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AGEPAGE1孔雀东南飞并序作者简介“宫体诗”诗人——徐陵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主要作品有《徐孝穆集》。选编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后的一部诗歌总集。写作背景婚姻信奉儒家伦理纲常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六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清规戒律造成婚姻悲剧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迫再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和爱情的青年身上时有发生。这正是本文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1.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留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2.乐府诗入汉以来,先秦的雅乐日趋没落,从民间和西域传来的俗乐成为新兴事物。西汉时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用来管理那些新兴的俗乐,乐府诗就是乐府机关采撷、演唱的这些新兴俗乐的歌辞,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汉代的乐府诗合乐可歌。魏晋以后,许多文人曾大力模仿过汉乐府,他们沿用汉乐府的旧题而写新诗,但在古曲早已散佚的情况下,这些作品仅以书面形式出现,已同一般的古诗没有什么差别了。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并被分为12类。(1)郊庙歌辞:祭祀用的歌辞。(2)燕射歌辞:朝廷享宴用的歌辞。(3)鼓吹曲辞:用短箫铙鼓演奏的军乐的歌辞。(4)横吹曲辞: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的歌辞。(5)相和歌辞:从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的精华,魏晋文人的乐府诗一般都用此类题目。(6)清商曲辞: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清商新声歌辞。(7)舞曲歌辞:分雅舞和杂舞两类。(8)琴曲歌辞:配合琴曲的歌辞。(9)杂曲歌辞:上述诸曲以外的,或被乐府所采撷而后世不详其声调无法明确归属的,还有不少是民间歌辞。(10)近代曲辞:隋唐时代的杂曲歌辞。(11)杂歌谣辞:历代的歌谣、谚语等。此类实际不属于乐诗府,但乐府本出于歌谣,可以相互引证,所以一并收录。(12)新乐府辞:唐代诗人的新题乐府诗。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婉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乐府民歌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的乐府诗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诗。3.关于鸳鸯中国古代,最早是用鸳鸯比喻兄弟的。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这是一首兄弟之间赠别的诗。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鸳鸯》的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远兄弟的。以鸳鸯比喻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它“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也有人认为“鸳鸯”二字实为“阴阳”二字谐音转化而来,取此鸟“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自古以来,在“鸳侣”“鸳盟”“鸳衾”“鸳鸯枕”“鸳鸯剑”等词语中,都含有男女情爱的意思。基于人们对鸳鸯的这种认识,我国历代还流传着不少以它为题材的,歌颂纯真爱情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韩妻》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二、文化常识1.汉末建安中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其首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各朝沿其年号制度,直至清末废止。2.槌床便大怒床:在古代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整体把握eq\a\vs4\al([课文主旨])《孔雀东南飞》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eq\a\vs4\al([脉络梳理])文本层析一、阅读诗歌的小序及第1~2段,完成下面的题目。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③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④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⑤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②③⑤2.下列各项对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言多是在作品前面的用来对作品进行介绍评价、陈述写作宗旨或写作意图的文字。这首诗的诗前小序主要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成诗的经过。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起兴手法,为下文奠定了哀婉缠绵、徘徊顾恋的感情基调,其主要作用是提挈全篇,引起下文,其主要目的是照应标题。C.第2段兰芝从“十三”自诉到“十七”,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D.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兰芝对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二、阅读诗歌第3~12段,完成下面的题目。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属于表现焦仲卿和刘兰芝对爱情忠贞的一组是()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③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这一段是描写兰芝着重装饰自己,一方面在婆婆面前示威,一方面给丈夫以安慰。5.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一“拜”一“怒”,表现出刘兰芝的礼节周到和焦母的蛮横无理。