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竞赛普通动物学《两栖纲》单项选择题95题(含解析)1.两栖动物的幼体一般用()呼吸。A.肺B.鳃C.皮肤D.气管2.青蛙的皮肤在呼吸过程中起到了()的作用。A.主要呼吸器官B.辅助呼吸器官C.气体储存器官D.气体运输器官3.以下哪种两栖动物具有独特的“婚垫”,有助于繁殖时的抱对?()A.蟾蜍B.蝾螈C.大鲵D.树蛙4.两栖动物的心脏结构为()。A.一心房一心室B.两心房一心室C.一心房两心室D.两心房两心室5.大多数两栖动物的视觉调节主要依靠()。A.改变晶状体的形状B.移动晶状体的位置C.改变角膜的形状D.改变瞳孔的大小6.两栖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呼吸方式的转变是()。A.从鳃呼吸直接转变为肺呼吸B.从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和皮肤呼吸并存C.从皮肤呼吸转变为肺呼吸D.从气管呼吸转变为肺呼吸7.以下哪种两栖动物的体型较为细长,四肢相对短小?()A.牛蛙B.东方蝾螈C.娃娃鱼D.雨蛙8.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主要是()。A.前肾B.中肾C.后肾D.马氏管9.青蛙的舌根生长位置是()。A.口腔底部前端B.口腔底部后端C.口腔顶部前端D.口腔顶部后端10.两栖动物的脑已经分化出()。A.大脑、小脑、脑干B.只有大脑和小脑C.只有小脑和脑干D.只有大脑和脑干11.以下哪种两栖动物在繁殖季节会发出响亮的叫声以吸引异性?()A.黑斑蛙B.沼蛙C.金线蛙D.以上都是12.两栖动物的骨骼系统中,()相对不发达。A.头骨B.脊柱C.四肢骨D.胸廓13.蟾蜍的皮肤特点是()。A.光滑湿润B.粗糙多疣C.有鳞片覆盖D.有羽毛覆盖14.两栖动物的肌肉组织类型主要是()。A.平滑肌B.心肌C.横纹肌D.斜纹肌15.蝾螈的再生能力较强,以下哪种组织或器官可以再生?()A.肢体B.尾巴C.眼睛D.以上都是16.两栖动物的内耳主要功能是()。A.听觉和平衡B.只用于听觉C.只用于平衡D.感知水流17.大鲵的生活习性主要是()。A.日行性,群居B.夜行性,独居C.日行性,独居D.夜行性,群居18.两栖动物的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功能是()。A.运输氧气B.运输二氧化碳C.免疫防御D.凝血19.青蛙的趾间有(),有利于在水中游泳。A.蹼B.爪C.吸盘D.刚毛20.两栖动物的感官中,能够感知化学物质的是()。A.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B.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C.侧线系统和平衡器官D.触觉器官和温度感受器21.以下哪种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为体内受精?()A.蚓螈B.大多数蝾螈C.蟾蜍D.青蛙22.两栖动物的皮肤腺细胞()。A.只分泌黏液B.只分泌毒素C.分泌黏液和毒素D.分泌营养物质23.树蛙的身体形态特点是()。A.身体扁平,善于攀爬B.身体粗壮,善于跳跃C.身体细长,善于游泳D.身体呈球形,善于滚动24.两栖动物的循环系统是()。A.闭管式循环B.开管式循环C.单循环D.不完全双循环25.牛蛙的食性主要是()。A.草食性B.肉食性C.杂食性D.滤食性26.两栖动物的眼睛在陆地上适应视觉的结构特点是()。A.有瞬膜B.有眼睑C.晶状体突出D.视网膜发达27.东方蝾螈的身体颜色通常()。A.鲜艳,有警戒色作用B.暗淡,便于隐藏C.单一颜色,无特殊意义D.随环境变化而变化28.两栖动物的排泄系统与()密切相关。A.循环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29.娃娃鱼在繁殖时,卵的受精方式是()。A.体外受精,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B.体内受精,雄性将精子注入雌性体内C.体内受精,通过特殊的交接器官D.体外受精,先在体内发育一段时间再排出30.两栖动物的神经纤维()。A.有髓鞘,传导速度快B.无髓鞘,传导速度快C.有髓鞘,传导速度慢D.无髓鞘,传导速度慢31.沼蛙的生活环境主要是()。A.山区溪流B.平原池塘C.热带雨林D.沙漠绿洲32.两栖动物的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A.调节生长发育B.调节血糖C.调节渗透压D.调节呼吸33.黑斑蛙的蝌蚪在发育过程中,()会逐渐消失。A.外鳃B.内鳃C.肺D.皮肤呼吸功能34.两栖动物的肌肉收缩主要依靠()。A.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肌钙蛋白C.原肌球蛋白D.以上都是35.以下哪种两栖动物的身体表面有明显的斑纹?()A.花背蟾蜍B.中华大蟾蜍C.泽蛙D.姬蛙36.两栖动物的脑垂体主要功能是()。A.调节内分泌活动B.调节消化活动C.调节呼吸活动D.调节循环活动37.雨蛙的繁殖行为通常在()进行。A.白天B.