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主要体现三个要点: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习一些浅显有趣的,并与自己学习,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参与一系列有序的观察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2、事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等的经历。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实践活动。教学难点:1、组织学探究性学习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操作分组实验。3、指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序号课题周次课时序号课题周次课时1水到哪里去了1113纸张1122给水加热2114纺织面料121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115塑料1214冰2116合金132单元检测1415云雾雨3117月球1416腊3118太阳1517生锈4219月食和日食1518发霉5120太阳系16151单元检测16169推力和拉力7221北京天文馆16选学10浮力82机动17、18311摩擦力91期末考试18112找找身边的力9、102期中检测101体现新课标的思想: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周围常见的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课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相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一)《变化的水》单元
体现新课标:在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的探究,进行试验、观察、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先思考的习惯,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给水加热第3课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第4课冰第5课云、雾和雨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2、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3、发展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定量观察。2、会观测蒸发、沸腾时水温的变化。3、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4、会做蒸发、沸腾和水蒸汽凝结条件的对比实验,以及露、雾、雨的模拟实验。5、具有初步的用差异法进行归纳的能力,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6、自行探究一天中的体温变化、如何加快蒸发,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三)科学知识、技能1、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现象。2、知道雾、云、雨是怎样形成的。。
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蒸发时会降温。初步具有根据蒸发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初步学会设计使酒精、汽油蒸发的实验。感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教学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初步具有根据蒸发想象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教学难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仪器、实物。2、学生准备:垫板、毛笔等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研究“水到哪里去了”(用湿布写出课题),请同学们用毛笔或手蘸着水在玻璃片上也写一个“水”字进行观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写字、观察。引起兴趣。注意细心观察。2、讨论:玻璃片和黑板上的水干了。水到哪去了?你看到它跑了吗?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讨论发言。培养想象能力。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二、新授1、怎样能知道现在室温是多少?2、再测量一下烧杯中的水温有多少度?哪一处的温度稍低一些?3、思考:把温度计从低于室温的水中拿出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记录下你的猜想。学生看教室里挂着的气温计,再测量水的温度,报告气温、水温的温度数猜想。培养实验能力、记录能力。4、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温度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的变化并作记录。5、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分析能力。6、讲述:刚才看到的温度下降的现象说明,水在蒸发时会带走周围环境的热量,所以物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同学曾发现,运动后身体出大汗,这时人会感到很热,但人体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就是因为汗液的蒸发带走了人体上的部分热量的缘故。游泳的同学一上岸就觉得身上冷,也是这个原因。一旦身上的水干了,没有了蒸发现象,就不感觉冷了。7、我们已经知道,水有蒸发现象,那么其他的液体是否也有蒸发现象呢?请你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酒精和汽油等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把你探究过程中的猜想、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结果都随时记录好。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全班交流。归纳:水有蒸发的现象,汽油、酒精也有蒸发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液体都有蒸发现象。自行探究实验。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三、总结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每组桌上都有一小盘水,请你们小组想办法让水很快地蒸发掉。看哪个组的办法最实用。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水有蒸发的现象,汽油、酒精也有蒸发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液体都有蒸发现象。
2、给水加热教学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以及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做的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1、谈话:今天我们做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先来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出示实物进行介绍)。2、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我们应先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然后介绍酒精灯有灯身、灯芯管、灯芯和灯帽组成。酒精灯里装着酒精。酒精很容易燃烧,使用时一定要按要求去做。酒精灯的操作步骤是:把灯帽打开,放在旁边。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火。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中焰、焰芯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用时,用灯帽灭火(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操作一遍,掌握使用酒精灯的技能。分组练习:点燃、熄灭酒精灯。学会使用酒精灯。二、新授1、提问:如果用酒精灯持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会有什么变化?请你猜想:水没开之前温度怎样变化?水中有什么变化?水开时温度怎样?水怎样?水开以后,再持续加热一会儿,温度会怎样?水会怎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做简单记录。初步学会在探究科学问题前做出假设。2、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观察温度计,有人观察水。进行实验时,要有人负责在表格里用简单的文字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实验活动。初步具有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能力。3、汇报观察结果。思考:水为什么会翻腾?那些气泡是什么物体?水量为什么会减少?继续给水加热,为什么温度不在提高?4、讲述: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北京地区通常是98℃-100℃之间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冲出水面,使水不断地翻腾,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现象叫沸腾。