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天鹅、大虾和梭鱼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寓言诗。说的是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但各自用力的方向不同,不是一条心,结果,大伙儿费尽气力,大车却未动分毫。文中插图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情分析: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目标:1、能读准“虾、如”等7个字;学会“弓、重等14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人合作。学习重点:能读准“虾、如”等7个字;学会“弓、重等14个字。学习难点: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人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游戏练习贯穿课堂学习准备:生字卡,课件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链接: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和剧作家。1806年开始发表寓言。他的寓言取材于鸟鱼虫兽、山水花木,寓意深刻,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故事多以诗体写成,语句生动活泼,并采用大量的谚语,把书面语言融合在一起。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动物了,对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生:我喜欢小狗,它能看家。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生:我喜欢……2、你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出示图片)这三种动物中,你了解哪种,它有什么本领?生:我知道天鹅,它会飞。(师板书:天鹅)生:我知道梭鱼,它会游泳。(师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学生认读,注意平舌音。)生:我知道大虾,它也会游泳。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二、自主预习1、自读课文,画生字认。2、小组学习,交流识字。3、汇报所学生字。(师帖字卡,生汇报)4、齐读生字。(组词、造句等多种形式读。)5、借助拼音,图文结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展示互动比一比再组词吓()要()往()跑()虾()腰()住()包()四、合作探究(一)、理解课文1、初读课文,划分小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小节序号。(读准字音)(2)、图文结合,边读课文边思考: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在第几小节?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鹅、大虾和梭鱼它们合伙拉车,但是到最后大车还是在原地一动不动。生:主要在第二小节上。2、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想想,三个动物都在拼命地拉,为什么大车却未动分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学习第二小节。图文对照,自读理解。边读边想: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给自己上了套,什么是上了套?(看书图)他们拼命地拉呀,拉呀,为什么大车一动不动呢?他们是怎样拉的?画出有关的句子。生: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把绳子一头绑在大车上,一头绑在自己的腰上,这就叫上了套。生:天鹅拼命地往天上飞,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所以大车一动不动。实验理解,未动原因。师:小组内合作实验,想一想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三个是怎样用力拉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我们组用的是文具盒做的实验。文具盒当大车,三个同学扮演天鹅、大虾和梭鱼,然后向三个不同方向推,结果文具盒一动不动。生:我们组用的是桌子做的实验。……师小结: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虽然合伙一起拉车,也都很用力,但是劲没往一处使,所以大车一动不动。(2)感情朗读第二小节。(自读,指读,评读。)过渡:按理说是"人多力量大",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合伙一起拉车怎么还没把大车拉动呢?齐读第一小节。(3)学习第一小节。齐读后指生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合伙的人如果不是心一条,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生:我读懂了大家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一条心。师:"人多力量大"只是表面现象,关键要看合伙人是否有真正的合作。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合作成功、愉快,不自寻烦恼。(4)朗读全文那么,就请你们选自己的好朋友合作读全文,看看哪个组合作得好,课文读得精彩。(学生有的分小节读,有的加动作读。)(5)看到它们拉车的场面,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那怎么才能让大车动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归纳反思1、师:谁有好办法,让大车跑起来?生:他们都应该往前方使劲拉,这样大车就能跑起来了。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很多事情要与别人合作,我们该如何与别人合作呢?(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总结:同学们,时代呼唤有创意,有活力,全面发展,善于合作的人才!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2、、书写生字。学生分析记忆字形后,师指导写"步"字。10、征友启事教材分析:《征友启事》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的第10课。它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话故事。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小牛征集朋友的曲折经历。第一次的启事因为提出的要求太高没找到朋友,第二次在老牛的帮助下对启事进行了修改,降低了对朋友的要求,终于找到了许多朋友。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学习重点:1、认识14个字的音与形,正确书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感悟本文揭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领悟“征友启事”因内容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结果。学习方法:分角色情境教学法学习准备:生字卡、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及各种动物的头饰。学习链接:方崇智:194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篇童话《魔鬼兄弟》、寓言集《懒汉吃鱼》《数学家的魔箱》《现代寓言》等。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他们都是谁啊?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有一头小牛,它也想有个朋友,它写了一个“征友启事”,板书课题:征友启事。随课题识字:你怎么记住“征”和“启”的?明确:学生自由说,指名读,齐读。二、自主预习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怎么办?