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哈师大附中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来影响种群数量的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3.下图甲表示某鱼类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净补充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种群净补充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代表出生率,b代表死亡率B.E点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C.G点对应图甲中E点,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捕捞后应使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F点4.东北“神兽”傻狍子,是中国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是猎人们最爱猎捕的野生动物之一,滥捕导致野生狍子数量急剧减少。我国于2000年8月1日发布: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对东北某林区一狍子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数量体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C.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t3时种群内狍子个体数量少于t2,个体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5.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4个锥形瓶分别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条件中进行培养,均获得“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准确计数锥形瓶中酵母菌数量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以后可能会下降C.锥形瓶Ⅱ和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相同D.锥形瓶Ⅳ最先达到K值,I最后达到K值6.某研究小组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图是该小组所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某同学将培养到第5天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统计五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值为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数时若将压在中方格边上酵母菌都算在内,会使计数结果偏大B.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培养到第5天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25N×105个/mLD.若培养到第7天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数开始减少,可能与代谢产物积累有关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8.某草原,狐和兔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B.狐和兔数量变化相互制约,是循环因果关系C.狐捕食兔种间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兔的发展和进化D.若兔逃避狐捕食能力提高,两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该曲线模型9.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寒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受气温上升的影响C.蚊类等昆虫在冬季来临时死亡主要受水分不足的影响D.非生物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10.生态位宽度表示被一个种群所利用的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指在一个资源序列上,两个物种利用相同等级资源而相互重叠的状况。物种生态位的宽度大小与生态位的重叠指数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相关研究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表1生态位宽度树种名生态位宽度西南红山茶(Camelliapitardii)0.6831猫儿屎(Decaisneainsignis)0.5516光叶琪桐(SophorajaponicaLinn.)0.5018野桐(Mallotusjaponicus)0.3133冬青(Ilexpurpurea)0.1121赤杨叶(Alniphyllumfortunei)0.1429华山松(Pinusarmandii)0.1429表2生态位重叠指数种名光叶琪桐西南红山茶猫儿屎野桐水杨叶冬青华山松光叶琪桐0.09240.0556001270.01410.07170.0144西南红山茶0.11280.08510.08001.10360.0162猫儿屎0.09390.15220.09190.0000野桐0.5940.09100.0000赤杨叶0.00000.0000冬青0.0136华山松A.西南红山茶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其竞争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B.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的物种之间往往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指数C.生态位宽度排名前2位的西南红山茶、猫儿屎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均有重叠D.赤杨叶和华山松没有生态位重叠,不存在种间竞争1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不同地块中获得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种群数量的单位为只)。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蚯蚓马陆蜘蛛鼠妇蜈蚣线虫蜗牛……物种数甲地954172287……47(种)乙地3165082……38(种)丙地1483165379……54(种)A.甲地的线虫可能属于该地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和样方法C.实验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热的特点D.调查结果表明丙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各种群密度均比乙地大12.云杉为中国宝贵树种,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县)及白龙江流域等地,生态学家对白龙江流域某地云杉林中两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两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云杉为林莺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B.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必然存在种间竞争C.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云杉林生物群落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次生演替13.下列关于群落叙述,正确的是()①沙市中山公园动物园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能构成一个群落②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③不同地段的种群常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④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⑤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区,群落中物种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A.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14.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群落中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物群落中两栖类动物较为罕见B.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狐狸耳朵和尾巴更大C.森林群落中生活于林下的人参叶薄,叶绿体颗粒大D.荒漠生物群落中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活内15.下列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点和速度不同但终点可能相同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群落结构简单到复杂的变化C.群落演替受环境影响,也与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变化有关D.矿区生态修复体现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6.某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树龄(年)株数树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2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075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A.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是松树C.栎树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17.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糖源不足时进行果醋发酵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醋酸菌发酵产生CO2B.酿酒过程中,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C.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缩短D.