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40CCSA77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4402—2022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程2022-12-24发布2023-01-24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IDB32/T4402—2022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规定 24.1划定阶段 24.2资料收集 24.3实施方案制定 34.4技术设计书编制 34.5实施作业 34.6质量检测 34.7成果验收 34.8资料归档与移交 35划界 35.1河道 35.2湖泊 45.3水库 45.4其他水利工程 45.5其他水利附属设施 56测绘 56.1空间基准 56.2基本控制测量 56.3地形图测绘 56.4界桩(牌)测量放样 66.5管理范围线图绘制 67桩牌 67.1界桩(牌) 67.2共桩埋设位置 87.3告示牌 88数据处理 98.1基本要求 98.2信息采集 98.3接边处理 10ⅡDB32/T4402—20228.4数据库结构 108.5成果汇交 109质量检测与评定 119.1基本要求 119.2检测内容 119.3检测方法 129.4质量评定 129.5检测报告 1210验收 1210.1验收依据 1210.2验收内容 1310.3验收程序 1310.4验收资料清单 1310.5验收公告 13附录A(规范性)各水利工程划界表样式 14附录B(规范性)特征点采集精度要求表 16附录C(规范性)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样式 17附录D(规范性)行政区划简码 20附录E(规范性)管理界桩界牌设计样图 22附录F(规范性)告示牌设计样图 24附录G(规范性)点编码及属性统计表 25附录H(规范性)线编码及属性统计表 28附录I(规范性)面编码及属性统计表 32附录J(规范性)界桩(牌)身份证表样式 35附录K(规范性)移位桩点之记表样式 36附录L(规范性)数据库结构表 37附录M(资料性)划界报告编写提纲 43附录N(规范性)检测项目内容及检测方法表 45附录O(规范性)质量检测评定表 47附录P(规范性)相关公式 51附录Q(资料性)质量检测报告编写提纲 52附录R(资料性)验收资料移交清单目录 57参考文献 58ⅢDB32/T4402—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厅工程运行管理处、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劲松、陆一忠、郭宁、徐玲玲、万骏、1DB32/T4402—2022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以下简称“管理范围”)的划界、测绘、桩牌、数据处理、质量检测与评定、验收等。本文件适用于县(市、区)乡(镇)级以上河道、水库、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灌区工程的干支渠,水闸、泵站、水电站、海堤等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划定,包括新、改、扩建工程。其他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划定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201防洪标准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Z9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JJ/T8城市测量规范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TD/T1001地籍调查规程DB32/T4294水利对象代码编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managementscopeofrivers,lakesandwaterconservancyprojects维护河湖功能有效发挥、保护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依法依规确定的管理区域。2DB32/T4402—2022注:本文件湖泊管理范围指《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中规定的湖泊保护范围。3.2权属范围scopeowners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经国土主管部门核准颁发的《土地使用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的土地范围。3.3管理范围线managementscopeline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外缘控制线。3.4河口线estuarineline无堤防河道迎水侧河坡(挡土墙)与地面的交线。3.5基准线datumline确定管理范围的参照线。3.6包括界桩、界牌和告示牌。界桩、界牌是指埋设在管理范围线上起标识作用的桩或牌;告示牌是指对管理范围线解释、宣传、告知的牌。3.7界桩、界牌身份证boundary界桩(牌)的照片、编号、坐标、点位图等身份信息。注:简写为“界桩(牌)身份证”。3.8电子桩electronicpost标识管理范围线位置、走向等相关信息参数的非实体化数字界桩。3.9移位点之记recordofshiftpoint记载不能原位埋设界桩(牌)的移位点名、坐标、所在地、点位略图等信息。检测单元detectionunit划界质量控制的基本单位,依据划界对象特点(河湖和水利工程及其接边、曲线、共桩等特征段)划分为若干个单元。主控项maincontrolitem对检测单元质量起决定作用或重大影响的检测项。4一般规定4.1划定阶段管理范围划定一般包括资料收集、实施方案制定、技术设计书编制、实施作业、质量检测、成果验收、资料归档与移交等阶段。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实施方案制定、技术设计书编制两个阶段可合并。4.2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河湖和水利工程地形图、正射影像资料和测量控制成果,特征水3DB32/T4402—2022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状况,相关水利、水运等行业规划等资料。4.3实施方案制定结合项目特点和成果要求制定,提出管理范围划定的目标任务、划定标准、操作程序、实施时间、形成成果、责任分工、经费来源及保障措施等。4.4技术设计书编制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河湖和水利工程特点和现状地物地貌,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设计方案,重点是底图制作、分段分工程划界设计、测量放样方法、界桩制作安装设计、成果整理、资源配置、进度计划等。4.5实施作业根据审批后的技术设计书开展现场实施作业,主要步骤为。a)预布桩点。在地形图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的底图上,预划管理范围线,预布界桩点。b)测量放样。对管理范围线和界桩点进行现场测量放样,复核成果、采集信息。c)设置桩牌。根据需要开展桩牌制作与安装。d)整理成果。整理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包括报告书、管理范围界线及界址点设置平面图、控制点成果表、移位界桩点之记、界桩(牌)、告示牌成果表、界桩(牌)身份证。4.6质量检测通过划分检测单元,概查、详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质量进行检测,形成质量检测报告。4.7成果验收组织项目验收,形成项目验收鉴定书。矢量图纳入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信息系统。4.8资料归档与移交项目成果归档并移交给管理部门。5划界5.1河道5.1.1管理范围5.1.1.1有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是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两岸堤防及护堤地。