学生回答预想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多读课文。学生回答预想二:不认识的字我会查字典。会在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下读通句子。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学习方法。按照你们刚才所说的方法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范读课文。同桌互相读,读的好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三、展示互动1、我会组词团()()()()言()()()()迎()()()()2、我会把下面的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朋友许多小牛有了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护地球上要我们的动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合作探究(一)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面跑出来了,小朋友们你们好认识它们吗明确: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认读,如开火车,指名读,去掉拼音直接读。游戏巩固。(1)给动物挂牌:出示小牛、猎狗、马,花猫的图片,指名上台在图片下贴上相对应的生字卡片。(2)猜字游戏:老师和学生互相出字谜。(二)、朗读课文。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你在读课文中学会了哪些词语?找出来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个小牛到底有没有找到朋友呢?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呢?小组同学分工再读课文。明确:一个同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用你读懂的考考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提问,相互答疑。补充: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三)、知道朗读,边读边悟。1、谁找朋友?为什么要找朋友?文中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这两次的征友启事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明确:比较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出示小黑板,左右各一个启事。(1)指名学生分别读两则征友启事。(2)说说两则启事有什么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则启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读中引导理解词语:朝夕相处兴致勃勃闷闷不乐指导朗读。如果你是小动物看到第一则启事,有什么反应?他们看启事后是怎么想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能试着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学生回答预想:它们兴致勃勃的来,闷闷不乐的离开。五、归纳反思分小组合作表演。通过两次征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板书设计:10征友启事第一次第二次……以上几点……其中一点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兴高采烈没有朋友和大家玩起来11、小猫刮胡子教材分析:《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小猫学着主人的样子,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结果晚上在追捕老鼠时撞得鼻青脸肿,猫妈妈的一席话使小猫再也不刮胡子了。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学情分析:少数学生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已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目标:1.认识“刮、肥’’等13个生字.会写“血、净’’等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学习重点:认识“刮、肥’’等13个生字.会写“血、净’’等8个字.学习难点: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学习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学习准备:课件生字卡学习链接:叶永烈:1940年出生,我国当代科普作家,浙江温州人.笔名阿烈、叶扬、杨青等.发表百余篇科学童话和其它童话故事.学习过程:一、谈话引题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即使在黑漆漆的夜里,猫也总是能准确的抓住老鼠。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只淘气的小花猫,它不仅没有捉住老鼠,还碰的头破血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猫刮胡子》。二、自主预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做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读顺。3.出示易读错音的字,并反复认读。如:平舌音:皂。翘舌音:肿。后鼻韵母:净、镜。韵母是ei的“肥”,是ai的“袋”和“耐”。4.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如:熟字加偏旁:净、狡、猾、肿、耐。看实物识字:肥皂、镜子。看偏旁想字意:刮—立刀旁,袋—衣子旁,捕—提手旁。多音字识记:干、血。三、展示互动1.读拼音写词语Wanshanghuziganjingxiaolian()()()()Dapopangbiantoupoxueliu()()()2.我会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小洞一()尺子一()胡子一()镜子一()老鼠一()朋友四、合作探究(一)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价。2.从评价老师的范读中,明确朗读要求,要读出小花猫的天真无知,猫妈妈对小花猫的关心。自由读课文,看插图,对应课文是哪几个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段。4.朗读全文。(二)、看图学文1.出示有关课文插图的图片,说说对应课文的哪几段文字。2.指名读前四个自然段,然后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引导理解“聚精会神”,并重点知道朗读以下两句话:(1)小花猫在旁边翘着脑袋,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翘着脑袋”“碧绿碧绿的”“一眨不眨地”要重读,要从语气上感觉出这是一只调皮的、好奇的小花猫。(2)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的干干净净的。“老长老长的”“也”“干干净净”这三个词在朗读时语调要拉长一些。(3)思考:小猫是怎样想起去去刮胡子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直奔重点1.小组讨论学习猫妈妈的话,弄清楚这段话所揭示的道理。2.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好这段话呢?3.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词?4.指名读。5.学生交流。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扩展训练1.听了猫妈妈的话,小花猫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讨论意见,一人扮猫妈妈,一人扮小花猫,表演小花猫与猫妈妈的对话。五、达标测评我会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不---()()()()青----()()()()12、小马过河教材分析:《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勤思考,多脑筋,多分析,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14个,读准多音字“为”,理解词语18个。