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雅”是规范、典雅。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其优点在内容上易于忠实地、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后者强调反映原文的风格神韵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译。其优点,在内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风格神韵,在形式上易于再现原文的体裁、风貌。需要指出的是,与直译相比,意译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对于这一点,译者应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异性,所以各自都有它们的适应性。直译适宜于翻译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意译适宜于翻译文艺作品,如诗、词、赋、曲等。当然,用直译还是用意译,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能直译者不妨直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今译中原作信息的丢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介入,为古籍今译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译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对古籍的活化、诠释做了积极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译作品正在日益涌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摘编自尹波、郭齐《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材料二:古籍今译“为什么”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既是“存亡继绝的工作”,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桥梁”。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要让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古籍的形态除了它的本然状态之外,还有经过整理之后的现代形态。本然状态当然非常重要,这是它的文物价值。但是,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今译就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它已经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可是,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随着时代发展,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名物、典章、制度、规范、礼仪、习俗、观念、思想等,许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蝉子转世”与“七仙女下凡”:“佛弟转世,仍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妇,虽已今世,不昧前因。”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信”居首位,只有“达”“雅”而没有“信”的译文毫无意义。B.翻译者对古籍的理解与古籍本身的思想内容之间存在着矛盾,译者用现代汉语翻译古籍,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C.古籍以不同形态呈现,不同形态有着不同的价值,在当今社会,阅读价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D.今译是古籍的衍生品而不是复制品,今译无法替代古籍,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彼此而独立存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籍今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对现实生活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B.古籍今译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信息的丢失,译者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C.与其他类型的文物相比,古籍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D.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籍里许多内容与当今社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译文,现代读者无法理解。(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直译”“意译”论述观点的一项是A.郑振铎:译书自以能存真为第一要义,最好的一面极力求不失原意,一面要译文流畅。B.茅盾:(翻译)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所差异而保留“神韵”。C.邹韬奋:鄙意以为译书之最大要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觉得畅快舒服,若使人看了头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足劝人看书,反使人懒于看书。D.郭沫若:原作是诗,他的译文也应是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允许译者有部分的自由。(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5)下面是《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则译文好在哪里。原文译文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二)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没有被斗败的人(节选)海明威公牛追着帆布,刚冲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它又采取守势。曼纽尔拿着剑和红巾,朝它走去。曼纽尔在它面前挥动红巾。公牛就是不冲。曼纽尔侧身朝着公牛,顺着下垂的剑锋瞄准地方。公牛一动不动。仿佛站在那儿死掉了,再也不能向前冲似的。曼纽尔踮起脚尖,顺着钢剑瞄准,猛扎下去。又是一下冲撞,他只觉得自己给猛的一下顶了回来,重重地摔倒在沙地上。牛在他上面。曼纽尔躺在那儿,像死了似的,头伏在胳臂上,牛在抵他。抵他的背,抵他那埋在沙土里的脸。牛角抵穿他的一个袖子,牛把袖子扯了下来。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曼纽尔爬起身,找到剑和红巾,用拇指试了试剑头,跑到围栏那儿去换一把剑。牛站在那儿,在一场搏斗以后,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曼纽尔拿着红巾朝它走去,挥动红巾。牛没有反应。他在牛嘴跟前把红巾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地摆动。牛用眼睛盯着红巾,身子跟着红巾转动,可是它不冲。曼纽尔着急了。除了走过去,没别的办法。又快又准。他侧着身子挨近公牛,把红巾横在身前猛地一扑。他把剑扎下去的时候,身子往左一闪避开牛角。公牛打他身边冲过去,剑飞到了空中,在弧光灯下闪闪发光,带着红把儿掉在了沙地上。曼纽尔跑过去,捡起剑。剑折弯了,他把它放在膝头上扳扳直。他朝牛奔过去。他从手里拿着披风站在那儿的埃尔南德斯面前经过。“它全身都是骨头。”那小伙子说。曼纽尔点点头,一边擦擦脸。他把血污的手帕放进口袋。公牛就在那儿。它现在离围栏很近。该死的牛。也许它真的全身都是骨头。也许没什么地方可以让剑扎进去。没地方?