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
本报告由重症监护科、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外科、麻醉科、介入放射科、呼吸科、儿科和护理等多学科代表构成的工作组共同起草。此工作组由重症监护医学会(SCCM)领导,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美国外科感染学会(SIS),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美国胸科学会(ATS),美国麻醉和危重病学会(ASCCA),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学会(APIC),美国输液护士学会(INS),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美国胃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ASPEN),美国介入放射学学会(SIR),美国儿科学会(AAP),儿童感染病学会(PIDS)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HICPAC)共同参与。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简介本指南用于取代2002年发布的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指,旨在为预防CRBSI提供具有循证支持的各项建议。要点包括:
(2)中心静脉插管过程中施行最大消毒屏障。
(4)避免常规更换中心静脉导管以预防CRBSI。
(1)对实施和护理导管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3)使用含氯己定浓度>0.5%乙醇溶液消毒皮肤。(5)如果严格执行以上措施后感染率仍未下降,则可使用含有消毒/抗菌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以及氯己定浸泡的海绵敷料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现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发病机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控要点一二三四五内容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现状
美国每年重症监护病房的中心静脉置管日(在指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所有患者暴露于中心静脉插管的总天数)总计1500万日ICU中每年发生的CRBSI约为8万例,而在整个医院范围内,预计每年发生的病例数可高达25万例。多项分析显示可导致发病率的升高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其花费非常惊人。为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减少医疗费用,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管理机构和患者都致力于减少感染的发生。。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服务中心CenterforMedicare&MedicaidService)停止支付部分医院感染诊疗费
2008年10月1日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八类情况,CMS将不再支付给医院相关费用,2009年还将增加项目Objectleftinsurgery,手术留下异物Airembolism,空气栓塞Bloodincompatibility,配血不合Catheter-associ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s,插管相关尿路感染Pressureulcers(decubitusulcers),
褥疮Vascular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s,血管插管相关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mediastinitisafter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Hospital-acquiredinjuries–fractures,dislocations,intracranialinjuries,crushinginjuries,burns,andotherunspecifiedeffectsofexternalcauses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其他外源性的影响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发病机制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1、导管相关因素:导管的选择、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①导管的本身材料,导管的材料对于促进血栓和微生物的附着非常重要,血栓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增加感染的风险,导管材料按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胶;②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越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越易形成血栓;③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腔道越少感染率越低,单腔导管感染率为2%~5%,双腔导管感染率4.9%~22.7%,差异显著。管腔越多操作过程复杂,感染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导管的附加装置: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2、操作相关因素
①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②无菌操作规范性: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来源。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细菌带入管腔。
③置管的熟练程度: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研究表明:放置锁骨下静脉导管<50根的医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大于熟练医生的2倍以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
3、病原微生物的特性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表面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Slime,抵抗宿主的防卫机制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BIOFILM)③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Slime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
①输液: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导致微粒污染。
②消毒液污染
③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入全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④患者情况:年龄<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等
⑤病区因素: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4、其它与CRBSI相关的因素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确诊确诊: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导管血:外周血)≥5:1(3)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h(4)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了导管无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h内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2)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且至少两个血培养阳性(其中一个来源于外周血)其结果为同一株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具备下述任1项,提示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1)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退;(2)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且至少有一个血培养阳性(导管血或外周血均可),其结果为皮肤共生菌,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拟诊拟诊具备下述任一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的来源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控要点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评估。(ⅠA)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2.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一)外周及中线导管midlinecatheter1.对于成人,应选择上肢部位进行插管。(Ⅱ类)2.对于儿童,可选择上肢、下肢或头皮(新生儿或小婴儿)部位进行插管。(Ⅱ)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ⅠA)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Ⅱ)6.对于使用透明敷料者,通过敷料外触诊辨别是否有疼痛和肉眼观察,每天评估插管部位情况。对于使用纱布或不透明敷料,除非患者有感染迹象如局部压痛或其他可能CRBSI迹象,否则不应揭除。(Ⅱ)7.当患者出现静脉炎(热、痛、红或触感静脉索)、感染或导管故障时,及时拔出外周静脉置管。(ⅠB)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二)中心静脉导管(CVC)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6.对于须接受长期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采用造瘘或植入等方式而非CVC。(ⅠA)7.使用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如果这项技术可用的话),以减少反复插管试探次数和机械并发症。超声引导技术仅供接受过全面培训的人员使用。(ⅠB)8.使用能满足病人处理的最少数量端口或腔道的CVC。(ⅠB)9.关于胃肠外营养置管,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10.当无必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ⅠA)11.当遵守无菌技术不能得到保证情况下(如急诊放置导管),应尽快更换导管,即48小时内。(ⅠB)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置管常用部位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3.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ⅠB)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ⅠB)3.进行周围静脉置管时,若对插管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后不再触碰该部位,则佩戴清洁手套即可。(ⅠC)4.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中线导管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套。(ⅠA)5.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Ⅱ)6.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无菌操作前准备手卫生、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无菌手术衣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EfficacyofHandHygienePreparationsinKillingBacteriaGoodBetterBestPlainSoapAntimicrobialsoapAlcohol-basedhandrub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4.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在放置CVC、PICC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ⅠB)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建立无菌屏障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5.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3.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毒作用差异。(未明确)4.关于氯己定在<2月婴儿中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5.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消毒剂已干燥。(ⅠB)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用2%洗必泰局部消毒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6.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ⅠA)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9.对于已愈合的长期隧道CVC置管部位出口处,覆盖敷料的必要性,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10.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11.所有肺动脉插管均应使用无菌套管。(ⅠB)12.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13.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14.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15.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Ⅱ)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覆盖透气透明无菌贴膜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7.患者清洁
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少CRBSI。(Ⅱ类)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洗必泰全身擦浴显著降低病原菌皮肤的定植(MRSA、VRE、鲍曼等)减少交叉感染降低CRBSI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8.导管固定装置使用免缝合装置固定装置降低感染率。(Ⅱ类)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填写置管日期、置管人敷料:穿刺点应覆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者有污物时应该及时更换。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9.抗菌药/消毒剂涂层导管
对于导管预计留置超过5天的患者,若采用综合措施仍不能降低CRBSI率,推荐使用氯己定/磺胺嘧啶银或米诺环素/利福平包裹的CVC。综合措施应包括至少有以下三个组成部分:教育人插入和维护导管的工作人员、使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置管时使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ⅠA)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0.
