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中的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教具准备:课前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时数:本课教学用2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更是孩子们沐浴科学雨露的大好时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奉献,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这篇课文,看看藏族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课件指导同学们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思考。(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3)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在雪山脚下的一座小学校里,一位藏族老师正认真给孩子们讲课)3、总结看图方法(1)老师叙述:怎样观察一幅图画呢?首先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内容,其次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观察。(2)同桌讨论: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面或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1、听课文朗读录音,画出文中的生字。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文中的句子。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2、小组讨论哪些字音应注意重点指导:藏蒙翅脆等生字的读音。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瓣辨翅滴露4、词语解释漫步:没有目的而又悠闲地走。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分辨:辨别。清脆:声音清楚悦耳。眺望:从高外向远处看。五、看图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2、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画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3、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找出来的句子。六、课堂小结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播洒科学文化的雨露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1)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觉。(3)交流学习心得。“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_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辫发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这此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沐浴着春雨的自然界的美景。(4)再读这些名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从“捧着”“滚动着”“挂着”“藏着”这些词可以看出,用词十分准确、恰当。(5)理解重点句(课件出示)“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①这句话把藏族山村比作什么?(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②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藏族山村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因为春雨中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_的柳枝上,挂着水珠,少女的发辫上藏着水珠儿,这些水珠就像无数的珍珠宝石,构成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6)小结春雨中的藏族美丽而又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2、朗读训练自由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室里的春雨1、再出示课件,想象图中所描绘的画面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3、课件出示句子“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的春雨吗?“(1)学生齐读(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教师指导理解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想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四、课堂小结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景色美,人更美,你们体会到了吗?板书设计3、蒙蒙细雨未来的雪山春意盎然蒙蒙细雨田野湿漉漉山村像童话世界云雀翻飞欢叫教室书声琅琅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13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3.体会作者对藏族山村的热爱之情,了解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整体感知:1、欣赏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2、这么美的课文,你也美美地读一读吧!边读边画出生字。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3、你能说说形容春雨的词语或句子吗?4、这里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一一“蒙蒙细雨”。(板书课题。)预习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自学生字。2.难读的词句由组长带读。3.再读课文,通过观察、想象,着手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4.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什么问题?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才值得大家讨论。教学过程: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合作讨论,形成较为完整的答案,并派出代表作答。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正音。2.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情况:蒙蒙漫步花瓣发辫戴着翅膀分辨雨露雨雾清脆天幕噗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质疑问难1、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2、学生讨论交流。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1、同桌之间交流记字方法。2、分析字形,讨论书写规律。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12个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溪流,它会给村里的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随着这条欢快的溪流一起去看一看,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欢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3.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拼读、识记。(1)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下列生字的音。源:yuán,注意不能读成“yán”。滑:huá,不能误读成“fá”。虽:suī,声母是平舌音“s”,不是翘舌音“sh”。3)同桌互读。4)“开火车”读生字。(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2)老师范写“爬、翻”两个字。3)学生练习写字。2.结合课文词语释义、积累新词。流淌:流动。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浑厚:朴实雄厚。四、指导朗读1.听课文朗读录音。2.学生试着模仿录音朗读。3.学生自由练读。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感情。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和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探究释疑、交流感悟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全班齐读。(2)释疑: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2.学习第2自然段。(1)男生读,女生听。(2)想想: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3)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歌溪源头的水银亮闪光,从长满苔藓的山上流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4)投影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流下来。(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3.学习第3自然段。(1)女生读,男生听。(2)读文后思考: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3)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然后说给同学听。(4)投影学句。“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像……又像……”口头说话。(5)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4.学习第4自然段。(1)教师范读。(2)讨论交流。1)这一自然段写出歌溪什么样的特点?(文静)教师指导:“文静”指文雅、安静,说明歌溪流动缓慢,气势小,发出的声音较小。2)这一自然段还着重写了什么?(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3)想像一下百鸟歌唱的欢快场景。a.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鸟。(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大山雀、白头翁)b.演一演,模仿一下鸟叫。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5.学习第5~7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2)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巩固深化1.指明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对歌溪说几句话。板书设计2.爱唱歌的小溪调皮歌声有点野小溪活泼歌声充满欢乐文静歌声非常美妙在夏天涨水给予我们欢乐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吴然的《歌溪》,有删减。课文主要写了村里的小溪爱唱歌,它像调皮活泼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显示出小溪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歌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活泼,用词生动贴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熏陶感、训练语言的好材料。二.设计理念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不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书写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数、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小溪,小溪的歌声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会给村里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听录音朗读,对照生字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3.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识字。1.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源、莹”是整体读音节,“yuán”不要读成“yán”。“滑、雕”是三拼音节,要注意读准,尤其是“huá”不要误读“fá”。“虽”声母是“s”,不是翘舌音“sh”.“番、翻”是同音字,字形上也有相同的地方,可比较学习。(3)同桌互读。(4)开火车读。2.识字生字,指导书写。(1)师提问,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①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原+氵=源骨+氵=滑汤+火=烫台+艹=苔等。②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如“难”的偏旁“又”换偏旁“周”变新字“雕”。③折字法。④拼凑法。(2)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3)老师范写“爬”。“爬”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四笔是“竖捺”。不能写得太平,“巴”书写的位置要注意往上一点。(4)学生练习写字。(二)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或工具书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掌握。流淌:流动。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四.指导朗读。1.放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2.学生试着模仿朗读。3.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师生评议,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感情。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爱唱歌的小溪左右结构:源滑杜雕翻咳上下结构:苔莹番烫虽半包围结构:爬课时作业一.我是拼音能手。guānghuáqīngtáijīngyíngkésòu()()()()fānqiéfānshēnpáqùfúdiāo()()()()二.我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烫()咳()爬()雕()汤()刻()抓()准(三.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我们争先恐后地游到对面,爬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板上,翻扑着身子,让太阳晒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2.出示多媒体课件。(依据课文内容制作)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吴然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二.品读赏析住在小溪旁的村民们都把这条小溪叫做“歌溪”,这是为什么呢?请分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品味朗读。1.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到哪个自然段,就引导学生理解、朗读那个自然段,全文朗读语调要轻松、活泼,富有朝气。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女生齐读。(2)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4.学习第2自然段。歌溪有点野,像调皮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1)读句子。(2)引导学生抓住“跳、溅”等关键词语,领悟拟人句、比喻句,感悟作者用词准确。(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师指导。5.学习第3自然段。歌溪的活泼从哪里得到体现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已的体会。(1)抓住流速体会:读句子,让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2)课件出示句子。让同学们体会。“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谁能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