夜晚C.清晨D.傍晚38.两栖动物的肝脏主要功能是()。A.解毒和储存营养B.分泌消化液C.调节血糖D.产生精子或卵子39.两栖动物的胸鳍和腹鳍在运动时()。A.协同作用B.分别作用C.胸鳍主要作用D.腹鳍主要作用40.以下哪种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生活时间较长?()A.蟾蜍幼体B.蝾螈幼体C.大鲵幼体D.树蛙幼体41.两栖动物的感官细胞分布在()。A.表皮层B.真皮层C.表皮层和真皮层D.皮下组织42.蚓螈的身体形态是()。A.细长的圆柱状B.扁平的带状C.短粗的块状D.球形43.两栖动物在冬眠时,主要依靠()维持生命活动。A.脂肪储备B.糖原储备C.蛋白质分解D.外界食物摄入44.蟾蜍的耳后腺主要分泌()。A.黏液B.毒液C.信息素D.消化液45.两栖动物的骨骼发育()。A.完全由中胚层形成B.部分由外胚层形成C.部分由内胚层形成D.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形成46.青蛙的跳跃能力主要依靠()。A.强壮的后肢肌肉B.特殊的骨骼结构C.轻盈的身体D.以上都是47.蝾螈的生活史中,存在()现象。A.变态发育B.直接发育C.不完全变态发育D.完全变态发育48.两栖动物的血液循环是()。A.单循环,血液只经过心脏一次B.双循环,血液经过心脏两次C.不完全双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部之间不完全分离D.开放式循环49.大鲵的体型在两栖动物中属于()。A.小型B.中型C.大型D.巨型50.两栖动物的侧线系统()。A.发达,用于感知水流和水压B.不发达,仅在幼体时有一定作用C.不存在D.仅在水生两栖动物中有作用51.树蛙的脚趾末端有(),有助于在树上附着。A.吸盘B.爪C.蹼D.刚毛52.两栖动物的排泄产物主要是()。A.尿素B.尿酸C.氨D.肌酸53.沼蛙的叫声特点是()。A.低沉,持续时间长B.高亢,短促有力C.婉转,有节奏感D.沙哑,无规律54.两栖动物的甲状腺在()位置。A.头部B.颈部C.躯干部D.尾部55.黑斑蛙的身体结构特点有利于()。A.快速游泳B.在陆地上跳跃和捕捉猎物C.钻入泥土中隐藏D.在树上攀爬56.东方蝾螈的繁殖季节通常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7.娃娃鱼的眼睛特点是()。A.小而无神B.大而突出C.有特殊的变色功能D.能在黑暗中发光58.两栖动物的肌肉系统分化程度()。A.高,有明显的肌肉群B.低,肌肉呈片状C.中等,有部分肌肉群D.只在头部和尾部有肌肉59.花背蟾蜍的皮肤纹理()。A.粗糙,呈块状B.细腻,呈线状C.有规则的花纹D.无规则,杂乱无章60.两栖动物的鳃弓主要作用是()。A.支撑鳃丝B.过滤食物C.产生声音D.调节水流61.姬蛙的生活习性主要是()。A.日行性,穴居B.夜行性,穴居C.日行性,水生D.夜行性,水生62.两栖动物的脑已经分化出大脑,大脑主要功能是()。A.视觉处理B.嗅觉处理C.运动控制D.平衡调节63.雨蛙的身体颜色在()时会发生变化。A.繁殖期B.受到威胁C.季节变化D.昼夜交替64.两栖动物的心脏结构中,()的壁最厚。A.静脉窦B.心房C.心室D.动脉圆锥65.蟾蜍的跳跃方式是()。A.连续快速跳跃B.单次远距离跳跃C.跳跃与爬行结合D.缓慢短距离跳跃66.两栖动物的内耳中的耳石主要用于()。A.感知声音频率B.感知声音方向C.感知重力和平衡D.产生听觉信号67.蝾螈的身体比例特点是()。A.头部较大,四肢短小B.头部较小,四肢修长C.身体各部分比例均匀D.身体呈流线型,无明显比例差异68.两栖动物的血液在循环过程中()。A.只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B.还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主要运输激素D.不运输任何物质69.大鲵的栖息环境特点是()。A.清澈的溪流,有较多的岩石和洞穴B.浑浊的池塘,有丰富的水草C.干旱的沙漠,有地下水源D.寒冷的极地,有冰层覆盖70.两栖动物的神经传导主要依靠()。A.神经纤维B.神经细胞体C.神经节D.突触71.树蛙的繁殖场所通常选择()。A.池塘边的草丛B.树上的枝叶间C.河边的沙滩D.稻田里72.两栖动物的感官中,最发达的是()。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73.黑斑蛙的蝌蚪在变态发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A.外形B.内部器官结构C.生活习性D.以上都是74.两栖动物的肝脏在解毒过程中,主要依靠()。A.酶的作用B.细胞吞噬C.物理吸附D.化学中和75.东方蝾螈的运动方式主要是()。A.游泳和爬行B.跳跃和飞行C.奔跑和跳跃D.爬行和飞行76.娃娃鱼的摄食对象主要是()。A.小型鱼类B.水生昆虫C.其他两栖动物D.以上都是77.两栖动物的骨骼系统不包括()。A.头骨B.脊柱C.附肢骨D.外骨骼78.沼蛙的皮肤在()时会分泌更多的黏液。A.干燥环境B.湿润环境C.受到刺激D.繁殖期79.雨蛙的眼睛在夜间()。A.视力增强B.视力减弱C.有特殊的发光功能D.与白天无明显差异80.