2.能按要求把句子的意思说清楚;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冒号和引号。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4.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理清课文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过河的过程。学习难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和体味文章蕴涵的深刻含义。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感悟。学习准备:课件生字卡学习链接: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一、 创设情景,动画引入1、 看《小马过河》的连环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2、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二、自主预习1、 第1段(1、2节)(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的连蹦带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2、 第2段(3、4、5、6节)(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并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3)老牛回答用什么语气?(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用什么语气?(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3、 第3段(第7小节)(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的问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了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4段(第8小节)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三、展示互动1、给多音字组词qie()wei()xing()切{为{行{qie()wei()xing()2、我会写反义词深——()东——()认真——()四、合作探究《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该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段话是这篇童话的重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1、 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1) 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应该怎样做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懂得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练习分角色朗读。4、 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导学生书写。5、 拓展延伸,开放问题假如河水很深,小马不能走过去,请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帮助小马过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达标测评我会填上合适的词语()地说()地跑()地流()地问()地想()地拉板书设计:12小马过河小马驮麦子到磨房 老牛说水很浅 松鼠说水深妈妈说自己试一试 小马过河(水不深不浅)语文百花园三教材分析:本次语文百花园有六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背一背”“读一读”“学写日记”“我的采集本”和“能说会道”。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日记,知道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就是日记。2、了解日记的形式,学习用正确格式写日记。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日记,知道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就是日记。学习难点:了解日记的形式,学习用正确格式写日记。学习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游戏练习贯穿课堂。学习准备:课件学习时间: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语海畅游。教学要求:1、在田字格中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2、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读准读好多音字。3、体会量词叠用可以表示事务的数量多。教学重点、难点:1、读准读好多音字。2、体会量词叠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语文百花园三的“语海畅游”。二、我会写。1、出示3个生字,指名认读。2、说说这几个字的结构。3、观察后汇报,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5、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三、读词语,辨字音。1、出示4组词语,学生认读。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你还积累了那些多音字。四、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1、说说要求做几件事2、出示4组字词,自由读后,指名读,再齐读。3、比较上下词组有什么不同。4、你会说这样的词语吗?5、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1、练习左中右结构的字。2、归纳学生学过的多音字并组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背一背、读一读,学写日记。教学要求:1、读背古诗《长歌行》,体会和珍惜时间。2、读一读《特殊的考试》,体会环保的重要性。3、学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阅读和写日记。二、背一背。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2、指名朗读,师纠正字音。3、小组讨论不理解的字词。4、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5、指导朗读。6、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三、读一读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2、指名分段朗读短文。3、指名读准生字的读音。4、指导朗读。5、指几名学生表演课本剧。6、小结。四、学写日记。1、让学生看一位小朋友的日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2、小组讨论交流。①什么叫日记?②为什么要写日记?③日记该怎么写?3、指名说,师归纳总结。4、你想写一则什么日记?(同桌说)5、学生练写日记,师指导格式。6、讲评学生的日记。五、作业。1、背诵古诗《长歌行》。2、写下今天的日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教学要求:1积累并运用象声词。2、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百花园中的“我的采集本”及能说会道。二、我的采集本1、小朋友,你一定知道许多表示声音的词吧,我们把这种词叫做象声词。2、让学生自由读文中的采集本。3、用笔画出表示声音的词语。4、你还能说出象声词吗?能用它们说些句子吗?5、读读这位小朋友的话。6、小结。三、能说会道1、投影出示插图,说说图画的内容。2、分组说说,怎样才能找到他的妈妈呢?3、指名说办法,师列出学生想的办法。4、评一评谁的办法好?为什么?5、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用几句话写下来,师巡视指导。