5、请学生讲解什么是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从水面冲出。气泡是由水变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迅速蒸发时把热量带走了。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三、总结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蒸发现象,这节课又认识了沸腾现象,这两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在书上记录你们比较的结果。小组讨论。加深对蒸发、沸腾的认识。2、全班交流。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目标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试管烧杯水铁筒温度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导入:1、谈话:我们来看一个自然现象(课件演示),室外冷,室内热,室内的玻璃上常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为什么?学习新课1、谈话:为了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用实验来证明。(1)两支同样大的试管,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填好实验记录。(2)小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在物体的表面形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水蒸气的凝结现象?3、讨论:夏、秋季节晴朗的早晨,在小草的叶片上常会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露。(1)露是从哪来的?(2)露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吗?(3)露是从草叶等物体中渗出来的吗?(4)露是怎样形成的?4、实验:(1)在一个铁筒里放进一些冰和水,把铁筒放在潮湿的地方,过一会儿,观察铁筒外壁上发生的现象。(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铁筒不同远近的温度,并记录。(3)小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珠。5、谈话:现在是小组学习交流时间,把你的资料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资料向全班做介绍。学生活动猜想可能和玻璃的温度有关学生分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汇报结果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分小组实验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填写记录,汇报学生小组资料交流,评选最好的资料汇报。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科学态度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启发学生推想露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4、冰教学目标:学生了解谁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认识水、冰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体会温度的改变可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是零摄氏度。初步学会做水结冰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通过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学生了解谁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认识水、冰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体会温度的改变可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通过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难点:通过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教学导入:谈话:你知道冰和水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那么谁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新课引导学生实验证明水结成并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冰放在空气中会怎样呢?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变化,那么水和水蒸气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完成一份不完整的水的三态变化图;谈话:还有哪些东西向水一样,它们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学生分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汇报结果学生猜想:一:冰会化成水二:冰还会直接变成水蒸气。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言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一、教学导入: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的实验吗?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不用冰箱自制冰棍。学生回答:复习旧知识二、新授:大家都爱吃冰棍吗?喜欢吃什么样的冰棍?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这样的冰棍呢?阅读制冷剂的调制。分组设计方案。汇报本组的方案。找出自己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学生发言学生设计汇报学生互相找出不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三、作业:回家自制冰棍。5、云、雾和雨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云和雾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漂浮在空气中的现象;了解雨形成的原因。会做观察“白气”的实验。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模拟雾、雨的形成。具有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能根据“白气”的成因推想云、雾的成因。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规律的”科学观点。教学重点:学生知道云和雾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漂浮在空气中的现象;了解雨形成的原因。会做观察“白气”的实验。具有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教学难点:会做观察“白气”的实验。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模拟雾、雨的形成。教学准备:幻灯片、水循环课件、实验烧杯、开水、冰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观看幻灯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说说云、雾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关于它们什么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研究云和雾是什么,他们各是怎样形成的。二、新授1、(打开杯盖)看一看杯口处有什么?你认为这是什么?说说理由。为什么“白气”不是水蒸气?学生观察、思考、发言。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2、现在杯口的“白气”怎样了?(很少或不见了)注意观察,在杯口处放一块冰,会发生什么现象?(反复几次。)3、请你推想“白气”是由什么变成的?4、讲述杯子里的水蒸气在杯子外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很小的水滴。因此“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5、你能不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推想自然界中的雾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思考推理。进行类比推理。6、阅读课文说说雾的形成。阅读或指名读。7、你能不能想办法在装有热水的烧杯里模拟雾的形成?8、实验中的现象发生在高空是什么?阅读课文了解云的形成。9、想一想,如果云中无数小水滴碰撞、合并,会发生什么情况?讨论。培养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10、请学生自己设计“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设计并实验。三、总结1、汇报观测记录结果。2、说一说,云和雾是怎样形成的。冬季,为什么人的嘴里会冒“白气”?教学反思:板书设计:5、云、雾和雨
为什么“白气”不是水蒸气?云和雾是怎样形成的。冬季,为什么人的嘴里会冒“白气”?
