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无效。
4.测试范围:第1-2单元(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师说》。
5.难度系数:0.7o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荀子坚持人“最为天下贵”,坚持人在知识体系中的主体与实体地位。《荀子•王制》中说:“水火有
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何
以“最为天下贵”?荀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能够“合群明分《荀子•王制》接着写道:“人力不
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目: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目:分。分何以能行?目: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人结成了社会,社会就是
人与人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
命。”荀子不仅认定人与人之间必须依据礼义分工合作,还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也必须互相辅助,互相
协调:“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登量鱼鳖纵鳍孕别之
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
有余食也;;■夸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
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是现实社会的人,而且是人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形成的良
性互动关系中的人。
(摘编自姜义华《以人为主体:中华文明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
材料二:
荀子的人学观,因时应物,圆融周彻,是先秦时期入学思想的高峰。它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荀子•天论》开篇即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阐明天按照“常道”运行,不以人的
道德意志为转移,祛除了人对天的神性崇拜的迷思,将天视为独立于人的自然之物。荀子身处的时代,政
治败乱,“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禳祥”,人祈天、畏天、怨天、慕天,将治乱吉凶归因
于上天。而荀子认为天并非具有人格意志的神,它是按照其自身的常道运行的独立于人的存在,人类“应
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吉凶祸福皆在于人类自身。如果人”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如若人“倍
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受时与治世同,而陕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荀子以“天行
有常”的逻辑前提,推导出“天人之分”的重大命题,指出“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要人正确地
认识天与人各自的职分,不可将自已要尽的职分托之于上天,而要遵循“治道”的要求,由人自己主宰治
乱吉凶。“天人之分”廓清了神秘主义天人论的迷雾,但荀子并非要让人与天分途而行。相反,荀子认为人
与天是紧密联系的,他也是在天人相系的思想视域中论述人的存在的。荀子认为人来源于自然,人与自然
万物一样,是阴阳运化而成。同时,人又要靠自然来长养,离开自然人不能自我养育。荀子说“财(裁)
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人要利用自然万物来养育自己,人必须“备其天养”,不可“弃其天
养”,如果违背这种“天养”之道则谓之“大凶在荀子看来,上天养人本身即是“天行有常”这一概念
中的应有之义。
天养如何实现?荀子认为,要实现为天所养,人不可消极等待,必须“制天命而用之”制,《说文解字》
解释为“裁也”。荀子认为虽然“天行有常”,但人却可以裁制天命,按照天的规律去“用天”,聘能而化之,
施展人的聪明智慧,让天生成比自然状态更多的物产为人所用。荀子的“用天”思想,特别强调了人面对
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在天人之分的关系结构中,人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进取有为的,这正是对“天
人之分”观念的深化与圆融。道家也持自然之天的观念,但道家的天人关系中,人对待自然是完全顺从、
消极无为的,并且要求人最终回归到自然状态,这就从某种意义上泯灭了人作为宇宙灵长的价值和意义。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一方面是对道家天人观的扬弃,在坚持自然之天的观念的同时,避免了
陷入消极无为的泥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将天人之分误解为天人隔绝、斩断天人联系,从而为其天地人相
参的思想开辟了理论路径。
需要加以辨明的是,有人认为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就是主张“人定胜天”,会导致人破坏自然,最
终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向冲突与对抗。这显然是曲解了荀子本意。通观《荀子》全文,
未见一处有“胜天”的说法,而是多次强调要“循道不贰”“应时而使之”等按照天的规律“用天”的观念,
甚至认为圣人是“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这清、正、备、
顺、养、全诸字的运用,完全没有一丝逆天、违天、悖天的意思。
(摘编自纪洪涛《荀子”天论”中的人学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强调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后者突出了人对自然的重要性。
B.荀子的“天行有常”观点切中时弊,大大超越当时社会的普遍认知,有助于祛除人对天的神性崇拜。
C.“天人之分”并不是让人与天分途而行,而是强调割断天人之间的神性联系,建立起客观实在联系。
D.材料二从“天行有常”到“天人之分”,再到“制天命而用之”,层层递进阐释了荀子人学观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认为人有义故而能分,能分故而能群,合群明分,故人最为天下贵,所以对人而言,气、生、知是
无关紧要的。
B.荀子对“信禳样”的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吉凶祸福在自身,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职分便可脱离天的束缚
而成为主宰。
C.道家主张人应完全顺从自然,“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则充分肯定了人自身价值的独立性,是对道家思想的
全面否定。
D.“制天命而用之”不同于“人定胜天”,前者循道而为体现出了人的聪明智慧,后者若逆天行事终将遭到
自然惩罚。
3.下列说法,同文中荀子的观点不相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B.“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C.“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请结合文本对“天养”进行简要诠释。(3分)
