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江苏南京卷)_第1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江苏南京卷)_第2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江苏南京卷)_第3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江苏南京卷)_第4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江苏南京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南京卷)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你听说过风靡古乐圈的吹奏乐器——陶埙吗?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以轻而易举地吹出4个不同频率的乐音,音色圆润透明,已经具备一定的吹奏功能。此外,遗址还出土了两枚陶哨,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是陶埙的原型。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交易活跃 B.农耕工具多样 C.音乐初步发展 D.礼乐制度成熟2.“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美矣!”该段文字赞美的是(

)A.文景之治 B.大一统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3.从火耕水耨到精耕细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不断发展。下图哪一项是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

)A. B.C. D.4.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A.科技先进,经济繁荣 B.刚健豪迈,尚武开放C.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对图中①地的管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在古时曾被称为西域B.西汉时,曾在该地设立西域都护进行管辖C.该地最早隶属于中央政权是在明朝时期D.清朝时期在该地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务6.李鸿章在《议复梅启照条陈折》中说到,“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D.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7.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8.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A.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9.下图是1945年8月28日下午7时《新华日报》头版出版《毛泽东同志抵渝》号外(新华日报报史馆藏),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淞沪会战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10.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启事: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来,有的是工人在车间的工具箱上描绘的,有的是战士在前方的战壕里绘制的,还有的是由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设计的。这种现象说明(

)A.全国人民期待新生政权 B.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正式确立C.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形成11.下图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额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贸组织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乡镇企业的发展12.在图中,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3.漫画艺术,它是特定时代、特定时局、特定生活、特定环境反映的产物。右图漫画,作者意在歌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A.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及车轮上的美好生活B.从地下到天上,交通发展速度举世瞩目C.“自行车上的国家”真可谓是实至名归D.已经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14.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具有(

)A.扩展性 B.开放性 C.交互性 D.多样性15.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16.西欧庄园法庭有这样的案例: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奴的某些土地,理由是该农奴持有的土地超过了他有权持有的数量;农奴解释,他与很多农奴一样,是根据习惯法持有的土地。最终,领主并未从农奴手中剥夺土地。据此可知,西欧庄园法庭(

)A.维护农奴的根本利益 B.以村法为审判的依据C.加速市民阶层的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17.日本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取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提倡“文明开化” D.是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18.下图是西班牙铸造的“双球双柱”银币,该银币可用于佐证(

)注:①柱上卷轴“PLVSVLTRA”意为“海外还有天地”;②双球和双柱上载有皇冠,象征西班牙王国称霸于世界。③银币年份为1763。A.发现“好望角”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早期殖民掠夺 D.波士顿倾茶事件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材料中的“这一法案”指的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民法典》20.如下题表,为1750—1871年间英国人口分布表。由此可推断工业革命()A.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中 B.促进了英国社会转型C.阻碍了农村人口增长 D.奠定了产业升级基础21.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下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22.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变化。下图展示的是人类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思想解放的推动 B.国家政策的调整C.社会生活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发展23.列宁曾说:“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推行农业集体化2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这段材料有助于了解(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苏俄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五年计划 D.日本的明治维新25.当今世界AI智能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发展起来,以下图片同样呈现了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A.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宋代不仅在考试科目上做了重要调整,还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及殿试制度,同时确立了固定的考场(贡院),推行回避制度,建立了一套防止舞弊的措施,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明代推行“科举必由学校”,增加了童生试,又推行八股文,使考试向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当然这也带有负面效应。即使在废除科举制度前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为改革考试科目,还特开经济特科,以破格求才。——据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材料二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南巡抚端方联衔会奏:其中,各大臣以科举“阻碍学堂、妨碍人才”为由,“请宸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诏书一纸,乡试、会试、科考、岁考一律停止,行之千年的科举制终于寿终正寝。——据金满楼《这才是晚清》(1)结合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自宋至清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带有负面效应”的理由。(4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众大臣上书要求停罢科举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停罢科举的意义。(4分)(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归纳总结材料出自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A》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报纸名称;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分析该交通工具传入的时代背景。(3分)(5)综合上述探究,说明报刊内容反映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1分)材料二(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今日”的具体时间、“临时大总统孙文”履任的地点和“中华民国”的性质。(3分)材料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服饰的名称和发明该服饰的民族,分析该服饰样式的变化所体现的发展趋向。(3分)材料四(4)据材料四、指出图中刊物的出版机构;结合所学,写出该机构涉及的出版内容。(2分)28.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体系似乎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打响。……到这时,民族对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都达到了极点,现代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摘编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材料三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摘编自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材料四当前,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不断对外释放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体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兴起的两股巨大政治力量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危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4分)(3)材料三中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什么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如何“坚定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1分)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南京卷)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你听说过风靡古乐圈的吹奏乐器——陶埙吗?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以轻而易举地吹出4个不同频率的乐音,音色圆润透明,已经具备一定的吹奏功能。此外,遗址还出土了两枚陶哨,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是陶埙的原型。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交易活跃 B.农耕工具多样 C.音乐初步发展 D.礼乐制度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以轻而易举地吹出4个不同频率的乐音,音色圆润透明,已经具备一定的吹奏功能。此外,遗址还出土了两枚陶哨,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是陶埙的原型”可知,半坡遗址出土陶埙、陶哨是我国古代先民的乐器,反映了半坡居民对音乐有了初步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交易,无法得出商品交易活跃的结论,排除A项;陶埙、陶哨是乐器,不是农耕工具,排除B项;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是一种等级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美矣!”该段文字赞美的是(

