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透镜难点及视觉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梳理考点1透镜5个难点1.物体与像的移动关系(1)从②移动到③,u>2f,成的是倒立缩小到实像,此时到像距f<v<2f,可以看出物体的移动范围可以从2f到无穷远,而像距只能在f,2f之间来回移动。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的移动距离大于像。即u>2f,f<v<2f,此时v物>v像,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像越来越小,越来越靠近焦点,所以当物体是匀速远离2f时候,像的速度会越来越慢。(2)从②移动到①,f<u<2f,v>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只能在f,2f之间来回移动,而像能从2f移动到无穷远,所以在相同时间内,像的移动距离要大于物体。即f<u<2f,v>2f,此时v物<v像,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像越来越大,越来越远离2f,所以当物体是匀速靠近焦点的时候,像的速度越来越快。小结口诀: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谁大谁快,越大越快,越小越慢。备注:实像和虚像都满足该规律2.动态变化关系厚度越厚,焦距越小,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面,此时只能有以下两种方法才能使像重新清晰的呈在光屏上。(1)光屏向左移,移动到成像点上。(2)在物体透镜或者透镜光屏中放一个凹透镜。3.凸透镜中光的可逆性如图,已知此时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此时的成像性质是什么,问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怎么移动凸透镜才能呈现另一个清晰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等价于把原先的物距,像距反一下位置,所以得到的第二次清晰的像一定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v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等价于把原先的物距,像距反一下位置,所以得到的第二次清晰的像一定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v’=uu’=v4.物体与光屏距离变化关系当u=2f,v=2f时候,物体与像的距离最小,s=4f。解释:结合第一个重难点,当u>2f的时候,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物体和像移动方向是相同的,所以物体与像的距离会逐渐被拉开。同理当f<u<2f的时候,物体移动的距离小于像的移动距离,所以物体与像的距离也会逐渐被拉开。5.高斯公式:考点2眼球的结构1.眼睛(1)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人眼球的成像特点: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睫状体:通过紧张度来调节晶状休的凸度:看近物,睫状体收缩,曲度大,焦距变小;看远物,睫状体舒张,曲度小,焦距变大。2.近视眼与远视眼三、题型分类题型1眼球结构1.(2023·秀洲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2)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2.(2023•江干区校级模拟)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陈用单反相机拍摄廊桥和其倒影,相机感光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因为此时进入眼睛的光会聚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C.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D.小张看到远处的小红向他走来,为了始终看清小红的脸,他的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凸度由大变小3.(2021·温州模拟)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①传送画面数集影像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题型2近视和远视的矫正1.(2023•湖州)图1是数码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景物在离镜头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人眼观察物体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小明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近视,如图所示,他应配戴透镜来矫正近视。2.(2023·衢州)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矫正近视的同学,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题型3动态变化1.(2023·椒江区校级二模)小光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于图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B.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C.将蜡烛向左移动5cm,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D.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移到30cm处,眼睛位于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能看到缩小的烛焰像2.(2023·鹿城区校级二模)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诱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物体从距凸诱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外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题型4物距相距颠倒1.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A.都是正立的B.都是虚像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蜡烛不动,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3.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前,首先在光具座上正确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3)若将凸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物体遮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也只剩一半 B.不可能成像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4)在保持⑵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5)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选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题型5物体和像移动速度、距离关系1.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题型6高中知识下放与拓展材料1.如图1是小斌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有关“光路的可逆性”时观察到的现象,小斌想,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那么若逐渐增大入射角,折射光线会消失吗?【猜想】人射角增大到一定的角度时,折射光线将会消失,再继续增大时只会发生反射现象。【进行实验】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不断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并读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记录在实验表格内【收集证据】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记录如表(单位:度)入射角01020304041.241.842反射角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015.230.948.674.681.190/【分析论证】(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入射角的增加量折射角的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入射角增大到度,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在物理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折射角变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2)光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如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c(c=3xl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把传播光速较大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传播光速较小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由介质斜射入介质;②入射角临界角。【交流评估】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将玻璃更换为水重复上述实验。【拓展应用】光导纤维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光从纤维的一端“导”到另一端。请在图2画出光射入光纤维内芯后的大致光路图。四、课后巩固1.2022年6月6日,是第二十七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近视率约为55%。上图表示近视、远视及矫正透镜的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示意图及其矫正透镜依次是()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镜片可以改变的眼镜(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A.远视眼,镜片I B.远视眼,镜片Ⅱ C.近视眼,镜片Ⅰ D.近视眼,镜片Ⅱ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透镜焦距为10厘米),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蜡烛向左移动5厘米,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C.将蜡烛移到45厘米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15厘米,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6.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A.近视眼,小于0.05mm
