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数字劳动者是指依赖数字技术知识、数字技能、数字素养或数字伦理等来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者群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劳动者的日常任务正经历深刻的自动化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及时高效处理大量重复性、规则性和复杂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任务,当其应用于数字劳动场景时,诸如文档归类、基础数据分析等以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工作得以迅速自动化完成,可以显著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使其在基础操作上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获得更多可以自由调配的时间资源。其次,虚拟助手与远程协作效能提升。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在沟通交流中应用、自动回复邮件系统对信息处理效率提升,以及项目管理软件对跨地区团队协作的支撑等,可以大幅减少传统物理空间对劳动方式的束缚,延伸数字劳动的时空灵活性与机动性,增强远程办公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劳动者创造出更多时间窗口进行休闲活动和自我提升,推动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共融。人工智能可以凭借自动化与智能化优势,接手并辅助完成大量低效、重复、易引发疲劳的劳动任务,避免因人为失误造成的返工损失,大幅降低直接劳动成本,显著提升劳动效能。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调整管理模式,实现工作负载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既能防止过量用工导致的成本浪费,又能避免人力资源闲置。在生理风险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在高危、高强度、高精度行业,如精密制造、矿山开采等领域取代人工操作,能够有效降低劳动者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同时,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如智能办公设施和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劳动者身体状况,前瞻性地预防职业病发生,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在合规和道德风险防控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工作流程,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同时,通过算法公平性检测和偏见纠正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中的歧视、差别对待现象,降低社会争议和品牌风险。(摘编自宁殿霞位涛涛:《数字劳动解放的现实可能性》)材料二:在制造业领域,要着力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到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以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代替人工执行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精度要求严苛的工作,将一线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投身于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和质量管理等工作中、推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劳动力价值的升华。在服务业领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智能客服系统,具备实时交互响应、精确语义理解和高效客户服务等优势,要通过智能客服系统自动处理大量重复性、低效的服务环节,以大幅降低无效劳动与资源消耗,将人力资源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需要高度创新思维和复杂决策的工作中,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与智能化转型。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必须始终坚守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地位,确保科技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防止技术对人的异化和控制。从智慧层面来看,人类智慧应被视为核心技术的组成部分,而非被技术所替代或边缘化。因此,必须强调人类智慧在决策制定、问题解决和价值判断中的核心作用,确保人类在与智能技术的交互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动,让技术成为拓展人类智慧边界的有效工具,而非取代人类思考的无机载体。从创新视角来看,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内在驱动力源于人类特有的想象力、直觉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人工智能虽然能够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准的分析预测优势,为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和多元可能的解决方案,但它无法取代人类在创新过程中的灵感闪现和深度洞察。因此,在与人工智能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中,必须始终坚守人类的主体地位,既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自动化优势,又要激发人类自身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推进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趋向融合,共同驱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技术人文性强调在科技研发、应用和治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尊严、情感、文化以及伦理道德等人文要素,实现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与融合。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势在必行,应在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结合国际通用准则,制定和完善涵盖新兴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明确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责任归属等问题的法律规定,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进行。