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天桥区重点中学2023-2024
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山东省济南天桥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
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c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
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
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
灭绝,甚至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
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
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
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
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享受研究人工智能带来
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
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
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
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称人工智能可能在100年之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
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
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
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
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
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
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
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
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
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
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
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
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
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
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
代。工具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
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出现后,人类将会彻底
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夹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
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
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
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
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
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
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
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
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
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
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
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
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
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
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
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
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
不如人工智能时人工智能会超出人的控制,人类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
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
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
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
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
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
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
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
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将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
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
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戌透
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
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
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
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
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当智能机器彻底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后,人类将
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
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后期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如今对待人工体
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
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
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
能会让人类无须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
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
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
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
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J
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
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
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
能的担忧。
【答案】LB
2.C
3.D
4.结构方面: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论证。表达方面:①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
浑然一体;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
论证语言严密。
5.①个人应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
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③以人类对
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人和智
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
【知识点】科普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
息;论点、论证方法;论证的分析;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的
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选择最
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的关键
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选择最符合
题干要求的一项。侧重是从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角度思考。
(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的关键
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侧重是从论证的严密性角度思考。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
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明
扼要。
1.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说法过于绝对,材
料一第1段说的是“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
C.曲解文意,材料二与霍金的观点不一致,材料二重点在于通过
分析使人们树立信心,不必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恐慌。
D.曲解文意,材料二、三观点不一致,材料三主要阐述如何对待
人工智能。
故答案为:Bo
2.C.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
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
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知,并不是让人类无须工作,
且文中也未提到共享社会财富。
故答案为:Co
3.材料二主要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利大于弊。
D.突出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与材料二的观点是一致
的。
A.是证明工具的产生的必要性。
B.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的评判,与材料二谈的人工智能的作
用不同。
C.分析的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与材料二相差甚远。
所以只有D项可以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故答案为:Do
4.材料二共分为五段。第1段,结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
是魔鬼还是天使”可知,这是提出问题。第2段分析人们为什么对人
工智能恐慌。第3段是从另一个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冲击,分
析人们恐慌的原因,这两段是分析问题。第4段分析为什么人们不必
恐慌害怕,得出人工智能对人类有益的结论。这是解决问题。体现严
密性还可以从词语使用上看,比如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
接语,使文章论证逻辑严密;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
”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准确、严密。
故答案为:结构方面: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路进行论证。表达方面:①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
使结构浑然一体;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
语,使论证语言严密。
5.解答此题,首先是从原文中找到引起人们忧虑的原因或人工
智能出现后人们的积极态度及做法。如由材料二第4段中“从历史来
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
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
一类人来说并非易事”可得出第一条。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不被劳
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
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得出第二条。
结合材料三第!段“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
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
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将再度经历的认知提
升”可得出第三条。结合材料三最后一段“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
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可
得出第四条。
故答案为:①个人应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
问题;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③以
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
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千人,避免失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馄饨的夫妻
张子影
三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我家附近一条小街道上,
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在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
吃一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
饨。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
神。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两只滚动的大棒骨和十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
里煮的时候,男人开始配料:先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
小撮切得整齐的姜丝、拳头大的一片西红柿,洒上一小撮细盐、味精,
撮上十几粒小葱碎,最后淋上几滴芝麻油C把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
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
勺滚烫的汤浇下,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一一
女人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便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
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一碗馄饨九只,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起伏。
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胸
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
的营生。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馄饨里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
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场采购,女人留在
家里和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
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条街以及附近几条街
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
里来,吃一碗他们的馄饨,再热乎乎香喷喷地上班或者上学去。
在寒暑假期间,大人上班去了,孩子们没人带,每天都有小孩子
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孩子们玩。半晌午的
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
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
九只馄饨一只不少地上下起伏。女人摸着汤碗温热又不烫手了,再端
给孩子。
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
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大约上午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只
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他们没有孩子,大概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一暑假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只不过
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
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
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回来,父母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
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那对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
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出了什么事?