5.1.1.2无堤防河道包括山丘区河道和平原区无堤防河道。山丘区河道的管理范围是该河道设计洪水位(或历史最高洪水位)与两岸交线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等;平原区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是河口内的水域、沙洲、滩地及河口两侧防护范围。5.1.1.3沿海挡潮涵闸下游河道的管理范围可以延伸到入海水域。5.1.2有堤防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有堤防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方法:a)现状背水侧堤脚线清晰,以实测的背水侧堤脚线为基准线划定管理范围;4DB32/T4402—2022b)现状背水侧堤脚线不清晰,背水侧堤肩线清晰的河道,可以实测的背水侧堤肩线推算确定的堤脚线为基准线;现状堤身断面不明确,需通过补测的现状断面确定背水侧堤脚线,断面间距宜按≤1000m布置;c)现状堤防位置不易确定的,已有批复的堤防断面可按其划定管理范围,无批复堤防断面的可通过上下游堤防推定管理范围线。5.1.3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方法:a)山丘区河道按设计洪水位(或历史最高洪水位)为基准线确定管理范围;b)平原区无堤防河道以河口为基准线向外一定距离确定管理范围,需实测河口线。5.1.4其他情况其他情况下管理范围的划定方法:a)堤防背水侧邦宽的,以背水侧堤脚线和堤防设计断面背水侧护堤地外缘线范围较大的划定管理范围。邦宽较大的,可以堤防设计断面背水侧护堤地外缘线划定管理范围;b)河口线弯曲的河道,参照现状河势走向或堤线走向趋势、地形情况和现状情况,通过上下游平顺衔接划定管理范围;c)堤防有缺口、不连续的,可通过上下游有堤防段平顺连接;d)堤防培厚加宽后,背水侧有明显堤脚的,以堤脚线为基准线;无明显堤脚的,按不低于堤防设计断面确定的堤脚线为基准线;堤后有顺堤河的以外河口为基准线;e)堤防采用防洪墙形式可根据堤防级别按设计洪水位加超高0.5m自墙后虚拟堤防设计断面确定。5.2湖泊5.2.1管理范围为湖泊设计洪水位以下的水体、湖盆、湖洲、湖滩、湖心岛屿、湖水出入口等区域,湖堤及其护堤地,湖水出入的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及其管理范围。5.2.2管理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无堤防的湖泊管理范围按设计洪水位划定;b)有堤防的湖泊管理范围按5.1执行。5.3水库5.3.1库区按《江苏省水库管理条例》和各设区市相关法规中的管理范围执行。5.3.2大坝的管理范围以其两端及背水侧坝脚线为基准线划定管理范围。5.3.3溢洪河道管理范围按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其他工程设施的管理范围按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划定。5.4其他水利工程5.4.1.1大中型闸站工程单独划定管理范围,小型闸站工程管理范围可纳入河湖和堤防统一划定。5.4.1.2河湖堤防上穿堤建筑物工程的管理范围,应与河湖管理范围统筹确定。5.4.1.3闸站工程管理范围包括:a)闸室或站身段及上、下游连接段和两岸连接建筑物等主体工程覆盖范围;5DB32/T4402—2022b)闸站中心线、主体工程左右侧占压地边缘线以外的一定范围;c)水文设施等附属工程。堤防工程以迎、背水侧堤脚线为基准线划定;管理范围为堤身(含内外钺台),防渗导渗工程,堤内外护堤地,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护岸及控导工程,水文设施等附属工程,及堤防工程管理单位生产生活管理区等占地范围。5.4.3灌区工程干支渠按5.1确定其管理范围。5.5其他水利附属设施与河湖和水利工程相连的管理单位办公、生产、生活等设施占地可纳入管理范围划定。其管理范围可按实有占压地范围和不动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范围统筹确定。各水利工程划界表样式按照附录A执行。6测绘6.1空间基准6.1.1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按3。分带,中央经线可根据测区地理位置6.1.2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6.2基本控制测量6.2.1基本控制点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均应<±0.05m。6.2.2测区引用的起始平面控制点应为E级以上GNSS点或一级以上导线点,起始高程控制点须为四等以上水准点。6.2.3基本平面控制点可采用静态GNSS或动态GNSS(RTK)测量,基本高程控制点可采用几何水准或动态GNSS(RTK)测量。6.2.4采用RTK测量时,求解转换参数应均匀选取能覆盖整个工程区的高等级平面控制点不少于3个,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0.02m。6.3地形图测绘6.3.1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应符合下列要求:a)河道、湖泊≥1:5000;b)水库库区≥1:2000,大坝≥1:1000;c)闸站、堤防≥1:1000。6.3.2基准线实测、修测基准线应符合下列要求:a)地形图与实地已明显变化的,应实测基准线;6DB32/T4402—2022b)地形图比例尺<1:2000的,应实测基准线;c)地形图比例尺≥1:2000的,宜修测基准线;d)平直段应在拐点增设测点,非平直段测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密,间距应≤25m。6.3.3中误差地形图上地物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注记点中误差应满足GB50026要求;基准线特征点采集精度应按照附录B执行。6.3.4地形图测绘6.3.4.1测绘方法宜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测图及地形修测等方法。6.3.4.2地形图应标示建筑物、独立地物、水系及水工设施、管线、交通设施、境界、植被等各类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等。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标示方法和取舍原则应符合GB/T20257.1和GB/T20257.2规定。6.4界桩(牌)测量放样6.4.1界桩(牌)点(含移位界桩点)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网络RTK或单基站RTK进行界桩点放样,也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界桩(牌)点放样。6.4.2当采用全站仪在基本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放样界桩点时,可采用在图根导线点或增设的支线点上进行界桩点放样。增设支线点应不超过2站;使用全站仪放样时边长不宜超过300m。6.4.3界桩(牌)埋设完成后应进行精确定位测量,点位平面位置中误差应<±10cm,高程误差应<±10cm。6.5管理范围线图绘制6.5.1根据界桩数据成果绘制管理范围线。6.5.2管理范围线宜用红色实线绘制(红色RGB255,0,0),线宽为0.6mm。6.5.3界桩点用红色圆圈表示,直径1.5mm,桩点符号内线条作掏空处理,编号在桩位旁标注,不要压盖河床,等线体字高2.0mm,颜色为红色。6.5.4管理范围线应标注特征拐点的坐标,采用引线标注,HZ字体字高2.0mm,颜色为红色;无拐点的顺直河段按1000m间距标注。6.5.5根据图面负载适当、注记清晰匀称的原则,标注相邻界桩点间距,字头朝向河道内侧且垂直管理范围线,HZ字体字高1.5mm。6.5.6分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号应采用自南向北、自西向东流水编号,图廊整饰宜参照GB/T20257.1、GB/T20257.2规定的要求,按照附录C执行。7桩牌7.1界桩(牌)7.1.1界桩(牌)的设置界桩(牌)设置原则:a)界桩点位能控制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边界的走向;b)界桩点宜设置在不影响耕作和通行的位置。