在泡菜坛中加入大量的糖、酒和香辛料,抑制有害菌的繁殖18.如图甲是酒精和醋酸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C.醋酸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酒精发酵D.乙图中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19.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DNA的提取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微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C.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湿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D.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细胞培养瓶等进行灭菌20.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黑茶(中国边疆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会产生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金黄色颗粒“金花”。研究人员对“金花”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金花”样品中加入蒸馏水制成样品悬液B.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统计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偏小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21.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下列关于培养基甲和乙是否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说法正确的是()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A.培养基甲能,培养基乙不能 B.培养基甲不能,培养基乙能C.培养基甲和乙都能 D.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22.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C.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D.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23.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胃肠道等局部组织感染。检验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大肠杆菌的代谢物能与伊红—亚甲蓝(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落呈深紫色。下列对该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测定前,滤杯、滤膜和滤瓶均需灭菌处理B.过滤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C.将过滤完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完成大肠杆菌的接种操作D.在EMB培养基上,只有大肠杆菌能正常生长并形成深紫色菌落24.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发酵工程时,优良菌种只能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获得B.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C.从微生物菌体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25.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②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③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时,需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才能积累谷氨酸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⑤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⑥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⑦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A.2项 B.3项 C.4项 D.5项26.科学家利用拟南芥的愈伤组织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愈伤组织生根的机理,结果如图所示。诱导生根的培养基(RIM)的配方中含有生长素(IAA),wei8是拟南芥生长素合成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诱导生根、生芽过程均需避光处理B.增加培养基中IAA的浓度,1组的生根效果会更好C.2、4组比较,没有遵循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D.培养基中的IAA和自身产生的生长素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27.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培养基编号浓度/mg·L-1m/%n/个6-BAIAA10.5076.73.120.177.46.130.266.75.340.560.05.0A.该实验证明了6-BA对菊花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没有影响B.1号培养基不利于试管苗生根,2号培养基利于形成丛生芽C.茎尖能形成丛生苗而不是单株苗的原因是离体和充足的营养条件D.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变量是丛芽的数量和生长状态28.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程①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层,②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c细胞只有AABB这一种类型C.过程③和④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获得的植物d,因为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正常配对,所以理论上是可育的29.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下技术和相应优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微型繁殖技术——打破生殖隔离B.单倍体育种技术——利于获得突变体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精准控制成体性状D.植物组织培养——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限制30.为了初步检测药物X和Y的抗癌活性,在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相同数量的肝癌细胞,使其贴壁生长,实验组加入等体积相同浓度的溶于二甲基亚砜(溶剂)的药物X或Y,对照组中也加入了一定的溶液,培养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结果组别细胞个数(个/孔)对照7.8×106药物X6.7×104药物Y5.3×105A.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设置了三个孔,可以减少实验误差B.可用胰蛋白酶处理使肝癌细胞脱落下来并进行计数C.对照组中加入的溶液是和实验组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D.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药物X的抗癌效果较好31.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毒的环境;②无菌的环境;③只使用合成培养基;④温度与动物的体温相近;⑤因在CO2培养箱中培养,故不需要O2;⑥多数动物细胞培养在7.2~7.4的pH环境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⑥32.下图是科研人员将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形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示意图,它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能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抗体制备过程中细胞融合的基础B.ADC能识别肿瘤细胞利用了药物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原理C.肿瘤细胞被ADC选择性杀伤而导致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33.如图表示培育转基因克隆羊和胚胎工程的部分操作流程,其中字母代表有关结构或个体,数字代表过程、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1-7所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B.通过1、2过程获取分散的细胞时,用到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C.图中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将细胞置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D.小羊h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三个个体34.科学家利用小鼠的成纤维细胞成功培育了克隆鼠,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A为培育到MⅡ期的卵母细胞B.克隆鼠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鼠成纤维细胞C.利用胚胎干细胞作为核供体更难培育克隆鼠D.在培养瓶中培养成纤维细胞时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35.如图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一个时期细胞已经开始出现分化B.内细胞团细胞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C.进行胚胎移植时,必须选用该图所示时期的胚胎D.