)A.文景之治 B.大一统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文景之治”。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文景时期的治世局面,与大一统无关,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朝时期的盛世局面,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朝时期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3.从火耕水耨到精耕细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不断发展。下图哪一项是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

)A. B.C. D.【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耒耜早在河姆渡氏族时期就已出现,排除A项;翻车是汉朝的灌溉工具,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插秧工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A.科技先进,经济繁荣 B.刚健豪迈,尚武开放C.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宋代蹴鞠铜镜”、“河南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和所学可知,宋代,蹴鞠(足球运动)更加盛行,上自帝王,下到普通百姓,皆以蹴鞠为乐为趣,宋代蹴鞠纹铜镜,反映了当时人们蹴鞠的情况;宋歌舞散乐壁画,反映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元朝的杂剧表演。因此图片中文物呈现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项正确;科技先进是指宋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的发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期刚健豪迈,尚武开放,排除B项;国家统一与宋朝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对图中①地的管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在古时曾被称为西域B.西汉时,曾在该地设立西域都护进行管辖C.该地最早隶属于中央政权是在明朝时期D.清朝时期在该地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务【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清朝疆域图可知,①处是我国西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D项正确;西域在新疆地区,排除A项;西域都护设立于汉朝,在新疆一带,排除B项;西藏隶属于中央政权是在元朝,排除C项。故选D项。6.李鸿章在《议复梅启照条陈折》中说到,“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D.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可知,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意图,没有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意图,体现不出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排除C项;“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是洋务运动的结果,题干描述的是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意图,体现不出洋务运动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7.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萍浏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胜利,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人维护共和制度的行动,故它们反映了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D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是在袁世凯死后的阶段,排除B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在1927年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A.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共一大、中共三大、八七会议”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革命过程由于敌人过于强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在中共三大上提出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认识到必须独立掌握武装、领导革命斗争,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说明中共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渐趋科学理性,A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秋收起义后,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排除C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革命统一战线遭到破坏,发生在八七会议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45年8月28日下午7时《新华日报》头版出版《毛泽东同志抵渝》号外(新华日报报史馆藏),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淞沪会战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45年8月28日下午7时《新华日报》头版出版《毛泽东同志抵渝》号外(新华日报报史馆藏)”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C项正确;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渡江战役,即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启事: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来,有的是工人在车间的工具箱上描绘的,有的是战士在前方的战壕里绘制的,还有的是由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设计的。这种现象说明(