5.在如何对待自然方面,荀子的人学观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
1.A2.D3.B
4.(3分)①“天养”指的是荀子思想中人类要利用自然万物来养育自己的观念。(2分)②它一方面强调
人离不开自然,不可违背天道(自然规律)行事;(1分)另一方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利用不可消极等待,要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分)
5.(6分)①客观认识自然,祛除对自然的神性崇拜,人与自然各自尽到自己的职分;②遵循自然规律,
积极主动地利用自然万物来养育自己;③理性尊重自然,正视“人定胜天”的思想,不将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向冲突与对抗;④积极协调自然,人与自然应该互相辅助,互相协调,形成良性互动。(每个要点2分,
能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3分)A(“前者强调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后者突出了人对自然的重要性”错。)
2.(3分)D(A”对人而言,气、生、知是无关紧要的”错;B“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职分便可脱离天的束缚
而成为主宰”错;C“是对道家思想的全面否定”错。)
二、本大题共14小题,共36分。
(一)课内文言文练习(21分)
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非能水也,回绝江河
A.青,取之于蓝,则青于蓝B.君子博学画日参省乎己
C.登高画招,臂非加长也D.蟹六跪晅二螯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的"而J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去葭句意:并不是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长江黄河。
A."而J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去葭翻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而J连词,表递进,并且。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不断地反省自己。
C."而J连词,表修饰。翻译:站在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
D."而":连词,表并列。翻译: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而耻学于师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不拘于时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耻于师学”。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
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被时俗所局限。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当中提取的,颜色却比蓝草
还要深。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停顿,不理解疑难问题。
故选Co
3.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木直中绳中:合乎金胡砺则利就:靠近
B.虽有槁暴暴:晒干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疾,这里指声音宏大
C.假舆马者假:借助锲而不舍锲:刻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非能水也,而维江河绝:横渡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
D."生",同"性",资质、秉性。句意: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故选D。
4.对下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蹉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吐",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被赋予了道德高尚的含义,
如荀子《劝学》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以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等。"锲而舍之"的"而"和
"顺风而呼"的"而"是一样的用法。
D."金就砺则利","金"在古代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就砺"是指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是接近、靠近
之意,"砺"是指磨刀石。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是一样的用法"错误。表假设/表修饰。句意:(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顺着风向呼喊。
D.正确。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故选C。
5.下列句子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非能水也B.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
C.糅以为轮,其理中规D.吾尝陵而望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水J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并不善于游泳。
B."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C."曲J形容词作名词,弯度。句意:用糅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D."践",动词,踮脚。句意:我曾经踮起脚远望。
故选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基为惑也,终不解矣今甚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画教之吾从项师之
【答案】D
【解析】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
代指“道”。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C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
“于”,可译为“比”;第二个“乎”,助词。
7.下面对加线的“师”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照②吾从而加之
③道之所存,加之所存④则耻显焉
⑤孔子顺郑子⑥吾顺道也
⑦顺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加
⑨或顺焉,或不焉
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①“师”,名词,老师;②“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把……当作老师;③“师”,名词,老师;④“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⑤“师”,名词意思意动用法,
