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易混易错目录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2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3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 5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 7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9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12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14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 16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 18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 21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一课: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23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26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28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易混易错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1.思维因能够揭示本质与规律而具有正确性。(错)【阐释】正确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是正确思维。 2.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错)【阐释】正确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3.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错)【阐释】思维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4.“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讲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错)【阐释】“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5.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错)【阐释】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6.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阐释】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7.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错)【阐释】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8.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错)【阐释】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9.形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错)【阐释】抽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10.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化、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错)【阐释】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11.狭义的思维与认识同义。(错)【阐释】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1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错)【阐释】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13.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错)【阐释】思维本身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此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4.形象思维是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错)【阐释】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15.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和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错)【阐释】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16.思维是在头脑中产生的(错)【阐释】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的。思维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17.理性认识是指抽象思维,感性认识是指形象思维。(错)【阐释】理性认识是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理性认识。1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阐释】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是正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19.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错)【阐释】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20.按照思维的方向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这是思维的基本形态。(错)【阐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划分的依据是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1.“逻辑”就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错)【阐释】“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错)【阐释】“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论据问题。(错)【阐释】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4.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错)【阐释】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错)【阐释】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6.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错)【阐释】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7.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错)【阐释】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8.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错)【阐释】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9.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错)【阐释】【阐释】狭义的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10.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错)【阐释】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错)【阐释】这一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12.有人问:“有没有飞碟?”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错)【阐释】这种回答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是在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定一个,并不要求必须马上肯定一个。1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判断问题。(错)【阐释】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4.辩证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错)【阐释】形式逻辑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15.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种思想都有它自身的确定性要求。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这就要遵循思维的同一律。公式是:A不是非A。(错)【阐释】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16.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错)【阐释】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错误是“自相矛盾”;“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背的是同一律。7.要避免思维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就要回避事物的客观矛盾。(错)【阐释】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措误叫作自相矛盾;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所以我们不能以回避事物的客观矛盾避免思维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18.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真。(错)【阐释】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19.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错)【阐释】狭义的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20.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错)【阐释】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1.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错)【阐释】错误;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故原观点错误。2.正确思想来自于科学思维。(错)【阐释】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3.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错)【阐释】错误;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4.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错)【阐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5.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错)【阐释】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6.正确的思维就是科学思维。(错)【阐释】正确的思维只有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并立足于实践才能达到科学思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7.科学思维是人的思维,因此具有主观性。(错)【阐释】尽管任何思维都是人的思维,但任何思维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8.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其正确性是无条件的。(错)【阐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9.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因为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阐释】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说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0.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错)【阐释】学习科学思维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1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错)【阐释】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12.形式正确的思维就是科学思维。(错)【阐释】科学思维有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13.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和。(错)【阐释】科学思维不是辩证、逻辑、创新等思维的相加,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14.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思维的参与。【阐释】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思维有科学思维和不科学思维之分。1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因为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阐释】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说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6.科学思维是人的思维,因此纯粹是主观性的。(错)【阐释】尽管任何思维都是人的思维,但任何思维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努力把我和遵循客观规律,因此,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7.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因为它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呵护逻辑的推断。(错)【阐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因为它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呵护逻辑的推断。(错)18.科学思维的正确性是无条件的。(错)【阐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19.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政治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提升辩证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错)【阐释】这是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20.学习科学思维,可以确保我们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错)【阐释】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1.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错)【阐释】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可以表达概念。(错)【阐释】概念和语词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3.