)A.全国人民期待新生政权 B.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正式确立C.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启事: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来,有的是工人在车间的工具箱上描绘的,有的是战士在前方的战壕里绘制的,还有的是由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设计的。”和所学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全国人民期待新中国的诞生,新生政权的建立,A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额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贸组织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乡镇企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与2001年相比,20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额数据明显增长,这是因为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B项正确;建立经济特区在198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结束,排除C项;对内的乡镇企业发展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图中,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图示可以看出,自1979年开始,中美之间贸易额逐年增长,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激增,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贸易正常化,因此,出现了题干图示的情况,C项正确;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是2001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漫画艺术,它是特定时代、特定时局、特定生活、特定环境反映的产物。右图漫画,作者意在歌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A.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及车轮上的美好生活B.从地下到天上,交通发展速度举世瞩目C.“自行车上的国家”真可谓是实至名归D.已经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中汽车、高铁、飞机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间,从地下到天上,中国交通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B项正确;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及车轮上的美好生活不能反映交通工具飞机的信息,排除A项;“自行车上的国家”真可谓是实至名归,图片中未出现自行车的信息,排除C项;已经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说法太绝对,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有高铁成网运行,排除D项。故选B项。14.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具有(

)A.扩展性 B.开放性 C.交互性 D.多样性【答案】D【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古代中国的甲骨文说明了不同地区的人民创造不同的文明,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世界文明的扩展性体现在文明向外传播、发展,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开放性体现的是对外的态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文字各有特色,不能说明具有交互性,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儒略历”“竞技场”“《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采纳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制定儒略历;圆形竞技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主题为古罗马文明,D项正确;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主要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文明成就主要是种姓制度、佛教等,古希腊的文明成就主要是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等。ABC项均与题干图片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6.西欧庄园法庭有这样的案例: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奴的某些土地,理由是该农奴持有的土地超过了他有权持有的数量;农奴解释,他与很多农奴一样,是根据习惯法持有的土地。最终,领主并未从农奴手中剥夺土地。据此可知,西欧庄园法庭(

)A.维护农奴的根本利益 B.以村法为审判的依据C.加速市民阶层的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奴的某些土地,……最终,领主并未从农奴手中剥夺土地。”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庄园法庭对这起案件的处理结果来看,领主不能任意处置农奴的财产,必须要经过庄园法庭的判决,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农奴一定程度得到法律的保护,但维护“根本利益”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庄园法庭作出审判的依据,排除B项;庄园法庭设置在农村庄园,与市民阶层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日本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取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提倡“文明开化” D.是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答案】B【解析】由题干“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有了一层中国文化的色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大化改新规定,改部田为公田,土地收归国有,排除A项;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排除C项;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是西班牙铸造的“双球双柱”银币,该银币可用于佐证(

