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精密制造方案TOC\o"1-2"\h\u28358第1章绪论 3288691.1航天器精密制造背景及意义 3105771.2国内外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现状 4242641.3本书内容概述 44354第2章航天器结构与材料 4293522.1航天器结构设计 4215432.1.1结构设计原则 535902.1.2结构设计方法 5123512.1.3结构设计发展现状 5228502.2航天器材料选择 5290882.2.1金属材料 5263722.2.2复合材料 585302.2.3新型材料 5248742.3结构与材料功能测试 5232422.3.1结构功能测试 5292172.3.2材料功能测试 5205832.3.3测试方法与设备 530184第3章精密加工技术 6319613.1机械加工技术 662293.1.1铣削加工 6125193.1.2车削加工 6292633.1.3磨削加工 6266633.2特种加工技术 615693.2.1电火花加工 6257603.2.2激光加工 6151183.2.3电子束加工 7206013.3精密测量技术 7150463.3.1三坐标测量 7240963.3.2激光测量 7264973.3.3光学测量 725220第4章航天器装配技术 760704.1装配工艺规划 76094.1.1装配流程设计 7278534.1.2装配工艺参数优化 747844.1.3自动化装配技术研究 810964.2装配精度控制 835004.2.1装配误差分析 8325554.2.2精密定位技术 8187154.2.3装配精度控制策略 8311514.3装配过程监控 8163114.3.1装配过程监测技术 875564.3.2数据采集与处理 838094.3.3装配过程智能监控 82861第5章高精度检测技术 848815.1光学检测技术 8315515.1.1干涉测量技术 983475.1.2三维扫描技术 9160045.1.3数字全息技术 99595.2接触式检测技术 9154475.2.1机械式测量技术 925975.2.2电子测量技术 9186065.2.3激光测量技术 9105365.3非接触式检测技术 9142565.3.1红外测量技术 9121975.3.2超声波测量技术 107175.3.3涡流检测技术 10100305.3.4磁粉检测技术 1013227第6章航天器热控技术 10265686.1热控系统设计 10111096.1.1系统概述 10150066.1.2热控系统设计原理 10207286.1.3热控系统设计要点 1028956.2热控材料与器件 10183776.2.1热控材料 10258026.2.2热控器件 1160596.3热功能测试与评估 1176276.3.1热功能测试方法 11148036.3.2热功能评估 1131348第7章航天器电子设备制造 11231867.1电子元器件选型与设计 11296047.1.1选型原则 11240247.1.2设计要求 1266387.2电子设备组装与互联 12257987.2.1组装技术 12310727.2.2互联技术 12176277.3电子设备功能测试与优化 12195847.3.1功能测试 1296017.3.2功能优化 1334第8章航天器控制系统 13243218.1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13222828.1.1系统架构 13200158.1.2功能分配 13131698.1.3关键功能指标 13108218.2控制系统硬件制造 13322348.2.1关键硬件组件 1458328.2.2制造工艺 1472278.2.3质量保证 14147018.3控制系统软件及算法 14164168.3.1软件架构 1472608.3.2关键算法 14217868.3.3软件验证 1410045第9章航天器试验与验证 14198889.1地面试验 1535689.1.1结构强度试验 15214619.1.2热控系统试验 15189229.1.3电子设备试验 15156889.1.4飞行控制系统试验 1570489.2环境适应性试验 15276909.2.1热真空试验 15150589.2.2空间辐射试验 15176999.2.3离心试验 15234299.2.4振动试验 15286199.3飞行试验与验证 1616419.3.1在轨试验 16315339.3.2飞行验证 1667059.3.3在轨维护与修复试验 1640069.3.4长期在轨试验 166263第10章航天器制造质量控制与保障 162468010.1质量管理体系 161832910.1.1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162519310.1.2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要点 161446510.2质量控制措施 171524610.2.1设计质量控制 173061910.2.2制造过程质量控制 171338210.2.3供应链质量控制 171088410.3质量保障与改进措施 17178410.3.1质量培训 171030310.3.2质量监督与检查 17101210.3.3质量改进 17第1章绪论1.1航天器精密制造背景及意义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器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作为航天器研制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航天器功能、可靠性和寿命。因此,开展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航天器研制水平、保障航天器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2国内外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现状国内外在航天器精密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国外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发展较早,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航天器结构设计、材料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器精密制造体系。目前国内外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如拓扑优化、多学科优化等,实现航天器结构轻量化、高刚度、高强度。(2)材料研发方面:开发新型轻质、高功能航天材料,如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满足航天器对材料功能的要求。