界线拐点处应设置界桩,弯曲段应加密布设,其桩7DB32/T4402—2022间距应能准确反映管理范围线变化情况;c)界桩在现场无法埋设时,可设置界牌;界桩(牌)均无法设置时,应进行横向移位并设置移位桩;d)省骨干河道名录以外的河道可设置电子桩。界桩(牌)间距要求:a)一般100m~200m,城市(镇)段宜≤100m,非城市(镇)段最大间距宜<250m,弯曲段应加密;b)生产、生活活动较少的荒山、森林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间距,应≤1000m;c)码头、桥梁等重要涉水项目处,河道(湖泊)转交(角度<120。)处,人口密集或人流聚集地点河湖库岸段应增设。7.1.1.3编号与埋设7.1.1.3.1编号组成由河道(湖泊、水库、闸站工程)名称、县(市、区)名称各字拼音第一个字母缩写和界桩号组成,各设区市和厅属管理处直管工程视同县编号。行政区简码按照附录D执行。7.1.1.3.2序号用阿拉伯数字0001、0002、0003流水编号,每条河、湖、库及闸站统一进行编排。其中河道区分左右岸,面向下游岸别编码“L”代表左岸,“R”代表右岸,“M”代表洲堤,“S”代表缺省值(不区分左右岸)。主海堤临海侧编码“L”,背海侧编码“R”。7.1.1.3.3编码与埋设方向:a)河道界桩编号起始点选择在河道源头或县(区)级边界处,按照河道行洪、排涝方向自上而下,面向下游分左、右编号和埋设,不应跳号;b)湖泊、水库界桩编号起始点选择主坝(堤)一侧、县级边界处、重要的入湖及出湖河道、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等处,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并进行埋设,首先对主坝(堤)管理范围界桩进行编号和埋设;c)闸站工程界桩选择上游(主要运行工况水流方向)左岸管理范围起始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和埋设;d)海堤工程界桩编号起点选择县(区)级边界处,按从北往南顺序依次编号。7.1.1.3.4加密界桩采用在上一个原有界桩号后加“-”再加数字序号的方法,保证同一河湖和水利工程7.1.1.3.5界桩界牌可采用简码,如“CMH-SQSH-L0008”可简化为“CMH-L8”,加密界桩“CMH-7.1.1.3.6其他要求:a)河道、湖泊、水库、闸站等名称,应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的名称,如无法一致应说明;b)涉及移位的界桩界牌编码标注增加“Y”,如“CMH-LgY”;c)在相邻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处埋设界桩时,应根据其管理级别埋设界桩,若平级,则以布桩的顺序确定。7.1.2界桩(牌)及告示牌制作安装7.1.2.1制作安装应美观、清晰,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7.1.2.2界桩制作安装如下。a)规格、制作材料、标识按附录E执行,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共桩、移位界桩在界桩顶部分别采用红色、黄色金属漆喷涂;2)移位桩在向河道左侧面增加移位距离与方向箭头标识;8DB32/T4402—20223)可结合管理需要增加二维码、指向等相关信息。b)与河道位置关系:界桩埋设时,“严禁移动”面应背向河道(湖泊、水库、水利工程),并与河道岸线平行。界桩垂直方向上偏斜不应超过5。;水平方向上与河道岸线夹角偏斜≤15。。c)埋设:地面以下600mm,地上露出400mm。7.1.2.3界牌制作安装如下。a)规格、制作材料、标识按附录E执行。b)埋设方式、位置和方向:埋设方式有嵌入式、壁挂式;应面向河道,且处于醒目位置;垂直方向上偏斜不应超过5。;水平方向上与河道岸线夹角偏斜不应超过45。。c)安装:嵌入式、壁挂式安装在地面或墙上。d)界牌不具备埋设条件的,可按下列要求设置简易界牌。1)规格:从上至下分别喷印水利标志、××江(河)名、管理范围线、喷涂编码,下排居中为“××人民政府”。以上标志及文字均居中,数量较多的文字,可适当缩小其大小,以美观、清晰为宜。2)制作材料:预制200mm×150mm正方形铁片,背景颜色为银白色。3)安装要求:壁挂式或贴地式。壁挂式简易界牌应面向河道布置,贴地式简易界牌应顺河道水流向布置,且处于醒目位置。7.2共桩埋设位置7.2.1干、支河交汇处,管理范围线交汇处需设置共桩,并按照干河界桩埋设,不再埋设支河管理范围界桩。7.2.2主、次河平行(两河三堤)且管理范围交叉,交叉处设置共桩,并按照主河埋桩。7.2.3跨河建筑物管理范围单独设置界桩;建筑物、河湖管理范围重合处需设置,并按照建筑物管理范围界桩埋桩。7.2.4穿堤建筑物:a)小型穿堤建筑物管理范围宜纳入河湖管理范围;b)大中型穿堤建筑物管理范围单独设置界桩,管理范围重合处需设置公共界桩;c)干支流交汇处控制性建筑物如管理范围已到河口,可参照大中型穿堤建筑物设置界桩。7.2.5相邻建筑物管理范围,考虑以下几种情形(不限于):a)相邻建筑物管理范围有重合,管理范围交汇点需设置公共界桩,并按照主要建筑物管理范围界桩埋桩;b)不同水管单位应对交汇区域内建筑物实际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线,并埋设;c)同一水管单位管理的枢纽建筑物可按各建筑物管理范围外包线确定枢纽建筑物管理范围。7.3告示牌告示牌设置。a)规格:告示牌正面标书政府告示,反面为有关水法律法规宣传标语(蓝底白字)。按照附录F执行。b)制作材料:采用φ50mm不锈钢管或热镀管制作支架,面板采用铝反光面板制作。c)设置位置:1)省骨干河道、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沿线范围间距宜≤1km,其他河湖根据需要设置(原则上每个河湖不少于1块,可结合河湖长制告示牌集中设置),对重要河湖、人口密集、人流聚集地和进出路口处可增设;2)水库一般设置2个~4个告示牌,有两个设置在大坝两端;9DB32/T4402—20223)涵闸站工程告示牌不少于两个,主要设置在闸上、下游处。d)安装要求:告示牌立柱管埋入地下400mm,四周浇筑600mm×600mm的C20砼底座固定。垂直方向上偏斜不应超过5。;水平方向上与河道岸线夹角偏斜不应超过15。。沿江、沿海及风速较大区域可根据需要加固。8数据处理8.1基本要求8.1.1界桩界牌点、管理范围线、管理范围面(简称点、线、面)等空间实体数据应采用数据库文件格式。8.1.2属性数据内容与格式填写按照附录G至附录I执行。8.1.3管理范围界桩(牌)身份证、移位点之记中的图片数据应采用彩色图片,分辨率≥200dpi,单张图片容量≤500kb。8.1.4文档资料采用不可编辑电子文档,主要包括实施方案、技术设计书、检查报告、质检报告、工作报8.1.5质检、审计、验收等档案资料数据采用不可编辑电子格式,单个文件容量≤10M。8.2信息采集8.2.1采集对象管理范围线界桩(牌)、告示牌埋设完成后,对界桩(牌)、告示牌中心点采集坐标信息,形成相应位置信息数据。8.2.2采集内容每座实体界桩(牌)埋设完成后,应采集相应的身份信息,对因实地不具备埋设条件而埋设的移位界桩(牌)应采集相应的移位点之记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名称、日期、具体地点、坐标、点位略图、近景照片、远景照片等。界桩(牌)身份证和移位桩点之记样式按照附录J、附录K执行。8.2.3属性信息采集8.2.3.1属性信息的填写对于每个划界对象,应采集相关属性信息。内容包括管理范围界桩点、权属范围界桩点、控制点、告示牌位置点、管理范围界线、权属范围界线、管理范围划定基准线、管理范围面、权属范围面等。采集内容及填写按照附录G至附录I执行。8.2.3.2属性编码:a)管理范围数据编码:1)管理范围界桩点状要素编码按照“GLP-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共桩情况”格式;管理范围告示牌点状要素编码按照“GSP-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格式.2)管理范围线状要素编码按照“GLL-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格式;3)管理范围面状要素编码按照“GLA-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b)保护范围数据编码:1)保护范围线状要素编码按照“BHL-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格式;10DB32/T4402—20222)保护范围面状要素编码按照“BHA-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序号”格式。