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中国史中国史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远古—前221年)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前221—220年)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繁荣时期:隋唐(581年~907年)继续发展时期:宋元(960~1368年)辉煌与迟滞时期:明清(1368~1840年)晚清时期:(1840—1912)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改革开放后:(1978—)单元概览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初步奠基。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大一统时代,中华文明形成并初步发展。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考情考向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方向石器时代文明(3年12考)2024选择题:甘肃卷、湖北卷、辽宁卷、全国新课标卷、浙江卷1月①宗法制、分封制的内涵及影响考察较为频繁②新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③商周农业、土地制度和手工业;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023选择题:全国卷新课标,河北卷,浙江卷6月,湖南卷,浙江卷1月非选择题:全国卷新课标(12分)2022选择题:天津卷早期国家的政治治理(3年11考)2024选择题:安徽卷、广东卷、湖南卷、江苏卷、北京卷2023选择题:辽宁卷、广东卷2022选择题:河北卷、福建卷、全国乙卷、浙江卷(1月)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社会形态时期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石陶时代: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元一体,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夏(前2070年—前1600年)商(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青铜时代: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代表,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内外服制度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经济不断繁荣、青铜文化灿烂,影响力不断增强。转型时期前770~前221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专题知识概览时空框架建构A:北京人遗址B:仰韶文化C:元谋人遗址D:龙山文化E:大汶口文化F:良渚文化G:河姆渡文化H:红山文化I:陶寺遗址任务一:对照课本两幅地图填写下图的对应序号的遗址名称。重点突破: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任务二:结合地图和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理解。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严重权贵阶层出现(早期奴隶主)战俘和犯罪平民(早期奴隶)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体制形成“家天下”代替“公天下”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出现剩余,一些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利用担任公职的便利条件,把一些剩余财产据为己有,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②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渐产生了阶级。③随着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加剧,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出现,国家开始形成。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重点突破: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任务三:查找课本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的论述,简要分析其逻辑关系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献的记载——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三皇五帝的传说(1)三皇:(2)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神话色彩浓厚华夏族的传说炎帝黄帝炎黄部落联盟华夏始祖伏羲神农燧人氏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众多的城邑遗址,印证了史书记载的邦国林立状况,陶寺遗址、良渚遗址都是其代表。这些遗址中的高等级建筑、高规格墓葬反映出的贫富分化、阶级阶层分化,以及象征权力的宫殿和神庙遗址,应当是强制性国家权力机构设立的标志。)拓展升华1:除了考古发现,你还可以提供什么类型的史料来证明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国家的初始状态?(《周礼》、《庄子》、《吕氏春秋》、《史记》等文献)禅让制:古史记载他们都以“禅让”的方式将权力转移给贤能的人(最早见于《尚书》)【素养提升】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思考:谈谈你对神话传说历史价值的看法。它们背后反映出了中华先民怎样的价值观念?
