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第1版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序号页码3第一章检验科实验室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危害评估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五章流感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七章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八章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十三章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十四章肠道病毒71型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十五章汉坦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十六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版本/修订号:1/0批准令生效日期:20100403经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研究,批准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并即时生效,请相关部门遵照执行!邵武市第二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2011年12月3日5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2.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它危害评估及防护(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一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3.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4.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5.实验中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一般要求(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6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4)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6.实验中足部防护的一般要求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7.实验中头发和饰物的风险评估及防护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8.实验中胡须的风险评估及防护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7)的规定。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在专用锐器盒内,在完全装满之前或48小时之内更换。(1)“清洁”区和“非清洁”区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2)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时间由实验室主任来决定),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3)外衣: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和围裙)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7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4)垃圾处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5)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蜡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6)为便于清洁消毒,实验室内不应有织物装饰的用具或椅子。(7)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8)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9)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10)实验室内应安装防蚊蝇装置,应定期投撒灭蟑螂、老鼠的药物。(11)用后的废弃物品: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以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12)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安全门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14.使用玻璃器具的危害评估及防护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2)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用刀切开分离。(3)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消毒。(4)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5)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6)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器具。极少粘膜(眼结膜)可能可能极少经血(针刺伤、切割伤)极少介)极少(1)气溶胶: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2)操作: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3)传染性物品: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4)为防止气溶胶飞溢,应在离心停止30分钟后打开离心物。(5)清洗: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清洗离心机。(6)平衡: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8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极少粘膜(眼结膜)极少可能极少经血(针刺伤、切割伤)可能介)极少盗窃可能极少无(1)每天早晨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抽血台面及其它物表,并开紫外灯消毒至少30分钟,并做好记录。(2)工人每天早晨更换消毒液,包括浸泡锐器、止血带的消毒液和手消毒液。(3)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4)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严禁使用包装破损,超过有效期的一次性用品。(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6)无菌物品如棉球需每天更换,开启后使用不得超过24小时。(7)工作人员需对锐器如采血针采取高度预防措施,用过的采血针需浸泡在含有消毒液的厚壁容器中。极少粘膜(眼结膜)可能可能极少经血(针刺伤、切割伤)极少介)极少盗窃可能无无(1)为了避免液滴和气溶胶和扩散,实验室仪器加样、加液,清洗等过程应在封闭罩内进行的。(2)实验中使后的比色盘,反应杯等废弃物应当收集在封闭的容器内,集中处置。(3)在每一步完成后应根据操作指南对对仪器进行消毒。血液、体液污染物表时,应立即消毒。(4)工作人员要戴手套进行操作。粘膜(眼结膜)9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经血(针刺伤、切割伤)介)极少盗窃可能可能无(1)每天早晨做好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2)工作人员要戴口罩、手套进行操作。(3)实验中使用的竹签用后要用1000mg/L“84”消毒液浸泡。(4)废弃的标本连同试管、盖帽要用1000mg/L“84”消毒液浸泡,由工人统一清洁后进行无害化处理。(5)实验中使用的吸头、一次性塑料杯用后要用1000mg/L“84”消毒液浸泡。(6)标本污染物表时,应立即消毒。(7)离心时,发生试管破裂或标本溅出,由操作者负责用有效消毒剂对离心机内部进行及时消毒处置。可能粘膜(眼结膜)可能可能可能经血(针刺伤、切割伤)可能介)可能盗窃可能极少无(1)每天早晨开紫外灯消毒空气至少30分钟,同时做好各物表、仪器的清洁消毒工作。(2)实验人员要戴手套、帽子进行操作。