他偏要扎进去让他们瞧瞧。他挥动着红巾试了试,公牛不动。曼纽尔像剁肉似的把红巾在公牛面前一前一后地挥动着。还是一动不动。他收起红巾,拔出剑,侧身往牛身上扎下去。他感到他把剑插进去的时候,剑弯了,他用全身力量压在上面,剑飞到了空中,翻了个身掉进观众当中。剑弹出去的时候,曼纽尔身子一闪,躲开了牛角。黑地里扔来的第一批坐垫没打中他。接着,有一个打中他的脸,他那血污的脸朝观众看看。坐垫纷纷扔下来,散落在沙地上。有人从附近扔来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它打在曼纽尔的脚上。他站在那儿望着扔东西来的暗处。接着从空中呼的一声飞来一样东西,擦过他身边,曼纽尔俯身把它捡起来。那是他的剑。他把剑放在膝头上扳扳直,然后拿着它向观众挥了挥。“谢谢你们,”他说,“谢谢你们。”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他跑的时候,脚底下给一个坐垫绊了一下。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曼纽尔把红巾在公牛的黑嘴跟前挥动着。牛一动不动。你不动!好!他跨前一步把杆子的尖头塞进公牛的潮湿的嘴。他往回跳的时候,公牛扑到他身上,他在一个坐垫上绊了一下,就在这时候,他感到牛角抵进了他的身子,抵进了他的腰部。他双手抓住牛角,像骑马似的往后退,紧紧抓住那个地方。牛把他甩开,他脱身了。他就一动不动地躺着。这没关系。牛走开了。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把剑给我,”他大声叫道,“把那东西给我。”埃尔南德斯拿着红巾和剑过来。他用胳臂搂着他。“上医务所去吧,老兄,”他说,“别做傻瓜了。”“走开,”曼纽尔说,“该死的,给我走开。”他挣脱了身子。埃尔南德斯耸耸肩膀。曼纽尔朝公牛奔去。公牛站在那儿,庞大而且站得很稳。好吧,你这杂种!曼纽尔把剑从红巾中抽出来,用同样的动作瞄准,扑到牛身上去。他觉得剑一路扎下去。一直扎到其护圈。四个手指和他的拇指都伸进了牛的身子,鲜血热乎乎地涌到他的指关节上。牛踉踉跄跄似乎要倒下,接着他站到了地上。他望着,公牛先是慢慢地向一边倒翻在地;接着突然就四脚朝天了。然后他向观众挥手,他的手刚给牛血暖得热乎乎的。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他要说些什么,可是他咳嗽起来。又热又闷。他低头望望红巾。他得过去向主席行礼。该死的主席!他坐了下来,望着什么。那是公牛。它四脚朝天,粗大的舌头伸了出来。他挣扎着站起来,又开始咳嗽了。有人过来,扶他站直。他们抬着他,穿过场子到医务所去。医生和两个穿白衣服的人正等着他。他们把他放在手术台上,给他剪开衬衣。曼纽尔觉得很疲乏。他整个胸腔感到发烧。他咳嗽起来,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在他嘴跟前。人人都十分忙碌。一道电灯光照着他的眼睛。他把眼睛闭上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加点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又采取守势”“又是一下冲撞”“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暗示选文之前曼纽尔和公牛之间就有过多次决斗,公牛以守为主,曼纽尔以攻为主。B.“它全身都是骨头”,通过对旁观者埃斯南德斯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与曼纽尔决斗的公牛瘦骨嶙峋的特点,在提示曼纽尔的同时也暗含了对他的担忧。C.“挥动着”“收起红巾”“拔出剑”“扎下去”“身子一闪”“躲开”等动作一气呵成,体现出了曼纽尔斗牛技术的高超以及骨子里的坚强与勇敢。D.“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你这杂种”“你们这些杂种”,前两者是对狡黠而顽强的公牛的愤怒和蔑视,后者则是对观众的愤怒的反击与蔑视。(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线索清晰、情节集中,以曼纽尔多次对牛的进攻为线索,集中选取典型的决斗情节,在多次失败与最后成功的情节中凸显出了曼纽尔对斗牛活动的热爱。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侧面烘托,通过埃尔南德斯的言行正面塑造曼纽尔的形象。C.小说善于制造反差,从曼纽尔一次次的失败到最后的成功,从观众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鼓励欢呼,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突显了勇者的力量和人性的张力。D.小说使用多种叙述人称,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将写作者的客观叙述与主人公的主观情感相融合,既客观冷静地再现了故事,又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3)“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4)本文和《老人与海》均塑造了硬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异同点。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狄仁杰论苏辙母后临朝,据人君之地而私其亲。有志之士,将欲正之,常患不克。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言虽直,不见省。陵幸而不死,亦废不用。唐武后废庐陵王,立豫王。豫王虽在位,未尝省天下事。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位尊权重,臣下无所奈何,势必至此也。惠帝之亡也,陈平听张辟疆计,封王诸吕,吕后安之。故平与周勃得执将相之柄,以伺其间,周勃得入北军左袒一呼,而吕氏以亡。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狄仁杰虽为宰相而未尝一言,及后欲以三思为太子,仁杰乃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顷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庐陵王不询浃得五万人。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后怒罢议。久之,复召问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意者天以此儆陛下耶。文皇帝身蹈锋刃,百战以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余年矣。又欲以三思为后,且母子与姑侄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血食于太庙。三思立庙,无祔姑之礼。”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于房州而立之。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老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二公得之矣。(选自《四库全书•历代名贤确论》)【注】①庐陵王即唐中宗李显,豫王即唐春宗李旦,二人皆为武则天所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B.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C.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D.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古人认为帝王为上天的儿子,天子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朝代更替为“革命”。B.双陆,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子分黑白,双方各持十五子相博。C.文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初谥文皇帝,后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宗是他的庙号。D.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文中之意是指后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吕后和武后偏爱娘家人的行为,大臣王陵和裴炎正气凛然,据理力争,却都落得悲惨结局,一个遭废弃不用,一个被杀。