以……为师,把……当作老师;⑥''师",名词做动词,学习;⑦“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⑧“师”,
名词做动词,学习;⑨“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8.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
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
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
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
和称谓、宗法和礼俗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c项,
对“士大夫”的解说错误。“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故选C。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B.彼与彼年相若也相若:相似
C.官盛则近谀近:套近乎D.余毫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
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官盛则近谀”意思是“(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近”,接近,近乎。故选C。
10.翻译。(3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
(一方面)不通晓断句,(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
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二)课外文言文练习(15分)
材料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厚也,而闻者彰。便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蹉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鲤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
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匕匕数年来颇发惯自短更慢前所为而腮明袁起楚丕如襄时士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
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住、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目《精骑集》云。噫!少而
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IE项的一项是()(3分)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氐确的一项是()(3分)
A."声非加疾也"中"疾"与《触龙说赵太后》"曾不能疾走"中"疾"字含义相同。
B."假舆马者"中"假"与《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假"字含义不同。
C."心善其说"中"善"与《论语》"择其善者而从之"中"善"字含义不同。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
《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亚项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第一段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
强调了观点。
B.荀子《劝学》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精骑集〉序》中,秦观讲述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大不如从前的故
事。这与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在序中,秦观说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
经、传、子、史中富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秦观《〈精骑集〉序》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6
分)
【答案】
1.C2.A3.D
4.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己"。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
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
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
"殆",表推测,搭配后面的"不如曩时十一二",二者中间不能断开,且"聪明衰耗"是主谓结构,后面断开,
排除D。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和文学常识的理解能力。
A.错误。劲疾,声音宏大;快、迅速。句意:声音没有变得洪亮。/竟不能快走。
B.正确。借助;借。句意:借助车马的人。/每到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书。
C.正确。认为......好;好的。句意:心中赞同这个说法。/选择好的老师并跟随他学习。
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富有文采的句子"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荀子《劝学》中的观点为“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以停止。
而秦观《劝学》中说到年少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就喜欢和那些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
也看不几天书,所以虽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这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这
是从反面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所以可以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
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
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
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
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
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
-0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材料二: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
