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核重点内容 (一)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5/09/wKhkGWdTkqyAc9nIAAPmd_IBcrM822.jpg)
![西方经济学考核重点内容 (一)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5/09/wKhkGWdTkqyAc9nIAAPmd_IBcrM8222.jpg)
![西方经济学考核重点内容 (一)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5/09/wKhkGWdTkqyAc9nIAAPmd_IBcrM8223.jpg)
![西方经济学考核重点内容 (一)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5/09/wKhkGWdTkqyAc9nIAAPmd_IBcrM8224.jpg)
![西方经济学考核重点内容 (一)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5/09/wKhkGWdTkqyAc9nIAAPmd_IBcrM82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x秋西方经济学(专)考核重点整理内容(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核说明的对象为07年以前入学的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学生和09年秋(含)
以后季入学的电大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及贸易专业(专科)的学生。开放专其他相关专业(物
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为主)学生都参照原6529卷号的考试,即基于网络的100%终考。
二、期末考试有关问题的说明
1、期末考试题型:
⑴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即可。占全部试题的10%。
⑵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须要作出说明。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⑶推断题:推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若论点正确,则划;若论点错误,则划“X”。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
的20%。
⑷计算题: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0%。
⑸问答题:要求列出基本要点,并加以说明和说明。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机须要用图形分析的必
需画图。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2、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常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3、答题时限。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其次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复习要求和方法:
1.客观题题型:填空、选择、推断题请做好导学中的相关题型题目。或参考中心电大该课程的网络课程中()模拟
试题库里相应的题型(可以给自己定个安排,每天做一次模拟试题中的这三种题型)
2.主观题题型:计算题(以下内容中偏计算题型可以对应自测练习协助教材上的题目多做多练习)、问答题的复习
范围请重点驾驭以下详细各章的学问点,留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在复习以下整理内容留意理解的基础上,事实
上很多客观题型也就会迎刃而解的。
3.尽可能多做些模拟试题或历年试卷,相关重点内容的计算题和问答题可以多做做。
(备注:下面有方框答案的题目是及上学期相比增加的考核重点)
4.扫一扫微信二维码,每天会推送一些复习内容,手机上点点看看,复习复习。
其次章需求、供应、价格
重点驾驭:
1.均衡价格的形成
(1)均衡价格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及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及供应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
该商品的需求量及供应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
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应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假如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气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
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2.均衡价格的确定及变动(自测练习42)
(1)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状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
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削减,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
卜降,均衡数量削减。即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图)
P
S
4
4
2
u
。以Q\
(2)供应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状况下,影响供应的其他因素变更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应
曲线的平行移动。
供应增加,供应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最增。供应削减,供应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
升,均衡数量削减。供应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图)
第三章弹性理论
重点驾驭:(侧重计算题型,自测练习62-64计算题)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留意这样几点:
第一,在需求量及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
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次,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及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肯定量及需求量变动的
肯定量的比率。
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便利起见,一般都取其肯定值。
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留意两个公式:
a.一般公式:。
b.用中点法计算弧弹性的公式:。
2.需求弹性及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企业出售肯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及价格的乘积。假如以TR
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有:TR=P-Qo
(1)假如某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及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削减;价格下降,总
收益增加。
(2)假如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及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
收益削减。
3.如何用弹性理论说明谷贱伤农及薄利多销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及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
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
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及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
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削减,农夫受到损失。
4.收入弹性
(1)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最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计
-吆/"=些/
OYAF0
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是:~
(2)收入弹性的分类
依据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收入弹性分为五类:
第一,收入无弹性,即Em=。其次,收入富有弹性,即Em〉l。在这种状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
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这时收入一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比较平坦的线。
第三,收入缺乏弹性,即Em。。在这种状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这时收
入一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比较陡峭的线。
第四,收入单位弹性,即在这种状况下,需求量变动及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收入一一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及横轴成45°的线。
第五,收入负弹性,即Em<0。在这种状况下,需求量的变动及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更。这时收入一一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我们依据收入弹性的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收入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
品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削减的商品为低档商品。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
为奢侈品,收入弹性小于1的商品为必需品。
5.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1)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
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必/独=咨•在
Ox/PiAPiOx
(2)对于不同的商品关系而言,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是不同的。假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这两种商品为互补
关系,其弹性的肯定值越接近于1,互补关系越亲密;假如交叉弹性为正值,则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其弹性的
肯定值接近于1,替代关系就越强;假如交叉弹性为零,则这两种商品之间没有关系。
例题假如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
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分步解析:
第=15%.等=10%
步骤1:已知。X弓。
步骤2:依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
步骤3:依据计算结果,由于交叉弹性为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
试着算一算:出租车及私人汽车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0.2,假如出租车服务价格上升20%,私人汽车的需求
量会如何变更?
