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期待“博物”成为新时尚刘华杰人类历史上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博物类知识。此类知识多为人类学所描述的“地方性知识”,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实用性。最近十多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博物学日渐进入中国大众读者视野,博物学图书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出版界的热门板块。一批优秀博物图书被翻译引进,本土原创者也开始增多。但与此同时,也有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困扰着人们。比如,博物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认知活动?它跟自然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了成熟的科学还需要博物吗?古老的博物学未来该以什么形态存在?早先的理解,倾向于使博物服务于科学,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多少便是衡量某种博物好坏的标尺。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西方博物学文化》一书,对博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类普遍性疑问作出新解答。博物认知与科学认知有交叉,但不能互相替代。人类进步的历史,尤其是工业化的历史,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出现种种问题。在人为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社会进程中,博物学和博物学家们一再提醒人们:人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物种,过分背离自然,人的日常生活和整体延续将变得不自然;不仅仅是专家,普通人也需要寻找重访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途径。几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博物学,也都很有价值。如何建立、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即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诗经》《楚辞》里的芳草珍禽到张华《博物志》、郦道元《水经注》,中国人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来认识自己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今天的我们,需要发扬和推广这个宝贵传统。实际的人与自然的互动,二阶探究指对上述活动的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层面的研究。一阶探究比较容易理解,相关出版物日渐增多,《与虫在野》《武汉植物笔记》《坛鸟岁时记》《初瞳》等都是国内近期非常优秀的作品,阅读它们确实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比较而言,二阶探究的图书相对少了许多,《林奈传》《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等是比较突出的二阶好作品,特别值得推荐。一阶工作者多阅读一些二阶作品,也会获得启发、提升境界,改进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工作。博物相关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上博物活动的开展。这几年中国博物类作品出版取得一些成绩,但还有要补的功课。有些地区尚没有齐全的本地自然手册,很难找到反映本地山川、矿物、生态、蝴蝶、蘑菇、蜘蛛、作物、鱼类的图鉴,一些早年出版的植物志也有许多信息亟待更新。不了解一个地方的基本物种、生态信息,环境和生态建设根基就难做扎实;不了解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产与地质信息,我们自己的基建、商贸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倡导一种“百姓自己的博物学”,即普通人能亲自操作的博物学。博物学的定位始终不离审美和生活,更应关注发现自己周边的美。在日常生活中,不借助于价格高昂的设备和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普通人如何做博物?回答是:走进大自然,未必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在自己的家乡、小区,甚至校园、街道就可以做到,调动我们的情感和感官去亲自感受,恢复与自然世界本来应有的亲密关系。知识在博物学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起来去审美,跟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期待出现更多博物爱好者和优秀博物学作品,也期待博物成为社会新时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十多年中国大众读者愈加重视博物学,使得博物学图书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出版界的热门板块。B.从古至今,中国人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来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即使现在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也要去发扬这个宝贵传统。C.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是博物学的标尺,其与科学认知有交叉,但不能互相替代。D.博物学中更重要是要把知识运用起来去审美,联系生活、联系自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首先提出了关于博物、博物学认知的问题,再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论述。B.文章用大量的举例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观点明确。C.第6段以“没有齐全的本地自然手册”为例,有力论证了本段“博物相关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上博物活动的开展”的观点。D.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对博物提出了美好的愿望及期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不能过分背离自然,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都要寻找重访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途径。