6、订正学生的写话。四、总结。同学们都能认真学习语文百花园三的内容,希望今后也要象现在一样认真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五、作业。写几个表示声音的词。19一封奇怪的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际寄槐树籽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课后的笔顺自学生字,能自己分析字的形体结构。他们掌握会意、象形形、形声等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也能在学习中加以运用。部分学生还用字典帮助自己学习生字。经过坚持懈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在读书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读。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准备:课件生字卡学习链接: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邮寄槐树籽的事,赞扬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习方法:以读促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见过大西北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西北看一看。(播放大西北水土流失的资料片段。)2、同学们,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一个小姑娘知道了大西北的情况,用行动来表达了自己的心。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一封奇怪的信》。3、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多拼读几遍。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音。3、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词。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懂的地方。3、引导探究,感悟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明白小姑娘要寄什么样的信。师:小姑娘冒着寒冷的秋风,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联系实际,体会“沉甸甸”的意思。(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9、第10自然段,感悟内容。师: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为什么要寄槐树籽到大西北去,感悟小姑娘的美好心灵。4、轻声读课文,用“____”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线画出叔叔说的话。(相机出示人物对话。)5、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重点读出小姑娘骄傲、惊奇和叔叔不解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3、除了寄种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支援西部建设?(例如:可以寄零用钱、学习用品、衣物……)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你了解到课文里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再读感悟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2、分角色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合作练读。(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三、自主识字1、开火车认读生字。2、学生用最拿手的方法记忆生字。(先让学生说说识字方法,再识记。)如:熟字加偏旁:冈--钢正--政良--娘句--够付--府古--姑拆字方法:塞、甸3、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4、指导书写生字: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老师重点指导书写:“信、呀、怪、姑、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左窄右宽;“树”字中间“又”的捺变成点;“奇”上面的“大”捺画变短;“举”的撇、捺要写长一些。四、积累词语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五、拓展请你给大西北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板书设计:19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支援大西北(关心祖国的建设)没有字可爱、可敬19一封奇怪的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际寄槐树籽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课后的笔顺自学生字,能自己分析字的形体结构。他们掌握会意、象形形、形声等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也能在学习中加以运用。部分学生还用字典帮助自己学习生字。经过坚持懈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在读书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读。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准备:课件生字卡学习链接: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邮寄槐树籽的事,赞扬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习方法:以读促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想象,补充课题,质疑自探。1、(出示“一张信封”)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师板书:一封信2、学习“信”字,师一边书写,一边讲清这个字的结构。3、猜一猜,这是怎样的一封信呢?(学生补充课题)教师相机板书课题:19一封奇怪的信。4、指导写字:“奇怪”,重点指导“大”字头。5、“奇怪”两个字该读出怎样的语气?6、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归纳并梳理问题并板书:信寄给谁?谁写的信?师小结: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以不同形式认读生字词。4.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5.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6.巩固识字。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第二课时一、初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学生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二、学生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讨论问题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粒?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那些地方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在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老师可以适时评价。2、再读课文,升华情感你喜欢小姑娘吗?为什么?三、分角色演读课文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四、拓展训练:小姑娘的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你又想怎么做?