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日趋激烈,人地冲突也趋于尖锐,大批生员和破产农夫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心集权的减弱B.传统观念的变更C.社会阶层的固化D.科举制度的动摇2.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闻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表明明清时期()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长途贩运贸易旺盛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3.[2024·安徽示范中学培优联盟冬季联赛]明中期的部分学者这样说道:“今日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士之读书将以商禄,农之力作将以商食,而工而隶而释氏而老子之徒,孰非商乎?”“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而士与农、商常相混。”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明代()A.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B.工商皆本思想日益盛行C.心学否定传统伦理标准D.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4.从16世纪中叶起先,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快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A.明清人口增长压力得到缓和B.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有所变更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5.李贽认为,应当让每个个体依据自己的特性和目标发展,“各从所好,各骋所长”,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这说明()A.反专制思潮已成熟B.李贽提倡个人自由C.李贽重视社会责任D.晚明思想氛围宽松6.黄宗羲认为,君主“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行”。其旨在()A.反对重农抑商观念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废除封建制度D.保证人民基本权利7.[2024·江苏扬州中学检测]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成了正面的被确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更,着实令人惊讶,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作者相关表述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8.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tè);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A.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B.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通俗小说在社会上有很强影响力D.小说是出现社会混乱的主要缘由9.18世纪中国本土商业网点更加紧密。每一重要行会(山西的银行家,安徽新安的商人)在大城市都拥有地方会馆,作为会堂,拥有供过往人员用的客栈以及仓库、分支机构、钱庄。材料表明()A.山西、安徽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实力雄厚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C.“工商皆本”的观念影响广泛D.传统小农经济已经失去优势地位10.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一般妇女常常成为小说的主子公。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重要缘由是()A.陆王心学形成B.君主专制强化C.商品经济旺盛D.商人地位提高11.明末清初的鉴赏指南列举了很多值得保藏的外国商品,西方的时钟、眼镜、烟草瓶和西洋缎子等在上层社会很受欢迎。到了18世纪,来自俄国和北美洲的毛皮制品在中国也曾风靡一时。这种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受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场影响B.手工业水平被西方超越C.政府并不排斥民间的外贸往来D.朝贡贸易重新焕发朝气12.明清时期,无论剧本、小说,还是医药、科技著作都盛行插图,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绣像小说之类的图文结合书籍。这一现象()A.说明印刷技术起先成熟B.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盛C.加速了市民文学的兴起D.体现了文化政策的宽松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13.明至清中叶出现社会阶层变更与人口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从明代中后期起先,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旺盛,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剧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快速。首先表现在争夺土地上,以地权分化为其主要内容。这种分化通过权势占夺和私人买卖两条途径得到实现。争霸社会财宝的主要势力,由内廷皇族集团转为外廷官僚集团,由中心转向地方,以缙绅为代表的各地官豪势要趁机而起,大肆争夺土地,积聚财宝。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冲突,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摘编自林金树《明代中后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材料二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浩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干脆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由于中国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在经济发达较早的腹地,人多地少的冲突更为尖锐。并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即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迁。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家乡,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繁衍后代。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淌,严峻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冲突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分析材料一中农村贫富分化的缘由,并概括其社会影响。(8分)(2)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与材料一中相比,二者有何共同点。(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两个朝鲜人相约去买书,甲:“我们到书市买文书去。”乙:“买什么书?”甲:“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乙:“买四书五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理,买那些通俗读物干什么?”甲:“《西游记》喧闹,好看解闷。”学者朱舜水侨居安南(古越南)时问安南某官员:“尊府古书多否?”