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探析9000字(论文)_第1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探析9000字(论文)_第2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探析9000字(论文)_第3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探析9000字(论文)_第4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探析9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目录TOC\o"1-3"\h\u17291摘要 摘要1944年,中国正处于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在这种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热烈情势下,老舍萌发了想写一篇抗战题材的小说这种想法。而《四世同堂》正是他创作4年的成果。在这本著作中,老舍为丰富故事情节,创作了许多不同身份、阶层、立场的人物,通过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小衬大,把普通人在大环境下的艰难曲折表现出来。书中的人物语言基本是采用老北京话,并且还带有老舍的艺术特色:讽刺和直接。书中的主要人物有:祁瑞全、钱老人、祁瑞宣等,本文将仔细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刻画特色,探讨老舍是如何利用构成丰富多彩的戏剧艺术世界。关键词:《四世同堂》;老舍;艺术特征前言老舍是当代著名的当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同时也是新中国首个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四世同堂》是一部反映北平沦陷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生活和抵抗侵略者的小说。整部小说共分三个阶段,主要讲述了祁家人在小羊圈儿胡同里的生活,讲述了以居民为代表的各阶层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小说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其中不乏自私自利的一面。自私思想源远流长,历代哲人都曾对其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与讨论。从希腊“快乐主义”到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到19世纪费尔巴哈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然而,目前还没有人对老舍《四世同堂》中自私自利的形象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对《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女性、叛徒、老派市民、知识青年等方面,而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整理。文章试图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剖析《四世同堂》中的一些角色。最后,通过对有关人物的剖析,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几点启示。一、《四世同堂》幽默语言艺术风格(一)俏皮风趣的幽默笔调用喜悦的情绪书写悲伤,用幽默的语气来表达严肃的主题,这是老舍写作的一大特色。他的语言总是生动形象,例如,小说开头谈到祁家老人与孙媳在谈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祁老说:在几十年前,自我出生时,我就是在日本人欺负中国人的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这回日本又来打中国,可别是看上了咱们的卢沟桥。孙媳对祁老的回答甚是不解,她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是冲着卢沟桥来的。祁老又说:因为卢沟桥上有狮子呀,那日本人爱占便宜,不就让他们占去。在小老百姓的眼中看来,日本人侵略中国只不过是为了桥上的狮子,这种思想真是令人诧异。虽然这些老百姓的话都十分朴素简单又风趣,但却映射出当时的民众根本不了解日本侵华的目的,也不知其所以然就在那断然推测,这一小段对话就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国现状的愤怒和担忧。再举个例子,小说中写道:常二爷洗完脸后,搂起两个孩子,把他们举得高高的,像是够着了天——他们的天便是天花板。文章中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话语有许多,在此不一一举例。(二)辛辣愤怒的幽默笔调对待剧中不同立场的人物,老舍用不同的语气、态度表达出他的立场。在描写善良朴实的市民时,比如程长顺、钱夫人等,老舍会采用善良的、调皮的语调。在描写恶毒的日本鬼子时,老舍则将其愤怒的情绪融合进纸笔,使是非好恶清楚明白的展现。老舍常常善于将讽刺寓于幽默中,因为如果是义正词严的教训他人,便没有了讽刺的情感,讽刺必须与幽默一同去出其不意,给人警醒。例如,小说中写着:三号,日本人都在大街上活蹦乱跳,庆祝完后,回到小羊圈,躺的东倒西歪,他们的眼珠从白的变成红的,他们的脚找不到地方,一会飞在天上,一会跳跃在地面。这段文字是用来描述日本人在珍珠港战役获胜后的丑恶姿态,最后一句感叹句明显是强烈的嘲讽,说出了作者对日本人卑鄙行径的看不起和鄙视。再举个例子,小说中冠先生说道“与一个西洋人握手等同于你留了半分钟或是几秒钟的洋。”如此荒谬的言论从老百姓口中说出,讽刺了中国市民的目光短浅,讽刺了洋奴冠先生的鼠目寸光。同时,这又让人联想到,中国遭受了多年的外来侵略,而洋奴却不分青红皂白将洋人看的如此重要,确实可笑,也可悲。(三)富有哲理的幽默笔调老舍先生运用的比喻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含义深刻。他常常能用幽默的语气说出隽永哲理意味的话,比如,小说中,老舍称日本人为“小人物”,当描述北平都成为日本人的世界时,并且日本人都带着酒,老舍写了一句:酒使小人物觉得伟大。在描述日本人走路喜欢跺脚时,老舍用反讽的语气说道:小人物都喜欢自己动静大,这两处具有反讽意味的评论,精辟入里,暗示了小日本的狂大野心。(四)含蓄深沉的幽默笔调老舍被称为语言巨匠,他能够用最好的语言把最好的思想表达出来。勾画情节、表现内涵都是老舍语言艺术的特色。小说中说道: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有一位相声演员为了讨日本人欢心,就听信了别人的话,别人让他去学习《四书》,因为小日本喜欢这种老本子,相声演员方六果真去学了,并且得到了日本人的欢心,但其他观众并不喜欢。在这里,作者指出日本人喜欢老东西,文章中还有一处,也指出英国人喜欢“老东西”,称这位英国人的奴仆就是以前宫里的太监,并且英国人十分喜欢古建筑。