该图表示透明带已破裂,出现了孵化现象36.iPS细胞,又称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是一种由哺乳动物成体细胞经导入转录因子等手段“脱分化”形成的多能干细胞,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力,理论上可以分化为成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差异一般是稳定的、不可逆的B.iPS细胞分化成的各种组织细胞中所含有的DNA和·RNA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利用健康人的成体细胞培养获取iPS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白血病患者不会发生免疫排斥D.iPS细胞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愈伤组织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能够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37.人的卵细胞膜电位为-70mV,当第一个精子接触到卵细胞膜时,卵细胞膜电位变为+10mV,由此阻止其它精子进入卵细胞。上述过程异常时,可出现双精入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相遇时,精子会释放多种酶B.精子触及卵细胞膜时,卵母细胞会排出第二极体C.双精入卵的受精卵会形成同卵双生的两个胚胎D.卵细胞膜反应时,膜电位改变的直接原因是精子带负电38.下图表示研究人员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代表体外受精,与体内受精不同的是体外受精前精子需要获能B.②代表早期胚胎培养,该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无细胞分化C.③代表胚胎分割,需均等分割桑椹胚的内细胞团,以免影响胚胎发育D.为选育出能泌乳的母奶牛,移植前需从胚胎的滋养层部位取样,做DNA分析鉴定性别39.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载体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下图表示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将成熟的精子放入ATP溶液中进行获能处理B.②采用体外受精技术,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于父母双方C.②③过程所用培养液的成分相同且都加入动物血清D.④过程需要对受体母鼠用相关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40.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B.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C.利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后代属于有性生殖D.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配子或受精卵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二、不定向选择题41.互花米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其植株高大、繁殖迅速,对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从光滩到潮上带分布有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些类群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可从互花米草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及种间关系等角度研究其生态位C.互花米草会抬高光滩的坡度,影响白茅、芦苇和碱蓬等植物对潮汐中营养的获取D.植被变化引发该区域鸟类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等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42.猎物种群数量与猎物种群的被捕食率、补充率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捕食者可以更有效的捕获猎物B.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点C.在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猎物种群数量可稳定在B点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B点时,其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大到C点并保持稳定43.自然界中生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常有两种应对策略,一种是通过增加个体数量来提高种群的存活率,称为r对策;另一种是通过增加个体的适应能力来提高种群的存活率,称为k对策。施行r对策的动物个体小,数目多,例如昆虫等;施行k对策的动物个体大,数目少,例如大型哺乳动物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施行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B.施行r对策的生物出生率高,死亡率低C.施行k对策的生物通常有抚育幼崽的行为以提高幼体存活率D.两种生活策略中k对策对种群基因的延续更有利44.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C.B的正确操作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后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45.骨髓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图是某杂交细胞制备示意图,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等B.选择免疫B细胞的原因主要是其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C.利用图中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还需要进行多次筛选D.可利用灭活的病毒使细胞膜上的分子重新排布诱导细胞融合三、简答题46.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__(前/后)滴加样液。(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_个(写出计算过程)。(4)根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_________(高于/低于)a批次。t1时,两批次培养的a、b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竞争的强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t2时两批次发酵液营养物质剩余量较少的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7.某野外调查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调查,获得以下资料,请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2)上述林中某生物的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_______。(3)东部群落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工人师傅们对该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4)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_______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48.将微生物接种在只缺少某种营养物质的基础培养基中,再将所缺的营养物质点植于平板上,该营养物质便逐渐扩散于植点周围。该微生物若需要此种营养物质,便在这种营养物质扩散处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圈,这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方法称为生长谱法。某兴趣小组尝试用生长谱法测定某种大肠杆菌对糖类(碳源)的需求情况,操作流程如下:Ⅰ.培养基的制备。该小组所用无碳培养基配方如表(加水定容至1L):成分NaClKH2PO4K2HPO4(HN4)2SO4MgSO4•7H2O琼脂质量/g10.50.520.220同时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溶液各50mLⅡ.将大肠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固体培养基混匀,倒平板。Ⅲ.将已凝固的平板背面用记号笔划分为四个区,并注明要点植的糖类名称。V.通过无菌操作分别加入蘸有不同糖类的无菌滤纸片,待平板吸收干燥后倒置培养24小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无碳培养基配方中加入(NH4)2SO4的目的是_____。对培养基及糖溶液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倒平板后用_____法进行接种。(2)该小组发现最终在培养基的四个区内均有菌落圈产生,但大小不同,据此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3)生长谱法还可用于某些营养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种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的筛选和鉴定,例如大肠杆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会产生一些营养缺陷型突变个体,现已纯化并制备出某营养缺陷型的菌悬液,但不清楚是氨基酸缺陷型、维生素缺陷型还是氨基酸-维生素缺陷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谱法设计实验进行鉴定,请将他们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思路: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不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基础培养基混匀,倒平板;将培养基划分成两个相等的区域A、B;A区_____、B区_____;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产生的区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49.科学家把4个与胚胎发育相关的特异性基因导入成年小鼠细胞,培养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称为iPS细胞,再将iPS细胞转入小鼠乙体内培养,结果如下图1所示。