c)权属范围数据编码:1)权属范围点状要素编码按照“QSP-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宗地编号-界桩序号-共桩标识码”格式;2)权属范围线状要素编码按照“QSL-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宗地编号”格式;3)权属范围面状要素编码按照“QSA-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宗地编号”格式。d)测量控制点编码按照“KZD-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序号”格式。8.3接边处理8.3.1支河划界成果信息化时应采集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8.3.2次河划界成果信息化时应采集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8.3.3建筑物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建筑物两侧河道宜通过外包建筑物或者按河道管理范围进行连通,保持河道的连通和完整。8.3.4穿堤建筑物:a)大中型穿堤建筑物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b)干支流交汇处控制性建筑物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8.3.5相邻建筑物:a)次要建筑物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数据并进行编号;b)不同水管单位建筑物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数据并进行编号;c)同一水管单位管理的枢纽建筑物可不对虚拟界桩进行数据采集。8.3.6行政区接边时同一划界对象在行政区两侧应保持连通,做到不重不漏。其基本属性(如名称、水普编码、左右岸等)保持一致。8.4数据库结构8.4.1数据库结构定义按照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分层分类标准,共分为水利公共类和水利工程类2大类,11个小类,按照附录L执行;属性值填写参照附录L执行。8.4.2数据入库内容:a)5个点要素(管理范围界桩(牌)点、管理范围界桩(牌)移位点、权属范围界桩点、测量控制点、告示牌位置点);b)4个线要素(管理范围界线、保护范围线、权属范围界线、管理范围划界基准线);c)3个面要素(管理范围面、保护范围面、权属范围面)。8.4.3对建成数据库需进行数据空间逻辑性检查,数据结构检查,空间拓扑关系检查,接边检查,数据内容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等。8.5成果汇交成果汇交内容包括:a)技术设计书;b)界桩(牌)告示牌设计图;c)实施埋设的界桩(牌)、告示牌;d)管理范围测量控制点成果表;11DB32/T4402—2022e)管理范围界桩(牌)测量已知点检核表;f)七参数换算报告(仅提供给质检单位);g)管理范围界桩(牌)身份证;h)管理范围界桩(牌)移位点之记;i)管理(含保护)范围界线图;j)施工测绘单位自检资料;k)管理范围界桩(牌)成果汇总表;m)点、线、面等空间实体数据(12个分层);n)划界报告(编写提纲依照附录M执行);。)测绘仪器检定资料;p)其他相关资料。9质量检测与评定9.1基本要求9.1.1管理范围划定完成后宜进行第三方质量检测,并提供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9.1.2检测单元选取原则。a)应分布均匀。优先选择项目中的流域性河道、省管湖泊和大中型闸站库,覆盖前述所有类型。b)应具有代表性。包括项目中的各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及其接边、曲线、共桩等特征段。c)应有连续性。以2个~4个点为一组。9.1.3检测单元数量不应小于管理范围线长度及界桩(牌)总数的5%。涉及涵闸站工程,应至少检测一座工程,每座工程应至少检测一组且检测长度不应小于管理线长度及界桩(牌)数量的5%。9.1.4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即为不合格。a)基准线认定错误。作为管理范围线划定基准的河口线、堤肩线、堤脚线、设计(校核)洪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等认定位置出现批量错误。b)空间参考系或控制成果错误。未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控制点成果数据错误。c)管理范围线划定错误。未按法律法规和前期相关技术文件确定管理范围线,或管理范围界桩(牌)未埋设在管理范围线上,且无移位点说明;基准线修测点和管理范围线虚拟点未按要求置。d)项目的系统性错误。检测单元内容出现批量或全部错误。9.1.5检测单位根据检测项目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检测单元,对检测单元成果采取详查和概查的方法进行质量检验,并对照检测子项要求逐项打分,形成结论反馈,并编写检测报告。9.2检测内容9.2.1主控项:a)基准线测绘:检测子项包括特征点的采集精度、基准线的内业优化;b)管理范围线:检测子项包括界桩(牌)点位置、界桩(牌)点间距、移位桩设置、界桩(牌)点测量精c)界桩(牌):检测子项包括界桩(牌)制作、界桩(牌)安装、界桩(牌)编码内容;d)信息化数据内容:检测子项包括矢量图绘制、属性数据的采集和填写;e)技术报告编制:检测子项有技术报告、划定设计图、界桩(牌)告示牌设计图。12DB32/T4402—20229.2.2一般项:a)告示牌:主要检测子项包括告示牌的内容、位置、质量;b)相关技术文件:主要检测子项有界桩(牌)身份证、自检报告、划界技术报告、其他纸质件。9.2.3根据确定的检测单元和检测项目(按照附录N执行)确定检测子项和相关内容。9.3检测方法9.3.1根据检测内容,分别采用详查、概查的方法。9.3.2详查:根据各检测单元的检测子项,按有关规范、标准逐个检验成果并统计存在的各类差错数量,评定成果质量。9.3.3概查:检测之前应先进行成果概查,主要对基准线、空间参考系及控制成果、管理(保护)范围线、一般项目系统性错误进行概查。在概查合格后进行成果检验。9.4质量评定9.4.1评定方法质量评定方法包括:a)以检测单位工程进行评定,评定采用百分制;b)依据检测项计算得分,累计各项得分,再计算总分。9.4.2评定标准根据检测项目和评价内容,对基准线、管理范围线、管理范围界桩(牌)、信息化数据内容、技术设计报告、告示牌、相关技术文件成果开展评定,各项评分按照附录。执行,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检测项整改后再行评定。9.4.3评定计算9.4.3.1主要对检测主控项中的基准线测绘、管理(保护)范围线测绘有关项采用中误差法计算,并按中误差进行评分。9.4.3.2中误差计算采用同精度检测法,即检测的技术要求与生产的技术要求相同,计算按照附录P。9.4.3.3检测合格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P执行。9.4.3.4概查项目评分根据各检测项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进行,按照附录。执行。9.4.4总体评价按累计总分法进行总体评价,检测项总分≥75分且各单项≥75分为合格。9.5检测报告整理资料,编写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含基本情况、检测依据、抽样、成果质量求、检测成果、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成果质量评价、提交资料及附表等,质量检测报告编写提纲依照附录Q执行。10验收10.1验收依据验收依据包括:a)法律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13DB32/T4402—2022b)国家及行业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文件;c)批复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技术报告;d)招标文件及合同约定;e)实施过程中项目变更及概算调整文件。10.2验收内容验收内容包括:a)确定工作量完成情况;b)现场桩牌质量及位置符合情况;c)图形数据、属性表格(含电子版)等成果资料符合情况,省级数据库录入情况;d)与其他河湖和水利工程、行政区、省市直属工程之间接边完成情况;e)质量检测合格和质量缺陷处理到位情况;f)资料(含电子版)完整且符合验收资料要求情况;g)成果数据(管理线和面的矢量图层)与本地自然资源等部门共享情况;h)与合同其他相关约定符合情况。