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当!第I卷(33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解并描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解并描述亲身经验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阅历;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闻,虚构故事,并进行艺术化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现代小说对虚构故事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旺盛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消逝或弱化,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困难多变,以实现他们特别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阅历,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猛烈。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的故事模式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摆脱故事本身。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同日而语陈旧进而 B.同日而语传统甚至C.混为一谈传统进而 D.混为一谈陈旧甚至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现代小说对虚构故事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旺盛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弱化或消逝B.现代小说对虚构故事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旺盛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消逝或弱化C.虚构故事对现代小说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旺盛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消逝或弱化D.虚构故事对现代小说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旺盛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弱化或消逝【答案】1.D2.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运用近义词的实力。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式)。此处指不同的两类人,应选“混为一谈”。陈旧:意思是旧的,过时。传统: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此处修饰“故事模式”,强调其过时,应选“陈旧”。进而:接着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此处语意形成递进,应选“甚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划线句有两处语病,一处“现代小说对虚构故事而言”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虚构故事对现代小说而言”,解除AB;其次处是“消逝或弱化”语序不当,逻辑上,应当是先“弱化”,程度加深则“消逝”,因此应为“弱化或消逝”,解除C。故选D。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组是()A.韩愈、柳宗元提倡了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古文运动;元稹和白居易提倡的诗文革新运动提倡发扬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B.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C.新诗出现于五四前后,新诗的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其中,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D.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充溢荒诞的喜剧感和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美丑比照”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驾驭常见的文学常识的实力。A.“诗文革新运动”错,应是新乐府运动。B.“白朴《西厢记》”错,应是《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立刻》。D.“现实主义文学家雨果”错,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故选C。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学问付费就是为获得特定学问而支付费用,是一种满意自我发展须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为获得学问而付费的方式:与网络服务紧密相连,有别于线下为参与培训的缴费;是特定人群为获得学问及相关信息、技能、阅历等而实施的消费行为,有别于线上为消遣消遣的付费;是学问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学问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学问产品的消费行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花钱买书。时代发展为学问付费的兴起供应了可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为学问付费的发展供应了硬件支持;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优秀内容的供应者起先进驻各大学问付费平台;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愿越来越猛烈则为学问付费的发展供应了更大的动力。