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那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摘编自朱光潜《谈读书》)材料二: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才能对你的思想增长有帮助。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我们说过很多次,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你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读一本好书,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本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察认识。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摘编自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材料三: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摘编自培根《谈读书》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是()A.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C.材料二认为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D.材料三中的“读书足以怡情”与材料一中的“养成读书的习惯”“寻出一种兴趣”,所阐释的道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时间去读书取决于一个人的决心,多读书会促进一个人的成长。B.材料一由中学读书现状引发人们的思考,侧重阐述读书能让人寻出人生趣味,抵制不良诱惑。C.材料二在论述要去读自身能力范围之外的书时,采用了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D.材料二通过论述读超越自己能力的书,侧重阐明这样可以提升阅读技巧,增进对自身和世界的了解。3.下列对材料三中画波浪线部分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B.读各科的书籍,都能起到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C.身体百病,都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加以根除。D.人的思维的缺陷,都能通过读书来弥补。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谈一谈读书应该注意问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炖马靴(节选)迟子建马靴又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父亲说几乎是打个哈欠的工夫,它们就在寒风中凉透了,再打个哈欠的工夫,就冻硬了。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别揣进裤兜,然后取下篝火上的铁锅。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的叫声,父亲说锅底下的雪被烫得不轻,破了很大一片,流出汩汩雪水,但热锅烫伤的雪,很快结痂,寒风也让热锅成了冷锅。父亲抬头望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不知置身何方。夜晚的山岭,看上去都一个模样,按照父亲的比喻,它们就像一把把钢刀插在那里,阴森恐怖,让人觉得是在屠宰场。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他不知该走向哪里。天明后,他能从太阳判断方向。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它们窸窸窣窣冲出灌木丛,走向篝火。父亲说当它们离自己仅有五六米远时,在它们斜对面,借着残余篝火,望见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高大威猛,后面的矮小瘦削。前狼挣扎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后狼就是瞎眼狼,说从未见过狼眼会泛出红光,前狼试图奔向篝火旁边的人时,眼睛漫溢的就是这种光,也不知是不是篝火映的。父亲“嗨—嗨—”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往回拽前狼,前狼尾巴绷得直直的,像一支在弦之箭,就要绷不住了,它尾巴随时有被扯掉的危险,痛到极点,叫声格外瘆人。最终前狼让步,瞎眼狼将它生生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父亲说他根据西北风吹来方向判断要撤退到队伍的密营,得与风向逆向而行。结果他走了一两里路,风竟然休克,没了,他等于丧失唯一的路标,又不知所向。按照父亲的说法,当时森林整个冻僵,树枝动也不动,连一声野生动物的叫声都没有,他感觉自己在地狱中。天渐渐亮了,可它亮在阴云里,父亲期待的太阳没有现身。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他听见背后有走兽的声音,回身一望,距他五米多远,又是那两条狼!瞎眼狼还是在后面,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停下来,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是怎么看出的呢?前狼追上父亲,停下的一瞬,它身后的瞎眼狼,马上松口,放下前狼尾巴,上前两步,用嘴温柔触着前狼的脸,似在亲吻,前狼发出撒娇和委屈的叫声。父亲说只有母亲对孩子才表现出如此怜惜和爱抚,也只有孝顺孩子才会对母亲发出的哪怕它不喜欢的指令俯首帖耳。直到这时,父亲才明白瞎眼狼当年为什么怀孕,它是为自己未来生活寻找一双眼睛啊!不知瞎眼狼一窝生了几个崽,存活几只,它丈夫和它另外的骨肉,也许都因嫌弃而背弃它,但至少父亲看到了有一只忠勇小狼,把自己的尾巴当作母亲的生命线,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不离不弃地牵引着它。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后来的故事,我和母亲差不多都能背诵了,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深埋在雪下的红豆浆果以及山洞里的骨头,渡过难关。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气息后,瞎眼狼觉得告别时刻到了,它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刨着地,洗尘似的,快乐躺倒,在雪地打几个滚,然后起身抖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眼睛,与他泪水相逢。瞎眼狼看不见父亲的泪,无比骄傲地仰天嗷嗷叫几声,仿佛宣告它的使命完成了。小狼卸下父亲这个沉重包袱,得到解放,它比母狼还要欢欣鼓舞,父亲说它原地转了好几个圈,像在跳舞,然后站定看着父亲,身体后倾,调皮做出进攻姿态,长嚎一声,最后吓唬一下父亲。母子狼转身走了,依然是小狼在前,瞎眼狼叼着孩子尾巴在后。父亲说它们转身前,他给两条狼作了个揖,瞎眼狼无法看见,小狼并不领情,对着他又是一声长嚎,好像在说,少来这套,没吃掉你,算你走运!父亲说他夜晚歇息在山洞的那三天,瞎眼狼守候在洞口外,也不忘叼着小狼尾巴,怕它万一不听话,会对父亲下口吧。我有时怀疑,父亲的这个故事,是不是编造的。