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错)【阐释】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4.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错)【阐释】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5.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错)【阐释】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6.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错)【阐释】不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7.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错)【阐释】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8.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错)【阐释】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9.定义能用否定形式。(错)【阐释】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10.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错)【阐释】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11.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错)【阐释】概念的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12.“动物”与“马”存在种属关系。(错)【阐释】“动物”与“马”存在属种关系,“马”与“动物”存在种属关系。13.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划分的方法。(错)【阐释】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14.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错)【阐释】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15.每一事物只有一种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错)【阐释】事物总有许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16.语词和概念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错)【阐释】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17.正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一成不变的。(错)【阐释】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18.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部分的逻辑方法。划分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小于母项的外延。(错)【阐释】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19.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划分的方法。划分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错)【阐释】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0.种差指同一种概念与其属概念之间的差别,即“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错)【阐释】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1.判断就是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错)【阐释】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2.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错)【阐释】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3.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错)【阐释】符合实际的判断是真判断,判断虽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却不是都符合客观实际。4.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错)【阐释】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5.全称判断就是单称判断。(错)【阐释】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而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6.性质判断比关系判断更重要。(错)【阐释】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进行性质判断,断定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必然与其他事物有各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关系判断,来认识事物间的关系。对认识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对于我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重要意义。7.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错)【阐释】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8.联言判断中多数联言支是真的,联言判断就一定真。(错)【阐释】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只有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9.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错)【阐释】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10.“如果P那么Q”能表达充要条件假言判断。(错)【阐释】确定一个判断是什么判断,要看前件和后件客观上是什么关系。看一个判断是什么判断,只能看它的判断结构,或者说要看它的常项,或者说要看它的联结项。只要是“如果P那么Q”这样的判断,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11.直言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错)【阐释】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12.充分假推理中,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就能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错)【阐释】充分假推理中,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13.由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就可以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错)【阐释】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一定假。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就可以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14.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错)【阐释】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15.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错)【阐释】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16.在联言判断中,只要组成它的联言支有一个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真的。(错)【阐释】在联言判断中,只有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17.复合判断中,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是选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是假言判断。(错)【阐释】复合判断有不同的形式。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复合判断中,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是联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是选言判断,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是假言判断。18.所有性质判断都需要量项。(错)【阐释】并非所有性质判断都需要量项。全称判断、特称需要量项。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而是由主项、联项和谓项三部分构成。19.关系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关系项和谓项组成。(错)【阐释】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20.依据判断的质,性质判断分为正确判断和错误判断;依据判断的量,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错)【阐释】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1.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错)【阐释】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错)【阐释】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3.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错)【阐释】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4.换位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周延。(错)【阐释】换位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5.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换位推理。(错)【阐释】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推理,但并不是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位推理。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是简单换位,全称肯定判断是限量换位即结论中的主项不周延,把全称改为特称。6.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形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错)【阐释】相容的选言推理形式只能用否定肯定式,不能用肯定否定式;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形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7.假言推理是一种假判断、假推理。(错)【阐释】假言推理是一种条件推理,推理过程既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推理需要借助概念、判断,但推理本身不是判断过程。8.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错)【阐释】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9.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是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错)【阐释】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是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10.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两种: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错)【阐释】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四种: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11.进行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错)【阐释】假言判断有三种类型,相应地,假言推理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①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②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12.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错)【阐释】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有两种。一是,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二是,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13.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只要前提正确,结论必然正确。(错)【阐释】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的结论正确。14.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错)【阐释】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15.前提和结论构成推理结构。(错)【阐释】由前提推出结论叫作推理。推理由前提和结论构成。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16.推理是对认识对象作出判断的唯一途径。(错)【阐释】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17.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唯一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错)【阐释】三段论只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18.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就是: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错)【阐释】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有四点:(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否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否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19.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错)【阐释】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20.只改变前提性质判断的质就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错)【阐释】要使换质推理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守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错)【阐释】错误。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错)【阐释】错误。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3.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错)【阐释】错误;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4.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错)【阐释】错误。