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天水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4.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既然历史记录难以拒斥文学叙事,那么作为虚构性产物的文学作品是否就完全没有真实、客观的历史叙事的因素呢?一般认为,小说是最具有虚构性的。通常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大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属于文学叙事的范畴。但是,如果随便考察一部小说,会发现哪怕是最荒诞的小说也能找到大量历史叙事的影子,也有历史事实作为基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想象力和虚构性的文学作品。固然,《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自然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可是作者对各种妖魔鬼怪和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集合了当时普通百姓的想象。也就是说,吴承恩虚构的妖魔鬼怪世界也真实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史记录。从中我们能窥探到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模式,这其中其实已经隐藏了思想史叙事的影子。另外,小说中的唐僧在三个近乎神仙的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取经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众所周知,这个故事的原型是玄奘西域取经,这也是文学虚构中的事实。唐僧经过女儿国无疑是杜撰的,但小说中讲述的穿越国界要获得通关文牒无疑是历史事实。这些都是这部文学作品中历史叙事的踪影。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涉及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问题。他指出《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不是事实,但元朝以及明朝时罪犯得一度牒便可借佛门逃脱朝廷追捕却是事实。《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奉承新举人女婿”固然不是事实,但明清间乡曲人一旦金榜题名便成特殊阶层却是事实。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被杀后六月飞雪,三年大早,直到她父亲窦天章任廉访使,窦娥的冤才得以昭雪。窦娥、窦天章等历史人物及其故事情节都是文学虚构的产物,但,根据研究,这些作品中提到的司法制度则是事实,它们也都属于历史叙事的范畴。由此可见,虚构的文学叙事当中同样可以找到客观真实的历史叙事的痕迹。历史叙事中经常掺杂文学叙事,而文学叙事也并非与历史叙事绝缘。事实上,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历史学家在历史叙事中融入文学叙事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因为史料缺乏,历史学家不得不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填补这种史料的空白,以求得历史叙事的完整性,如《史记》中“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历史场景细节描写就属于此类。有些则是受当时所处社会和文化的局限而造成的,有些则是受政权阶级意识形态控制而故意采取的手段,等等。而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叙事原因同样是多样的。有些是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有些是作品中无意透露出来的,有些则是情节设计或者人物塑造的必要,等等。材料二:(摘编自李桦《论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之关系》)“叙事始于叙史”这一命题,不只具有事与史字义相通的自证逻辑,更是中国经典文本实际存在状态的体现。对中国经典文本的另一种应有认知是,历史是内容,文学是方法之一,而且这些所谓的文学方法,包含有近代学科划分等影响下的阐释意味。对此,可以看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发生的时间:中国文学叙事衍生于历史叙事乃至记事。这里使用“衍生”一词,是对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方法部分重合的基本解释,也为明确历史叙事中包含有文学意味的非主观性。文字是历史叙事的载体之一,书面文本也是本文讨论历史叙事的立足点,在这一层面上,我们会看到历史叙事的方法与文学叙事的方法存在部分重合,但这种重合并不影响历史叙事方法的独立性。其一,中国早期文本中存在与历史叙事相对应的文学叙事系统,《诗经》中的叙事诗之外,我们仍强调更广泛的“诗具史笔”,而学界更倾向于将诗学纳入文学范畴,历史叙事则是另一种独立的存在。其二,以“散文”为形式的文本中,历史叙事的方法与文学叙事的方法在产生时间上具有明确的先后关系,一些原本属于历史叙事的方法,其后为文学所借鉴,乃至于再反向影响历史叙事的方法,都与“历史的方法”的独立性无关。其三,退一步讲,即使历史叙事的方法在文学叙事中完全适用,也不能构成历史叙事等同于文学叙事的充分条件,因为文学叙事的方法显然不能在历史叙事中完全适用。历史叙事文学意味的非主观性,主要指向其文学意味中的后代阐释与接受,可以简单表述为“我们认为它是文学的”或者“后来它变成文学的”,根源是文本认知差异和文学作品的影响。不能因为认知的差异而断然否定历史文本的真实性。此外,历史小说的接受等也会影响对历史文本真实性的判断。包括历史事件被文学化表达,包括文学作品对历史的演绎,也包括相类似事件带来的通感联想。(摘编自杨金波《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时间”界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叙事并非与历史叙事绝缘,文学作品尽管属于虚构性产物,也多少具有真实客观的历史叙事因素。B.史料的缺乏让有的历史学家在历史叙事中不得不融入文学叙事,借助个人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C.文学作品中常会带有历史叙事的痕迹和历史叙事中经常掺杂文学叙事一样,都存在着多种原因。D.部分文学叙事法源于历史叙事法而又反向影响历史叙事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叙事法的独立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窦娥冤》为例,印证文学叙事尊重历史事实对其构思的重要性。