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_第1页
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_第2页
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_第3页
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_第4页
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培养他们地理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师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以敏锐的课程意识不断寻求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1]。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犹如一本大型“地理教科书”,与地理教学内容高度契合,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该片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共计34集,每集50分钟,分四季播出。从2017年第一季的惊艳亮相,到2023年第四季的正式收官,历时7年有余,是中国纪录片史上首个以空中视角俯瞰整个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34个省区当下真实自然地理风貌、历史人文景观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一、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开展课堂教学,丰富地理课程资源,打破真实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时空距离限制,从而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拓展学生地理视野,让学生感悟地理之美、激发地理兴趣、分析地理现象、培养综合思维,认识美丽中国、强化区域认知、思考人地关系、提升人地协调观。二、教学资源开发(一)建立地理事象的索引文档和视频集结合《航拍中国》视频素材,收集、整理和校对每集视频的解说词,在解说词的基础上提炼出每集视频中所展现的地理事象,并以其为单位对每集视频进行裁剪命名,建立整个《航拍中国》的地理事象索引文档和视频资源集。(二)建立地理事象的地理问题与解析文档通过对每集《航拍中国》所呈现的主要地理事象的解读和分析,对主要地理事象提出1-3个涉及高中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应用的地理问题,并给出参考解答,建立整个《航拍中国》主要地理事象的地理问题与解析文档。(三)建立地理事象与教材之间的链接文档通过对每集《航拍中国》所呈现的主要地理事象与高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比照分析,建立其与高中地理新教材的链接,形成一个覆盖某版本整套教材、按教材目录顺序和框架组织的链接文档和视频资源集。三、课堂教学实践(一)课前教学实践在每节地理课的课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有针对性地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航拍中国》地理事象视频片段,用形象生动的视频关联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地理见识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二)日常教学实践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课程内容,选取与教学内容关联度较高的《航拍中国》典型地理事象视频片段,将其作为教学案例,创设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地理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助力学生对复杂真实地理问题的理解。(三)校本教学实践在地理校本课程实施中,每次课前,针对《航拍中国》中的典型地理事象设计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以视频中每段旅程为节点,一段旅程视频欣赏结束后,即时让学生思考回答真实地理事象背后的地理问题。助力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价值应用举例(一)丰富地理知识,拓展地理视野地理知识不是学生头脑中所固有的,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学习方法来获得。《航拍中国》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聆听、欣赏和观察来获得中国地理知识和开阔地理视野的平台。该片每个省自成一集,囊括中国所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河湖水文、飞禽走兽、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俗风貌、社会形态、经济发展……史无前例地将当下中国的秀美山河与建设成就真实鲜活地呈现出来,让观众重新审视中国的地理图景,打开了当代观众的地理眼界,不失为帮助学生丰富地理知识、拓展地理视野的良好素材。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为了呈现人们对不利自然条件进行改造的努力,引用了《航拍中国》第一季陕西篇中的“榆林市沙漠农业”案例视频片段。黄色沙漠中排列有序的大规模圆形绿色农田及其以水源为中心的大型旋转式喷灌系统,让学生震撼地见识到虽然水源限制了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但是得益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也可以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让人类改造沙漠成为可能。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笔者进一步抛出问题:与普通灌溉方式相比,西北地区的喷灌、滴灌除了能够节约用水,还具有怎样的优势?你还见识过哪些对水资源不利条件进行改造的典型案例?问题一出,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结合学生分享,笔者最后总结呈现了《航拍中国》中有关对水资源进行开源节流的成功案例,如第一季新疆篇中的“坎儿井”、第四季河南篇中的“红旗渠”、第二季江苏篇和第四季北京、湖北与河南篇中的“南水北调”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相关地理知识和视野。(二)感受地理之美,激发地理兴趣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和人地关系和谐美,同时地理美育也是地理新课程的育人目标之一。《航拍中国》着眼于展现真实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风貌,通过航拍视角俯瞰,既可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也可使用无人机贴近拍摄减少人为干扰。该片为地理课程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地理美育素材,在独特视听语言所构建的世界里,学生可以目睹云海与群山相逢,偶遇黄山“瀑布云”、欣赏“雾漫小东江”、拜访雪域高原稀有生灵、与流水一道侵蚀丹霞、与风沙一起雕塑雅丹……开阔学生地理视野的同时彰显了地理之美。让学生置身于岁月赠予中华大地的锦绣山河之中,激发起他们无尽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丹霞地貌”的学习中,笔者引用了《航拍中国》中全部的有关丹霞地貌的案例视频片段,从第一季江西篇中龙虎山的“丹霞地貌”,到第二季广东篇中丹霞山的“丹霞地貌诗意命名”、甘肃篇中张掖的“七彩丹霞”、福建篇中泰宁的“水上丹霞”,最后到第三季湖南篇中郴州市高椅岭“最光滑的丹霞”和河北篇中太行山嶂石岩的“丹崖长墙”。