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在调节体内()方面起重要作用。A.水分和盐分B.酸碱度C.血糖浓度D.激素水平81.花背蟾蜍的繁殖行为与()有关。A.温度B.湿度C.光照D.以上都是82.姬蛙的体型特点是()。A.体型较大,肥胖B.体型较小,纤细C.体型中等,匀称D.体型不定,变异大83.两栖动物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对()有重要影响。A.生长发育B.繁殖C.代谢D.以上都是84.蟾蜍的视觉范围主要受到()的影响。A.单眼的数量和分布B.复眼的结构和大小C.晶状体的形状和调节能力D.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85.蝾螈的幼体与成体在()方面差异较大。A.外形B.生活环境C.食性D.以上都是86.两栖动物的血液循环与()密切相关。A.呼吸作用B.消化作用C.排泄作用D.神经作用87.大鲵的声音特点是()。A.低沉,类似婴儿哭声B.高亢,类似鸟鸣声C.沙哑,类似咳嗽声D.清脆,类似铃声88.两栖动物的肌肉组织在运动时()。A.协同工作B.各自独立工作C.只有部分肌肉工作D.肌肉工作顺序固定89.树蛙的身体结构在适应树栖生活方面,除了脚趾吸盘外,还有()。A.轻盈的骨骼B.灵活的关节C.扁平的身体D.以上都是90.两栖动物的感官细胞在感知外界刺激时()。A.是被动接受的B.会主动发出信号C.与神经系统协同作用D.只在特定环境下工作91.黑斑蛙的肌肉收缩力量与()有关。A.肌肉的横截面积B.肌肉的长度C.肌肉的类型D.以上都是92.东方蝾螈的皮肤颜色变化与()有关。A.温度B.情绪C.环境背景D.食物种类93.娃娃鱼的呼吸方式在不同生长阶段()。A.相同B.不同,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C.不同,幼体用肺呼吸,成体用鳃和皮肤呼吸D.不同,幼体用皮肤呼吸,成体用肺和鳃呼吸94.两栖动物的心脏搏动()。A.有规律,不受环境影响B.无规律,随机搏动C.受环境温度影响大D.只在运动时搏动95.蟾蜍的消化系统特点是()。A.简单,消化管短B.复杂,消化管长C.有特殊的消化腺D.与其他两栖动物无明显差异答案和解析:1.B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如蝌蚪,用鳃进行呼吸,从水中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随着发育过程,逐渐向成体的呼吸方式转变。2.B解析:青蛙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肺结构相对简单,气体交换能力有限,皮肤可以通过湿润的表面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在青蛙潜水或冬眠等特殊情况下,皮肤呼吸发挥重要作用,补充氧气供应。3.D解析:树蛙在繁殖期,雄蛙会在手指部位长出婚垫,婚垫可以增加摩擦力,有助于在抱对过程中紧紧抱住雌蛙,方便完成受精过程。4.B解析:两栖动物的心脏结构包括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心房接受从身体各处回流的血液,然后血液汇聚到心室,由心室泵出到全身或肺部(皮肤)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心脏结构是其介于水生单循环和陆生完全双循环之间的过渡类型,不完全双循环的特点。5.B解析:大多数两栖动物通过移动晶状体的位置来调节视觉,使成像能够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这与它们在水陆两栖环境中的视觉需求相适应,便于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6.B解析:两栖动物在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呼吸方式从幼体的单一鳃呼吸,转变为成体的肺呼吸和皮肤呼吸并存。皮肤在保持湿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以适应陆地环境中氧气获取的需求。7.B解析:东方蝾螈身体较为细长,四肢相对短小,这种体型适合在水中游泳和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爬行,与它的生活方式和栖息环境相适应。8.B解析: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主要是中肾,中肾在排泄含氮废物、调节体内渗透压和离子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处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9.B解析:青蛙的舌根生长在口腔底部后端,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青蛙在捕食时迅速弹出舌头,将猎物卷入口腔。舌根位于后端可以使舌头有更大的伸展空间和弹射力量。