6、蜡教学目标:学生知道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引领学生研究蜡物质的各种变化,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在与学生一起做蜡烛的过程中,具有踏实,愿意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会使用托盘填平。教学重点:知道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蜡托盘天平烧杯砝码酒精灯火柴试管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我们出去买东西要用天平来称,你知道托盘天平怎么用吗?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怎样使用托盘填平。(1)教师讲授:(2)学生示范我们先来称称蜡的质量(出示课题)2、教师演示实验1认识蜡的质量变化。指导学生认识蜡是由不同种成分构成的。教师演示实验你会制作一支蜡烛吗?指导学生对蜡烛火焰的认识。燃烧后的蜡烛究竟变成了什么?课件课件学生学习是用托盘天平的用法。学生在书上填写实验记录学生发言学生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三、体会、巩固物体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般都会怎么样?学生讨论板书设计:6、蜡蜡蜡新物质(固体)(液体)(光、热)7、生锈教学目标:知道空气(氧气)、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了解人工防锈技术。初步具有探索金属生锈的兴趣、培养记录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感受人工加膜技术对金属防锈的作用和贡献。教学重点: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如何除锈、防锈的方法教学准备:金属制品酒精灯玻璃瓶图像资料砂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出示金属制品,导入新课学生回答:生锈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打磨金属表面与未打磨的金属进行比较。2、你认为金属生锈是怎么回事?3、都有什么原因导致金属生锈的呢?4、指导学生分组实验。5、师生小结空气、水、酸是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6、学生谈怎样给生锈金属除锈。7、指导学生完成实验2、38、教师小结:打磨并比较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实验学生研究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学生实验三、体会、巩固体会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作用8、发霉一、教学目标: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初步具有探索事物发霉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养成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学重点: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学生认识霉的生长条件四、教学准备:放大镜塑料袋霉的样品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1、出示发霉物体或观察课文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发霉现象(学困)2、对于食物、物品发霉现象的想法学生观察学生交流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食物上的发霉现象和橘皮上的霉。(学困)2、引导学生推想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3、师生小结:潮湿和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在显微镜下认识霉的颜色和形态。5、小结:霉是一点点生长成丝状,最后使物品发霉,发霉是霉的生长发育过程。课件学生观察学生讨论学生观看三、体会、巩固发霉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不让物体发霉你准备怎么办?小结: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谈话:介绍霉和人类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四)《力与生活》单元
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基本标准单元教学内容第9课推力和拉力第10课浮力第11课摩擦力第12课找找身边的力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初步具有对力进行探究的兴趣。2、初步具有相互合作的科学精神。3、初步具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4、初步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初步具有从多方面看问题的科学方法。(二)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具有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初步具有定量观察的能力和记录数据的能力。4、初步具有对比观察的能力。5、初步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6、初步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三)科学知识、技能1、知道推和拉都是力。。2、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3、了解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4、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5、了解弹性的应用。6、知道什么是弹力。7、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并计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8、知道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9、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计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0、知道大气压力。1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1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3、了解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9、推力和拉力教学目标知道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具有对力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兴趣以及展示自我成果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具有对力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兴趣以及展示自我成果的意识。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兴趣以及展示自我成果的意识。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完成的“Y”型硬纸,实物投影。2、学生准备玩具小车、直尺、三张硬纸、剪子、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玩具小车。学生思考、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2、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小车动起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3、你都用了那些方法让小车动起来?自由发言。4、谈话:用手在运动着的小车的前方朝后或朝侧面推一下,小车会怎样呢?学生动手实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5、实验结果如何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发挥学生自己的探究能力。