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汉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汉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汉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汉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文化》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180209英文名称:TheCultureofChineseCharacters学分: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书写2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教学单位:教师教育学院修读学期:第4学期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汉字文化》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方拓展模块课程,课程的核心任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汉字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变迁,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准确界定汉字的涵义,发挥汉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课程目标1:识记和理解汉字六书造字规律;掌握造字能力较强的核心汉字的发展渊源;理解汉字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课程目标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利用汉字的字理进行有效识字和写字教学;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能准确界定汉字的含义,避免随意解读出现汉字理解的偏差。课程目标3:学习汉字发展演变历程,知晓汉字是汉文化的根基之一,提升文化自信,同时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综合文化素养。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3个毕业要求,其中课程对毕业要求2-1形成弱支撑L,对毕业要求3-1形成强支撑H,对毕业要求4-2中支撑M。毕业要求指标点2-1[专业认同]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的意愿;熟悉小学教育工作,认同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专业性。毕业要求指标点3-1[通识知识]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毕业要求指标点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有准确解读教材的能力;有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选用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等的教学设计力,有组织并推进教学过程、敏于捕捉课堂生成并及时改进实施策略的课堂执行力。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达成途径指标点2-1[专业认同]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的意愿;熟悉小学教育工作,认同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专业性。课程目标3L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小组合作学习4.课后自学内容指标点3-1[通识知识]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程目标1H1.课堂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课后自主实践指标点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有准确解读教材的能力;有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选用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等的教学设计力,有组织并推进教学过程、敏于捕捉课堂生成并及时改进实施策略的课堂执行力。课程目标2M1.课堂教学2.个人实践3.小组合作学习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对应课程目标(一)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1.教学内容(1)远古的传说(2)汉字与图画(3)汉字形体的演变(4)汉字的构造2.教学重点(3)汉字形体的演变3.教学难点(3)汉字形体的演变通过讲授和讨论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起源及其演变的历史经纬,理解汉文化“源远流长”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热爱汉文化、立志传播和发扬汉文化的兴趣。课程目标3(二)人形字1.教学内容(1)侧面立姿的人(人部)(2)侧面立姿的人(亻部)(3)正面站立的人(大部)(4)跪姿人(卩部)(5)女人(女部)(6)小孩(子部)(7)胎儿(巳部)(8)老人(耂部)2.教学重点(2)侧面立姿的人(亻部)(3)正面站立的人(大部)(4)跪姿人(卩部)(5)女人(女部)3.教学难点(4)跪姿人(卩部)通过讲授和讨论教学,让学生识记“人”形字在汉字中重要而独特的功能,特别是了解人字的变形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特殊人形1.教学内容(1)张口的人(2)扭头的人(3)用目观看的人(见部)(4)强调头的人(儿部)(5)倒立的人(6)病人(7)罪人(8)死人2.教学重点(1)张口的人(3)用目观看的人(见部)(4)强调头的人(儿部)3.教学难点(2)扭头的人(5)倒立的人(6)病人(7)罪人通过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字形的变形形式,准确掌握变形字的含义,并能进行准确的解读和教学。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四)人体头部及五官字形1.教学内容(1)头(页)部(2)眼部(3)耳部(4)舌部(5)鼻部(6)口部(7)眉部(8)齿部(9)发部(10)脸部2.教学重点(1)头(页)部(2)眼部(3)耳部(4)舌部(6)口部(7)眉部3.教学难点(8)齿部(9)发部通过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头部及五官的造字规律,准确掌握部首的含义,并能进行解读和教学。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五)手部1.教学内容(1)正面手(手部)(2)正面手(扌部)(3)侧面手(又部)(4)侧面手(寸部)(5)朝下的手(爪部)(6)连臂的手(勹部)(7)屈指的手(丑部)(8)人及双手(丸部)(9)双手在下(廾部)2.教学重点(2)正面手(扌部)(3)侧面手(又部)(4)侧面手(寸部)3.教学难点(6)连臂的手(勹部)(7)屈指的手(丑部)(9)双手在下(廾部)通过讲授和小学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手部作为最重要的造字偏旁在常用汉字中的作用,了解手部的变形及其含义,能理解和应用变形的手进行解读和教学。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六)足部(以及行走)1.教学内容(1)腿(足部)(2)腿(疋yǎ部)(3)脚(止部)(4)人和脚(走部,向前走,向回走,向上走)(5)道路(行部,彳部)(6)一脚在路上(辶部,廴yǐn部)2.教学重点(3)脚(止部)(4)人和脚(走部,向前走,向回走,向上走)(5)道路(行部,彳部)(6)一脚在路上(辶部,廴yǐn部)3.教学难点(3)脚(止部)(4)人和脚(走部,向前走,向回走,向上走)(6)一脚在路上(辶部,廴yǐn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能够识记与足部有关的常用汉字,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进行识字教学或准确解读汉字。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七)其他与人体相关的字形1.教学内容(1)身部(2)心部(心部,忄部)(3)两性部(且部,不部,也部,乃部)2.教学重点(1)身部(2)心部(心部,忄部)3.教学难点(3)两性部(且部,不部,也部,乃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能够识记与身体其他部位所造的字,理解这些字的造字含义,能运用字理原理进行教学或解读汉字。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八)地形造字1.