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智慧化校园解决方案(权通)_第1页
大港区智慧化校园解决方案(权通)_第2页
大港区智慧化校园解决方案(权通)_第3页
大港区智慧化校园解决方案(权通)_第4页
大港区智慧化校园解决方案(权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方案概述...........................................................1

1.1项目背景..........................................................1

1.2需求分析..........................................................2

1.2.1业务需求..................................................2

1.2.2性能需求..................................................4

13项目可行性分析....................................................5

1.4项目收益..........................................................6

1.4.1社会效益.....................................................6

1.4.2经济效益....................................................6

第二章建设方案...........................................................7

2.1建设原则..........................................................7

2.1.1可靠性和安全性...............................................7

2.1.2先进性......................................................7

2.1.3实用性......................................................8

2.1.4开放性和可扩充性............................................8

2.1.5实时性......................................................8

2.1.6可维护性....................................................8

2.2设计理念..........................................................8

2.2.1统一规划.....................................................8

2.2.2分步实施....................................................9

2.2.3加强应用....................................................9

2.2.4整合资源....................................................9

2.2.5共享数据....................................................9

2.3总体框架..........................................................9

2.4数据引擎架构.....................................................10

2.5网络拓扑图.......................................................11

2.6建设内容.........................................................12

2.6.1统一基础平台................................................12

2.6.1.1门户管理..............................................12

2.6.1.2用户数据中心..........................................12

2.6.1.3教务数据中心..........................................13

2.6.1.4底层开放式平台........................................14

2.6.1.5管理员工具箱..........................................17

2.6.1.6双引擎加组件化架构....................................18

2.6.2行政办公平台...............................................18

2.6.2.1校园通知..............................................18

2.6.2.2公文卜发..............................................19

2.623手机短信.............................................20

2.6.2.4周工作安排............................................21

2.625校历..................................................22

2.6.2.6人事管理..............................................22

2.6.2.7工资管理..............................................23

2.628固定资产管理系统.....................................24

2.6.2.9设备维修系统..........................................26

2.6.2.10申请审批管理.........................................27

2.6.2.11内部邮件.............................................27

2.6.2.12信息征集.............................................28

2.6.2.13问卷调查.............................................29

2.6.2.14云存储...............................................30

2.6.2.15宿舍管理.............................................33

2.6.2.16个性群发器...........................................34

2.6.2.17学生网上报名系统.....................................35

2.6.2.18学生请假管理系统.....................................36

2.6.2.19教师招聘系统.........................................38

2.6.2.20教师会议考勤系统.....................................38

2.6.2.21计划总结.............................................39

2.6.2.22通用日程及预约系统...................................41

2.63教学教务平台................................................41

2.6.3.1教务管理.............................................41

2.6.3.2新课程教学管理.......................................42

2.6.3.3学籍管理.............................................43

2.63.4学生选科规划.........................................44

2.6.3.5在线选课管理.........................................45

2.63.6混合式智能排课.......................................47

2.63.7走班制课堂考勤.......................................49

2.63.8学生评教.............................................51

263.9成绩管理.............................................51

2.6.3.10教师考核..........................................52

2.6.3.11教师专业发展......................................53

2.6.3.12网络教科研系统....................................55

2.6.3.13网络协同教研系统..................................56

2.6.4学生成长平台................................................58

2.6.4.1学习空间.............................................58

2.6A.2学生日常评价系统.....................................60

2.6.4.3研究性学习系统.......................................60

2.6.4.4学生社团管理系统.....................................61

2.6.4.5讨论式学习系统.......................................63

2.6A.6学生获奖管理.........................................64

2.6.4.7综合素质评价.........................................65

2.6.4.8教学系统.............................................68

2.6.4.9资源系统.............................................68

2.6.4.10网络阅卷系统.........................................70

2.6.4.11考试数据分析平台.....................................72

2.6.5智慧校园应用平台...........................................73

2.6.5.1智能电子班牌..........................................73

2.6.5.2智能内容发布系统......................................75

2.653体质健康管理系统.....................................78

2.6.5.4校门远距离考勤系统....................................80

2.6.5.5智能班牌设备管理系统..................................81

2.6.5.6移动数字校园App.............................................................................83