(二)新授1、小结: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小车一下子不动了或改变了运动的方向。教师给予一定的结果,以明确学生探究的成果,并给予一定的鼓励。2、阅读:让学生了解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培养阅读能力。3、把尺子放在桌上,用左、右双手的饿食指同时推尺子的不同的部位,尺子会怎样呢?填空。学生先猜测,然后动手实验。分组实验,互相交流答案。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知识得出结论。4、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以组为单位,两个同学面对面,两脚分开站好,用手推或拉对方,脚不动的为胜利者。小组讨论:怎样成为胜利者?比赛活动。利用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亲自感悟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5、从事制作活动。学生室外活动。学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6、到室外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总结1、想一想给它起个什么样的有意思的名字。讨论。
板书设计9、推力和拉力
推力和拉力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10、浮力教学目标知道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定量观察的能力。教学仪器、材料教学重点知道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定量观察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并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教师准备小组用:木块一个、硬泡沫塑料一块,乒乓球一个,橡皮泥一块、测力计一个、水和水槽、一杯水、一杯豆子、一杯沙、一个马铃薯、一个大萝卜。学生准备有关学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手把浮在水中的木板、硬泡沫塑料块、乒乓球等物体分别想水中压一压,手有什么感觉?放开手,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小组实验。讨论。培养观察能力。2、汇报实验感觉。3、讲述:在水中浮着的木板、硬泡沫塑料块、乒乓球等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二、新授1、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2、请你猜想:(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培养猜想能力。3、指定一个实验计划。指定计划。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4、实验。(1)用测力计测量一块橡皮泥,并记录。(2)把橡皮泥放在水面上,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3)把橡皮泥的一部分放进水中,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4)把橡皮泥的完全放进水中,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5)计算出同一块橡皮泥在不同位置所受水的浮力各是多少。学生记录并记录浮力的大小。5、讨论:通过橡皮泥在不同位置所受水的浮力不同,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学生讨论。橡皮泥浸入水中越多,所受浮力越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6、把一块橡皮泥放在水中会沉到水底,把橡皮泥作成船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你猜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橡皮泥求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不同?学生猜想。8、下面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实验并记录。培养实验、记录的能力。9、进行实验。(1)测量橡皮泥球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2)测量橡皮泥做成的船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10、讨论:橡皮泥的形状不同,受到水的浮力一样大吗?学生讨论。填写实验记录。三、总结1、利用水的浮力,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学生讨论。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2、观看一段有关的浮力的应用录象资料(或投影片)。3、测量木块一个、硬泡沫塑料一块,乒乓球一个,橡皮泥一块、测力计一个、水和水槽、一杯水、一杯豆子、一杯沙、一个马铃薯、一个大萝卜。
11、摩擦力
教学目标: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条件有关。了解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初步具有探究与摩擦力相关的条件的实验能力和记录能力,培养对比实验的能力。初步具有从多方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测力计、木块。2、学生准备:学具。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条件有关。了解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初步具有探究与摩擦力相关的条件的实验能力和记录能力,培养对比实验的能力。初步具有从多方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难点: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条件有关。了解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教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二、新授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教师:当我们推桌子时,桌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桌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动起来。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见,桌子和地面接触,桌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综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3.摩擦力的大小(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2)学生实验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学生操作)(3)学生实验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学生操作)(4)学生实验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学生操作)(5)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摩擦力的方向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增大有益摩擦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学生回答)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例,教师讲评)减小有害摩擦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学生操作)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三、总结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板书设计:11、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学生观察认识物体。