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1绪论1.1研究背景与目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都是因为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两种文化形态,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而又自成一体,同时还具有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对比中西传统节日文化之差异,不是要分出谁好谁坏,其目的是弘扬我们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同时,借鉴汲取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之精髓,更好地弘扬,发展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节日的文化传统,努力建设具有中国底蕴和中国特色节日文化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做出应有之贡献。1.2研究意义一是可以丰富传统文化相关教育的理论,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与理解,充分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二是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的认识与体验,让民族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1.3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关于节日文化研究的重点有二,一是关于和民俗,节庆活动及仪式等的理论探讨,早期的人类学仪式研究主要以“神话——仪式”学派为代表,他们认为民间仪式就是神话的起源。神话变成一种信仰,一种观念,一种理性和一种理论表达,而仪式变成一种行动,一种特定,一种感性和一种实践合作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载《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载《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二是国外研究人员对旅游、管理和媒介的研究。Goetz分析了节日文学并确定了三种主要的节日话语:古典话语,考虑节日的作用、意义以及社会和文化影响;工具性话语,这种话语将节日视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与旅游和当地的营销之间互相挂钩;活动管理话语侧重于企业节日的生产和营销以及节日组织的管理Getz,D.Thenatureandscopeoffestivalstud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EventManagementResearch,Vol.5No.1,2010.pp.1-47.。DuranDuran,E.,Hamarat,B.andÖzkul,E.Asustainablefestivalmanagementmodel:thecaseofInternationalTroiafestivalGetz,D.Thenatureandscopeoffestivalstud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EventManagementResearch,Vol.5No.1,2010.pp.1-47.Duran,E.,Hamarat,B.andÖzkul,E.Asustainablefestivalmanagementmodel:thecaseofInternationalTroiafestival”,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e,TourismandHospitalityResearch,Vol.8No.2,2014.pp.173-193.Cudny,W.Festivalsasasubjectforgeographicalresearch,GeografiskTidsskrift-DanishJournalofGeography,Vol.114No.2,2014.pp.132-142.Frost,N.Anthropologyandfestivals:festivalecologies,Ethnos,2015.pp.1-15.Getz,D.andPage,S.J.Progressandprospectsforeventtourismresearch,TourismManagement,Vol.52,2016.pp.593-631.国外对节日研究的成果已经十分丰富,但对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研究还不够,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地方节日文化的个案研究或许会提供一些下现代化视野下传统节日重构的变迁及其意义演变过程。1.3.3国内研究现状国内节日研究自古至今著述已经积攒的十分丰富了,国内学者对于传统节日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下五个方面:一是节日起源和变迁的研究。刘宗迪先生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节气和节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成文历法在上古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所建立起来的观象授时制度对农时、庆典和节气等都有影响,从而推动了节日的产生。刘宗迪:《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载《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韩养民和郭兴文则从风俗活动角度探讨了一种由原始崇拜到迷信再到禁忌的演变过程,才是节日的起源韩养民、郭兴文:《节俗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常建华则认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原始崇拜和佛教、道教等宗教以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节日产生的原因刘宗迪:《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载《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韩养民、郭兴文:《节俗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06年版。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银浩:《民族节日的传承与变迁——以仫佬族依饭节为例》,载《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冉燕:《旅游开发中的凉山彝族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37期。萧放认为,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一宗大遗产,他用传统节日中物质,生活,精神三大传统来肯定其文化价值和意义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李峰:《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隐喻》,载《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04期。