(3)制造工艺方面: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制造工艺,如数控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焊接等,提高航天器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1.3本书内容概述本书围绕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系统阐述了航天器结构设计、材料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航天器结构设计:介绍航天器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轻量化、高刚度结构的设计技术。(2)航天器材料研发:分析航天器对材料功能的要求,探讨新型航天材料的研发及其在航天器中的应用。(3)航天器制造工艺:阐述航天器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探讨高精度、高效率的航天器制造工艺。(4)航天器精密制造案例:分析典型航天器精密制造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航天器精密制造提供借鉴。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从事航天器研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第2章航天器结构与材料2.1航天器结构设计航天器结构设计是保证其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本章首先介绍航天器结构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发展现状。2.1.1结构设计原则航天器结构设计需遵循轻质、高强度、高刚度、高稳定性及良好的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原则。2.1.2结构设计方法航天器结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拓扑优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等。2.1.3结构设计发展现状目前航天器结构设计已从传统的经验设计逐渐转向基于现代设计理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了结构功能与制造工艺的优化。2.2航天器材料选择航天器材料的选择对保证其功能。本节将探讨航天器常用材料及其特点。2.2.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航天器结构中应用广泛,包括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的特点。2.2.2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因其轻质、高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在航天器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2.3新型材料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等在航天器结构中的应用研究正逐步展开,为航天器功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3结构与材料功能测试为保证航天器结构与材料的功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2.3.1结构功能测试结构功能测试主要包括静态功能测试、动态功能测试、疲劳功能测试等,以验证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2.3.2材料功能测试材料功能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冲击等力学功能测试,以及耐热性、耐腐蚀性等环境适应性测试。2.3.3测试方法与设备结构与材料功能测试采用先进的试验方法与设备,如电子万能试验机、高温试验炉、环境模拟试验箱等,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航天器结构与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阐述,为后续章节探讨航天器精密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第3章精密加工技术3.1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在航天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本节主要介绍适用于航天器结构件的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包括铣削、车削、磨削等。3.1.1铣削加工铣削加工是航天器结构件精密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通过选用合适的铣削参数、刀具和切削液,可以实现对航天器结构件的高精度加工。3.1.2车削加工车削加工在航天器精密制造中主要用于轴类零件的加工。采用高精度车床和专用的车刀,可以实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车削加工。3.1.3磨削加工磨削加工是航天器精密制造中常用的精加工方法,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的特点。主要包括平面磨削、内圆磨削和外圆磨削等。3.2特种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在航天器精密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和电子束加工等。3.2.1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EDM)是一种利用电腐蚀原理进行金属加工的方法,适用于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形状的航天器结构件。电火花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材料范围广等优点。3.2.2激光加工激光加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局部加热,实现切割、焊接、打标等加工过程。激光加工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热影响区小等特点,适用于航天器结构件的精密加工。