当估计会出现微生物和危险物溅出时要戴好眼(3)操作中使用的接种环、镊子等金属物品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4)可能产生致病性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如涂片、接种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5)实验室内的各种标本、菌种、培养基和其它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灭活(高压、浸泡),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6)操作过程中发生菌种污染物表时,应马上采取措施进行物表消毒。(7)当发生致病性微生物气溶胶污染时,应马上进行人员疏散,通知负责人到现场进行指导消毒。(8)对菌种的保存应严格遵守菌种保存制度,严禁擅自保存各种国家法定传染病菌株或毒株。(9)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前要去除手套,确认无污染或污染已排除,后方可洗手离去。(10)微生物、PCR实验室要设置纱窗、挡鼠板。三、特定实验活动危害评估(见以下章节之各种病原体的危害评估)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本实验室共有技术人员6名,其中申请进入BSL-2实验室6名。学士学位15名,2名全手册并通过定期培训及考核成绩合格,经体检无现患3名无其他患传染性疾病的技术人员,健康状态良好。本次评估本实验室共19项可能潜在危险的实验活动,在实验操作实验施过程中在无控制措施情况下可能产生的高危害度5项,中度14项,低度0项;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实验危害较大可能发生的有0项,可能发生5项,较少可能发生14项;这些危害造成高度严重后果的5项,后果严重性中度的14项,后果严重性低度的0项。根据拟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后依然存在的残留风险为高度0项,中度0项,低度危害19项。评估: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2010年4月3日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2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为AIDS,病死率极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治愈该病的方法。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1.2HIV的抵抗力: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灭活。25%以上浓度的酒精即能灭活病毒,70%的效果最好;0.2%次氯酸钠、5%~8%甲醛及有机氯溶液等均能灭活病毒。但对0.1%甲醛溶液、紫外线和x射线不敏天,在干燥的玻璃上可维持几天。美国CDC证明干燥环境中的HIV浓度在几小时内降低90%~99%。2.1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前者的传染性最强,2.2传播途径:世界公认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即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2.3人群易感性:各个年龄均可感染,但同性恋和性乱交者,静脉毒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血、血制品或器官移植者,父母是HIV感染者的儿童,受感染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2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的危险性比较大,属高危人群,发病年龄主要为40岁以下的青状年。3.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较长,HIV-1侵入机体后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AIDS,HIV-24.实验模式及危害因素分析因此对于未知样品的检测具有潜在危险性;而对于直接接触HIV感染者或艾滋4.2HIV核酸检测:样品有全血、血浆、组织和其他分泌物,有时还包括生物制品,此类标本具有潜在危险性,对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样品,实验4.3HIV病毒培养:培养物中含大量的HIV,对于实验人员具有相当高的传染危险性。应该在P3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同时严格做好个人5.安全保障措施5.1个人防护5.1.1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生病都会5.1.2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5.1.3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2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5.1.4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5.1.5严禁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5.1.6减少实验室内利器的使用。5.2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5.2.1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安全5.2.3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5.3消毒方法5.3.1废弃物缸:10%(V/V)次氯酸钠(含10,000ppm有效氯)。5.3.2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0%乙醇。5.3.3溢出物:10%次氯酸钠(V/V)。5.3.4污染的台面和器具:40%甲醛水溶液,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3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偶尔可由牛型或非洲型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细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tractinfection)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染途径(routesof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飞沬核(dropletnuclei)<10μ危害等级。结核分枝杆菌属于3级危险。3级危险(对个体具有极大危害,对群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指有特殊危(一)技术操作可能导致的感染及其预防措施。1.接种:应使用无弹力的铂丝接种环,结核菌接种后接种环火焰灭菌易崩2.混匀:吸管吸吹菌液时不要产生气泡,应沿容器壁排出。3.研磨:最好使用组织研磨器,乳钵易产生气溶胶。4.移液:吸管上端的棉花松紧要适度,吸液时要从管底吸取,吹出时要轻5.开封:要避免压力和气流的急剧变化。6.离心:离心管套底垫要完好,使用匹配的管、套、离心头,加盖。7.注射: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注射器。8.搬运:室内移动要避免滑落,移出室外要有坚实密闭的外包装。(二)技术保障1.双人原则,不允许单人操作1、2类病原。2.入口处应有危险警示标识,并标明所操作的微生物的种类。4.完备的管理措施,技术操作规范。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结核病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分枝杆菌检验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潜在感染源标本和各种危险物,特别是许多操作易产生分枝杆菌气溶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核(1-5微米)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肺泡,可以黏附在肺泡内生长繁殖。因此,首先要对实验室中生物危险物产生的途径和存在的地点有充分的认识,以便明确生物安全防护的环节。(一)分枝杆菌存在的地点1、各种临床标本,通常是痰,胃或支气管灌洗液、脑脊液、尿液等。2、被污染的操作台、器械、仪器、试剂等。3、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等。4、细菌学实验室的部分区域。(二)产生分枝杆菌气溶胶1、实验室内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采集。2、样本的制备和涂片的火焰固定。3、分离培养或接种培养物。4、用火焰烧灼接种环。5、使用移液器混合培养物。6、培养管或培养瓶中含有培养物的滴落物。7、溢出的分枝杆菌悬浮液。8、高速混合含有分枝杆菌的液体。9、转移液态培养物和上清液,或培养液、上清液的倾倒。10、离心过程中离心管的破碎。11、用做原代培养所需的组织匀浆。安全防护(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任何时侯都要警惕分枝杆菌气溶胶的产生。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二)实验室应严格限制非实验人员进入,减少实验室内外交叉生物污染。