但有一点肯定的是,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烧灼的痕迹清晰可见,不过它没有传到我们下一代手里,而是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父亲才明白瞎眼狼当年为什么怀孕”等语句可以看出,这并不是父亲第一次遇到这两只狼,他对它们母子并不陌生。B.小说写父亲依据太阳和风向来辨别方向,而“风竟然休克”,天亮后“太阳没有现身”,父亲处于十分困难且绝望的处境。C.“后来的故事,我和母亲差不多都能背诵了”说明这一经历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讲这个故事。D.迟子建的作品常饱含对万物苍生的悲悯情怀,文中两狼的母子情、父亲投喂两狼、两狼对父亲的指引帮助都体现了这一思想。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父亲炖马靴吃,既照应小说标题,又展现了抗联士兵条件的艰苦,同时为下文写父亲用马靴喂两狼的情节做铺垫。B.小说用“打个哈欠的工夫”中牛皮的变化这一略带夸张的描写,以及运用比喻手法对锅底雪的生动描写来体现天气的寒冷。C.小说将狼和父亲的对峙写得十分精彩,对两狼的动作描写形象具体,营造了紧张的气氛,与后文的温馨气氛形成鲜明对比。D.小说最后引入第一人称,点明这是父亲讲给“我”的故事,又写抗联博物馆中陈列的父亲的衣服,都体现了故事的真实性。8.请分别简要概括两只狼的形象特征。9.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整体分析其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骈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由志之,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节选自《荀子·子道》)材料二: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乐正子春A下堂而伤B足C瘳而数月D不出E犹有忧色F门人G问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即“悌”,敬爱兄长,与《促织》中“手裁举”的“裁”都是通假字。B.修饰,在文中是动词,指有道德修养,与现代汉语中的“修饰”意思不同。C.章,通“彰”,显著,与<《老子》四章>中“自是者不彰”的“彰”意思相同。D.莅,本义是“到、来临”,在文中意为“面对”,“莅官”指在官员面前。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没有回答鲁哀公关于孝、贞的问话,子贡认为听从就是孝、贞,所以不用回答;孔子告诉他,评价孝与贞要弄清楚服从的原因,要敢于谏诤。B.从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想拥有孝的名声,不仅要勤勉劳动,尽心尽力赡养父母,还要做到在家行为敦厚,在外结交贤人。C.曾子所认为的“孝”有丰富的内涵,就连侍奉君主忠诚、做官兢兢业业、交友诚实、作战勇敢而不畏惧死亡,也被称为孝,这对今人有很大的启发。D.《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行孝就是仁、礼、义、信、强,而人的快乐是因行孝产生的;乐正子春之所以面有忧色,是因其自感亏身损形、忘记孝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2)课内文言翻译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4.荀子和乐正子春对行孝的认识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次韵王定国停扬州①苏轼此身江海寄天游,一落红尘不易收。未许相如还蜀道,空教何逊在扬州。又惊白酒催黄菊,尚喜朱颜映黑头。火急著书千古事,虞卿②应未厌穷愁。【注】①王定国:苏轼好友,时因政治风波任扬州通判。②虞卿:战国时期名士,曾弃官著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直接从友人身处官场的处境落笔,直接抒发宦海浮沉、身不由己而无奈的感慨。B.颔联用司马相如“回不了”和何逊“空在外”的典故,呈现了不遂人愿的人生境遇。C.颈联“又惊”一句表明诗人对友人因借酒消愁而容颜消瘦、精神不振的惊讶与担忧。D.全诗都在劝慰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表露了自己对立功和立言的价值判断。16.苏轼曾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结合本诗内容,分析苏轼是如何劝慰友人“心安”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3)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的俗语有很多令人费解的矛盾之处。如虽有相助之心,却无拔刀勇气,于是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可又说“各自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虽推崇舍生取义,却总是明哲保身,于是俗话说“”,可又说“”。虽信善恶有报,却总怕吃善亏,于是俗话说“”,可又说“”。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俗语的矛盾性,中国人心理的矛盾性,中国人自古以来仿佛都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理由,生活得非常没有原则,没有逻辑,生活得非常马虎而且自欺欺人,很容易对自己妥协,表现得很耿直又很圆滑,因此外国人永远也不能理解中国人真实的心理。但是这么看中国人就失之偏颇了,中国俗语里的矛盾性其实更多展现的是中国人看问题的思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比如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俗语又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在俗语的对立矛盾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不同语境下,正反都有理,并非是非黑即白。这就避免了看问题绝对化。你可以选择此,也可以选择彼,你的思维方式在矛盾的分析中不断改变。一切都要你自己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如有“众口铄金”,也有“清者自清”,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基本上会达成共识:既不能无视流言,也要相信自己的人格。18.下列对文中加点处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很耿直又很圆滑”可以表述为“很圆滑又很耿直”。B.“失之偏颇”可以改为“有失偏颇”。C.“达成共识:”处的冒号不能改成破折号。D.“既……也……”不能改为“不仅……又……”。19.请在横线处填写两组恰当的俗语,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21.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22.请补全下列二难推理。