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统编版 政治 第三单元《把握适度原则》课件_第1页
高二 统编版 政治 第三单元《把握适度原则》课件_第2页
高二 统编版 政治 第三单元《把握适度原则》课件_第3页
高二 统编版 政治 第三单元《把握适度原则》课件_第4页
高二 统编版 政治 第三单元《把握适度原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统编版—政治—第三单元

把握适度原则教学目标理解度的含义理解适度的含义理解适度原则的含义,防止犯极端化的错误领会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反对折中主义理解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探究与分享《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孔子所说的“过”和“不及”是以“度”为衡量标准的,超过了度的关节点,事物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过犹不及”启示我们,处理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要把握事物应有的“度”,极端化的做法要不得。基础知识一、适度的含义1.度的含义

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如何理解“度”?质与量的统一表现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量的变化不会引起质的变化,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时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关于度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质和量的统一表现为度。质是使事物得以存在的东西,然后质的存在还需要借助量的规定。通过量的规定,质便获得一定的形式,从而成为具体存在。同样,量因为与质相结合而成为具体存在物的量。重难点分析如何理解“度”?第二,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范围。在度中质和量的关系是:一定的质规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又制约一定的质。一定的量把一定的质限制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质的稳定性保持着,该事物仍然是它自身;超出这一范围,质的稳定性就遭到破坏,该事物就变为它事物。重难点分析如何理解“度”?第三,关节点或者临界点是度的两端的极限或者界限,是不同事物,过程之间相互转化的联结点或转折点。第四,度作为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它不是固定的一点,而是质在其中运动、变化的幅度。度是特定的质的量的活动范围,它是质在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之间量的变化区间。重难点分析相关链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或100℃),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100ºC冰水蒸气液体﹤0ºC0ºC100ºC度基础知识一、适度的含义2.适度的含义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探究与分享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过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你对学习与娱乐二者关系的把握是否适度?请为自己制订一份适度娱乐的计划。探究与分享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过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这反映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只有恰当把握事物的度,遵循适度原则,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探究与分享你对学习与娱乐二者关系的把握是否适度?请为自己制订一份适度娱乐的计划。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适度娱乐,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开阔视野,促进学习,但如果过度娱乐,则可能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找到学习与娱乐的度,制订自己的适度娱乐计划。基础知识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含义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示例评析

《墨子·大取》载:“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

遇盗贼是坏事,不得已,与其身亡,不如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断指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祸。换个角度说,这不是在取害,而是在取利。没有利弊的权衡,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也就不可能达到取舍选择的适度状态。基础知识二、掌握适度原则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相关链接折中主义,也称“折衷主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折中主义的解释:“指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只是把各种不同的思潮、观点、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哲学观点。”其特征和表现: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遵循适度原则并不是奉行碌碌无为的折中主义。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区别?中庸之道不是折中主义,而是一种辩证的智慧。在儒家学说中,中庸之道既是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又是道德伦理上的行为准则。所谓“中”,就是适度、合宜并含有正确之意,体现了处理问题的正确性;所谓“庸”,就是平凡、普遍并含有运用之意,体现了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普遍性。所以,“中”与“庸”的结合,乃是理论上的基本原则与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所谓“中庸”,就是正确而普遍适用的原则。相关链接在认识论上,中庸之道反对偏执、片面,主张诸要素(特别是主要因素)的兼济、统一与平衡,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方法论上,中庸之道的基本法则是坚持“中”,戒“过”而勉“不及”。在人的品德修养上,中庸之道作为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要求必须遵循戒其“过”、勉其“不及”的“中行”准则,以期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德境界。相关链接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区别?基础知识二、掌握适度原则3.如何正确运用适度原则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讲的就是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铭记“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古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这是战国时期著作《司马法》中的一句名言。他蕴含着战争与国家兴衰的辩证关系,既强调爱好和平的重要性,又警醒不要忘记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引用这句古训,用中华文明“和为贵”的文化基因向世界展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诚意;同时,用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教训强调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相关链接铭记“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古训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注重从历史文化角度阐述中国和平发展之路的深厚渊源。2014年3月28日,他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深情地讲道:“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基因,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相关链接铭记“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古训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意味着忽视国防安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警示我们,对国防的松懈将导致全民族的危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防建设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从反腐肃贪到指挥体制改革,从国防信息化到实战化演练等,中国军队在主动变革、固本开新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相关链接铭记“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古训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过去的历史教育我们,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也不能忘记落后挨打的悲惨教训。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忘战”,也不能“好战”,要把握好度,遵循适度原则。我们既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后盾。相关链接课堂练习1.有人认为适度原则就是要任何时候都“不偏不倚”,这种说法()(单选)A.是正确的,凡事都要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B.是正确的,适度原则就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C.是错误的,适度原则所讲的“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D.是错误的,适度原则要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答案:C解析:认为适度原则就是要任何时候都“不偏不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适度原则的“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与折中主义有根本区别,C说法正确,A、B错误。D适度原则要求我们把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D说法错误。课堂练习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这要求我们()(单选)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答案:D解析:在实践中,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D符合题意。掌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不涉及主要矛盾、量变、质变,ABC不合题意,选D。

基础知识把握适度原则度的含义适度的含义适度的含义掌握适度原则适度原则的含义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如何正确运用适度的原则谢谢观看!高二—统编版—政治—第三单元

把握适度原则答疑1.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答疑答疑2.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单选)①事物质与量保持统一②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③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④事物的量变不影响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适度是指事物保持质和量的统一,①正确。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结合,密不可分,②正确。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质,③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所以量变会影响质变,④错误,故选A。答疑3.度和关节点是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A.度就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关节点是度中任意一点C.关节点是度的两端 D.关节点是度的最佳点答案:C解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据此可知,C说法正确。ABD说法不正确。答疑4.秋季可以说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膏肥蟹黄。适量吃蟹可以促进机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由于螃蟹属于寒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影响肠胃健康,诱发腹泻等症状。这佐证了()(单选)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③事物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A解析:过量食用螃蟹会诱发腹泻等症状,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把量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产生不利质变,故①②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过量食用螃蟹的后果,而③说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与题意不符,不选③。事物丧失自身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故④说法错误。答疑5.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情,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告诉我们(

)(单选)①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②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③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④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把握火候”,就是把握事物的度,把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强调的是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故①②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关节点,③不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要通过质变来实现,因此,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的说法错误,④排除。答疑6.墨子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