6.供应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供应价格弹性又称供应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及供应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应最
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应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些/竺="•£
Q/尸APQ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总效用及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肯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
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意程度。边际效用及总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削减。
2.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条曲
线。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意程度是无差别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及价格既定
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需削减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削减。
其次,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多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
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
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随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浅代表了
相同的效用,及其次个特征相冲突。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确定的。
第五章生产理论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定义。
总产量指肯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122图5—1)。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状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其次,边际产量曲线及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
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
等于平均产量。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肯定削减。
(3)依据图形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假定生产某种产品时所用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及劳动,其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依据总产量、平均产
量及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曲线图(见教材图)分为三个区域。I区域是
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1【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III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以后。
劳动量的增加应在II区域(A-B)为宜。但在H区域的哪一点上,就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企业的
目标,假如企业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就可以了;假如企业的巨标是使总产量达
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其次,假如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必需结合成本及产品价格来
分析。
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定义。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状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肯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
终还会使产量肯定削减。
(2)在理解这个规律时,要留意: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运用的技术没有
发生重大变革。
其次,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运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及不变的两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探讨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肯定削减。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探讨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动身点。
第六章成本及收益
1.机会成本及会计成本
(1)会计成本。
企业生产及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因为这些支出一笔一笔地记在会计帐簿中,
所以称为会计成本。同时,因为这些支出是过去的支出,所以也称为历史成本;这种成本在企业
中是自不待言的,称为显性成本。
(2)机会成本。
当我们把一种资源用于一种用途时,就放弃了其他用途。所放弃的用途就是把资金用于一种
用途的机会成本。在理解机会成本时应当留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其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和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而不是其
他。
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
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3)二者的不同: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
其次、机会成本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木:会计成木能够在会计帐目上反
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
2.经济利润及会计利润的不同
当考虑到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时,利润就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利润。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成本的含义不同,利涧也就不同。总收
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就是经济利润。会计成本及机会成本之和称为
经济成本,所以,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是经济利润。
总收益一会计成本=会计利润
总收益一会计成本一机会成本=经济利涧
在正常状况下,机会成本大于零,所以,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而
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3.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状况下都
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
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行能实现无限大
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依据这•原则来确定自己的
产量。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驾驭: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及竞争程度。
(2)各个市场的竞争及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依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
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限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
一般用四家集中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英文简称为HHI)两个标准来推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