B.远视眼,小于0.05mmC.近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大于0.05mm7.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8.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 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9.下列有关眼球说法正确的是()A.眼球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正立缩小的像B.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视网膜相当于感受器C.通过睫状肌改变玻璃体的形状,使近视患者也能够看清远处物体D.当人眼由近处观察转向远处眺望时,晶状体变厚10.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11.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放大镜B.推算出焦距为10cm<f<30cm范围C.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仍然成像D.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甲虫停在凸透镜上,光屏上会出现暗一点的甲虫的像12.现在许多手机都用上了双摄像头,即广角(焦距短)+长焦镜头(焦距长)组合来实现光学变焦。当想要拍摄广角照片时,可以使用_______(选填“左”或“右”)摄像头取景,此时如果不改变手机与景物的距离,想要拍长焦的照片,除要切换摄像头外,还需要_______(选填“伸长”或“缩短”)镜头与感光板之间的距离,结果所成的像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13.小金制作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环支架上安装一个进出水口,在圆环支架的两侧密封上透明的橡皮膜,用注射器通过软管连接进出水口,并向圆环与橡皮膜所围成的空间内注水,使其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便制成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1)将制好的水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中心、水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______,之后将水透镜的位置固定,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2)从水透镜中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若不改变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____移动,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透镜中注水时,若不改变蜡烛、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则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14.如图甲为支付宝推出的扫脸支付装置,顾客站摄像头FA装置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即可在感光器上成像,进行顾客身份识别。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________的实像。(填像的性质)(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的方向为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第十一讲--透镜难点及视觉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梳理考点1透镜5个难点1.物体与像的移动关系(1)从②移动到③,u>2f,成的是倒立缩小到实像,此时到像距f<v<2f,可以看出物体的移动范围可以从2f到无穷远,而像距只能在f,2f之间来回移动。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的移动距离大于像。即u>2f,f<v<2f,此时v物>v像,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像越来越小,越来越靠近焦点,所以当物体是匀速远离2f时候,像的速度会越来越慢。(2)从②移动到①,f<u<2f,v>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只能在f,2f之间来回移动,而像能从2f移动到无穷远,所以在相同时间内,像的移动距离要大于物体。即f<u<2f,v>2f,此时v物<v像,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像越来越大,越来越远离2f,所以当物体是匀速靠近焦点的时候,像的速度越来越快。小结口诀: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谁大谁快,越大越快,越小越慢。备注:实像和虚像都满足该规律2.动态变化关系厚度越厚,焦距越小,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面,此时只能有以下两种方法才能使像重新清晰的呈在光屏上。(1)光屏向左移,移动到成像点上。(2)在物体透镜或者透镜光屏中放一个凹透镜。3.凸透镜中光的可逆性如图,已知此时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此时的成像性质是什么,问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怎么移动凸透镜才能呈现另一个清晰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等价于把原先的物距,像距反一下位置,所以得到的第二次清晰的像一定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v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等价于把原先的物距,像距反一下位置,所以得到的第二次清晰的像一定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v’=uu’=v4.物体与光屏距离变化关系当u=2f,v=2f时候,物体与像的距离最小,s=4f。解释:结合第一个重难点,当u>2f的时候,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物体和像移动方向是相同的,所以物体与像的距离会逐渐被拉开。同理当f<u<2f的时候,物体移动的距离小于像的移动距离,所以物体与像的距离也会逐渐被拉开。5.高斯公式:考点2眼球的结构1.眼睛(1)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人眼球的成像特点: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睫状体:通过紧张度来调节晶状休的凸度:看近物,睫状体收缩,曲度大,焦距变小;看远物,睫状体舒张,曲度小,焦距变大。2.近视眼与远视眼【答案】凹透镜,凸透镜三、题型分类题型1眼球结构1.(2023·秀洲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2)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答案】(1)会聚;(2)感受器【解析】解:(1)凸透镜有聚光的功能,因此,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感受器。故答案为:(1)会聚;(2)感受器。2.(2023•江干区校级模拟)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陈用单反相机拍摄廊桥和其倒影,相机感光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因为此时进入眼睛的光会聚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C.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D.小张看到远处的小红向他走来,为了始终看清小红的脸,他的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凸度由大变小【答案】D【解答】解:A、小陈用单反相机拍摄廊桥和其倒影,相机感光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小郑近视,晶状体太厚,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故B正确;C、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方框远离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所示:所以,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故C正确;D、小张看到远处的小红向他走来,为了始终看清小红的脸,晶状体凸度由小变大,使得焦距变小,像距变小,故D错误。故选:D。3.(2021·温州模拟)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①传送画面数集影像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答案】(1)凸透
(2)感受器
(3)短(或“近”、“小”)【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
【解答】(1)眼球相当于是可调节凹凸程度的凸透镜;
(2)人工视网膜接收到画面,产生的刺激向上传递,因此人工视网膜相当于接受刺激的感受器;