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
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
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
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
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
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
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
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⑴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⑦汉使前。
莫遣行人卬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1】五原是唐帝国和敌人反复争夺、交战的边塞地区。诗人此时仕途不顺,作为幕僚随使者巡边,
曾两次到过此地。【2】分流:春天泉流解冻,绿水分流。【3】行人:与上句的“汉使”都是诗人自指。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杨”句描写出一片春景,写当下所见边疆风景生机勃勃。
B.“几处”句,写悲怆的笳声与高悬的明月引发将士思乡之情。
C.“何人”句,写诗人挺身立于白云之下,仗剑御敌,保卫边疆。
D.“从来”句,写过去的惨景,边地苦寒,泉水冰封,道路坎坷。
2.“关山”是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本诗中的“关山”代指边塞或战争生活,下列与本诗中“关山”
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岁月易蹉跪,关山更重叠。(释文晌《怀友》)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D.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孟浩然《凉州词》)
3.有人认为本诗表达的是一种欣慰与感伤、希望与忧患交加的矛盾复杂的情绪。请结合诗句,阐述你对上
述评论的理解。
【答案】1.C2.A
3.①忧虑“边防不固”,感叹“时无英雄”。颔联月夜笳声烘托出悲凉的氛围,诗人发出“何人仗剑”的
疑问,表达出对边关形势的关切。
②对年华流逝、仕途坎坷的感伤。尾联写诗人感叹年华流逝,临水不敢照影,即使值此新春美景,亦有岁
月蹉跪之感,客居边塞仕途失意的诗人内心依旧悲凉。
③对国家收复失地的欣喜。旧时敌人饮马之处,如今已被收复,诗人巡边至此,绿草如茵,春意盎然,欣
喜之情溢于言表。
④雄心自诩的爱国情怀。“几处”写边地的萧条凄凉,征人的思乡之情,“何人”句写边塞需要英雄,正
是暗示自己仗剑报国的怀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能力。
C.“写诗人挺身立于白云之下,仗剑御敌,保卫边疆”错,“何人倚剑白云天”中的“何人”,是不定指的
反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
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切愿望。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A.不同。此句中的“关山”,指阻隔着自己和家乡的关隘和山川。诗意:岁月容易消逝逝,我和家乡之间
更是隔着重重叠叠的关隘、山川。
B.相同。诗意: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
C.相同。诗意: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D.相同。诗意: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针对“欣慰与感伤、希望与忧患交加”,应分别探究诗歌中的“欣慰、希望”与“感伤、忧患”。
①颔联”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写月夜传来颇有边地特色的笳声,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对此诗人发出“何人仗剑”的疑问,感叹“时无英雄”,表达出对“边防不固”的忧和对边关形势的关切。
②尾联“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诗人面对“分流”的绿水,即使值此新春美景,却不敢临
水照影,抒发对年华流逝、仕途坎坷的感伤,也有岁月蹉花之感,客居边塞仕途失意的诗人内心依旧悲凉。
③首联“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写旧时敌人饮马之处,而今却是一片“绿杨”和“绿杨”,
大好的春天光景。这是对国家收复失地的欣喜,诗人巡边至此,绿草如茵,春意盎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④颔联”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写边地的萧条凄凉,征人的思乡之情,“何人”句写边塞
需要英雄,而诗人自己自诩正有这种雄心,暗示自己仗剑报国的怀抱。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
刘建超
老街南有条大河,叫洛河。
洛河,又叫洛水,源头在秦岭龙凤山,从豫西熊耳山、伏牛山的崇山峻岭间奔泻,贴着老街蜿蜒而下,
曲回折转在巩义汇入黄河。
老街有了这样一条大河,自然会有许多与这条大河相关的故事。
相传曹植在年轻的时候,看中了一个姓甄的姑娘,两情相悦。可曹操却将此女指予二儿子曹丕。曹操
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曹丕封甄夫人为皇后,后又娶了郭贵妃,对甄皇后逐渐冷淡,不多天甄皇后在郁
郁寡欢中去世。曹植怀念甄后,心神不定。曹植走出老街,来到洛河边,对着西沉的太阳和滔滔东流的洛
河水出神,才思泉涌,便有了流芳后世的名篇《洛神赋》。
有一条在城市间穿行的大河已经令人垂涎了,偏偏又有了诸多的文化积淀搅拌着浪花,让老街人靠着
洛河生艳,滋长些许得意与自负。
水生提起洛河就满身得意,张口闭口都是洛河的故事,不管别人听他讲了多少遍,只要说起洛河来,
他那张老脸就会眉飞色舞,爱听不爱听都要给你絮叨絮叨。
当年的水生爹洛老大在洛河捕鱼,鱼还没有见到,却看到沿河上游漂来一些烧焦的船板杂物。
兵荒马乱时期,洛老大估摸着是有船只失火出事了。
一只木盆晃晃悠悠从洛老大的眼前漂过,木盆里居然躺着一个婴儿。洛老大截住木盆,抱起了襁褓中
的孩子,是个男孩。孩子脖子上挂着一枚如意玉佩,孩子的小肚兜兜上用毛笔写有“水生”二字。
孩子看到洛老大,竟然咧开小嘴笑了。洛老大说,看来是咱爷儿俩有缘啊。
从此水生跟着洛老大在洛河上漂大。水生十六岁那年,洛老大告诉了水生他的身世,并叮咛水生,这
如意玉佩是你亲生父母留给你的,好生收着,说不准他们会来找你呢。
水生连连点头。
可是水生还真的把这块玉佩弄丢过。
九月的洛河秋爽鱼肥,水生和巴义划着木船在河上捕鱼。巴义和水生是光屁股长大的好朋友,巴义大
水生两岁。
一条十几斤重的白解鱼落网,鱼挣扎得厉害,小网有点儿吃不住力,水生立马跳进水中,扑扑腾腾把
大鱼抓上船,却发现自己脖子上的玉佩不见了。
水生扎了几个猛子也没有捞到,急了,急得直哭。
巴义找了几个石头片,系上鱼线,抛入水中,看着石片下沉的位置,画出一个区域,说,咱俩分班,
轮流下去摸,不能慌啊。
两人从晌午摸到太阳偏西,最后巴义手举着玉佩浮出水面。两人筋疲力尽躺在河滩上。水生说,这事,
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巴义说,嗯,不说。水生说,巴哥,我欠着你。巴义说,嗯,欠着呢。
河水在两人身边欢快地流淌,扯不住的岁月随水而逝。水生划着木船,停靠在河心洲。
绿柳成荫的草坪上,巴义虎着脸在钓鱼。水生不说话,挨着巴义坐下。
巴义盯着水面,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
巴哥,你不请我咋把竹墩儿都预备下了?