历史价值: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价值观念: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链接选必3第1课)仓颉造字燧木取火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三皇五帝知识链接:农业革命(选必二P3)概念辨析
农业革命发生于约1万年前,农业、畜牧业发明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一)地位: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1.身份转变: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2.物质基础和人口变化: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二)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1.生活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2.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冶炼等手工业劳动。(三)精神生活1.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四)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性地位上升;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3.国家诞生农业革命的意义:体现财产私有的有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体现贫富、阶级分化的有山西陶寺墓葬中占89%的小墓没有随葬品,8座大墓中发现200多件随葬品良渚遗址中少部分墓葬随葬品为玉器等贵重器物,大多墓葬随葬品是石斧等生产工具√√√1.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①遍布全国各地②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③沿海城市发现遗址要多于其他地区④南方地区发现的遗址要多于北方地区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2.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入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3.(2022天津新高考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4.(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真题演练1、(2023.6·浙江高考·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B.彩绘陶器C.玉器D.骨器2、(2022·天津高考·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AC真题演练3、(2023.1·浙江高考·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4、(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4)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C真题演练5、(2023·山东高考·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C6、(2021·福建卷·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D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夏朝建立商朝建立西周建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西周灭亡内外服制度王位世袭制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制度:禅让制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
二里头遗址二、中华文明的发展:商、周早期国家夏朝政治
建立地位制度经济货币手工业文化遗存科技灭亡世袭制: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注重父系血缘关系。公元前2070年,禹(始于禹,亡于桀)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③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④地方:地方: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部族,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⑤法律与教化:《禹刑》“聚族而居”:由于劳动产品尚不充裕,为保障多数居民都能维持起码的生活,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也能维持生活,产品的分配不得不由共同体来进行…至于像土地这样的不动产,则更掌握在宗族的手中…总之,这时的人们聚族而居,集同族之人共同劳动,所有制关系也采取了同族人共同占有的形式。——摘编自沈长云主编《中国大通史2夏商西周》“间接统治”:夏朝王畿(jī)内外分布着许多封国,史称:“禹为姒(sì)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如有男氏等,还有承认夏朝“天下共主”地位的异姓族邦。夏与这些族邦或长期结盟,或短暂结盟,随着夏朝势力的消长,它们与夏王朝的关系或即或离,有的邦甚至演化为夏的敌对势力。—摘编自詹子庆《夏史与夏代文明》夏朝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治理,只是初具了国家的样貌和形态。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权利传承:传贤—传子(血缘)
政权性质:公天下—家天下;
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奴隶私有制1、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推动社会由原始公有制转变为奴隶私有制天文《夏小正》进入青铜时代(选三)海贝、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选一)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遗存)探究1:【找一找】“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的证据。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面积近达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底座。中心大殿前有广庭,四周有回廊。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①有象征权力地位的宫殿建筑群②墓葬等级分化严重③具备成体系的国家机器④确立王位世袭制荷兰学者鲁克荷恩认为文明产生:三个条件具备两个(1)在一定区域的聚落中已经有好几个互相联系的、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城镇、集镇或城市;(2)已有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或借用部分外族文字而形成的自己的文字;(3)已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和进行仪典活动的中心场所。建立者时间都城国家管理中央地方法律民族对外文化科技商灭特点汤公元前1600年殷(盘庚迁殷---河南省安阳市)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以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内服: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2、商朝:中国信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晚清王懿荣最早发现甲骨文)
纣王暴政;武王伐纣(牧野之战)BC1046,商灭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易错:
“内服”、“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多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心地位。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陇山(宁夏、甘肃和陕西三省的交界处)、南跨江汉(湖北武汉)、北至燕山(河北省)★思考: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①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②巩固统治的需要(商王对外控制力有限)。商朝《汤刑》(选一)设“宾”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选一)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夏历改为殷历,干支纪日法是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王权受到限制3、西周:★西周的政治制度建立制度分封制度目的对象内容诸侯特点作用结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今陕西西安)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巩固周王室的统治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燕/卫/鲁)②功臣(齐)、先代贵族(宋)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土、授民)①权利:世袭统治权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税、朝觐述职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①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④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后期形成了分裂割据局面(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学术小拓展
