26.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7.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共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28.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占20%。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二次,则结果不可能是()A.共产生4个DNA分子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2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2D.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个29.“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搭建的分子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相连C.能搭建出47种不同DNA分子模型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第Ⅱ卷非选择题30.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①表示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的过程,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_______,培养液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____。(2)在图示实验过程中,离心前需要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___(填“B”或“C”)。(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正常细菌。以上实验,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最终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5)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正常细菌,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1P的噬菌体有_____个。31.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__________(填标号)阶段。(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与其来自于同一卵原细胞的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32.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1)控制遗传病甲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属_____性基因。(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Ⅰ-2能产生______种卵细胞。(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试卷(2021.4)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遗传学概念解释,不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C.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为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详解】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正确;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正确;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唯一)性状是显性性状,不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D错误。【点睛】易错选项D,必须要求杂交亲本是纯合的相对性状,其F1表现出来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对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首先是对F2出现的特殊分离比作为问题提出,然后作出假设,假设的核心是:成对的等位基因分开进入不同配子,不成对德尔基因自由组合;并利用遗传图谱演绎推理出现结果的原因,然后测交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详解】A、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在孟德尔时代并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B错误;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用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C正确;D、由于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等特点,是较好的遗传学材料,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B。3.下列各项中应采取的最佳方式分别是()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②鉴别一株长穗小麦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答案】B【解析】【分析】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自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详解】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由于小麦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各项实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故选B。4.假如水稻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出现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及比例()A.ddRR,1/8 B.ddRr,1/16C.ddRR,1/16和ddRr,1/8 D.DDrr,1/6和DdRR,1/8【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据此分析作答。【详解】F1为双杂合子DdRr,让F1子代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高秆抗稻瘟病(D-R-):高秆易感稻瘟病(D-rr):矮秆抗稻瘟病(ddR-):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9:3:3:1。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个体占得比例为3÷(9+3+3+1)=3/16,在这之中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个体的表现型都是既抗病又抗倒伏,他们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1/4=1/16、1/4×1/2=1/8。C符合题意。故选C。5.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的现象是(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③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

④细胞分裂两次

⑤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⑥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A.④②⑤ B.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期【详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①正确;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②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③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但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④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过程中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⑤正确;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⑥错误;因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的现象是①③⑤,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6.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孟德尔杂交试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定律实验;①③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详解】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D错误,所以选B。【点睛】关键要明确实验中所用的烧杯、不同烧杯的小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学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7.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正确的是()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B.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表明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明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所处时期同甲。【详解】A、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所以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错误;B、图丙细胞中的M、m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C、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分,所以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D.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分,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D正确。故选D。8.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后,均为蓝色【答案】C【解析】【分析】1、由题意知,A(a)、T(t)、D(d)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非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呈棕色、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因此用花粉验证分离定律,亲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应该含有Aa或Dd,用花粉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应该含有AaDd。2、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中应该是_aT_这样的基因型。【详解】A、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由于只有②中含有DD基因,所以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③AAttDD与其他亲本(____dd)进行杂交;非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为棕色,由于只有④中含有aa基因,所以若采用花粉颜色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④aattdd与其他亲本(AA____)进行杂交,①和③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是AATtdd,无法通过花粉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其基因型为AattDd,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B错误;C、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较为合理,C正确;D、选择②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得AattDd,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碘化钾溶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A:棕色花粉粒a=1:1,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C.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2.噬菌体是专性寄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中培养,只能在活体中培养。【详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让其侵染具有35S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才能获得,因为噬菌体是专性寄生细菌的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获得,B错误;C、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由于细菌给噬菌体提供了含放射性标记的原料,故获得的子代噬菌体100%含35S,32P,C正确;D、采用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而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D错误。故选C。10.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若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答案】D【解析】【分析】1.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2.根据题干:两个亲本杂交,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YY:Yy=1:1,亲代为YY×Yy;其子代RR:Rr:rr=1:2:1,亲代为Rr×Rr。【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可知:子代中YY:Yy=1:1,,RR:Rr:rr=1:2:1,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YyRr。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如图是染色体及构成染色体的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详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包含关系为选项C所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分析甲图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甲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甲和①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可能是①③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故选D。13.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中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和30%,那么在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A.30%21% B.34%12% C.34%30% D.24%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T,G=C;一条链中A(G)与另一条链中T(C)相等,据此可以计算。【详解】已知某DNA分子中,碱基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且A与T互补配对,两者的数量相等,因此A=T=21%,则C=G=50%-21%=29%。又已知其中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和30%,即G1=24%,T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1=C2,T=(T1+T2)/2,所以互补链中胞嘧啶C2=24%,T2=12%,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1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A正确;B、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正确;C、由C分析可知,C错误;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C。1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其中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故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而无35S元素,A、C、D错误;因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故子代噬菌体还可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B正确。