或你想对小姑娘说点什么?板书设计:19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支援大西北(关心祖国的建设)没有字可爱、可敬19一封奇怪的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际寄槐树籽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课后的笔顺自学生字,能自己分析字的形体结构。他们掌握会意、象形形、形声等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也能在学习中加以运用。部分学生还用字典帮助自己学习生字。经过坚持懈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在读书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读。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方法:以读促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准备:课件生字卡学习链接: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邮寄槐树籽的事,赞扬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对我们大西北有多了解,说说你知道的。一个小姑娘知道了大西北的情况,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愿。2.板书课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以不同形式认读生字词。4.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5.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6.巩固识字。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你了解到课文里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再读感悟

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自主合作练读。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懂的地方。3、引导探究,感悟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明白小姑娘要寄什么样的信。师:小姑娘冒着寒冷的秋风,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联系实际,体会“沉甸甸”的意思。(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9、第10自然段,感悟内容。师: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为什么要寄槐树籽到大西北去,感悟小姑娘的美好心灵。4、轻声读课文,用“____”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线画出叔叔说的话。(相机出示人物对话。)5、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重点读出小姑娘骄傲、惊奇和叔叔不解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3、除了寄种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支援西部建设?(例如:可以寄零用钱、学习用品、衣物……)板书设计:19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支援大西北(关心祖国的建设)没有字可爱、可敬19一封奇怪的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际寄槐树籽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课后的笔顺自学生字,能自己分析字的形体结构。他们掌握会意、象形形、形声等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也能在学习中加以运用。部分学生还用字典帮助自己学习生字。经过坚持懈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在读书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读。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和会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学习准备:课件生字卡学习链接: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邮寄槐树籽的事,赞扬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学习方法:以读促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师介绍信封的书写。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导书写“奇”“怪”两字。(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老师范读。生反馈。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2、学生自读。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把课文读通读顺。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4、巩固生字抢字游戏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你了解到课文里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再读感悟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认读生字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句子(“叔叔,……)生读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再读句子。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生读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于是叔叔想问个究竟。4.学习四至九自然段。出示对话。多种方式读。注意读出语气。出示大西北、槐树图片师讲解。如果有了绵延千里的槐树,那茫茫的大西北一定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看了小姑娘的做法你喜欢她吗?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关心祖国建设的小姑娘能不让人喜爱吗?文中的我也和你们想的一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出示句子、词语。生认读。我想甘肃的人民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的。五、总结:我们就要和小姑娘说再见了,你想和她说点什么吗?板书设计:19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支援大西北(关心祖国的建设)没有字可爱、可敬24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材分析:《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初步认以这种文学形式。学情分析:孟母断织劝学(剧本)》和其他课文不同的是,他是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中比较少见。简单的给孩子们分析一下什么是剧本,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品读完后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学习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学习重点: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学习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学习准备:生字卡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学习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我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文,它就是24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2、师范读课文。