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述了民间“百草”,贴近百姓实际,是不可多得的二阶作品。C.如果我们不了解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产与地质信息,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D.博物学的定位始终不离审美和生活,我们可以更多地借助于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来发现自己周边的美。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取挑丝色浅深江岚“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每次读到这句古诗,总会让我想到湘绣。“五彩备,谓之绣”。我从小喜欢小姑姑那个大大的针线盒,只记得里面放满了五色彩线,冷暖色调深深浅浅都齐备。姑姑的绣花绷子也是太小不一,我有一条白色的短裙子,姑姑在每一片的裙摆处都绣上一大朵朱槿花,浅粉,正红的丝线渐次均匀过渡。那时候,市面上的面料不多,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款式陈旧。颜色单调,便显得我的新衣服总是特别漂亮。再长大一点儿,我也开始学做女红。拧紧了竹绷子,才懂得一针一线,千针万线的刺绣绝不只是穿针引线那么简单。我还记得自己绣出来的第一幅牵牛花,从绣绷上一拆下采熨半天也铺不平,除了针脚勉强算整齐之外,简直乏善可陈。所以,在三舅奶奶家见到那一对靠枕的时候,我才会那么震惊。寡居的三舅奶奶的家,是在一家大店铺楼上租的一个不过六七平米见方的房间,门一推开,室内所有物件一览无余,那一对靠枕放在窗下一张竹制的圈椅上,黑色贡缎双绲边,绣着红梅报春。映着窗外斜斜的一缕阳光,在这个小小蜗居的简陋里华丽得十分突兀。我径直走过去抱起来看。靠枕上的红梅怒放的姿势栩栩如生,花蕊间隐隐迸有闪光。绣工精细得不得了,我忍不住用手指轻轻去摸,惊叹:“太漂亮了!”“这是有名的绣品,如今也不大见得到了,叫做湘绣。”三舅奶奶笑着说,“看这朵梅花瓣!用老头小针绣出来的,每一种颜色的丝线连接相搭都不能过长,起针落针都藏在线下面,针脚不露痕迹,颜色自然掺和。这种绣法叫做‘掺针’。”竹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湘绣”这个词,那么精美、那么讲究的一种手工艺品,三舅奶奶和我们家一样,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辗转到桂林落脚的。兵荒马乱中逃难,生死只在一线之间。随军的三舅公下落不明,她一个无儿无女的中年寡妇只身长途跋涉,能保得住自己一条命已是万幸,等闲的身外之物哪里还能顾得上?偏偏这一对靠枕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可惜等我懂事,三舅奶奶已经辞世。那两对巧夺天工的红梅落到何处报喜去了?不过“湘绣”这个词并没有随着这一对靠枕的消失而湮没。我继续跟小姑姑学绣,学会了把丝线劈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用珠针,离缝针……包括一点点掺针的皮毛。五色丝线在光阴的缝隙里游走。夏天吊楼前的柚子花开了,又落了,没几年我出嫁,旋即出国。嫁妆里有两张湘绣的交织软缎被面。一张墨绿底子绣“五百图”,一张银灰底子绣“四喜图”。每年拆拆缝缝,一展开来是大大的两方五彩锦绣,整整30年不变,细细密密是亲人的祝福。盖在异邦滴水成冰的冬夜,温暖度过一年又一年与家乡与故国暌违天涯的岁月。不过选两张被面虽庄重,绣工到底与当年三舅奶奶的靠垫不能相提并论。某一天,我去听梅葆玖先生的《贵妃醉酒》。一坐下来,立刻看见前排一位女士身上的披肩,这是一张秋香色细软缎的披肩。绣百蝶穿花。那设色鲜明的翅脉,分明就是掺针技艺高超的刺缀运针。我几乎立刻就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上好的湘绣。到终场,我也顾不得冒昧,央求她给我看一眼整幅的披肩,她就好脾气地笑了,把披肩拿下来抖开,构图的虚实相生,加上用色总体的斯文清雅,实在不是寻常能见到的。我问她:“这是在哪里买的?”“不是买的”,她回答,“我祖母年轻时候到中国的长沙去,带回来3件披肩,这一件留给了我。”果然是湘绣。这一件披肩和我三舅奶奶的靠垫,应该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东西,我把披肩还给她,感慨:“这样的东西,如今在中国只怕轻易也见不到。”“嗯,老的艺术品总不会越来越多”,她不无得意。当然,用不着解释,真正的好东西有目共睹,走遍全世界都如此,据说湘绣总共有5大类72种针法体系,还有双面全异绣。去年秋天好不容易有机会到了长沙,见到两幅私人藏品,一幅兰草,一幅荷花,都两足见方,运针的疾徐轻重与画稿的点线疏密水乳交融,被主人珍而重之地镶在相框里,挂在墙上,绣品这一类东西与别的艺术品不同,总带着女性指尖的温度,袖底的脂粉气,带着她们聚精会神的思量与小心翼翼的希望。仰着头看是另一回事,与拿在手里细细端详无法同日而语,于是心里多少有些悻悻然。不过好歹通过主人了解到已经名列“世界非物质支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中国女性千百年玉指飞针,低头牵引着杂乱的五色丝线,调配出对生活细腻温厚的气味。无论我是否触摸得到,总会与世间珍视它们的人深情相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古诗句为题,生动贴切,意蕴丰富,引入入胜,“记取”二字就蕴含了浓郁的乡情,“挑丝色浅深”则明确了文章所记述的内容。B.作者认为,精美的绣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匠心与聪慧,在穿针引线中,还凝结着她们对生活的思考,寄托了她们对生活的期待。C.文章没有大段直抒胸臆式的情感抒发,而是在叙说与评议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现了散文记叙、议论与抒情三者相融合的特点。D.文章穿插叙述了自己学习女红的过程,全文正是以此为线索,把自己儿时的经历、对三舅奶奶的记忆和海外的生活有机地连缀成一体。2.文章多次提到三舅奶奶家的一对靠枕,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作者说:“乡愁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围绕乡愁抒发的情感。3、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应有作为言恭达①新媒体时代,传统书法借助多元传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进一步掀起书法热潮。在提倡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如何使书法更好地助力大众美育?②纵观历史,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雅集之乐,颜真卿祭侄文稿之痛,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之叹,都以书法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在品鉴研习古今碑帖、追求真善美的路上,书法引导人们沉潜到文化深处,找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③塑造美好心灵,书家何为?