牧野之战的年代至少有四十四种说法,前后相差112年。而文献中的西周也不过四百多年。牧野之战是商周分野,确立这一年代定点,可以上推商年和夏年,下推西周王年,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所以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课题。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彻底瓦解(历史遗存:以血缘为核心的皇族分封;姓氏起源;地名简称)目的内容作用礼乐制内容:作用实质选官制标准结果法律教化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②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
③家国同构,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形成了族权与政权的结合。①保障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③强化王权,维护西周统治。【概念阐释】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思考】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血缘纽带“尊宗敬祖”、“尊老爱幼”、任人唯亲等现象嫡长子继承制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唯上是从的作风
世袭干部职务终身制表示等级制度的礼仪规定和典章制度;①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②形成文化认同,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礼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乐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各级贵族各安其位,不得僭越,以维护等级秩序。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八佾舞六佾舞四佾舞二佾舞分封制分配宗法制继承政治表现血缘纽带礼乐制工具维护工具维护工具互为表里是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血缘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时期随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而遭到破坏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九刑》
西周
衰亡标志原因结果结束商周政体的共同特征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周厉王出逃,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西周从此走向衰落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
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相关典故:周厉王统治暴虐,为防止民众议论。他派人密切监视百姓言论,稍有不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不敢交谈,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召公痛惜指责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漫画作品《平王东迁》漫画作品1、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利有制约作用,最高集权尚未实现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评价视角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典例: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分封”的这一变化()A.建立了中央集权治理秩序B.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C.改变了原有社会治理结构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C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邦国血缘关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重点突破:西周制度背后的智慧西周:分封制评价视角二:
从我国古代政治结构发展和演变进程看,分封制的意义在于它是联结方国联盟制和君主郡县制的关键。所以,分封制的关键之处并不是“分”,而是体现了一种由“分”走向“合”的趋势。——晁福林《夏商西周史丛考·试论西周分封制的若干问题》典例1.西周灭殷商后,将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国,鲁人主体由殷人氏族和周人氏族构成。由此可见,分封制()A.体现了王族优势地位B.是地域和血缘的结合C.有利于瓦解氏族势力D.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典例2.西周时期封国与夏商不同,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由不同血缘的人们组织成一个新的共同体。诸多氏族宗族有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逐渐打破血缘的壁垒,以新的地缘关系,融合成新的族体。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推动中央集权加强B.瓦解血缘宗法关系C.平衡贵族集团利益D.助推国家形态发展BD地域血缘的结合,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为秦汉成熟国家已地域划分国民提供了前提条件。(分封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改进了方国联盟制/内外服制度,又为郡县制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考察角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和联系典例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国家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君统宗法化;二、封国宗亲化。下列记载中,能对应说明两者的是()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同姓不婚”“贵族内婚”C.“天下为公,选贤举能”;“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D.“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分土建邦,子弟相沿”典例2.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AC考察角度:礼乐制的内涵、在不同地区实施的差别及影响典例1.《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之礼,从其俗为也。”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据此推知,当时()A.分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统治策略影响诸侯国的发展D.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感增强典例2.《汉书·地理志》记载,周初姜太公始封于齐时,周公问姜太公:“何以治齐”,太公说:“举贤而上功”。而当姜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时,周公说:“尊尊而亲亲”。两国治理理念的差异说明()A.封建宗法制度走向衰落B.齐鲁区域竞争激烈C.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性D.西周王室权威下降CC重点突破:甲骨文中的商朝典例1:(2021·湖南卷·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C重点突破:甲骨文中的商朝典例2:(2023·河北调研·1)西周初年,周公告诫子弟臣僚说:“自时厥后(商代祖甲王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周公此论()A.强调对小农经济的重视
B.体现出一定的民本色彩c.指出了商朝政令不畅的原因
D.反映了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B素养提升:分封宗法制所渗透的家国情怀材料:中国人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它的核心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认同、价值观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在传统的家国同构格局下,家庭、家族与邦国的组织结构一致,个人、家庭、家族、邦国、天下形成一个等级序列,每个个体与层级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忠君即爱国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在构成国的千千万万个民众之家,以父为最高管理者,孝为最核心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家族管理方式上效法帝王之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摘编自张倩《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古代中国文明产生的影响。
内涵:①在家庭与邦国关系上,古代中国认为国家与家庭的结构相同,由家庭上升至国家;②在家庭内部关系上,古代中国家长按治国思路治家,具有绝对权威。影响: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念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利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宗法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和传承中华文明。重点突破: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朝代王位承袭中央官制地方治理其他夏王位世袭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原始民主传统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内外服制度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分封制特点:
①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④等级森严;
⑤最高统治者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⑥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重点突破: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典例:(2022·汕头一模·1)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国人谤之”“国人围之”“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国人逐之”“礼于国人”“盟国人于亳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A.西周至春秋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当时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国人”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势力D.西周已出现了民主思想萌芽C拓展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的制度建设对秦汉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影响。材料: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造就了按地区划分居民的前提条件。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据任世江《我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和高考题
西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构建了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促进了族群融合,中华民族实体的形成由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商周的社会经济地位农业(主要生产部门)手工业商业城市(选必2第10课)布局发展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①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为主,青铜农具极少。②生产方式—集体劳动③土地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不能随意买卖)①青铜铸造业,青铜文化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料。“工商食官”——工商业被官府控制贵族占,村民集体耕作,收获归贵族村社份田收获获归自己;土地使用无所有权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井田制历程:产生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能瓦解于春秋时期→废除于战国时期瓦解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瓦解影响:推动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井田制的特点一切土地归天子所有,诸侯、卿大夫和士对分封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层层分封,受封者要向天子承担义务,缴纳贡赋。使用奴隶集体耕作。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出现契约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5、商周的文化、思想从重神观念到重人观念的转变(西周)文字思想商朝形成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汉字的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记录占卜活动的应验结果,体现出甲骨文具有档案文献性质。西周金文、青铜铭文;材料: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思考: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观念,相较于商朝治国思想有怎样的进步?观念:敬天保民进步: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念向重人观念转变,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历史传说:古文献中有一些神话色彩浓厚的传说,透过传说可以窥见中国从部落向国家转变的大致情况。故事传说是研究中国远古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考古资料:文化遗存、遗迹、遗址,以实物形态证实所处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于历史研究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二重证据法:王国维提出,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史料第一手史料(primarysource)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secondarysource)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重点突破一:甲骨文中的商朝
在癸巳第一天进行占卜,问接下来这一旬(十天)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王通过甲骨上的裂纹判断,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到了第五天,丁酉这天真的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有一个小的部落(可能依附于商)来报告,说土方征于我东边,并侵占了我们两个邑,同时,工方也侵占了我们西边的一些田地。《甲骨文合集》第三册,881页6057正问题1:根据以上卜辞并结合所学,概括商朝统治的特点特点:①弥漫着神权色彩;②商王朝与方国形成一种较为松散的方国联盟。问题2:结合所学,分析甲骨文的史学价值。史学价值:丰富了有关商代的历史文献;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为研究商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证实了《史记》等文献有关商代的记录;将有准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大大推前;有助于二重证据法的实践运用。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史记·殷本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也。——《诗经·表记》重点突破一:甲骨文中的商朝典例1:据学者研究,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名的“诸妇”多达204位,这些女性贵族可参与祭祀、军事等国家管理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出征,战功赫赫。这表明,在商代(
)A.阶级分化尚不明显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存在母权制度残余
D.奴隶制度日渐成熟 C典例2: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是周字的甲骨文字形。材料反映了周人(
)A.擅长农耕种植
B.严格实行了井田制
C.禁止私田存在
D.建立了大规模城邦
A典例3:(2023·广东汕头二模)有学者研究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如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
)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C.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B6.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7.【2018全国1.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选必3)3.教育:伦理观自然观价值观人生观处世观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剪叉子母升降台丝杠传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人腹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铺面租赁合同模板:适用于商业地产租赁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铲车租赁及运输配送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医疗期间劳动合同履行与员工职业规划指导协议3篇
- 2024美团外卖平台商家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工业用地承包租赁合同书3篇
- 2025年度标准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劳动合同试用期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合同3篇
- 《办公用房租赁合同》范本
- SBT11229-2021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 如何打造顶尖理财顾问团队
- 土壤农化分析课件
- 小区大型团购活动策划
-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2273
- 2023年租赁风控主管年度总结及下一年展望
- 开关插座必看的七个安全隐患范文
- 高分子成型加工课件
- 消防救援-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条件下灾害防范及救援行动与安全
- 硅石项目建议书范本
- 概率论在金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