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三、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识字。2、形近字比较:党——堂稚——推继——断桃——逃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四、写字教学。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老师范写。3、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孟母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教育方法的母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讨论: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孟子听了孟母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3、全班汇报三、指导分角色朗读。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母亲、儿子交谈时各用什么语气。可把课文分为三个情节: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并确定对话的基调:母询问、儿作答;母断织、儿惊讶;母述因、儿悔悟。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3、全班汇报表演。四、分角色演课本剧。五、扩展练习。收集孟子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24、孟母断织劝学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24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材分析:《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初步认以这种文学形式。学情分析:孟母断织劝学(剧本)》和其他课文不同的是,他是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中比较少见。简单的给孩子们分析一下什么是剧本,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品读完后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学习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学习重点: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学习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学习准备:生字卡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学习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战国时期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你们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生:孟母)师: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多么了不起的的母亲啊!孟子后来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人们尊敬的称他为亚圣!可是像孟子这样的人小的时候也逃学呢!为了劝说孟子读书,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孟母断织劝学(出示题目)。二、初读课文、感悟剧本内容。1、师:孟子为什么要逃学,孟母是怎么劝说他的,故事的结果又将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来读一读吧!2、孟子逃学的原因生:他觉得整天呆在学堂里,没有意思。师:你从那个词语看出孟子觉得上学很无聊,甚至很烦人?生:“整天”“呆”“没有意思”。师:是啊,整天都要呆在学堂里,又没有动画片,老师也不组织大家玩游戏,真是有些无聊、烦人哦!谁能把孟子厌烦的语气读出来?生:表演读,厌烦地,无聊的语气。师:既然读书这么无聊,又要费钱,还不如回家帮帮母亲干活,也能让母亲轻松一些是吧!如果孟子是这么想的话,那他在回答的时候一定是觉得自己很懂事的样子,他会自豪地,理直气壮地说——生:很自豪的,理直气壮的读。3、孟母断织师:看着儿子不认真上学,反而还这么自以为是的样子,孟母的心理真难过啊,她该怎么引导孩子,才能让他明白应该认真读书的道理呢?生:孟母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她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师:为了劝孟子读书,家里那么困难,孟母也毫不心疼的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我仿佛看见了母亲正含着眼泪拿起剪刀把布剪断的情景。这下可把孟子给吓呆了。他赶紧走上去拉住母亲的手问:(生齐说)娘,布都快织好了,您为什么把它剪断呢?师:剪断的布还能接起来吗?生:当然不能接起来。师:剪断的布还有用吗?生:当然没有用。师:娘把你送进学堂读书没想到你却逃学啦!剪断的布,是一块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师:你觉得孟母哪句话最能打动你的心?生:剪断的布,是一块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3、孟子知错就改师:当孟子听到母亲的教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生齐读)娘,我错了,我一定改正。师:你觉得孟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知错就改的孩子)4、我们来合作,老师读孟母的话,请一位同学读场景,其他同学读孟子的话,有信心读好吗?5、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6、分角色表演读。三、总结拓展1、学习了这个剧本,我的收获。(1)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2)感悟孟母断织劝学的良苦用心。2、想一想,在你学习不认真时,你的妈妈会怎样教育你?(可能你的妈妈有时会因为太生气而批评你、责罚你,但是,作为孩子,一定要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做个孝顺、懂事、明理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到的。)四、布置作业1、搜集孟子或孟母教子的故事。2、完成课后的练习。板书设计:24、孟母断织劝学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24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材分析:《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初步认以这种文学形式。学情分析:孟母断织劝学(剧本)》和其他课文不同的是,他是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中比较少见。简单的给孩子们分析一下什么是剧本,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品读完后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学习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学习重点: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学习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学习准备:生字卡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学习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故事入题师述: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由于思念父亲,就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这里,孟子天天看到先生教学生念书,也跟着他们学了起来。