还需以守正为先。守正之根在于心正。老子有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于书家而言,便是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回归常态常容,以平常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去探求书艺在历史演进中的本体规律,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在创作中,书家需遵循本心,认真完成严格的技法程式训练——从点画、结体、字理、章法、布白、通势到气韵,然后再进入审美风格的选择与定位,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④守正之道更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承扬中华美学精神,延续书艺本体的文化命脉。中和之美一直为历代书家所追慕。尽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但是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诉求与艺术拓展,均未脱离讲求中和的传统审美准则。以行草的演变为例,历代书家均取法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又将其与各时期文化进行“基因重组”,为书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当下,倡导追求中和之美,既是对中国书法审美底线的坚守,亦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⑤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育功能还需在“守正”的基础上“通变”。守正意味着回归传统,但并不等于复制传统。一成不变的传统难以表达当今时代的脉动,不能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家终将止步不前。守正通变,既是持守传统美学精神的实践,又是动态创新的过程。具体来说,既要遵循艺术规律走正道、守正格、循正脉,也要将传统特点、时代特质与个性特征有机融合,将书法艺术还原于文化、求证于经典、积累于当代,以笔墨表达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⑥“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追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超越纯技术层面,直入艺术精神层面。正如我们被历代经典近乎完美的创作技巧打动时,自然会努力探求其形式渊源与文化基因,关注其暗含的时代背景与人格精神。当代书法创作,不但要从传统经典中“偷得梨花三分白”,更要“借来梅花一缕魂”。从审美理想、道德高度与文化价值层面提升创作,赋予点画精神意蕴,作品才能产生深层次的感染力。⑦“守正通变”这一理念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从技法体系延伸到内在精神,是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自觉。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坐标系——其纵轴是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中看待未来中国书法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时间轴;其横轴是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定位,确定其时代意义,这是一个空间轴。“守正通变”既是对书法艺术功能的文化反思,也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必然选择。⑧书法美育根植于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以大美情怀为视野,以美境高趣为旨归,聚焦真善美的诗性交融。为更好地实现书法的美育功能,当代书法创作既要有历史底蕴与民族气质,又要紧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融古为我,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精髓与灵魂。当代书法工作者应当以优化当代文化生态为己任,使中国书法更具朝气与活力!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都能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B.要想塑造美好心灵,书家就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C.“通变”意味着要超越纯技术层面,努力探求其形式渊源与文化基因,直入艺术精神层面。D.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中看待未来中国书法发展趋势与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定位、确定其时代意义有一定的增减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篇便提出了两个问题,抛出“书法发展”的立论基础,直接打开论述。B.文章第②段运用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的具体事例进行举例论证,说明他们都以书法传递人文精神。C.文章并没有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行文,而是选择用严谨的逻辑顺序,层层叠进。D.在以上立论结束后,作者通过对当代书法工作者发出倡议,来提升文章的号召性、积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创作中,首先要不忘初心,其次要夯实基本功,再去定位审美追求,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B.守正并不是说就要复制传统,回归传统,因为一成不变的传统很难表达当今时代的脉动。C.只有提升到一定的审美高度,赋予点画精神意蕴,作品才能产生深层次的感染力。D.如果当代书法不去遵循“守正通变”,则中国书法在将来的道路上必定会重重受阻。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石守信,开封浚仪人。太祖即位,领归德军节度。李筠叛,守信与高怀德率前军进讨,破筠众于长平,降太原援军数千,皆杀之。李重进反扬州,以守信为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帝亲征至大仪顿,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帝亟赴之,果克其城。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赉甚厚。太平兴国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尚书令,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钜万。