10.A解析:两栖动物的脑已经分化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主要负责感觉和运动的协调等功能;小脑与运动平衡和协调有关;脑干则控制着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11.D解析:黑斑蛙、沼蛙、金线蛙等在繁殖季节都会发出响亮的叫声。这些叫声主要是由雄蛙发出,用于吸引雌蛙,是一种求偶行为,同时也可以用于划分领地等。12.D解析:两栖动物的胸廓相对不发达。这是因为它们的呼吸方式既有肺呼吸又有皮肤呼吸,胸廓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不像哺乳动物那样重要,不需要像哺乳动物一样通过胸廓的大幅度运动来完成呼吸。13.B解析:蟾蜍的皮肤粗糙多疣,这层皮肤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并且蟾蜍皮肤腺能分泌黏液和毒液,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天敌侵害和病原体感染。14.C解析:两栖动物的肌肉组织主要是横纹肌,横纹肌具有收缩迅速、力量强大的特点,能够为两栖动物的运动提供动力,如跳跃、游泳、爬行等动作都依赖横纹肌的收缩。15.D解析:蝾螈的再生能力很强,肢体、尾巴、眼睛等组织器官在受到损伤后都可以再生。这是蝾螈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性,与其细胞的分化和再生能力有关。16.A解析:两栖动物的内耳主要功能是听觉和平衡。通过内耳中的感受器,两栖动物可以感知声音的方向、频率等信息,同时也能感受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维持身体平衡。17.B解析:大鲵主要是夜行性动物,并且习惯独居。它们在夜间活动,依靠敏锐的感官寻找食物,如小鱼、虾等,独居的习性可能与它们的领地意识和食物资源的获取方式有关。18.C解析:两栖动物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免疫防御,白细胞可以识别和吞噬外来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维持身体的健康。19.A解析:青蛙趾间有蹼,这是对水生生活的一种适应。在水中游泳时,蹼可以增加脚掌与水的接触面积,像桨一样划水,提供更大的推进力,使青蛙能够更高效地在水中游动。20.A解析:两栖动物的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能够感知化学物质。嗅觉可以帮助它们寻找食物、识别同伴、发现天敌以及寻找合适的繁殖场所等;味觉器官在食物选择和吞咽过程中发挥作用。21.A解析:蚓螈是体内受精的两栖动物,大多数蝾螈、蟾蜍和青蛙都是体外受精,它们在繁殖时,雌体将卵子排出体外,雄体在体外排出精子使卵子受精。22.C解析:两栖动物的皮肤腺细胞分泌黏液和毒素。黏液可以保持皮肤湿润,有利于皮肤呼吸,同时还能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毒素可以用于防御天敌,使捕食者受到刺激或中毒而放弃捕食。23.A解析:树蛙身体扁平,这种身体形态可以增加身体与附着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在树木等物体表面攀爬,而且身体扁平也有利于在树枝间穿梭和隐藏。24.D解析:两栖动物是不完全双循环。其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将血液泵出,一部分血液通过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另一部分血液通过体循环供应全身组织器官,但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没有完全分开,所以称为不完全双循环。25.B解析:牛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小鱼、虾、蟹等为食。它们具有强壮的四肢和适合捕食的口腔结构,能够捕捉和吞咽其他动物。26.B解析:两栖动物的眼睛在陆地上适应视觉的结构特点是有眼睑。眼睑可以保护眼睛,防止灰尘、异物等伤害眼睛,并且可以保持眼睛的湿润,这是适应陆地干燥环境的一种重要结构。27.A解析:东方蝾螈的身体颜色通常鲜艳,有警戒色作用。这种鲜艳的颜色可以警告潜在的捕食者自己有毒或者味道不好,从而减少被捕食的风险。28.A解析:两栖动物的排泄系统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将代谢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泄器官将废物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离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29.A解析:娃娃鱼是体外受精,在繁殖时,雌性娃娃鱼将卵子排出体外,雄性娃娃鱼在卵子上排出精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过程。