有一天,孟子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读书,你把我送进学堂里去吧。”孟母终于发出了舒心的微笑……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孟子进入学堂以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孟子的母亲非常的生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孟母又是怎样教育孟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故事,24课《孟母断织劝学》二、初读课文,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2、师范读课文。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三、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识字。2、形近字比较:党——堂3、交流识字方法四、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要启发学生发现本文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不一样,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五、再读课文,从人物的对话中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讨沦:1.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2.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想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样做?六、指导分角色朗读1.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2.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3.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七、分角色表演课本剧。板书设计:24、孟母断织劝学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24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材分析:《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初步认以这种文学形式。学情分析:孟母断织劝学(剧本)》和其他课文不同的是,他是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中比较少见。简单的给孩子们分析一下什么是剧本,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品读完后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学习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学习重点: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学习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学习准备:生字卡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学习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一.第一幕:解读题目师:同学们,在战国时期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你们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生:孟母。师: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生:讲述——(提前布置学生读《孟母三迁》的故事)师:多么了不起的的母亲啊!孟子后来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人们尊敬的称他为亚圣!可是像孟子这样的人小的时候也逃学呢!为了劝说孟子读书,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孟母断织劝学(出示题目)。谁来读读题目?生:抽生读课题。师:多好的母亲啊,看着这个题目,我眼前就好像看见了一个善良又慈祥的妈妈!在读一遍,把“孟母”读得稍重一点。生:读“孟母断织劝学”(如见其人)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个故事了,谁知道“断织”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孟子的母亲把正在织的布剪断。师:嗯,为了劝说孟子读书,家里那么困难,孟母也毫不心疼的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我仿佛看见了母亲正含着眼泪拿起剪刀把布剪断的情境。我们在读读题目,就像我们经历过这件事一样,把“孟母断织”连起来读得重一点。生:读“孟母断织劝学”(如见其事)师:你听见孟母在劝说孟子读书的声音了吗?你听——“儿啊,读书可不能半途而废啊!……”(师轻声的情境引导读)我们在读读这句话,把“断织劝学”连起来读的重一点。生:读“孟母断织劝学”(如闻其声)师:孟子为什么要逃学,孟母是怎么劝说他的,故事的结果又将怎样呢?今天,老师做导演,你们就是演员,咱们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同学们有兴趣吗?不过当好演员可不容易哦,必须要先熟悉剧本,尤其要把人物的话读好。你们看,剧本老师已经带来了,(投影出示课本剧)。快来读一读吧!(同学们也可以打开书,先自己练一练,注意,先把字音读准确了。第二幕品味人物语言想象创设不同的故事情境,一咏三叹的个性化体验诵读人物语言。1、孟子:娘,我回来了。师:故事是这样开头的——情境引入:孟母正在织布,孟子推门走了进来。现在可是上学时间啊,不知什么原因,孟子跑回家来了,看见母亲他会怎么说呢?投影单独出示第一句“娘,我回来了。”生:齐读(自由地)。。。。师:孟子说这句话会是什么语气呢?想想看,你就是孟子,现在该在学校读书啊,你却贪玩逃学跑回家来了,看到母亲正在辛苦的织布,你会怎么说呢?生:读“娘,我回来了。”(胆怯地,小心翼翼地)师:如果是生病了呢?生:读“娘,我回来了。”(痛苦地,有气无力地)师:如果是受人欺负或者让老师批评跑回家来了呢?生:读“娘,我回来了。”(生气地,可怜地)师:如果孟子在学校获奖了,被老师表扬了,他又会是什么语气呢?生:读“娘,我回来了。”(高兴地,得意地)师:如果这些都不是,而是孟子见母亲太辛苦,想回家来帮母亲干活呢?生:读“娘,我回来了。”(很男子汉似地,自豪地)…….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孟子的母亲也不知道,我们往后看。孟母问道——“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今天不上课吗?”(投影打出第二句孟母的话)2、孟母: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今天不上课吗?师:现在正是上学的时候,儿子怎么会跑回家来了呢?同学们想想:孟母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她会用怎样的语气问孟子,先自己练读一下。然后再抽生表演。生:母亲会很好奇。师:对,是很好奇,读出好奇的语气来。生:很惊讶!师:对,真的很奇怪,来,你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师:除了惊奇,还会有怎样的语气呢?看到儿子该读书的时候不去读书,却跑回家贪玩,母亲会是怎样的语气呢?生:责怪,生气的语气。师:对,怎么能不生气呢?你做做生气的样子,用责怪的语气来读一读。师:同学们在想想看,如果是母亲担心儿子生病了,会是怎样的语气呢?生:亲切地,关心的语气。师:是啊,那我们在用亲切的,关心的语气在读读这句话。…….3、孟子:娘,我不想上学了。师:面对母亲的询问,孟子是怎么回答呢?他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投影打出第三句孟子的话:娘,我不想上学了。)生:胆怯地,小声的,想说,但又怕母亲听见不高兴责怪他,打他。