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两个事物的属性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5.类比和比较都是一种推理。(错)【阐释】错误。类比是一种推理;比较不是推理,比较只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6.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阐释】错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7.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错)【阐释】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个别。8.归纳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错)【阐释】演绎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归纳推理则要求前提必须真实。9.归纳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错)【阐释】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10.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错)【阐释】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在完全归纳推理中,前提考察了一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无一遗漏,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推出的结论是真实可靠的。11.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错)【阐释】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12.类比推理就是比较方法的运用。(错)【阐释】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13.类比推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错)【阐释】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14.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可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错)【阐释】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15.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是科学的。(错)【阐释】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结论未必科学。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结论的可靠性较高。16.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必然推理,其结论真实可靠。(错)【阐释】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其结论未必真实可靠。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17.一般包含个别,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首先从掌握一般知识开始。(错)【阐释】个别包含一般,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然后,以这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18.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错)【阐释】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归纳推理里面的完全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19.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或然推理。(错)【阐释】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外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20.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和结构而进行的推理。(错)【阐释】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阐释】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绝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阐释】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3.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觉走向自发的过程。【阐释】由自发走向自觉4.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反对独立性和静态性。【阐释】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相对的静态性;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5.分析方法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具体。【阐释】其优点是精确6.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因果分析法的体现。【阐释】矛盾分析法7.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方法。【阐释】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8.定性分析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阐释】矛盾分析法(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的性质。)9.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错)【阐释】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10.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错)【阐释】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11.辩证思维是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相对立的思维方式。(错)【阐释】辩证思维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12.动态思维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动态性、暂时忽略其静态性。(错)【阐释】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13.整体性思维排斥部分独立性;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止。(错)【阐释】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14.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错)【阐释】分析法与综合法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认识起点不同,在思维运动的方向上是相反的。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分析基础上的综合。15.综合是对部分的简单相加。(错)【阐释】辩证的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而是在了解各部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16.认识是综合的结果,而不是分析的结果。(错)【阐释】分析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地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二者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过程中的每一步,既是分析的结果,又是综合的结果;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7.整体性思维排斥部分的独立性,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的静态性。(错)【阐释】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18.综合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错)【阐释】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19.综合的方法就是分析方法基础上的简单地机械相加。(错)【阐释】①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根据各部分之间固有的联系进行的,不是各部分的简单地机械相加。②分析和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辩证的综合不是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分析,在了解各部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20.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方式。(错)【阐释】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1.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的积累越多越好。(错)【阐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变化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即发展;一种是下降的、倒退的变化,这种下降的、倒退的变化积累得越少越好。2.量变是变化,质变是发展。(错)【阐释】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即发展;一种是退化、下降和倒退。因此只有那种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3.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错)【阐释】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4.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错)【阐释】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5.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使某物变为某物。(错)【阐释】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6.关节点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错)【阐释】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7.“得中”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错)【阐释】“得当”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8.遵循适度原则,就是要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错)【阐释】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9.量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错)【阐释】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10.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错)【阐释】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错)【阐释】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12.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错)【阐释】是引起质变的节点13.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错)【阐释】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14.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的增减会影响某物之为某物。(错)【阐释】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15.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错)【阐释】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16.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关节点”中。(错)【阐释】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17.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坚持适度的原则。(错)【阐释】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具体地讲,把握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坚持适度的原则”只是其中的一个要求,题干中“就是”说法不全面。18.遵循适度原则,通俗地讲就是消极地采取折中主义。(错)【阐释】遵循适度的原则,就是要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19.事物的质与量总是统一的。(错)【阐释】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0.事物的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错)【阐释】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1、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错)【阐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肯定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错)【阐释】在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处于优势,事物保持原有性质和自身存在。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改变自己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辩证否定中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错)【阐释】辩证否定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否定;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且不是照搬,而是改造、包含。4、相对于否定阶段,肯定阶段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错)【阐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包含肯定,否定阶段具有更丰富内容,是较后、较高的环节,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5、分离是将对象分割、抽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错)【阐释】分离是起始环节,提纯才是关键环节(排除干扰,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性质和规律)6、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错)【阐释】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不可能成为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终点。7、概念是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这一思维上升的桥梁(错)【阐释】概念是思维上升的起点,但并非所有概念都是。只有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才能使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概念中逐一展现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走向具体的桥梁。8、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理性层次上进一步上升的两个独立阶段(错)【阐释】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层次上升的阶段。