就你能是吧?那咱娃的饭店你也敢去封?
巴哥,我就是在巡视的时候,看到河边水里有气泡冒出来了。我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又偷偷地往洛河里
放污水了。我也是一时着急,就通知了环保。谁知道咱娃听说要停业就和环保动了手脚。
你就为了护住环保,脊梁上挨了娃一铁锹?亏不亏?活该不活该?
不亏,活该。
巴义从衣兜里掏出一瓶药说,治跌打损伤的,祖传的,抹两次就好了。水生脱掉上衣,把脊背转给巴
义,够不着。
巴义把药倒些在掌中,按在水生乌青的脊背上,轻轻地揉着,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弄事咋还恁起急?
你该先来跟我说说,再让我去找娃说道。再说了,咱娃做个营生容易吗?你给封了,他能不急?
巴哥,咱俩光着屁股在洛河里从小扑腾到大又扑腾到老的。咱俩当年在洛河里玩耍,渴了,咕咚咕咚
灌几口河水,饿了,啃着干馍,捞几只河虾嘎巴嘎巴就吃了。可现在的河水,你还能喝吗?你和我一样心
疼着这条河呢,我知道。
巴义给水生穿好衣服,就你这老脊梁,还能抗住几铁锹?
扛到哪是哪吧,谁让咱是洛河人哩。
巴哥看着水生脖子上的玉佩,亲爹亲妈的事,还找不?
水生指着洛河说,不惦记了。咱这洛河就是我的亲爹亲妈。
巴义收拾起渔具。
水生掂起网兜,好家伙,这几条鲫鱼够大的了。让嫂子烧个鲫鱼豆腐汤,我陪哥喝两盅。
巴义夺过网兜,你想得老美啊,我还要请你喝酒?
水生说,我家稻花可是说了,今黑儿要是不在巴哥家混碗酒喝,就不让我进屋。巴义笑了,娘们儿家
都这德行,你嫂子也是说,要是不把水生兄弟带回家来喝酒,就不让我上床。
那还痣症啥,走。
走。
夕阳坠落在洛河的尽头,给波光粼粼的河水涂了层耀眼的金黄,几只鹭鸟在河面上嬉戏。
巴义哥,咱洛河美着哩。
嗯,美着哩。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引述了甄皇后的悲凄故事,意在暗示下文主人公水生在襁褓之中便是因船只失火而漂流洛
河的不幸遭遇。
B.“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看似极具攻击性的拒斥背后,有对娃的心疼,也有对兄弟义无反顾保护
洛河环境的理解。
C.“不亏,活该”,“不亏”说明水生认为为了保护洛河挨一铁锹是值得的,“活该”则表现出他造成娃
饭店停业而心有愧疚。
D.小说结尾“美着哩”三个字,既写出水生与巴义对洛河美景的喜爱,也蕴含着兄弟二人误会消除、情谊
复初的愉悦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起于洛河,结于洛河,围绕洛河展开一系列故事情节,洛河既起到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又为人物
活动提供了背景。
B.“河水在两人身边欢快地流淌,扯不住的岁月随水而逝”,巧妙地完成了二人从年少到年老的时间过渡,
极富艺术美感。
C.水生“我欠着你”的真诚表达与毅然举报的“恩将仇报”形成错位,在矛盾冲突中强化了对巴义娃污染
环境行为的批判。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简洁精练,清新自然而又细腻多情,在质朴口语与诗化环境的交融中塑造出性格
鲜明的人物形象。
3.“如意玉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4.“一条大河波浪宽”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分)
【答案】
l.A2.C
3.①丰富小说内容,推动情节发展。如意玉佩意外落水、失而复得彰显了水生与巴义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为下文的误会、重归于好做了铺垫。②丰满人物形象,升华小说主题。如意玉佩作为水生寻找亲生父母的
重要凭证,从惜之如命到“不惦记了”而把洛河当作“亲爹亲妈”,凸显了水生高尚的家园情怀,使小说主
题更具现实意义。
4.①描绘出洛河美丽的自然景观。②反映出洛河厚重的文化积淀。③意味着洛河为老街百姓提供着丰富的生
活和生命滋养。④象征着洛河百姓朴实、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
A.“意在暗示下文主人公水生在襁褓之中便因船只失火而飘流洛河的不幸遭遇”理解错误,应是凸显洛河
的文化积淀。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在矛盾冲突中强化了对巴义娃污染环境行为的批判”错误。应是体现水生保护洛河的、保护环境的强烈
意识,并非是“强化了对巴义娃污染环境行为的批判”。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物象作用的能力。
“两人从晌午摸到太阳偏西,最后巴义手举着玉佩浮出水面。两人筋疲力尽躺在河滩上。水生说,这事,
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巴义说,嗯,不说。水生说,巴哥,我欠着你。巴义说,嗯,欠着呢”如意玉佩意外
落水、失而复得彰显了水生与巴义之间深厚的兄弟情意。同时与下文“就你能是吧?那咱娃的饭店你也敢
去封?”形成反差,为二人重归于好作了铺垫。
“这如意玉佩是你亲生父母留给你的,好生收着,说不准他们会来找你呢。水生连连点头”“水生扎了几个
猛子也没有捞到,急了,急得直哭”“巴哥看着水生脖子上的玉佩,亲爹亲妈的事,还找不?水生指着洛河