完成实验工作离开实验室,要关好门窗。(三)进入实验室应避免携带非必需物品。(四)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着工作服,操作时应穿戴防护隔离衣、口罩、帽子和手套,长发者应将头发装束在帽子内。(五)实验过程中绝对禁止吸烟、饮食等,不要以手抚头面部等。(六)试验前须开启紫外线灯对实验室和操作区域进行照射消毒1小时以上;试验结束后,立即开启紫外灯进行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七)任何试验的开始和结束后,操作人员要用70%酒精浸泡双手或仔细擦后,用清洁剂或清水洗净。(八)每次试验结束后,必须清理好实验台,并用70%酒精液或3-5%石炭酸擦洗实验台面。(九)实验室中的生物危险品要根据检查项目和性质不同,局限在相应的试验区间,不得随意将其带到其它的实验室。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十)实验室内任何微生物的样本,废弃物都必须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方可按一般垃圾处理。安全保障(一)首先各级实验室应按等级要求完善实验设施,如简易安全柜内的抽气排风功能、紫外灯消毒功能,生物安全柜维护与除菌滤膜定期更换等。(二)实验室采集病人痰标本时应在户外进行,避免因病人咳漱造成室内气(三)普通实验室应注意气流方向,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强气流变化而产生气溶胶(如:涂片、染色过程中)。(四)细菌的分离培养、菌种开封、转种、研磨、稀释等操作,各级实验室均应在简易安全柜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五)使用接种环进行操作时,接种环应在工作灯的内焰中燃烧,以避免菌液或菌块飞溅。(六)稀释菌液时,吸管、针管要缓慢插入试管或烧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或气溶胶。(七)使用注射器加样时,用过的针头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开注射器与针头,应直接放入锐器收集器,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接种感染。(八)菌株库要设专人管理,并按照国家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执行。(九)进行毒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毒菌区以外区域,避免由于粗心扩大污染范围。(十)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设备、仪器,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擦洗后再以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消毒。(十一)实验中发生意外污染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人员并做好处理污染物和相应区域的准备,不得擅自采用其它禁止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十二)实验室主任应制定规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十三)操作致病性微生物时,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显示以下信息:有关病原、生物安全级别、免疫接种要求、研究人员姓名、电话号码、在实验室中必须佩带的个人防护设施、出实验室所要求的程序。(十四)实验室主任为实验室人员特别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或生物安全手册中,应包括生物安全程序。对于有特殊风险的人员,要求阅读并在工作及程序上遵照执行。(十五)实验室主任保证实验及其辅助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包括和工作有关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和暴露评估程序。(十六)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防护服供使用。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十七)处理样本的过程中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3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防护装备、生物安全柜和/或其它物理防护设备。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十八)实验用鞋应舒适,鞋底防滑。应用皮制或合成材料的不渗液体的鞋类。在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工作时可穿一次性防水鞋套。在实验室的特殊区域(例如有防静电要求的区域)或BSL-3和BSL-4实验室要求使用专用鞋(例如一次性或橡胶靴子)。结核病实验室废物处理一、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目的:(一)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二)将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二、实验室污物处理及消毒(一)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物的临床标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试验完成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以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再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丢弃或焚烧。(二)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器材,完成实验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经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后,再交有关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和煮沸洗(三)实验用的试管、吸管、注射器,须装在加盖不漏的容器内,经高压灭菌后取出。(四)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丢弃前必须经高压消毒和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处理。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五)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六)实验过程中,如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70%酒精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七)实验室内未经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圾。意外事故的处理(一)如果发生意外,必须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并在有关人员的指导监督下对出事现场进行处理,绝对禁止未经报告而私自对出事现场给予非规范的(二)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烧伤、烫伤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进行紧急处理,更换被污染的实验服,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三)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含菌种的培养管破碎等,造成中、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积大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5%苯酚溶液或70%的酒精,浸泡2小时以上(其间适量加溶液防止干燥),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米内)照射2小时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3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于70%酒精中2小时以上,实验完成后再进行高压消毒处理。(四)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污染区域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进行24小时封闭空气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m3空间)。(五)绝对禁止使用的事故处理方法:1.任何有可能造成污染面积扩大的去污方法,如使用70%乙醇或甲酚皂液3.