下图2表示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获取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细胞(2)克隆培养iPS细胞时,为了防止杂菌感染,需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在iPS细胞诱导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不具备干细胞功能的细胞,若用维生素C处理,能显著提高iPS细胞的诱导成功率,原因可能是维生素C可诱导某些基因___________。(3)研究人员将iPS细胞团注入缺乏T细胞的小鼠体内,细胞团能继续生长。由此可推测,图1中iPS细胞团逐渐退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图2中,研究人员需要对实验小鼠丙注射___________使其超数排卵,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再利用SrCl2溶液处理、激活卵母细胞,并在体外培养至[④]___________期,再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单倍体细胞。(5)研究发现,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能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该技术培育的单倍体动物可成为研究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功能的理想细胞模型。50.黑线姬鼠与小鼠是同科不同属的两个物种,其有极为相似的体型和生物学特性,为远缘异种克隆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下图为克隆黑线姬鼠的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成纤维细胞时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___。(2)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因此在核移植前要用胰蛋白酶将培养成纤维细胞分散开来。(3)可用___________处理(物理方法)重组细胞,使其分裂并发育为早期胚胎:选用卵母细胞作为细胞核的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4)为了提高早期胚胎的利用率,可以对桑葚胚进行___________处理,操作时要注意___________。哈师大附中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来影响种群数量的【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分析题图:①③使种群密度降低.①③是死亡率和迁出率;②④使种群密度上升,②④是出生率和迁入率,⑤通过影响①使种群数量减少,通过影响②使种群数量增多,则⑤是年龄组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⑥是性别比例,它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A错误;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B正确;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⑤是年龄组成,C错误;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识记种群的几种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标志重捕法常用来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公式为“种群密度(数量)/释放总数=重新捕获数/标记数”。【详解】A、根据公式可知种群密度=重新捕获数×释放总数÷标记数,即重新捕获数/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A错误;B、据图可知,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的高度,结果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的高度有关,C错误;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正确。故选D。3.下图甲表示某鱼类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净补充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种群净补充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代表出生率,b代表死亡率B.E点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C.G点对应图甲中E点,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捕捞后应使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F点【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的净补充量先增大后降低,该种群为S型增长曲线,a代表出生率,b代表死亡率,E点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分析图乙:种群的净补充量先增大后降低,该种群为S型增长曲线,F点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二者的差值是净补充量,A正确;B、E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E点之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为增长型种群,B错误;C、G点之前,净补充量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G点净补充量等于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图甲中E点,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D、分析图乙可知,F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捕捞后应使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F点,D正确。故选B。4.东北“神兽”傻狍子,是中国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是猎人们最爱猎捕的野生动物之一,滥捕导致野生狍子数量急剧减少。我国于2000年8月1日发布: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对东北某林区一狍子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数量体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C.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t3时种群内狍子个体数量少于t2,个体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其纵坐标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若这个比值小于1,则说明种群中个体数量在增加,反之,则是下降;该图示表示的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先增后减。【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种群数量表现为先增后减,不属于“S”型增长,A错误;B、t1时种群中个体数量还在增加,过了这个点,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在下降,故此时种群内狍子的个数量体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B正确;C、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一直在下降,数量并没有达到K值,此后狍子数量一直在下降,C错误;D、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体数量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也就是t1之后狍子数量随时间一直在减少,因此t3时种群数量少于t2,但生存压力并不只来自于种群数量本身,还与环境有关,由题中信息可知,个体生存压力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猎捕等,因此t3时个体生存压力大于t2时,D错误。故选B。【点睛】正确读懂题干中信息,理解图标中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是本题最大的“陷阱”。5.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4个锥形瓶分别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条件中进行培养,均获得“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准确计数锥形瓶中酵母菌数量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以后可能会下降C.锥形瓶Ⅱ和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相同D.锥形瓶Ⅳ最先达到K值,I最后达到K值【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锥形瓶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锥形瓶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锥形瓶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详解】A、用血细胞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法,可估算锥形瓶中酵母菌数量,A错误;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以后,;由于有毒物质积累,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B正确;C、锥形瓶Ⅲ中培养液多于锥形瓶Ⅱ中的培养液,表明锥形瓶Ⅲ中的K值大于Ⅱ中,C错误;D、锥形瓶Ⅳ最先达到K值,Ⅲ最后达到K值,D错误。故选B。6.某研究小组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图是该小组所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某同学将培养到第5天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统计五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值为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数时若将压在中方格边上的酵母菌都算在内,会使计数结果偏大B.