(3)向远处眺望时,相当于物距增大,所以为了依然能够接收到实像,相距要变小,即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故答案为:(1)凸透;(2)感受器;(3)短(或“近”、“小”)。题型2近视和远视的矫正1.(2023•湖州)图1是数码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景物在离镜头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人眼观察物体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小明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近视,如图所示,他应配戴透镜来矫正近视。【答案】实;凹【解析】解:(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景物在离镜头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答案为:实;凹。2.(2023·衢州)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矫正近视的同学,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答案】D【解答】解:长时间用眼过度,会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如图:ABD所示都是凸透镜,只有D是凹透镜。故选:D。题型3动态变化1.(2023·椒江区校级二模)小光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于图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B.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C.将蜡烛向左移动5cm,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D.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移到30cm处,眼睛位于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能看到缩小的烛焰像【答案】C解:A、当蜡烛、透镜位于图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时u=v=3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3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5cm,故A错误;B、将蜡烛向右移动5cm,此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故B错误;C、将蜡烛向左移动5cm,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向左适当移动光展,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保持蜡烛不动,将诱镜移到30cm外,此时物距u=30cm-20cm=10cm<f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C。2.(2023·鹿城区校级二模)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诱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物体从距凸诱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外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题型4物距相距颠倒1.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A.都是正立的B.都是虚像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答案】D【解析】墙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光屏,墙上都能接到像,则像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故AB错误。当凸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像距大,像较大,其成像原理和投影机原理相同;当凸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像距小,像较小,其成像原理和照相机原理相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蜡烛不动,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答案】A【解析】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3.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前,首先在光具座上正确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3)若将凸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物体遮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也只剩一半 B.不可能成像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4)在保持⑵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5)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选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答案】⑴主光轴;(2)倒立;上;(3)C;(4)缩小;(5)<;L0-2L.【解析】(1)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在同一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约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3)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他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C正确;(4)在保持⑵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应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5)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o-2L。题型5物体和像移动速度、距离关系1.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答案】C【解析】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和像距都变小;在同一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大,而像在1f和2f之间移动的距离小,所以像移动的速度小。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f<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光屏移动距离是先小于后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①错误。②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所以②错误。③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像会更前面会聚所以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所以③正确。④根据光路可逆的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可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同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所以④正确。题型6高中知识下放与拓展材料1.如图1是小斌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有关“光路的可逆性”时观察到的现象,小斌想,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那么若逐渐增大入射角,折射光线会消失吗?【猜想】人射角增大到一定的角度时,折射光线将会消失,再继续增大时只会发生反射现象。【进行实验】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不断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并读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记录在实验表格内【收集证据】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记录如表(单位:度)入射角01020304041.241.842反射角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015.230.948.674.681.190/【分析论证】(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入射角的增加量折射角的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入射角增大到度,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在物理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折射角变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2)光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如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c(c=3xl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把传播光速较大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传播光速较小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由介质斜射入介质;②入射角临界角。【交流评估】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将玻璃更换为水重复上述实验。【拓展应用】光导纤维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光从纤维的一端“导”到另一端。请在图2画出光射入光纤维内芯后的大致光路图。