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_第1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_第2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_第3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_第4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政专业基础课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的经济与政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要论提示●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它既具有历史合理性,又有局限性。●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改革进程。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迷失了方向,放弃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只有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才能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改革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政治经济的发展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巨大成就返回本章(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政治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突破了苏联一国的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见下图(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政治经济的发展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视频资料: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建立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对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欧亚各国在本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苏联的帮助下,纷纷建立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政权。其次,各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业上实行了国有化政策,在农业上进行土地改革并实行集体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雄厚基础。(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成就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以1950年为参照,1982年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倍数一、政治经济的发展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国家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人均国民收入84045002598380054003000300080年代东欧部分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美元)

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成就3.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农业国家工业国家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成就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温馨的家庭生活养老和社会保障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返回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成就(三)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1.开创新的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创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和平共处与竞争的新时代,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现实,不得不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共处与和平竞争。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2.解放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从而对世界经济的进步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国家率先进行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初步尝试,为人类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私有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鼓舞、支持和促进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一、政治经济的发展3.创立新型的社会制度4.对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二)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伟大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的苏联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战后,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之所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在它支持下的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是决定性因素。返回本章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一)背景与特征(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三)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在落后的生产力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具体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意识形态。返回本章(一)背景与特征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1.背景注注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过分集权。返回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一)背景与特征经济政治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经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分配体制执政党与国家机关权力集中干部政策法制和监督2.特征返回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一)背景与特征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各国基本上照抄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仿照苏联体制建立起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根据苏联经验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全国有限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达到特定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正常的经济发展时期,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明显暴露出来。3.苏联模式在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展返回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一)背景与特征如何评价:

1.苏联体制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必须对传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南斯拉夫最早走上改革道路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东欧的改革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苏联东欧的改革

4.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次改革浪潮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南斯拉夫最早走上改革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最早走上改革道路的是南斯拉夫。

1950年,南斯拉夫宣布实行工人自治,开创了社会主义自治的新模式。工人自治的特点是分权和自治。在政治生活中,尝试改变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地方分权和党政分工;在经济生活中,让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家不直接管理微观经济,企业实行自治,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第一次浪潮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苏联: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东欧——进行调整与改革。如波兰、匈牙利两国,在基本保持原体制的前提下,开始提出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同时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吸纳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但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改革成效不大,对苏联传统体制弊病的症结抓得不准,改革措施不力。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三次程度不同的改革浪潮。(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第二次浪潮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匈牙利——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开始悄悄地探索建立一种把中央计划控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新经济体制。在60年代后半期全面展开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到70年代中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模式——“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洛伐克,迫使其放弃了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60年代中期全面推行了新经济体制。其中心内容是引进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加强物质刺激,完善计划管理方法。改革是在坚持中央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前提下进行的,到1975年就停止了。在这一时期,苏联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不仅未得到任何改革,个人专断、干部特权等弊端反而更加突出。苏联东欧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在于改革是在苏联模式封闭的框架下进行的,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问题——单一所有制形式、排斥市场经济的产品计划经济,以及难以调动广大民众积极性的官僚体制。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返回视频资料:苏联入侵捷克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时期改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索。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苏联的全面改革,为东欧国家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苏联和东欧各国改革的汇合,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次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三)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六年是苏联改革、演变、解体的六年;东欧的改革步入歧途,政局剧变,实行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轨;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1.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戈尔巴乔夫及其“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发表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这是他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开始。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和1989年11月他在《真理报》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中,他提出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奋斗目标。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三)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1991年“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2月21日,11个原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戈尔巴乔夫不得不于12月25日辞去联盟总统职务。视频资料:苏联解体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三)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从1989年6月波兰大选开始,东欧出现了雪崩式的“多米诺效应”。仅1989年一年,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政局都相继发生了剧变。1990年又波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东欧国家的政权发生了全面的转换,其转换方式基本上是和平的。视频资料:东欧剧变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三)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原因:(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演变解体、东欧剧变的直接原因;

(2)深层次原因: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导致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东欧剧变起了催化和促进作用。

2.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三)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教训:第一是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二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第三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返回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三)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社会主义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质是: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增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东欧剧变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改革步伐,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越南经济连续10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老挝自1988年后全面展开经济体制革新,在农村推行家庭承包制,在城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同时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方面的革新,完善干部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视频:越南改革开放居民生活)(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越南坚持全面革新路线由国家管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新体制形成、经济欣欣向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以卡斯特罗为核心的古巴共产党坚定地走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稳步的改革开放政策。朝鲜劳动党坚持走“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将“主体思想”作为指导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并把“先军政治”(指朝鲜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面确立的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方式)作为治国兴国的最高理念,尝试进行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积极调整对外政策,开展多边外交。(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返回本章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古巴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结构逐步形成,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坚持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抵制苏东剧变和美国经济封锁的双重压力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一)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二)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返回本章(一)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两大阵营针锋相对。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和解与对抗并存。3、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既缓和又对抗。4、1985年至1991年,全面缓和。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一)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两大阵营针锋相对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一)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两大阵营针锋相对柏林危机视频资料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一)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和解与对抗并存古巴导弹危机返回视频资料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一)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3.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既缓和又对抗4.1985年至1991年,全面缓和返回视频资料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谋求走社会主义道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建立了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关系,并对一些国家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70年代,苏联利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独立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经济、军事援助和签订各种条约,积极向第三世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地区渗透。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调整了对第三世界政策,在确保重点战略地区的前提下,在整个第三世界采取收缩政策。返回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1.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斯大林铁托VS.大党主义大国主义返回本章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战后初期,苏联为了巩固自身的力量,对抗美英“遏制”苏联、“解放”东欧的图谋,十分重视加强同东欧各国的关系,在欧洲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国家也通过宪法把全面发展同苏联的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石。苏联还对越南、朝鲜和中国的革命及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经济恢复给予了很大帮助。然而,这一时期苏联在对外政策中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倾向也有所暴露。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到80年代初期,苏联加紧从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对东欧进行控制,苏联东欧国家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与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冲突日益尖锐。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于国内改革与民主化以及同西方缓和的需要,对东欧实行了不同于前任的政策。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二)解决新课题,开创新局面返回本章(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3.世界社会主义现状(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肩负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的使命,其前进的道路必然会更加曲折,更加漫长。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社会主义理论起源于西方,社会主义制度出现在东方富裕东方西方落后社会主义矛盾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又空前艰难的事业(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适合国情的特色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各国的具体实践结合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开拓性(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2.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要在与资本主义的长期的和平共处与斗争、相互协作与竞争中发展壮大。

返回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3.世界社会主义现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遭到苏联东欧剧变的沉重打击之后,现在已慢慢地走出了低谷。当前,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还面临着严峻挑战。

返回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二)解决新课题,开创新局面1.必须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2.探寻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4.坚持走改革之路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