学问付费是新生事物,但事实上它只是学问共享的一种新形式。学问共享有过两次升级。第一次由1.0版到2.0版。1.0版为静态(以百科为代表的静态学问,无互动),2.0版为动态(以社区论坛为代表的动态学问,有互动)。其次次为2.0版到3.0版,表现为进入付费问答与订阅的学问共享。在学问冗余与粉丝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这样的“学问”更接近于学界所称的“用户制造内容”。用户生产内容不再免费共享,而是创建价值了。在信息冗余与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学问付费就是为用户供应学问交换和提升学问储备的崭新渠道。(来源:丁晓蔚、王雪莹等《学问付费:概念涵义、兴盛缘由和现实危机》。有改动)材料二:学问付费典型平台发展状况知乎得到喜马拉雅产品定位平台内嵌付费问答功能付费订阅产品音频共享平台用户规模(10月)974.98万215.24万2554.41万内容生产平台孵化的名人入驻团队自制+自媒体入驻联合出品+主播入驻服务形式付费提问,每个回答公开,收入由问、答者平分学问新闻免费,精品付费订阅免费基础上,推出付费精品专区付费机制文字提问,答者设定金额+付费转载付费订阅,如《李翔商业内参》,198元/年付费订阅,如《好好说话》,198元/年付费数量20个热门分类,累计600余位优秀答主付费精选电子书、音频等,15位大咖入驻专栏订阅16个付费精品分类,累计大咖850位(来源:王传珍《学问付费奇点与将来》,2017年1-2期《互联网经济》。有改动)材料三:获得学问,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学问付费到学问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定。中国的特别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首先,学问付费是经济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结果。学问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变更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起先,从这个意义上说,学问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其次,免费经济兴起,学问服务化正成为潮流。学问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学问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运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学问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学问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学问制造业;学问产品不收费而学问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学问服务业态。在我国,学问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学问付费面临的实际状况。更特别之处在于,学问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摘编自《光明日报》《学问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4.下列对材料中“学问付费”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一种满意自我发展须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经济模式,是学问共享的一种新形式。B.是学问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学问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的学问产品以及服务的消费行为。C.是为用户供应学问交换和提升学问储备的新渠道,其中的学问系用户创建并具有价值。D.是优质内容付费观念形成、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的猛烈意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喜马拉雅的用户规模远高于其他两个平台的一个重要缘由在于其不止有付费的精品专区,还有免费的内容共享。B.知乎、得到、喜马拉雅三个学问付费典型平台都拥有付费精品专区和大咖级别的主讲人或答主。C.从静态到动态是学问共享第一次升级的表现,进入付费问答与订阅是学问共享升级到3.0的表现。D.当前学问付费和学问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确定的。6.以下哪个例子符合材料三中关于“学问服务业态”的论述()A.某网络剧因制作精良而火爆一时,随着剧集热播,视频网站开启“超前点映”付费模式。B.某app供应文章免费试读部分章节,付费解锁后续阅读、付费下载等服务。C.某软件在其官网供应免费下载,用户可付费获得该软件的素材、教程等后续升级服务。D.某新媒体平台供应兼职主播工作,主播可以通过有偿课程共享、制作付费节目获得酬劳。【答案】4.C5.C6.C【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实力。C.“其中的学问系用户创建”错,原文“这样的‘学问’更接近于学界所称的‘用户制造内容’”,说的是接近于“用户制造”。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A.“一个重要缘由在于其不止有付费的精品专区,还有免费的内容共享”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二图表中只有三家平台用户规模的比较,没有缘由的分析。B.“知乎、得到、喜马拉雅……都拥有付费精品专区”错,知乎没有精品系列。D.“最终将会趋向完全免费”错,依据原文“学问付费是经济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结果”可知,最终趋向于付费。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C.学问产品免费而后续服务收费的做法,符合材料三关于获得学问的更高阶段,即将学问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的说法。