作者没有直接说明外国侵略者喜欢老东西的缘由,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这其中的含义。显而易见的是,外国人喜欢老东西,是因为老东西陈旧、听话,而外国侵略者当然就希望中国民众像老东西一样听话,不反抗,这样就能成为他们永远的奴隶,为他们侵略中国打开便捷通道。作者用轻松的语言就表达了对国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二、《四世同堂》中人物艺术形象分析(一)家庭制度导致重家轻国思想普遍孝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孝”就是“孝顺”和“孝道”。孝道原意为尊敬长者,后来又泛指兄弟之间友爱和睦。孝悌文化在历代统治者和儒家思想的推动下,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但是,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发展,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一面。老舍先生以文化为视角,对“孝”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正面的批评,特别注重民族意识,并在其著作中无情地抨击了民族意识的缺失。祁瑞宣是老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他在新旧观念冲突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老一辈人的特征。少年时代的新式教育,唤醒了他的救国意识,他是新旧文明的结合体,他所接受的教育,使他变成了一个思想的巨人,行为的侏儒。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子,也是长孙。在孝悌文化的影响下,瑞宣表现出了浓厚的孝顺心、浓厚的家族意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在和平年代,他为了让家族长老们满意,放弃了自己的婚姻,答应了祁老爷子的婚约,嫁给了一个毫无共同话题的韵梅。北平沦陷以后,他所学到的新文化,使他懂得,在祖国沦陷的时候,身为有志的年轻人,应该以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祖国,驱逐入侵者,复兴中华。而家庭的重担又让他陷入了保家卫国的困境,在心理上饱受煎熬。他的选择,与梁漱溟的说法是一样的:“中国人心目中所有者,近则身家,远则天下;此外便多半轻忽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二弟瑞丰心术不正,行为卑鄙,但为了表现兄弟之间的友谊,维护家族的和谐,他没有及时地指出瑞丰的错误,让祁瑞丰在胖菊子的领导下误入歧途,这也是他重家轻国的另一个表现。陈野求与祁瑞宣一样,在北平被攻破之后,也有过逃离北平的念头,马上上了前线,加入到抵抗入侵者的斗争中去。但在国家沦陷、经济不景气、资源匮乏的年代,陈野求的家庭责任让他无法无视家庭的需要,逃离北平,投身革命。他的收入很低,孩子很多,妻子又很虚弱,为了生存,他放弃了国家的尊严。他背叛了自己的灵魂,抛弃了学者的尊严,抛弃了自己的信念,沦为了日本人的走狗。而他的叛变,更是让他失去了最敬重的小舅子,也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钱先生,陈野求用大烟来减轻自己的痛苦。最后,他被自己的儿女和日本人无情地遗弃,最后沦落到了要饭的地步。总之,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伦理思想对国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致使“国家”、“民族”这两个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非常模糊的。老舍先生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民族人格的消极作用,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陈野求和祁瑞宣这样的角色。在祖国沦陷的大背景下,他们深陷在“小家”与“大家”的痛苦斗争中,她们在民族危机面前情绪起伏,却依然为自己的家庭着想。老舍先生以陈野求的不幸经历和祁瑞轩的觉醒为例,说明了在外来侵略的时代,在封建家族的道德观念的熏陶下,人们对国家的重视是非常错误的。理解“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何等的息息相关。人是鱼,国家是水;离开水,只有死亡。”(《四世同堂》)批评国人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道“小家”与“大家”哪个更重要,生于乱世,只顾着自己的小家,对国家的存亡和国家的观念,视而不见。假如中国人只注重“小家”而忽略了“大家”,那么日本侵略者又有谁能抵挡?我们的祖国什么时候能够重新获得独立?(二)顺民教育致使国民软弱性严重何为顺民?《列子·杨朱》中说道:“不违背生命的自然规律,就不会羡慕长寿与否,不贪图荣华富贵,就不会在意有名无名,不要权势,就不会把它当一回事,不贪求富贵,也就不觊觎财物。这就是真正顺应自然的人。”梁漱溟学者也指出:“原来中国人都是顺应自然的顺民,又都是家里的皇帝。当关上家门,对于妻子孩子来说,他们就摆出皇帝架势,当出了家门,便换了性子。”在封建时代,这些人往往会在王朝更替和外敌入侵中选择暂时的和平。老舍的《四世同堂》中,将一等顺民寇晓荷塑造得栩栩如生,表面上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却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他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国家意识,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日本被日寇侵占北平,使那些亡国奴痛不欲生,身心俱疲,而北平的陷落,也就是北平人民失去了自由,他们将与死亡为伴。但在冠晓荷看来,这是他大展身手的机会,他愿意当这个普通人。他忙着讨好日本人,怕他得不到日本人的信任。为了“前途”,他甚至出卖了邻居钱默吟,结果钱先生被抓,钱家也因此破产。他虽然被日本人遗弃,却依然是日本侵略者的坚定支持者。这就是老舍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顺从人性。翻开历史长卷,中国民族的“顺民”是受了二千多年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教育与文化熏陶而生的,而“顺民”的观念,使得他们在遭遇暴力、压迫时,只能选择服从,这也导致了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和反抗精神,几乎所有的国人都沦为了“顺民”、“奴”的后裔。在国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寇晓荷这样的人,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毒瘤。老舍对这一点说:“他们是蛆虫,蛆会变成苍蝇,而苍蝇会传染疾病。如今,他们的罪行和日本人的罪行是相同的。所以,他们也是罪有应得。”