【点睛】(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16.下列能正确表示DNA片段示意图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详解】A、DNA分子中没有尿嘧啶(U),A错误;B、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B错误;C、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C错误;D、该片段可以表示DNA,D正确。故选D。17.任何一种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就是DNA分子的特异性。下列能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A.A/T B.(A+T)/(G+C) C.(A+G)/(T+C) D.G/C【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特点是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稳定性是指稳定的结构,多样性是指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多样的,而特异性是指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随意DNA分子中,A=T,G=C,(A+G)=(T+C),所以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A+T)/(G+C),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8.从某哺乳动物(染色体数为2N)精巢中获取一些细胞(无突变),测得细胞中有关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数量/项目甲乙丙丁同源染色体对数0N2N0染色体组数1242A.甲组细胞中含有0或1个Y染色体B.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初级精母细胞C.丙组细胞两极间的距离比它前一时期更大D.丁组细胞中含有2N个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分析】1、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甲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为1,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末期,因此甲组细胞中含有0或1个Y染色体,A正确;B、乙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组为2,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图,因此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C、丙有同源染色体且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前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因此C正确;D、丁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组加倍,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因此没有单体,D错误。故选D。19.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雄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6)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2)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后代没有雌性窄叶植株(XbXb)。【详解】A、由于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剪秋罗不可以是雌株,只可以是雄株,A错误;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XBY),而亲代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有宽叶,也有窄叶(XbY),B错误;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但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D、由于窄叶雄株的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D正确。故选D。20.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细菌的感染率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30%左右,说明有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详解】A、由图可知,细菌的感染率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30%左右,说明有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若细菌发生裂解,上清液中32P的百分比会上升,不会保持不变,且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所以被侵染的细菌基本上未发生裂解,A错误;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B正确;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C正确;D、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所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D正确。故选A21.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①中,双亲均正常,但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②中,双亲均正常,但生有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患病的男孩多,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正确;C、③中男患者的女儿均患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D、根据父亲患病,女儿正常,可知④的遗传方式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考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各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或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22.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A.b≤0.5 B.b≥0.5C.胞嘧啶为a﹙1/2b-1) D.胞嘧啶为b﹙1/2a-1)【答案】C【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由题意可知,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所以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是a/b,因此胞嘧啶c=(a/b-2a)×1/2=a(1/2b-1)个。故选C。23.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A.1号 B.2号 C.3号 D.4号【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已知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为伴X隐性伴性遗传病,则3、6、7号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都来自于他们的母亲,据此答题。【详解】已知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型为XaY,其中Xa来自其母亲5号,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XAXa,由于1号正常(XAY),所以5号的Xa来自其母亲2号。由此可见,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种类,能根据题干信息“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其次结合系谱图,判断7号的致病基因的最终来源即可。24.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通过眼色就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杂交组合是()A.杂合红眼(♀)×红眼(♂)B.白眼(♀)×白眼(♂)C.杂合红眼(♀)×白眼(♂)D.白眼(♀)×红眼(♂)【答案】D【解析】【分析】在伴X显性遗传中,母本是隐性纯合子时雄性后代表现出隐性性状,父本是显性性状时雌性后代全部是显性性状。【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错误;B、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都是白眼,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错误;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有雌性也有雄性,红眼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错误;D、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都是雌性,所以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遗传规律和遗传方式的判断能力。2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 B.②④C.①⑤ D.③⑤【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因为碱基对之间只有2个氢键,所以是腺嘌呤或胸腺嘧啶);④为R基;⑤为肽键(-CONH-)。2、由于DNA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一般含有S元素,而噬菌体中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故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详解】由于P元素存在于磷酸部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团,即①和④部位。故选A。26.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规律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时运用了统计学方法,A正确;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D、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微生物培养技术,而没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D。27.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共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该基因中含有400个碱基,则A1=T2=20,T1=A2=40,G1=C2=60,C1=G2=80,即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详解】A、链状双链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正确;C、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因此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C正确;D、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但是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D错误。故选D。28.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占20%。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二次,则结果不可能是()A.共产生4个DNA分子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2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2D.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个【答案】B【解析】【分析】该DNA分子中T=20%×100=20个=A,则C=G=50-20=30个。该15N标记的DNA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共合成4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为14N15N的杂合链,2个DNA分子为14N14N。【详解】A、一个DNA复制2次,共产生4个DNA分子,A正确;B、在14N的培养基中合成的子链均为14N,故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B错误;C、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故含有15N的DNA分子占2/4=1/2,C正确;D、该DNA复制2次,需游离的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2-1)×20=60个,D正确。故选B。29.“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搭建的分子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相连C.能搭建出47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只有14个,所以最多只能搭建出14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搭建的分子片段中,脱氧核糖与2个磷酸或1个磷酸相连,B错误;在构建双链DNA分子时,由于只有2个脱氧核糖各与1个磷酸结合,其余各与2个磷酸结合,故在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只有14个的条件下,DNA分子双链片段最长有(14+2)/4=4个碱基对,D正确;由于碱基对最多4个,所以最多能搭建出44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的计算,再结合题干条件“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答题。第Ⅱ卷非选择题30.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①表示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的过程,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_______,培养液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____。(2)在图示实验过程中,离心前需要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___(填“B”或“C”)。(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正常细菌。以上实验,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最终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5)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正常细菌,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1P的噬菌体有_____个。【答案】(1).大肠杆菌(2).否(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4).C(5).沉淀物(6).沉淀物与上清液(7).C(8).n【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吸附→注入DNA→DNA复制→合成相应蛋白质外壳等→组装成新(子代)噬菌体→细菌解体,噬菌体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主要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主要是被侵染的细菌(含噬菌体的DNA)。3、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被标记部位分别是氨基酸的R基和DNA的磷酸基团。【详解】(1)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的成分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因此培养细菌的培养液(锥形瓶)内不能含有放射性。(2)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图中实验预期B和C中出现放射性的是沉淀物C中。(3)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主要含亲代噬菌体未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被侵染的35S标记的细菌,最终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物。②由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都含有N元素,用15N标记噬菌体,则其蛋白质外壳和DNA都有放射性。用15N标记噬菌体侵染正常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最终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上清液可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存在,被噬菌体DNA侵染的细菌所在的沉淀物也可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存在。(4)噬菌体的DNA侵入细菌后,可以控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