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体系构建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含义和形式;实践的含义形式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探索认识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社会历史的本质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社会历史的发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社会基本矛盾/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人的价值(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建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形式和阶段: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发展深化依赖于认识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特点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条件性——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具体性——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认识过程的特点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知识建构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创造人与社会)(钥匙)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先进→促进落后→阻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反作用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方式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直接动力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地位主体作用基本内容、地位、要求生产力生产关系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
知识建构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人的价值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积极功能和属性)人的价值构成:社会价值+自我价值评价标准: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价值观: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承载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及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基本特征: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评价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劳动和奉献——必由之路/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前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增长个人才干,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指引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建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形式和阶段: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发展深化依赖于认识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特点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条件性——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具体性——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认识过程的特点重点突破一、认识思考:认识与意识有什么区别?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含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2.形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对错之分。但是,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与物质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对应。3.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发展、深化依赖初级阶段高级阶段重点突破二、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含义:
2.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注意: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②实践是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活动,不包括主观世界,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③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例如:想喝水(思维活动)——喝水(物质活动);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④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例如:设计方案→修建桥梁←桥梁(主观)(客观)(实践)注意:基本形式≠全部形式。还包括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等实践活动。重点突破二、实践3.基本特点:特点因素与其他主体区别侧重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联系强调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空间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坚持这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影响实践的客观因素影响实践的主观因素影响实践的时空因素重点突破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侧重点整体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来源
≠
途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更多、更深,更全面强调把认识与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强调认识要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亲身实践,直接经验;读书学习,间接经验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①原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①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
≠
认识的根本任务
②怎样: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注意:起点是实践重点突破补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①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实践决定认识的方法论)②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作用的方法论)重点突破四、真理的特征
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注意:顺序不能调换。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活动)是客观的。②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谬误。;②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点突破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特点
表现(含义)原因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从认识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①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③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②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2)从认识的客体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不是一帆风顺)真理可以被超越,不能被否定和推翻①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练一练1.(2023·湖北)“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使得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说明()①科研意识转变程度决定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②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③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④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详解】影响科研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意识转变程度影响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但不起决定作用,①说法错误。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说明了实践提出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②正确。实践活动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并非“实践主体的能动性”,③说法错误。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提高了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说明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④正确。练一练2.(2023·海南)2022年12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30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出技术跨越的创意,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科技攻关,奇迹般地将科技创意变为现实。这表明()①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②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化科技创意为现实③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详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①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30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出技术跨越的创意,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科技攻关,奇迹般地将科技创意变为现实。这表明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化科技创意为现实;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②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法错误,③排除。练一练2.(2023·新课标Ⅱ卷,19)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详解】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由此可见,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说明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③符合题意。认识的发展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并不是一个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而是对已有认识的超越。“不断推翻前人认识”说法错误,②排除。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不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④错误。练一练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生产实践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大食物观形成的来源和动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树立大食物观的目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大食物观”代替“以粮为纲”的旧观念,真理性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4.(2022·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粮为纲”的粮食观。现在通过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有了更多获取食物的途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以粮为纲”到“大食物观”,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更宽广的视野。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大食物观的形成过程。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知识建构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创造人与社会)(钥匙)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先进→促进落后→阻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反作用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方式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直接动力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地位主体作用基本内容、地位、要求生产力生产关系重点突破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区别联系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指: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根本)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包括:①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等②社会心理、风俗、习惯……(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性质上)②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
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过程上)(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小角度)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社会意识的不完全同步性)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重点突破二、物质资料的生产1.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作用: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含义要素生产力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重点突破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包括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有关,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社保政策等。(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思想上层建筑)政治和法律制度、政党、国家政权机构、军队、法庭、监狱等(政治上层建筑)判断: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ⅹ比如,封建专制制度适应于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崛起后,封建制度则对新经济产生了阻碍作用,所以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重点突破经济基础总
和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
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组织和设施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历史的两对基本矛盾的示意图小结:社会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重点突破重点突破五、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矛盾性质解决方式阶级社会对抗性(敌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改革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补充】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练一练1.(2020·浙江)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涉及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而该选项强调的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没体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排除D。林权属于产权关系调整,是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B练一练2.(2022·山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强调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不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②错误。D练一练3.(2020·全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④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的变革不一定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①错误;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排除②(不能把必要条件直接变成了充分条件)。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D练一练4.(2021·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也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历史。
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团结带领人民贏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潮的产物。
基于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十八大以来,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练一练参考答案: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奋发有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中国共产党到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可由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替换)。⑤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
知识建构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人的价值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积极功能和属性)人的价值构成:社会价值+自我价值评价标准: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价值观: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承载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及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基本特征: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评价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劳动和奉献——必由之路/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前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增长个人才干,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指引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一、价值重点突破哲学上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客体---事物的属性、功能主体---人的
需
要满
足①价值是一种关系。物的属性和主体(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②“客体-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③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人的价值重点突破人的属性(付出与贡献)社会、他人的需要满足1.含义: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贡献)社会价值(索取)自我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2.内容:3.特点:4.评价:——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即社会价值。尊重满足社会、他人自己的需要③贡献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同种类贡献有大小之分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二者之间不可比较大小、优劣。注意:①贡献和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贡献应该居于首位。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重点突破三、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观导向作用: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对个人对国家和民族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重点突破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值不值得:认知)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去不去做:行为)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事实判断:基础基础体现社会意识价值选择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社会存在决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决定作用】价值判断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与关系重点突破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因时而异)。(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表现:因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而异;因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异;
因立场不同而异;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要求: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不能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就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客观标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体现。重点突破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1)客观标准(2)最高标准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求。②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③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④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重点突破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原因如何做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具体要求: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原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练一练1.(2023·全国乙卷)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详解】随着乡村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对农村的认识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性反映,体现了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③正确。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主体的知识和能力,②错误。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④错误。B练一练2.(2022.湖北卷)自2022年起,某省通过财政资助演出的方式,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科护理学(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七年级(下) Unit 5-1
- 《商务沟通技巧》课件
- 《交通设施》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课件)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课件)第1课时-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 hse体系管理培训讲座课件
- 县光伏扶贫项目(技术规范、投标文件格式)
- 大型学校教学楼长螺旋施工合同
-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合同及安全协议
- 算三世秘本公开:《达摩一掌经》
- 《英语语音》考试试卷及答案(共6页)
- 火电厂专用英汉对照
- 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 主斜井台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最新)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培训会领导讲话(精)
- 专业英语四级听力模拟题
- 公立医院DSA设备的综合效益分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报告单
- 乡镇殡葬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 MSDS(T-09)快干水2x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