百姓们宁可死,也不愿苟且偷生,“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也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力,成为一个顺从的人。”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侵略之下,当一名顺民也是困难重重。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说,如果甘于当一个顺从的人,那就是受人摆布的命运。激励国民奋起抗争,抵制日本侵略者,复兴中华。(三)“忍”“和”的处世法则造就麻木保守的性格中国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条件下,养成了善忍让、爱和平、懂礼貌的生活方式,而“忍”、“和”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提倡“忍”、“和”,对于我国人民的个性、民族个性的形成,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但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这种消极的影响,就像是一场瘟疫,会让一个国家迅速崩溃。《四世同堂》一书中,老舍向我们揭示了“忍”“和”这一扭曲的处世规律。《说苑丛谈》中有一句话:“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北平人民,在日本人的控制下,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财产和个人自由,甚至与死亡为伴。在日本人的种种罪恶行径面前,北平人仍不能改变“忍让”的处世态度。面对日本人的入侵,马老太太说,不能自找麻烦,要以忍耐作为对抗日本入侵的利器。李四爷建议,“我们要团结一致,向日本人保证,没有钢铁,没有金钱,只有生命!”可是,他晓得北平人没有反抗的觉悟,习惯了忍受,完全没有反抗的胆量,而且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文化也不能使他们在压迫面前做出反抗。李四爷说得对,北平人很清楚,日本人要用枪来对付我们的同胞,占领我们的土地。然而,他们以铁的不同用途为理由,对钱先生的抗议和献铁的宣传海报置若罔闻,或者老老实实地选择了“献金”或者“献铁”。韵梅在排队领取食物时,被警察用鞭子抽了一顿,但她并没有反抗,她的反抗并没有对警察造成太大的伤害,反而会让她受到更大的伤害。而那些排队领取联邦粮食的人,则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生怕拿不到食物。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保守、懦弱、麻木不仁。而老舍则在他的作品中,传递了他的文化理念:“一朵鲜花、一座城市、一种文化,恐怕都是一样!”玫瑰花的聪明,不但要看颜色,还要看花的刺!刺儿和香美的结合,能让玫瑰花平安、长久、兴旺!中国人别的都很好,就是没有自保之力。玫瑰花若无刺,必然会被人任意地折断;和平如果没有勇气的保护,将会成为一种污点。他在此点上指出了这种文化的缺陷,告诫人们,如果一味的忍让,一味的追求和平,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只有与倭寇作战,百姓才能真正的快乐和健康,才能让这个世界和平。三、《四世同堂》的现实艺术价值(一)增强国人认同感随着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以及“蓝色文明”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的统治地位,西方的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横扫,造成了国家的文化危机。[8]西方人的思想被外来的文化所腐蚀,导致了人们的精神上的匮乏,人们对物质、享乐、个人主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甚至会使国民的国家认同感下降,造成文化身份的危机。文学源于现实,是社会现实的载体和反映。老舍《四世同堂》中的丁约翰就是一个例子,他以在英国府工作为荣,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洋奴,他深信中国人是不可能战胜日本的,中国人无法站起来,无法与英国、美国人相提并论,他相信,只有英美重新崛起,他才能重新成为英国的奴隶。丁约翰是一个具有民族自卑感的新生儿,其自卑感也反映在一些中国人的身上。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普遍存在着民族自卑、民族意识淡漠等问题。比如李亨利和丁约翰,都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盲目崇拜。他在旗帜下,看似是一位爱国的生意人,其实是一位“双面人”。他说:“任何对中国有危害的东西,他都会全力支持。”其实,他也曾多次与国内外的敌人勾结,以资助搞反中国和香港的暴动。例如:李亨利于2001年参加了香港的“反中国”运动,向香港的叛乱份子提供了金钱;李亨利于2014年与反中国的香港暴徒进行了密切接触;2018年,制定了针对中国的条款,以协助国外的反中国力量。但是李亨利和丁约翰不同,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他多次参加破坏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勾当,显示出他对中国的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他的思想已经彻底的西化了。面对西方文化输入过程中民族价值观迷失、民族个性丧失等问题,我们要消除“文化殖民主义”的毒刺,增强新一代华夏文化认同意识。而唯有深入的“文化自省”,才能让民族认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唯有进行深入的“文化自省”,才能避免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只有对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提升民族的文化认同。(二)增强文化自信《四世同堂》一书讲述了钱老人被日本人用酷刑折磨得身受重伤,急需治疗的故事,讲述了李四爷与祁瑞轩对中西文化的不同看法,以及他们之间的争论,也表明了中国人对“文化自恋”与“文化自卑”的两种态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具有一种“天下第一,唯我独尊”的民族文化优越感。但是,“闭关锁国”的政治体制使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得孤立起来。由于西方列强以枪炮和弹火为我们开启了中国的禁运之门,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技术和制度道路上的探索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们逐步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中国人在这一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剧烈冲突中,陷入“文化自卑”的窘境,主张反传统、提倡全盘西化。