谭佳英,邓启耀:《时间、节庆与文化象征——中国多元民族节庆文化及其融合》,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6期。有关节日的仪式研究。如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在场》中对仪式的研究提出了“国家在场”的概念,对后来的节日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还有陈沛《从民间仪式到文化展演——湘西“苗族四月八”的人类学解读》陈沛照:《从民间仪式到文化展演——湘西“苗族四月八”的人类学解读》,载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陈沛照:《从民间仪式到文化展演——湘西“苗族四月八”的人类学解读》,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0期。徐俊六:《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目瑙纵歌节日仪式研究》,载《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总体来说,我国的节日文化研究在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多聚焦于节日起源、节日功能与意义、传承变迁与应用等内容,对传统节日的重建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索层面,个案研究较少。2西方和中国的节日2.1节日和文化的定义麦克米伦词典(2002)指出,节日文化是特定组织或人群的一组思想、信仰和行为方式。西方和中国有很多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源远流长,人们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西方的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这些节日中的每一个都有悠久的历史,并包含多种文化元素。习俗指的是有一定的流行范围,一定的流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习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社会性。习俗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对此,马克吐温曾经感叹道:“我们都是习俗的奴仆”!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而习俗文化作为生活习惯的体现更是和跨文化交际息息相关。中国人认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是说即使同是中国人,但是相隔一定的距离,人们的生活习俗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人们通常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可想而知,人们的生活差异是多么的不同。2.2西方和中国的节日“中西方”是近年在学术界经常使用的概念,“中”就是指的是中国,本文的研究是立足于中国的文化,然后再将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进行对比。“西”指的是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相对的西方世界。英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优秀代表,近些年,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英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比较广泛,影响也很深刻。同时,英美两国也是和中国进行跨文化交际较多的西方国家,汉语热在西方国家也持续升温。因此,本论文将西方文化设定为英美文化。简单地说,本论文研究的就是中国习俗文化和英美习俗文化的对比。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当我们在春天的原野交友踏青时,我们会向美丽的花神献上美好的祝福;当我们在夏雨的江河里参加龙舟竞渡时,我们会包好香甜的粽子祭奠河神;当我们在秋月银辉笼罩的豆棚瓜架下讲述团圆的故事时,我们会向兔儿爷供奉着丰硕的圣果;当我们在冬日飞雪点缀红梅枝头迎接春节的到来时,我们会兴高采烈地张灯结彩,贴春联,放爆竹。就是这样岁节时令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切的不解渊源。中国节日文化和节日风俗在明清时代大放光彩,在西方,也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中西文化中节日的起源完全不同,西方人是与中国不同的渔猎文明,中国地处半封闭大陆地理环境,国土面积广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独立工作,从而形成了农业文明的文化习惯。例如,中国土地肥沃,农产品种类繁多,中国人就主要吃蔬菜而肉类作为配菜,在中国,大多数节日都与农业有关,而这种农业文化是中国创造的,这就造成了中国人会更加重视集体、家庭的庆祝方式。西方的故乡是地中海,岛屿众多,地理环境开阔。特殊的地理条件使西方不能依靠农业的方式生活下去,而是靠海上经商生存,建立海盗或开辟殖民地的方式生存下去。进而形成西方人洒脱不羁、想象丰富、充满原始欲望、推崇智慧与权力的民族性格,同时还孕育着西方人寻求现世生命价值,重视个人地位与尊严等文化价值观念。于是他们不断和大海作斗争,他们认为这是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他们充满了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祖先崇拜基础,他们认为在广阔的海域中从事商业贸易才是商业发展的源泉。因此,西方人欢度佳节的时间和农耕没有什么关系,更多的是和宗教神话传说相联系,以纪念某一个神话人物出生或纪念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所衍生出来的节日。通过对这些主要节日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西方和中国不同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元素。我们将介绍两个典型的节日,春节和圣诞节,以深入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3圣诞节和春节的习俗3.1圣诞节的习俗圣诞节是西方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日子中,西方人们离不开五样东西,分别是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色彩、圣诞歌曲和圣诞礼物。历史悠久的圣诞老人在早期的基督教传说中因拯救遭遇风暴的水手、保护儿童以及向穷人赠送慷慨的礼物而受到尊崇;圣诞树对于北美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家庭来说是圣诞节的象征。它起到了象征性的作用,当其他植物出现光秃秃和死亡时,它们仍然保持绿色和活力,代表着永恒的生命和春天回归的希望。有许多与圣诞节相关的颜色,例如冬青浆果的红色、绿色和白雪。红色作为一个宗教象征,它代表火、血和慈善。绿色是自然、青春和永生希望的象征。白色是一种宗教象征,代表光明、纯洁、欢乐和荣耀;原来的颂歌是一种世俗的舞蹈,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表演。人们手牵手,唱着歌围成一圈跳舞。在后来,圣诞颂歌只由教堂里的主教和神职人员演唱。很快,颂歌在公众中流行起来,并在街头和其他公共场所演唱;交换圣诞礼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送礼习俗,这种习俗在农神节被基督教化后就开始实行,这种习俗被解释为贤士随身携带的黄金、乳香和没药礼物的象征他们来自东方,当时他们前往向新生的耶稣基督致敬。