2.6.5.7微信数字校园..........................................84

2.6.6智慧学习环境建设.........................................85

第三章售后服务.........................................................109

3.1部署建议配置....................................................109

3.2基础数据录入....................................................109

3.3培训计划和安排..................................................109

3.3.1校级培训...................................................109

3.3.2部门级培训................................................109

3.4现场协助........................................................109

3.5需求调研........................................................110

3.6时间安排........................................................110

第四章案例介绍.........................................................110

4.1案例介绍........................................................110

第五章经费预算.........................................................114

5.1软件系统经费预算................................................114

5.2硬件设备经费预算................................................138

5.2.1必选设备清单...............................................138

5.2.2可选设备清单..............................................145

5.2.2.1可选方案一(IC卡、读卡器)...........................145

5.2.2.2可选方案二(手环、通信基站).........................146

5.2.2.3可选方案三(考勤卡、RFID天线)......................148

第一章方案概述

L1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走向开放化和国际化,各国政府对于

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视与投入正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了保障和促进教

育信息化建设,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要求坚持并贯彻落实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思想,指出:“信

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伴随着人们对信息化的理解认识和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的校园网,到

本世纪初数字校园的崛起,再到2010年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集中爆发,校园信息化

建设正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期望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素质

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

位的时代。业界专家分析认为,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将朝着教学信息资源整合、教育

信息化管理标准统一、社会学习者的基础素养和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提高、教育信息化

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的趋势发展,这也正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由数字化走向智慧化的必然过

程。

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

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

争。教育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适应,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

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

的教育体系。因此,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来源

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大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另一

方面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为核心的

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1

1.2需求分析

1.2.1业务需求

为了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学校近年来不断摸索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并逐步开始

进行试点工作。在学校不断磨合走班制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过程中,学校积极

在物联网、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进行探索和实验,逐步摸索出适合

走班制模式下的教学教务管理实践经验,并且得出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

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完善学校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管理上的创新与突破的重

要结论。结合学校实际教育教学情况、走班制教学管理需求调研和分析,以及以往我校

在信息化数字校园的建设实践,学校在智慧化数字校园建设方面提出如下几点需求,旨

在通过建设满足需求的信息化系统与设施,提高学校综合管理工作效率,全面实现教育

数据电子化、管理过程系统化,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我校实施走班制教学改革,降低相

关教务管理工作难度,解决由传统的行政班教学向走班制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实际难题,

将教学模式改革落在实处。

(1)建设双数据引擎,打造开放性智慧校园底层平台

通过对教育信息化行业的调研,我校认为,智慧校园必须打造开放性底层平台,已

规避以往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的问题。因此我校将从用户和教务数据层

面上,将智慧校园基础数据进行抽象整合成为双数据引擎,通过建设标准的数据接口和

打造企业总线管理机制,形成具有良好接入能力和扩展能力的底层平台,从而为我校未

来不断建设智慧化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兼容传统教学和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教务管理平台

我校走班制教学模式试点过程中,势必要经历行政班教学模式和走班模式并存的局

面,因此,在教务管理业务层面上,要同时实现传统的行政教学模式和走班制教学模式

的教务信息组织和管理功能。在教务基础数据层面上为智慧校园平台提供底层接口,为

平台中的其他系统提供教育基础数据支撑,保证我校走班制教学改革期间的双模式支

持,保障我校由传统教学向走班制教学的平滑过渡。

(3)支持新高考改革的新型教务管理体系

新高考改革对走班制教学模式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我校需通过智慧化校园的建设,

2

进一步从学生选科规划、在线选诔、智能排课,以及针对走班模式下的课堂考勤和教师

评价等方面完善现有业务流程,其中包括;

1.以数据为导向的学生选科规划管理系统

通过系统帮助高一新生学生完成选科规划,并从学校、教师、家庭、高考等多角度

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支持,使学校和学生、家长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新高考改革。