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培养到第5天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25N×105个/mLD.若培养到第7天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数开始减少,可能与代谢产物积累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种群数量先逐渐增加后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减少,同时酵母菌的代谢产物积累,改变培养液的理化性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酵母菌的生长与繁殖。【详解】A、计数时应将中方格内、相邻两边及顶点处的酵母菌计数在内,若将压在中方格边上的酵母菌都算在内,会使计数结果偏大,A正确;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每天的数据形成自身前后对照即可,B错误;C、培养到第5天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N×25×10)/(0.1×10-3)=25N×105个/mL,C正确:D、若培养到第7天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数开始减少,可能与营养物质消耗和代谢产物积累有关,D正确。故选B。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详解】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A正确;B、图中的C点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C错误;D、不同生存环境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故选A。8.某草原,狐和兔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B.狐和兔数量变化相互制约,是循环因果关系C.狐捕食兔的种间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兔的发展和进化D.若兔逃避狐捕食能力提高,两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该曲线模型【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详解】A、据图分析,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说明狐和兔种群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A错误;B、兔种群数量增加会使狐数量增加(食物增多),兔减少,狐数量也会减少(食物不足),符合循环因果关系,B正确;C、狐和兔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狐捕食兔的种间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兔的发展和进化,C正确;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随着猎物逃避捕食的能力提高,捕食者的捕食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两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该曲线模型,D正确。故选A。9.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寒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受气温上升的影响C.蚊类等昆虫在冬季来临时死亡主要受水分不足的影响D.非生物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故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B、寒温带地区的种子大多在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春季气温上升,有利于种子萌发,B正确;C、蚊类等昆虫在冬季来临时死亡主要受气温降低的影响,C错误;D、非生物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无反馈作用,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B。10.生态位宽度表示被一个种群所利用的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指在一个资源序列上,两个物种利用相同等级资源而相互重叠的状况。物种生态位的宽度大小与生态位的重叠指数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相关研究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表1生态位宽度树种名生态位宽度西南红山茶(Camelliapitardii)0.6831猫儿屎(Decaisneainsignis)0.5516光叶琪桐(SophorajaponicaLinn.)0.5018野桐(Mallotusjaponicus)0.3133冬青(Ilexpurpurea)0.1121赤杨叶(Alniphyllumfortunei)0.1429华山松(Pinusarmandii)0.1429表2生态位重叠指数种名光叶琪桐西南红山茶猫儿屎野桐水杨叶冬青华山松光叶琪桐0.09240.05560.01270.01410.07170.0144西南红山茶0.11280.08510.08001.10360.0162猫儿屎0.09390.15220.09190.0000野桐0.5940.09100.0000赤杨叶0.00000.0000冬青0.0136华山松A.西南红山茶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其竞争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B.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的物种之间往往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指数C.生态位宽度排名前2位的西南红山茶、猫儿屎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均有重叠D.赤杨叶和华山松没有生态位重叠,不存在种间竞争【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宽度表示被一个种群所利用的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指在一个资源序列上,两个物种利用相同等级资源而相互重叠的状况。【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西南红山茶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其竞争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A正确;B、自然界中环境资源有限,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的物种之间往往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指数,B正确;C、由表2可知,猫儿屎与华山松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C错误;D、赤杨叶和华山松没有生态位重叠,说明这两个物种不存在共用的资源,不存在种间竞争,D正确。故选C。1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不同地块中获得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种群数量的单位为只)。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蚯蚓马陆蜘蛛鼠妇蜈蚣线虫蜗牛……物种数甲地954172287……47(种)乙地3165082……38(种)丙地1483165379……54(种)A.甲地的线虫可能属于该地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和样方法C.实验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热的特点D.调查结果表明丙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各种群密度均比乙地大【答案】A【解析】【分析】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据表所知,乙地的线虫数量较其他物种的数量多,所以可能是该地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A正确;B、在统计丰富度时,通常采用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特点,C错误;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丙地的物种丰富度比乙地大,但丙地的蜘蛛的种群密度比乙地小,D错误。故选A。12.云杉为中国宝贵树种,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县)及白龙江流域等地,生态学家对白龙江流域某地云杉林中两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两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云杉为林莺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B.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必然存在种间竞争C.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云杉林生物群落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次生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是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详解】A、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A正确;B、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由于主要的栖息场所和食物部位不同,不一定存在竞争,B错误;C、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该云杉林生物群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B。1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沙市中山公园动物园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能构成一个群落②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③不同地段的种群常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④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⑤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极度干旱区,群落中物种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A.