同时,需要不断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过程中的伦理审查与设计。企业和研发机构要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与潜在风险,尤其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职业形态、人际关系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力求在设计阶段就将人文关怀融入技术产品与服务中。最后,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自我监管与伦理约束。通过研发内置伦理审查模块的人工智能系统,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判断和自我修正能力,确保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遵循事先设定的伦理规范。(摘编自宁殿霞位涛涛:《为数字劳动解放创造可能性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处理繁复的工作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优势,人工智能的应用节省了数字劳动者大量时间和精力。B.虚拟助手与远程协作效能的提升大幅减少了传统物理空间对劳动方式的牵绊,也增强了远程办公的可行性和实效性。C.在一些高危行业中,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操作可使劳动者免受意外伤害,同时也能够有效监测劳动者的身体状况。D.要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到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发挥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那些重复性、规则性和复杂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任务必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B.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调整管理模式,实现工作负载与用工需求之间的有效平衡。C.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应该坚守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实现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与融合。D.系统分析研发中的社会影响与潜在风险,将人文关怀融入技术产品与服务中是人工智能研发中的伦理审查和设计的重要内容。3.下列选项,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黛博拉·G·约翰逊认为,计算机没有精神状态和行动意向,计算机系统不是道德主体。B.塞尔通过中文屋实验得出计算机不可能拥有心灵智慧,它不能思维,强人工智能不存在。C.萨卡尔指出,技术发展具有“心智”,具有自我意识,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结果。D.孙伟平、戴益斌团队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产品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不具备主体性地位。4.人工智能给数字劳动者带来了哪些利好?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5.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与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性的关系?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就算是在鬼都不过路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四射,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尘而去。被关了禁闭的赛虎把狗嘴挤出门缝,冲她的背影愤怒大喊。丑丑兴奋莫名,追着摩托扑扑跳跳、哼哼叽叽,在后面足足跑了一公里才被我妈骂回去。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排碱渠取。那么远的路。幸好有摩托车这个好东西。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升的塑料壶。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然而总比没水好。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饮用。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就没怎么穿过衣服。她说:“天气又干又热,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比方锄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我大惊:“万一撞见人……”她说:“野地里哪来的人?种地的各家干各家的活,没事谁也不瞎串门。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叫起来了。”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于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如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心。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阻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水在光明之处艰难跋涉,在黑暗之处一路绿灯地奔赴顶点。那是水在这片大地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一株葵花的高度。这块葵花地是这些水走遍地球后的最后一站啊。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她是一株最强大的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狗也洗了。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幸亏我家家什多,可省了好多汽油钱。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放眼望去,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鸭子。天地间就数这两样最锃亮。大约渠水流过的地方水汽重,加之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杂草冒头。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砺,鸡最爱草地,整天乐此不疲。一个个信步其间,领导似的背着手。我猜草丛的世界全部展开的话,可能不亚于整个宇宙。鸡如此痴迷,这儿瞅瞅,那儿啄啄。有时突然歪着脑袋想半天,再单脚撑地呆若木鸡。它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说出去。天苍野茫,风吹草低见芦花鸡。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丝毫不输给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面对这一切,唯有兔子无动于衷。