使用消毒效果未经证实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流行病学】病人与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典型病人的吐泻物含菌量甚多,每ml粪便可含107~109弧菌,这对疾病传播起重要作用。轻型病人易被忽略,健康带菌者不易检出,两者皆为危险传染源。潜伏期带菌者尚无吐泻,恢复期带菌者排菌时间一般不长,两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居次要地位。本病主要借水传播,污染的食品和手以及苍蝇等,对传播疾病也起一定作用。男女老幼均对本病易感。在新感染区,成人比儿童易受感染;在地方流行区,儿童发病率较成人为高,后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随着对霍乱弧菌抗体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病后丙次发生严重感染者少见。实验感染霍乱弧菌的志愿者,对第二次感染的具高度抵抗力,其时间至少可维持3年。古典霍乱弧菌初次感染的免疫力能(100%保护力)较埃尔托弧菌者(90%保护力)为强。霍乱患者虽然对新感染的保护免疫可达数年,但对霍乱毒素和细菌的肠抗体仅维持一致数月。【危害程度分级】微生物按其是否致病、致病力强弱、危害人体的严重性、传染性的大小、临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近人群的抵抗力、有无免疫制剂和特效治疗药物等综合评价,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危害等级。霍乱弧菌属于3级危险。3级危险(对个体具有极大危害,对群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指有特殊危险的致病菌。感染后症状较重,并可能危及生命,或者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发病后不易治疗的微生物。【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及预防】(一)技术操作可能导致的感染及其预防措施。1.接种:应使用无弹力的铂丝接种环,结核菌接种后接种环火焰灭菌易崩散,酒精灯烧灼时要特别注意。2.混匀:吸管吸吹菌液时不要产生气泡,应沿容器壁排出。3.研磨:最好使用组织研磨器,乳钵易产生气溶胶。4.移液:吸管上端的棉花松紧要适度,吸液时要从管底吸取,吹出时要轻缓,不要全部吹净,以免产生气泡,形成气溶胶。5.开封:要避免压力和气流的急剧变化。6.离心:离心管套底垫要完好,使用匹配的管、套、离心头,加盖。7.注射: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注射器。8.搬运:室内移动要避免滑落,移出室外要有坚实密闭的外包装。(二)技术保障1.双人原则,不允许单人操作1、2类病原。2.入口处应有危险警示标识,并标明所操作的微生物的种类。3.培训考核上岗,掌握相关技术操作要领,熟悉规章制度,适应工作环境。4.完备的管理措施,技术操作规范。5.良好的工作行为可降低生物危害风险。【安全防护】(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二)实验室应严格限制非实验人员进入,减少实验室内外交叉生物污染。完成实验工作离开实验室,要关好门窗。(三)进入实验室应避免携带非必需物品。(四)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着工作服,操作时应穿戴防护隔离衣、口罩、帽子和手套,长发者应将头发装束在帽子内。(五)实验过程中绝对禁止吸烟、饮食等,不要以手抚头面部等。(六)试验前须开启紫外线灯对实验室和操作区域进行照射消毒1小时以上;试验结束后,立即开启紫外灯进行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七)任何试验的开始和结束后,操作人员要用70%酒精浸泡双手或仔细擦后,用清洁剂或清水洗净。(八)每次试验结束后,必须清理好实验台,并用70%酒精液或3-5%石炭酸擦洗实验台面。(九)实验室中的生物危险品要根据检查项目和性质不同,局限在相应的试验区间,不得随意将其带到其它的实验室。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4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十)实验室内任何微生物的样本,废弃物都必须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方可按一般垃圾处理。【安全保障】(一)首先各级实验室应按等级要求完善实验设施,如简易安全柜内的抽气排风功能、紫外灯消毒功能,生物安全柜维护与除菌滤膜定期更换等。(二)实验室采集病人标本时要格外注意。(三)普通实验室应注意气流方向,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强气流变化而产生气溶胶(如:涂片、染色过程中)。(四)细菌的分离培养、菌种开封、转种、研磨、稀释等操作,各级实验室均应在简易安全柜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五)使用接种环进行操作时,接种环应在工作灯的内焰中燃烧,以避免菌液或菌块飞溅。(六)稀释菌液时,吸管、针管要缓慢插入试管或烧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或气溶胶。(七)使用注射器加样时,用过的针头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开注射器与针头,应直接放入锐器收集器,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接种感染。(八)菌株库要设专人管理,并按照国家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执行。(九)进行毒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毒菌区以外区域,避免由于粗心扩大污染范围。(十)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设备、仪器,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擦洗后再以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消毒。(十一)实验中发生意外污染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人员并做好处理污染物和相应区域的准备,不得擅自采用其它禁止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十二)实验室主任应制定规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十三)操作致病性微生物时,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显示以下信息:有关病原、生物安全级别、免疫接种要求、研究人员姓名、电话号码、在实验室中必须佩带的个人防护设施、出实验室所要求的程序。(十四)实验室主任为实验室人员特别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或生物安全手册中,应包括生物安全程序。对于有特殊风险的人员,要求阅读并在工作及程序上遵照执行。(十五)实验室主任保证实验及其辅助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包括和工作有关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和暴露评估程序。(十六)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防护服供使用。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十七)处理样本的过程中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生物安全柜和/或其它物理防护设备。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4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十八)实验用鞋应舒适,鞋底防滑。应用皮制或合成材料的不渗液体的鞋类。在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工作时可穿一次性防水鞋套。在实验室的特殊区域(例如有防静电要求的区域)或BSL-3和BSL-4实验室要求使用专用鞋(例如一次性或橡胶靴子)。【实验室废物处理】一、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目的:(一)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二)将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二、实验室污物处理及消毒(一)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物的临床标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试验完成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以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再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丢弃或焚烧。