30.D解析:两栖动物的神经纤维无髓鞘,传导速度慢。无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是通过神经冲动在神经膜上的连续传导实现的,没有髓鞘的绝缘和加速传导作用,所以传导速度相对较慢。31.B解析:沼蛙主要生活在平原池塘。这些环境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如昆虫、小型水生动物等,并且池塘的水浅、水温相对较稳定,周围有丰富的植被可供栖息和繁殖。32.A解析:两栖动物的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如蝌蚪到青蛙的变态过程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起身体形态、器官发育等一系列变化。33.A解析:黑斑蛙的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外鳃会逐渐消失。随着蝌蚪的生长发育,内鳃逐渐发育完善,并且呼吸系统逐渐向肺呼吸和皮肤呼吸过渡,外鳃完成其在幼体阶段的呼吸功能后逐渐退化。34.D解析:两栖动物的肌肉收缩主要依靠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肌肉收缩的主要执行者,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则在肌肉收缩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共同协作完成肌肉的收缩和舒张。35.A解析:花背蟾蜍身体表面有明显的斑纹,这些斑纹可能用于伪装、识别同类或者作为警戒色,帮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如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警告天敌。36.A解析:两栖动物的脑垂体主要功能是调节内分泌活动。它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这些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从而影响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37.B解析:雨蛙的繁殖行为通常在夜晚进行。夜晚的环境相对安静、安全,有利于它们进行求偶、产卵等繁殖活动,并且可以减少白天可能遇到的天敌威胁。38.A解析:两栖动物的肝脏主要功能是解毒和储存营养。肝脏中的酶可以对体内的有害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或失去毒性;同时肝脏还可以储存糖原、脂肪等营养物质,以备不时之需。39.A解析:两栖动物的胸鳍和腹鳍(如果有的话)在运动时协同作用。它们共同配合来控制身体的转向、平衡和推进等动作,例如在游泳过程中,胸鳍和腹鳍的摆动可以调整身体的方向和深度。40.C解析:大鲵幼体在水中生活时间较长。大鲵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有较大差异,幼体需要在水中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经过较长时间后才逐渐向成体的生活方式转变。41.C解析:两栖动物的感官细胞分布在表皮层和真皮层。这些感官细胞可以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如触觉、温度、化学物质等,并且通过神经传导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42.A解析:蚓螈的身体形态是细长的圆柱状,这种身体形状有利于在土壤等环境中穿行,寻找食物和栖息场所,并且圆柱状的身体可以减少在狭窄通道中运动时的阻力。43.A解析:两栖动物在冬眠时,主要依靠脂肪储备维持生命活动。冬眠期间,两栖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大幅降低,身体活动基本停止,脂肪储备被分解提供能量,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44.B解析:蟾蜍的耳后腺主要分泌毒液。这是蟾蜍的一种防御机制,当受到威胁时,毒液可以从耳后腺分泌出来,对捕食者产生刺激或毒性作用,使捕食者放弃捕食。45.A解析:两栖动物的骨骼发育完全由中胚层形成。中胚层细胞分化形成骨骼组织,包括头骨、脊柱、四肢骨等,为身体提供支撑和保护,同时也是肌肉附着的部位。46.D解析:青蛙的跳跃能力主要依靠强壮的后肢肌肉、特殊的骨骼结构和轻盈的身体。强壮的后肢肌肉提供跳跃的动力,特殊的骨骼结构如长骨的结构和关节的灵活性有助于力量的传递和跳跃动作的完成,轻盈的身体则可以减少跳跃时的负担。47.A解析:蝾螈的生活史中存在变态发育现象。蝾螈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成体可以在陆地和水中生活,用肺和皮肤呼吸。