B.针对吕后“分封诸吕”的做法,陈平和周勃先隐忍曲从,稳住吕后,寻找到合适机会,一举消灭吕氏,维护并稳定了刘氏江山。C.处在当时复杂政治局势中,狄仁杰谨慎以对。对于立嗣一事,他先是不置可否,后借机从母子角度说通武后立其子李显为嗣。D.“以缓得之”是陈平、狄仁杰得以保全自身、维护国家的处事要义,避其锋芒,不急不躁,使他们在复杂的变局中稳操胜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②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余年矣。(5)请简要概括文末“二公得之矣”中“之”所指的内容。(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江头五咏•丁香杜甫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①中,休怀粉身念。【注】:①兰麝:shè,指兰与麝香,是名贵的香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丁香外形,体形纤小柔弱,参差错落,倚靠枝头,惹人喜爱。B.颔联细笔描绘丁香花叶,叶带浮毛,花朵扶疏,色泽淡雅,圣洁美丽。C.颈联写丁香处境,深栽在书房背后,靠近幽居之士,显得寂寞而凄清。D.本诗描写细腻,让人对《雨巷》中提到的丁香之美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2)“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同样写丁香,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历代的帝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究其原因,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说的“,”这一“自然之理”或许是其中之一。(2)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阿房宫的壮观,苏轼《赤壁赋》中以“,”来写曹操军容之盛,与此手法类似。(3)在古诗词中,乐曲名也可成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共20分)(一)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大山里穿行,看到对面溪岸一棵老柳树边,老屋冒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车一晃就过,(①)。阳光明丽,溪水干净。溪边的老屋木结构,三重檐压着,负重上百年了。屋里的炊烟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轻柔得不能再轻柔,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的横梁、瓦片和屋架间的缝隙,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我的心头柔软,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里,这是最贴心地呵护着老屋的一缕炊烟了。雨暗冈头客路,炊烟山里人家。不知从哪天开始,乡村的炊烟就______了,不再赶集似的升起。偶尔也还有,一缕牵着一缕,一缕背着一缕,瘦骨嶙峋,慢慢升腾,______似的,飘在人世之外,再也与生产无关,与生活无关。山村曾经十分坚固,当它终于破碎时,摇落的尘埃又似______,只在我的心头这些年,我一直在山村走,像走向一座无人的教堂。山村流传着很多故事,______,(②)。(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寥落离群索居若无其事惊天动地B.寥落销声匿迹满不在乎感天动地C.零落销声匿迹若无其事感天动地D.零落离群索居满不在乎惊天动地(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文中画线的句子和“炊烟在老屋中升起来了”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有感染力,为什么?(二)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过扇子起初并不是用来纳凉的,①。古代皇帝、后妃及达官贵人出行时,多以成双的仪仗扇来表示高贵的社会地位。古代文人墨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手握一把扇子,用以显示自己高雅,有品位。因“扇”与“善”谐音,②。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大的扇面画,或开一面扇形窗,祈祷善心,善行永驻,吉祥安康。扇子还是儒雅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手执鹅毛扇,运筹帷幄。纪晓岚摇扇吟诗作对,口吐莲花。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③。汉代宫廷女诗人班婕好失宠于汉成帝时,写下了《怨歌行》“新裂齐纨索,皎洁如霜雪,我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人以扇作喻,道出了被弃女子的悲惨命运。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帝平明金殿开,且将扇后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诗人将团扇与失宠女子联系在一起,委婉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怨愤和惆怅。(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扇联是古代对联的一种。请从《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中任选一人,为其题写一副扇联。要求符合人物形象,不超过16个字。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广东深圳某小区在做核酸检测时,一位年轻小伙因前面的大妈让自己老伴儿插队而怒怼半个小时。大妈不停地道歉,但小伙依然不依不饶,引得围观群众纷纷上来替大妈解围,指责这位小伙子太不成熟。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读了以上材料,请你以学长的身份围绕“成熟”这个话题,给光明中学的全体高一学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体会和感受。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魏中华)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雅”是规范、典雅。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其优点在内容上易于忠实地、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后者强调反映原文的风格神韵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译。其优点,在内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风格神韵,在形式上易于再现原文的体裁、风貌。需要指出的是,与直译相比,意译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对于这一点,译者应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异性,所以各自都有它们的适应性。直译适宜于翻译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意译适宜于翻译文艺作品,如诗、词、赋、曲等。