每天瓜分完当天的口粮,它们就一个个尾随我妈进了葵花地。太阳下山还不回家,显得比我妈还忙。我妈说:“兔子,快看!水来了!”人家耳朵都不侧转一下。水从上游来。上游有个水库。说是水库,其实只能算是一个较大的蓄水池。位于荒野东面两公里处,一侧筑了一道拦坝,修了闸门,简陋极了。可是对于长时间走过空无一物的大地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奇遇!我曾去过那里。走啊走啊,突然就迎面撞见。那么多的水静止于前方,仿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不见飞鸟,不生植物,和荒野一样空旷。仅仅是水,一大摊明晃晃的水。镜子一样平平摊开在大地上,倒映着整片天空,又像是天空下的一潭深渊。这一大摊水灌溉了下游数万亩的作物,维系了亿万生命的存活。可从这番情景看来,又像是它并不在意何为葵花,也从没理会过赛虎、丑丑、鸭子与鸡们的欢乐。它完整无缺,永不改变。与其说此地孤寂,不如说我们和我们的葵花地多么尴尬。我们从不曾真正触动过这个世界的内核。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描写母亲外出锁门时的情形:“锁倒是又大又沉,锃亮四射。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这种细腻的描写给人以生活的真实感。B.“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会洗洗脸”等语句,突出了当地缺水严重的现状,也为后文水渠通水时人、物的欢喜及母亲浇灌葵花地蓄势。C.选文对向日葵地的浇灌进行了大篇幅描写,这样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富有画面美,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加快了叙事节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D.作者爱用“所有”“最后”“唯一”“宇宙”这样一些极富夸张的词进行描写,营造出壮阔无际的场景,让人感到一种旷远壮丽的美。7.对文中画线段落的分析和赏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体现了母亲独自干活、无人帮扶的无助,暗含“我”的惭愧。B.两个“迟迟”,反复强调葵花在水源干涸的情况下难于绽放;母亲的赤身相迎,一迟一迎,显现出人与植物的对立冲突关系。C.“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写出了母亲对葵花的细心照顾,也体现了母亲无比耐心、不辞辛劳的美好品质。D.文中的画线语段既有对万物生命力的钦佩,也带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作为种地者“靠天吃饭”的不安全感与焦虑。8.这一大摊水“灌溉了下游数万亩的作物,维系了亿万生命的存活”,可作者为何又说“可从这番情景看来,又像是它并不在意何为葵花,也从没理会过赛虎、丑丑、鸭子与鸡们的欢乐”?(4分)9.有学者认为,李娟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把生活的困苦当做是可以享受的快乐。本文的“以苦为乐”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匈奴①自卫、霍度幕以来,希复为寇,远徙北方,休养士马,习射猎,数使使于汉,好辞甘言求请和亲。汉使北地人王乌等窥匈奴,乌从其俗,去节入穹庐,单于爱之,佯许甘言,为遗其太子入汉为质。汉使杨信于匈奴,信不肯从其俗,单于曰:“故约汉尝遗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匈奴亦不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信既归汉又使王乌往而单于复谄以甘言欲多得汉财物,给谓王乌曰:“吾欲入汉见天子,面相约为兄弟。”王乌归报汉,汉为单于筑邸于长安。匈奴曰:“非得汉贵人使,吾不与诚语。”匈奴使其贵人至汉,病,汉予药,欲愈之,不幸而死汉使路充国佩二千石印绶往使,因送其丧,厚葬直数千金,曰:“此汉贵人也。”单于以为汉杀吾贵使者,乃留路充国不归。诸所言者,单于特空绐王乌,殊无意入汉及遣太子。于是匈奴数使奇兵侵犯汉边。乃拜郭昌为拔胡将军,及浞野侯屯朔方以东,备胡。(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材料二: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譬若禽兽然,求其大治,必至于大乱。先王知其然,是故以不治治之,乃深治也。何休曰:“王者不治夷狄。录戎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夫天下之至严,而用法之至详者,莫过于《春秋》。中国之不可以一日背,而夷狄之不可以一日向也。其不纯者,足以寄其褒贬,则其纯者可知矣。戎者,岂特如秦、楚之流入于戎狄而已哉!然而《春秋》书之曰“公②会戎于潜”,公无所贬而戎为可会,是独何欤?夫戎之不能以会礼会公亦明矣,此学者之所以深疑而求其说也。故曰:王者不治夷狄,录戎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夫以戎之不可以化诲怀服也,彼其不悍然执兵,以与我從事③于边鄙,则已幸矣,又况乎知有所谓会者,而欲行之,是岂不足以深嘉其意乎?不然,将深责其礼,彼将有所不堪,而发其愤怒,则其祸大矣。仲尼深忧之,故因其来而书之以“会”,曰,若是足矣。是将以不治深治之也。由是观之,《春秋》之疾戎狄者,非疾纯戎狄者,疾夫以中国而流入于戎狄者也。(节选自苏轼《王者不治夷狄论》,有删减)注:①匈奴:属于夷狄。②公:鲁隐公。③從事:骚扰。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信既归A汉B又使C王乌往D而单于复谄E以甘言F欲多G得汉财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窥,看,引申为“打探”,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窥”意思不相同。B.因,趁机,与《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于饮”的“因”意思不相同。C.归,使……回去,使动用法,与《六国论》“李牧连却之”的“却”用法相同。D.疾,憎恨,与《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卫青、霍去病率兵穿越大漠后,匈奴很少侵扰汉朝,于是休养士卒马匹,进行涉猎训练,并多次派遣使者用甜言蜜语向汉朝请求和亲。B.王乌遵从匈奴风俗,放下使者旄节进入毡帐,单于因此很喜欢他,假意用好听的话许诺;杨信出使,不遵从匈奴风俗,单于大为不悦。C.匈奴使者病死在汉朝,虽然汉朝带着诚意送回灵柩,但匈奴单于认为汉朝杀害了本国的使者,自己的真诚得不到回报,于是出兵汉朝。D.苏轼认为中原文明一天也不能够违背,而蛮荒之地也是一天都不可以趋向。蛮夷米到中原,与秦国、晋国的人进入蛮荒之地并不一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单于爱之,佯许甘言,为遣其太子入汉为质。(2)先王知其然,是故以不治治之,乃深治也。14.何休认为对夷狄应当“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来者不拒”的表现和“去者不追”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晚眺①陆游秋晚闲愁抵酒浓,试寻高处倚枯筇②。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鸣雁沙边惊客橹,行僧烟际认楼钟③。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注:①本诗写于1192年,晚年退居绍兴家中所作。②筇:手杖。③楼钟:代指寺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直抒胸臆,道出因秋意浓厚而生出深深愁绪,即使饮酒也无法消解。B.诗歌次句承上启下,“试寻”道出了解忧的意愿,“高处”荡开了写景的视野。C.颈联写景传神,以动衬静,绘声绘色地写出了诗人对羁旅途中友人的思念与牵挂。