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如果①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③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按照法庭判决,④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他都应当支付一半学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一种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言单位,它多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也有的来自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往往简练而形象,反映了人民生活经验、智慧和愿望。如:“有志者事竟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枪打出头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它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生活中人们也常常用“俗话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俗话说得都对吗?请选择一则常见的俗语,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及简析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 D。A项,“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B项,“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错误,原文是“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C项,材料二认为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中,你找不到这样的帮助(像科学作者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而不是因为主题难写好。2. C。材料二在论述读超越自己能力的书时,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而非层层递进、逐层深入。3. A。画波浪线部分主要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不同学科的书籍对人性格的塑造作用不同,同时也提到读书能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A项概括全面准确;B项只强调了读书塑造性格,不全面;C项论述的是身体疾病与运动的关系,与读书无关;D项只强调了读书弥补思维缺陷,不全面。4. 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读书的多种用途,接着分别论述读书在怡情、傅彩、长才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读书的注意事项,最后总结读书使人充实等观点。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对比论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举例论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等,使论证更具说服力。③语言风格简练生动。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句式整齐,言简意赅;“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用词形象,通俗易懂。
5. ①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中寻出兴趣,以抵抗不良诱惑。②要读值得读的书,且至少读两遍,第一遍快读把握大旨特色,第二遍慢读衡量内容,并做好笔记。③要阅读超越自身能力的书,提升阅读技巧,增进对世界和自身的了解。④读书要注意方法,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不同的读法,有的可浅尝,有的可吞食,少数须咀嚼消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A。从文中“父亲才明白瞎眼狼当年为什么怀孕”可知,之前父亲并不知道瞎眼狼怀孕的原因,不能由此推断出这不是父亲第一次遇到这两只狼,他对它们母子并不陌生。7.D。小说最后引入第一人称,点明这是父亲讲给“我”的故事,写抗联博物馆中陈列的父亲的衣服,主要是为了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而不是单纯体现故事的真实性。8.①瞎眼狼:慈爱、坚韧、聪明。它虽瞎眼,但为了生存和照顾幼崽,紧紧叼住小狼尾巴,在困境中不离不弃,还能在关键时刻带领父亲走出迷途,体现出它的坚韧与聪明;对小狼充满母爱,用嘴温柔触着小狼的脸等行为表现出它的慈爱。②小狼:孝顺、调皮。它听从瞎眼狼的指令,虽不情愿但仍拖着瞎眼狼前行,体现出它的孝顺;在村庄附近时,它原地转了好几个圈,像在跳舞,然后站定看着父亲,身体后倾,调皮做出进攻姿态,表现出它的调皮。9.①渲染气氛。如“夜晚的山岭,看上去都一个模样,按照父亲的比喻,它们就像一把把钢刀插在那里,阴森恐怖,让人觉得是在屠宰场”,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气氛,烘托出父亲当时所处环境的恶劣和危险。②推动情节发展。“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不知置身何方”“天渐渐亮了,可它亮在阴云里,父亲期待的太阳没有现身”等景物描写,使父亲失去了辨别方向的依据,从而推动了父亲与狼相遇、狼为父亲引路等情节的发展。③衬托人物形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父亲的坚韧、狼的母子情深等形象更加鲜明。例如,寒冷的天气下,父亲靠炖马靴充饥,在困境中坚持,凸显其坚韧;瞎眼狼在雪地中叼着小狼尾巴前行,不惧严寒,更能体现出它的母爱与坚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0.乐正子春A下堂而伤B足C,瘳而数月D不出E,犹有忧色F,门人G问之。11.D。“莅官”指“做官、为官”。12.D。乐正子春面有忧色是因为他下堂伤足后,认为自己亏身损形,忘记了孝道,而不是因为“行孝就是仁、礼、义、信、强”等原因。13.(1)父母去世之后,自己行为要谨慎,不能留给父母坏的名声,这就可以叫作善始善终了。(2)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14.①荀子认为行孝要明白服从或不服从命令的道理,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能使父母安全、光荣、有修养,要敢于谏诤;②乐正子春认为行孝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使身体亏损、形貌毁坏,父母去世后行为谨慎,不遗父母恶名,要将孝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事君、莅官、交友、作战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又惊白酒催黄菊”意思是又惊叹重阳节即将来临,白酒与黄菊是重阳节的典型意象,并非指友人借酒消愁容颜消瘦、精神不振。16.①首联以自身宦海浮沉为例,表明官场漂泊难以自主是普遍现象,让友人不必过于介怀。②颔联通过司马相如和何逊的典故,说明人生不遂人愿并非友人独有,以古事宽慰友人。③颈联以“尚喜朱颜映黑头”夸赞友人正当盛年,还有可为,表达对友人的鼓励。④尾联以虞卿弃官著书的典故,劝友人著书立说,追求精神上的不朽,让友人在困境中找到方向与寄托,从而心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18.D。