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
天黑,路很滑。
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
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
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
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
走吧。
男人出了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伤了一条腿。
伤得厉害吗?我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以后过马路也只能慢慢走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挺沉重。
但是那天在路口,我又意外地看见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
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馄饨还是鲜香、热乎。
男人的声音有点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
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
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
子、味道,一点都没有变。
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
了另一个小区。下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大广告
牌,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
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烂了。
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
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
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
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只手端着盆碗,另一
只手挽住男人的胳博,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男人跛着腿,背更弯了。他们的头发也更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
说:阿宝,来一一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吧。
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
样的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
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
这里来吃一碗馄饨,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
待。
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J这既
暗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
情。
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
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
变化。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来“挽住男人的
胳膊"往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
温暖的爱情。
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
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
关。
C.夫妻卖馄饨的小食铺早上开,文中却说“我"带孩子去时,只
见他们“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意让叙述不严密,使得结
尾有种诗意美。
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连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
的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普通人的生活
和尊严的思考。
8.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描写主人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这句话包
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6.B
7.C
8.①说明“我”对小摊印象深刻的原因。②寄寓“我”的怀旧情
绪。③与下文多次出现相似情景一起营造出平凡生活的诗意。
9.①从小摊到小铺,夫妻二人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
②三十多年来,夫妻二人始终保持着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生活状态。
③做到“一直是那个样子''并不容易,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不变的
温暖和亲情更令人感动。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
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
句的表达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
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
选和比对,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作答
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选择
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段落作用能力。作答的关键是
整体阅读文本,然后从段落中在全文的结构和内容两大方面的作用进
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作答的关
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句子在文本的位置,由表及里的分析,
重点是分析出人物的情感、主题思想等等。
6.B.“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分
析错误,该情节相关内容出现在第7段,结合上下文可知,人们来这
里吃馄饨的主要原因是这对夫妻做的馄饨,食材新鲜,鲜香、热乎。
故答案为:Bo
7.C.“有意让叙述不严密,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理解不当,“我
”是下高铁后,带着孩子来这里的,并不是来吃馄饨,只是来看看他
们,并没有明确点出确切的时间;这对夫妻傍晚收工回家,符合正常
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说叙述不严密。
故答案为:Co
8.①依据原文“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
配料,女人包馄饨“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就开始配料:在碗
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儿切得整齐的姜丝,一片西红柿,
撒上一小撮儿细盐、味精,淋上几滴芝麻香油,撮上十几粒小葱碎“男
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
立刻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满满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他们
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突出他们服务的热情,因而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这也
是"“我”对小摊印象深刻的原因。
②“我”成年离开家乡后,想念馄饨摊,每次回家,屡屡去看馄
饨摊,也体现了“我”的怀旧情绪。
③文章开头写他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突出他们服务的热情,
因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我”屡次来吃馄饨、看他们,
埋下伏笔,使下文多次出现相似情景,这种细致的描写,也体现了生
活的诗意。
故答案为:①说明“我”对小摊印象深刻的原因。②寄寓“我”
的怀旧情绪。③与下文多次出现相似情景一起营造出平凡生活的诗意。
9.①“一直是那个样子''既是指他们的馄饨一直是那样的食材,
那样的做法,那样的口味,服务也一直那样热情,从小摊到小铺,夫
妻二人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
②也指他们夫妻一直那样同甘共苦,虽然经历了车祸,生活受到
很大打击,但感情依然没变,“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
来”“女人关了灯,关了门,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
女人一手端着盆,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
回走”“上午大约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就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
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可知
夫妻感情没变;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强调“一直是那个样子”,意在
表达对美好品质、美好感情持
之以恒的珍视和赞美。
③依据原文“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
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上下起伏。
女人会吹了又吹,待凉到不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可知,不变
的温暖和亲情令人感动,善良的人生底色没变。
故答案为:①从小摊到小铺,夫妻二人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
和味道。②三十多年来,夫妻二人始终保持着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
生活状态。③做到“一直是那个样子”并不容易,在急速变化的时代
里,不变的温暖和亲情更令人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
学,家贫,至以荻面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
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
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
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
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
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
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J对曰:“臣
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J
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
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
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
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
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
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鹫,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
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
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
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
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
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
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
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
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
蛮、北狄和西成的合称。
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
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