而其他三项属于学问产品付费。故选C。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疆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乙)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粟者,民之所归也;粟者,财之所归也;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节选自《管子·治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枯竭B.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通“疲”,疲乏C.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安抚D.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探望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四体康且直B.国胡以相恤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若属皆且为所虏D.粟者,地之所归也《齐谐》者,志怪者也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B.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C.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D.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10.《汉书·食货志》中的各句全属于其作者赞同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①仓廪实而知礼节②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③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④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⑤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食货志》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提出了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B.《汉书·食货志》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难和斗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C.《管子·治国》认为“兴利”是实行有利于农业的措施,“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能“兴利除害”则能得到民心归附。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采纳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国家的建议。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2)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13.甲乙两文“粟多”的作用有何共同点?【答案】7.D8.B9.B10.D11.C12.(1)边远地方有实力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争相造反了。皇上才惊惶担心地谋划应付他们。(2)到了杀戮人民的程度,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13.招来远人(人民归附)、国富、民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D.过:超过。句意: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相互超过。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且:副词,尚且;连词,并且。B.以:介词,用。C.为:介词,为了;介词,被。D.者:推断句标记;助词,……的(书)。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子的翻译是: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害。过度奢侈的风气一每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食者”是名词,作下一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AC;“残贼”作“公行”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实力。②是客观陈述汉代建国时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也不是做法;③是客观表现年景不好百姓生活的艰辛,没有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也不是做法。解除②③。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A.“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错,原文分析的是汉代建国以来积贮少的状况和带来的危急,没有分析汉代政策。B.“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错,《汉书·食货志》一文的观点是“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错,两篇文章都是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驳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拟,对抗;乃,才;图,谋划。(2)至于,到了;恶,憎恶;务粟,致力于粮食生产。【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由“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可知,粟多的作用是财力充裕,百姓安家立业。