3.2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有很多有趣的习俗。首先就是吃腊八粥,这一天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春节。人们在这一天要吃时令食品“腊八粥”,所以这顿饭也被称为“使者粥”。第二是小年大年初一挥手告别灶王爷。灶神为百姓所崇拜,被奉为家喻户晓的神祇。第三是清扫灰尘。每年,在将灶神送上天后,人们就开始打扫屋子,等待即将到来的春节。扫尘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习俗之一。第四准备过年的食物。“豆腐”与“承载幸福”同音。每个家庭都会做一些“豆腐”,以求来年带来好运。第五是装饰家居家居装饰包括春联、门神图、窗花剪纸和年画。人们在春节期间更加注重大门的装饰。因为大门是外界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第六是庆祝除夕农历最后一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虽然人们可能会远离家乡去工作,但他们必须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除夕晚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晚宴。第七是放鞭炮。雷鸣般的鞭炮声预示着农历新年的到来,以及诸神从天而降。4春节与圣诞节的异同4.1相似之处春节和圣诞节非常注重家庭团聚。除夕和平安夜,家家户户聚在一起聊天,吃大餐。他们期待美好的未来,然后交换礼物表达他们的美好愿望。从这两个节日的习俗中,我们知道它们都有节日的象征。春节的象征物是春联、窗花剪纸、年画等,而圣诞节的象征物是圣诞树和圣诞老人。这些符号表达了吉祥的祈祷和希望。红色是这两个节日的流行色。此外,在物质文明的现代,商业化成为了中西方传统节日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当前习俗东渐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虽然使得我国的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但是也导致在文化的碰撞中,处于弱势的文化被忽视和遗忘,特别是商业化的发展更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在商业化的冲击下,中西方的传统节日都被商家利用物质化的方式将其内在的含义所掩盖,传统节日的传统气息被逐渐地淡化。比如中国的春节并没有挂彩灯、彩旗等方面的项目,但是一些商家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节日庆祝方式,从而使得节日的装饰越来越多样化和绚丽,而节日原本的习俗却逐渐消失。再比如西方的圣诞节,原本主要是庆祝耶稣的诞生,没有圣诞老人、圣诞树等,但是为了鼓励一战后士兵的斗志以及振兴经济,美国开始以圣诞节为载体进行不断的商业炒作,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圣诞产品。4.2差异首先是时间上的差异。春节和圣诞节落在不同的日子。1911年革命后,农历正月初一被定为春节。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重视春节。他们也称它为“大新年”。圣诞节在阳历12月25日,被西方人视为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是一个欢乐的宗教节日,基督徒庆祝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的诞生。之后是对颜色的理解不同。在圣诞节,白色是一种宗教象征,代表纯洁、欢乐和荣耀。但在中国,白色是不吉利的颜色,也是死亡的颜色。所以春节不流行。之后是食品的不同。春节的传统美食富有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例如,饺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春节期间,他们用不同的馅料寄托着吉祥的希望。但在西方,人们非常注重食物的营养。这种差异可以追溯到西方文化。最后是节日精神不同。在中国,人们过春节是为了在辛勤工作一年后交流感情,让家人团聚。但在西方,人们更注重圣诞节期间的娱乐活动。这反映了人们对节日的不同看法。西方人喜欢表达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在生活中尊重集体主义。所以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4.2.1发展渊源不同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渊源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是来源于不同的文明体系;第二是受到宗教的影响不同。文明体系是国家以及民族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稳定的、连续的、统一的、比较鲜明的文化体系。我国的文明体系源于炎黄时期,通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传统的农耕文化,而这种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价值等,这也使得我国的传统节日带有明显的农耕文化特点。西方国家的发展则是从畜牧业开始,同时受到商品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农耕文化的多重影响,形成了文化体系。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物质文明的冲击,使得与农业相关的传统习俗逐渐被忽视和淡忘,我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的节日也逐渐从综合体系转变成以宗教文化为主的形式。4.2.2节日习俗不同节日习俗主要指的是在传统节日中,人们所承袭的礼节、习惯以及盛行的风尚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主要表现在节日的庆祝方式、饮食、祝福用语以及禁忌等。节日庆祝的方式:节日庆祝的方式也就是在传统节日中人们所采用的庆祝形式,在我国的七大传统节日中,其庆祝的方式一般都以隆重、热闹的方式为主,同时在不同的节日中也都有特定的信仰神仙、与节日对应的神话故事、吉祥物等。中国节日庆祝的仪式性更强。而西方的庆祝方式却比较简洁,而且内容多以宗教的形式为主,在庆祝上都以蜡烛、颂歌等方式为主。中国的节日庆祝主要以彩灯、彩带等鲜艳颜色的装饰为主(清明节除外),而西方的节日则多以蜡烛的点缀为主,象征着浪漫、温暖。节日的饮食:由于中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所以在饮食风俗上也主要以麦黍稷稻等农作物为主,而西方国家则受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在饮食上主要以牛肉、羊肉、鸡肉等肉类食物为主。同时由于中国的先祖在很早的时期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式,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主要以熟食为主,讲究食物的味道、色泽等,很少有生食。但是西方国家人们更讲究生活的实效以及经济的快捷性,所以在饮食上讲究的不多,更注重的是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以及餐具摆放和使用的礼仪,所以在西方的节日中,生食以及冷食比较多。节日用语及祝福;中国传统节日的用语以及祝福都以吉祥为主,主要包含的思想为福、禄、寿、喜、财等。受农耕文化的影响,节日的用语中还涉及到很多与农业有关的祝福语,比如家畜兴旺、风调雨顺等,同时在祝福语的表达中还有很多的叠加形式,从而加强对祝福祈愿的强调。比如“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方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等。