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含不定项选择)课时过程性评价 六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_第1页
2025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含不定项选择)课时过程性评价 六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_第2页
2025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含不定项选择)课时过程性评价 六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_第3页
2025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含不定项选择)课时过程性评价 六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_第4页
2025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含不定项选择)课时过程性评价 六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硝酸酸雨及其防治(30分钟50分)题组过关·夯基础题组一:硝酸的性质1.(2分)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多种无机药物,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解析】选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金属、矿物质等反应,但不与玻璃反应。2.(2分)公元八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伊本·哈扬在干馏硝石的时候发现并制得了硝酸,这是人类关于硝酸最早的记录。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D.硝酸与铜的反应只表现出氧化性【解析】选C。NO2和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等,NO2不是酸性氧化物;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生成盐和含氮氧化物;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及NO或NO2,硝酸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出酸性。[延伸思考]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3.(2分)以下关于铜跟浓、稀HNO3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1mol浓HNO3被还原转移2mol电子B.Cu与浓HNO3反应剧烈,故氧化性浓HNO3强于稀HNO3C.Cu与浓、稀HNO3反应都不需要加热D.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多【解析】选A。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浓硝酸中N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1mol浓HNO3被还原转移1mol电子,故A错误;Cu与浓HNO3反应剧烈,与稀硝酸反应比较缓慢,故浓HNO3氧化性强于稀HNO3,故B正确;铜和浓、稀硝酸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即可进行,故C正确;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3mol硝酸铜,消耗浓硝酸为12mol,消耗稀硝酸为8mol,所以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的浓硝酸的量多,故D正确。4.(4分)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探究碳与浓硝酸的反应,已知铂丝在实验过程中不参与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查阅资料可知:NO2可与NaOH反应生成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盐。A.将红热的木炭伸进浓硝酸中可以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B.通过三颈烧瓶内的现象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4HNO3(浓)3CO2↑+4NO↑+2H2OC.反应结束后,将NaOH溶液加入三颈烧瓶中吸收NO2反应生成NaNO3、NaNO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3-+NO2D.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可能是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其中【解析】选B。红热的木炭伸进浓硝酸中反应生成NO2气体,可以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正确;红热的木炭伸进浓硝酸中反应生成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B错误;反应结束后,将NaOH溶液加入三颈烧瓶中吸收NO2,NO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3-+NO2-+H2O,C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为NO2,NO2为红棕色气体,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可能是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其中题组二:金属单质与硝酸反应的计算5.(2分)如图表示Cu与HNO3反应的量的关系,A、B、C、D四点中表示铜与稀硝酸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Cu的量的关系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选A。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NO3只有14被还原,故被还原的HNO3与Cu的关系为3Cu~2HNO3(被还原),故选A6.(2分)3.2g铜与10mol·L-1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则硝酸溶液的体积为()A.10mLB.13.3mLC.15mLD.20mL【解析】选C。铜和硝酸反应时硝酸起氧化性和酸性作用,起氧化性作用的HNO3被还原成NOx,起酸性作用的HNO3转化成Cu(NO3)2,根据N原子守恒,参与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n(HNO3)=n(HNO3)酸性+n(HNO3)氧化性=2n2×3.2g64g题组三:酸雨及防治7.(2分)(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酸雨会造成水土酸性化、建筑物加速腐蚀等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雨不会对动植物产生任何影响B.使用新型能源不会对酸雨的防治产生效果C.酸雨指的是pH小于7的雨水D.NOx和SO2的过度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解析】选D。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因此酸雨会造成水土酸性化、建筑物加速腐蚀、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使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遭到破坏,故A错误;使用新型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酸雨的防治,故B错误;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故C错误;人类超量排放的NOx和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补偿训练】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不可行的是()A.对燃煤中添加生石灰B.对含SO2、NO2的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C.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D.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解析】选C。对燃煤添加生石灰,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所以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故A正确;对含SO2、NO2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能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所以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故B正确;人工收集雷电作用产生的氮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浓度较低,收集成本较高,不现实,故C错误;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所以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故D正确。综合应用·拓思维8.(4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序号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①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②浓HNO3久置或光照变黄色HNO3不稳定易分解③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④用玻璃棒蘸取浓HNO3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浓HNO3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②④【解析】选D。过量的铁粉加入稀HNO3生成Fe2+,加入KSCN溶液时颜色不变,故①错误;浓HNO3久置变黄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HNO3所致,故②正确;Al箔遇浓HNO3才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稀HNO3会使Al箔溶解,故③错误;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④正确。9.(4分)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Fe与稀硝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①、③试管口处产生红棕色气体,经检验③中反应无H2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反应产生NO,③中反应产生NO2B.②中存在大量阳离子Fe2+和H+C.③中一定既含有Fe3+,又含有Fe2+D.实验结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解析】选D。①③中都是铁和稀硝酸反应,反应都产生NO,故A错误;②中铁粉有剩余,所以不可能存在大量H+,故B错误;硝酸能把铁氧化为Fe3+,铁又能把Fe3+还原为Fe2+,所以③中可能既含有Fe3+又含有Fe2+,故C错误;③中反应生成NO,不生成H2,所以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故D正确。[延伸思考]若③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则在相同条件下①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与③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吗?提示:不相同。实验①中发生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假设①中加入溶液中含有8molHNO3,则产生2molNO气体;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8H++2NO3-===3Fe2++2NO↑+4H2O,反应产生的3molFe(NO3)2电离产生6molNO3-完全反应后会生成6molNO,故若③中加入足量稀硫酸10.(14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装置A中生成CO2的作用是利用生成的CO2将整套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检验的干扰,

证明该实验目的达到的现象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分)

(2)观察到(1)中的现象后,关闭K,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溶液变为淡蓝色;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4(3)装置E和F的作用是验证NO的生成;

为实现此目的,需推动注射器,将F中空气通入E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4分)

(4)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空气。(2分)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赶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一氧化氮气体检验产生干扰;装置B中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装置E中收集到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将F中的空气充入E中可检验一氧化氮的生成;装置C可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装置D为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1)因烧瓶中有空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干扰一氧化氮的检验,利用A装置中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一氧化氮气体检验产生干扰;当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尽;(2)关闭K,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实验时可观察到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为无色,溶液变为淡蓝色;(3)将F中的空气推入E中,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当E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可以验证一氧化氮的生成;(4)装置D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迁移创新·提素能11.(12分)(2024·枣庄高一检测)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①通入CO2气体的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2分)

②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弹簧夹及分液漏斗活塞,用水浴给装置①加热后撤去水浴一段时间后,②③④⑤⑥的导管有液柱上升。(2分)

(2)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分)

(3)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O2+H2O===2H++2NO3-+NO。(2(4)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5)该小组在寻找得出实验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时,发现装置③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操作验证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或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2分)

【解析】装置①中反应产生NO2,NO2进入装置②,和其中的水反应,得到NO。NO分别进入装有浓硝酸的装置④和装有稀硝酸的装置③。浓硝酸氧化NO为NO2,用NaOH吸收尾气。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用排水法收集NO尾气。(1)①通入CO2气体的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NO被氧气氧化;②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弹簧夹及分液漏斗活塞,用水浴给装置①加热后撤去水浴一段时间后,②③④⑤⑥的导管有液柱上升;(2)装置①中Cu和浓硝酸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