老舍先生把高赤陀这个假医生的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他身为一名医生,却不以救人为己任,而是在病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敲诈,在给钱老人治病的时候,他反复强调日本医学的发达,从他口口声声说日本大夫会代替传统的中医,就能看得出来,他对中医的前途并不是很乐观,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对中医的自卑感。在21世纪,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中医的“自卑感”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人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甚至将其视为“伪科学”,一些年轻的中医学子,更是觉得前途一片灰暗。而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与自卑,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缺乏信心,所以,中医学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对现代医学的杰出贡献,让大家重新关注中医,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医在中国的抗击疫情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中医是一种医术,一种是文化,中医者要通过自我反省,建立起对中医的信心,让世界上的中医摆脱耻辱,让中医复兴,不要变成高赤陀那样的“伪医师”。历史与现实的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文化自恋”,还是“文化自卑”,都将给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乃至实现“文化大国”的实现,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起文化的信心。而要真正实现“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就需要“文化自省”,这是一种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中国人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进行“自省”,以消除文化自卑感,建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们不会迷失自己。应当意识到,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糟粕,也有自己的优点。不能因保守、糟粕的一面而产生文化的自卑感,不愿象高赤陀那样在民族文化中自卑。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认,是舍弃了根本,切断了精神的生命。唯有这样,国人才能建立起国家的信心,才能重新振兴国家。(三)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世同堂》一书中,老舍指出,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北平经济、政治、文化的自由已荡然无存,日本旗挂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上,北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和服,还有摊贩们所展示的传统文化的手工业、食物的匮乏,都在说明中国的文化正在消亡。如果不能认清国家的沦丧会导致文化的消亡,不能打破“和平守法”的桎梏,不把“反抗革命”的时代内涵注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的沦陷,国家的文化的消亡。所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一成不变,要想发展、要繁荣,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反省意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自身的内在结构与文化内涵。比如,有着“梆子之父”之称的“秦腔”,曾在陕西和甘肃一带广为流行。然而,在互联网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无人看戏、无人演戏”的困境。在这样的困境下,西安动画团队对秦腔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经典曲目改编为动画《漫赏秦腔》,通过“网络+秦腔”的形式为中国戏剧文化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漫赏秦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意蕴,在一开播即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不仅收视率高,而且证明了其深厚的群众基础。秦腔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经验表明,“文化反省”对于传承和发展秦腔、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通过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要改变戏曲文化被边缘化的状况,就需要进行“文化反省”。文化自省是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和先决条件,而文化自省必须以高度自觉的文化反省为动力。因此,复兴秦腔这样的戏曲文化,不能脱离对自己的文化的反思和正确的把握。只有进行深刻的文化反省,我们才能正视传统文化如秦腔的价值,并正确地处理好与流行文化和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既要保存和传承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求同存异的心态,积极吸取其它文化的精华,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当代社会所淘汰。总之,《四世同堂》从文化的角度,折射出民族危亡、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他指出,我国国民意识薄弱、文化自卑、官僚主义等问题,是当代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对其进行文化反省,对其进行批判,发掘其文化根源,重建民族精神。如果我们不能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建立一个强大的文化强国、增强民族的文化软实力,那么,我们的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