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问:你们想怎样研究它们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二、新授(一)弹力1、指导学生研究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实践。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培养研究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弹性。4、指导学生把有弹性的物体归为一类。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弹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把有弹性的物体再仔细观察实验一下,认真思考,看看它有什么相同点?5、分小组探究有弹性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研究情况进行分组指导。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师生共同归纳:对物体用力后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就是弹性。6、同学们刚才在实验中还有其他发现吗?。7、学生思考、讨论并汇报。8、学生分组实验感受弹力的存在。9、师生共同归纳:物体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弹力是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力。10、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按要求进行实验。11、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12、师生共同总结所发现的结果。13、教师根据学生探究情况灵活总结:弹力与外力的大小相同等,但方向相反。(二)大气压力1、讲述: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听讲。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2、讲述:大气压力是很大的。1654年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两个空心的铜半球合在一起,抽掉球里的空气,两个空心的铜半球就紧紧地合在一起了。他用了16匹马分向两边拉,才把两个铜半球拉开。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3、我们下面做一个这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4、阅读课文资源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资料的能力。5、讨论:阅读后有哪些收获?学生讨论。培养交流能力。6、在一个塑料里装满水,把盖拧紧。在瓶底用锥子扎一个洞,瓶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7、如果流不出来,你有什么办法让水流出来?学生讨论、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培养实验、记录的能力。9、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13纸张教学目标:知道几种常见纸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要节约用纸。了解造纸的历史和过程。具有探究纸的兴趣和独立研究纸的性质的能力。具有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初步学会用纸浆(或废旧纸)制作再生纸。教学重点:知道几种常见纸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具有探究纸的兴趣和独立研究纸的性质的能力。具有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教学难点:知道怎样节约用纸。具有探究纸的兴趣和独立研究纸的性质的能力,并能认真细致、与人合作。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各样的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师:纸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把你搜集的纸展示出来,它们各叫什么纸?各种纸小组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探究各种纸的性质用放大镜观察:这些纸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摸一摸,它们的光滑程度有什么不同?称一称,同样大小的纸,它们的轻重一样吗?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有光泽吗?它们的软硬相同吗?它们的薄厚相同吗?他们的结实程度相同吗?那种纸的吸水本领强?画水墨画用的纸和写钢笔字用的纸一样吗?电脑学生探究活动。学生汇报。了解造纸术你知道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吗?蔡伦的造纸工序有哪些?你知道现代造纸的工序吗?现代造纸的主要原料是什么?造纸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怎样保护资源、保护水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学生讨论:同古代差不多。讨论:木材、芦苇、竹子、稻草等。讨论:砍伐森林、污染水等。砍伐20棵大树才能造一吨纸。讨论:节约用纸、废纸回收。调查怎样制造再生纸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复习:你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造纸的工序都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制作再生纸你见过再生纸吗?动手做一张再生纸。浸泡:把旧报纸撕碎,浸泡在水盆里。搅拌:用木棍把水盆里的旧报纸搅乱成糊状。用纱网抄出一层纸浆来。晾干后,就制成了一张再生纸了。比一比:那个同学做的再生纸薄厚均匀,色泽一致。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学生互评了解纸的用途纸有哪些用途呢?你知道宣纸吗?它有哪些优点?做什么用的?补充:宣纸是用青谭树皮,经过复杂的工艺制成的。宣纸纸质细腻、柔软、富有韧性,寿命长、是画图画的一种优质纸。你知道纸的大小开是什么吗?什么是开?课本是多少开的?纸的大小还可以怎样论?学生讨论:书写印刷包装纸杯纸币讨论:纸的大小可以论“A”“B”。小结:你还想研究纸的什么事情,制定一个研究课题。板书:7纸张废纸处理再生纸打纸浆抄纸晾晒教学反思14纺织面料教学目标:知道几种常见纺织面料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织布的历史和过程。具有探究纺织面料的兴趣和初步独立研究纺织面料的性质的能力。具有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初步会用棉线(或毛线)织一块布料。教学重点:知道几种常见纺织面料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具有探究纺织面料的兴趣和初步独立研究纺织面料的性质的能力。具有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教学难点:具有探究纺织面料的兴趣和初步独立研究纺织面料的性质的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面料;钩码、放大镜、镊子、火柴砂纸、水、织布机、线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师:大家身上穿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见过哪些纺织面料?这些不同的纺织面料,是用那些原材料生产出来的?讲解:用棉花可以制成棉布。大家观察棉布是什么样的?用蚕丝可以制成丝绸。学生观察。用亚麻可以织成亚麻布。学生观察。用羊毛可以织成毛料。人们将农副产品的废料,如甘蔗渣、芦苇等经过处理后,得到人造纤维。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观察人造棉。把石油、天然气进行处理,喷成丝,可以得到合成纤维,制成棉纶、涤纶、晴纶。涤纶俗称的确良,观察的确良。各种面料学生讨论认识各种面料:观察毛料、棉布、丝绸和亚麻布的特点。观察人造棉观察涤纶探究不同纺织面料的特点。不同的纺织面料,他们的特点各不相同。从不同的布料中各取出一根细线,观察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用砝码试一试,它们的承受力一样吗?哪根线结实?哪根线不结实?把细线用火烧一烧,能闻到什么气味?烧过后变成什么样子?(注意安全)用不同的布料分别用砂纸磨一磨,哪一种布料耐磨?把相同多的水,滴在不同的面料上,哪一种布料吸水性强?