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三)_第1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三)_第2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三)_第3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三)_第4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ofEconomics)

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科领域的基础课程,可作为非经济专业的选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分

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A、微观部分:

通过《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了解并能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

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了解有关企业行为的基本理论。对微

观经济学中介绍的具体分析工具和方法,也要求学生能够基本应用。

B、宏观部分:

通过《经济学基础》宏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主

要研究与•国经济增长有关的税收政策、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寻求经济的长

期稳定增长、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均衡。使学生对基本明白国家各种政策出台是具有经济背景

的。

C^注意点:

学生在具体内容上认识西方经济学可取性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资

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建立、发展而来的,在运用到中国实践中,一定要考虑中国经济的特点

与国情,尤其注意各种原理使用的前提条件。要强调培养学生进行经济实证分析的能力和解

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D、最终目标:

学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与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训练学生具有经济学的意识与思维方式。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导言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概况。

(二)需求、供给、价格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了解价格政策。

(三)弹性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掌握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四)消费行为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

念,了解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五)生产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

合,了解企业理论。

(六)成本与收益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

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七)厂商均衡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掌握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了解

围绕垄断的争论。

(A)分配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地租理论、

利润理论,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

(九)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掌握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相关

概念。

(十)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掌握

IS—LM模型中IS曲线、LM曲线的特征与原因以及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掌握总需求一

总供给模型。

(十一)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理论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掌握失业及失业

类型。

(十二)经济周期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掌握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理解几个相关

的经济周期模型。

(十三)经济增长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掌握经济增长模型,了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十四)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

供给管理政策。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导论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性质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互关系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行为的理性假定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三)均衡分析

重点:经济学的内容。

难点: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一、需求理论

(-)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二、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三、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的定义及均衡价格的形成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四、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五、价格政策

(一)相关的价格政策

重点: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价格理论。

难点:价格机制与经济运行。

第三章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分类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需求的收入弹性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二、需求弹性理论的运用

(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三、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两的含义、分类

(二)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重点: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难点:弹性理论的应用。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欲望与效用

(-)欲望的含义

(-)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三、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消费可能性曲线

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图形

(二)收入一一消费曲线

(三)价格一一消费曲线

重点: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难点: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联。

第五章生产理论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二)生产函数

(三)技术系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规模经济的含义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三)适度规模的含义

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等产量线的含义、特征

(三)等成本线

(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重点: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收益递减、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两周生产要素的

合理投入、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难点:短期生产均衡与长期生产均衡。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一、短期成本分析

(-)短期成本的分类

(二)短期动际成本及其与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二、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类

(二)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三、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分析与资源合理配置

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重点: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机会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难点:理解成本的含义。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四)学术界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均衡的简化分析

(三)学术界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四、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其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四)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

(五)学术界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论

重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其头垄断市场、厂商均衡。

难点:各类市场的厂商均衡。

第八章分配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五)生产要素的供给

二、工资理论

(-)工资的性质与种类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三、利息理论

(一)利息理论:时旬偏好与利息,迂回生产与资本净生产力

(-)利率的决定

(三)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四、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性质

(二)地租的决定

五、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超额利润

(-)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六、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平等与效率:一个永恒的矛盾

(二)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

重点:生产要素供给、生产要素需求、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利润、分配。

难点:分配理论与分配政策。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民生产总值含义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重点: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

难点: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的构成

(二)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五)乘数理论

二、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

(一)IS曲线,LM曲线

(二)IS—LM模型

(三)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四)货币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三、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三)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

(四)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重点: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乘数理论、is—LM模型、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难点:IS—LM模型、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十一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失业理论

(―)失业与充分就业

(二)失业的类型

二、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通货膨胀及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温和型、爬引型、奔腾型

三、通货膨胀理论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三)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四)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五)进口推动的通货膨胀

(六)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

(七)结构性通货膨张

(A)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二)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三)短斯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重点: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乘数理论、IS—LM模型、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难点:IS—LM模型、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三)经济周期的阶段

二、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一)货币因素引起的经济周期

(二)投资过度引起的经济周期

(二)过度储蓄引起的经济周期

(四)“创新”引起的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理论

(一)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卡尔多模型

(三)卢卡斯理性预期模型

重点:经济周期含义、经济周期产生原因、经济周期埋论。

难点: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各种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第十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经济增长的要素:资本、劳动、技术进步

二、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四)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重点:增长理论、增长模型。

难点: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玫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二、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

(-)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三、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的机制

(四)货币政策的工具

(五)货币政策的运用

(六)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四、供给管理政策

(一)收入政策:工资一物价冻结

(二)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三)税收刺激计划

重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难点:财政政策机制、货币政策机制、供给管理政策。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中,新内容讲授40课时,习题课6课时,讨论2课时,课

程以文字教材为主,教材负担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70船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30%,学期总成绩合格(大于等于

60分)才能获得学分。

五、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备

章节主要内容讲实讨习课其小

题量注

授验论题外它计

—•导言332

二需求、供给、价格2132

三弹性理论3142

四消费者行为理论333

五生产理论333

六成本与收益333

七厂商均衡理论333

A分配理论335

九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3145

十国民收入决定理论5165

十一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