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
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
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洽自己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
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
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②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14.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10.C
11.A
12.D
13.①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
而不同您一起升迂是应该的。②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
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14.①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②正直
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
之徒阴谋得逞。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
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官职;称谓;古代日常用语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的
关键是把握句意,利用对称性结构和常见的表停顿的虚词并结合选项
的特点去分析和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识记和在情境中的理解和分析能
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积累,多巩固和消化,最重要的是结合语境去
分析和判断,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
读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判断,选择最符合题干要
求的一项。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
的关键是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关键词,然后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的原则,适当增删调补换,从而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涉及的重要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作
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
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
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C此
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
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
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
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
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
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
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欧阳修做掌书记,
欧阳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
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
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
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
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
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
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
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
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
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
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
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
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
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
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
知州。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
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
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洒脱,
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
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
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
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
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
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10.句意: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
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
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与梅尧臣游”的"游"是“结交”之意,主语应该为欧阳修,是
欧阳修结交梅尧臣而不是“师友”,所以应该从“师友”后面断开,可
排除AD;
“遂以文章”作状语修饰“名冠天下”,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
故答案为:Co
11.A.“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错,学士是以
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故答案为:Ao
12.D.“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
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笃于朋友,
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可知,应为用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
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而不是
欧阳修在世或去世。
故答案为:Do
13.①“昔者”,过去;“岂”,难道;"退""进",降职、升迁,
②“后进”,后辈;“率”,都;“闻人,名人。
故答案为:①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
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越升迁是应该的。②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
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14.依据原文“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
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
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可知,欧
阳修认为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看着显著的治国的贤能,这
是不能罢黜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这些人都是正直之士,正直之
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舍弃谋臣不用,那是敌人的福分啊,这
四个人一旦被罢除,在朝奸邪之徒会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会振臂
喝彩。
故答案为:①社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
②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2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
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槿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注】①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二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
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赴任之地。②杪:树枝的细梢。③文翁:汉景
时为郡太守,曾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
州风光的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此地赴任的祝福。
B.颈联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
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
重道远。
C.尾联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用典贴切,并借以传达出自己真
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D.这首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
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
16.首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运用想像的手法来写景,作者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
物,而是想象李世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景。②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景。
“万壑、千山“采用夸张额手法,写到处是参天大树,到处是杜鹃啼
声。③运用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来写景。“万壑树参天”是通过视
觉来写景,”“千山响杜鹃”是通过听觉来写景。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
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带着
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
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使
句子表达得形象生动的。
15.C.“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错误。并非反衬,而是以文翁来
比李使君。
故答案为:Co
16.“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
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
又有听觉感受,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
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
之振响。
这两句诗歌是写景,但并不是诗人看到的景象,而是他想象的,
因此可以从想象的手法来分析,同时“万壑”““千山”又采用了夸张
的手法。既是写景,也可以从描写的角度入手,如虚写、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等。
故答案为:①运用想像的手法来写景,作者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
地的景物,而是想象李世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景。②运用夸张的手法
来写景。“万壑、千山”采用夸张额手法,写到处是参天大树,到处