)注:①柱上卷轴“PLVSVLTRA”意为“海外还有天地”;②双球和双柱上载有皇冠,象征西班牙王国称霸于世界。③银币年份为1763。A.发现“好望角”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早期殖民掠夺 D.波士顿倾茶事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双球和双柱上载有皇冠,象征西班牙王国称霸于世界”“银币年份为1763”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C项正确;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了“好望角”,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排除D项。故选C项。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材料中的“这一法案”指的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民法典》【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结合题干材料“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可知,材料中的“这一法案”指的是《权利法案》,C项正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排除A项;《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排除B项;《民法典》是拿破仑主持制定的,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20.如下题表,为1750—1871年间英国人口分布表。由此可推断工业革命()A.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中 B.促进了英国社会转型C.阻碍了农村人口增长 D.奠定了产业升级基础【答案】B【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技术升级之下推动了英国的社会转型,B项正确。材料为1750—1871年间英国人口分布表,包括城市与农村,排除A项;表格中只是在1871年较1851年的农村人口呈现下降,但总体是呈现增长趋势,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人口的变化,而产业升级的基础是技术的变迁,排除D项。故选B项。21.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下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来克星顿的民兵铜像纪念的是北美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将军则是南美民族解放双杰之一,所以共同反映的主题则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C项正确;材料图片信息强调民族解放,没有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如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民主共和制等,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2.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变化。下图展示的是人类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思想解放的推动 B.国家政策的调整C.社会生活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交通工具的演变,是从“马车”“蒸汽机车”发展到“汽车”的过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畜力、自然力是主要的动力来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促进了蒸汽机车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的出现。由此可见,与材料中交通工具演变直接相关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思想解放的推动属于间接影响,不属于直接因素,排除A项;国家政策的调整不会直接推动其发展,与这一演变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这种演变使得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社会生活推动了这种演变,排除C项。故选D项。23.列宁曾说:“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推行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和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苏维埃俄国将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921年春,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B项正确;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废除,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推行,排除D项。故选B项。2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这段材料有助于了解(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苏俄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五年计划 D.日本的明治维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罗斯福新政前,实行的就是市场经济,在新政中,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而使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A项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推行的是计划经济,排除B项;苏联的五年计划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除C项;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25.当今世界AI智能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发展起来,以下图片同样呈现了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A.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根据“早期使用蒸汽机的美国煤矿”“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A项正确;“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说法均与题干图片“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宋代不仅在考试科目上做了重要调整,还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及殿试制度,同时确立了固定的考场(贡院),推行回避制度,建立了一套防止舞弊的措施,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明代推行“科举必由学校”,增加了童生试,又推行八股文,使考试向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当然这也带有负面效应。即使在废除科举制度前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为改革考试科目,还特开经济特科,以破格求才。——据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材料二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南巡抚端方联衔会奏:其中,各大臣以科举“阻碍学堂、妨碍人才”为由,“请宸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诏书一纸,乡试、会试、科考、岁考一律停止,行之千年的科举制终于寿终正寝。——据金满楼《这才是晚清》(1)结合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自宋至清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带有负面效应”的理由。(4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众大臣上书要求停罢科举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停罢科举的意义。(4分)(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2分)【答案】(1)变化:考试科目调整,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及殿试制度,确立了固定的考场,推行回避制度,建立防止舞弊的措施,“科举必由学校”,考试向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推行八股文,特开经济特科,破格求才。理由: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者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2)理由:“阻碍学堂、妨碍人才”。意义:有利于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3)示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解析】(1)变化:据材料“宋代不仅在考试科目上做了重要调整,还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及殿试制度,同时确立了固定的考场(贡院),推行回避制度,建立了一套防止舞弊的措施,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考试科目调整,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及殿试制度,确立了固定的考场,推行回避制度,建立防止舞弊的措施;据材料“明代推行‘科举必由学校’,增加了童生试,又推行八股文,使考试向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当然这也带有负面效应。即使在废除科举制度前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为改革考试科目,还特开经济特科,以破格求才”可知,材料体现明代推行“科举必由学校”,考试向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推行八股文,特开经济特科,破格求才。理由: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八股文的弊端进行分析即可,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者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2)理由:据材料“其中,各大臣以科举‘阻碍学堂、妨碍人才’为由,‘请宸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可知,众大臣上书要求停罢科举的理由是“阻碍学堂、妨碍人才”。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近代科学、人才、社会发展、解放思想、教育以及教育体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科举制的废止,有利于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3)示例:据材料“宋代不仅在考试科目上做了重要调整,还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及殿试制度,同时确立了固定的考场(贡院),推行回避制度,建立了一套防止舞弊的措施,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及材料“其中,各大臣以科举‘阻碍学堂、妨碍人才’为由,‘请宸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是宋代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而且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故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归纳总结材料出自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A》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报纸名称;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分析该交通工具传入的时代背景。(3分)(5)综合上述探究,说明报刊内容反映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1分)材料二(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今日”的具体时间、“临时大总统孙文”履任的地点和“中华民国”的性质。(3分)材料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服饰的名称和发明该服饰的民族,分析该服饰样式的变化所体现的发展趋向。(3分)材料四(4)据材料四、指出图中刊物的出版机构;结合所学,写出该机构涉及的出版内容。(2分)【答案】(1)3分名称:《申报》交通工具:轮船时代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2)3分时间: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3)3分服饰名称:旗袍民族:满族发展趋向:崇洋逐新(4)2分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5)1分时代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解析】【小题1】名称:结合所字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交通工具:据材料一可知,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轮船。时代背景:根据该材料一中所给信息,帽旗昌洋行等信息可知,交通工具传入的时代背景是洋务运动的开展。【小题2】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今日"的具体时间是1912年1月1日。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大总统孙文"履任的地点是南京。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小题3】服饰名称:根据材料三中图片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服饰的名称是旗袍。民族: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发明旗袍服饰的民族是满族。发展趋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旗袍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也蕴含了西方特色,中西结合该服饰样式的变化所体现的发展趋向是崇洋逐新。【小题4】出版机构:据材料四可知,图中刊物的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根据材料四图片结合所学可知,该机构涉及的出版内容是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小题5】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探究可知,各类报刊反应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服饰的变化等都呈现了新旧结合,中西结合的特点,因此报刊内容反映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是新旧并呈、多元发展。28.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