当然,用直译还是用意译,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能直译者不妨直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今译中原作信息的丢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介入,为古籍今译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译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对古籍的活化、诠释做了积极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译作品正在日益涌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摘编自尹波、郭齐《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材料二:古籍今译“为什么”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既是“存亡继绝的工作”,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桥梁”。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要让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古籍的形态除了它的本然状态之外,还有经过整理之后的现代形态。本然状态当然非常重要,这是它的文物价值。但是,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今译就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它已经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可是,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随着时代发展,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名物、典章、制度、规范、礼仪、习俗、观念、思想等,许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蝉子转世”与“七仙女下凡”:“佛弟转世,仍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妇,虽已今世,不昧前因。”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信”居首位,只有“达”“雅”而没有“信”的译文毫无意义。B.翻译者对古籍的理解与古籍本身的思想内容之间存在着矛盾,译者用现代汉语翻译古籍,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C.古籍以不同形态呈现,不同形态有着不同的价值,在当今社会,阅读价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D.今译是古籍的衍生品而不是复制品,今译无法替代古籍,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彼此而独立存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古籍今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对现实生活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B.古籍今译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信息的丢失,译者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C.与其他类型的文物相比,古籍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D.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籍里许多内容与当今社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译文,现代读者无法理解。(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直译”“意译”论述观点的一项是CA.郑振铎:译书自以能存真为第一要义,最好的一面极力求不失原意,一面要译文流畅。B.茅盾:(翻译)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所差异而保留“神韵”。C.邹韬奋:鄙意以为译书之最大要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觉得畅快舒服,若使人看了头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足劝人看书,反使人懒于看书。D.郭沫若:原作是诗,他的译文也应是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允许译者有部分的自由。(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5)下面是《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则译文好在哪里。原文译文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比较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材料及题干中的译文,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正确。B.“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错,材料一“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可见“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说法绝对。C.“阅读价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错,材料二“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是针对社会大众而言,选项缺少必要的条件。D.“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彼此”错,材料二“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是说今译不能脱离古籍而存在。故选:A。(2)A.“我们无法看到它对现实生活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过于绝对,材料一是说“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B.正确。C.“古籍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于文无据,材料二是说“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没有“更多”“更直观便捷”的表述。D.“如果没有译文,现代读者无法理解”过于绝对,材料二是说“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故选:B。(3)C.只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是使人看懂,没有涉及直译、意译。故选:C。(4)①材料一第一段具有概括性,“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侧重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阐述古籍今译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影响。②材料二第一段具有概括性,“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侧重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阐述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5)结合材料一“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能直译者不妨直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可知,在翻译方法上要按照“信、达、雅”的标准,要直译和意译并用。