【答案】⑴小于;41.8;反射;(2)①光密;光疏;②N;见上图。【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入射角的增加量小于折射角的增加量;当入射角达到41.8。时,折射角为90。,此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2)根据题中的信息和数据分析可知,产生全反射的条件为:①光是由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拓展应用】光导纤维由内外两层组成,且内外两层的折射本领不同,激光不会透过去,激光是不断的经光纤壁反射向前传播。先作岀“法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多次反射光线。如下图:光导纤维四、课后巩固1.2022年6月6日,是第二十七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可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图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的是图①,表示矫正近视方法的是图③。故选A。2.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近视率约为55%。上图表示近视、远视及矫正透镜的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示意图及其矫正透镜依次是()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答案】B【详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丁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丙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分别是甲、丁。故选B。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错误;B.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故B错误;C.由图可知,物距为50.0cm-20.0cm=30.0cm此时f<30cm<2f则15cm<f<30cm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此时的物距为50.0cm-35.0cm=15.0cm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故C错误;D.当更换一个焦距小(即会聚能力强)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此时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左侧,若不移动光屏,应将凸透镜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也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4.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镜片可以改变的眼镜(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A.远视眼,镜片I B.远视眼,镜片Ⅱ C.近视眼,镜片Ⅰ D.近视眼,镜片Ⅱ【答案】B【详解】根据乙图可知,此时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因此为远视眼。远视眼应该用凸透镜矫正,根据甲图可知,镜片II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透镜焦距为10厘米),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蜡烛向左移动5厘米,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C.将蜡烛移到45厘米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15厘米,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答案】D【详解】A.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肯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A错误。B.蜡烛向左移动5cm,此时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此时像距减小,则光屏应该向左移动适当距离,故B错误。C.当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u>2f,f<v<2f此时的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则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当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时,此时物距u=50cm-45cm=5cm<f成正立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D.当蜡烛向右移动15cm时,此时u=30cm-15cm=15cmv=15cm+15cm=30cm正好与原来的物距和像距相反。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实像,且是放大的,故D正确。故选D。6.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A.近视眼,小于0.05mm
B.远视眼,小于0.05mmC.近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大于0.05mm【答案】C【分析】①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②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③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凸透镜的中间比边缘厚,据此分析判断。【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成在视网膜前面,为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则它的边缘比中间厚。因为中心厚度为0.05mm,所以镜片边缘的厚度大于0.05mm,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7.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8.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 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答案】B【详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距镜头距离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又因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所以0.5m应大于2倍焦距,即0.5m>2f所以焦距f<0.25m,故选B。9.下列有关眼球说法正确的是()A.眼球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正立缩小的像B.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视网膜相当于感受器C.通过睫状肌改变玻璃体的形状,使近视患者也能够看清远处物体D.当人眼由近处观察转向远处眺望时,晶状体变厚【答案】B【详解】A.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感受器,B正确;C.我们平时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C错误;D.人眼看近物时,睫状体处于收缩状态,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故人眼由近处转向远处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小,D错误。故选B。10.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答案】A【详解】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符合题意;BC.使用手机的摄像功能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扫描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C错误,不符合题意;D.二维码中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即黑色条纹不反射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学校球场施工合同模板(含场地通风与散热)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婚礼现场舞台搭建与灯光音响租赁合同6篇
- 个性化家庭收养协议2024版版
- 二零二五年度履约保证金协议书范本:文化旅游项目2篇
- 医疗器械2025年度原材料供应与加工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慧农业灌溉增压泵供应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项目存量房买卖合作框架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煤矿股权转让及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书4篇
- 2025版园艺用树苗买卖合同规范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市场分析预测专家顾问聘请书3篇
- 2024年供应链安全培训:深入剖析与应用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坏死性筋膜炎
- 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题6套
- 股权架构完整
- 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 注塑部质量控制标准全套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经典例题及配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银行网点服务礼仪标准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二)》 北师大版
- 晶体三极管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