其次,行业的进入限制。进入限制来自自然缘由和立法缘由。自然缘由指资源限制及规模经济。
假如某个企业限制了某个行业的关键资源,其他企业得不到这种资源,就无法进入该行业。立法缘由
是法律限制进入某些行业,这种立法限制主要实行三种形式。一是特许经营,二是许可证制度,三是
专利制。
第三,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引
起垄断,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
(3)依据以上三个标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四利%
2.市场结构的类型
依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
(1)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的条件是企业数
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都小。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确定,每家企业不能通过变更自己的产量
而影响市场价格。
(2)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及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及完全竞争的相
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
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也保证了这个市场上竞争的存在。
(3)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
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限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
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
(4)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限制整个市场的供应。形成垄断的关键条件是进入限制,这种限
制可以来自自然缘由,也可以来独立法。此外,垄断的另一个条件是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假如有
替代品,则有替代品及之竞争。
第八章安排理论
1.劳伦斯曲线及基尼系数
(1)劳伦斯曲线。
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安排(或财产安排)平均程度的曲线。劳伦斯曲线及肯定同
等线越接近,收入安排愈同等。反之,收入安排愈不同等。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依据劳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安排同笔程度的指标。假如把实际收入线及肯
定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A来表示,把实际收入线及肯定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B来表示,贝伊计
算公式为:。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安排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
安排越不平均。
第九章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
L公共物品及市场失灵(自测练习167)
(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状况卜仅仅依靠价格调整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2)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确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
旧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情愿生产。假如仅仅依靠市场调整,由于公共物
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行少的,这样,市
场调整就无法供应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
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重点驾驭: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的忠和。
(2)在理解这肯定义时,要留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及劳务。
其次,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开重复计算。最终产
品是最终供人们运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一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
卫生、教化等行业供应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酬劳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自测练习182第2、3题)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这里简
洁介绍如何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支出法又称产品流淌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运用动身,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
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
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淌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按支出法计算GDP时包括以下项目: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其他劳务)、私人国内
总投资(厂房、设备、居民住房、企业存货净变动额)、政府购买支出(联邦政府支出、州及地方政府支出)、净
出口(出口一进口)。
(2)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动身,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
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
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按收入法计算GDP时包括以下项目:工资和其他补助、净利息、租金收入、利润、公司利涧(红利、未安排
利润)、非公司利润(合营企业、农夫)、企业税(间接税、公司税)、资本折旧、误差调整。
计算步骤:
步骤I:明确题目的要求,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步骤2:明确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包括的项目。
步骤3:依据计算公式,计算出用应的结果。
例题:依据如下数据资料,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项目金额(亿元)项目金额(亿元)
耐用品支出318.4劳务1165.7
厂房与设备支出426.0进口429.9
政府购买支出748.0公司利润284.5
工资和其它补助2172.7出口363.7
所得税435.1居民住房支出154.4
非耐用品支出858.3企业存货净变动额56.8
分步解析:步骤I:明确题目的要求是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步骤2:依据支出法的定义:
GDP=个人消费支出(C)+私人国内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
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其他劳务;私人国内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居民住
房、企业存货净变动额;政府购买支出包括联邦政府支出、州及地方政府支出;净出口=出口一进II。
步骤3:将题目供应的数据代入公式:
GDP=(318.4+858.3+1165.7)+(426.0+154.4+56.8)+(748.0)+(363.7-429.9)=2342.4
+637.2+748.0-66.2=3661.4(亿元)。
33.已知:折旧380亿元、个人所得税58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80亿元、间接税490亿
元、国内生产总值5400亿元、企业所得税640亿元、转移支付430亿元、政府给居民户支付的
3.上学期试题题目利息190亿元,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网内生产净值、闻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33.(1)国内生产净值NDP=SI内生产总值一折旧=5400-380=5020(亿元).
(2)国民收入NI=NDP—间按税=5020—490n4530(亿元).
(3)个人收入P1=N1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
向居民支付的利息=4530-80-640+430+190=4430(亿元).