3.2.3电子束加工电子束加工(EBM)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对材料进行局部加热,实现焊接、切割等加工过程。电子束加工具有能量密度高、热影响区小、加工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航天器精密制造。3.3精密测量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在航天器精密制造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航天器结构件的加工质量和功能提供可靠保障。本节主要介绍三坐标测量、激光测量和光学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3.3.1三坐标测量三坐标测量机(CMM)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以实现对航天器结构件的三维尺寸、形状和位置等参数的精确测量。三坐标测量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3.3.2激光测量激光测量技术是利用激光束的高方向性和高单色性进行距离、角度等参数的测量。激光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适用于航天器结构件的精密测量。3.3.3光学测量光学测量技术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尺寸、形状等参数的测量。主要包括干涉测量、全息测量、光学轮廓仪等。光学测量具有非接触式、高精度、快速等特点,适用于航天器精密制造中的测量需求。第4章航天器装配技术4.1装配工艺规划4.1.1装配流程设计在航天器装配过程中,合理的装配流程设计是保证装配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应根据航天器结构特点、装配精度要求及生产条件,制定详细的装配流程。主要包括装配顺序、装配方法、装配工具的选择及装配过程中的检验与测试环节。4.1.2装配工艺参数优化针对航天器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如拧紧力矩、压力、温度等,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研究、仿真分析等手段,确定各工艺参数的最佳范围,以保证装配质量和效率。4.1.3自动化装配技术研究为提高航天器装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研究自动化装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探讨自动化装配设备的选型、布局及控制策略,以满足航天器装配的精度和效率要求。4.2装配精度控制4.2.1装配误差分析对航天器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系统分析,包括误差来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后续装配精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4.2.2精密定位技术为实现航天器高精度装配,研究精密定位技术。主要包括:高精度测量设备、定位装置、定位误差补偿方法等。4.2.3装配精度控制策略结合装配误差分析和精密定位技术,制定装配精度控制策略。通过实时监控、调整和优化装配过程,保证航天器装配精度满足设计要求。4.3装配过程监控4.3.1装配过程监测技术研究装配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技术,包括力矩、位移、振动等参数的监测。为装配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4.3.2数据采集与处理针对装配过程中的监测数据,采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装配过程优化提供依据。4.3.3装配过程智能监控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装配过程智能监控方法。实现对装配质量的实时预测、预警和优化,提高航天器装配过程的可控性。第5章高精度检测技术5.1光学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在航天器精密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原理基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光学检测技术:5.1.1干涉测量技术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光波的干涉条纹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适用于航天器部件的精密检测。5.1.2三维扫描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利用光学扫描原理,获取被测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可以实现对航天器复杂部件的快速、精确检测。5.1.3数字全息技术数字全息技术将全息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被测物体三维形态的实时、动态检测。在航天器制造过程中,数字全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5.2接触式检测技术接触式检测技术通过直接接触被测物体,获取其尺寸、形状等参数。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接触式检测技术:5.2.1机械式测量技术机械式测量技术利用各种量具(如卡尺、千分尺等)对航天器零件进行尺寸测量。该技术操作简单,但测量精度受到量具精度和操作人员技能的影响。5.2.2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采用电子传感器和测量仪器,对被测物体的尺寸、形状等参数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相较于机械式测量,电子测量技术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5.2.3激光测量技术激光测量技术利用激光束对被测物体进行扫描,获取其表面形状和尺寸信息。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广泛适用性等特点,在航天器制造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5.3非接触式检测技术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不与被测物体接触的情况下,获取其相关参数。