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_第1页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_第2页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_第3页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_第4页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梅兰芳蓄须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作业设计

梅兰芳蓄须

情境任务

积极参赛,完成“梅兰芳名人小传"。

首届“爱国名人小传”设计大赛通知

从古至今,中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志士仁人。因为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有了今日繁荣的祖国。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爱国人物的事迹,向他们致敬,特开展本次比赛。一旦入选,就有机会在图书馆进行专题展览。期待你的来稿!

学校图书馆

2023年11月25日

目录

任务一:了解历史,初识梅兰芳

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主要事件

任务三:品读句段,感受民族气节

任务四:了解姓名内涵,评价人物

任务一

了解历史,初识梅兰芳

名人简介

梅兰芳(1894-1961)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原名澜,又名鹤鸣,兰芳是艺名。梅兰芳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演戏天资并不见佳,可他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千方百计地扬长避短,终成一代名家。梅兰芳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京剧大师。除演戏之外,他还是一位满腔热忱的爱国者。

梅兰芳代表作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

京剧介绍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质疑课题——为什么要蓄须?

梅兰芳蓄须

知识链接:生活中的梅兰芳是男的,而舞台上扮演的却是旦角。为了演出需要,梅兰芳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蓄(xù):留。

蓄须:留胡子。

历史背景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想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共荣圈,为实现其侵略的野心,策划了一场战争,美其名曰:“大东亚圣战"。中国不少地区先后沦陷。很多帝国主义国家伙同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以租借为名,占领中国不少地方。租借给法国的叫“法租界”,租借给英国的程“英租界"……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

任务二

初读课文,梳理主要事件

字音字词

蓄须被迫租界纠缠邀请香港骚扰拒绝签订宁可

要求妄想

jiūchán

yāo

rǎo

wàng

qiāndìng

gǎng

yāo

nìng

多音字

yāo

yào

要求

要挟

要点

需要

多音字

níng

nìng

宁静

安宁

宁死不屈

宁愿

词语积累

旦角不堪其忧

戏园子斩钉截铁

细声吟唱深居简出

登台演出蓄须明志

京剧角色——旦

京剧五大角色之旦角

旦角: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

初读课文,梳理主要事件

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日本人演戏?圈画关键词,完成学习单。

蓄须明志

1937年

(上海)

1938年

(香港)

1941年

(香港——上海)

1945年

(抗战胜利)

藏身租借

身居香港

卖房度日

设法

“生病”

剃须登台

深居简出

初读课文,梳理主要事件

梅兰芳想尽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

蓄须明志

深居简出

卖房度日

设法“生病"

不给侵略者演戏

主要

事件

办法

困难

不能演出

不能创作

随时随地的骚扰

没有经济来源,又要养家

差点丢了性命

初读课文,梳理主要事件

梅兰芳做了那么多事,目的只有一个拒绝给日本人演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借助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大概意思呢?

概括文章的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学们,试试吧!

任务三

品读句段,感受民族气节

感受民族气节

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次拒演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文章,作批注,说说你的想法。

感受民族气节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1.聚焦“无异于虚度生命”

思考:“无异于虚度生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对梅兰芳先生而言,不能演出,不能创作,就等同于“无异于虚度生命”?

感受民族气节

梅兰芳曾创编《黛玉葬花》,在上海连唱45天。

他还将京剧推向世界,在美国巡回演出72天,场场爆满。

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将整个京剧发展推向顶峰,使京剧走向兴盛。

1.聚焦“无异于虚度生命"

拓展资料

梅兰芳将舞台看作生活,将艺术当作生命的全部。

感受民族气节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2.聚焦“细声吟唱”

梅兰芳这么做,是因为害怕被日本人发现后逼他演出。

此时,远离舞台,细声吟唱,就是一个艺术家的骨气,就是一个艺术家的爱国方式。

感受民族气节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3.聚焦“蓄须明志"

蓄须明志让我们看到了梅兰芳不给日本人演出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感受民族气节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4.聚焦“卖房度日”

难道梅兰芳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想象内心独白:宁可______也绝不______

梅兰芳有钱不赚,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曰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腰。

感受民族气节

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5.聚焦“差点儿丢了性命"

险性丢了生命仅仅是因为打了伤寒针吗?更可怕的是什么?

“设法生病”如果被日本人识破,那日本人会恼羞成怒,逼迫梅兰芳演戏,关押梅兰芳,甚至杀害梅兰芳……

梅兰芳宁死不屈。

感受民族气节

日本侵略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演出,妄想通过梅兰芳的影响力,掩盖他们侵略中国的事实。梅兰芳曾说过:“日本人民和艺术家欢迎我,但日本军队现在打进我们中国,中国人民任他们践踏受他们折磨,我不愿在他们的刺刀下过日子,更不愿意成为日本侵略者粉饰太平的工具。"

思考:梅兰芳拒绝演戏的根本原因

拓展资料

想象内心独白:宁可______也绝不______因为我是中国人。

感受民族气节

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兰芳蓄须”为题了吧?