该译文就符合“信、达、雅”的标准,而且综合运用了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如“手如柔蔑”的译文,除基本信息外,补充了“好柔嫩”,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结合材料二“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可知,译文既要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还要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该译文既传达了古代文化信息,如“凝脂”“蛾眉”;又符合现代人的接受要求,“倩”“盼”译文分别用“动人心”“摄人魂”巧妙地进行了解释,让人更好理解。答案:(1)A(2)B(3)C(4)①材料一侧重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阐述古籍今译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影响。②材料二侧重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阐述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5)①综合运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如“手如柔蔑”的译文,除基本信息外,补充了“好柔嫩”,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②译文既传达了古代文化信息,如“凝脂”“蛾眉”;又符合现代人的接受要求,“倩”“盼”译文分别用“动人心”“摄人魂”巧妙地进行了解释,让人更好理解。(二)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没有被斗败的人(节选)海明威公牛追着帆布,刚冲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它又采取守势。曼纽尔拿着剑和红巾,朝它走去。曼纽尔在它面前挥动红巾。公牛就是不冲。曼纽尔侧身朝着公牛,顺着下垂的剑锋瞄准地方。公牛一动不动。仿佛站在那儿死掉了,再也不能向前冲似的。曼纽尔踮起脚尖,顺着钢剑瞄准,猛扎下去。又是一下冲撞,他只觉得自己给猛的一下顶了回来,重重地摔倒在沙地上。牛在他上面。曼纽尔躺在那儿,像死了似的,头伏在胳臂上,牛在抵他。抵他的背,抵他那埋在沙土里的脸。牛角抵穿他的一个袖子,牛把袖子扯了下来。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曼纽尔爬起身,找到剑和红巾,用拇指试了试剑头,跑到围栏那儿去换一把剑。牛站在那儿,在一场搏斗以后,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曼纽尔拿着红巾朝它走去,挥动红巾。牛没有反应。他在牛嘴跟前把红巾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地摆动。牛用眼睛盯着红巾,身子跟着红巾转动,可是它不冲。曼纽尔着急了。除了走过去,没别的办法。又快又准。他侧着身子挨近公牛,把红巾横在身前猛地一扑。他把剑扎下去的时候,身子往左一闪避开牛角。公牛打他身边冲过去,剑飞到了空中,在弧光灯下闪闪发光,带着红把儿掉在了沙地上。曼纽尔跑过去,捡起剑。剑折弯了,他把它放在膝头上扳扳直。他朝牛奔过去。他从手里拿着披风站在那儿的埃尔南德斯面前经过。“它全身都是骨头。”那小伙子说。曼纽尔点点头,一边擦擦脸。他把血污的手帕放进口袋。公牛就在那儿。它现在离围栏很近。该死的牛。也许它真的全身都是骨头。也许没什么地方可以让剑扎进去。没地方?他偏要扎进去让他们瞧瞧。他挥动着红巾试了试,公牛不动。曼纽尔像剁肉似的把红巾在公牛面前一前一后地挥动着。还是一动不动。他收起红巾,拔出剑,侧身往牛身上扎下去。他感到他把剑插进去的时候,剑弯了,他用全身力量压在上面,剑飞到了空中,翻了个身掉进观众当中。剑弹出去的时候,曼纽尔身子一闪,躲开了牛角。黑地里扔来的第一批坐垫没打中他。接着,有一个打中他的脸,他那血污的脸朝观众看看。坐垫纷纷扔下来,散落在沙地上。有人从附近扔来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它打在曼纽尔的脚上。他站在那儿望着扔东西来的暗处。接着从空中呼的一声飞来一样东西,擦过他身边,曼纽尔俯身把它捡起来。那是他的剑。他把剑放在膝头上扳扳直,然后拿着它向观众挥了挥。“谢谢你们,”他说,“谢谢你们。”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他跑的时候,脚底下给一个坐垫绊了一下。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曼纽尔把红巾在公牛的黑嘴跟前挥动着。牛一动不动。你不动!好!他跨前一步把杆子的尖头塞进公牛的潮湿的嘴。他往回跳的时候,公牛扑到他身上,他在一个坐垫上绊了一下,就在这时候,他感到牛角抵进了他的身子,抵进了他的腰部。他双手抓住牛角,像骑马似的往后退,紧紧抓住那个地方。牛把他甩开,他脱身了。他就一动不动地躺着。这没关系。牛走开了。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把剑给我,”他大声叫道,“把那东西给我。”埃尔南德斯拿着红巾和剑过来。他用胳臂搂着他。“上医务所去吧,老兄,”他说,“别做傻瓜了。”“走开,”曼纽尔说,“该死的,给我走开。”他挣脱了身子。埃尔南德斯耸耸肩膀。曼纽尔朝公牛奔去。公牛站在那儿,庞大而且站得很稳。好吧,你这杂种!曼纽尔把剑从红巾中抽出来,用同样的动作瞄准,扑到牛身上去。他觉得剑一路扎下去。一直扎到其护圈。四个手指和他的拇指都伸进了牛的身子,鲜血热乎乎地涌到他的指关节上。牛踉踉跄跄似乎要倒下,接着他站到了地上。他望着,公牛先是慢慢地向一边倒翻在地;接着突然就四脚朝天了。然后他向观众挥手,他的手刚给牛血暖得热乎乎的。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他要说些什么,可是他咳嗽起来。又热又闷。他低头望望红巾。他得过去向主席行礼。该死的主席!他坐了下来,望着什么。那是公牛。它四脚朝天,粗大的舌头伸了出来。他挣扎着站起来,又开始咳嗽了。有人过来,扶他站直。他们抬着他,穿过场子到医务所去。医生和两个穿白衣服的人正等着他。他们把他放在手术台上,给他剪开衬衣。曼纽尔觉得很疲乏。他整个胸腔感到发烧。他咳嗽起来,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在他嘴跟前。人人都十分忙碌。一道电灯光照着他的眼睛。他把眼睛闭上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加点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它又采取守势”“又是一下冲撞”“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暗示选文之前曼纽尔和公牛之间就有过多次决斗,公牛以守为主,曼纽尔以攻为主。B.“它全身都是骨头”,通过对旁观者埃斯南德斯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与曼纽尔决斗的公牛瘦骨嶙峋的特点,在提示曼纽尔的同时也暗含了对他的担忧。C.“挥动着”“收起红巾”“拔出剑”“扎下去”“身子一闪”“躲开”等动作一气呵成,体现出了曼纽尔斗牛技术的高超以及骨子里的坚强与勇敢。D.“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你这杂种”“你们这些杂种”,前两者是对狡黠而顽强的公牛的愤怒和蔑视,后者则是对观众的愤怒的反击与蔑视。(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线索清晰、情节集中,以曼纽尔多次对牛的进攻为线索,集中选取典型的决斗情节,在多次失败与最后成功的情节中凸显出了曼纽尔对斗牛活动的热爱。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侧面烘托,通过埃尔南德斯的言行正面塑造曼纽尔的形象。C.小说善于制造反差,从曼纽尔一次次的失败到最后的成功,从观众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鼓励欢呼,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突显了勇者的力量和人性的张力。D.小说使用多种叙述人称,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将写作者的客观叙述与主人公的主观情感相融合,既客观冷静地再现了故事,又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3)“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4)本文和《老人与海》均塑造了硬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异同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文中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分析,细致把握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构思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冰山理论”这一概念。