2.同时支持志愿优先和先到先得的在线选课系统

需要根据我校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建立灵活的学生在线选课体系,为学生打造公开透

明的在线选课环境。该体系需支持灵活的课程结构管理、支持常见的“志愿优先模式”

和“先到先得模式”,同时系统需支持教师课程上报、自动分班、选课结果发布等功能,

在自动化处理的同时,也可进行人工干预,从而保证系统的广泛适用性。

3.同时支持传统教学与走班制教学的自动排课及课表管埋系统

该系统必须能够同时支持传统教学与走班制教学两种模式,以适应我校在走班制教

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过渡阶段。因此,系统必须从“混合制”角度出发建设课

表管理系统,并实现常见的排课参数设置。

4.服务于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和评定管理的新课程平台

我校数字校园中已有的课程管理、成绩管理适用于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底层架构

的区别性,并不满足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对模块课的管理、走班制学生成绩评价以及学分

评定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需建设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新课程管理平台,实现模块课程的

全过程管理、学生的走班制模式成绩管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以及学分评定等相关

的业务功能。

(4)走班制模式下的信息发布、交互以及学生考勤管理需求

区别于传统的行政班教学,走班教学模式下,教学班、教师、学生的流动性特点决

定了我校需要建设符合新型班级组织结构的智慧化校园应用,包括:

1.与走班模式下教学班课表数据对应的电子班牌建设,实现以教室地点为单位的

课表数据汇总与查看,通过电子班牌实现动态课表内容查询,动态的课堂考勤数据交互。

2.整合以往我校采购的电视、一体机等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设备联网,实

现统一信息发布终端的内容编排与管理,进一步实现我校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智慧化

建设,形成信息无处不在、管理一步到位的新型信息传播格局。

3

3.建设校门考勤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学生进出校门行为,并对

学生进出校门的考勤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加强防范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

(5)同时支持主流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系统

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走班制模式对“班级”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因此对学生的

移动学习、师生的教学关系、家校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需应对这种需求的

变化,建立能够与数字校园自动统一、广泛适用的移动端系统,以实现走班制教学模式

下学习组织的自动同步、学习和教学业务以及教师办公0A的移动化。主要包括:

1.支持传统教学班与走班机教学模式下教学班的组织自动同步;

2.在移动端上教学班内各项教学业务,包括通知、动态、作业、评测、学情反馈

等业务;

3.实现基于移动端的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无缝沟通;

4.实现基于移动端的教师办公0A业务;

5.实现基于数字校园的统一消息通知推送服务,便于教师、学生、家长能够及时

接收系统的消息通知;

6.需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支持主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显示模

式。

1.2.2性能需求

(1)系统可靠性需求

系统在研发阶段时就应设计出尽可能详尽的故障处理方案。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

够快速恢复应用系统及其相应的数据。

(2)系统高性能需求

项目建设中性能需求主要指业务响应时间方面的要求,业务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

统中的交互操作或批量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把业务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在线分

析类,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交互类业务是指平时工作中在系统中进行的业务处理,如录入,修改或删除一条记

4

录、发布一条信息等操作。

平均响应时间;0.5-1(秒)

峰值响应时间:『5(秒)

2.查询类业务

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

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简单查询平均响应时间:-5(秒)

峰值相应时间:3-8(秒)

3.在线分析类业务

在线分析类业务因需要调用多维数据集,性能受维度的多少影响较为明显,在次给

出一个参考范围。

平均响应时间:3-10(秒)

峰值响应时间:5-15(秒)

1.3项目可行性分析

(1)智慧校园建设符合国家规划目标和部署

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坚持并贯彻落实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深度融合

的核心思想,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学校

智能校园建设项目与国家教育部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一致,为智能校园建设提供了政策

指引。

(2)智慧校园建设使用的技术成熟,原有教学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本建设项目是一个全新的工程项目,除常规性软件系统建设之外,所涉及的校园智