(”个人可支配收入PD1=P]一个人所得税=4430—580=3850(亿元).(5分)
(以上两个计算题仅列出公式或列出式子可给一半分,也可以不写公式,但要列出式子,没
有式子不给分)
3.失业率
失业率是表示一国失业严峻程度的指标,也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及劳动力的比
例,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劳动力就业人数十失业人数
失业率的计算涉及到划分人口的概念。在总人口中,16岁以下,65岁以上属于非工作年龄人口,其余的为工
作年龄人口。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有一些人不情愿从事有酬工作(从事家务劳动等),有一些人是正规全日制学校
学生,还有一些失去劳动实力者。这些人属于非劳动力,其他则是劳动力。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劳动力
及工作年龄人口之比称为劳动力参工率。
4.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xiocn
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1.哈罗德一多马模型(自测练习199第1题和201第3题)
哈罗德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探讨资本增加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其基本公式是:G=S/C。
在上式中,G代表国民收入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即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C代表
资本一产量比率,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须要的资本量。依据这一模型的假设,资本及劳动的协作比率是不变的,从
而资本一产量比率也是不变的。这样,经济增长率实际就取决于储蓄率。
第十二章总需求一一总供应模型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及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及国外的需求(用出口减
进口的净出口表示)。
(I)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及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及物价水平成反方向
变动。
p
如图所示,纵轴P表示物价水平,横轴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AD为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物
价水平从Pi下降到P2时,GDP从Y,增加到丫2。
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来说明。
a.财产效应。
财产效应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就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财产削减,
消费削减: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财产增加,消费增加。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物价水平就及总
需求反方向变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
物价水平(T)一实际财产(1)-消费(1)一总需求(1)。
b.利率效应。
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确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
确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出名义货币量及实际货币量之分,确定利率的是
实际货币供应。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削减;实际货币量削减,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
起投资削减。而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及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这种
关系可以总结为:
物价水平(T)一实际货币量(。一利率(T)T投资削减(1)T总需求(1)。
c.汇率效应。
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影响一国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利率。在资本自由流
淌的状况下,资本从低利率地区流向高利率地区。假如一国货币利率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会
增加,从而汇率上升。汇率上升使净出口削减。净出口是总需求的一部分,从而净出口削减,总需求削减,把这种
关系归纳起来就是:
物价(f)一利率(f)一汇率(f)一净出口(p一总需求(I)0
2.如何运用总需求一总供应模型分析宏观经济
(1)总需求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需求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
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上升;总需求削减,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削减,物价水平下降。
如图所示,假如某一经济以前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总需求曲线ADO、短期总供应曲线SAS及长期总供应
曲线LAS正好相交于一点E0,由总需求曲线及短期总供应曲线所确定的均衡国内生产总值(Y0)正好等于充分
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物价水平为P0。假如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即由ADO
移动到AD1。会使总需求曲线AD1及原来的短期总供应曲线SAS相交于E1点,确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Yl,YI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经济中存在失业;物价水平为P1,低于充分就业时的物价水平PO。
(2)短期总供应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短期总供应的变动会引起短期总供应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发生变
动。假如成本上升,短期总供应削减,短期总供应曲线向上移动,会使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削减,物价水平上升;假
如成本降低,短期总供应曲线向卜移动,会使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卜.降。
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AD、短期总供应曲线SASO以及长期总供应曲线LAS正好相交于一点E0,这时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0,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物价水平为P0。假如
由于某些缘由导致成本增加,会引起短期总供应削减,短期总供应曲线向.上移动,即从SASO向上移动到SAS1o
在总需求和长期总供应不变的状况下,总需求曲线AD及新的短期总供应曲线SASI相交于E1点,确定了均衡
的国内生产总值为Yl,Y1小于Y。,说明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削减;Y1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
经济中存在失业;物价水平为PI,高于充分就业时的物价水平P0,存在通货膨胀。
(3)长期总供应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长期总供应也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供应,即充分就业GDP或潜在GDP。
随着潜在GDP的变动,长期总供应曲线会发生移动。正常状况下,长期总供应曲线随经济增长而向右方平行
移动。假如发生自然灾难或斗争,•个经济的生产实力被破坏,长期总供应曲线也会向左移动。长期总供应曲线的
移动,会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假如长期总供应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引起通
货膨胀,
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ADO及短期总供应曲线SASO以及长期总供应曲线LASO正好相交于一点E0,这时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0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物价水平为P0。
假如技术进步,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应曲线从LASO向右移动到LAS1,随着长期总供应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