所谓“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挖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塑造出的鲜明形象”属于露出冰山之上的部分,而“含而不露”的情感思想是冰山之下的部分。然后结合文章分析冰山之上的形象和冰山之下的情感。(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句子细致分析,重点把握即可。【解答】(1)B.“瘦骨嶙峋的特点”错误,从文中来看,“它全身都是骨头”是为了突出与曼纽尔决斗的公牛全是骨头很难下剑不好刺的特点,而不是为了突出瘦骨嶙峋的特点。故选B。(2)A.“对斗牛活动的热爱”错误,偏离了文章的主旨,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塑造曼纽尔的硬汉形象。B.“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侧面烘托,通过埃尔南德斯的言行正面塑造曼纽尔的形象”错误,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是正面描写,埃尔南德斯的言行是侧面烘托。C.“最后的鼓励欢呼”错误,观众最后并没有鼓励欢呼,小说塑造的观众群体对曼纽尔是不友好的,他们侮辱、嘲笑、蔑视曼纽尔,并不能说是鼓励欢呼。故选D。(3)文中主要写了曼纽尔和公牛的几次决斗,在这决斗中突出了曼纽尔的表现,如“曼纽尔踮起脚尖,顺着钢剑瞄准,猛扎下去”“曼纽尔爬起身,找到剑和红巾,用拇指试了试剑头”“曼纽尔拿着红巾朝它走去,挥动红巾”“曼纽尔着急了。除了走过去,没别的办法。又快又准。他侧着身子挨近公牛,把红巾横在身前猛地一扑。他把剑扎下去的时候,身子往左一闪避开牛角”“剑折弯了,他把它放在膝头上扳扳直”“没地方?他偏要扎进去让他们瞧瞧”,这些表现可以看出曼纽尔的倔强执着,这些都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在决斗的过程中还能通过曼纽尔的心理活动推测出更为丰富的内容,如“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好吧,你们这些杂种!”间隔反复的“杂种”一词,是对公牛的愤怒,也是对侮辱他、嘲笑他的观众进行愤怒地反击和无比的蔑视,无论是对不够善意的观众还是公牛的愤怒和蔑视,都体现了曼纽尔的反抗意识,这些就是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这样的安排就让小说出现了大量的留白,就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4)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多数都充斥着悲剧的色彩,这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是海明威硬汉形象创作中的一个独特之处,代表了海明威创作的硬汉形象的不可替代性,都凸显了人物的倔强执着,不服输,对一时的失败毫不在意,都有一种坚韧的精神特质,如老人,面对一波一波鲨鱼的进攻,即使武器匮乏、体力不支,他依然没有放弃,即使最后只带回大马林鱼的骸骨,他依然毫不在意;如本文的曼纽尔,在斗牛的过程中有多次失利,但他对一时的失败毫不在意,只是站在那儿望着,并没有沮丧,表现了他的硬气和坚韧。这些都是二者的相同之处。但本文塑造的硬汉形象和《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还是有区别的。先看《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他一个人漂泊在海上,他是在海上与鲨鱼抗争,是人和自然的抗争,是弱和强的抗争,也是与不幸、厄运、困境的抗争,虽然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抗争的结果是失败了,但从精神层面来说,老人是胜利的,也就是说老人的抗争具有了象征意义;再看老人与鲨鱼抗争中的表现,他有过沮丧,如遭到鲨鱼袭击后,他“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他也有过疲倦和伤痛,如“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这些内容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再看本文中的曼纽尔。相较于老人抗争的战场,曼纽尔抗争的战场在斗牛场,周围有众多的观众,这些观众是曼纽尔硬汉形象的见证者;同时,文章在展现曼纽尔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同时,还展现出他对观众的反击和对公牛的蔑视,这些都展现出他身上的反抗意识。答案:(1)B(2)D(3)①小说的情节是曼纽尔与公牛的几次决斗,通过这几次决斗烘托了人物倔强执着、自信不服输的形象特征,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这些情节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曼纽尔对观众、公牛的蔑视体现了曼纽尔的反抗意识。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4)同:两者都倔强执着、自信不服输,面对一时的失败毫不在意,突显出内心的硬气和坚韧(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异:①桑提亚哥始终是孤零零地漂泊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上,他的抗争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他与鱼的较量成了一曲人与自然、人与命运抗争的颂歌,老人的失败转化为寓言意义上的胜利,从而突显出桑提亚哥豪迈的人格。②桑提亚哥的内心活动以摇摆的方式推进,他是一个有血有肉、能感受到疲倦与伤痛的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概念化、抽象化的硬汉符号。③曼纽尔在真实的场景中具体的时空里与牛搏斗,有更多的人观看与见证他的硬汉形象,所以他的形象更具有真实感,其人格也更显得有普适性。④曼纽尔身上还体现出了一定的反抗意识,这是桑提亚哥所没有的,他对侮辱他、嘲笑他的观众的愤怒的反击和蔑视以及他对狡黠而又顽强的公牛的愤怒和蔑视都能体现出他身上的反抗意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狄仁杰论苏辙母后临朝,据人君之地而私其亲。有志之士,将欲正之,常患不克。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言虽直,不见省。陵幸而不死,亦废不用。唐武后废庐陵王,立豫王。豫王虽在位,未尝省天下事。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位尊权重,臣下无所奈何,势必至此也。惠帝之亡也,陈平听张辟疆计,封王诸吕,吕后安之。故平与周勃得执将相之柄,以伺其间,周勃得入北军左袒一呼,而吕氏以亡。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狄仁杰虽为宰相而未尝一言,及后欲以三思为太子,仁杰乃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顷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庐陵王不询浃得五万人。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后怒罢议。久之,复召问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意者天以此儆陛下耶。文皇帝身蹈锋刃,百战以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余年矣。又欲以三思为后,且母子与姑侄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血食于太庙。三思立庙,无祔姑之礼。”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于房州而立之。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老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二公得之矣。