(二)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器材,完成实验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经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后,再交有关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和煮沸洗(三)实验用的试管、吸管、注射器,须装在加盖不漏的容器内,经高压灭菌后取出。(四)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丢弃前必须经高压消毒和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处理。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五)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六)实验过程中,如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70%酒精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七)实验室内未经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圾。【意外事故的处理】(一)如果发生意外,必须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并在有关人员的指导监督下对出事现场进行处理,绝对禁止未经报告而私自对出事现场给予非规范的(二)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烧伤、烫伤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进行紧急处理,更换被污染的实验服,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三)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含菌种的培养管破碎等,造成中、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积大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5%苯酚溶液或70%的酒精,浸泡2小时以上(其间适量加溶液防止干燥),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米内)照射2小时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于70%酒精中2小时以上,实验完成后再进行高压消毒处理。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四)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污染区域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进行24小时封闭空气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m3空间)。(五)绝对禁止使用的事故处理方法:1.任何有可能造成污染面积扩大的去污方法,如使用70%乙醇或甲酚皂液3.使用消毒效果未经证实的消毒剂进行消毒。4.使用低浓度的消毒剂和紫外灯进行短时间、长距离的照射。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5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不强,来源常不明。20世纪曾有4次流感大流行。流感流行时造成的经济损失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钟条件下易被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100℃1分钟即被灭活,但在0~4℃能存活数周,在-20℃真空1.实验模式1.1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1.2流感病毒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HI法)或微量中和法。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5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必须采集双份血清,疾病发作时头3天立即采集(急性期血清),发病后2-3周采集(恢复期血清),在同一条件下进行HI测定,在恢复期血清HI抗体滴度比急性期的高4倍或以上,就可加以确诊。1.3流感病毒抗体检测1.4流感病毒核酸检测2.实验中危害因素分析蚊虫传播等多种途径。操作具有高致病性的甲性H5和H7两亚型毒株必须在P3实验室内进行操作。特别是一些甲性流感毒株(H5N1,H9N2)通过何种途径传染3.安全措施3.1严格按实验室使用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及各个实验项目的操作技术规程操3.2加强个人防护。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3.3强化离心、移液等环节的标准操作。3.4抗体检测用血清标本可先以56℃30分钟处理。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6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梅毒螺旋体学名为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是梅毒病的病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idum)1905年由法国科学家Schaudinn与Hoffmanu发现并报告的。梅毒螺旋体(如图)是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长度为5-20nm,平均约8-10um,直径小于0.2nm,有6—12个螺旋;肉眼在其前端有4-6根鞭毛样细纤维束,其末端呈卷曲状。在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时,螺旋是规则的。因其透明不易着色,又称之为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是厌氧菌,在体内可长期生存繁殖,只要条件适宜,便以横断裂方式一分苏水、酒精、1:1000的高锰酸钾液等)很容易将它杀死,阳光照射和干燥环境都能很快使它死亡。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外生存一般超不过1~2个小时。在缺氧的环境下它能生存数天,在潮湿的衣服上也能存活数小时,在血库中一般能存活24小时。梅毒螺旋体不耐高温,40℃~60℃时2~3分钟就能死亡,100℃时则即刻死亡。可以针对其弱点将梅毒螺旋体消灭。如将衣物放都能杀灭梅毒螺旋体,阻止它的传播。梅毒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病变几乎能累及全身各个脏器。梅毒通过性行为可以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并可以由母亲传染给者通过接吻、哺乳、接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而传染。在性传播疾病(一)检查螺旋体采取初期及二期梅毒硬性下疳、梅毒疹的渗出物等,用暗视野或墨汁显(二)血清学检查1.非螺旋体抗原试验:是用正常牛心肌的心类脂(Cardiolipin)作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的反应素。国际上常用性病研究实验室(UDRL)的玻片试验法;该法是一种简单的玻片沉淀试验,试剂及对照已标准化。另外,还可用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其抗原是U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和特异性与UDRL相似。反应素在第一期梅毒病变出现后1~2周就可测出,第二期阳性率几乎达100,第三期阳性率较低。本试验所用抗原是非特异的,检测的抗体时应排除假阳性反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多次的试验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2.螺旋体抗原试验:抗原为梅毒旋体,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该试验特异性高,目前常用下述两种方法。(1)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为间接荧光抗体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常用于梅毒的早期诊断。(2)梅毒螺旋体制运试验(TPI):用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抑制螺旋体活动的特异性抗体。用活梅毒螺旋体(Nichol株)加病人新鲜血清,35℃培养16小时,同法作正常血清对照,然后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活动的螺旋体数目,如试验标本活动的螺旋体数目小于或等于对照血清标本内的40%,即为阳(1)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串病都会增加(7)离心:离心管套底垫要完好,使用匹配的管、套、离心头,加盖,离心时要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1)废弃物缸:10%(V/V)次氯酸钠(含10,000ppm有效氯)。(3)溢出物:10%次氯酸钠(V/V)。