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子保兴,以荫补供奉官。至道二年,有岌伽罗腻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人衔枚夜击,歼之,贼又为方阵来拒。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会夏人入钞,保兴发官帑钱数万缗分给战士,主者固执不可。保兴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家财偿之。”夏人退,真宗贷而不问。(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B.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C.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D.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军是古代“三军”之一,往往由精壮的士兵组成,因战斗力更强而担任先头部队的重任。B.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C.散官是封建社会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苏轼被贬的“黄州团练副史”即非职事官的散官。D.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职、功劳而得推恩赐官爵;“荫补”即以“荫”而得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守信虑事周密,深得信任。太祖亲征李重进时,停宿在扬州附近,他奏明扬州城朝夕即可攻破的形势,太祖亲临后,军队果然取胜。B.石守信能征善战,为人贪财。他早年跟从太祖征讨叛军,屡建战功;担任地方官期间,他专门在西京修建佛寺,借机聚敛了大量财产。C.石守信为人机敏,深识时务。太祖以杯酒释兵权,他顺应皇帝心愿,避开政治争端,最终全身远祸,安享富贵,获得美谥而荣于身后。D.石保兴做事勇决,善于机变。他作战有法,奋不顾身;又在西夏人进犯而他来不及等到朝廷答复的情况下,分发国库的钱以激励战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2)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易骑奋呼,且行且斗。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玉楼春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中的“尊前”,表示对友人的尊重,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但出语很轻,告诉朋友别后归来的期限。B.第二句着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且心态毕现,欲语未语时对方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C.“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D.末二句虚写,设想直到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E.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做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别之现实,这正是有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2.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6、按要求选择。(1)学校迎来校庆,为欢迎返校的校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B.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2)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下列各项中存在逻辑错误且错误类型相同的两项是A.《风景谈》是茅盾的小说。B.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校长和校领导。C.东方明珠和南京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D.《红烛》这首诗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7、《主持人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一项重大赛事,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从以下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以内。(1)假如你是《朗读者》的主持人,本期嘉宾是中国女排总教练一—郎平,她将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朗读,请你为郎平的出场写一段主持稿。(2)元宵佳节,作为央视元宵喜乐会的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你将与海外华侨直播连线,请写一段主持稿,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3)作为《最美中国人》的主持人,该节目的其中一位获奖者一一钟南山将上台领奖。请你为这位84岁高龄仍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写一段颁奖词。8、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不超过50字)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9、作文。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以上材料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很有启发意义。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答案1、1.C2.C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C项,“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是博物学的标尺”错误,原文说的是“早先的理解,倾向于使博物服务于科学,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多少便是衡量某种博物好坏的标尺”,选项是“早先的理解”,有不准确之处。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有力论证了本段‘博物相关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上博物活动的开展’的观点”错误,原文论证的是“不了解一个地方的基本物种、生态信息,环境和生态建设根基就难做扎实”的观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项,“是不可多得的二阶作品”错误,应该是一阶作品。