D.诗人思绪流转绵延,在眼见耳闻的感染下收获了无尽的诗意和泉涌的诗情。16.“木落又添山一峰”一句遣词巧妙,意蕴深厚,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作者借助“客”之口,以“,”两句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直观可感,生动形象。(2)《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水中也出现了“,”的景象。(3)中华古诗词中水与石的邂逅往往会碰撞出奇美的风景,如唐代诗歌中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很多大家()的故事,一些故事中还包含了有趣的气象知识。其中,有个故事讲了唐僧师徒在车迟国与三位大仙比试求雨,孙悟空通过冷云催化赌赢了虎力大仙的声波催化,从而引出了现代人工增雨的概念及运用手段。人工增雨,一般是根据云的情况,采用飞机、高炮、火箭、地面催化剂发生器等方式,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成核剂、吸湿剂等催化剂,从而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1),人工增雨往往是天气已经具备降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方法让降雨增加,而人工降雨是通过人工的手段,让不具备降雨条件的天气下雨,前者是“锦上添花”,后者是“()”。按照原文的描述,虎力大仙的求雨手段是“五声”,他的具体动作也是“大声呼喊”,因此声音就是他求雨的核心。虎力大仙的求雨方式可以说是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中“声波催化”这一增雨方式的雏形。自然云中存在很多分布均匀的小云滴,它们在浮力的作用下,稳定地漂浮在云中。现代气象学中,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用强声波激发云粒子震动,增大了它们相互撞击并合的概率,让很多小云粒子变成一个大的云滴,从而掉落下来,产生了降水。虎力大仙在施法的过程中,不断向高空大喊,就是(2)。现在的科技工作者们发明了聚能空气炮(或称燃气炮)和低频强声波。这两种装置达到影响局部天气条件的目的,从而对云中降水粒子下落有加速促进的影响,而且还具有安全性高、环保、不需要申请空域、作业成本极低、操作简易的特点深受关注。不过“声波催化”这种增雨方法仍处于试验阶段,更多的是对较低的云层起作用,很多技术参数仍在探索之中,成功率比较低。所以虎力大仙之前偶有求雨成功,而在与孙悟空的赌斗中(A.遇逢B.遭遇)失败也是正常现象。孙悟空为什么没有经过任何试验,“一把”就成功了呢?孙悟空用金箍棒指天给信号的时候,金箍棒的顶端喷射出发光物体,直上云霄,发射四次后,天空下起了()。金箍棒顶端喷射出的发光物体和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催化剂极为相似。而金箍棒向天空发射发光物体,更是像极了人工增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3)。相关人员需选择合适的云,通过飞机、火箭或者高炮向云中播撒催化剂,最终达到降雨的目的,这是目前人工增雨最为常用的手段。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0.下列句子中的“是”与文中第一段加点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般是根据云的情况,采用飞机、高炮、火箭、地面催化剂发生器等方式。B.而人工降雨是通过人工的手段,让不具备降雨条件的天气下雨。C.不过“声波催化”这种增雨方法仍处于试验阶段,更多的是对较低的云层起作用。D.这是目前人工增雨最为常用的手段。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2.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两个词你会选择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下青年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理所当然,那么其他课程对青年来说是不是就不重要了?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C.“免受意外伤害”表述不当,材料一第二段中表述为“有效降低意外伤害的风险”。2.A.“必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属于于文无据。3.C.材料二观点是:保持人在技术面前的主体性地位,而C项中,萨卡尔认为人工智能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心智,承认了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4.(1)人工智能延伸了数字劳动者的自由时间和活动空间。(2)人工智能降低了数字劳动者的劳动成本和劳动风险。(每点2分,答案应针对对“数字劳动者”的利好来谈。用原文概括,符合要求的表述亦可给分。)5.(1)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框架。(2)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过程中的伦理审查与设计。(3)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自我监管与伦理约束。(每点2分)6.C.“加快了叙事节奏”有误,大篇幅的描写恰恰是减缓了叙事节奏。7.C.A项“我的惭愧”无中生有;B项没有对立冲突关系,是为了突出母亲种植葵花的热情与投入;D项“焦虑”用词过重。8.(4分)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水作出的一个评价:(1)前者,作者站在“人”的立场来评价:水是生命之源,灌溉了荒凉干旱的土地,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2)后者,作者从“水”的角度来评价:水维系了万物的存活,但它不在意万物的感受,只是遵循了自然规律,最终“完整无缺,永不改变”。(答对两点即给4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材料意思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6分)(1)把艰辛劳作视为陪伴:在母亲眼里,她终日在葵花地里忙碌的不是劳作,而是对葵花的陪伴,她乐在其中,享受着葵花成长的喜悦,对丰收心怀憧憬。(2)逆境中创造智慧:母亲对水资源精打细算,作者用“大洗”和“大喜”的谐音、“比矿泉水便宜”的对比、用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等细节,写出母亲的幽默和智慧。(3)能发现诗意的美:大地荒凉粗粝,但在我眼中,水渠的生机不输于江河盛景,小小的蓄水池像是“一场奇遇”,动物们更是视荒原为乐园,不仅乐在其中,同时也给那片贫瘠的土地带去了生机、活力,为沉重乏味的现实生活增添了独特的乐趣。(答对两点即给6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材料意思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0.ADF本句句意为“杨信回来后,汉朝再次派王乌前往匈奴,单于又用好话献媚,希望多得到汉朝的财物”。本题宜用“语意断句法”和“语法断句法”。“汉”是“使”的施动者,故A处断;“使……往”,语意完整,故D处断;“以甘言”,介词短语后置,故F处断。11.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意思为“痛心”。12.C.“真诚得不到回报”错误,原文“单于特空绐王乌,殊无意入汉及遣太子”,说明匈奴自始至终都是虚假诓骗的态度,谈不上真诚。13.(1)单于很喜欢他,假意用好听的话许诺,要为王乌派匈奴太子到汉朝做人质。