48.C解析:两栖动物是不完全双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部之间不完全分离。这种循环方式使得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效率不如完全双循环的动物高,但能够满足两栖动物在水陆两栖环境中的基本生理需求。49.C解析:大鲵在两栖动物中属于大型动物。大鲵体型较大,身体粗壮,其体长可以达到1米左右,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50.B解析:两栖动物的侧线系统不发达,仅在幼体时有一定作用。侧线系统主要用于感知水流和水压,在水生动物如鱼类中比较发达,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时,侧线系统还能发挥部分功能,随着发育逐渐退化。51.A解析:树蛙的脚趾末端有吸盘,有助于在树上附着。吸盘可以通过产生负压或者增加摩擦力的方式,使树蛙能够牢固地吸附在树木等垂直表面上,便于它们在树上栖息和活动。52.A解析:两栖动物的排泄产物主要是尿素。尿素是一种相对毒性较低的含氮废物,两栖动物通过排泄器官将尿素排出体外,这种排泄方式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同时也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53.A解析:沼蛙的叫声特点是低沉,持续时间长。这种叫声在繁殖季节可以传播较远的距离,吸引雌蛙前来交配,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领地标识的信号。54.A解析:两栖动物的甲状腺在头部位置。甲状腺的位置有利于其分泌的激素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调节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55.B解析:黑斑蛙的身体结构特点有利于在陆地上跳跃和捕捉猎物。黑斑蛙具有强壮的后肢,适合跳跃运动,并且口腔结构和眼睛的位置等特点也有利于发现和捕捉昆虫等猎物。56.A解析:东方蝾螈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春季气温升高,环境条件适宜,食物资源逐渐丰富,有利于蝾螈的繁殖和幼体的生长发育。57.B解析:娃娃鱼的眼睛大而突出,这种眼睛结构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便于娃娃鱼在水中和陆地上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食物和发现天敌。58.A解析:两栖动物的肌肉系统分化程度高,有明显的肌肉群。这些肌肉群分别负责不同的运动功能,如四肢的运动、身体的弯曲、头部的转动等,使两栖动物能够完成复杂多样的运动方式。59.A解析:花背蟾蜍的皮肤纹理粗糙,呈块状。这种皮肤纹理可以增加皮肤的表面积,有助于皮肤呼吸,同时也可能在伪装或者保护身体方面发挥作用。60.A解析:两栖动物的鳃弓主要作用是支撑鳃丝。鳃弓为鳃丝提供了物理支撑,保证鳃丝在水中能够充分展开,从而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有利于从水中获取氧气。61.B解析:姬蛙的生活习性主要是夜行性、穴居。夜晚活动可以避开白天的高温和部分天敌,穴居则可以提供安全的栖息场所,同时保持身体的湿度。62.C解析:两栖动物的大脑主要功能是运动控制。大脑接收来自感官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发出指令,控制肌肉的运动,使两栖动物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如跳跃、游泳、爬行等。63.A解析:雨蛙的身体颜色在繁殖期时会发生变化。这种颜色变化可能是一种求偶信号,用于吸引异性,或者是一种领地标识,向其他同类表明自己的繁殖状态。64.C解析:两栖动物的心脏结构中,心室的壁最厚。因为心室需要将血液泵出到全身各处,要产生足够的压力推动血液流动,所以其肌肉壁相对较厚。65.D解析:蟾蜍的跳跃方式是缓慢短距离跳跃。蟾蜍的身体结构和肌肉力量决定了它的跳跃能力相对较弱,与青蛙相比,蟾蜍的四肢较短粗,跳跃的距离和速度都比较有限。66.C解析:两栖动物内耳中的耳石主要用于感知重力和平衡。耳石在耳内的感受器中随着身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而移动,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从而使两栖动物能够感知自己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维持平衡。67.A解析:蝾螈的身体比例特点是头部较大,四肢短小。这种身体比例与蝾螈的生活方式有关,头部较大可能与感官的分布和功能有关,四肢短小则适合在水中游泳和在潮湿的陆地爬行。