10.3验收程序验收程序包括:a)工作质量及完成情况现场检查;b)实施单位工作汇报;c)施工、监理(如有)等单位汇报;d)质量检测汇报;e)成果数据、有关文件及相关资料查阅;f)验收意见讨论形成。10.4验收资料清单验收资料清单主要包括施工组织工作资料、前期工作资料、实施资料、成果资料、具体清单目录,依照附录R执行。10.5验收公告验收完成后按管理权限向社会公告。14DB32/T4402—2022附录A(规范性)各水利工程划界表样式表A.1给出了有堤防河道(段)划界表样式。表A.1有堤防的河道(段)划界表河道名称河道等级河道(段)长度/m堤(岸)别起止地点河道管理范围线备注距背水侧堤脚/m其他标准(1)(2)(3)(4)(5)(6)(7)(8)左右左右注:(2)省骨干河道按照省政府批复名录等级填写,其他河道按本地区市县划分标准填写;(6)(7)选填其中一项。表A.2给出了无堤防的山丘区河道(段)划界表样式。表A.2无堤防的山丘区河道(段)划界表河道名称河道等级河道(段)长度/m堤(岸)别起止地点河道管理范围线备注设计洪水位/m历史最高洪水位/m(1)(2)(3)(4)(5)(6)(7)(8)左右左右注:(2)省骨干河道按照省政府批复名录等级填写,其他河道按本地区市县划分标准填写;(6)(7)选填其中一项。15DB32/T4402—2022表A.3给出了无堤防的平原区河道(段)划界表样式。表A.3无堤防的平原区河道(段)划界表河道名称河道等级河道(段)长度/m堤(岸)别起止地点河道管理范围线备注距河口距离/m其他标准(1)(2)(3)(4)(5)(6)(7)(8)左右左右注:(2)省骨干河道按照省政府批复名录等级填写,其他河道按本地区市县划分标准填写;(6)(7)选填其中一项。表A.4给出了湖泊划界表样式。表A.4湖泊划界表湖泊名称岸线起止地点湖泊管理范围线湖泊堤防管理范围线备注设计洪水位/m距河口距离/m其他标准长度/m距背水侧堤脚距离/m其他标准(1)(2)(3)(4)(5)(6)(7)(8)(9)注:(4)(5)选填其中一项,(7)(8)选填其中一项。表A.5给出了水库划界表样式。表A.5水库划界表水库名称水库等级库区管理范围线水库大坝管理范围线备注校核洪水位/m其他标准大坝长度/m距背水侧坝脚/坝两端距离/m(1)(2)(3)(4)(5)(6)(7)16DB32/T4402—2022附录B(规范性)特征点采集精度要求表表B.1给出了地形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注记中误差。表B.1特征点采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中误差要求表类别项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中误差/cm备注平面位置基准线采集点≤±20参照TD/T1001—2012《地籍调查(主要指有堤防河段)堤、坝主要特征点≤±20 高程利用等高线定基准线采集点±10参照SL197—2013《水利水电工程界桩对邻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I类);(主要指利用设计水位、最高洪水位等)插求的等高线基准点±15—17DB32/T4402—2022(规范性)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样式图C.1给出了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式;图C.2给出了1:2000比例尺某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实例样式;图C.3给出了1:10000比例尺某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实例样式。图C.1河道管理范围界线样式图18DB32/T4402—2022图C.21:2000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实例图19DB32/T4402—2022图C.31:10000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实例图20DB32/T4402—2022附录D(规范性)行政区划简码表D.1给出了各设区市、县(市、区)行政区划简码。表D.1行政区简码表地区编码地区编码地区编码南京市新沂市XZXY连云区LYLY市本级NJBJ邳州市XZPZ海州区LYHZ玄武区NJXW常州市赣榆区LYGA秦淮区NJQH市本级CZBJ东海县LYDH建邺区NJJY天宁区CZTN灌云县LYGY鼓楼区NJGL钟楼区CZZL灌南县LYGN浦口区NJPK新北区CZXB淮安市栖霞区NJQX武进区CZWJ市本级HABJ雨花台区NJYH溧阳市CZLY淮安区HAHA江宁区NJJN金坛区CZJT淮阴区HAHY六合区NJLH苏州市清江浦区HAQJ溧水区NJLS市本级SZBJ洪泽区HAHZ高淳区NJGC虎丘区SZHQ涟水县HALS无锡市吴中区SZWZ盱眙县HAXY市本级WXBJ相城区SZXC金湖县HAJH新吴区WXXW姑苏区SZGS盐城市梁溪区WXLX吴江区SZWJ市本级YCBJ锡山区WXXS常熟市SZCS亭湖区YCTH惠山区WXHS张家港市SZZJ盐都区YCYD滨湖区WXBH昆山市SZKS响水县YCXS江阴市WXJY太仓市SZTC滨海县YCBH宜兴市WXYX南通市阜宁县YCFN徐州市市本级NTBJ射阳县YCSY市本级XZBJ崇川区NTCC建湖县YCJH鼓楼区XZGL海门区NTHM东台市YCDT云龙区XZYL通州区NTTZ大丰区YCDF贾汪区XZJW海安市NTHA扬州市泉山区XZQS如东县NTRD市本级YZBJ铜山区XZTS启东市NTQD广陵区YZGL丰县XZFX如皋市NTRG邗江区YZHJ沛县XZPX连云港市江都区YZJD睢宁县XZSN市本级LYBJ宝应县YZBY21DB32/T4402—2022表D.1行政区简码表(续)地区编码地区编码地区编码仪征市YZYZ句容市ZJJR宿迁市高邮市YZGY泰州市市本级SQBJ镇江市市本级TZBJ宿城区SQSC市本级ZJBJ海陵区TZHL宿豫区SQSY京口区ZJJK高港区TZGG沭阳县SQSH润州区ZJRZ姜堰区TZJY泗阳县SQSI丹徒区ZJDT兴化市TZXH泗洪县SQHN丹阳市ZJDY靖江市TZJJ扬中市ZJYZ泰兴市TZTX注:行政区简码按照江苏省民政厅最新公布的江苏省县以上行政区划简码确定。22DB32/T4402—2022附录E(规范性)管理界桩界牌设计样图图E.1给出了管理界桩设计标准图示;图E.2给出了管理界牌安装方式图示。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为m,其余尺寸为mm。2.混凝土等级:界桩不低于C35,基础采用C25。3.混凝土保护层厚30mm。4.界桩尺寸为50×100×1000mm(长×宽×高),在向河道(湖泊、水库、水利工程)面喷涂“严禁破坏”(竖排,字规格为50mm×50mm),背河道(湖泊、水库、水利工程)面喷涂“严禁移动”(竖排,字规格为50mm×50mm),字体为黑体,颜色为蓝色,字间距20mm。5.向河道(湖泊、水库、水利工程)面左侧面从上至下分别刻注水利标志(蓝色,长50mm×宽25mm)、××河(湖、水库)名(红色,字规格为30mm×30mm,字间距5mm,字数超过4个排两行、行间距10mm)、管理范围线(蓝色,字规格为22mm×22mm,字间距5mm,与河道名称行间距20mm),并留出部分空间喷涂编号(字体长仿宋、规格10mm×20mm。6.在向河道(湖泊、水库、水利工程)面右侧面刻注“××人民政府”(红色,坚排,字规格为40mm×40mm字距顶面20mm,字间距5mm,行政区名字长的其高度可适当调整、字体宽度不变),以上字体(除喷涂编号外)均为阴文,字体为隶书。7.整个管理界桩盖顶刷亮蓝色(共桩为红色),厚度15mm。以上设计中,数量较多的文字,可适当缩小其大小,以美观、清晰为宜。8.界桩外露地面采用白色油漆喷涂,喷涂长度0.4m。图E.1管理界桩设计标准图23DB32/T4402—2022制作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为m,其余尺寸为mm。2.界牌面板可采用混凝土、大理石等材质,混凝土厚度取10cm,大理石取2cm。3.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长500mm×宽400mm。立面做阴文(除喷涂编码外),字体为隶书,从上至下分别刻注水利标志(蓝色,长100mm×宽50mm)、××江(河)名(红色,以柴米河为例,字规格为60mm×60mm,字间距10mm,其他河道字高不变,宽度适当调整)、管理范围线(蓝色,字规格为45mm×45mm,字间距10mm)、喷涂编码(红色,字体长仿宋、规格为35mm×35mm,间距5mm)。