C项,“如果我们不了解周边国家……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不了解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产与地质信息,我们自己的基建、商贸发展也会受到影响”。D项,“更多地借助于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来发现自己周边的美”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不借助于价格高昂的设备和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普通人要“走进大自然,……调动我们的情感和感官去亲自感受,恢复与自然世界本来应有的亲密关系”。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2、1.D2.①与自己的绣品作对比,引出下文。②通过这一对靠枕说明了湘绣的精美与考究,抒发了对湘绣的赞美之情。③借此追述三舅奶奶的经历,突出了三舅奶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3.①对祖国和亲人故乡的怀念。②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珍视与自豪。③对中国女性精湛技艺的赞美。④对传统湘绣技艺不乏传人的欣慰。【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文章穿插叙述了自己学习女红的过程,全文正是以此为线索”错误。文章应该是以“湘绣”为线索。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物象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作品中的物象所涉及的人物及情感进行分析。例如,需要结合这对靠枕涉及的具体人物以及在作者感情和文章结构来分析。从文章结构方面,这对绣枕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与作者的绣枕相对比。在抒发作者情感方面,作者以湘绣贯穿全文,将全文的情感串联起来,原文中作者对这对靠枕进行了细致描写,如“靠枕上的红梅怒放的姿势栩栩如生,花蕊间隐隐迸有闪光”“那一对靠枕放在窗下一张竹制的圈椅上,黑色贡缎双绲边,绣着红梅报春”通过细致描写表达对湘绣的赞美之情,而这靠枕更是引发作者情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物品,通过这个靠枕展现了湘绣的精美与考究。根据原文“兵荒马乱中逃难,生死只在一线之间。随军的三舅公下落不明,她一个无儿无女的中年寡妇只身长途跋涉,能保得住自己一条命已是万幸,等闲的身外之物哪里还能顾得上?偏偏这一对靠枕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作者通过叙述这一对靠枕在兵荒马乱的逃亡中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来展现她对美好事物的珍惜。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围绕乡愁抒发的情感。”然后找到相关语句,根据原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注意湘绣在情感抒发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原文“中国女性千百年玉指飞针,低头牵引着杂乱的五色丝线,调配出对生活细腻温厚的气味”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女性精湛技艺的赞美,将中国女性刺绣的动作写作“玉指飞针”。根据原文“不过好歹通过主人了解到已经名列‘世界非物质支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好歹”二字体现出作者了解到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的欣慰之情。根据原文,可惜等我懂事,三舅奶奶已经辞世。那两对巧夺天工的红梅落到何处报喜去了?可见作者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珍视。根据原文“当然,用不着解释,真正的好东西有目共睹,走遍全世界都如此,据说湘绣总共有5大类72种针法体系,还有双面全异绣”体现出作者心中因湘绣而产生的自豪感。作者出国后,嫁妆里有两张湘绣的交织软缎被面。每年拆拆缝缝,一展开来是大大的两方五彩锦绣,整整30年不变,细细密密是亲人的祝福。盖在异邦滴水成冰的冬夜,温暖度过一年又一年与家乡与故国暌违天涯的岁月。体现了对祖国和亲人故乡的怀念。3、1.D2.B3.A【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词语、关系、论证等进行认真比对,最后进行辨析。D项,“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中看待未来中国书法发展趋势与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定位、确定其时代意义有一定的增减关系”中“增减关系”错,原文虽然提到这个“坐标系”,但并没有具体说是增减的关系。说法无中生有。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第②段运用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的具体事例进行举例论证,说明他们都以书法传递人文精神”中“具体事例”错,原文第二段仅是概括叙述这几位的事例。故选B。3.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目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A项,“在创作中,首先要不忘初心,其次要夯实基本功,再去定位审美追求,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原文第三段“塑造美好心灵,书家何为?还需以守正为先”,照应“不忘初心”;第四段“守正之道更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承扬中华美学精神”照应“夯实基础”,定位“审美追求”;表述符合文意。B项,“守正并不是说就要复制传统,回归传统,因为一成不变的传统很难表达当今时代的脉动”错误,原文第五段“守正意味着回归传统,但并不等于复制传统”,文章说守正是回归传统。C项,“只有提升到一定的审美高度,赋予点画精神意蕴,作品才能产生深层次的感染力”逻辑关系错误。强加了一个“只有……才”的条件关系,过于绝对化。D项,“如果当代书法不去遵循‘守正通变’,则中国书法在将来的道路上必定会重重受阻”错误,原文第七段“‘守正通变’既是对书法艺术功能的文化反思,也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必然选择”,所以“必定”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4、1.D2.A3.B4.(1)招募百姓用人力车运送砖瓦木料(木材),驱使威逼得非常紧迫,但不给(人们)工钱,人们大多把这件事当作痛苦。(2)石保兴指挥部下出入战阵中,恰巧骑着的战马被流箭射中,他挺身换骑战马大声呼喊,边前进边战斗。