学生探究活动:观察布料中的纤维。汇报。学生研究布料中纤维的承受力。汇报。研究纤维被火烧过后的气味和状态。研究布料的耐磨性。研究布料得吸水性。汇报。 探究你还想研究布料的什么特点呢?比如:透气性?保暖性?舒适性?自由研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布是怎么样织成的吗?学生回答探究布是怎样织成的把布拆开,观察它们的织法一样吗?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像织毛衣一样,用一根线织成。没有线的毛纺布。学生研究布的织法。学织一块布用经纬线织法织一块布。把经线绕在经线架上。将经线每隔一根插入推板齿的小孔内。提起推板,使插入齿内的经线高于其他经线,梭子从左向右穿。放下推板,使插入齿内的经线低于其他经线,梭子从右向左穿。用推板将已织好的纬线梳紧。换用其它颜色的线或者依旧用刚才的线,依照3、4、5步骤继续重复下去,直至织好一块布。大家把织好的布展示出来。比一比,看看谁织的布好看。学生动手织布。评价。了解布的发展史学生搜集资料。教师补充汇报教学反思15、塑料教学目标: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用途和性质。知道塑料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具有搜集塑料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爱护环境,不乱扔废弃塑料袋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学习密封塑料袋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用途和性质。知道塑料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教学难点:了解塑料的各种特性。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各种塑料制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认识自己和同学搜集的塑料投影学生观察二、学习新课:1、认识周围的塑料制品。2、探究密封塑料袋的方法。学生边探究边进行实验3、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塑料的特性都是一样的呢?学生汇报4、教师介绍塑料的相关知识。学生回答学生想办法观察自己手中的塑料、并交流三、体会、巩固1、塑料给我们带来的很多方便的地方,塑料会不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呢?2、如何防治塑料的环境污染呢?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四、布置作业搜集生活中一些陶瓷的碎片。板书设计:15、塑料耐高温、坚硬、耐腐蚀、轻、绝缘、保护环境16合金教学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合金制品。知道合金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新合金材料的发展。具有搜集合金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感受新材料、高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人常用合金制品,知道它的性质和用途。具有搜集合金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具有搜集合金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保险丝、焊锡丝、等合金,火柴、蜡烛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导入:你们知道什么是合金吗?(困)你知道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是用合金制作的吗?学生讨论:铝合金门窗、二、探究合金的特性:探究保险丝的特性。保险丝为什么能保险呢?探究焊丝的特性。焊丝为什么能焊接金属呢?小组实验、汇报三、介绍合金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纯铜比较软。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白铜是铜和镍的合金。钢是一种铁合金。镍钛合金、金镉合金、铜铝钛合金等都具有记忆能力,称之为记忆合金。有一些金属、合金、化合物在低温状态下游超导现象,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讨论四、课后延伸:收集有关新合金材料的资料,以小报的形式告诉大家、互相交流。17、月球教学目标:指导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直到月球的形状,大小及月球表面的概况。通过观察、纪录月相变化,初步了解月球的运动情况。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初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及持之以恒地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精神和毅力。教学重点:通过教学,知道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及一月中月相的不同形状。教学难点:在一月中月亮的不同形状变化。教学过程:提问:你们知道月亮的哪些故事?(困)提问:前两周同学们每天都观察月亮的变化,说说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播放光盘,指导学生认识月相。我们看看月亮在一个月中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观看,说说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小结:什么是月相,月相是会变化的。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质疑。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还很多,我也有一些问题:月球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地球和月球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网上查找资料,将资料保存。学生活动查资料交流:通过网上查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亮的知识。作业:1、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电子材料。(演示文稿、电子小报、word文档)2、坚持观察月相并记录,阅读54页内容,讲给家人听。18太阳教学目标:感受太阳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关系。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知道太阳的大小、与地球的距离、运动情况等概貌。关注科学家对太阳的研究成果,初步具有对太阳的观测兴趣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会观测太阳的方法和制作科学小报。教学重点: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知道太阳的大小、与地球的距离、运动情况等概貌。初步学会观测太阳的方法和制作科学小报。教学难点:关注科学家对太阳的研究成果,初步具有对太阳的观测兴趣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小小班假期安全教育
- 企业人身安全
- 初中生涯规划教育
- 静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 租赁车辆托运合同
- 品质机能管理最佳实践
- 企业内部客供物料管理办法
- 英语外教聘用合同长期
- 海滨度假别墅租赁合同
- 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加油站建设合同
- 幼儿园生活观察与指导
- SB-T 11238-2023 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
- 食管癌患者化疗护理查房课件
- 幼儿园风疹预防知识宣传
- 企业金融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培训课件
- 光缆、电线、监控管网及穿管敷线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高端天然矿泉水项目融资计划书
- 小学数学五年级思维奥数寒假讲义-第1讲 分数加减法(教师版)
- 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伴我成长)
- 河(湖)巡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