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5.3.1红外测量技术红外测量技术利用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红外辐射,获取其温度、形状等参数。在航天器制造过程中,红外测量技术可用于检测热防护系统等高温部件。5.3.2超声波测量技术超声波测量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检测被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尺寸。该技术具有非破坏性、高精度和适用于复杂形状物体检测等优点。5.3.3涡流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利用交变磁场产生涡流,通过检测涡流的变化来评估被测物体的导电性、厚度等参数。该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主要用于金属部件的检测。5.3.4磁粉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通过施加磁场和磁粉,检测被测物体表面的裂纹、气孔等缺陷。该技术适用于磁性材料制成的航天器部件的检测。第6章航天器热控技术6.1热控系统设计6.1.1系统概述航天器热控系统是保证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内部温度稳定、设备可靠工作的重要系统。本章针对航天器热控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热控系统的组成、原理及设计要点。6.1.2热控系统设计原理热控系统设计基于热力学、传热学等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航天器内部温度的精确控制。主要包括热辐射、热传导、对流和相变等传热方式。6.1.3热控系统设计要点(1)确定热控系统的工作模式;(2)选择合适的热控材料和器件;(3)合理布局热控元件,优化传热路径;(4)考虑热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5)进行热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6.2热控材料与器件6.2.1热控材料热控材料是航天器热控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热辐射材料、热传导材料、相变材料等。在选择热控材料时,需考虑材料的热功能、机械功能、环境适应性等因素。6.2.2热控器件热控器件是实现航天器热控功能的关键元件,包括热辐射器、热泵、热开关、热管等。本章将介绍这些热控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及在航天器热控系统中的应用。6.3热功能测试与评估6.3.1热功能测试方法为保证航天器热控系统的功能,需对热控材料和器件进行严格的测试。测试方法包括实验室测试、地面模拟试验和在轨试验等。6.3.2热功能评估根据热功能测试结果,对航天器热控系统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热控系统的工作功能;(2)热控材料和器件的可靠性;(3)热控系统对航天器整体功能的影响;(4)热控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通过对热控技术的研究与探讨,为航天器精密制造提供有力保障,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第7章航天器电子设备制造7.1电子元器件选型与设计航天器电子设备制造的首要步骤是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与设计。本节将重点阐述航天器电子元器件选型的原则及设计要求。7.1.1选型原则(1)高可靠性:元器件需满足航天器长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的要求;(2)小型化:元器件尺寸应尽量小巧,以满足航天器轻量化需求;(3)低功耗:元器件功耗应尽量低,以降低航天器能源消耗;(4)宽温度范围:元器件应能在55℃至125℃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5)抗辐射能力:元器件需具备一定的抗辐射能力,以保证在空间环境中不受辐射损伤。7.1.2设计要求(1)电路设计:遵循模块化、集成化原则,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和可靠性;(2)封装设计:选择适合航天器应用的封装形式,提高元器件的防护功能;(3)热设计:考虑元器件的热特性,通过热设计保证设备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4)电磁兼容设计: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减小相互干扰。7.2电子设备组装与互联本节主要介绍航天器电子设备的组装与互联技术。7.2.1组装技术(1)表面贴装技术(SMT):采用SMT技术组装元器件,提高组装密度和可靠性;(2)混装技术:结合表面贴装技术和通孔插装技术,满足不同元器件的组装需求;(3)三维组装:通过三维组装技术,实现电子设备的高密度组装。7.2.2互联技术(1)焊接技术:采用焊接技术实现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气连接;(2)压接技术:利用压接技术实现线缆与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3)粘接技术:通过粘接技术固定元器件,减小设备体积。7.3电子设备功能测试与优化为保证航天器电子设备在轨期间的稳定工作,本节对电子设备功能测试与优化进行阐述。7.3.1功能测试(1)电功能测试:测试电子设备的各项电功能指标,如频率、增益、功耗等;(2)环境适应性测试:测试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功能,如温度、湿度、振动等;(3)可靠性测试:对设备进行寿命试验、故障率分析等,评估其可靠性。7.3.2功能优化(1)电路优化:通过优化电路设计,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2)结构优化:改进设备结构,减小体积、重量,提高散热功能;(3)软件优化:通过软件升级,优化设备功能,提高其适应性和可靠性。第8章航天器控制系统8.1控制系统设计原理航天器控制系统是保证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稳定、可靠的关键部分。本节将阐述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包括系统架构、功能分配及关键功能指标。