说,不惦记了。咱这洛河就是我的亲爹亲妈”,如意玉佩作为寻找亲生父母的重要凭证,从惜之如命到“不
惦记了”而把洛河当作“亲爹亲妈”,凸显了水生高尚的家园情怀,同时使小说主题更具现实意义。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标题含义的能力。
首先,小说围绕“一条大河"展开,''一条大河波浪宽”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描绘出洛河美丽的自然景
观。
其次,“一条大河波浪宽”中的“宽”有多重含义。可以指洛河厚重的文化积淀,“有一条在城市间穿行的
大河已经令人垂涎了,偏偏又有了诸多的文化积淀搅拌着浪花”;可以指洛河为老街百姓提供着丰富的生活
和生命滋养,“水生跟着洛老大在洛河上漂大”“9月的洛河秋爽鱼肥”“咱俩当年在洛河里玩耍,渴了,咕
咚咕咚灌几口河水,饿了,啃着干馍,捞几只河虾嘎巴嘎巴就吃了";还可以象征着洛河百姓朴实、善良、
宽容的高尚情怀,“巴哥,你不请我咋把竹墩儿都预备下了"“巴哥,我就是在巡视的时候,看到河边水里
有气泡冒出来了。我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又偷偷地往洛河里放污水了。我也是一时着急,就通知了环保”“巴
义从衣兜里掏出一瓶药说,治跌打损伤的,祖传的,抹两次就好了”“巴义给水生穿好衣服,就你这老脊梁,
还能抗住几铁锹?扛到哪是哪吧,谁让咱是洛河人哩”“巴义哥,咱洛河美着哩。嗯,美着哩”。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1.语言基础运用(6分)
①“顺意好礼”是顺义区着力打造的顺义本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在去年的啤酒节上可谓寿千可数。
②潮白河锡瓷套装、地道战棋、“顺”字京绣挂饰等20余款“顺意好礼”集体亮相,成为观众走进顺义、
了解顺义的文化媒介。③源自顺义的掐丝岐琅镀金龙耳瓶、“金玉满堂”看盘、宝相花葫芦尊等景泰蓝非
遗作品也亮相展区。④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北京火绘葫芦”代表性传承人牛成果曾在现场引导观众利用国
画技法在葫芦上烫画。⑤观众们通过''作画”体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加点成语“炙手可热”使用恰当。
B.②句中三处顿号均使用得当。
C.③句中的“源自”可以换为“产自”。
D.④句中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2)不改变原意,以“'作画'体验”为主语对⑤句进行改写。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
(1)A(2)示例:“作画”体验让观众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各类语言现象的能力。
A.炙手可热:权势过大,气焰过盛。为贬义词。此处形容啤酒节上“顺意好礼”极受关注,应是褒义,此
处褒贬误用。
故选Ao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选用句式改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句子,以“作画”体验为主语,则和“观众”的关系为“作画”体验让观众……。则“观众”可为兼
语,作前句的宾语,后句的主语而接后面内容。从而整合出答案:“作画”体验让观众们感受到中华传统
文化的独特魅力。
2.微写作(10分)
(1)针对“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写一段批驳文字,不少于200字。
(1)【参考例文】
寒门子弟当自强。出身寒门,并不能阻挡一个人为生活奋斗的路途,寒门子弟亦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
获得成功。2013年进入大学的冯马生出身贫寒却自立自强,他从兼职送外卖做起,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并为校友提供了许多实习机会。多年的努力使他摆脱了“寒门难出贵子”的命运,为身后寒门出身的学子
树立了榜样。出身寒门的既定事实无法改变,但寒门子弟切记当自强,端正自己的心态,勇敢地追求未来。
正如食指诗中所写,“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
平失望的灰疼,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本题要求针对“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写一段批驳文字,“寒
门难出贵子”的说法表现出了对阶级的固化和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写作时首先明确态度,“寒门也能出
贵子”类的观点,写批驳性的文字时,可以至少两种论证方法,比如举事例、讲道理、排比、正反、假设、
引用等方法。如,采用事例论证时,因为篇幅小,字数少,所以举事例时,可以用一个事例展开论述,也
可以用几个事例形成排比;还可以从反面举例,形成正反对比,突出自己的观点;联系社会现实阐释道理;
引用名言警句等。