(选自《四库全书•历代名贤确论》)【注】①庐陵王即唐中宗李显,豫王即唐春宗李旦,二人皆为武则天所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B.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C.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D.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革命,古人认为帝王为上天的儿子,天子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朝代更替为“革命”。B.双陆,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子分黑白,双方各持十五子相博。C.文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初谥文皇帝,后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宗是他的庙号。D.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文中之意是指后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对于吕后和武后偏爱娘家人的行为,大臣王陵和裴炎正气凛然,据理力争,却都落得悲惨结局,一个遭废弃不用,一个被杀。B.针对吕后“分封诸吕”的做法,陈平和周勃先隐忍曲从,稳住吕后,寻找到合适机会,一举消灭吕氏,维护并稳定了刘氏江山。C.处在当时复杂政治局势中,狄仁杰谨慎以对。对于立嗣一事,他先是不置可否,后借机从母子角度说通武后立其子李显为嗣。D.“以缓得之”是陈平、狄仁杰得以保全自身、维护国家的处事要义,避其锋芒,不急不躁,使他们在复杂的变局中稳操胜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②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余年矣。(5)请简要概括文末“二公得之矣”中“之”所指的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D.“诸吕”是“王”的补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天下”是“共击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排除C。故选D。(2)D.“文中之意是指后者”不对,文中是指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选D。(3)C.“他先是不置可否,后借机从母子角度说通武后立其子李显为嗣”错误,对于立嗣一事,狄仁杰明确表过态。故选C。(4)①“起兵”,兴兵造反;“争”,争辩;“旋踵”,转身之间;“戮”,被杀害。句意:徐敬业因为这件事在外兴兵造反,裴炎在朝堂上争辩,(他们)都在转身之间(很快)被杀,(这是)为什么呢?②“寝疾”,卧病在床;“监国”,监管国事;“掩神器”,乘机。句意:先帝卧病在床,诏令陛下监管国事,陛下乘机取得帝位十多年了。(5)根据“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可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欲擒故纵,事物的优势劣势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可知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从长计议,徐徐图之。根据“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可知为人处世切忌锋芒毕露,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答案:(1)D(2)D(3)C(4)①徐敬业因为这件事在外兴兵造反,裴炎在朝堂上争辩,(他们)都在转身之间(很快)被杀,(这是)为什么呢?②先帝卧病在床,诏令陛下监管国事,陛下乘机取得帝位十多年了。(5)①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欲擒故纵,事物的优势劣势可以相互转化;②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从长计议,徐徐图之;③为人处世切忌锋芒毕露,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江头五咏•丁香杜甫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①中,休怀粉身念。【注】:①兰麝:shè,指兰与麝香,是名贵的香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描写丁香外形,体形纤小柔弱,参差错落,倚靠枝头,惹人喜爱。B.颔联细笔描绘丁香花叶,叶带浮毛,花朵扶疏,色泽淡雅,圣洁美丽。C.颈联写丁香处境,深栽在书房背后,靠近幽居之士,显得寂寞而凄清。D.本诗描写细腻,让人对《雨巷》中提到的丁香之美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2)“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同样写丁香,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体裁、内容、手法和情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诗歌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对诗意的理解,逐项认真排查,确定正误。(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全诗关键词来理解,准确概括作者喜爱山石榴花的缘由及在其中寄托的情思。【解答】(1)C.“显得寂寞而凄清”错,这句表现能与丁香独处的惬意。(2)“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深入丁香花的内心,不管花是多么的细小,力量是多么的柔弱,也要像兰花一样的芬芳,而不去想有一天会粉身凋落,赞美丁香不因凋零而遗憾哀怨,要把香气留给人间的高贵品格,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花在古诗中多是充满离情幽怨的象征,丁香花蕾缄结不解,含苞未吐,就像人的愁怀郁结,用迷蒙的细雨正衬丁香的“愁”,抒发诗人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借丁香表达相思之情。答案:(1)C(2)前两句赞美丁香品格。赞美丁香不因凋零而遗憾哀怨,要把兰廖般的香气留给人间的高贵品格。消逝也要留下一世芳名;即使零落,也要香满乾坤。后两句借丁香表达相思之情。丁香节比喻愁心,诗人将丁香结化入雨中,使象征愁心的丁香更加凄楚动人,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浓郁、饱满。译文:丁香很柔弱,结子又多,叶子和花都漂亮,但这是素色中的美丽,却不是妖艳。把丁香种在房子后面,是给有思想的人欣赏。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兰麝一样发出芳香,但却不必想到自己会磨成粉末。赏析:杜甫晚年携家出蜀,病死于湘江途中。由于曾逢安禄山之乱,空怀壮志,无由抒发。便借柔软的丁香咏志,暗抒家国怀抱。此诗前四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清淡素雅的丁香形象:柔弱、枝繁、素艳。丁香花团锦簇,外朴而内秀,花色明丽,又香气馥郁,淡雅清幽,被人们称为“花中君子”。后四句则写出了丁香高洁的内质。幽人指幽居之士,古代常指隐士。柔弱的丁香被赋予了高贵的品质、坚强的个性,它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与世同流合污,遂成为作者独立人格的化身。杜甫晚年空怀壮志,无由抒发,便借柔软的丁香咏志,暗抒家国怀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历代的帝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究其原因,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自然之理”或许是其中之一。