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A卷·提升卷】(原卷版)-A4_第1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A卷·提升卷】(原卷版)-A4_第2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A卷·提升卷】(原卷版)-A4_第3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A卷·提升卷】(原卷版)-A4_第4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A卷·提升卷】(原卷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第页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A卷·提升卷)(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含碳物质中,常用于去除冰箱、汽车中的异味的是()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C60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两者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A.原子种类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质量不同 D.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中国致力于“碳中和”和“碳达峰”,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增加CO2储存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加大化石燃料消耗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4.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组成上看,这四种物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B.从结构上看,这四种物质构成的原子是不相同的 C.从性质上看,这四种物质的所有性质都是相似的 D.从用途上看,这四种物质都可做铅笔芯和润滑剂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产生二氧化碳 D.收集二氧化碳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实验是()A. B. C. D.7.如图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需要较高的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C.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 D.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换成活性炭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 B.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 C.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药品时,先加入大理石,后加入稀盐酸9.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照图示将醋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1、2、3会变红,4不变色 B.该实验证明CO2能与石蕊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该实验说明CO2能溶于水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10.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和CO2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1.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12.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碳粉还原氧化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玻璃管中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D.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和熄灭酒精喷灯之后通入氮气的原因一样13.“数字化”赋能化学实验。利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进行实验。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到170秒,绘制出图2曲线AB段,接下来用热毛巾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绘制出曲线BC段。300秒时拿掉毛巾,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静止不动 B.对比AB段与CD段,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C.对比AB段与BC段,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第II卷非选择题(共32分)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14.(4分)世界上的各种物质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种类最多,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石墨作铅笔芯,体现石墨及灰黑色的性质;(2)向生锈铁锁的锁孔中加入铅笔芯的粉末,有助于铁锁的开启,这体现出石墨的性质是。(3)用碳素笔签署文件,字迹长时间不褪色,这说明。(4)甲烷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常用燃料,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5.(4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能源燃烧(填“吸收”或“释放”)CO2;写出用Ca(OH)2溶液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3)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填物质名称)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16.(4分)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实现排放多少CO2就做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实现CO2相对零排放)。如图是“碳中和”部分过程示意图。(1)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上升,导致效应加剧,使全球气候变暖。(2)生物固碳:主要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实现固碳。(3)化学固碳: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中和”范例之一,其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变化(填“化学”或“物理”)。(4)减少CO2排放:氢气是21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之一,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氢化铝(AlH3),其中释放氢能的原理是利用氢化铝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17.(5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盐酸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8.(4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用F装置装某种试剂来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E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判断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3)乙炔(C2H2)俗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乙炔,同时有氢氧化钙生成,该反应非常剧烈。从图中选择实验室制乙炔所用的最佳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19.(6分)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其喷水后,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如图1所示),并观察到紫色纸花变红。接下来,请你参与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呢?【作出猜想】猜想Ⅰ:水使纸花变红。猜想Ⅱ:使纸花变红。猜想Ⅲ:C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纸花变红。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猜想Ⅰ一定不成立,原因是。【实验探究】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纸花不变红猜想Ⅱ不成立【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是C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纸花变红。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拓展】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甲同学用如2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色,甲同学认为可以证明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乙同学质疑甲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乙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甲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可观察到。由此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20.(5分)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填序号)。A.臭氧层空洞B.全球气温上升C.雾霾天气(2)用水或氧化钙等物质可捕集CO2。①用水捕集CO2,为增加捕集量,应(填“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②图1所示CaCO3分解所得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CO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