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_第1页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_第2页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_第3页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_第4页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2、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地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3、会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概括抽象成为数学问题。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2、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教学重点:掌握函数概念。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下图上面那个像车轮状的物体是什么?『生』:摩天轮。『师』:你们坐过吗?……『师』: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在变化,那么变化是否有规律呢?『生』:应该有规律。因为人随轮一直做圆周运动。所以人的高度过一段时间就会重复依次,即转动一圈高度就重复一次。『师』:分析有道理。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请看下图,反映了旋转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出,每过6分钟摩天轮就转一圈。高度h完整地变化一次。而且从图中大致可以判断给定的时间所对应的高度h。下面根据图5-1进行填表:t/分012345……h/米t/分012345……h/米31137453711……『师』: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生』:确定。『师』:在这个问题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有几个?分别是什么?『生』:研究的对象有两个,是时间t和高度h。『师』:生活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变化的量,你了解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吗?如: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路程的距离与所用时间……了解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下面我们就去研究一些有关变量的问题。二、新课学习做一做(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填写下表:层数n12345…物体总数y1361015…『师』:在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有几个?分别师什么?『生』:变量有两个,是层数与圆圈总数。(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①计算当fenbie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②给定一个V值,你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解:略议一议『师』:在上面我们研究了三个问题。下面大家探讨一下,在这三个问题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生』:相同点是:这三个问题中都研究了两个变量。不同点是:在第一个问题中,是以图象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中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是以关系式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函数的概念在上面各例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某一各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三、随堂练习书P152页随堂练习1、2、3四、本课小结初步掌握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能识别自变量与因变量,给定自变量的值,相应地会求出函数的值。函数的三种表达式:(1)图象;(2)表格;(3)关系式。五、探究活动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10吨时,水价为每吨1、2元;超过10吨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吨(x10),应交水费y元,请用方程的知识来求有关x和y的关系式,并判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答案:Y=1、8x-6或)六、课后作业习题6.1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三、课堂引入:下表显示的是上海2022年2月下旬和2022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如何对这两段时间的气温进行比较呢?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经计算可以看出,对于2月下旬的这段时间而言,2022年和2022年上海地区的平均气温相等,都是12度。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根据两段时间的气温情况可绘成的折线图。观察一下,它们有区别吗?说说你观察得到的结果。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range)。四、例习题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3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方差公式二、自主学习:(一)知识我先懂:方差: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来表示。给力小贴士: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波动性越。(二)自主检测小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甲、乙两组数据如下:甲组:1091181213107;乙组:7891011121112、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并说明哪一组数据波动较小.三、新课讲解:引例:问题: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0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0、13、7、13、10、8、11、8;乙:8、13、12、11、10、12、7、7、10、10;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平均数:=)(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极差,你发现了)归纳:方差: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来表示。(一)例题讲解:例1、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测试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段巍1314131213金志强1013161412给力提示:先求平均数,在利用公式求解方差。(二)小试身手1、.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是,但S=,S=,则SS,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1、求下列数据的众数:(1)3,2,5,3,1,2,3(2)5,2,1,5,3,5,2,22、8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0人,15岁的15人,16岁的6人。8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四、课堂小结方差公式:给力提示: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波动性越。每课一首诗:求方差,有公式;先平均,再求差;求平方,再平均;所得数,是方差。五、课堂检测:1、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小爽10.810.911、010.711、111、110.811、010.710.9小兵10.910.910.810.811、010.910.811、110.910.8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六、课后作业:必做题:教材141页练习1、2选做题:练习册对应部分习题七、学习小札记:写下你的收获,交流你的经验,分享你的成果,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4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5一、教学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理解方差公式3、难点的突破方法:方差公式:S=[(-)+(-)+…+(-)]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都会有一定困难,以致应用时常常出现计算的错误,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几个环节,将难点化解。(1)首先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确学生很难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选择仪仗队队员、选择运动员、选择质量稳定的电器等。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做出选择判断经常要去了解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仅仅知道平均数是不够的。(2)波动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第一环节中点明了为什么去了解数据的波动性,第二环节则主要使学生知道描述数据,波动性的方法。可以画折线图方法来反映这种波动大小,可是当波动大小区别不大时,仅用画折线图方法去描述恐怕不会准确,这自然希望可以出现一种数量来描述数据波动大小,这就引出方差产生的必要性。(3)第三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对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释,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统计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和课堂时间决定是否介绍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其他统计量。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材P125的讨论问题的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3)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4)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2、教材P154例1的设计意图:(1)例1放在方差计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对方差公式的掌握。(2)例1的解题步骤也为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学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四、课堂引入: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选择一些更时代气息、更有现实意义的引例。例如,通过学生观看2022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进而引导教练员根据平时比赛成绩选择参赛队员这样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引入自然而又真实,学生也更感兴趣一些。五、例题的分析:教材P154例1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1、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3、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六、随堂练习:1、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2、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测试次数12345段巍1314131213金志强1013161412参考答案:1、(1)甲、乙两种农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齐。2、段巍的成绩比金志强的成绩要稳定。七.课后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S,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3、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甲:0、1、0、2、2、0、3、1、2、4乙:2、3、1、2、0、2、1、1、2、1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4、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小爽10.810.911、010.711、111、110.811、010.710.9小兵10.910.910.810.811、010.910.811、110.910.8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答案:1、62、、乙;3、=1、5、S=0.975、=1、5、S=0.425,乙机床性能好4、=10.9、S=0.02;=10.9、S=0.008选择小兵参加比赛。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6【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让学生填写[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2.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3.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二、例题讲解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补充)例2: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2);(3).【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分母不能为零;②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三、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9x+4,,,,,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128~129页练习.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7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2、能力目标: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3、情感体验点: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重点与难点:重点: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及它们的组合进行的图案设计。难点:分析典型图案的设计意图。疑点:在设计的图案中清晰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具学具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图案、图标的剪贴、临摹以及。多种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