能化建设类目,都是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常规性项目,对整个智能校园的建设过程

不会造成任何技术难题;建设所需材料国内均能找到供应商采购供货;教学设备大部分

利用现有装备,部分设备国内市场采购;特殊的软件系统可联合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共同

研制。

(3)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构建适合学校现实情况的智慧校园

5

本项目建设采取因地制宜方式,在项目论证阶段,已充分对项目涉及的技术方案、

应用效果、同行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调研,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和进一步践行

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需求,确定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想。整体规划采用前瞻

性设计理念,务必达到满足学校现阶段应用需求,同时符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确保信

息化建设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的最终效果,从而持续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发展升

级。

1.4项目收益

1.4.1社会效益

1.通过建设上述软件系统及设备,能够更加完善地支持学校走班制教学模式改

革,切实降低学校教学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够大幅降低由于改革教学模式而

带来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2.辅助学校实施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完善课表、考勤等教务工作流程,帮助学

校更好的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更好、更从容地执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

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3.逐步升级学校数字校园为智慧化数字校园,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具现代教育理念

的学习平台和工作平台,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及家长的智慧化认知水平和素养,加强

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未来迈向智慧校园提供更加坚实的广泛性基础。

4.通过建设智能电子班牌及内容发布系统,让学校在班级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方

面能有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和传播途径,其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能够帮助学校更好

地进行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同时,其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支持也更加符合了学校的教学

改革发展方向,从而使得建设目标统一,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1.4.2经济效益

1.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加快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更大限度的实现无纸化办公,降

低学校办公费用,提高学校办事效率。

2.本项目的建设将实现学校展示类信息化设备自动远程控制,达到自动定时开关

机,程序自动下载更新,极大的提高学校对设备的管理能力、校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教

6

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学校教师资源、电源的消耗。

3.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学校数字校园与智能班牌办公互通、资源互通,使学校达到最

优状态的数据共享,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4.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和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相应业务流程,从而

减少学校走班制教学服务的成本,增加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率。

5.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系列智能校园系统,不断提高和强化师生智慧教学、

学校管理人员智慧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学校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建设方案

2.1建设原则

设计应在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

下进行:

2.1.1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尽可能减

少系统故障,保证系统具有良好、持续的运行性能。

同时还要确保系统的安全保密,系统要能提供良好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措施,

碓保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包括系统的安全性即保障硬件、软件、信息的安全。同时选用的设备、器材的安

全性指标均须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性的要求。系统所用设备、器材都经国家或

行业授权的检测机构检测或认证机构认证合格。

2.1.2先进性

系统设计必须把握最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

器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选择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构造系统的支撑

平台和运行环境,利用大量程、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和其他硬件设备,确保系统和

设备产品处于当代技术领先水平。

7

2.1.3实用性

系统设计既要按照国家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执行,又要考虑现场和各级管理部门

的具体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习惯、专业结构等诸多因素对系统产生

的综合影响,贯彻系统是为人服务的主导思想,注重突出各项系统功能的实用性。人机

界面简洁,可操作性强。

2.1.4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系统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对现有数据监控网络互联

的支持,硬件接口技术和电器特性设计参照国标和国际标准,网络系统及系统软件平台

选择开放互联特性强的主流系统。硬件设备上选用开放性、通用性较好的设备;软件上

架构要合理、功能上要符合中小学管理需要,同时在软件扩展性、二次开发态度上开放。

2.1.5实时性

系统必须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以便于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

2.1.6可维护性

系统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方便对系统进行管理和调整,便于集中

对系统上的设备进行配置、报警处理、性能分析、故障检测、故障恢复等维护工作。

2.2设计理念

根据学校以往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本项目建设过程将遵循以下五项进行建设:

2.2.1统一规划

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

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8

2.2.2分步实施

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研发、系统验收、运行反

馈、修改完善、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等多个过程。

2.2.3加强应用

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满足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教学信

息化,实现上下级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形成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2.2.4整合资源