B.受近代学科划分等的影响,人们认为历史是内容而文学是方法之一,“叙事始于叙史”是中国经典文本实际存在状态的体现。C.对于历史叙事中的文学意味做出“我们认为它是文学的”或者“后来它变成文学的”的判断,其原因是受历史小说的影响。D.《复活》虽是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但它是对19世纪俄国真实社会的深刻再现,这说明文学叙事是离不开历史的真实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历史叙事先于文学叙事,发达的史官文化造就了中国历史记述的独特存在形态,也决定了中国历史叙事以历史之真为核心的内涵基础。B.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情节框架基本符合史实与故事内容大量虚构的辩证统一,他善于浓墨重彩地渲染战场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C.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钱钟书评价《左传》中的“鋁麂之叹”)D.《大卫·科波菲尔》借助第一人称视角和艺术性夸张等文学叙事手法,真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繁荣表象下的贫富悬殊等问题。4.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请简要说明。(4分)5.史学家昌思勉说:“早期的历史内容总带有神话的性质,其后转为传奇和传说,至汉初,这类传奇和传说性质的材料仍不少。今所传者,其间自有想象编造的故事,断不容轻信为事实。”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亲的老屋李朝俊一棵桐树,一句承诺,人树合一,成了父亲一辈子归宿的“老屋”。老屋是故乡桐柏的人们对棺材的隐喻,表示人终老后的去处,永远居住的屋子。乡下人比城里人实诚,不避讳生老病死,年过五十就会想老屋的事。有人老屋做好二十来年,脸上红花雨点,没病没灾,健健康康,端碗能吃肉,丢饭可喝酒,手提肩挑,往返庭院,心在庄稼,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就能干啥。也有人老屋做了一个又一个,都被近亲族人、急用者“借”走了。人即便没病没灾,吃啥啥香,旧的老屋别人占去,新的老屋也得快快做好,要不就是块心病悬在那。人们常说:“晚上脱了鞋上床,明个儿还能不能穿上,谁都不敢打包票儿。”看着装满自己喜好的老屋,拥有者心里踏实满足,邻居们称赞这家子孙孝顺懂礼。父亲早早就没了双亲,我也就没见过爷爷奶奶,家里自然不放老屋这物件。孩童时,心理上对油黑发亮、阴森森放在房山墙下或房廊拐角上的老屋,我有种天然的惧怕。走亲戚或到村里老辈人家去,总是绕着老屋远远跑开,或躲在大人侧后背立而行,眼不见但心里还是很烦,想早点离开这有黑木头的地方。那年到西乡盘古山表舅家拜年,父亲和表舅,还有一群不认识的亲戚们,热闹非凡地在一个菜园地边放树。只见众人脱去棉上衣,有的挥镐挖泥土,有的奋力拉大锯,有的爬到树上,将粗粗的牛耕绳,拴在更粗的树权上……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小不点,也被一个我们喊小舅的组织起来,在又粗又长的牛耕绳尾上,肩膀斜跨绑在大绳子上的布带,在数十丈开外的沙地里,伴着表舅好听的号子声,和大人们一势使劲,像抵头红了眼的牛犊,弓腰曲腿死死地拉着绳子不放,人和树展开拔河比赛,几番较劲,几番镐起锯响,人们把一棵大桐树拔输了,我们在嬉笑声中倒了一片。一个我叫舅姥的慈祥老人,将头巾取下擦眼泪,她满心高兴地笑着说:“我的老屋这回又有指望了!”放倒一棵大树,菜园显得天阔地宽,树林透出一片青亮。几棵四、五把粗的桐树,在雪原土地上,格外挺拔向上。爱说爱笑的表舅,对着几个老汉儿开腔:“那棵长得上下一般粗的树,是留给我自己做老屋的。别的几棵你们谁相中了就言语声儿。”蹲在树桩上吸烟的父亲,将烟锅在老树黑皮上敲了敲烟灰,顺手将烟袋别在腰间战带上。起身走到树林,张手测量了一遍桐树,抬头看了各树的长势,返回树桩弄好一锅新烟丝,一边“吧嗒吧嗒”享受,一边望着表舅开口道:“你那靠东边的一棵给我留住,过几年够老屋材料了,遇上机会找人放倒拉走。”在一片笑声中,表舅说:“肯定给你留住!活到八十是你的,活到九十也是你的。”随后将其儿子叫到跟前,收起笑脸严肃开口说话:“我活着啥话不用说!若我不在了,那棵树也是你姑父的。这事你得往耳朵里记住。”随后表舅又拍拍我的头,“这个小外甥也帮忙一起记住这事!”说得我满脸通红,众人又一片笑声。第二天我们离开时,表舅送到村外竹林山上。父亲说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你就站这儿别往外送了,我们爷俩也快点往东乡赶。走了几步,父亲回过头来,好像忽然想起件事,轻轻地对表舅说:“我把20块钱压在柜橱的酒瓶下了,多少算是这桐树板钱的意思。你回到家顺手收好,别让小孩子们给弄扔了。”表舅说:“大哥你这是何必呢!咱们这样的亲戚,还说啥钱不钱的?!我说过的话,吐口唾沫就是钉。那树说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不能够要去了。”父亲说,咱俩兄弟啥话都好说,孩子们很快长大了。咱们当老个儿的,要让孩子明白“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别让小孩子们把路走歪了。从此我记住这棵桐树,记住了父亲和表舅的情谊,记住了父亲年过五十岁,记住我这当儿子的责任,记住了父母笑声背后的不易。打这儿之后,我懂了些事,似乎知道用功读书,对桐树有种说也说不出,道还道不明的复杂感情。闸到清香的桐花,想到树下走走看看;望见碧绿的桐叶,想到皱纹爬满面容的父亲;偶尔无意中抚摸桐树硬皮,这沟壑纵横,这坚硬如铁,这世事沧桑……让我不敢深想,泪水就涌满眼窝。桐树在我的心中,比任何树都有用,这树与水泥瓦房,与高楼大厦,与庄园别墅,有了绝妙的相通之处。从少年走到青年,从山乡高中走进城市校园,随着见识的增长,在书声琅琅的阶梯教室,在高大宽敞安静的图书馆,在大道通天的海防机场,我有时明白,有时茫然,有时觉得大可不必!某一天在品读“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两句诗时,忽然顿悟了老屋的神圣地位。住够了土墙茅屋,在大雨天里,顶上漏雨,墙角过水,与满地乱爬的土蛇蟾蜍、蚊虫老鼠共处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们,包括我至亲至爱的父亲,想得到的老屋,实际上是对一世追求未能实现的人生目标,用另一种不懈努力的心灵渴望去达到。拥有一栋遮风避雨的坚实住处,躺在深厚的大地里过上想要的好日子。制作老屋的桐树,生长于大地,回归于大地,而人的生命传给后人。一棵桐树,一座老屋,一方民俗,一个追求,一种精神!生生不息的后来人,可知道这桐树的情怀,这不屈不挠民族的渴望,这历史脉动的永远老屋,是人类发展的一块块活化石!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下人过了五十就必须考虑老屋的事,老屋实际上就是用故乡桐树做的棺材。提前做好老屋,体现了乡下人不避讳生老病死的人生态度。B.老屋被人借走就得赶紧做新的老屋,只有看着装满自己喜好的老屋,拥有者心里才踏实满足,邻居们才会称赞这家子孙孝顺。