A项,“耿直”与“圆滑”有语义上的轻重先后之分,不能随意调换顺序;B项,“失之偏颇”与“有失偏颇”意思不同,“失之偏颇”指因存在不足而产生偏差,“有失偏颇”指在某方面有欠缺、不恰当,此处应为“失之偏颇”;C项,“达成共识:”处的冒号可改成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19.虽推崇舍生取义,却总是明哲保身,于是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信善恶有报,却总怕吃善亏,于是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20.在俗语的对立矛盾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在不同语境下,正反都有理,并非是非黑即白。这就避免了看问题绝对化。(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21.A。B项,以偏概全,吴晗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不能得出每个中国人都有骨气的结论;C项,“一定不是……就是……”表述过于绝对,张主任没来可能还有其他原因;D项,“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过于绝对,可改为“思考问题比较周密”。22.①学生打赢这场官司;②他应当支付另一半学费;③学生打输这场官司;④他也应当支付另一半学费。四、写作(60分)23.【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先介绍了俗语的特点、来源及其对生活的指导意义,然后提出“俗话说得都对吗”这一问题,引导考生对俗语进行思考。考生可以选择一则熟悉的俗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枪打出头鸟”,在某些情况下,过于出头可能会遭受打击,但在追求创新、勇于担当等情境下,也需要有人敢于“出头”。也可以分析俗语产生的背景、适用范围等,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正确对待俗语。立意时要明确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参考立意】①辩证看待俗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俗语应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③正确运用俗语,助力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佳作示例】《莫让俗语成“俗套”》俗语,作为汉语语汇中的独特存在,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与智慧,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然而,在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之际,我们不得不审视那些口口相传的俗语,莫让它们成为禁锢我们思维与行动的“俗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在许多家庭中被奉为圭臬。长辈们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用它来教导晚辈,希望晚辈能少走弯路。诚然,老人的经验犹如一座宝库,其中不乏珍贵的智慧结晶。在过去相对稳定、发展缓慢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经验能帮助年轻人迅速适应生活,应对常见的问题。例如,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遵循老一辈关于节气、耕种、养殖的经验,往往能获得丰收。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果一味地信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能会陷入因循守旧的泥沼。许多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老一辈的经验可能相对匮乏。年轻人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对新知识的快速接受能力,大胆创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那些敢于突破“不听老人言”束缚的创业者,在电商、短视频等领域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若他们被这句俗语所羁绊,恐怕只能在传统的行业中亦步亦趋,难以成就非凡。再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它激励着人们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学习、工作中,大多数时候,努力确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们通过刻苦学习,在考场上收获优异的成绩;劳动者们辛勤工作,换取物质的回报和事业的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并非总是如此公平。有时,即使我们倾尽全力,也可能因为外界不可控的因素而无法获得预期的收获。比如,一些农民,他们精心耕种,却因天灾而颗粒无收;一些科研工作者,多年潜心研究,却因科研项目被突然叫停或被他人抢先发表成果而功亏一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执着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能会让人陷入沮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新学期开学计划-开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班级计划
- 有关五年级班主任计划024 五年级班主任计划下
- 20某年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 2024质管部的年度工作计划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七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 2024年上学期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表
- 企业公司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业务培训工作总结计划
- 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 2021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考试试题
- 妇产科护理查房盆腔炎护理查房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 4》 机考真题 (第 0001 和0002套)
- 配位化学-本科生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兰州大学
- 2023年西班牙语专业四级笔试真题
- 招聘简章 招聘简章(4篇)
- 公用管道定检课件
- GB/T 14864-2013实心聚乙烯绝缘柔软射频电缆
- 俄语国家国情专业组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国际商务谈判 袁其刚课件 第三章-谈判前准备
- 医学养老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