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表现了焦母家长专制的专横。C.“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这一“涕落”既有不忍别离的悲伤又有不得不别的怨恨。D.从第11、12两段可看出焦、刘二人感情深笃,决心以死来向封建家长专制提出抗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三、阅读诗歌第13~21段,完成下面的题目。6.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所以才有刘兰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也反映了这一现实。B.很有地位的一些人接踵而至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说明了刘兰芝被遣的无辜,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C.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在不动声色中拿定了主意。D.刘兰芝没有想到婚期这么快,也没有想到结婚的场面这么壮大,所以她心情很沉重,才会有“郁郁登郡门”之句。四、阅读诗歌第22~31段,完成下面的题目。7.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由这些可以看出刘兰芝是无奈,是痛苦,是屈服于现实而做了违心的事情。B.磐石和蒲苇的比喻,出自兰芝口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重复于焦仲卿之口,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对于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有很大作用。C.焦仲卿对着即将要嫁给别人的刘兰芝,道出:“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此处焦仲卿表达出了殉情的意愿,而且是要独自去殉情!这“独”字表明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情不仅是强烈、专注的,更是不求回报、不讲条件的。D.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但兰芝死时“举身赴清池”,仲卿却“上堂拜阿五、阅读诗歌第32段,完成下面的题目。8.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目的是告诫世人,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出现。B.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像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运用了互文手法,意思是“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连接”。D.这首诗之所以用这样的结尾,是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写法借鉴1.剪裁得体,叙事中体现情理本诗开篇以鸟飞起兴,直入主题(未按常规交代两家缘起),中间叙事以兰芝为中心,焦母、刘兄等人参差其间,寥寥数语,人物声貌跃然纸上。诗中三事铺饰,“赠奁”“严妆”“迎娶”,正是“华缛”“炫目”之笔,与其情事,构成了“五色”之“陆离”。全诗详其应详,略其该略,不枝不蔓,剪裁得体。本诗先后描绘的十余幅生活画面中,又体现着不同的情与理:同是“告别”,兰芝在焦母面前只有礼节性辞别,而在小姑面前却“泪落连珠子”,在丈夫面前更是殷殷陈情,依依不舍;面对“逼嫁”,兰芝“含泪答”阿母,却“仰头答”阿兄;同是“殉情”,兰芝死前未曾透露一字,十分隐秘,到时“举身赴清池”,义无反顾,而仲卿死前明告母,“愁煎迫”“徘徊庭树下”,别有一番思想斗争,等等。这是因为人不同,性有别,情不同,理各异。2.巧妙的结构艺术:双线并行,首尾绾合本诗采用了“叙事”与“叙情”双线并行、首尾绾合、交递推进式结构,使全诗“水复山重,曲折入妙”(《吴诗集览》引),始终弥漫着浓重的悲剧气氛,读来使人回肠荡气,耳目一新。本诗以封建家长的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在这条线索中,矛盾的两方屡次交锋,逐层推进,直到焦、刘以死抗争,进入悲剧的高潮。焦、刘生死不渝的爱情,似一根红线,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串成一体。它是对主线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动因。本诗通过“诉苦”“询母”“拒遣”“赠奁”“严妆”“送别”“逼嫁”“迎娶”“情探”“殉情”等多幅生活画面的描述与铺饰,歌颂了刘、焦二人用生命保证对爱情的忠贞,不向封建势力低头的反抗精神。结句两家合葬、鸳鸯合鸣与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奠定的依恋、缠绵的感情基调一脉相承,首尾照应。
【参考答案】文本层析【解析】选C①是表现刘兰芝的勤劳;⑤是反映刘兰芝婆婆的蛮横不讲道理。2.【解析】选BB项,乐府诗一般没有题目,往往用首句充当题目;再者,本诗的标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所以“其主要目的是照应标题”错。3.【解析】选D③是写刘兰芝与小姑的深情;⑥是写刘兰芝对将来的担忧。4.【解析】选BB项,这一自然段中描写的作用为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在婆婆面前示威,也不是给丈夫以安慰。5.【解析】选DD项,“决心以死来向封建家长专制提出抗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小学学生安全责任追究与保障协议15篇
- 二零二五版煤炭行业运输成本控制协议4篇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证网上考核app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合同4篇
- 个人住宅租赁合同模板(2024年修订版)版B版
- 2025版个人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范本及操作指南4篇
- 2024物业公司提供住宅小区互联网接入服务合同
- 2025版学校浴池热水供应系统优化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高端别墅交易合同示范(含违约责任)4篇
- 中频炉设备全面维护承包合同2024版版B版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1000道
- 化学-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题和答案
- 凸优化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应用
- 家谱、宗谱颁谱庆典讲话
- 高速公路收费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