(评分标准:“爱”,喜欢,1分;“佯”,假装,1分;“甘言”,省略介词“以”,状语后置,1分;“为”后省略宾语(他/王乌),省略句,1分。意思相近即可)(2)先前的君王们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采用了不主动治理的方法治理他们,才是深化治理。(评分标准:“然”,代词,这个道理,1分;“是故”,因此,所以,1分;前一个“治”,主动治理,1分;“深”,深入,深化,深度,1分。意思相近即可)14.“来者不拒”的表现:(1)汉朝得知单于答应会面之后,在长安为单于修建宫邸。(2)鲁隐公没有贬低戎人,并在潜地会见了戎人。“去者不追”的原因:荒蛮之地的人不能够用道德教化使之顺服。(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匈奴自卫青、霍去病率军穿越大沙漠以来,很少再对汉朝进行侵扰,迁往北方很远的地方,休养士卒马匹,进行射猎训练,并多次派使臣到汉朝来,用甜言蜜语请求和亲。汉朝派北地人王乌等前去窥探匈奴的虚实,王乌遵从匈奴的风俗,放下使者的旄节,自己进入匈奴单于的毡帐之中。单于很喜欢他,假意用好听的话许诺,要为王乌派匈奴太子到汉朝做人质。汉朝又派杨信为使者前往匈奴。杨信不肯遵从匈奴的风俗,单于说:“据从前的盟约,汉朝曾将其藩王的女儿嫁到匈奴来,供给一定数量的缯絮、食物,用这种方式和亲匈奴也不再侵扰汉朝的边境。如今却要违反以往的盟约,让我的太子去做人质,那还能剩下什么呢?”杨信回来后,汉朝再次派王乌前往匈奴,单于又用好话献媚,希望多得到汉朝的财物,骗王乌说:“我想亲自到汉朝去面见天子,相互结为兄弟。”王乌回来后报告汉武帝,汉武帝下令在长安为单于修建宫邸。匈奴又表示:“除非汉朝派地位尊贵的人作为使者前来,否则我们不说实话。”匈奴派地位尊贵的人到汉朝来,来人生了病,汉朝给他药吃,想治好他的病,但他却不幸死去。于是,汉朝派路充国佩带二千石官员的印绶,出使匈奴,顺便将匈奴使臣灵柩送回,并致送丰厚的丧葬费,价值数千金,又对匈奴介绍路充国说:“这是汉朝地位尊贵的人。”单于认为是汉朝将其尊贵的使臣杀了,所以将路充国扣留匈奴,不放他回国。以前所说的话,都是单于故意用空言欺骗王乌,他根本就无意到汉朝去,也无意派太子去。因此匈奴屡次派出奇兵,侵犯汉朝边界。于是,汉武帝任命郭昌为拔胡将军,与浞野侯赵破奴屯兵于朔方以东地区防备匈奴。材料二:蛮荒之地的人是不可以用中原的治理方法来治理的。他们就像没有被驯化的野兽,如果寻求这种大规模的治理,必定会引起这个地方的大乱。先前的君王们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采用了不主动治理的方法治理他们,才是深化治理。东汉今文经学家、儒学大师何休说过:“中原的君王不去治理蛮荒之地,对待荒蛮之地的政策就是来到的人不拒绝,离开了也不去追回。”天下关于这方面的严格规定,和方法记载最详细的,没有能够超过《春秋》这部书的。中原文明是一天也不可以违背的,而蛮荒之地也是一天也不可以趋向的。如果不是纯粹的中原文明,完全可以不去评价对错,那么作为纯粹的中原文明就显现可知了。荒蛮之人(来到中原),怎么能和秦国、晋国的人进入蛮荒之地一样呢?然而《春秋》书上记载“鲁隐公在潜地会见戎人”,隐公没有贬低戎人而认为可以会见,他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很明显这是因为戎人不能按照会见的礼仪来拜见隐公,这也是后世学者为什么会深深怀疑而寻求答案的原因,所以说:中原的君王不去治理蛮荒之地,对待荒蛮之人的政策就是来到的人不拒绝,离开了也不去追回。因为荒蛮之人是不可以通过感化教诲而让他们内心顺服的,他们不悍然用兵,对我们的边塞进行骚扰,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何况还听说有这样的会见,而要积极行事的,难道不这样就不能表达他非常感动的情义吗?如果不是这样做(而按照中原文明的礼仪来要求拜见的礼仪),必将会深深地责备他们的礼数不周,而对方也必将会对这种责备而承受不了,由此触发他们的愤怒,这样引起的祸端就会很大了。所以圣人孔子对此非常的忧虑,所以当荒蛮之人来到的时候《春秋》书上的记载是“会见”,并且说,这样做就足以了,这就是采用不主动治理的方法去深化治理的原因了。由此可以看到,《春秋》这本书对荒蛮之人的憎恨,并不是对纯粹荒蛮之人的憎恨,而是对从中原之地流入荒蛮之地的这类人的憎恨。15.C.“对羁旅途中友人的思念与牵挂”属于无中生有,主要是营造一种安宁萧索的意境。16.①巧用动词,“添”字写出了树叶凋零后得山峰显露,突出了萧瑟感,映衬作者悲秋心境。②巧用数词,“一”字强调了山峰的数量,进而营造了“孤静”的氛围,尽显孤寂之情。③巧用副词,“又”字凸显了一座座孤山的连绵,作者寓深深的愁思于连绵的秋山中。评分标准:结合“词”的效果和作者情感两方面回答,答对两点即可,每点3分,意思相近酌情赋分。17.(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3)示例一: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示例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8.耳熟能详无中生有瓢泼大雨(倾盆大雨)19.(1)人工增雨和人工降雨并不相同(2)在向云中发出声波(3)向云中播撒催化剂20.D.D项的“是”表示判断,其他表示肯定或强调。21.这两种装置对云中降水粒子下落有加速促进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局部天气条件的目的,而且还具有安全性高、环保、不需要申请空域、作业成本极低、操作简易的特点,因此深受关注。(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两处修改正确,各得2分)22.选择B。“遇逢”通常可以理解为“遇见”或“碰上”,强调的是一种偶然的、非预期的相遇,前半句提到虎力大仙之前偶有求雨成功,后半句说“失败也是正常现象”,所以不能用“遇逢”。(2分)“遭遇”表示碰上、遇到(不幸或不好的事),强调的是遇到了一些不顺利或困难的情况。(2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下青年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理所当然,那么其他课程对青年来说是不是就不重要了?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参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启发,可以共同促进,和谐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人文科学有了飞速发展的可能,而人文科学的发展又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学科就像是润滑剂,也相当于给自然科学孕育土壤和肥料。青年思维活跃、渴求新知、敢于突破,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人既要努力学习自然科学,又可从包括人文科学在内的其他课程学习中汲取向上的动力和创新的思想。审题材料围绕科技进步与创新中青年的角色展开,强调了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但同时抛出疑问:其他课程是否不重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青年学习不同课程的价值进行思考与探讨,不能片面地只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其他课程。核心话题是青年学习课程的多元价值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立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启发,可以共同促进,和谐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人文科学有了飞速发展的可能,而人文科学的发展又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学科就像是润滑剂,也相当于给自然科学孕育土壤和肥料。青年思维活跃、渴求新知、敢于突破,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人既要努力学习自然科学,又可从包括人文科学在内的其他课程学习中汲取向上的动力和创新的思想。