教学内容(1)山部(2)阝(在左)部(3)厂部(4)石部(5)谷部(6)水部(7)土部(8)田部(9)小部(10)穴部(11)囗(围)部(12)凵(坑)部(13)井部2.教学重点(1)山部(2)阝(在左)部(3)厂部(6)水部(7)土部3.教学难点(2)阝(在左)部(11)囗(围)部(12)凵(坑)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能够识记地形造字的特点,能运用地形造字原理进行教学或解读汉字。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九)天象造字1.教学内容(1)日部(2)月部(3)星部(4)风部(5)雨部(6)火部(7)气部2.教学重点(1)日部(2)月部(6)火部(7)气部3.教学难点(6)火部(7)气部通过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天象造字的特点,能运用天象造字原理进行教学或解读汉字。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十)动物造字1.教学内容(1)牛部(2)羊部(3)猪部(4)马部(5)狗部(6)鹿部(7)鸟部(8)鼠部(9)虫部(10)其他如豹、虎、象、龟、龙部2.教学重点(1)牛部(2)羊部(3)猪部(4)马部(5)狗部(7)鸟部3.教学难点(6)鹿部(7)鸟部(8)鼠部(9)虫部通过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动物造字的特点,能运用动物造字原理进行教学或解读汉字。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十)用物造字1.教学内容(1)衣部(2)巾部(3)丝部(4)火部(5)豆部(6)爿部(7)片部(8)角部(9)酉部(10)玉部(11)广部(12)食部(13)勺部(14)门部(15)斤部(16)贝部(17)舟部(18)匕部(19)瓦部(20)车部(21)网部(22)工部(23)示部(24)刀部(25)戈部(26)矛部(27)弓部(28)攵部(29)矢部(30)艹部(31)月部(32)毛部(33)禾部(34)竹部(35)言部(36)音部(37)金部2.教学重点(1)衣部(2)巾部(3)丝部(4)火部3.教学难点(6)爿部(7)片部(28)攵部(29)矢部通过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物件作为古代人民日常用品,在造字中的作用,能运用动物造字原理进行教学或解读汉字。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建议自主学习16小时。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44人形字44特殊人形22人体头部及五官字形22手部44足部(以及行走)22其他与人体相关的字形22地形造字22天象造字22动物造字44用物造字44合计3232自主学习内容建议时间(小时)兵器造字3乐器造字3刑具造字3祭器造字3隐性物造字4合计16四、教学方法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模拟试讲等教学方法实现,辅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一)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学业评价内容考核环节考核/评价细则对应课程目标课堂表现10%课堂参与的广度、深度,在线学习情况,考勤等。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成绩按10%计入总成绩。课程目标3平时作业40%作业1.课程学习心得(课程思政)(10分)抓住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及时整理并撰写学习心得或者课程思政小论文,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迁移。成绩按10%计入总成绩。课程目标3作业2:在线单元练习(20分)课程单元在线练习,形成对汉字造字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成绩按20%计入总成绩。课程目标1作业3:个人实践(10分)根据课程内容,完成对规定内容的教学,锻炼教学能力。成绩按10%计入总成绩。课程目标2期末考核50%期末考核:在线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全部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重点活动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能力。成绩按50%计入总成绩。课程目标1综合成绩100%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40%)+期末考核(50%)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本课程评价在强调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统一的基础上,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实践操作,结合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全实践等,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程度以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其中课堂表现的评分标准,见下表。课堂表现评分标准序号评价要点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1知识掌握回答问题学习态度出勤情况0.6理论基础扎实,课堂活跃,能与教师和同学积极互动,认真勤学。理论基础扎,课堂较为活跃,能与同学较为积极的互动,认真勤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课堂活跃程度一般,师生课堂互动一般,认真勤学。理论基础基本过关,课堂参与较为被动,学习态度一般。基础不扎实,基本不参与课堂互动,态度不认真、不端正。2小组合作沟通意识0.4能有效组织,合作意识强,在操作练习时热心帮助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合作,操作练习时能意识地帮助其他同学。比较积极地参与合作,对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能够予以帮助。能参与小组合作。参与合作热情不高,合作意识较为欠缺。(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100分))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课程目标支撑环节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期末考核A1*期末权重A2*期末权重课程目标1达成度=(A2*期末权重+B2*平时权重)/(A1*期末权重+B1*平时权重)作业2:在线单元练习B1*平时权重B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2平时作业2C1*平时权重C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2达成度=C2*平时权重/C1*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课堂表现D1*平时权重D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达成度=(D2*平时权重+E2*期末权重)/(D1*平时权重+E1*期末权重)平时作业1E1*平时权重E2*平时权重课程总体目标总评成绩100以上学生平均得分之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学生平均得分之和/100注:目标分值指在课程考核办法中该项目的分值,学生平均得分指该项目学生得分的平均值,目标达成度在0.7以上表示目标达成。六、持续改进1.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适时适切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反思教学,不断改进存在的不足。2.所有作业在线提交,并及时修改,在线反馈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或者困惑,关注作业特别好和作业特别不好的同学的情况。3.期末考核结束之后,利用问卷星后者学习通平台,对课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和考核中的问题,以便调整和改进。4.充分利用学校的学评教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学生需求;充分重视教学督导、听课教师等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业评价标准、体系等进行完善。七、教学资源资源类型资源教材王祥之(著).图解汉字起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书[1]廖文豪(著).汉字树[M].北京:北京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