让学生在趣味化、年轻化、故事化的景观解说和相得益彰的背景音乐下经历一场“丹霞地貌”的视听盛宴,感受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美景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中国各类地貌景观和大自然美景的欲望。看完每段视频后,笔者紧接着抛出问题:中国各地丹霞地貌的美景美在何处?各自独特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维持丹霞地貌的这种美?在学生热烈讨论和畅所欲言的表达中,欣赏、感受地理之美,并认识到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这样的自然美、人文美延续,并最终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美。(三)分析地理现象,培养综合思维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动态、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分析地理现象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2]。《航拍中国》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空中视角俯瞰整个中国的视听媒体材料,呈现了中国各省区真实环境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过程,如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生态、农业生产、工业活动、清洁能源、传统民居、民俗风情等,都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良好素材。将其应用于地理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地理问题情境,弥补其直接经验的不足,加强学生对复杂﹑抽象地理问题的理解能力,促进其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引用《航拍中国》第二季内蒙古篇中的“库布其沙漠光伏发电”和第三季安徽篇中的“淮南市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两个案例,首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地区光伏发电的差异,帮助学生打破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地域限制,助力其对陌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感性认识。紧接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相比煤炭等传统能源,光伏发电有何优缺点?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和安徽采煤沉陷区水上铺设光伏面板的区位条件分别是什么?在光伏发电优缺点的探讨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建设成本、环境影响、发电连续性和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在对各自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时,笔者又提醒学生从有利和不利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和相互补充的参与式学习中,学会多角度对比,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四)认识美丽中国,强化区域认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功能、尺度的区域,并结合空间方位来认识其地理特征,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和人们认识复杂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关键一环[3]。《航拍中国》内容选取的是中国各省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等区域特征,以空中视角俯瞰,立体、直观、生动,正如一本完整的“中国区域地理教科书”。首先,该片每集开篇首先呈现所要展示省区的整体轮廓及其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接着,在每段旅程开始前,都会率先展示出一张较小尺度的立体三维地图来告知观众接下来旅程的线路和目的地的方位;最后依次对目的地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更小尺度、更加详细的空中俯瞰解说。将其运用于中国区域地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丽中国各省区的形象直观认识,强化其区域认知素养。笔者引用《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中的部分视频片段作为“中国——青海”这节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素材。教学中首先呈现开篇视频片段作为这节课的导入,开篇视频首先动态展示了青海省的轮廓图及其地理位置,然后结合解说词进行空间尺度的切换:“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南部三江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在这里诞生,西部是干旱的柴达木盆地,东部连接着黄土高原。”简洁的语言配合立体形象的三维地图,给学生展现了认知区域的基本方法——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紧接着呈现该集视频中每段旅程开始前的“线路和目的地提要”片段,并结合解说词:“青海的旅程从青海湖开始……”这些较小尺度的目的地跟着航拍线路一一在三维地图上呈现,让学生从整体和方位上把握即将要认识的目标区域。最后选取并播放“青海省典型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视频片段,并让学生思考分析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案例问题。将青海省置于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中,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青海省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提升其区域认知能力。(五)思考人地关系,提升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航拍中国》将中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人文风貌、地理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过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审视等内容,真实、震撼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这些人地协调的生动案例应用于地理教学,引领学生思考在飞速发展变化的当代中国,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地和谐,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课中,列举《航拍中国》第三季安徽篇中“当涂县圩田的兴衰”的例子,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圩田?当初建设圩田的地理背景及其对农业发展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