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9.只有彻底的否定才能真正推动事物发展。(错)【阐释】辩证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但这一否定不是完全、彻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否定与肯定的有机结合。10.否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否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错)【阐释】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11.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抛弃。(错)【阐释】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12.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现象的认识。(错)【阐释】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13.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错)【阐释】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维活动。14.感性具体是错误的,思维具体是正确的。(错)【阐释】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的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确,也可能都错误。15.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错)【阐释】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不过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思维具体则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16.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错)【阐释】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17.思维从思维具体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最终完成的思维抽象是飞跃的终点。(错)【阐释】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18.思维抽象是指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错)【阐释】根据所学知识,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19.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是完全的。(错)【阐释】根据所学知识,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0.思维抽象具体过程就是分离和提纯,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提纯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错)【阐释】思维抽象的具体过程千差万别,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其中,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一课: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1.创新就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错)【阐释】创新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因此,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这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创新的实质是“扬弃”,而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2.创新思维的目的就是获得新思想和新方法。(错)【阐释】创新思维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推动实践和认识的发展。3.创新思维运用的不是常规的思维方法,运用的往往是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错)【阐释】创新思维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4.发散思维就是创新思维。(错)【阐释】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问题,还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设想。因而,发散思维就是一种创新思维。但创新思维并不等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方式有多种。5.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错)【阐释】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了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6.聚合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聚合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错)【阐释】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7.想象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错)【阐释】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8.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错)【阐释】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9.人人都有联想思维,其水平和能力也是相同的。(错)【阐释】人人都有联想思维,但其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10.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错)【阐释】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11.创新思维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维活动。(错)【阐释】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不是简单的“照相”或“复制”,而是要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12.创新思维的“新”,主要“新”在结果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错)【阐释】创新思维的“新”,主要“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二是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三是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13.创新思维从不按部就班,总带有神秘的色彩。(错)【阐释】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正是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得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就带有神秘的色彩。14.创新思维是无须实践和继承、不受逻辑限制的非常思维。(错)【阐释】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任何创新思维都不能凭空产生。一方面,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就思维方式而言,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活动,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15.迁移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是在头脑中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错)【阐释】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16.联想思维跨越的联结性引起了联想思维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错)【阐释】思维在联想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荒唐”地联系起来,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所以,是联想思维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引起了联想思维跨越的联结性。17.想象所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直接反映现实对象。(错)【阐释】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以通过感知形成的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18.联想思维的“联”就是把性质相同、相似的事物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错)【阐释】联想思维的“联”就是把对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19.联想思维是脱离事物之间客观联系所进行的回忆。(错)【阐释】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离开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思维中的联想只能是臆想。联想不同于简单的回忆,而是带有思维加工的成分。20.提出“假如”式的问题,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现实世界”。(错) 【阐释】“现实世界”应为“虚拟世界”。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1.个人应运用智力激励法进行思维发散。(错)【阐释】发散思维的方法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2.在解决问题阶段,需要先聚合后发散。(错)【阐释】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3.聚合思维的功能就在于揭示出已有的东西。(错)【阐释】聚合思维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从中寻找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4.只要掌握了发散思维的技法,就能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错)【阐释】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如直觉、想象、灵感等)的积极参与。发散思维以某个问题为出发点“发散”出去,发散出去的思维还要再聚合起来,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5.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结论则不需要再论证。(错)【阐释】思维聚合所形成的设想及方案在逻辑上是否具有可能性,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还需要进行评价、论证。聚合思维所得出的方案,经过逻辑论证后才能成为最优方案,因此,聚合思维的结论是必须要经过逻辑论证的。6.聚合思维没有发散思维的创新功能强。(错)【阐释】在思维创新过程中,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同等重要。7.正逆互补,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错)【阐释】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8.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错)【阐释】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效果更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在创新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主要是解决突破传统观念的问题,设想或方案,但光靠它而忽视正向思维的基础性作用,是不能实现创新的。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9.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错)【阐释】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10.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错)【阐释】这是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11.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错)【阐释】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12.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以产生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错)【阐释】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它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从中寻找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13.在思维方向上,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好相反,因此解决问题要么用聚合思维,要么用发散思维。(错)【阐释】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14.发散思维就是创新思维。(错)【阐释】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问题,还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因而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但是创新思维并不就是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方式有多种。15.信息交合法是以会议的形式开展的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头脑风暴法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错)【阐释】根据所学知识,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16.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是完全对立的。(错)【阐释】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车交易协议样本版A版
- 2024年国际销售合同英文版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农民工劳务合同书
- 2024年度商务合同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二手房交易合同及附加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公司重组:资产并购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商业秘密保护与合规协议版B版
- 2024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合同
- 2024年司机与物流企业运输业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云计算平台搭建与技术服务合同
- 奇异的仿生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标准 JGJT+195-2018》详细解读
- 餐厅经营策划方案
- 小学英语教育就业规划
- 2024年时事政治必考100题【4篇】
-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综合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比亚迪员工安全培训
- 2024年时政考题及答案(200题)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管理影响
- 大学美育课件:中国艺术美-建筑美
- 护肤科普皮肤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