由“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可知,粟多的作用是国富民安,安乡爱家。可见两文的共同点是人民归附,国富、民安。参考译文:(甲)管子说:“粮仓足够,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季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宝肯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害。过度奢侈的风气一每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宝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担心,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假如突然边疆上有紧急状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如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宝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气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惶担心地谋划应付他们,莫非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假如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假如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足够,百姓就能安家立业了。原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乙)从嵩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凋落期迟,是粮食增产的好地方。四季皆种而五谷皆收。中等年成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劳力可以耕百亩收二百石。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夫卖儿卖女,其缘由就在于君主没有方法均衡人们的收入。所以先代圣王总是留意让农、士、商、工四民即使互换其行业,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相互超过。这样,农夫专一务农而收入可以与其他各业均衡。农夫专一务农田野就得到开垦,奸巧之事也不会发生。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多则国家富有。没有奸巧之事人民又会安定。富有而安定,这正是成王业的道路。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宝;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安发展农耕建成“邑”,其次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舜没有采纳严峻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因为离开他必定受害,跟着他必定有利。先代圣王,正是擅长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所谓除害,就是禁害于农业。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国富则人民安于乡居而疼惜家园,安乡爱家则虽变更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对他们驱使和调遣,以至于有所杀戮,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四、(25分)第II卷(11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杂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用语自然,音节铿锵,意象生动传神。全诗写景色调明丽,意境开阔。B.“眇眇客行士”中“眇眇”既写出了服役之地的荒远,又写出了征夫内心的愁苦。C.九、十句借用典故,感怀深厚,游子和处者对举并写,直抒胸臆,倍显凄恻动人。D.这首古体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二者表达情感相同。15.赏析“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16.“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4.B15.乐景写哀情/衬托,鱼鸟的自由反衬游子遥役被迫离家服役、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苦痛借景抒情/凹凸结合、写出了天高地远,万物自由的图景,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切憧憬16.游子徭役不得归思乡之苦,时间消逝的感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实力。A.“全诗写景色调明丽”错,“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薄云蔽日,不属于色调显明之景。C.“直抒胸臆”错,九、十句借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是间接抒情。D.“二者表达情感相同”错,《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怜悯;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二者表达的情感不相同。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实力。“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意思是,游鱼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鱼“潜”鸟“薄”静动衬托,鱼儿安稳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稳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这两句凹凸结合,鱼、鸟形象的捕获,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意象飞动,色调显明,境界开阔。