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考物理史梳理笔记_第1页
【高考】高考物理史梳理笔记_第2页
【高考】高考物理史梳理笔记_第3页
【高考】高考物理史梳理笔记_第4页
【高考】高考物理史梳理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学史专题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阿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

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

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63g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书中,运用观察一假设一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

研究了抛体运动。

经典题目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山,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个速度,

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

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

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

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

典型题目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

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

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屋会利用拉狂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

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典型题目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泊滴实验——测定元电荷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通漉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

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经典题目

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

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法拉第

贡献:

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

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A则&t)

经典题目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

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

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对)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

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

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

总结出安培定则(射手螺旋定则I)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寻死皿判断通电导线在

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

★波尔(丹麦物理学家)

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经典题目

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

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

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

★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a、p),三种射线(a、仇丫),其中丫射线是衰变后新核

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经典题目

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对)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

★伦琴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

★查德威克贡献:发现了中子

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a粒了轰击镀核时发现史工

★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

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②发现了正电子

1934年,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用西子轰击铝第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经典题目

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

★普朗克贡献:量子论

★爱因斯坦

贡献:

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

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

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经典题目

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

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

说.深刻地揭示了澈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

★麦克斯韦

贡献:

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经典题目

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

原子物理专用:

“四大核变”及应用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a衰变和B衰变);

a衰变:例如:膘Uf2蓝笛?+:HeB衰变:例如:2斓77T上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如质子)箕(中子)

42He+g4Be-9+

★3.重核的裂变(以项加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

2知+累血+加+3,畸u+枷一二+Xe+10;n

★4.轻核的聚变(以1H和\H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补充:【考试说明中要求而平日里少考的内容】

1、自感和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

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由于自感

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狗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

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在约0.5X10由m~2

X10l5m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大于2X10',5m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5X10」5m

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

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

跟外界因素无关。

4、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越大,

原子核就越稳定。而最轻和最重的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端的原子核)平均给合能较小。

5、光电效应:

1、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

光电子是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曷产生的,光由效应招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例证。

2、光电效应的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

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幻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o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hy-w;其中Y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k表

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补充2:物理答题规范

在物理考试中,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不单纯是某个知识点,还有相应的考试答题不规范。

从历年的高考阅卷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考生基础不错,但总是因为解题不规范,丢分,这

是非常冤枉的,我们明明知道考生具备了这样的知识,因为解答不规范,造成了丢分,十分

可惜的。这也是制约一部分优秀生不能得满分、高分的因素之一,对学生进行解题的规范性

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高考物理主观题答题时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实验填空、作图题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1.答题过程中的关键字、词写错。回答问题不能用物理语言,不能抓住主要问题,条

理不清,回答不全面、物理填空只写数字漏写单位、不能正确表达有效数字

2.物理考试中常需要作图,如电路连线、画电路图、光路图等等。不少考生作图不按

规定用黑色笔画图(睁I上划春)(建议考生先用铅笔画好确认后,再用规定的黑色笔描上)、

不用圆规、三角板,缺乏规范。如实线、虚线的表示,带箭头或不带箭头,两线是否垂直,

是否用规定的字符表示等问题都不重视。习惯拿起笔直接画图,一旦画错,又不能用涂改液,

只能涂掉,一来卷面不整洁,二来会引起考生莫名的紧张。

3.在数据处理时常常需要作图象,学生常未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图线上及两侧;没有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用折线连接;往往漏掉原点及最后一点;不注意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

分。

4.书写数据时连笔;涂改后不清晰;小数点不清晰:作图随意导致误差太大,以致扫

描不清。

二、计算题解题规范要点

物理计算题是每年高考物理的重头戏,也是区分度较强的部分,在理综物理中所占的比

例高达物理总分的45%之多,是物理成败的关键。而考中对物理计算题的要求是,会做的

题目应得满分,不会做的题目应尽可能多得分。

物理规范答题的总原则是: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诬,语言要规范旦具有

学科特色,文字要简洁,字母符号要规范且符合学科习惯。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

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一

勺(象写诗歌一样分行写)。尽量不写连等式,避免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解题书写时应注意以下儿个方面:

1.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有一个作用就是将物理关系和物理原理表述得清楚,这个过程遵循了什么样的

规律,这个状态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律,状态对应的物理量是怎样的,这些都要表达得很清楚。