4.下排为“××人民政府”(红色,字规格为30mm×30mm,字间距5mm,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为例,其他名称字体高度不变,宽度适当调整)。以上标志及文字均居中,数量较多的文字,可适当缩小其大小,以美观、清晰为宜。安装说明:1.嵌入式面板与墙面平齐,采用1:2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厚度宜为1cm。2.壁挂式采用M16膨胀螺丝固定,安装完成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板面。3.管理线桩(牌)不适宜设置在河道管理线应设位置的,可在应设管理线桩(牌)位置对应上、下方的固定建筑物及构筑物上,采用简易铁牌标示管理信息。4.嵌入式界牌和壁挂式界牌,垂直方向上偏斜不应超过5。;水平方向上与河道岸线夹角偏斜不应超过45。;斜式界牌,埋设时其与地面约30。夹角,低侧距地面约20mm,高侧距地面约220mm;简易管理线界牌应基本面向河道。图E.2管理界牌安装方式图24DB32/T4402—2022附录F(规范性)告示牌设计样图图F.1给出了告示牌设计图正立面;图F.2给出了告示牌设计图背立面。单位:mm图F.1告示牌设计图正立面图单位:mm图F.2告示牌设计图背立面图(规范性)点编码及属性统计表表G.1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界桩点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DB/T表G.1××设区市××县(市DB/T系统编码界桩名称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简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河湖和水利工程类别水普编码岸别序号共桩情况界桩所在行政区域坐标是否移位移位坐标高程管理单位划界标准数据录入时间备注是否电子桩镇(街道办)村(社区)横坐标纵坐标移位横坐标移位纵坐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XTBMJZMCXZQMXZJMHHFLHHMCHHLBSPBMABXHGZQKSZZSZCHZBZZBYWYHZBYZZBGCGLDWHJBZLRSJBZDZZGLP-EBBB0000000Y-320803-PA-L-0003-0LYH-HAHA-L0003320803HAHAPA里运河1EBBB0000000YL00030苏嘴镇××村8.52淮安区河道管理所20151115************(1)由“GLP-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共桩情况”组成;(5)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7)河道类,按照省骨干河道名录:“1”代表流域性河道,“2”代表区域性河道,“3”代表重要跨县河道,“4”代表重要县域河道,“5”代表其他河道,“6”代表国普河道,“7”代表县级河道,“8”代表乡级及以下河道;水库类,“1”代表大型水库,“2”代表中型水库,“3”代表小(1)型水库,“4”代表小(2)型水库;湖泊类,“1”代表省管湖泊,“5”代表其他湖泊;泵站类,“1”代表大型(1)型泵站,“2”代表大(2)型泵站,“3”代表中型泵站,“4”代表小型泵站;涵闸类,“1”代表大型涵闸,“2”代表中型涵闸,“3”代表小型涵闸;“5”代表其他涵闸;灌区类,“1”代表干渠”,“2”代表支渠,“3”代表灌区泵站,“4”代表灌区涵闸,“5”代表管理用房,“6”代表灌区其他建筑物(9)“L”代表河道左岸或海堤迎水侧,“R”代表河道右岸或海堤背水侧,“M”代表岛屿、江心洲等位于水域内部的情况,“S”代表缺省值,不区分左右岸;(11)0代表无共桩,1代表干河(湖泊、水库)与支河(出入湖河道、溢洪道)管理范围共桩,2代表河道(湖泊、水库)与建筑物管理范围共桩,3代表建筑物与建筑物管理范围共桩,4代表跨县河道(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共桩,5代表共线类河道管理范围共桩,6代表主次河平行管理范围共桩,7代表其他类共桩;(14)、(15)填界桩坐标;如涉及界桩移位(17)、(18)填移位后坐标;(16)填写Y或N,Y代表移位,理论坐标和实际埋设坐标不一致,N代表未移位,理论坐标和实际埋设坐标一致;(19)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保留2位小数;(21)河道类,填“河口外××m”“背水侧堤脚外××m”“顺堤河外河口”等,如有特殊情况,可进一步交待;水库类,填“大坝及其两端各××m”“大坝背水坡坝脚外××m”“校核洪水位××m”等,如有特殊情况,可进一步交待;湖泊类,填“控制水位××m”等,如有特殊情况,可进一步交待;涵闸类,填“上下游河道、堤防各××m”“左右侧各××m”等,如有特殊情况,可进一步交待;泵站类,填“上下游河道、堤防各××m”“左右侧各××m”等,如有特殊情况,可进一步交待;海堤类,填“迎水侧堤脚外××m”“背水侧堤脚外××m”如有特殊情况,可进一步交待。注:加*部分建议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建议由外业采集获取。DB/T表DB/T表G.2××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权属范围界桩点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简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河湖和水利工程类别水普编码宗地编号序号共桩情况所在镇(街道办)坐标发证单位使用权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横坐标纵坐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XTBMXZQMXZJMHHFLHHMCHHLBSPBMZDBHXHGZQKSZZHZBZZBFZDWSYQDWLRSJBZQSP-EBBB0000000Y-320803-PA-0003-0005320803HAHAPA里运河1EBBB0000000Y000300050苏嘴镇淮安区国土资源局淮安区河道湖泊管理所20151115****************(1)由“QSP-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宗地编号-界桩序号-权属界桩标识码”组成;(4)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海堤IE,灌区GQ;(7)河道类,按照省骨干河道名录:“1”代表流域性河道,“2”代表区域性河道,“3”代表重要跨县河道,“4”代表重要县域河道,“5”代表其他河道,“6”代表国普河道,“7”代表县级河道,“8”代表乡级及以下河道;水库类,“1”代表大型水库,“2”代表中型水库,“3”代表小(1)型水库,“4”代表小(2)型水库;湖泊类,“1”代表省管湖泊,“5”代表其他湖泊;泵站类,“1”代表大型(1)型泵站,“2”代表大(2)型泵站,“3”代表中型泵站,“4”代表小型泵站;涵闸类,“1”代表大型涵闸,“2”代表中型涵闸,“3”代表小型涵闸;“5”代表其他涵闸;(8)同一确权对象按照顺序进行宗地编号;(10)“0”代表不共桩;“1”代表共桩。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表G.3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测量控制点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表G.3××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测量控制点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控制点名称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简码控制点等级序号控制点所在行政区域坐标高程管理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镇(街道办)村(社区)横坐标纵坐标(1)(1)(2)(3)(4)(5)(6)(7)(8)(9)(10)(11)(12)(13)XTBMKZDMCXZQMXZJMKZDDJXHSZZSZCHZBZZBGCGLDWLRSJBZKZP-320803-0003KZP-HAHA-0003320803HAHAE0003苏嘴镇××村8.52淮安区河道湖泊管理所20151115******(1)由“KZP-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序号”组成;(10)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保留2位小数。