以乐景衬哀情,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实力。“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意思是,启程之日,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役夫征发时严霜凝聚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稀,从“严霜结”到“白露晞”的物象变更,突显了岁月的消逝,烘托了人物久役他乡的悲苦之情。“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意思是,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颂着《式微》的哀吟。两句借典抒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映照出时代的动荡。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苦痛担心的悲剧意蕴。17.背诵默写(1)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3)渔舟唱晚,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4)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5)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梧桐更兼细雨③.响穷彭蠡之滨④.飞羽觞而醉月⑤.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实力。易错字有:蠡、滨、觞、繁霜鬓、潦。五、(21分)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寻味峄山①海拔582.8米,占地6平方公里。与五岳的巨大存在相比,守护于孟子家乡邹城的峄山,只能算作天地间的一个盆景。孔子的“登东山(指峄山)而小鲁”,不过是一时兴之所致罢了,况且那时的鲁国比现在的山东要小得多。②但是,最让我动心的仍是峄山。她是那样的耐人寻味,让人百睹不厌,常读常新。③庄子、老子、孔子、孟子来过,司马迁、蔡邕、李白、杜甫、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郑板桥来过,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来过。他们倾其心力歌其美,虽不能描绘其美之万一,峄山却将他们视为知已。④秦始皇、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乾隆等帝王来过,或封禅,或封赐,或求长生。峄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两忘,无意间,便将他们如浮尘般抚过。甚至当我们惊诧于峄山的成名之古之早,并列出记载过峄山的《书经》、《诗经》、《左传》、《太平御览》、《史记》等古籍以佐证的时候,已经生活过25亿年的峄山,正浑然憨然地度着她的青春岁月。⑤峄山的石头峄山的洞,在世界的山脉中堪称独步。多少亿年,海浪的手不断摩娑,多少亿年,风雨的手不停的雕刻,才造就下这些大慧若憨的巨型石蛋和噙满岁月的华丽石柱?而后又是在哪一次天翻地覆的地壳变迁中,让大自然的造化之手将其撒成石头的瀑布?抑或当年女娲并非为补天,只是为了人间的单调和孤独才炼下这些丰富多彩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这千姿百态的生命又构孕出峄山这浑然一体的大生命,那遍及全山相互通连的洞窟,便是这生命的脉胳了。曹雪芹仅仅偷走一块,便琢磨成感天动地的《红楼梦》。⑥1985年,北京高校陈传康教授来峄山考察,意外地在这里发觉了极具科学价值的古海蚀地貌并欣喜地预言:“很可能,这是我国虽经沧海桑田变更还能保留下来的距海最远的古海蚀地貌。”⑦峄山,和海是有不解之缘的。她是海的女儿。或许是爱之太深,大海才将女儿“放逐”,置于宇宙的祭坛上,使其在经受各种磨难劬劳之中铸成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迎接人类的来临。等啊等,不知变心的峄山从人类萌芽之时起,便以其女性的情怀给人类以深切的怜悯与关爱。⑧诞生于巨人时代的峄山,注定要受到侏儒们的各种损害。污秽,砍斫,谩侮,战乱,匪患,她都无言地涵容。就是对于霸道骄横的帝王,她也以怜悯之心待之,告诫他们不要贪心:人类来到世上之前就已经有了江山,即使有一天人类消亡了,江山也还会接着存在;江山不能是哪一个人的私家财产,它只能是宇宙的一员、人类的挚友。⑨数千年间,她以一种光明阔达的浩然之气,廓涤着人类心灵上的湫隘。于是,便有数不清的美妙时间,长入峄山的生命里。⑩峄山五华峰前有一30米高的石柱,人们为了纪念2600年前的邾文公,把它叫做天表石。公元前615年春,邾文公将邾国国都由瑕(今济宁南5公里处)迁至峄山之阳。迁都前占卜时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利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既利也,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峄,果真是年5月邾文公卒,邾民却以“有功之土者得食其极。”“命在养民”──从今成为百姓对官的渴望、官员的自律和历史对为官者良心的永久拷问。⑪峄山有一别称“桃花峄”,记念着一个人:王尔鉴。王尔鉴是清雍正年间邹县县令,《峄山志》记述其“治邹清廉慈爱”。其政迹大多湮没于岁月的雾霭之中,唯独“植树造林”一事至今传为美谈。古传峄山有桐树,《书经·禹贡》“峄阳孤桐”的记载最为出名。不知何时何因,峄阳孤桐竟然绝迹。王尔鉴感其“牧竖采樵,牛羊践踏,孤桐老后,徒留濯濯空山”,于雍正寅卯两年,环山上下种桃杏万株,并禁约牧收,让近山的贫苦百姓培植。同时,还在桃杏疏稀处补以松柏青桐。不几年便“天半峄峰簇锦霞,孤桐老后补桃花。沃根不用人间水,红雨春风到万家”(王尔鉴诗),峄山也为后人名之曰“桃花峄”。⑫虽然峄山现在桃树几近绝迹,但在山的僻冷处,仍可见一两株桃树从岩隙间伸出古拙的枝干,似在向人们说:为官的命根不应是高升再高升,而应是为民办事再办事。诚然,能否不朽与万岁,不是二十四史或几幢碑就可定的,只有百姓的口和心最权威。不知来游山的人们,是否会在这寂冷的桃树前驻足?⑬无言的峄山,在诉说着一切。⑭大哉峄山,大自然的和谐杰作。善哉峄山,25亿年的苦难与悲悯造就出的旷世之美。人类是有福的,有希望娶到这位海的女儿,只要能进化得好一些,再好一些。多情的峄山在坚贞地等待着。