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_第1页
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_第2页
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_第3页
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_第4页
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一、概述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工程测量工作,提高工程测量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加固、维修等各类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二、基本规定1.测量单位:工程测量应采用国际单位制(SI)进行,长度单位为米(m),角度单位为度(°)、分(′)、秒(″),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等。2.测量精度:工程测量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规模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测量精度。一般工程测量精度要求如下:(1)平面控制测量:一级控制点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20000,二级控制点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10000;(2)高程控制测量:一级控制点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20000,二级控制点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10000;(3)地形测量:等高线间距不大于2米,地形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2米;(4)建筑物测量:建筑物角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5毫米,高程中误差不大于3毫米。3.测量仪器:工程测量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校,确保测量精度。4.测量方法:工程测量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等。测量方法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测量要求进行选择。三、平面控制测量1.控制点布设:平面控制点应均匀布设,形成控制网。控制点间距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确定,一般不超过2公里。2.控制点标石:控制点应设置标石,标石应稳固、耐久,易于识别。标石上应刻制编号、高程、坐标等信息。3.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等方法。测量方法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测量要求进行选择。四、高程控制测量1.控制点布设:高程控制点应均匀布设,形成高程控制网。控制点间距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确定,一般不超过2公里。2.控制点标石:高程控制点应设置标石,标石应稳固、耐久,易于识别。标石上应刻制编号、高程等信息。3.控制测量方法: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等方法。测量方法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测量要求进行选择。五、地形测量1.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确定,一般不小于1:1000。2.地形图内容:地形图应包括等高线、地貌符号、地物符号、控制点、高程点等信息。3.地形测量方法:地形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水准仪、GPS等方法。测量方法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测量要求进行选择。六、建筑物测量1.建筑物角点测量:建筑物角点应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保角点坐标精度。2.建筑物高程测量:建筑物高程应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确保高程精度。3.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应定期进行,监测数据应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七、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1.测量成果整理:测量成果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包括控制点成果、地形图、建筑物测量成果等。2.测量成果提交:测量成果应提交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八、测量质量保证1.测量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测量单位应建立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质量。2.测量质量检查:测量单位应定期对测量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测量质量考核:测量单位应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测量人员的业务水平。九、附录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二、基本规定(续)6.测量安全:工程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测量仪器的安全。测量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7.测量记录:工程测量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测量数据、测量时间、测量人员等信息,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测量记录应采用规范的记录表格,便于查阅和管理。8.测量成果审核:测量成果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核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工程测量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三、平面控制测量(续)4.控制点维护:控制点应定期进行维护,确保控制点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控制点维护应包括清理、加固、重新刻制编号等信息。5.控制点复测:控制点应定期进行复测,确保控制点的精度。复测周期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测量要求确定,一般不超过2年。6.控制点精度评定:控制点精度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评定,确保控制点的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精度评定应采用合理的评定方法,如最小二乘法、方差分析等。四、高程控制测量(续)4.控制点维护:高程控制点应定期进行维护,确保控制点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控制点维护应包括清理、加固、重新刻制编号等信息。5.控制点复测:高程控制点应定期进行复测,确保控制点的精度。复测周期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测量要求确定,一般不超过2年。6.控制点精度评定:高程控制点精度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评定,确保控制点的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精度评定应采用合理的评定方法,如最小二乘法、方差分析等。五、地形测量(续)4.地形图更新:地形图应定期进行更新,确保地形图的现势性。地形图更新应包括补充新地物、修改旧地物、更新等高线等信息。5.地形图审查:地形图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查,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地形测量的相关规范和要求。6.地形图应用:地形图应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地形图应用应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避免因地形图应用不当导致工程事故。六、建筑物测量(续)4.建筑物变形监测频率:建筑物变形监测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使用功能和环境因素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5.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和趋势。数据处理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如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6.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建筑物变形监测报告应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信息。监测报告应提交给相关单位,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七、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续)3.测量成果档案管理:测量成果应建立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测量成果档案应包括测量记录、测量成果、测量报告等资料,便于查阅和管理。4.测量成果共享:测量成果应实现共享,为相关单位提供测量数据支持。测量成果共享应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避免因测量成果共享不当导致工程事故。八、测量质量保证(续)4.测量质量培训:测量单位应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测量理论知识、测量仪器操作、测量方法应用等。5.测量质量奖惩:测量单位应建立测量质量奖惩制度,对测量质量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测量质量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奖惩制度应公正、合理,激发测量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九、附录(续)1.测量仪器检校方法:附录中详细介绍了测量仪器的检校方法,包括检校原理、检校步骤、检校结果评定等。测量人员应按照附录中的方法进行检校,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2.测量成果整理表格:附录中提供了测量成果整理表格的模板,包括控制点成果表、地形图成果表、建筑物测量成果表等。测量人员应按照表格模板进行整理,确保测量成果的规范性。GB500262020工程测量规范三、平面控制测量(续)7.控制点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控制点,避免因施工活动导致控制点损坏或丢失。例如,可以在控制点周围设置围栏、警示标志等,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8.控制点使用权限:控制点的使用应受到严格的权限管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控制点进行测量。这有助于确保控制点的安全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四、高程控制测量(续)7.高程控制点标石材料:高程控制点标石应选择耐久、稳定的材料,如花岗岩、混凝土等。这有助于确保控制点的长期稳定性和精度。8.高程控制点埋设深度:高程控制点标石应埋设到一定的深度,以确保其稳定性。埋设深度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控制点的重要性进行确定。五、地形测量(续)7.地形图数字化:地形图应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数字化地形图应保持与原始地形图的精度和一致性。8.地形图使用权限:地形图的使用应受到严格的权限管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地形图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有助于确保地形图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六、建筑物测量(续)7.建筑物测量报告:建筑物测量报告应详细记录测量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信息。测量报告应提交给相关单位,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8.建筑物测量人员资质:建筑物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以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测量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七、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续)5.测量成果审核流程:测量成果审核应遵循一定的流程,包括提交成果、审核成果、反馈意见、修改成果等环节。审核流程应确保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6.测量成果交付方式:测量成果可以采用纸质、电子等多种方式交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