师:对啊,孟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很小心翼翼的样子,所以声音一定很轻,吞吞吐吐的,那我们就用这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生:读,轻声地,吞吞吐吐地:娘,我…不想…上学了。4、孟母:你为什么不想上学呢?师:母亲终于明白孟子为什么跑回家来了,他逃学啊,他不想读书了!听到儿子这个样子回答,孟母会怎么问,她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问呢?生:着急的样子。(师让学生用着急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余学生也跟着体验一下着急的样子)。生:也许母亲很生气,会用严厉的,责备的语气问孟子。师:对,这么小,不读书怎么行呢?做做生气的样子,用严厉责备的语气在读读。师:在启发,如果孟子的母亲想,孩子这么小,还不懂事,不要吓着他了,那她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跟孟子说呢?生:亲切地,和蔼地。(体验亲切地,和蔼的语气读孟母的话)5、孟子:娘,我觉得整天呆在学堂里,没有意思。师:孟子见母亲虽然很生气,但并没有骂他,于是,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想想看,这时的孟子,说话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和语气?生:觉得上学很无聊,烦人的样子。师:你从那个词语看出孟子觉得上学很无聊,甚至很烦人?生:“整天”“呆”“没有意思”。师:师啊,整天都要呆在学堂里,又没有动画片,老师也不组织大家玩游戏,真是有些无聊、烦人哦!的确有些厌烦哈!谁能把孟子厌烦的语气读出来?生:表演读,厌烦地,无聊的语气。师:既然读书这么无聊,又要费钱,还不如回家帮帮母亲干活,也能让母亲轻松一些是吧!如果孟子是这么想的话,那他在回答的时候一定是觉得自己很懂事的样子,他会自豪地,理直气壮地说——生:很自豪的,理直气壮的读:娘,我觉得整天呆在学堂里,没有意思。师:看着儿子不认真上学,反而还这么自以为是的样子,孟母的心理真难过啊,她该怎么引导孩子,才能让他明白应该认真读书的道理呢?于是孟母一句话也没说,突然像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拿起剪刀走到织布机跟前,咔,咔几下把就要织好的布剪断了。这下可把孟子给吓呆了。他赶紧走上去拉住母亲的手问:(投影打出第六句话)娘,布都快织好了,您为什么把它剪断呢?6、孟子:娘,布都快织好了,您为什么把它剪断呢?……………第三幕:有感情分角色朗读故事。第四幕:分角色表演课本剧。拓展阅读【典故】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释义】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启示】学习就跟织布一样,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时不用功,不能温故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24、孟母断织劝学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24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材分析:《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初步认以这种文学形式。学情分析:孟母断织劝学(剧本)》和其他课文不同的是,他是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中比较少见。简单的给孩子们分析一下什么是剧本,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品读完后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学习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学习重点:1、认识8个字,会写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学习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学习准备:生字卡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学习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我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文,它就是24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2、师范读课文。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三、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识字。2、形近字比较:党——堂稚——推继——断桃——逃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四、写字教学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老师范写。3、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孟母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教育方法的母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讨论: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孟子听了孟母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3、全班汇报三、指导分角色朗读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母亲、儿子交谈时各用什么语气。可把课文分为三个情节: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并确定对话的基调:母询问、儿作答;母断织、儿惊讶;母述因、儿悔悟。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3、全班汇报表演。四、分角色演课本剧。五、扩展练习收集孟子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24、孟母断织劝学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识字三“枇杷”和“琵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笑话。讲的是财主给县官送去一筐枇杷,写礼帖时把“枇杷·”写成“琵琶”。县官接到财主的帖子,读后十分纳闷,为什么要送一筐“琵琶”给自己,所以他心里想:“我又不会弹琵琶,怎么会送这种乐器?再说,琵琶也不能用筐装啊!”打开筐,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财主把“枇杷”写成了'“琵琶”。在汉字中,像“枇杷”“琵琶”这样音同形不同,意义更是完全不一样的字词是很多的,在学习汉字时,就要读准音,认清形,分清义,以免闹出财主写礼帖这样的笑话。学情分析:区分同音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识字的一大难点。如果单纯讲授同音字的区分方法,课文就会显得枯燥,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课文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闹笑话的道理,让学生树立正确区分同音字的意识,学生既觉得生动有趣,又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学习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同音字词。学习准备:生字卡枇杷和琵琶的图片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二、自主预习:读故事,认生字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3、认读生字。(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3)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4)开火车认读生字。(5)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1、读课文,要求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