“蓄须"贯穿整篇文章,是梅兰芳坚定不移的态度,是艺术家的爱国情怀,是民族气节。

任务四

了解姓名内涵,评价人物

了解姓名内涵

课前我们知道,梅兰芳并非其原名,而是艺名。读到这里,你能读懂“梅兰芳”名字的含义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一王冕《墨梅》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一郑板桥《高山幽兰》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陈献章《题画兰》

了解姓名内涵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国人精神的象征。梅兰芳的名之中蕴含着他的品性和追求,即无论是表演还是做人,都要像梅和兰那样高总芬芳,只有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艺术大师”。

评价人物

对梅兰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此时,如果请你像学习前面的文章一样完成对梅兰芳的评价,你会吗?

闻名世界京剧表演艺术家旦角藏身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打针装病剃须爱国民族气节

借助词语提示,完成评价

评价人物

评价展评。

展评区

人物评价

设计梅兰芳名人小传

本节课,我们已梳理了梅兰芳蓄须的主要事件等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梅兰芳先生设计爱国名人小传吧!

名人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难忘的一课》

中国历史上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和故事还有很多。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到让你感动的一些场景,一些语言。思考:为什么这一课令人难忘?

谢谢

()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会认“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运用提取文中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

3.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文对照,初识大师

1.舞台上的梅兰芳。

(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梅兰芳。

(2)通过预习,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学生结合资料交流预习收获)

(3)出示舞台上与生活中梅兰芳的图片:虽是一个俊朗儒雅的七尺男儿,却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形象。

(4)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二句,指读。

(5)质疑:堂堂男儿,为什么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随机了解“旦角”,出示梅兰芳塑造的各种旦角图片。

小结: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塑造这一个个优美的旦角形象。

2.蓄须时的梅兰芳。

(1)出示蓄须时的梅兰芳图片。

(2)理解“蓄"的意思,并积累与“蓄”相关的词语:蓄发、蓄辫子、蓄指甲。

(3)预习过课文后,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

二、阅读故事,厘清事件

1.借助导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关注导读提示。课前导读告诉我们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单元导读提示我们还有什么学习任务?

(2)梳理学习任务:梅兰芳拒演的方法;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聚焦拒演方法,厘清事件。

(1)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拒绝演出的方法,作批注。

(2)交流反馈,引导概括。(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病)

(3)引导理解方法与事件的联系:梅兰芳用了这些方法拒演,课文写了几件事情?(明白梅兰芳拒绝的方法就是课文的主要事件。)

(4)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剃须登台)

(5)课文中的六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不可以。原因:①这些事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②梅兰芳经历的困难越来越大。

三、品读故事,感受气节

1.到底有什么危险和困难呢?请默读第2~7自然段,画出相应词句,作批注。

2.交流反馈,点拨提炼。(预设:学生从藏身租界、深居香港、不再登台读出虚度艺术生命;从准备卖房度日读出生活穷困;从设法大病读出险丢性命。)

3.师生合作读。

曾经,他作为四大名旦之首,在舞台上万众瞩目,如今只能藏身租界、深居香港、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曾经,他拥有花园般精美的住所,可现在因为蓄须明志,他生活穷困——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曾经,他为了保持柔美的身段,日日健身,可为了拒绝演出设法大病——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4.感悟民族气节。

(1)为什么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上台演戏?

拓展资料,明白日本侵略者的真实目的:日本帝国主义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登台演出,妄想通过梅兰芳的影响力,掩盖他们侵略中国的事实。

(2)梅兰芳正因为知道了他们的真实目的,才誓死拒绝。

回读感受誓死拒绝的决心:他宁可(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病),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威逼下登台演出。

(3)艺术生命可以虚度,生活可以穷困,性命也可以失去,但什么决不能失去?(板书:民族气节)

5.这些事情都是梅兰芳不失民族气节的表现,为什么独独要以蓄须这件事为题呢?

明白蓄须是梅兰芳独有的爱国行为,这个行为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是他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

四、串联事件,尝试概括

1.串联事件,把握全文内容。

梅兰芳先生拒演过程中的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深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我们该怎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回顾方法:我们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①学习第四单元,知道了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大意。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尝试着用这两种方法说说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藏身租界”“深居香港"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概括:因为侵略者不断纠缠,梅兰芳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虚度艺术生命。

“蓄须明志”既可以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也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来概括:在侵略者多次逼迫、随时骚扰的情况下,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因为侵略者多次逼迫、随时骚扰,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拒演,导致生活困顿。

(3)串联事件概括。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要把这些层层递进的事情串联起来有什么方法?(紧扣主要人物,排列有序,事件整合。)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虚度艺术生命,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设法大病,直至抗战胜利,才剃须登台。

2.小结:把握由多件事情组成的文章内容,在了解每件事情内容的基础上,还需紧扣主要人物,厘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概括。

五、阅读链接,学以致用

1.自主阅读,尝试概括。试着用多件事串联的概括方法连起来说说《难忘的一课》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我”看到年轻的台湾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

第二件事:年轻的台湾教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2)串联事件概括。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