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表G.4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告示牌位置点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DB/T表G.4××设区市××县(市DB/T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简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水普编码岸别序号所在行政区域坐标管理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镇(街道办)村(社区)横坐标纵坐标(1)(2)(3)(4)(5)(6)(7)(8)(9)(10)(11)(12)(13)(14)(15)XTBMXZQMXZJMHHFLHHMCSPBMABXHSZZSZCHZBZZBGLDWLRSJBZ320803-PA-L-0003320803HAHAPA里运河EBBB0000000YL0003苏嘴镇××村淮安区河道湖泊管理所20151115**********(1)由“GSP-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告示牌位置点序号”组成;(4)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海堤IE,灌区GQ;(7)“L”代表河道左岸或海堤迎水侧,“R”代表河道右岸或海堤背水侧,“M”代表岛屿、江心洲等位于水域内部的情况,“S”代表缺省值,不区分左右岸。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DBDB/T附录H(规范性)线编码及属性统计表表H.1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界线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表H.1××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界线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水普编码岸别序号是否共线管理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1)(2)(3)(4)(5)(6)(7)(8)(9)(1O)(11)XTBMXZQMHHFLHHMCSPBMABXHGXGLDWLRSJBZPA里运河LN河道湖泊管理所***********(1)由“GLL-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组成;序号指存在插花地现象,同一划定对象在同一行政区划内被其他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同一行政区划内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被分割;(3)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灌区GQ;(6)“L”代表河道左岸或海堤迎水侧,“R”代表河道右岸或海堤背水侧,“M”代表岛屿、江心洲等位于水域内部的情况,“S”代表缺省值,不区分左右岸;(8)指划界对象是否存在管理范围线重合现象,存在共线填“Y”,不存在共线填“N”。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表H.2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范围界线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表H.2××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范围界线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水普编码岸别序号是否共线划界标准管理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1)(2)(3)(4)(5)(6)(7)(8)(9)(1O)(11)(12)XTBMXZQMHHFLHHMCSPBMABXHGXHJBZGLDWLRSJBZ32O111-PA-L-O2PA长江LN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1)由“BHL-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组成;序号指同一划定对象在同一行政区划内被其他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同一行政区划内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范围线被分割;(3)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灌区GQ;(6)“L”代表河道左岸或海堤迎水侧,“R”代表河道右岸或海堤背水侧,“M”代表岛屿、江心洲等位于水域内部的情况,“S”代表缺省值,不区分左右岸;(8)指两个划界对象是否存在保护范围线重合现象,存在共线填“Y”,不存在共线填“N”。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DBDB/TDB/T表DB/T表H.3××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权属范围界线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简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河湖和水利工程类别水普编码宗地编号所在镇(街道办)发证单位使用权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1)(2)(3)(4)(5)(6)(7)(8)(9)(1O)(11)(12)(13)XTBMXZQMXZJMHHFLHHMCHHLBSPBMZDBHSZZFZDWSYQDWLRSJBZHAHAPA里运河1苏嘴镇淮安区国土资源局河道湖泊管理所*************(1)由“QSL-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宗地编号”组成;(4)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灌区GQ;(7)河道类,按照省骨干河道名录:“1”代表流域性河道,“2”代表区域性河道,“3”代表重要跨县河道,“4”代表重要县域河道,“5”代表其他河道,“6”代表国普河道,“7”代表县级河道,“8”代表乡级及以下河道;水库类,“1”代表大型水库,“2”代表中型水库,“3”代表小(1)型水库,“4”代表小(2)型水库;湖泊类,“1”代表省管湖泊,“5”代表其他湖泊;泵站类,“1”代表大型(1)型泵站,“2”代表大(2)型泵站,“3”代表中型泵站,“4”代表小型泵站;涵闸类,“1”代表大型涵闸,“2”代表中型涵闸,“3”代表小型涵闸;“5”代表其他涵闸;(8)同一确权对象按照顺序进行宗地编号。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表H.4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基准线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表H.4××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基准线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水普编码岸别序号是否共线管理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1)(2)(3)(4)(5)(6)(7)(8)(9)(1O)(11)XTBMXZQMHHFLHHMCSPBMABXHGXGLDWLRSJBZPA里运河LN河道湖泊管理所********(1)由“JZL-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岸别-序号”组成;序号指同一划定对象在同一行政区划内被其他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同一行政区划内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基准线被分割;(3)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灌区GQ;(6)“L”代表河道左岸或海堤迎水侧,“R”代表河道右岸或海堤背水侧,“M”代表岛屿、江心洲等位于水域内部的情况,“S”代表缺省值,不区分左右岸;(8)指两个划界对象是否存在管理范围划定基准线重合现象,存在共线填“Y”,不存在共线填“N”。