答曰:“少少足备观览。”他又问:“有通鉴纲目、前后汉、廿一史、《史记》《文献通考》、纪事本末、《潜确居类书》《焚书》《藏书》及《古文奇赏》《鸿藻》等书吗?”答云:“俱有,唯《鸿藻》无有。”——据[明]朱舜水《安南供役记事》、[朝鲜]崔世珍《朴通事谚解》整理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精确。)课时作业(十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解析:材料中“大批生员和破产农夫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的现象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遭到冲击,故选B项;解除A、C、D三项。答案:B2.解析:据材料“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闻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可知地区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故选C项;据所学明清时期政府依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贸易的相关信息,解除B项;D项说法材料信息未涉及,解除。答案:C3.解析:明代中期士农工、佛教徒、道家之徒纷纷从事商业或与商业活动亲密相关,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旺盛发展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这冲击了传统的农本商末观念,A项正确;明清时期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但没有盛行,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心学”,解除C项;材料主要表明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政治地位未涉及,D项错误。答案:A4.解析:据所学,玉米、甘薯、马铃薯都是高产作物,由“种植面积快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可知,这些粮食作物的引进增加了粮食产量,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A项正确;“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技术层面,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对外政策渐渐走向封闭,而非开放,故D项错误。答案:A5.解析:“让每个个体依据自己的特性和目标发展”可知李贽提倡个人自由,故选B项;“已成熟”的说法过于确定,解除A项;提倡个人自由并不等同于重视社会责任,解除C项;明代思想限制严密,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解除。答案:B6.解析:据材料“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可知体现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重农抑商观念,解除A项;黄宗羲反对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封建制度,解除C项;黄宗羲是封建士大夫,不行能“保证人民基本权利”,解除D项。答案:B7.解析: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明清时期得到认可与确定,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答案:C8.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小说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都认为小说是引起民众好勇斗狠和刑讼、奸盗常见的重要缘由,这从侧面反映出通俗小说当时在社会上有很强的影响力,故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文化专制政策对小说发展的影响,也不是在说小说对理学正统地位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小说并非社会混乱的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答案:C9.解析:“在大城市都拥有地方会馆……”指的是清代的商帮,而徽商、晋商是其典型代表,故选B项;山西、安徽在18世纪并不是全国经济重心,解除A项;商业网点的分布与“工商皆本”的观念无关,解除C项;18世纪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解除D项。答案:B10.解析:据材料“明朝后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一般妇女常常成为小说的主子公”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学旺盛,故选C项;依所学可知,明中期陆王心学形成,解除A项;依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大兴文字狱,与材料中一般民众成为歌颂对象不相符,解除B项;依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厉行抑商政策,商人地位并未改善,解除D项。答案:C11.解析:明末清初,外国商品在中国上层社会受到欢迎,说明中外贸易比较发达,明清时期的国内市场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说明古代中国也是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故选A项;材料没有对中国的手工业和西方的手工业进行比较,解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中西方的贸易渠道,并且当时政府依旧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解除C、D项。答案:A12.解析:“盛行插图,出现了大量的……图文结合书籍”主要是为了满意市民阶层的阅读需求,可知此时世俗文化兴盛,故选B项;印刷技术在宋朝已基本成熟,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清”不符,解除A项;依据材料“无论剧本、小说,还是医药、科技著作都盛行插图”可知此时期文学、艺术、科技都出现世俗化趋势,说明的是市民文学的旺盛而非兴起,C项解除;材料未涉及文化政策,解除D项。答案:B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缘由,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生产力、商品经济、私有观念和对土地的争夺等方面分析。其次小问社会影响,依据材料一从贫困人群、社会冲突和统治危机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现象,依据材料二从人口的激增和人口流迁方面分析。其次小问共同点,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危机等角度比较。答案:(1)缘由: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旺盛;私有观念空前剧烈;权势力气争夺土地。影响:扩大了社会贫困人群;激化了社会冲突;引发统治危机。(8分)(2)现象:人口激增;人口流迁。共同点: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引发社会危机。(6分)14.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依据朝鲜人买书的探讨得出论题:明朝时期中华文化广泛传播至周边国家。结合所学从明代时期社会经济的旺盛、中国文化的传播、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绽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朝时期中华文化广泛传播至周边国家。(2分)论述:明代农业和工商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旺盛,阳明心学和明末进步思潮兴起。政治上与周边国家存在朝贡关系,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加强。朝鲜人购买儒学及文学书籍,安南官员藏有大量中国书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