是杜鹃啼声。③运用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来写景。“万壑树参天”是
通过视觉来写景,”“千山响杜鹃”是通过听觉来写景。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
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登高》中借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慨
叹的句子是—,—。
(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
把它高度浓缩为“—,”十一个字。
(4)《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
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答案】(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王确书写的字词有:袅装、
缕、萧萧、荆卿、祸焉、实繁、盖寡。
故答案为: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凌来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
键是反复诵读,多巩固和消化,特别是对易错字词要反复锤炼,不要
写错别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
士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
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
尚文化,(),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
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
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展现了
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
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
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
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
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地走向世
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而新生,
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
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
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
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
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
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方兴未艾趋之若鹫从容不迫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雨
C.轰轰烈烈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心驰神往信心百倍饱经沧桑
【答案】18.B
19.B
20.B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搭
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
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一一搭
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
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
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
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3)此题考查王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
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
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
积累。
18.句中共存在两处错误“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搭配
不当,“一致共识”成分赘余,A.搭配不当,C.搭配不当,成分赘余,
D.成分赘余。
故答案为:Bo
19.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
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A.主语是
“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
可承前省,B.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
故答案为:Bo
20.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
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
气魄宏伟。适合语境。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适合语境,因为乡
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
旺盛、热烈或激烈。也适合语境。据此可排除ADo最后一空前面说
“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适合语境。而饱经沧桑是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与语境不合。据
此分析可排除C。故B全都恰当。故答案为:Bo
2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
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
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
致等名称表示,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
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二
【答案】D
【知识点】称谓;古代日常用语;表示时间用语;古代礼仪
【解析】【分析】D.“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错。死就是
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比如士大夫的死叫卒”,
士人的死叫“不禄工
故答案为:D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
的关键是勤于积累,反复巩固,从而比较熟练地解答。
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皇帝的谥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
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为谥号,如高祖、太宗等。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
设仆射一职。地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
C.丁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谓之“丁忧
D.禳厌,禳除邪恶灾祸。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在我国古代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影响深远。
【答案】A
【知识点】官职;称谓;古代礼仪
【解析】【分析】A.“高祖,是皇帝的谥号……如高祖、太宗等”
错误。高祖、太宗等都是庙号。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
的关键是勤于积累,反复巩固,从而比较熟练地解答。
2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
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
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啊。
③在本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
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
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一锤定音,结束争吵,尽快出台
新政。
⑤父母常常埋怨孩子漠不关心自己,没有责任感,他们也许不知
道,责任感要从小培养,要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
⑥“新概念作文”常常被质疑为空洞无物。赵长天昨日奋起辩护:
“现在的学生,生活中能有多少内容呢?他们已经被读书逼得没有多
少生活了J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①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
的事,指正直的言行。此处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望文生义。
②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此处是自谦之词,
使用正确。
③巧言令色:巧,虚浮不实。令,美,善。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
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此处褒贬误用。
④一锤定音: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
作出最后决定。此处用于耶伦平息争论,使用正确。
⑤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多做
谓语,此处带了宾语,使用错误。
⑥空洞无物: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或内容不切实际。多指言
谈、文章等没有内容。此欠用于“新概念作文”被质疑内容空
洞,使用正确C
故答案为:C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
积累,多翻查工具书,考生在具体作答时多结合语境,从色彩、使用
对象、范围等角度加以区分。
四、写作(60分)
24.(2020高三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湖南某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以高分填报了北京大学的冷门专业
一考古专业,并透露这是她自己的选择。选择考古专业的理由很简单,
因为她喜欢历史和文物,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
该考生的这一选择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有网友认为。作为农村家庭出
身的学生要为家里考虑,学经济、金融等专业,将来解决家庭实际困
难。也有网友认为,这么高的分数,就应该填写竞争力更大的热门专
业,不要浪费了机会。樊锦诗女士得知此事后,为该考生送去《我心
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表达对她的祝福和希望,鼓励她“不
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全国各大博物馆、
考古机构纷纷为这位考生点赞,并为她精心准备了“考古豪华大礼包”
——考古珍贵资料,希望对她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体会,分享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做自己喜欢的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今年高考结束后,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
676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2020年高考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决定选
择北大考古专业,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评。我想说,钟芳蓉选择考
古专业,是因为她喜欢考古专业;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值得鼓励的。
人活在这世上,不光是为别人而活,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做
最真实的自己。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的,人生
在世,有时候不要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喜欢做,就要坚守,
不要动摇。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
个是州长,一个是亿万富翁。州长向老朋友抱怨说他被政务搅得心烦
意乱,经常失眠,并慨叹当初要是他当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变,该