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7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Protein,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数种类还有血节段单链(+)RNA,长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而省去了RNA-DNA-RNA变了,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化。而抗原1RNApolymerase),它进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这个酶完成负链亚基因组RNA(sub-ge切过程,而是直接通过RNA聚合酶和一些转录因子,以一种“不连续转录” (discontinuoustranscription)的机制,通过识别特定的转录调控序列 (transcriptionregulatingsequences,TSR),有选择性的从负义链RN组RNA复制完成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assembly)生成新的冠状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7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病毒的生长多位于上皮细胞内,也可以感染肝脏、肾、心脏和眼睛,在另外的一些细胞类型(例如巨噬细胞)中也能生长。目前人类冠状病毒还没有合适的可作研究用的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modelofhumandisease)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因此对冠状病毒的分离工作难度很大,需用人肝脏细胞、气管及鼻黏膜细胞,经器官培养才能分离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难。冠状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变异性还不明确。冠状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目前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药物。3、传播途径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4、预防及安全措施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解决病毒繁殖问题是其难题)和非特异性预防措施 (即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8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呈球状,核疆、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发生,年发病人数2.5万,病死率10%,大约1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乙脑病毒为球形,直径40nm,内有衣壳蛋白(C)与核酸构成的核心,外披以含脂质的囊膜,表面有囊膜糖蛋白(E)刺端依次编码结构蛋白C、M、E以及非结构蛋白NS1—NS5,病毒RNA在细胞浆内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在胞浆粗面内质网装配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8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乙脑病毒囊膜糖白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鹅、鸽、雏鸡红细胞,在pH6.2~6.4条件下凝集滴度高。病毒血凝素与红细胞结合若将感染病毒的脑组织加入50%甘油缓冲盐水中贮存在4℃,其病毒活力可维持数月。乙醚、1:1000去氧胆酸钠以及常用消毒剂均可灭活病毒。在酸性条件下蝙蝠,受染蝙蝠在10℃,不产生病毒血症,可持续存在达3个月之外,当蝙蝠返回室温环境3天后,出现病毒血症,构成蚊一蝙蝠明显症状或只发生轻微的前驱症状。约经4~7日潜伏期后,在体内增殖的大量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8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0.01%),这与病毒的毒力,侵入机体内数量及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关。流行区成人大多数都有一定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10岁以下儿童及非流行区成人缺乏本病病后4~5天可出现血凝抑制抗体,2~4周达高峰,可维持一年左右。补体给合抗体在发病2~3周后方可检出,约存在半年。中和抗体约在病后1周出现,于5年内维持高水平,甚至维持终生。流行区人群每年不断受到带蚊叮咬,逐渐增强免疫力,抗体阳性率常随年龄而增高,例如北京市20岁以上成年人90%血清中含有中和抗体。因此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但近些年—PCR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片段,一般6个小时内可初步报告结果。常规血滴度比急性期≥4倍时,有辅助诊断意义,可用于临床回顾性诊断。由于乙脑乙脑病毒感染发病早期即产生特异性lgM,病后2~3周达到高峰,故单份血清可做出早期诊断。可使用:①lgM捕捉ELISA法(见23章);②2ME—NI法,血凝抑制抗体存在于lgM及lgG中,将早期单份血清分成二份,一份用2巯基乙醇(2ME)处理,以破坏lgM,另一份不处理,然后同时做HI试验,若处理血清抗体滴度比未处理的下降≥4倍,则为lgM阳性;③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素标记的抗u链血清,检测已与细胞抗原片结合的lgM,根据特异性荧光颗粒,判断血清标本中的lgM存在。1.血凝抑制试验对乙脑诊断而言,本法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高,简便易行。常用于病毒的初步鉴定,确定有无乙脑病毒存在。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I抗体,多采用2ME—HI法。2.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仅存在于lgG中,病后出现迟,消失快,适3.中和试验抗体存在于1gG、lgM中,出现早,维持久。中和试验特异性取病尸脑组织研磨成10%悬液,接种1-3日龄乳鼠脑内,待发病频死时,取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8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现用的乙脑灭活疫苗是用地鼠肾细胞培养增殖,甲醛灭活制成,初次免疫时,皮下注射2~3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免疫力维持半年左右,保护率达66-90%。我国已筛选出乙脑病毒减毒株,用地鼠肾细胞培养制成减毒活疫苗,只需皮下注射一次,安全有效,目前正作现场观察。疫苗接种对象是10岁以下儿童和来自非疫区的军民。流行区当年饲养的仔猪接种乙脑疫苗,以杜绝传染来源,也可使猪健康成长。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目前乙脑治疗仍采用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有报道用病毒唑、干扰素、恢复期血清等治疗,可能减轻病势,但已出现脑炎症状者,则无治疗效果。我国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高中和活性乙脑单克隆抗体,经系统动物实验治疗证明安全有效,95年经卫生部批准进入I、Ⅱ期临床试验,是一种特异免疫治疗制剂。第二节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简称森脑病毒)由蜱传播,在春夏季节流行于俄罗斯及我国东北森林地带,故称苏联春夏脑炎病毒(Russianspring-summerencephalitisvirus)。本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有时出现瘫痪后遗症。森林脑炎病毒呈球形,直径为30~40nm,衣壳二十面体对称外有包膜,含血凝素糖蛋白,核酸为单正链RNA.抗原结构与中欧蜱传脑炎病毒相似,可能为同一病毒的两个亚型。森脑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似乙脑病毒,但嗜神经性较强,接种成年小白鼠腹腔、地鼠或豚鼠脑内,易发生脑炎致死。接种猴脑内,可致四肢麻痹。也能凝集鹅和雏鸡的红细胞。本病毒储存宿主蝙蝠,及哺乳动物(刺猬、松鼠、野兔等),这些野生动物受染后为轻症感染或隐性感染,但病毒血症期限有长有短,如刺猬约23天。蜱是森脑病毒传播媒介,又是长期宿主,其中森林硬蜱的带病毒率最高,成为主要的媒介。当蜱叮咬感染的野生动物,吸血后病毒侵入蜱体内增殖,在其生活周期的各阶段,包括幼虫、稚虫、成虫及卵都能携带本病毒,并可经卵传代。牛、马、狗、羊等家畜在自然疫源地受蜱叮咬而传染,并可把蜱带到居民点,成为人的传本病毒的致病性与乙脑病毒相同,非疫区易感人被带有病毒的蜱叮咬后,易感染发病,另外因喝生羊奶(羊感染时奶中有病毒或被蜱类污染)而被传染,约经8~14天潜伏期后发生脑炎,出现肌肉麻痹、萎缩、昏迷致死,少数痊愈者也常遗留肌肉麻痹。居住在森林疫区的发生脑炎,出现肌肉麻痹、萎缩、昏迷致死,少数痊愈者也常遗留肌肉麻痹。