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条件决定的。()
A.民族B.社会物质生活C.政治和文化 D.历史传统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项正确;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等因素影响法的产生和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排除A、C、D三项。答案:B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有()①制定②颁布③修改④认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故选C项。答案:C3.恩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经济发展是政治、法等发展的基础,二者始终同步②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③政治、法、哲学等体现着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④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法必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恩格斯的话表明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政治、法、哲学等体现着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②③正确;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法等的发展不一定同步,①错误;④说法太绝对,排除。答案:B4.以下对一国的法治与该国的国情、社会制度之间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国的法治与该国的国情、社会制度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B.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C.一国的法治总是反映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并随之同步发展D.三者之中法治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解析: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B项正确,A、C两项错误;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项错误。答案:B5.(2022·广东)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曾说过,“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即法律政令具有劝善止暴、确定权利义务归属、维护统治秩序等作用。该观点体现了()①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②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④法律维护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法律政令具有劝善止暴、确定权利义务归属的作用,说明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①符合题意;题干中法律具有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说明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②符合题意;题干中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没有体现法律的概念,③与题意无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维护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法律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④错误。答案:A6.简述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根据教材回答出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两种职能,同时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即可。答案:①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②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学考达标]1.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答案:A2.(2022·广东江门)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②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③西汉时期形成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④以法家思想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①②正确;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③错误;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④错误。答案:A3.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这说明法律体现的是()A.统治阶级的意志B.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人民群众的意志解析:从法律的产生看,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答案:A4.(2022·广东广州)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B.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C.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生产方式是其决定性因素D.社会主义法比资本主义法更能适应经济基础解析:A项强调的是社会规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概括了法的产生,材料未涉及,排除;“社会主义法比资本主义法更能适应经济基础”说法笼统,要具体看适应什么样的经济基础,D项排除。答案:C5.我国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A.社会职能B.政治职能C.文化职能D.服务职能解析:我国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C、D两项不属于法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排除。答案:B[能力提升]6.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认为法律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认为法律的发展变化不能脱离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发展变化。这表明()①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②法律的产生是为了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③法律从一开始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④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认为法律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表明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①正确;认为法律的发展变化不能脱离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发展变化,表明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的作用,排除②;法律在阶级社会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③错误。答案:B7.我国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都必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以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要求。这体现了()①在我国,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总是一致的②中国法律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一国法律体系的性质由该国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在我国,国家、集体、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①错误;一国法律体系的性质由该国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中国法律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排除④。答案:C8.目前,我国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了科学和谐统一。上述信息表明我国()A.法治建设的成就达到了巅峰B.法律的完善消除了社会矛盾C.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A项夸大了我国取得的法治建设成就,排除;法律的完善不能消除社会矛盾,但可以调解社会矛盾,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排除C项;材料表明我国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项正确。答案:D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旨在()①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②使人民权益不断扩大③完善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调整民事关系,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旨在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③符合题意;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而不是扩大人民权益,②说法错误;④不是我国民法典颁布实施的目的,不符合题意。答案:B10.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系。这样做的意义有()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②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履职③使中国的人权法治保障实现质的飞跃④能提升人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系,有利于保证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履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①②符合题意;③中“质的飞跃”表述错误;建立健全了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系,并不能提升人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排除④。答案:A1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立法。该法明确了家庭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国家、社会要为家庭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并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家庭教育划定底线标准。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家庭教育都得管起来。怎么管,可以协商和学习,若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甚至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行为,将视情况对父母或者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有人表示疑惑,家庭教育是家庭的“私事”,为何要通过立法上升为“国事”?请运用法的职能的知识进行说明。答案: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以专门立法引导、规范家庭教育,有利于家庭教育主体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有利于相关部门和机构依法履职尽责,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2.根据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数字: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审结28720件。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5.6万件,判处罪犯171.5万人。审结网络传销、网络赌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等犯罪案件9.2万件,维护互联网安全。审结杀人、放火、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审结涉疫犯罪案件9653件。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574.6万件、行政案件29.8万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审结垄断案件49件、不正当竞争案件7478件。依法严惩金融证券犯罪,审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案件1.3万件。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6.5万件。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社会保障等案件154万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83.1万件。(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法律在什么领域发挥作用。(2)材料体现了我国法的本质与作用之间怎样的关系?答案:(1)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种类型案件的审判,表明我国法律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这一本质决定了我国法律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领域发挥相应的作用,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是目前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的法治建设,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又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小区商业街物业社区文化活动赞助与支持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陶瓷行业标准制定与实施合同3篇
- 2025年私家车租赁车辆检测与评估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劳务派遣合同审查协议
- 2025年云服务监控协议
- 2025版个人房屋产权转移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改造项目合同书4篇
- 2025年垃圾处理和解协议
- 2025年混合赠与合同与赠与税
- 2025版协议离婚法律援助与调解服务协议3篇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新一代飞机维护技术
- 幼儿园教师培训:计数(数数)的核心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