应曲线也向右移动,即从SASO向右移动到SAS1。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会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
移动到AD1。这三条曲线相交于一点E1,确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Yl,Y1及新的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
值Yf相等,仍旧是充分就业,但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价水平不变。
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及总需求分析
1.消费函数的含义
消费函数是消费及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或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
变动。
消费及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一直说明。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
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人们的全部消费事实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引致消费。自发消
费是由人的基本需求确定的最必需的消费,这部分消费不取决于收入。引致消费指收入所引起的
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及边际消费倾向。假如以C表自发消费,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则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为:
C=Co+c-Y
依据这个公式,可以作出消费函数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消费随收
入增加而增加。其位置由自发消费C。确定,斜率由边际消费倾向c确定。在消费函数曲线及45°
线相交时,收入及消费相等。
2.乘数原理
(1)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量及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2)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之比就是乘数。假如以a代表乘数,
则有:。该公式表明臼,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
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
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得更多。
(3)乘数发生作用是须要有肯定条件的。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
出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假如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
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
法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的伫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当自发总支出削减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削减也要大于
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削减。
第十四章货币及经济
重点驾驭:
1.货币市场及利率的关系
利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利率由货币市场的供求确定,货币供求的变动都会影响利率。
右图中,横轴代表实际货币量,纵轴代表利率,MD为货币需求加线,MS为货币供应曲线。MD向右下方倾斜,
表明货币需求及利率反方向变动。MS是一条垂线,表示同一时间内,货币供应量是固定的。Ml)及MS相交于E,确
定了利率为iOo
假如货币供应不变,货币需求增多,货币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利率上升;假如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应增多,
货币供应曲线会向右移动,利率会降低。
2.IS-LM模型
(1)IS-LU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及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及国内生产总值确定的模型。
(2)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利率却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及利率变动。在LM曲线不变的状
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
削减,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削减,利率下降。
右图中,IS。及LM相交于瓦,确定了利率为io,国内生产总值为%。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从IS。
移动至IS”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增加到利率从i。上升至反之,当自发总支出削减时,IS曲线从
IS。移动至IS2,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D削减到利率从io卜.降至
"rtY.TiT
•史(3)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及利率变动。在IS曲线不变的状况
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反之,货币量削减,LM曲线
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削减,利率上升。
右图中,IS。及LM相交于ED,确定了利率为io,国内生产总值为Y。。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LU曲线从LM。
移动至LM,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增加到利率从i。下降至3。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削减时,LU曲线从
LMo移动至LM2,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削减到丫2,利率从io上升至i2«
a/,3,
■14-U
2.商业银行如何创建货币
(1)银行创建货币就是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使流通中货币量增加。
(2)银行能创建货币的关键在于现代银行是部分打算金制度,即银行不用把所汲取的存款都
作为打算金留在金库中或存入中心银行,只要按中心银行规定的法定打算率(中心银行规定的银
行所保持的最低打算金及存款的比率)留够打算金就可以,其他存款则可以作为贷款发放出去。
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
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运用。存款的增加就是流通中货币供应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t-IV-M13-生命科学试剂-MCE-4429
- Frutinone-A-生命科学试剂-MCE-8513
- 2-Carbamimidoylsulfanyl-acet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6335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篮球俱乐部赛事安全预案与责任承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中式餐厅合伙人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游艇码头租赁与船舶租赁税务筹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表格合同管理系统在线培训及售后服务协议
- 施工现场施工防化学事故威胁制度
- 科技创新在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重要性
- 建筑与市政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方案
- 成品移动公厕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财务顾问保密与工作内容协议3篇
- 2025-2030年中国干混砂浆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度部队食堂食材采购与质量追溯服务合同3篇
- 2025江苏盐城市交通投资建设控股集团限公司招聘1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体备课
- 2024托管班二人合伙的协议书
- 任务型阅读 -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专项复习(解析版)
- 绘本 课件教学课件
- 大型央国企信创化与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