全身性抗生素预防
不要在插管前或留置导管期间,为预防导管定植或CRBSI而常规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ⅠB)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1.抗生素/消毒剂软膏在插管操作完成及每次透析后,在血液透析管出口处可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软膏或杆菌肽/短杆菌肽/多粘菌素B软膏。须根据制造商的建议,保证透析导管的材料不会与油膏发生反应)。(ⅠB)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2.
抗菌药物封管、抗菌导管冲洗和导管封管预防
对于长期置管患者,虽然最大程度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但仍有多次CRBSI史,可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溶液封管。(Ⅱ)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3.抗凝剂
对于多数患者,不要常规抗凝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Ⅱ)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4.更换外周及中线导管1.对于成人,不需要短于72~96小时更换外周置管来减少感染和静脉炎的风险。(ⅠB类)2.在成人,关于更换外周导管的临床指征,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3.在儿童,仅在有临床指征时更换外周导管。(ⅠB类)4.仅在有特别指征时才更换中线置管。(Ⅱ类)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5.更换CVC、PICC及血透导管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导管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ⅠB)不要仅因发热而拔除CVC或PICC。应根据临床表现综合评估。(Ⅱ)对于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来预防感染。(ⅠB)对于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过导丝更换。(ⅠB)当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有故障的非隧道式导管。(ⅠB)在通过导丝引导更换导管时,在对新导管进行操作前,须重新更换无菌手套。(Ⅱ)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6.脐带导管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当出现任何CRBSI、下肢血管功能不全或血栓征象时,移除脐动脉导管,而且不要重置。(Ⅱ)2.当出现CRBSI或血栓征象时,移除脐静脉导管,而且不要重置。(Ⅱ)3.关于对脐带导管使用抗菌药物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4.在脐带插管前,对插管部位用消毒剂进行清洁。避免使用碘酒,因为其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可使用其他含碘制剂(如聚维酮碘)。(ⅠB)5.不要在插管部位涂抹抗菌软膏,因为此举可以导致真菌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ⅠA)6.使用低剂量肝素(0.25~1.0U/ml)注入脐动脉导管封管。(ⅠB)7.在不需要置管,或发现有下肢血管功能不全迹象时,尽快拔除脐带导管。脐动脉导管留置最多不超过5天。(Ⅱ)8.在不需要时,应尽快拔除脐静脉导管,但如果无菌技术得当,其可最多留置14天。(Ⅱ)9.当脐带导管功能不良,且没有其他指征需要移除导管,同时脐动脉导管留置时间短于5天,或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短于14天,可以重新置管。(Ⅱ)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7.成人和儿童患者外周动脉导管及压力监测装置
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解读1.对于成人,选择桡、肱、足背动静脉较股动静脉或腋窝更有利于预防感染。(ⅠB类)2.对于儿童,不应使用肱动静脉,选用背部及胫骨后血管较股部或腋窝部血管更有利于预防感染。(Ⅱ类)3.在外周动脉穿刺操作时,最少佩戴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并使用小的无菌布。(ⅠB类)4.在进行腋窝或股动脉置管时,应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Ⅱ类)5.仅在有临床指征时才更换动脉导管。(Ⅱ类)6.不再需要时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个人创业贷款担保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度大学真实就读体验效果跟踪监督协议3篇
- 2024年房屋拆除及重建项目造价概算与监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文化创意产业聘用合同规范文本3篇
- 2024印刷厂与印刷包装企业年度印刷合作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合同3篇
- 2024年度旋挖桩基劳务分包及材料运输与储存合同3篇
- 2024年度预算编制与执行审计合同3篇
- 2024年度教育培训机构课程买卖合同范本教育质量3篇
- 法律职业伦理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精编版课件
- 品质部年终总结报告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评课稿
- 红棉研学100题(训练题)
- 论群团组织在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发挥
- 催化材料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开大学
- 牙隐裂牙隐裂
- 办公楼装饰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三色鸽食品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 GB/T 6680-200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