【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不及此”,是达不到这样,也就是“不会有今天”,“我非尔曹不及此”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终夕”是整夜的意思,修饰“未尝安枕而卧”,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句意:我没有你们(辅佐)就不会有今天,但是我做了天子,特别(感觉)不如担任节度使快乐,我整夜不能安枕睡安稳觉。故选D。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前军是古代‘三军’之一”错误。古代的“三军”可分别指“上军、中军、下军”,“中军、左军、右军”,“步军、车军、骑军”等,也用为军队的通称。“前军”指先头部队。故选A。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不是“专门”,也不是“借机聚敛了大量财产”。结合“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钜万。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分析,石守信多次担任地方长官,一心追求聚敛财富,积聚的财物为数极多。他特别信奉佛教,在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修建崇德寺。故选B。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募”,招募;“辇”,用人力车运送;“驱”,驱使;“迫”,威逼,逼迫;“而”,连词,表转折,但是;“直”,通“值”,价值;“苦”,意动,认为……苦,把……当做痛苦;“之”,代词,指这件事。(2)“麾”,通“挥”,指挥;“会”,恰逢;“易”,换;“且……且”,一边……一边。【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石守信,开封浚仪人。太祖即位后,他担任归德军节度。李筠反叛,石守信与高怀德率前军进军征讨,在长平打败了李筠的军队,招降了太原援军数千人,全部杀了他们。李重进在扬州反叛,皇帝任命石守信担任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皇帝亲征到大仪(在今扬州附近)停宿,守信派人紧急奏请:“扬州城被攻破就在旦夕之间,如果皇帝亲临,可以趁士气旺盛一举平定。”帝急速赶到扬州,(石守信)果然攻下了扬州城。乾德年初,皇帝趁着晚朝与石守信等人喝酒,喝酒正畅快时,皇帝说:“我没有你们(辅佐)就不会有今天,但是我做了天子,特别(感觉)不如担任节度使快乐,我整夜不能安枕睡安稳觉。”石守信等人磕头说:“如今天命已经确定,谁还敢有贰心,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皇帝说:“人谁不图求富贵,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虽然想不做天子,难道能做得到么?”石守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想不到这些,恳请陛下哀怜我们。”皇帝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而已,(你们)不如多积聚些金银、购置田宅来留给子孙,多养些歌儿舞女来终享天年。(我们)君臣之间没有什么猜忌嫌怨,不是很好吗?”石守信感激地说:“陛下(为我们)想到了这些,真是所说的能使死人复生和使白骨长肉啊!”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托言有病,请求解除兵权,皇帝准许了他们,让他们都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赏赐非常优厚。太平兴国九年,去世,终年五十七,追赠尚书令,追封威武郡王,谥号武烈。石守信多次担任地方长官,一心追求聚敛财富,积聚的财物为数极多。他特别信奉佛教,在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修建崇德寺。招募百姓用人力车运送砖瓦木料(木材),驱使威逼得非常紧迫,但不给(人们)工钱,人们大多把这件事当作痛苦。石守信的儿子石保兴,以荫任补充为供奉官。至道二年,有岌伽罗腻几族率领部众前来抗拒,石保兴选拔敢死的战士数百人口中衔枚趁夜出击,歼灭了敌人,敌人又结成方阵来抗拒。保兴指挥部下出入战阵中,恰巧骑着的战马被流箭射中,他挺身换骑战马大声呼喊,一边前进边战斗。三天一共交战四十二次,敌人最终退去。咸平二年,正值西夏人入境劫掠,保兴取出国库中的钱数万串分给战士,主管官员坚持不同意。石保兴说:“城池如此危险,怎么来得及等候朝廷的批复,这件事过后,如果朝廷批复不允许(我这祥做),我愿用家财偿还这些钱。”西夏人被击退后,真宗宽恕了他而没有问罪。5、1.AE2.①词人认识到,人生自有一些痴情存在,这种遗憾原与风月等自然景物无关。②这两句使用直抒胸臆和借代的手法,把对眼前离别的感受上升到对整个人生的认识,将情趣和理趣统一起来。③承接前两句,也为下片由深重的离愁转入乐观的虚设做了铺垫。(意思对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A项,“表示对友人的尊重”错误,“尊前”即“樽前”,并非是一种尊重的态度;E项,“这正是有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错误,本词是一首婉约词,只是在末两句中以乐观的虚设强作宽慰之语来写离别之情。故选AE。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要素,尤其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及手法进行具体分析。“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我辈”。所以况周颐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这两句是抒情句,要联系抒情手法去赏析其妙。句中“风与月”借指自然景物,运用了借代手法;“恨”字则直抒胸臆,表明了感情。6、(1)B(2)A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本题中,A项,“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意思是:问你为何远行,又何时归来,我孤坐空房痛苦伤悲。诗句意在表现夫妻分离的痛苦,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B项,“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意思是:让我告诉那罗浮山(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上的云影吧,请她捎个信儿,叫您早点儿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那天外回来吧!是呼唤友人早日归来,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C项,“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诗句抒发诗人仕途蹉跎想要归隐的感情,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D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诗句是苏轼悼念亡妻所作,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能力。