这是高考对考生考察重要的方面,就是考察学生表达的能力,如果说,没有表达清楚,作为

改卷的老师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要扣分的。通俗一点说,必要且恰当的文字说明,目

的之i就是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懂你的解题思路,避免误判。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由每列出一个方程式之前要写出所根据的物理概念及规律,或是指

综合题前后段之间的联系语言。“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定要简练而有逻辑性。“简练”就是要把

“分析”性语言去抻,具体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整体和隔离相结合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

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②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

③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方面。

④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⑤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

⑥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⑦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还需要讨论分析),对题目所求或问有一个明确的答

复。

2.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是表达的申俗,如果文字说明是正确的,但物理方程式写错,则等于是原理错

了。例如:解题中用到了万有引力,正常规范的解答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写出相应的公式,

然后代入数据求解,这是正常的步骤,考生按照这个步骤解题,步骤是正确的,公式写错了,

文字表达虽然正确,但不能得分,这因为,虽然是说万有引力定律,但你公式写错了,就不

认定为是万有引力定律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文字表达和公式这两部分中以物理公式为

主,文字表达是为辅助的,物理方程式才是重要的得分点。

如何写出规范的物理方程式,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既得分点)必须是最基本的,一般不能以变形式、结

果代替方程式。

②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③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读”进一些内容。

④若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

各方程式要编号(如①、②、③、以便计算和说明)。

3.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与明确的结果

①演算时一股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代数式,最后代入

数据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

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

②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③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

或三位既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④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且一般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做计算结果(代数式的系数

除外)。是字母符号的一般不用带单位。

⑤文字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

4.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并进行取舍。

⑤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而用“X”。

⑥卷面上不能“约”。如不能在卷面上打"/”相约。

5.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①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八八八”不分,的草体

像希腊字母"p、"、6''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了。

②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八

若你写成R就算错。

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一个物理晟在同一题

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

④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R摩擦力用了,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

误解。

⑤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

如通过4点的速度用出,比用力或也好;通过同一点儿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W,

第二次用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

⑥物理量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如功率P、压强P,电容C,光速c

等。

⑦物理量单位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正体,其中源于人名的单位应大写,如

库仑C、亨利Ho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字母用大写,后面字母用小写,Hz、

Wbo单位中大于106的,词头应采用大写正体,小于105的,词头应采用小写正体表示。如

兆赫MHz。不能写成mHz,千克kg不能写成Kg,皮法pF不能写成PF。

⑧其他符号中如三角函数符号、对数符号采用小写上体。如正弦sin,对数log。代表

点、线、面及序号的字母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

(⑥⑦⑧中的符号标准写法以课本为准)

6.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围。一

①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防止“牛

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等表达错误。

②宿吉要富有学神痔色。

7.绘制图形图像要清晰,准确。

①绘制必须用铅笔先画(便于修改),后用按规定的黑色笔描上(网上阅卷)、作图用圆

规、直尺、三角板,反对随心加欲送争画。

②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

系,图文要对应。

③画函数图像,要画好坐标的原点,坐标轴上的符头,标好物理展的符号,单位及坐标

轴上的数据。

④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补充3:物理学研究方法

一、理想模型法

实际中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对

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

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有实体模型:质点、点电荷、轻杆、轻绳、轻弹

簧、理想变压器、(3-3)液片、理想气体、(3-5)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和玻尔原子模型等;过

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二、控制变量法

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

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

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

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导体的电阻;电流

的热效应;研究安培力大小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三、理想实验法(又称想象创新法,思想实验法)

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规律

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科学家们为了解决科学理论中的某些难题,以原有的理论知以

(如原理、定理、定律等)作为思想实验的“材料”,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设想作为理想实验

的FI标,并在想象中给出这些实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严格的

逻辑思维操作方法去“处理”这些思想实验的“材料”,从而得出一系列反映客观物质规律的新

原理,新定律,使科学难题得到解决,推动科学的发展。又称推理法。

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推导出牛顿笫一定律等

三、微量放大法

1)累计放大法:在被测物理量能够简单重叠的条件下,将它展延若干倍再进行测量的方法,

称为累计放大法(叠加放大法)。如测量纸的厚度

2)形变放大法:形变是力作用的效果,在力学中形变的基本表现形式为体积、长度、角度

的改变。而显示形变的方法可用力学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