有多好.而亿万富翁则向老朋友诉说金钱使他失去了自由,并对当年
一个人坐在海边看潮涨潮落、晚霞翻飞的惬意念念不忘。这时,他们
看到大哲学家罗尔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愉快场景,异口同声道:
“他们真幸福!”于是,州长和亿万富翁走上前求教罗尔:“幸福是如
何获得的?罗尔看了看他们说:“做你喜欢做的事!”说完,又放起了
他的风筝。
在这多彩的世界里,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籍,弹自己拿手的乐器,烹饪美味可口的假菜以及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我们可以多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去和大自然拥抱,去公园走走,欣
堂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亦是一种美妙的享受。陶醉在自己
的世界里,我们会很自由,很放松,完全不受他人限制,爱干什么就
做什么,开心做自己。所以,钟芳蓉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选择自
己喜欢的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就认为,选最符合自己兴趣的专
业,比选最赚钱的专业重要。这个道理简单质朴,却又一针见血,如
果不喜欢,又怎么可能有前行的动力?考古专业钱景也许不让人看好,
但是考古专业是钟芳蓉喜欢的,因为金钱的利诱而改变自己的选择,
又有何快乐而言呢?
哲学家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同学们,自己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感兴趣什么就去尝试,去做,去
实施。当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快乐。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对材料所述现象发表看法。材料说,
湖南未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高分,而她决定
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对于这件事网友有着不同的看法,对此,钟芳蓉
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审清这些材料内容后,考生可以依据网友的看
法、樊锦诗的鼓励、钟芳蓉的观点,谈谈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或感悟。
比如,可以提出肯定的看法,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可以从钟芳
蓉入手,谈谈喜欢做就大胆做,不要瞻前顾后;还可以从樊锦诗得知
此事后,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
念书入手,写坚守目己的理想等;当然,考生也可以从就业的角度或
其它角度考虑,提出相反的看法。要注意题干的任务要求,写演讲稿,
具体的演讲场景是班会。立意:
1)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2)兴趣让成长更有力量;3)
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冷门专业;4)因为热爱,所以成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
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
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
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
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1/1山东省济南天桥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
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
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c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
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
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
灭绝,甚至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
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
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
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
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享受研究人工智能带来
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
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
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
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称人工智能可能在100年之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
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
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
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
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
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
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
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
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
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
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
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
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
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
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
代。工具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
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出现后,人类将会彻底
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天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
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
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
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绐
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
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
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
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
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
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
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
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
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
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
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
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
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
不如人工智能时人工智能会超出人的控制,人类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
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
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
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
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
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
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
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
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将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
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
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戌透
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
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
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
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
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当智能机器彻底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后,人类将
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
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后期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如今对待人工体
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
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
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
能会让人类无须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
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
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
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J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
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
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
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
4.材料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能源光纤布线合同
- 垃圾填埋场爆破作业合同
- 智能四合院设计施工合同
- 旅游景点电力安装施工合同
- 建筑监控系统灰工施工合同
- 纳米材料保温施工协议
- 施工合同建筑施工安全索赔
- 隧道水毁整治施工合同
- 亲子综艺节目监制服务协议模板
- 地下热力管道炮工施工协议
- 桩基首件工程总结ppt
- 英语童话剧:白雪公主.ppt
- (完整版)20以内带括号加减法口算练习
- 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研发中心及参考试验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 中国概况复习试题-Tonghop
- 烂尾楼继建工程中的几个问题及处理
- 篮球裁判记录表
- 英语1分钟演讲小故事(课堂PPT)
- 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
- ST14与DC04钢板参数比较(内附各类钢板参数)
- 哔哩哔哩产品介绍商业模式用户体验分析PPT课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