8.1.1系统架构航天器控制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分为姿态控制、轨道控制和系统管理三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航天器的精确控制。8.1.2功能分配姿态控制:负责航天器姿态的稳定与调整,包括姿态测量、姿态确定和姿态控制算法实现。轨道控制:负责航天器轨道的维持与调整,实现轨道机动、轨道保持等功能。系统管理:负责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调度、监控与故障处理,保证控制系统稳定运行。8.1.3关键功能指标控制系统设计需满足以下关键功能指标:(1)姿态控制精度:保证航天器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指定姿态,控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2)轨道控制精度:实现轨道调整的精确控制,满足任务需求。(3)系统稳定性:保证控制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稳定运行,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4)系统可靠性: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具备高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8.2控制系统硬件制造控制系统硬件是航天器控制系统的物理基础,本节将从关键硬件组件、制造工艺和质量保证方面进行阐述。8.2.1关键硬件组件(1)控制计算机:负责控制系统算法的运行和数据处理,采用高可靠性的航天级计算机。(2)姿态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等,用于测量航天器姿态信息。(3)执行机构:包括反应轮、控制力矩陀螺等,用于实现航天器姿态调整。(4)电源系统: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8.2.2制造工艺控制系统硬件制造采用精密加工、高精度装配和严格的环境适应性试验,保证硬件组件在航天环境下的可靠性。8.2.3质量保证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计审查、过程控制、检验试验等环节,保证控制系统硬件质量。8.3控制系统软件及算法控制系统软件及算法是实现航天器精确控制的核心,本节将介绍控制系统软件架构、关键算法及软件验证。8.3.1软件架构控制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姿态控制模块、轨道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8.3.2关键算法(1)姿态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实现航天器姿态的快速稳定和精确调整。(2)轨道控制算法:采用最优控制、预测控制等,实现轨道的精确调整和维持。(3)数据处理算法:包括滤波算法、数据融合等,提高姿态和轨道测量数据的精度。8.3.3软件验证通过地面仿真试验、在轨测试等手段,验证控制系统软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功能。第9章航天器试验与验证9.1地面试验地面试验是航天器精密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验证航天器设计、制造及装配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9.1.1结构强度试验结构强度试验包括静态强度试验、动态强度试验和疲劳强度试验,以验证航天器结构在发射、在轨运行及回收过程中的强度和刚度。9.1.2热控系统试验热控系统试验主要包括热平衡试验、热辐射试验和热真空试验,以验证航天器热控系统的设计合理性及工作可靠性。9.1.3电子设备试验电子设备试验包括电磁兼容性试验、抗辐射试验和耐振动试验,以验证航天器电子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功能和可靠性。9.1.4飞行控制系统试验飞行控制系统试验主要包括姿态控制系统试验、轨道控制系统试验和制导系统试验,以验证航天器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9.2环境适应性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旨在验证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保证其安全可靠地完成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9.2.1热真空试验热真空试验用于模拟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下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检验航天器材料和设备在极端真空环境下的功能。9.2.2空间辐射试验空间辐射试验包括银河宇宙辐射、太阳粒子事件等辐射环境的模拟,以评估航天器电子设备在辐射环境下的效应和损伤。9.2.3离心试验离心试验用于模拟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所承受的过载,验证结构强度和设备适应性。9.2.4振动试验振动试验模拟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环境,以验证结构、设备和组件的耐振功能。9.3飞行试验与验证飞行试验与验证是航天器试验的最终环节,通过实际在轨飞行验证航天器的功能、可靠性和寿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9.3.1在轨试验在轨试验包括航天器平台功能试验、有效载荷功能试验和系统协同试验,以验证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的各项功能。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买卖设备合同范本
- 关于养鸡租地合同范例
- 包车包司机合同范例
- 以工代赈劳务合同范例
- 买卖公司股权合同范本
- 买卖机器人设备合同范例
- 农村房屋收购合同范例
- 仔猪销售合同范例
- 制作广告安装合同范例
- 代理记账业务合同范例
- 白酒销售经理述职报告
- 消防技术负责人任命书
- 六年级英语上册综合测试卷(一)附答案
- 部编小学语文(6年级下册第6单元)作业设计
- 洗衣机事业部精益降本总结及规划 -美的集团制造年会
- 2015-2022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铝合金门窗设计说明
- 常见食物的嘌呤含量表汇总
- 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