(2)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阿房宫的壮观,苏轼《赤壁赋》中以“旌旗蔽空,舳舻千里”来写曹操军容之盛,与此手法类似。(3)在古诗词中,乐曲名也可成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如“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解答】故答案为:(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豫)(2)旌旗蔽空舳舻千里(重点字:旌)(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重点字:霓)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共20分)(一)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大山里穿行,看到对面溪岸一棵老柳树边,老屋冒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车一晃就过,(①)。阳光明丽,溪水干净。溪边的老屋木结构,三重檐压着,负重上百年了。屋里的炊烟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轻柔得不能再轻柔,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的横梁、瓦片和屋架间的缝隙,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我的心头柔软,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里,这是最贴心地呵护着老屋的一缕炊烟了。雨暗冈头客路,炊烟山里人家。不知从哪天开始,乡村的炊烟就______了,不再赶集似的升起。偶尔也还有,一缕牵着一缕,一缕背着一缕,瘦骨嶙峋,慢慢升腾,______似的,飘在人世之外,再也与生产无关,与生活无关。山村曾经十分坚固,当它终于破碎时,摇落的尘埃又似______,只在我的心头这些年,我一直在山村走,像走向一座无人的教堂。山村流传着很多故事,______,(②)。(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寥落离群索居若无其事惊天动地B.寥落销声匿迹满不在乎感天动地C.零落销声匿迹若无其事感天动地D.零落离群索居满不在乎惊天动地(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文中画线的句子和“炊烟在老屋中升起来了”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有感染力,为什么?【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应理解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语意连贯和字数限制。(3)本题考查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句子的语言、句式特点、修辞、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等方面答题,要结合原文句子赏析,注意语言表达。【解答】(1)寥落:稀少冷落。零落:散乱,散落。语境是乡村的炊烟少了,故选“寥落”。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根据“飘在人世之外,再也与生产无关,与生活无关”可知,是远离人群,故选“离群索居”。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漠不关心: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语境是将尘埃拟人化,形容摇落的尘埃面对山村终于破碎就像没那回事一样,故选“若无其事”。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语境是形容山村的故事,故选“惊天动地”。故选A。(2)①前文提到“老屋冒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接着写车子经过,横线处应填和炊烟相关的内容,应是心里还环绕着炊烟之类的内容,所以第一处可填“但那缕炊烟却在我的体内绕着出不去”。②第二处前句提到山村流传着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后面填写的内容应和故事相关。根据全文内容可以得知,山村破碎,山村的人几乎离开了,故事再惊天动地,也没有小孩来听了。所以第二处可填“却再没有多少听故事的孩子出生”。(3)比较原句和改句,从修辞手法看,原句“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轻柔得不能再轻柔”“慢慢地穿过”“生怕”运用拟人的手法,拟人的动作和情态,写出炊烟缓慢穿过老屋的情景,写出炊烟轻柔的特点。“脆若游丝的横梁、瓦片”运用比喻,把“横梁、瓦片”比作“游丝”,写出老屋的脆弱。“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运用夸张的修辞,夸写老屋的破败。从语言角度看,原句语言生动,采用“小心翼翼”“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生怕”“轰然倒塌”等词语,有写炊烟的情态动作的,有写老屋的破败的,写出了作者对老屋与炊烟的眷恋感受。改句并无任何修饰语,语言单调。答案:(1)A(2)①但那缕炊烟却在我的体内绕着出不去。②却再没有多少听故事的孩子出生。(3)①原句使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稀疏的炊烟慢慢地穿过老屋的情景,细腻地写出了炊烟轻柔、老屋破败的特点。②原句用词生动,如“小心翼翼”“脆弱游丝”,写出了作者对老屋与炊烟的眷恋感受。(二)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过扇子起初并不是用来纳凉的,①而是用来彰显身份与地位的。古代皇帝、后妃及达官贵人出行时,多以成双的仪仗扇来表示高贵的社会地位。古代文人墨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手握一把扇子,用以显示自己高雅,有品位。因“扇”与“善”谐音,②故古人常用扇子象征善行。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大的扇面画,或开一面扇形窗,祈祷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车交易协议样本版A版
- 2024年国际销售合同英文版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农民工劳务合同书
- 2024年度商务合同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二手房交易合同及附加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公司重组:资产并购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商业秘密保护与合规协议版B版
- 2024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合同
- 2024年司机与物流企业运输业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云计算平台搭建与技术服务合同
- 电子病历等级评审级解读优质推荐课件
- 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2课 巧用瓶盖人教新课标 (共17张PPT)
- 语文教师师徒结对师傅计划4篇
-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最新)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课件+说课课件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测试卷(附答案)
- 2022秋国开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划分代码居民村民委员会
- 防爆地漏专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 污水系统运维方案
- 实验26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自锁实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