(2)以“尊师”为中心,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证时必须引用《师说》中的语句,200字左右。
(2)【参考例文】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也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关于尊师的名言,如韩愈《师说》中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还有程颐的《二程粹言》中的“学者必求诗,丛德师,亦
赍得友”,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在如何做人上
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尊师,实际上是对知识的尊重,对师德的尊重。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
多大,他都不应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
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
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要求以“尊师”为中心,
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证时必须引用《师说》中的语句,200字左右。写作时
可以写为什么要尊师,这部分可以引用《师说》中的语句;然后可以举例论证;最后呼吁要尊师、懂得感
恩。
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根据要求作文。
关于“勇”的理解有多种,如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在生活中,人们用实际行动也诠释了“勇敢”的含义,如巾帼英雄花木兰,
代父从军,钟南山面对疫情,逆行出征。从古到今,关于“勇”的理解,还有很多……
阅读上述材料,请以“论勇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合理。不少
于700字。
【答案】例文:
论勇敢
什么是勇敢?勇敢就是古希腊英雄泅渡海峡时坚定的意志;勇敢就是被围困三载的莫斯科城人民不屈
的信念;勇敢就是“海空战士”王伟同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布鲁诺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气;贝多芬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挑战命运的勇气;屈
原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国殉难的勇气;戚继光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上阵杀敌的勇气。钟南山是勇敢
的,当新级疫情爆发之时,全城封闭,他带领他的医疗团队,逆行出征,以自己卓越的医疗技术,挽救一
个又一个的重症患者的生命。
不光是轰轰烈烈的大事需要勇敢,日常小事中也蕴含着勇气。坦白的承认自己错误,这是需要勇气的;
向师长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需要勇气的;走上讲台毛遂自荐,这是需要勇气的;甚至独自走一段黑路,
独自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些都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钦佩鲁迅先生,因为他敢于向黑暗的社会宣战;我们敬爱毛泽东主席,因为他敢于从枪林弹雨中拯
救中国;我们崇拜海伦•凯勒,因为她敢于与令人窒息的黑暗和无声的世界搏斗;我们赞美王昭君,因为她
敢于独自出塞,去那天寒地冻的塞外完成民族和平的使命。我们对他们的钦佩、崇敬、爱戴,归根到底都是
对勇气的歌颂。但,这里所说的“勇气”并不是指匹夫之勇,不是指赳赳武夫的力气之勇。真正的勇气是
一种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拥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能独自越过困难堆成的高山;拥有
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克服生活的磨难;拥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成为命运的主宰,始终扬起胜利的风帆
。
我们歌颂勇气,赞美勇气,同时我们真诚的呼唤勇气。老人被歹徒刺伤,围观者无一上前救助;小孩
溺于水中,周围的人却视而不见;居民楼失火,旁观者指指点点,却都不上前帮忙……这些事实让我们痛
心于人性的冷酷,勇气的沦丧。但,我坚信,只要有人存在,勇气之花便不会枯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论语》中关于“勇”有多种含义,可以理解为“勇力”“勇敢”“勇猛”“勇气”等,花木兰替父从军
是“勇敢”,现实生活中钟南山等人逆行出征是“勇敢”,“见义勇为”的“勇”是“勇敢”。要具有“勇