全面发展,多元并重:青年在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不能仅仅着眼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其他课程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共同作用于青年的知识体系构建、思维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只有全面学习各类课程,青年才能成为适应时代需求、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例如,人文课程可以赋予青年对社会伦理、人类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使科技成果更贴合人类社会的需求与价值观,避免科技发展走向异化。学科融合,创新之翼:立意于不同课程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自然科学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而人文社科等课程则提供了创新的思维导向、文化土壤和社会视角。青年通过学习多学科知识,能够在学科交叉融合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比如,艺术课程可以激发青年在科技产品设计中的美感与创意,使科技成果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具有艺术性和人文关怀,从而在多领域实现突破性创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人文素养引领科技方向:强调在科技主导的时代,人文课程对于青年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科技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价值判断。青年若仅专注自然科学,可能会导致科技滥用或违背伦理道德等问题。而人文课程如历史、哲学、伦理学等能让青年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思考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系,从而确保科技进步服务于人类福祉,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使青年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科技创造者。青年之光,多元发展在科技浪潮汹涌而至的今日,我们无不赞叹于科技的神奇力量,也深刻认识到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重要性。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青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自然科学,热衷于探索科技的奥秘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其他课程对于青年来说,是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虽然自然科学的学习能够培养青年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但其他课程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人文社科课程能够陶冶青年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文学的世界里,青年可以领略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明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在哲学的思考中,他们可以探寻生命的意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人文素养不仅能够提升青年的个人修养,还能够为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撑。艺术课程则能够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不仅能够丰富青年的精神世界,还能够帮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到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艺术课程能够培养青年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这对于他们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体育课程也是青年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青年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体育竞技中,青年可以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克服困难,这些经历都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综上所述,自然科学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其他课程同样不可或缺。青年应该追求全面发展,既要扎根于科学的土壤,又要不断汲取人文、艺术和体育的养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长为既有科学素养又有文化底蕴、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既有健康体魄又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青年。“青春如初春之阳,如破晓之明。”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鼓励青年们广泛涉猎、多元发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能力的舞台上翱翔,在性格的熔炉中锻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中坚力量。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一)语文试题【教考结合.新高考通用】(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比如说,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变成了“一切统一口径”。违反中央政策根本原则的“土政策”要反对,但是也有的“土政策”确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得到群众拥护的。这些正确政策现在往往也受到指责,因为它“不合统一口径”。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固然也难免犯错误,但那是错在明处,容易纠正。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县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都来做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二:《解放思想》(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文选》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它以高屋建瓴之势针砭时弊,对于今天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贯穿于《解放思想》全篇的实事求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依靠实事求是从历史走向现实,还要依靠实事求是更好走向未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取得的。