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DBDB/TDBDB/T(规范性)面编码及属性统计表表I.1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面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表I.1××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面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水普编码序号是否共面是否界河管理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1)(2)(3)(4)(5)(6)(7)(8)(9)(1O)(11)XTBMXZQMHHFLHHMCSPBMXHGMFJGLDWLRSJBZPA里运河NN河道湖泊管理所***********(1)由“GLA-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序号”组成;序号指同一划定对象在同一行政区划内被其他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同一行政区划内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被分割;(3)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灌区GQ;(7)指两个划界对象是否存在管理范围面重合现象,存在共面填“Y”,不存在共面填“N”;(8)划界对象是否为县级以上分界的界河、水库,是填“Y”,不是填“N”。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表I.2给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范围面编码及属性统计内容。表I.2××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范围面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水普编码序号是否共线是否界河(库)划界标准管理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1)(2)(3)(4)(5)(6)(7)(8)(9)(1O)(11)(12)XTBMXZQMHHFLHHMCSPBMXHGXFJHJBZGLDWLRSJBZ32O111-PA-O2PA长江NN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1)由“BHA-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序号”组成;序号指同一划定对象在同一行政区划内被其他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同一行政区划内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范围面被分割;(3)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灌区GQ;(7)指两个划界对象是否存在保护范围面重合现象,存在共面填“Y”,不存在共面填“N”;(8)划界对象是否为县级以上分界的界河、水库,是填“Y”,不是填“N”。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DBDB/TDB/TDB/T表I.3××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单位)河湖和水利工程权属范围面编码及属性统计表系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简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河湖和水利工程名称河湖和水利工程类别水普编码宗地编号所在镇(街道办)发证单位使用权单位数据录入时间备注(1)(2)(3)(4)(5)(6)(7)(8)(9)(1O)(11)(12)(13)XTBMXZQMXZJMHHFLHHMCHHLBSPBMZDBHSZZFZDWSYQDWLRSJBZHAHAPA里运河1苏嘴镇淮安区国土资源局河道湖泊管理所*************(1)由“QSA-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河湖和水利工程分类-宗地编号”组成;(4)河道填PA,水库PB,湖泊PG,涵闸IK,泵站IJ,海堤IE,灌区GQ;(7)河道类,按照省骨干河道名录:“1”代表流域性河道,“2”代表区域性河道,“3”代表重要跨县河道,“4”代表重要县域河道,“5”代表其他河道,“6”代表国普河道,“7”代表县级河道,“8”代表乡级及以下河道;水库类,“1”代表大型水库,“2”代表中型水库,“3”代表小(1)型水库,“4”代表小(2)型水库;湖泊类,“1”代表省管湖泊,“5”代表其他湖泊;泵站类,“1”代表大型(1)型泵站,“2”代表大(2)型泵站,“3”代表中型泵站,“4”代表小型泵站;涵闸类,“1”代表大型涵闸,“2”代表中型涵闸,“3”代表小型涵闸;“5”代表其他涵闸;(8)同一确权对象按照顺序进行宗地编号。注:加*部分由内业组织编制,其他由外业采集获取。35DB32/T4402—2022附录J(规范性)界桩(牌)身份证表样式表J.1给出了界桩(牌)身份证表样式。表J.1管理范围划界管理界桩(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大班老师上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 临沂大学《书籍装帧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校某年度下半年工会小组工作计划
- 2024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书
-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范例
- 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
- 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 2024年学校委员会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 2024会计助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 九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 餐厅、食堂餐饮服务方案(技术标)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幼儿教师心得体会(10篇)
- 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1.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实验说课课件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法律职业伦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水质样品采集与悬浮物的测定
- 《口腔一般检查》课件
- 动物源食品安全
- 住建项目法规培训课件
- 农村养殖业培训课件
-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