(取材于李木生同名散文)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立足于峄山的人文积淀,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引发种种感怀,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B.文中写“曹雪芹仅仅偷走一块,便琢磨成感天动地的《红楼梦》”,既暗和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又写出了峄山为中国文人供应创作的灵感。C.文章第8段用“污秽”“战乱”等一连串两字词语,写出了人类对峄山的各种损害,以凸显峄山面对各种磨难时的涵容。D.文章第12段写从岩隙间伸出古拙的枝干的桃花,运用比方、拟人的手法凸显为官不应追求地位提升,而应努力为民办事的主题。E.文章以“多情的峄山在坚贞地等待”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将来的美妙期盼,凝练含蓄,余味悠长。19.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20.从全文来看,第7段写大海放逐“女儿”的故事有何作用?21.纵观全文,如何理解“大哉峄山,大自然的和谐杰作。善哉峄山,25亿年的苦难与悲悯造就出的旷世之美”?【答案】18.BD19.运用拟人(比拟)、反复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峄山的石头与洞窟的形成经验了漫长的时间与猛烈的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千姿百态、壮丽俊秀独特山脉地貌,表达了作者对峄山的赞美和对自然与时间的敬畏之情。20.写峄山与大海的亲密关系,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峄山很可能是保留下来的距海最远的海蚀地貌,引起下文,峄山对各种困难的涵容和邾文公等人“命在养民”的叙述,增加神奇色调/文化内涵,突出以博大仁爱(怜悯关爱)之心对待人类/百姓的主题21.“大自然的和谐杰作”,指猛烈的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千姿百态、壮丽俊秀独特山脉地貌峄山很可能是保留下来的离海最远的海蚀地貌,“大哉”,表达了作者对造化力气的赞美。“25亿年的苦难”写出了峄山的历史悠久和峄山遭受的各种磨难,“悲悯造就出的旷世之美”写出了峄山以悲悯博大之心包涵一切和峄山见证的官员为民造福,“善哉”,表达了作者对博爱之心和为您造福的赞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实力。B.“峄山为中国文人供应创作的灵感”错,原文“曹雪芹仅仅偷走一块,便琢磨成感天动地的《红楼梦》”说的是峄山为曹雪芹供应创作的灵感。D.“比方”错,“但在山的僻冷处,仍可见一两株桃树从岩隙间伸出古拙的枝干,似在向人们说”这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没有比方。故选B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尝文章精彩的语言描写的实力。首先找到画线句,“多少亿年,海浪的手不断摩娑,多少亿年,风雨的手不停的雕刻,才造就下这些大慧若憨的巨型石蛋和噙满岁月的华丽石柱?而后又是在哪一次天翻地覆的地壳变迁中,让大自然的造化之手将其撒成石头的瀑布”,结合前一句“峄山的石头峄山的洞,在世界的山脉中堪称独步”可知,这一句的陈述对象是峄山的石头与洞窟。然后分析该句是如何描述对象的,如“摩挲”“雕刻”“噙”“撒”等动作,这些动作本属于人类的动作,此处用来形容物体,明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摩挲”“雕刻”“天翻地覆的地壳变迁”呈现出峄山的石头与洞窟经验了漫长的时间与猛烈的地壳运动;两句“多少亿年”,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化了时间的漫长;“造就下这些大慧若憨的巨型石蛋和噙满岁月的华丽石柱”“撒成石头的瀑布”呈现出峄山石头和洞窟呈现出的独特山脉地貌,表达了作者对俊秀、壮丽的峄山的赞美,隐含对自然与时间的敬畏之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实力。第7段写大海放逐“女儿”的故事,从内容上,“峄山,和海是有不解之缘的。她是海的女儿”称峄山是“海的女儿”,形象地阐释了峄山的来源,写出了峄山与大海的亲密关系;“使其在经受各种磨难劬劳之中铸成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迎接人类的来临”“不知变心的峄山从人类萌芽之时起,便以其女性的情怀给人类以深切的怜悯与关爱”突出了峄山的博大与包涵。从结构看,阐释了峄山来源,与上文科学考察“这是我国虽经沧海桑田变更还能保留下来的距海最远的古海蚀地貌”的内容相照应,峄山的博大与包涵开启了下文“数千年间,她以一种光明阔达的浩然之气,廓涤着人类心灵上的湫隘”“邾文公将邾国国都由瑕(今济宁南5公里处)迁至峄山之阳”的历史故事,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表达效果看,大海放逐“女儿”的故事,是神话传闻,增加文章的神奇色调,也丰富了本文的文化内涵。【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实力。“大哉峄山,大自然的和谐杰作。善哉峄山,25亿年的苦难与悲悯造就出的旷世之美”这是一句极具抒情色调的文句,饱含了对峄山的赞美之情。“大哉峄山”侧重赞美大自然的造化之力,“善哉峄山”侧重赞美其博大与包涵的胸怀。“大自然的和谐杰作”从文中来看,结合“多少亿年,海浪的手不断摩娑,多少亿年,风雨的手不停的雕刻,才造就下这些大慧若憨的巨型石蛋和噙满岁月的华丽石柱?而后又是在哪一次天翻地覆的地壳变迁中,让大自然的造化之手将其撒成石头的瀑布”“很可能,这是我国虽经沧海桑田变更还能保留下来的距海最远的古海蚀地貌”理解,“25亿年的苦难与悲悯造就出的旷世之美”,结合“诞生于巨人时代的峄山,注定要受到侏儒们的各种损害。污秽,砍斫,谩侮,战乱,匪患,她都无言地涵容。就是对于霸道骄横的帝王,她也以怜悯之心待之,告诫他们不要贪心”以及邾文公和王尔鉴为官为民的故事来理解。六、(11分)22.银联诗歌POS机是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用户运用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或银联卡在银联诗歌POS机上支付一元钱,即能收获一张印刷着山区孩子诗歌的精致“小票”,本次活动的收入将全部捐给山区的留守儿童。(1)下面是诗歌小票上的三首诗,请从三个方面概括三首诗歌的共同点。小狗“汪汪汪”夏天诞生的小狗不知道一年回家一次的那个人就是我爸爸偷偷长大种子睡在大雪下宁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蒲公英有一只蒲公英他到处飞想找到他的爸爸妈妈(2)请为这一活动拟写一条宣扬语。