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二)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①沙市中山公园动物园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能构成一个群落,①正确;②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了条件,苔藓会使岩石进一步分解,②错误;③不同地段的种群常呈镶嵌分布,是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③正确;④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不同的季节群落的组成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④正确;⑤沙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极度干旱区,群落中物种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⑤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群落中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物群落中两栖类动物较为罕见B.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狐狸耳朵和尾巴更大C.森林群落中生活于林下的人参叶薄,叶绿体颗粒大D.荒漠生物群落中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活内【答案】B【解析】【分析】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详解】A、草原上地面的平坦开阔、障碍物少,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A正确;B、高纬度地区风大,温度很低,狐狸耳朵和尾巴较圆且短,而在低纬度的非洲地带,狐狸耳朵和尾巴大而长,B错误;C、林下光线相对较弱,森林群落中生活于林下的人参叶薄,叶绿体颗粒大,便于适应弱光环境,C正确;D、荒漠地区缺水,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D正确。故选B。15.下列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点和速度不同但终点可能相同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群落结构简单到复杂的变化C.群落演替受环境影响,也与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变化有关D.矿区生态修复体现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会发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初生演替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发生在保留了原来土壤条件或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因此两者发生的起点不同;初生演替需要先形成植被生存的土壤基础,因此速度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且相同,两者演替的终点可能相同,A正确;B、初生演替是从群落结构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而次生演替可以是从群落复杂到简单的变化,即逆行演替,B错误;C、群落演替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土壤等,也与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变化有关,C正确;D、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故选B。16.某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树龄(年)株数树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2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075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A.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是松树C.栎树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森林中不同种群的植物的分层决定于光照条件,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层。【详解】A、火灾后仍具备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留有种子、根系,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B、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是赤杨,树龄>5年的数量最多,B错误;C、栎树种群幼龄个体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D、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错误。故选C。17.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糖源不足时进行果醋发酵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醋酸菌发酵产生CO2B.酿酒过程中,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C.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缩短D.在泡菜坛中加入大量的糖、酒和香辛料,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答案】B【解析】【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2、当O2、糖源都充足时能将糖分解成醋酸,反应简式为C6H12O6+2O22CH3COOH(醋酸)+2H2O+2CO2+能量;当缺少糖源时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2H5OH+O2CH3COOH(醋酸)+H2O+能量。3、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4、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详解】A、当缺少糖源时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2H5OH+O2CH3COOH(醋酸)+H2O+能量,A错误;B、酿酒时主要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酒精发酵,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B正确;C、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会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因此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C错误;D、在泡菜坛中加入一定量的香辛料和酒,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而糖的加入是为了调味,过多时容易引起有害菌繁殖,D错误。故选B。18.如图甲是酒精和醋酸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C.醋酸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酒精发酵D.乙图中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④是醋酸菌发酵形成醋酸的过程。【详解】A、因为醋酸菌可利用酒精生产醋酸,但酵母菌不能利用醋酸生产酒精,故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A正确;B、甲装置中,阀b控制排气,阀a控制进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a以创造缺氧环境,适时打开阀b几秒钟以排出产生的CO2,B错误;C、醋酸菌是嗜热菌,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35°C,酵母菌适宜的温度为28°C,因此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酒精发酵时的温度,C正确;D、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反应场所在线粒体;过程④表示果醋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但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③和④过程的反应场所不同,D正确。故选B。19.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DNA的提取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微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C.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湿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D.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细胞培养瓶等进行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详解】A、动、植物细胞DNA的提取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保证无菌环境,而微生物的培养不能加入抗生素,B错误;C、一般用湿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C错误;D、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细胞培养瓶等进行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D。20.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黑茶(中国边疆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会产生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金黄色颗粒“金花”。研究人员对“金花”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金花”样品中加入蒸馏水制成样品悬液B.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统计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偏小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分离、纯化和保存菌株的一般过程为:取样→制成样品悬液→涂布→划线→接种。