C.因为爷爷奶奶早已不在世,家里不放老屋,所以孩童时代的“我”对油黑发亮、阴森森的老屋产生了天然的惧怕心理。D.父亲把钱压在柜橱的酒瓶下,不仅是想给表舅桐树板的钱,更是想为给孩子们做表率,希望孩子们尽早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父亲的老屋”为行文的线索,虽用了较多的笔墨写父亲与老屋之间的故事,但行文中穿插了“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B.“走亲戚或到村里老辈人家去,总是绕着老屋远远跑开,或躲在大人侧后背立而行”这一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我”的恐惧,极富有情境感。C.文章详细描写了亲戚们在表舅家放树的场面,大家分工不同,齐心协力,渲染了热闹的气氛,以舅姥落泪烘托了大家的努力给人带来的感动。D.文章语言灵活,如将“弓腰曲腿死死地拉着绳子不放”的人们比喻为“抵头红了眼的牛犊”,形象生动,写人和树“拔河”,趣味盎然。8.“桐树在我的心中,比任何树都有用,这树与水泥瓦房,与高楼大厦,与庄园别墅,有了绝妙的相通之处。”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傳,请追而问傳。”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献其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日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臣故日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佛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请与A而复攻之B与之C信D攻之E武F国臣故曰G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等去世也称为“薨”。B.傅,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C.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功勋的荣誉称号。D.缩甲意思是收兵,“甲”指士兵,与《诗经·无衣》“修我甲兵”的“甲”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襄王为太子时,面对齐国乘人之危的索地要求不知可否,于是求教于老师慎子。B.面对齐国的索地要求,楚国既有割地求和的投降派,也有坚持“不可与也”的主战派。C.楚襄王询问慎子该采纳子良、昭常、景鲤三人中谁的建议,慎子认为三者意见皆采纳。D.文章讲述了楚国面对外侮时君臣上下的表现,楚襄王善于听取臣子意见,保住了东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4分)(2)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4分)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齐王最后放弃东地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5~16题。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润州甘露寺弹筝苏轼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①。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注】①浮玉:喻指金山。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C.《采桑子》上阕前两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两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D.《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16.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的观点是相似的。(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大江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景象。(3)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诗人想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华文明,我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海陆兼备的大国,不仅有广袤的陆域疆土,而且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洋国土。20世纪80年代末,水下考古学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经过我国水下考古人员②的努力,水下考古学已经在中国扎根。三十年来,持续开展的南海诸岛的水下考古,华光礁一号等重要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实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更是我国对南海海域拥有③的主权的实物见证,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捍卫领土完整提供了重要依据。2022年4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下简称新《条例》)颁布。新《条例》强化了在实践层面上的可操作性,为今后打击破坏、盗捞水下文物,综合开展水下遗产保护提出了更为完善且具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与管理依据。通过助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水下考古不断为国际社会提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方案,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又为新时代的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特色考古学④的组成部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①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一带一路”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你看一看天上挂什么云,就能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C.