【答案】(1)都寄予了对父母的思念;选用乡村常见意象;语言质朴;采纳拟人的修辞。(2)示例:诗歌POS机,让山里的才华被望见【解析】【详解】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歌特点的实力。诗歌的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表达情感上,由“一年回家一次的那个人/就是我爸爸”“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他到处飞想找到他/的爸爸妈妈”可知三首诗都寄予了对父母的思念;从诗歌意象上,由“小狗”“种子”“老枯树”“蒲公英”可知,三首诗都选择了乡村常见的意象;从语言风格上,由“夏天诞生的小狗不知道”“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他到处飞想找到他”可知,三首诗语言质朴、朴实,明白如话;从修辞手法上,“小狗不知道”“种子睡在大雪下宁静发芽”“有一只蒲公英/他到处飞想找到他/的爸爸妈妈”可知,三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人格化,充溢了纯真的童趣。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精确、显明、生动的实力。要求拟写一条宣扬语,考生要明确这是一种公益宣扬,宣扬的对象是银联诗歌POS机,旨在通过在银联诗歌POS机上支付一元钱的方式,为山区的留守儿童捐献,所以,宣扬语要充分利用小票上三首诗的意境和主题,达到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目的。拟写时留意主题明确,语言生动,有肯定的吸引力,达到宣扬鼓动的效果。23.书籍的封面除了刊印书名、著者等基本信息外,还要能起到增加图书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有时出版者会选用能反映书籍主要内容、体现作品思想内涵的书中典型场景作为书籍封面图片。作为封面设计者,请你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中任选一本书,选择书中典型场景作为封面图片,你会选择哪一个场景呢?请描述你选择的场景并说明设计理由。100字左右。【答案】要点:《红楼梦》: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背后桃花飘飞,宝玉黛玉并肩坐于石头直上共同阅读《西厢记》,二人申请投入,沉醉书中。宝玉黛玉爱情故事是《红楼梦》的线索,《西厢记》是禁书,二人共读体现主子公的叛逆精神。《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桃花园中,刘备居中,关张居于左右,三人举酒对天盟誓,义结金兰。《三国演义》有尊刘倾向,故事大多以刘备集团视角绽开,仁义是《三国演义》主题之一,桃园结义体现了“义”这一主题。《论语》:四子侍坐。孔子居中而坐,子路起身高谈,曾皙鼓瑟,孔子含笑颔首。孔子作为宏大的教化家名传后世,四子侍坐正是教学的场景,体现了孔子的身份。《论语》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和四子的志向也都与“仁”有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实力和语言表达精确、显明、生动的实力。本题要求设计书籍封面,要求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中选择典型场景,描述选择的场景并说明设计理由,侧重于文字介绍。这里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的熟知程度,如作品的主题、主线、核心思想内涵等。考生首先要选择书中场景,三个名著中的场景很多,选择时留意场景的典型性,要选用能反映书籍主要内容、体现作品思想内涵的典型场景作为书籍封面图片,如选择《红楼梦》,则要留意宝黛爱情的主线,叛逆精神的主题;选择《三国演义》则要留意“仁义”的主题;选择《论语》则要留意“仁”的思想内涵。说明设计理由时,要有具体的场景设置,要运用描述性语言,形象生动,有画面感,还要说明所选场景与名著主题的关联性。七、(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材料二: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开播两年来,先后走访了全国各地的18个贫困县,68名“零片酬”明星和企业家参与其中,通过深化贫困县下乡选品、研发包装、订货推广等步骤,切实帮助贫困村村民找寻脱贫致富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材料三:据调查,曾经一度被市民吐槽“苦不堪言”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半年以来,已有七成以上的市民表示能欣然接受并自觉实行,正如那句公益广告所言:以行动号召行动,人人都是志愿者。班级安排以“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为班会活动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索和感悟。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落款为:崇明中学高三年级小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胜利源于脚踏实地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发言的题目是“胜利源于脚踏实地”。人们都说:“志向是一个人一辈子最珍贵的财宝。”也有人说:“志向是灵魂的光线。”但当志向违反了现实,你又该如何取舍?是不顾一切放手一搏还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同学们都知道,当今社会中,有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起先为幻想拼搏。但他们放弃了原本可持续发展的大有前途的工作,不情愿从基层做起,从“苦难”的第一步做起,初时为自己“丰厚而风光 ”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发觉自己原来踩在云端,原来脚下是一片懦弱的烂泥,直到摔得粉身碎骨才追悔莫及。所以,不顾实际的高目标注定要失败、要付出惨重代价。好高骛远者,罕有胜利也!反之,让我们看看那些胜利人士的例子:霍英东,发家的第一桶金来自起早贪黑的苦力工作——买沙子;比尔盖茨,从哈佛肄业后细致观摩、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