居住在森林疫区的人,因受少量病毒的隐性感染,血中有中和抗体,对病毒有免疫力。病愈后皆产生持久的牢固免疫力。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验方法与乙脑相同。在疫区内调查森脑病毒时,可将小白鼠、小鸡、地鼠或猴关在笼内,置于森林中地上,引诱蜱来叮咬而传染,动物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8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感染后虽可能不发病,但可根据测定血中有无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加以验证。预防此病,可给去森林疫区的人接种灭活疫苗,效果良好。在感染早期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可能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此外,应穿着防护衣袜,皮肤涂擦邻苯二甲酸酯(Orthophenyldimethylphthalate),以防被蜱叮咬。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09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淋病的病原体即奈瑟菌,是1879年由Neisseria首次分离出的淋病双球菌呈肾形,两个凹面相对,大小一致,长约0.7微米,宽0.5微米。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最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含2.5-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常存在多核白细胞内,椭圆或球形,常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对外界理化条件的抵抗力差,最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中1--2小时即可死亡。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都易致死。对各种化一、分类1、男性淋病急性前尿道炎的最早症状为尿道继有稀薄粘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以后症状加剧,红肿发展到整个尿困难、行动不便,入晚YJ常有痛性勃起。少数病例有微热及疲乏症状。两侧腹股沟淋巴结亦可受到感染而引起红肿疼痛,甚至化脓。2、女性淋病女性淋病包括尿道淋病及生殖道淋病两个方面,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故泌尿道症状往往不明显,而常以白带增多,下腹痛等生殖道症状为主。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宫颈、尿道、尿道旁腺、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因此临床诊断时除尿道分泌物涂片外,更主要的应做阴道子宫颈涂片,否则容易漏诊。10-20%妇女伴有盆腔炎、继发不育或宫外孕等妇科疾病。3、附性腺炎男性淋病患者的炎症扩散到后尿道时,可出现急性前列腺4、妇女阴道炎由于小孩阴道是由柱状上皮所包围,极易被淋病双球菌感染,会阴部红肿,阴道及尿道有绿色分泌物,排尿疼痛,有时累及肛门。5、新生儿眼炎(淋病性结膜炎,gonococcalophthalmia)新生儿自孕旦延误治疗,则角膜呈蒸汽状,可能穿透角膜,导臻失明。因此淋病孕妇的1、通过性接触传染:主要是通过性交或其他性行为传染。男性淋病少部分是由性交接触引起的,女性淋病也可由感染。淋病患者是传染源,性接触是淋病主要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快,而且感染率很高,感染后3-5天即可发病。也可通过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服、被褥、便盆、医疗器械而间接传染,特别是幼女常通过间接途径而被感染;新生儿可通过患淋病孕妇的产道而被感染,引起淋菌性结膜炎。非淋是指除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2.非性接触传染(间接传染):此种情况也较多,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沾有被,甚至于厕所的马桶圈等均可传染,特别是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易感染。新生儿经过患淋病母亲成人特别是男性淋病20%-30%属于性交传染。目前,我国以暗娼为主要传染源。调查资料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性交感染率为22%-35%;为50%-90%,女性传染给男性的为25%-50%,感染率与性交次数成正比。男性与女性病人性交感染率平均为19%-25%,2次为35%,3次为49%,4次为57%。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主要侵犯粘膜上皮所形成的粘膜有亲和力。感染后淋菌侵入等处,由于其表面的菌毛含有粘附因子,因而聚集和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化脓和疼痛。当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后,腺管开口及隐窝被阻塞,潜藏的(一)涂片检查: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二)培养检查: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养基和NewYorkCity(NYC)培养基。国内采用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地抑制许多其他细菌生长。在36℃,70%湿度,含5%-10%CO2(烛缸)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培养后还需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培养阳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三)抗原检测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区而又不能作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远送时使用,可以在妇女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通过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作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但目前在男女二性标本的敏感不高,特异性差,加之实验人(四)基因诊断1.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所用的探针有:质粒DNA探针,染色体基因探针和rRNA基因探针。2.淋球菌的基因扩增检测上面讲述的探针技术检测淋球菌的方法,虽然比培养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方便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仍有一定反应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淋球菌的灵敏性,它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可以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极微3.临床基因诊断淋球菌的注意事项目前临床检测淋球菌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采用PCR方法。PCR方法与LCP方法比传统的培养法在灵敏性和特异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时间也大大缩短。随着基因诊断技术PCR方法与LCP方法在淋球菌的检测将会成为常规的检测方法。(五)药敏试验:在培养阳性后进一步作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做敏感试验,或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以指导选用抗(六)PPNG检测:β-内酰胺酶,用纸片酸度操作。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10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病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1),另一种为蛋白质(F--IB)。抗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有白细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补体结合或间接血凝检测;②毒力V/W抗原,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故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鼠疫杆菌产生二种毒素,一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质),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石炭酸、5%来苏,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当每公顷地区发现1至1.5只以上的鼠疫死鼠,该地区又有居民点的话,此地爆发人间鼠疫的危险极高。