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D.“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为救助中国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而开展的一项公益事业。(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新疆的艾比湖在建国初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是新疆第一大湖。博尔塔拉河、精河、套屯河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最终都投入了它博大的怀抱。这汇集而来的河川之水,将天山和戈壁滩的大量盐分,①。同时,炎热干旱的准噶尔气候和阿拉山口的强风,。久而久之,艾比湖之水也就变成了矿化度极高、含盐量超过30%、比海水高出近10倍的极浓咸水。因此,艾比湖区盛产青盐和红盐。湖中芒硝含量也极为丰富,还有着含量不可低估的钾、硫、镁、碘、硼、溴等矿物元素。艾比湖是一个③。蓝色波涛,绿色芦荡,多彩多姿的各类水鸟,把艾比湖装点得风光无限。湖之东、南离湖不远的地方,又有着上百平方公里的野生树林,树林里有比人还高的红柳,需数人围抱的胡杨,还有梭梭、草和紫罗兰等五彩纷呈的野花。这些树木和野花与四周荒凉单调的沙漠戈壁,共同形成了艾比湖区独特的景色。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①②2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虚拟社交的盛景与真实情感的幽境,在指尖的滑动与心灵的触碰间,拉扯着当代人际交往的灵魂维度。”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思考或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甘肃天水新梦想2024~2025学年第三次联考复习卷语文答案1.D2.D3.A4.两则材料都认为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具有融合、交织的关系。(2分)材料一指出历史叙事中经常掺杂着文学叙事,而文学叙事中也有历史叙事的痕迹。(1分)材料二则认为历史叙事的方法与文学叙事的方法存在部分重合。(1分)5.①历史叙事中常杂有文学叙事。在读史时应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能全部认定是真实的历史。②在历史叙事中因史料缺乏等因素常借助想象等文学手法。神话、传奇及传说就是借助想象而来的。③历史叙事掺杂文学叙事,或出于弥补史料不足、力求叙事完整的考量,或受特定时代社会、文化的局限,或受政权阶级意识形态控制局限而有意为之。(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6.D7.B8.①桐树见证了父亲和表舅的情谊,让“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苍老、坚韧,让“我”懂得了当儿子的责任和父母笑声背后的不易。②成年的“我”对桐树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桐树制作的老屋不仅是父辈们肉体的归宿,更是他们渴求改善居住条件,过上理想生活的目标的物化。(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不能删。(1分)①如果删去了后三段,虽然文章的完整性不受影响,但主题表达比较单一、片面,作者对老屋的认识停留在过去,不能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父辈的理解和体恤,不能体现作者对老屋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而加上后三段使主题更有深度。②如果删去了后三段,文章所论述的只是父亲的老屋、乡里人的老屋,而加上后三段,文章论述的内容上升到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渴望,主题更有高度和广度。(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5分)10.BDF11.D12.B13.(1)先给齐国土地,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主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爱”、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2)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是昭常假传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弊邑”“矫”各1分,句意2分)14.①齐国乘人之危索要土地,不仁不义,师出无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租车合同协议书
- T-CISA 374-2024 抗震型耐大气腐蚀建筑结构用热轧钢板和钢带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2.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 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6)
- 《PCT在ICU的应用》课件
- 2023年金融担保服务项目筹资方案
- 《如何获得财富》课件
- 快递员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照顾人员晋升制度
- 《如何组建创业团队》课件
-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CJ/T 83-2016 水处理用斜管
- GB 1499.1-202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 闽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 DBJ∕T 15-120-2017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
- 知道网课智慧树《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江苏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俄罗斯低温潜液泵行业应用与市场潜力评估
- 劳动劳务合同模板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母婴护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