68.B解析:两栖动物的血液除了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外,还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将这些营养物质从消化器官运输到身体各组织细胞;同时也运输代谢废物,如尿素等,将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69.A解析:大鲵一般栖息在清澈的溪流,有较多的岩石和洞穴。这样的环境可以提供隐蔽场所,而且清澈的水流含氧量高,有利于大鲵呼吸,其可以藏身于岩石洞穴中躲避天敌和休息。70.A解析:两栖动物神经传导主要依靠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外包髓鞘或神经膜构成,能传导神经冲动,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到效应器或者将感受器的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71.B解析:树蛙的繁殖场所通常选择树上的枝叶间。这与其树栖生活习性相适应,在树上繁殖可以减少陆地和水中捕食者的威胁,同时也为卵和幼体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72.A解析:两栖动物感官中最发达的是视觉。视觉可以帮助它们在水陆两栖环境中寻找食物、发现天敌、识别同类和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等,眼睛结构也适应了不同的光线和观察距离等需求。73.D解析:黑斑蛙的蝌蚪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外形会从有尾、有外鳃的水生形态变为类似成蛙的形态;内部器官结构也发生变化,如呼吸器官从鳃呼吸为主转变为肺和皮肤呼吸;生活习性从几乎完全水生变为水陆两栖,所以以上选项都正确。74.A解析:两栖动物的肝脏在解毒过程中主要依靠酶的作用。肝脏中有多种酶,能够对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代谢反应,将其转化为毒性较低或易于排出体外的物质。75.A解析:东方蝾螈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和爬行。其四肢相对短小,身体比较适合在水中游动和在潮湿的陆地表面爬行,不具备飞行和奔跑跳跃的典型运动方式。76.D解析:娃娃鱼的摄食对象主要是小型鱼类、水生昆虫、其他两栖动物等。娃娃鱼是肉食性动物,食性比较广泛,这些食物资源在其栖息的水域环境中较为常见。77.D解析:两栖动物的骨骼系统包括头骨、脊柱、附肢骨,没有外骨骼。外骨骼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等,用于保护和支持身体,两栖动物的骨骼主要是内骨骼,起到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和作为肌肉附着点的作用。78.C解析:沼蛙的皮肤在受到刺激时会分泌更多的黏液。黏液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如防止细菌等有害物质的侵害,或者在受到物理刺激时起到润滑和缓冲的作用。79.D解析:雨蛙的眼睛在夜间与白天无明显差异。雨蛙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像某些夜行性动物那样具有特殊的夜间视觉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智能制造设备采购的合同
- 2024年工业用高纯度气体供应与销售合同范本3篇
- 农业合作合同执行
- 休闲度假二手交易合同样式
- 日系摄影调色课程设计
- 2024年度挂靠公司工程验收合同2篇
- 投资权益利润分配协议
- 2024年灾害救助捐赠协议
- 图书馆GRG施工合同
- 通讯设备顾问聘用合同
- 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同JB-T4735.1-2009)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带答案】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5-4:“5 领导作用和工作人员参与-5.4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A0-雷泽佳)
- 看图猜成语共876道题目动画版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数角的个数专项练习
-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兰州文理学院
- 园林设施维护方案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示范表
- 供应链成本控制与降本增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