本项目必须站在不断整合己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

理机制的角度之上进行建设。

2.2.5共享数据

数据共享包括数字化校园内各种信息资源的相互共享,应避免学校内部及业务系统

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和共享数据,从而形成信息孤岛的困局。必须确保学校内部各个应用

系统之间及各学校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2.3总体框架

本项目建设系统框架图如下。

9

用户层校长、敦师、学生、家长

统一认证/里点登录

业务应用层

应用支撑层

数揖层

网络基础服务(无线网、网络安全、认证、目录、存储等)

硬件基础设施(服为器、存储系统、校园网络、皆能班牌等)

智慧化校园总体架构图

2.4数据引擎架构

用户数据中心(UIC)和教务数据中心(TIC)双引擎,为学校构建出数字校园的用

户和教务数据基础平台,从而让学校很方便的接入第三方业务系统,而不必重复开发,

极大地节省成本,提高学校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动性。

组件化架构是将数字校园中常用的功能模块抽象成可重复使用的组件,以便在新业

务系统中快速部署,让学校在信息化过程中,更专注十学校重点业务的开发。从而节约

开发和部署成本,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开发速度和效率。

10

应用层

组件层

服务层

平台层

应用系统层次图

2.5网络拓扑图

本项目所涉及智能电子班牌及信息发布系统相关设备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

S器

忖因局域网

11

2.6建设内容

2.6.1统一基础平台

2.6.1.1门户管理

(1)系统概述

门户管理系统用于数字校园门户资源的管理,通过梳理数字校园中的各种资源和数

据,为登陆用户提供个性化门户服务。

(2)主要用户:门户管理员

(3)主要功能

门户管理系统

厂~~f…fI

资源维护快捷方式管理航接管理系统管理频道普理内容管理

IIII1

§腐51

9i更方方

表表式

理K

(4)系统优势

用户可根据个人使用习惯和需求,设置自己专属的门户样式,如添加快捷方式、常

用链接等;门户管理员也可以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为平台用户统一设置不同的系统排

列方式、快捷方式和常用链接等,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体

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2.6.L2用户数据中心

(1)系统概述

用户数据中心负责统一管理数字校园中各系统的所有用户身份,实现在学校内各个

系统中同步用户身份内容,达到一处更新,各处同步使用的效果。同时,系统提供组织

架构和权限管理,在用户中心可维护组织机构信息和用户权限管理维护。

12

(2)主要用户:系统管理员

(3)主要功能

用户数据中心

用户管理组织管理用户账号打印导出

I组织查看|「组织用户查看II教弹味号打印"||学生家长嫌号打印||班级成员导出II用户账号信息导出I

(4)系统优势

a.用户数据中心的存在,不但实现了用户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使系统运行更稳定、

更快捷,调用数据更方便、更安全,也为其他类型用户使用数字校园创造了条件。比如

学校外聘了一名专家,其用户身份不属于人事或学籍系统,但又存在使用数字校园的需

求时,就可以在此创建为“其他”类型的用户,并赋予所需权限供其使用,这一细节设

计也体现了数字校园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b.用户账号打印导出功能,系统采用了特殊设计,将用户名、密码和二维码等账号

信息,根据用户名逐条排列,生成方便打印和裁剪的格式。这样既保障了用户个人账号

密码的安全性,又将密码下发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人性化。

2.6.1.3教务数据中心

(1)系统概述

教务管理将学校常用的学年学期、年级、班级、课程等基础信息,抽象为数字校园

基础平台的一部分,为数字校园的多个系统提供基础教务数据支撑。极大提高了教务数

据跨系统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减少了各应用系统间的耦合,提高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

作效率。

(2)主要用户:系统管理员

(3)主要功能

13

教务数据中心

(4)系统优势

教务数据中心将学校常用的学年学期、年级、班级、课程等教务信息,作为基础平

台的一部分统一管理,为数字校园多个系统提供教务数据的支持,不但减少了应用系统

间的耦合性,也大大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

•分校区多学部管理,多学部,独立管理,互不影响;