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因肺鼠疫可通过飞沫传播,故鼠疫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数可因直播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四)流行特征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2.流行性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对第一例病人及时发现与确诊,对本病的控制与预防极为重要。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曾有鼠间鼠疫流行或有赴疫区史;有接触可疑动物或类似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各型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是确定本病最重要依据。对一切可疑病人均需作细菌学检查,对疑似鼠疫尸体,应争取病解或穿刺取材进行细菌学检查。血清学应以双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作为诊断依据。1.常规检查胞增高,以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减少。2.细菌学检查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1)涂片检查用上述材料作涂片或印片,革兰氏染色,可找到G一两端浓染的短杆菌。约50~80%阳性。(2)细菌培养检材接种于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基。血培养在腺鼠疫早期阳性率为70%,晚期可达90%左右。败血症时可达100%阳性。(3)动物接种将标本制成生理盐水乳剂,注射于豚鼠或小白鼠皮下或腹腔内,动物于24~72小时死亡,取其内脏作细菌检查。(4)噬菌体裂解试验用鼠疫噬菌体加入已检出的可疑细菌中,可看到3.血清学检查(1)间接血凝用F1抗原检测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F1抗体持续1~4年,故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诊断。(2)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血清检测可疑标本。特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3.切断传播途径: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1.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2.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服用。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11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本病又称为肠热病(entericfever)。但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系病原经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并非肠道局部病变所引起。【病原学】伤寒沙门菌,又称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组。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周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孢,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更好。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C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伤寒杆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i")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这些并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和“H”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亦可用以制备伤寒菌苗供预防接种。“i”抗原见于新分离(特别是从病人血液分离)的菌株,能干扰血清中的杀菌效能和吞噬功能,是伤寒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但其抗原性不强,所产生的"i"抗体的凝集效价一般较低且为时甚短。当病原菌从人体中清除后,“i"抗体滴度迅速下降,故“i”抗体的检出虽对本病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但有助于发现带菌者。伤寒杆菌在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病人从潜伏期开始即可从粪便排菌,从病程第1周末开始经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以病程的2—4周内传染性最大。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原有慢性肝胆管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等)的伤寒病人易成为慢性带菌者,约1%—4%患者在肠道和胆囊中隐藏伤寒杆菌达数月或数年之久。(二)传播途径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等传播。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亦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多。(三)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再次患病者极少。(四)流行特征世界各地均有本病发生,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可散发、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流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因为水源污染而暴发流行,邵武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号:SWSE-JYK-3-PG-11版本/修订号:1/0生效日期:20100403发达国家则以国际旅游感染为主。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其中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局部地区流行的伤寒耐药菌株有所增加,耐药谱也在逐渐扩大。除耐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嗯唑、氨苄【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二)细菌学检查①血培养是确诊的论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同步课件 第三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晶体结构的计算 常见晶体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十一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12月月考试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医学教材 肠梗阻教学学习资料
- 医学教材 产科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术后护理
- 德思勤:中国知名会所案例介绍
-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调查研究
- 《细胞基本知识》课件
- 初中九年级音乐课件降b小调夜曲
- 保健酒商业计划书
- 《阿米巴经营》读书分享
- 铅酸锂电池回收项目计划书
-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 轮转到急诊科护士出科小结
- (常州专版)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学情调研检测卷一(苏教版)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护理科研》
- 中石化《炼油工艺防腐蚀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二版)
- 江西玉山红岭矿区饰面用花岗岩详查
- 隔离基本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