利用数字的顺序来表现出中国文学的深厚底蕴。但是西方的节日用语以及祝福则都带有鲜明的宗教文化色彩,比如“TrickorTreat”这句万圣节的儿歌中就包含了巫婆、精灵、糖果等;圣诞儿歌“WillfindithardtosleeptonightTheyknowthatSanta’sonhiswayHesloadedlotsoftoysandgoodiesonhissleigh”则表现出孩子们等待圣诞老人将礼物放在袜子中的心情。这些与西方的基督教信仰具有很大的关联性。4.2.3传统节日的形式不同中国受家族制度的影响,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注重集体性和大局性,在节日中要求家人团聚在一起,体现出团团圆圆的意向。特别是在春节这种大型的节日中,不管是远在千里之外还是异国他乡的游子,都会赶在春节前或当天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向长辈送上祝福,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特点。虽然西方国家在节日庆祝的过程中也会有类似于全家团聚的时刻,比如圣诞节、感恩节等,但是其对个人的价值更加注重,比如狂欢、浪漫等是节日的主要精神核心。此外,受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礼节和规矩更加注重,所以在节日的庆祝中会讲究尊卑有序;但是西方则更注重民主、自由,遵从内心,个人情感至上。这就使得中国在节日庆祝的过程中比较内敛,而西方的节日庆祝则过于宣泄和外向。4.2.4节日类型不同中国节日中综合性的类型比较多,这也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有关,从单一文化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为了综合性的节日。以清明节为例,在原始的节日中,清明节是用来单纯庆祝农事的节日,但是到现代我们可以发现清明节已经演变成了综合的节日,与寒食节结合在了一起,在清明节会开展扫墓、祭祀、踏青等多项活动。同时中秋节、重阳节以及元宵节等也都有综合性发展的趋势。而西方的节日则主要以单一性的节日为主,虽然也有圣诞节以及复活节等综合性节日,但是单纯性的节日更多一些,比如父亲节、情人节、狂欢节、万圣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单一性的节日,在庆祝的过程中仅以一个项目为主题。所以从节日的类型上来看,中西方节日还存在一定的差异。5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交流的影响5.1经济影响有些人认为庆祝西方节日只是为了赶时髦,这种时尚与商业剥削有关。商业开发的目的是创造“低价”,吸引顾客去玩、去吃、去住、去娱乐。对西方真正的圣诞节文化,他们忽视了,所以这个圣诞节就是要进行“圣诞消费”。我们知道在中国人们在圣诞节应该做的事情是互相赠送礼物,去一些地方放松和享受,去购物。毫无疑问,这将给餐厅和每一个购物中心带来很好的商业机会。公司将采取措施,创造关于圣诞主题的新东西,以获得新的薪酬,并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它;俱乐部会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圣诞节的优惠活动或一些特别的事情来赚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享受圣诞节;餐厅也会做优惠活动,提供一些圣诞特色食物,他们可以通过提高食物的价格来赚钱;每个购物中心都做促销来销售他们的商品,一方面,他们可以增加销售量,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买,从而获取利润。5.2文化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人们追求时尚和潮流不断,在中国西部出现了节日热的现象。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相对气温下降。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圣诞节甚至超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和其他西方节日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变得越来越清淡。年轻人选择西方节日来庆祝,主要是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或母亲节。年轻一代将接触更多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和节日文化将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6结论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通过对节日的庆祝和传承能够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化理念的差别,导致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饮食、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中西方文化也呈现出很多的相似性。而商业化的发展也使得传统节日受到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需要能够更注重传统节日的传统性,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参考文献[1]Cudny,W.Festivalsasasubjectforgeographicalresearch,GeografiskTidsskrift-DanishJournalofGeography,Vol.114No.2,2014.pp.132-142.[2]Duran,E.,Hamarat,B.andÖzkul,E.Asustainablefestivalmanagementmodel:thecaseofInternationalTroiafestival”,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e,TourismandHospitalityResearch,Vol.8No.2,2014.pp.173-193.[3]Frost,N.Anthropologyandfestiv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楞次定律及应用》课件
- 工业园区房产买卖合同模板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 体育公园绿化养护承包合同
- 豪华住宅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文
- 药品仓库叉车租赁协议
- 建筑防雷工程合同ktv
- 商务中心PVC地板安装合同
- 旅游服务中心装饰施工合同
- 《股静脉采血技巧》课件
- 2024年下半年航天科保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航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软件测试汇报
- 无薪资合同范例
- GB/T 22082-2024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 充电电缆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 2024年时事政治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隧道及地下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飞行区维护与保障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及解答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