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敦煌莫高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内容,分析其文化繁荣的社会历史基础,理解文化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形成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认识‌。‌时空观念‌: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阶段特征,认识到文化发展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史料实证‌:通过欣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壁画等艺术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总结艺术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思想文化的认知‌。历史解释‌:总结这一时期文艺达到高峰的原因,探究文化现象的形成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三教合一”的局面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家国情怀‌:学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思想、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树立文化自信‌。隋唐文化目录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科技第三部分中外文化交流第四部分尊崇儒术,儒家正统地位确立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春秋战国:形成与发展秦:重创汉武帝时期: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魏晋南北朝: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春秋战国的本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1.概念东汉末,祖天师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2.发展道教盛行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是依照老子的道家学说,创立的道教。创立道教之后,又尊老子为道祖。道东汉末,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隋朝: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传入两汉之际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

——整理自《洛阳伽蓝记》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魏书》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思考: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集•蒿里行》材料二: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晋书•列传•阮籍》名士为求明哲保身,多不谈政治,崇尚玄学和佛学材料三: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佛教教义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认为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将来死了,灵魂出窍……享受极乐世界。佛教教导人们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为那些在生活中遭受困苦和折磨的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摘编自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佛教教义给苦难人民以精神慰藉材料四:佛教这些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统治者:控制民心,维护统治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寺庙、僧尼人数表思考:佛教、道教的盛行带来了哪些危害?材料二: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极。——《魏书·释老志》

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院)。——(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危害: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不事生产,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应对措施:民间反佛:范缜《神灭论》,抨击佛教形神分离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影响: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隋唐:完成本土化出现本土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向海外传播完成本土化隋唐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为老子,左手边为孔子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推崇。武则天:佛教发展,形成不同的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汉传佛教八宗禅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禅”宗:主张顿悟成佛。修行简便,易于传播,影响大,唐后期几乎取代了佛教的所有宗派,垄断了佛坛。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是文化的移植,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的整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不但没有被佛教征服,反而彻底同化了外来宗教,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佛教传入的影响(1)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文学、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3)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积极:消极:柳公权楷书《金刚经》儒学发展阶段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成为蔚然大宗。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受重创。魏晋南北朝:佛道兴起,受到冲击。思考:为什么魏晋时期儒学独尊的地位会受到挑战?材料一:儒家讲的是入世主义,宣扬治平之道,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重视的是现实社会的治理。而不去追求佛、道两教那样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材料2: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2:佛教注重个人内心的净化与解脱;关注灵魂安顿寄托;通过念佛、忍耐、修行等方式修成正果,达到“涅槃”境界;强调众生平等、自我超脱、慈悲为怀。材料3: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自然无为,清静寡欲思想‘倡导回归自然顺应自然;重视个人修养和内在精神的提升,追求逍遥自在,超脱世俗境界,崇拜神仙,长生不老。汉代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魏晋政权更迭国家分裂社会动荡道德沦丧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汉代儒学佛道兴起佛教:治心,心灵宗教,众生平等、生死轮回、涅槃、成佛儒家:治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教:治身,关于生命宗教,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强调“道”的自然无为,反对人强制干预不适应适应佛道宗教理念迎合了各阶层的现实需求儒学发展阶段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复兴儒学运动)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成为蔚然大宗。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受重创。魏晋南北朝:佛道兴起,受到冲击。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理论。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观点。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时期概况儒学佛教道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归纳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历程唐中期以后儒学独尊传入中国兴起受到冲击佛、道兴盛“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儒学复兴(韩愈)完成本土化玄学(道学+儒学)思想特点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虽受挑战但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思想多元二、文学艺术1、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魏晋玄学又称“新道学”,是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融合的产物。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残杀频繁,儒家思想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因此,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想--"玄学”。玄学是除了儒学之外,唯一被定位官学的学问。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者统称为“三玄”)的研究。(1)背景:魏晋,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频繁(2)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3)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清谈:论客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不探讨政治,只谈人生,宇宙,哲理。如《兰亭集序》>描述的场面。《竹林七贤图》代表人物:“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2、文学魏晋南北朝唐朝南北朝民歌:建安文学:曹操父子为代表田园诗: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追寻理想人格南朝骈文:对仗工整、辞采华丽“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建安文学指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创作,后世称“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他们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现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高潮。魏晋时期的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诗歌以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代表作《归园田居》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盛行于南北朝,以四字、六字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声律协调,辞采华丽、多用典故。南北朝民歌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歌曲。此时,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因此,南北朝民歌多表达人们心声、抒发情感、记录历史等。南北朝民歌的特点是质朴、生动、抒情。

歌词通俗易懂,常围绕着劳动、战争、爱情、离别等主题展开,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及其对世事的观和感受。木兰诗北朝民歌思考:诗歌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文化政策;④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齐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唐朝:“颜筋柳骨”秦:小篆草书3、艺术汉:隶书楷书行书书法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唐朝: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画圣”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绘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东晋:开始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人物画“以形写神”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佛门三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雕塑莫高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乐舞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成就特点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唐朝:颜体与柳体唐代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画圣”吴道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雕塑佛教石窟佛教流传的产物归纳三国至隋唐五代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及特点。1.魏晋南北朝(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祖冲之《齐民要术》书影《禹贡地域图》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西汉刘歆3.1547东汉张衡3.16曹魏刘徽3.14“割圆术”南朝祖冲之3.1415926(7)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三、科技领域时期主要成就数学南朝农学北朝地理西晋建筑隋朝印刷术唐朝火药天文学医药学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僧一行世界上最早用科学的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中期书籍中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创新《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三、科技《齐民要术》书影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佛教传入高僧来华西行取经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学问僧来华求法(一)佛教的交流四、中外文化交流东汉到北朝,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①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②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成为为公认的佛学大师。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