•学期升级,自动复制班级、学生,省去学校的重复性工作;

•基础数据,为教务数据中心提供数字校园底层数据;

•一次录入永久保存。

2.6.1.4底层开放式平台

(1)单点登录及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具有分层设置机构、纵向业务领导、分级履行职能的特点,为所有用

户提供统一的身份确认与权限交付。用户通过一次认证后,即可获得相应权限,并使用

数字校园中所有应用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同时,系统综合使用各种安全机制和先进技

术,对用户登录进行密码和数字证书的双重验证,防止身份冒用,并进行传输层加密,

保障了整个数字校园的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

14

认证中心用户中心

统一认证服务流程图

a.单点登录,一次登录即可在系统内畅通无阻;

b.系统用户和权限完全内部自主管理,完全享有组织内部信息的保密性和独立性,

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c.系统基于Web界面,加密传输,无需客户端,方便安全;

d.用户信息采取实名制,管理员基于用户实际身份和基本信息建立帐号,用户帐号

独立且唯一;

e.身份认证系统具有自助密码恢复功能,大大降低系统管理员的负担;

f.用户在不同系统中的身份和权限独立管理,互不冲突,保证各子系统独立、安全、

可靠。

(2)统一消息中心

统一消息服务作为新型的企业级应用,将数字校园平台里相对独立的各应用系统衔

接起来,使各类信息以一种迅速、全新的方式展现给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统一消息服

务不但起到了一个消息中转站的作用,也为移动办公提供了可靠的消息交互平台,还为

更大规模的移动作业及内外网系统数据交互提供数据交换。在保证内网系统安全的前提

下,使处在不同网络的设备和系统间数据交互成为可能。

统一消息服务采用FIFO的Queue队列,规范了各个应用的统一接入。合理地分割了

业务系统和信道间的耦合关系,不仅规范了接入标准,增强了数字校园内部系统接入管

15

控,同时简化了接入开发工作,消除了信息通道变化给业务接入带来的阵痛。

(3)统一用户中心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搭建和使用多种业务系统,为学校教师、学生、家

长提供不同的应用和功能。统一用户中心负责统一管理数字校园中各系统的所有用户身

份,实现在学校内各个系统中同步用户身份内容,达到一处更新,各处同步使用的效果。

同时,系统提供组织架构和权限管理,在用户中心可维护组织机构信息和用户权限管理

维护,真正做到基于用户信息的管理工作集成化、标准化,降低用户管理工作难度,提

高用户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a.统一性:用户身份信息统一管理,为学校其他系统及后续系统的整合提供用户身

份数据支持;

b.独立性:所有接入系统的用户角色和权限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c.灵活性:支持自定义属性和分组功能,为各系统提供丰富、可定制化的用户选取

开发工具;

d.稳定性:支持常用用户身份系统缓存,优化系统负载,提高系统服务质量。

e.支持用户身份变动监控,可随时监控和记录用户身份变动情况。

(4)个性化数字门户

个性化数字门户空间作为数字校园窗口,其位于数字校园各类应用之上,使用浏览

器向用户展现数字校园的各种应用信息。通过对数字校园中的各种业务、资源和数据的

梳理和抽象,为登录用户建立统一门户引擎,并可实现自由个性化定制功能。门户空间

还可实现其他多种服务的接入,满足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上的多样化需求。

a.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用户通过一次登录,即可使用数字校园中的所有应用服务;

b.支持个性化定制。系统提供多种样式和模板定制工具,使门户更贴合学校要求,

更具良好的用户体验;

c.基于Portlets构架,支持接入其他服务或应用,例如电子邮件系统、行政办公系

统、校园虚拟社区等;

d.组件化部署方式,可快速修改和增加部署在门户平台的功能模块,而无需修改基

础架构。

16

风格四

擎效果

门户引

工具

理员

.5管

2.6.1

统概述

(1)系

权、

户授

对用

实现

,以

模块

功能

全部

用的

中使

过程

管理

用户

进行

理员

统管

了系

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