敢”的品质,需要内心有“仁”,即有着正确的是非观,心中有“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在歹徒行凶
时,武警战士能够不怕危险,冲在前面;因为心中有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能用胸膛堵住敌人的
机枪;同样因为心中有爱,在抗洪抢险的战场上,人民子弟兵连续战斗72小时,最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勇敢”不是匹夫之勇,是大爱支配下的果敢行动。“勇”往往又和“谋”联系在一起,有“勇”有“谋”,
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从“勇力”“勇猛”的角度说的“勇敢”。“勇敢”在某种程度上又与“勇气”
语言相近。写作时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立意。本题要求写议论文,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典型材料,运用恰
当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参考立意:
1.勇敢是对爱的守护;
2.不逞匹夫之勇;
3.勇敢是正义之剑;
4.有勇有谋,方能决胜千里。
参考素材:
L有一个故事:一头狮子看见了一块肉,刚想去吃,却又稳住了脚步;原来它见对面有一只老虎也瞪大眼睛
盯着这块肥美的肉。狮子想了想,最终离开了。因为它没有把握去战胜老虎,而就在狮子转身离开的瞬间;
老虎也选择了离开,原因同样是它也没有战胜狮子的勇气。其实老虎与狮子势均力敌,其实在这种情况下,
决定胜败的不令仅仅是力量的对比。更重要是勇气的较量。而此时,老虎与狮子都没有鼓起勇气走上去的
力量,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就能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打败对方而吃到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肉!人生亦如此,困难
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强弱的对比不是指实力,而是心灵的较量;勇气的迸发;勇气高
低的比拼。
2.困难也如一只纸老虎,外表剽悍强大,内心却空洞脆弱;当你面对它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震慑住,
一定要鼓起勇气去战胜它,当你打败它的时候,你将会发现这并不怎么难,还会从中找得到胜利后的喜悦!
3.勇气源于自信,每每演讲者自信地迈向演讲台的时候,一方面:他必须有勇气去面对众多观众期盼的目光,
也必须去承受台下众多观众不一样的欣赏水准,用勇气来面对随之而来的成功或者失败。另一方面:他必
须有勇气拿出看家本领,用真情实感去感染观众,赢得观众,以战胜其他的对手。只有这样,无论结果如
何都不会感觉遗憾,因为自己付出努力;付出勇气。有勇气面对失败再提升勇气去面对下一次的挑战。这
才是成功之所在。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同样勇气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二者相辅
相成,密不可分。这勇气并非匹夫之勇,真正的勇气不仅仅包含着勇字,更包含了一种拼搏向上一一精神
的内涵,人格的魅力,智慧的力量。
4.勇气体现于行动,我们不仅要谈勇气,更要呼唤勇气。我希望人人都能走上众目注视的舞台,不再有任何
胆小的理由;我希望社会中频频出现在一一他人遇难时勇于解救的活雷锋,不再有那些视而不见的旁观者;
我希望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提升百分百的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资按时发放民工保障书
- 赠与合同借款租赁问题探讨
- 育苗种子生产合作
- 跑步机预售合同补充协议
- 工程质量保证保函
- 旅游服务合同的合规观察
- 高强度水泥砖供应合同
- 公路工程分包商的劳务
- 品质保证信誉保
- 外贸绿植购销协议
- 专题08: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 铁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 DB43-T 2927-2024 中医护理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 理论力学(山东科技大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保险客服正规劳动合同范本
-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
- MOOC 人工智能导论-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1课 《蓼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大学语文(第四版)》(高职版)
- 京东招聘测评题库答案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