2、分离和纯化细菌需多次进行选择培养。3、利用平板划线法纯化目的菌,接种环在划线前后均要进行灼烧灭菌。【详解】A、向“金花”样品中加入无菌水制成样品悬液,A错误;B、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因为相连的菌株可能会融合形成一个菌落,故统计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小,B正确;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以通过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一步纯化,C正确;D、菌种鉴定有多种方法,而通过DNA测序鉴定的方法被誉为金标准,D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的结果比传统生化鉴定更为直接,鉴定结果也更为可靠,D正确。故选A。21.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下列关于培养基甲和乙是否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说法正确的是()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A.培养基甲能,培养基乙不能 B.培养基甲不能,培养基乙能C.培养基甲和乙都能 D.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答案】D【解析】【分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鉴定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刚果红染液。据表分析:甲、乙两个培养基配方中,都有刚果红染液,甲为液体培养基,且碳源为淀粉和纤维素,乙为固体培养基,碳源为淀粉。【详解】A、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甲中没有琼脂,是液体培养基,A错误;B、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乙的碳源为淀粉,其他能够利用淀粉为能源的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C、根据A、B选项可知,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C错误;D、根据A、B选项可知,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D正确。故选D。22.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C.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D.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以化合物A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A正确;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C、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C正确;D、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对菌种“纯化”,D错误。故选D。23.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胃肠道等局部组织感染。检验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大肠杆菌的代谢物能与伊红—亚甲蓝(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落呈深紫色。下列对该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测定前,滤杯、滤膜和滤瓶均需灭菌处理B.过滤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C.将过滤完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完成大肠杆菌的接种操作D.在EMB培养基上,只有大肠杆菌能正常生长并形成深紫色菌落【答案】D【解析】【分析】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目的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可以鉴别微生物。【详解】A、测定前,滤杯、滤膜和滤瓶需要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B、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杂菌污染,B正确;C、由于过滤完后细菌黏附在滤膜上,将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可将黏附的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C正确;D、EMB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D。24.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发酵工程时,优良菌种只能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获得B.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C.从微生物菌体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答案】B【解析】【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1)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2)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4、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详解】A、发酵工程中的优良菌种可以从自然界筛选,也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手段获得,A错误;B、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B正确;C、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指微生物的菌体,而不是代谢物,C错误;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D错误。故选B。25.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②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③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时,需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才能积累谷氨酸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⑤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⑥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⑦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A.2项 B.3项 C.4项 D.5项【答案】C【解析】【分析】1、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如果培养液中溶氧量不足,生成的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控制好温度也会有利于谷氨酸高效持久的大量合成。2、微生物肥料利用了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来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常见的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等。3、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禽、家畜增重快,产奶或产蛋量显著提高。【详解】①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依据的原理都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改变微生物的遗传性状,进而可以从中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①正确;②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其中的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并不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获得,②错误;③⑥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时,需在中性或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境电商新零售培训课件
- 二零二四年度环保节能型锅炉改造安装合同3篇
- 2024年住宅区围栏供应与安装协议样本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发布定金合同3篇
- 2024年二手安置房销售合同2篇
- 二手三轮电动车购销合同(2024版)3篇
-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的转让价格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许可合同:知名品牌与小型企业之间的品牌许可合作3篇
- 2024产品售后服务合同
- 13《安全记心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宪法是根本法教案-2.宪法是根本法-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版)
- 艺坊寻美-艺术实践体验坊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教学计划(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
- 测试卷01(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一上册综合)-【中职专用】中职高二数学题型精析通关练(解析版)
- 肿瘤科进修汇报课件
- 2024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甲卷诗歌鉴赏试题讲评课件
- 任务二:诗歌朗诵教案 人教版
- 2024年新华社招聘122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职院校高水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 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