面对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我们仍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牢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承光荣传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要继承发扬《解放思想》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面对我国新一轮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把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摘编自李源正《改革开放的宣言书—重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邓小平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观点。B.我们党搞革命取得胜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靠实事求是,我们党从历史走向现实和未来要靠实事求是。C.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也是一场争论,邓小平的表态使这场争论没有必要而停止了。D.材料二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阐释了邓小平《解放思想》的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认为思想僵化会导致亡党亡国,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关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可见毛泽东认为解放思想更重要。B.实事求是地想问题、办事情,这样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多了,勇于思考、探索、创新的闯将涌现了,有利于我们的事业。C.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现实国情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D.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我们就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下列选项,不能直接且主要体现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一项是()(3分)A.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强调干革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战争时期,他对脱离实际、以偏概全的做法进行了批评。B.一九七七年二月七日,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不能一切从本本出发,不能照搬照抄。C.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到二○○○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D.邓小平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避免了两个方面的极端化和片面性。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反复的论证效果。(4分)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以下内容。(6分)邓小平同志当年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推动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邓小平同志被誉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芦
花
荡孙
犁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945年8月于延安(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部分加横线的“敌人的愿望”,指的是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B.“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C.从全文来看,老头子“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指的是帮助抗日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和两位小英雄回来。D.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同时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手里拿着一根竹篙。”此处运用全知视角勾画出位战争年代水上老交通员的形象。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这里借助细节描写刻画老头子为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用意是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做铺垫。D.“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8.诗化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常常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4分)9.孙犁谈及创作时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中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课文《荷花淀》,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善良”和“美好”。(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材料二:周室既衰,诸侯恣行。孔子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①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选自王安石《孔子世家议》)【注】舄奕(tuōyì):联绵不绝。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又非极A挚之B论也C夫仲尼D之才E帝F王可也G何特公H侯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文中同“向”,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乡”意思相同。B.庙堂,文中指“祠堂”,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意思不同。