概念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①全同关系。如“教师”与“老师”;②包含关系。如:“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资金”与“流动资金”;③交叉关系,如“全体党员”和干部;④矛盾关系。如:“生”和“死”;⑤反对关系。如:“中国人”与“美国人。本题中,A项,“《风景谈》”是散文,不是小说,不属于全同关系;B项,“校长”和“校领导”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东方明珠和南京路”不是建筑,不属于全同关系;D项,“《红烛》”是“诗”,这首诗是“诗集《红烛》的序诗”。正确。故选AC。7、(1)我们把时针拨回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摘金的场景:“胜利了!胜利了!是梦吗?这是梦吗?我只感觉我们场上六个队员是那么默契,那只球那么听话,任我们随心所欲,站在球场的中国队告诉人们,她们无所畏惧。”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一群姑娘们在她们教练的带领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这就是本期嘉宾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欢迎郎指导围绕“青春”与我们交流。(2)欢迎大家收看《元宵喜乐会》,相信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团圆的喜庆里,赏花灯,吃汤圆,看晚会,其乐融融。但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无缘与亲人团聚。他们就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侨们。今天我们就在这档节目中,为他们实现和家人团圆的梦想。接下来,我们把画面交给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听听他们的心声。(3)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他就是钟南山院士,他是为中国请命之人,是载入中国史册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1)此题要求写一份主持稿,要有互动性内容,引出郎平。有针对性介绍郎平的事迹,点明朗读主题“青春”,语言要连贯得体,表达准确,注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2)本题要求写一段主持稿,首先要求语体色彩要口语化,主持元宵晚会要有喜庆色彩,有“元宵节”元素。另外,“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可见,要求有互动性内容,引出连线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推荐排比、对偶、比喻等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准确,注意字数限制。(3)完成此题要掌握颁奖词的写作特点,广泛阅读积累。掌握钟南山的生平事迹,要扣住钟南山的身份,根据作品内容揭示钟南山最突出的价值,语言上使用短句整句,注重音节协调,有文采,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整体表达连贯准确、自然流畅。8、经历不同,命运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鲁镇的人不应幸灾乐祸,而应以关怀宽容的心态对待祥林嫂。【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老师的寓言故事来理解他要阐明的观点。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答题前先审读材料,明确题目的要求,老师是通过讲寓言故事来表达他对《祝福》中鲁镇人对祥林嫂态度的看法的。因此,学生首先要明白,《祝福》中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是什么态度,学过的课文不难理解,鲁镇人先是主动来听,后听多了,就变得不耐烦地走开了。可见他们对祥林嫂并不是抱着同情的态度,而是满足他们看客的心态,对祥林嫂的不幸,他们丝毫理解关心和同情。老师是通读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观点的。通读寓言故事,抓住猪和羊的话来理解,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猪说,“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可见,经历不同,命运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鲁镇的人就如同,绵羊和乳牛,祥林嫂如同那头要被要命的猪。作者的态度是,鲁镇的人不应幸灾乐祸,而应以关怀宽容的心态对待祥林嫂。9、小与大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所以说,大与小有时只是一种表象,不存在什么对立,庞大芜杂中可能蕴含着精深细微,细微的事物里也可能蕴藏着无穷的秘密。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地球的质量很大,但在一定条件的转换下,小可以转换到大,大也可以转换到小。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很多天过去了,小水滴终于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小水滴每天的力量都很小,但就是因为这一点点小的力量的堆积,才有了最终滴穿石头的力量。大不可能瞬间产生,大的产生都源自于每天小的积累。人间也有这样一类人,在他们小小的身躯中隐藏着无限的“大”。就像邓亚萍,从一米五到世界冠军,从abc到剑桥博士。个子小不是她的错,她也不想,被人嘲笑,她也难过。但她却从一米五的小个子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大奖台,从abc的初识者到大博士,完完全全的由“小人”变成了万人崇拜的“大人”。其实大与小是相等的,“小”又如何,它也一样能变“大”。大即是小,小即是大,大小有时是可以等同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与人之间皆有大小可分,那又如何?大小只是表象,若其本质相同,作用一样,皆可相同,此为大等于小,小等于大,二者皆可互等。学习中,力争向前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味的逼迫自己时时事事出人头地去干大事,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出类拔萃,只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件小事,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不必苛求比别人更高,只求能超越昔日的自我,这就是人生的精彩。生活中,不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