C.为,文中意思是“给”,与《大学之道》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为”意思不同。D.柄,文中指“权力”,与成语“传为笑柄”的“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敬仰孔子,他去了鲁国看到车服礼器,许多儒生在学习礼仪。B.周王室已经衰微,孔子为礼崩乐坏而哀伤,想匡乱反正。C.王安石认为孔子具有超人的才智,司马迁应把孔子列入“本纪”。D.王安石认为,司马迁自乱体例,这就是所说的《史记》有很多自相抵触之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2)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14.《史记》将孔子列入“世家”,材料二中司马迁对此作了一定的阐释。王安石却认为孔子不应被列入“世家”,请结合材料三简述其辩驳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无题【注】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注】此诗作于1931年2月,是鲁迅在花园庄旅馆避难时,得知柔石等五位左翼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并枪杀的消息后所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惯于"起笔,既说明自己对这样黑暗的恶劣环境早已司空见惯,也表现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B.颔联运用实写的表现手法,用"慈母泪"表现母亲的悲痛,接着揭示灾难根源是反动军阀之间的你争我夺。C.尾联写作者"低眉"沉思,既痛失战友,又悲愤"无写处",怆凉的环境气氛烘托作者哀悼亡友的悲愤之情D.本诗构思严密,把"长夜"作为典型环境来描写,"长夜"的气氛笼罩着全诗,每一联都与"长夜"有关。16.鲁迅此诗颈联"怒向刀丛觅小诗"中的"刀丛",开始用的"刀边"。对于这处修改,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诗句比较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曾说:“天下稍安,犹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表达过与此相近意思的句子是:
,
。(2)《李凭箜篌引》中以声摹声,极具形象感地描绘出音乐清脆、激越、幽怨等特点的句子是:
,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科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
①
,《乡土中国》不过是他众多著作中的一小叠字纸,但是,这本小册子却具有深远的影响。费孝通的人生,跨越了两个世纪、三个“朝代”,临近人生的终点,内心却仍旧保留“绅士”的认同。作为清王朝终结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费孝通既受西式教育,又浸染于乡土家学的传统中,可谓
②
。20世纪40年代,费正清及夫人费慰梅女士曾去他在呈贡魁星阁的工作室参观。工作站同仁艰苦的工作精神、明确的工作目标及费孝通天才般的创造性,都给费正清夫妇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费孝通告诉他们,中国能否在战争中坚持下去,不仅要顺应剧变,完成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还应发扬民族团结之意识。而这项工作应先从汉人农村展开,接着再把经验传递到民族地区。因此费先生当时写作《乡土中国》的诸篇短文也绝不是没有目的的抒情,也不仅是要挖掘出中国社会深层次的社会运作逻辑,它的根本是要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原本封闭完好的乡村社会如何因为现代性以及城市资本的蛀蚀而
③
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维护原有乡村社会秩序的文化精英(绅士)如何渐渐离开乡村而移居城镇,使乡村的人文生态受到蛀蚀,社会的养分如河水冲刷土地一样随着绅士们纷纷涌进城市而被带走,而原有的人文生态究竟是如何遭受到营养缺失的破坏的问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社会的养分被带走”与“河水冲刷土地”二者的相似性。(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当然要费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石窠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冽,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比沧浪之水还好。同样种菜的别的同志,菜地附近没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里去挑,不像我们三个,从石窠通菜地掏一条窄窄浅浅的水沟,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大家都羡慕我们。我们也觉得沾了自然条件的光,像干活拈了轻的似的,很不好意思,就下定决心要把菜地种好,管好。21.请简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1)像社会环境的支持能解决所有问题似的(2)像干活拈了轻的似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立意指导】材料中的“勇于从零开始”强调了要有勇气摆脱过去的束缚或成就,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具备重新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坦然于未完成”则侧重于面对未达成的目标或未结束的事情时,能够保持平和、豁达的心态,接受不完美和不确定性。材料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正确对待开始与结束、成功与失败、完整与未完成等状态,培养其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一、勇于从零开始“勇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异构数据关联技术-洞察分析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第1篇-洞察分析
- 网络教育培训行业治理路径探讨-洞察分析
- 新能源系统电磁兼容性-洞察分析
- 2024年危险化学品驾驶员劳动合同全程服务保障承诺3篇
- 广告行业信息真实性准则
- 采购合同跟单中的问题排查与优化3篇
- 微生物降解栓子生态风险评估-洞察分析
- 采购合同违约责任3篇
- 采购员安全要求3篇
- DB45T 2760-2023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技术规范
- 2025版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09 专题五 类型3 电学综合应用题(不含效率)(10年6考)
- 2024年度承包合同:石灰石生产线承包2篇
- 2024年度社区养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协议书3篇
- 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物业管理员(中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力资源规划
- 《北京大学介绍》课件
- 夜泊牛渚怀古
- 关于家长与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