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6000多年,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属于长江下游,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与材料题意不符,A项错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京,不属于长江流域,故B项错误;半坡遗址位于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故排除D项。2.如图是哪个朝代曾经实行的管理制度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服制度是在商朝时期推行的制度,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下表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部分)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申姜中国周厉王齐姜齐国周宣王苏改苏国周幽王姜氏齐国陈妫陈国㠱孟姜㠱国番改番国丰妊单丰国褒姒褒国据表可知,西周晚期A.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B.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C.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上表显示周王的联姻对象有中国、齐国、番国等诸侯国,根据所学可知,周朝的统治者就是利用姻亲关系巩固和扩大以姬姓为首的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故B项正确。一夫多妻制在西周以前就已经盛行,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周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故C项排除。西周晚期周王地位日趋衰弱,故D项排除。4.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 B.井田制土地私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 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器使用较为普遍,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5.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体现了儒家“仁”、“德”的思想,“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尚贤者,政之本也”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大强国。”下列属于“秦国新法”内容的是①土地私有②提倡节俭③奖励军功④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国新法十年”“秦成为第一大强国”等信息可知,范文澜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①正确;奖励耕战,军功授爵,③正确;建立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正确;没有提倡节俭,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7.《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淹谷,千八百里”。后经学者考证,该工程为A.秦长城B.直道C.五尺道D.灵渠【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九原郡,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建的三十六郡之一,是蒙田修筑秦直道北方的终点,B项正确;秦长城是从甘肃临洮开始,排除A项;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排除C项;灵渠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渠道,排除D项。故选B项。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尊崇儒术 D.张骞通西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项正确;汉武帝没有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A项;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思想上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9.《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②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③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④“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因为“缣(细绢)贵而简重”,所以蔡伦利用一些便宜易得的原料改进造纸术,这说明传统的书写材料使用不便,所以推动了“蔡侯纸”的出现,③正确;根据“自是莫不从用焉”可知④正确,故答案为D;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纸,①错误;魏晋时期纸开始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②错误;故ABC排除。10.钱穆先生这样描述唐代中枢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①发出。经皇帝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下达②加予复核。若它反对此项诏书,可将原诏书批注送还。每一命令,必须由其副署,才能正式生效,然后送③执行。①②③对应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门下省、御史台、尚书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因此①②③对应的机构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与②对应,排除B项;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与①对应,排除C项;唐朝御史台负责监察,并非审核政令,排除D项。故选A项。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基本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下表中朝代填写正确的是()魏220-265十六国②东魏④蜀221-263西魏北周吴222-280①宋齐③陈A.①东晋②前秦③越④北汉 B.①西晋②北魏③越④北齐C.①东晋②北魏③梁④北齐 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十六国对峙和南北朝对峙四个阶段,①为东晋政权,②为北魏政权,③为梁政权,④为北齐政权,第三组符合对应完整,C项正确;第一组中只有①对应东晋正确,其他对应错误,排除A项;第二组中②北魏④北齐对应正确,①西晋③越对应错误,排除B项;第四组中②北魏③梁对应正确,①西晋④北汉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2.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反映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有①雕版印刷术②孙思邈著《唐本草》③僧一行算出地球赤道长度④火药开始用于战争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晚唐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故①正确;②唐朝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医方,故②错误;③唐代僧一行第一次实测出子午线的长度,他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故③错误;④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故④正确。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13.王夫之说:“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以下始于隋朝的制度有①九品中正制②租庸调制③科举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都是在隋朝时期形成的制度,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时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是在唐朝时期推行的,因此ABD排除。故选C。14.《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答案】A【解析】材料“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体现的是重视民生和轻徭薄赋,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15.《吕氏春秋》有言:“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尽地力之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可知,《吕氏春秋》认为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无天子”,强调天子的重要性,强调统一的重要性,与“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表达的观念相符,C项正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没有体现天子和统一的重要性,排除A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强调的是改革,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B项;“尽地力之教”强调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唐太宗①派兵灭西突厥②打败东突厥,威震北方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之所以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原因是其对少数民族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打败东突厥,对东突厥的策略是“全齐部落,顺其土俗”,是当时开明民族政策的重要表现,②③正确,D符合题意;派兵灭西突厥属于武力震慑手段,①错误,C排除;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④错误,AB排除。故选D。17.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 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可知,王猛在前秦政权中,担任汉制官职,说明的是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进行统治,A项正确;仅从苻坚个人的行为,是无法说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隔阂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下图是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图。这一变化说明()A.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 B.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C.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D.南方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3世纪前后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世纪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分立,北方社会环境动荡,导致北方人口南迁,说明当时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D项正确;仅从局部地区来看,是无法得出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A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宋朝,排除B项;仅从局部地区的人口来看,无法得出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9.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体现了A.以民为本思想 B.重农抑商思想C.众生平等思想 D.农业科技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因此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B。20.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僧人是传颂佛教文化的,但是“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说明其为在中国发展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主旨是要求子女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但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排除叙述过于绝对,且没有佛经其他内容比较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因为题干未涉及中国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排除C项;由题干可知,《父母重经》是中国唐代本土僧人编写的佛教伪经,不是从印度佛教中翻译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21.历史逻辑推导能力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思维能力。下列推导符合逻辑的是()A.阶级关系新变化——铁犁牛耕——旧的贵族等级体系瓦解B.秦暴政速亡——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C.分封制易形成割据——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七国之乱”D.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创立——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吸取秦朝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措施,因此出现了“文景之治”,B项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引发了阶级关系的变动,排除A项;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是士族政治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2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考古资料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并不一定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故排除A项;考古是认知历史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故排除C项;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历史研究应该采用多方面的资料进行考证,综合研究以得出历史结论,故选B。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23.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三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和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机构。用一句话概括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意义。【答案】(1)华夏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也可);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发展壮大或分布更为广泛也可)。(2)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民族矛盾。(3)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吐蕃、靺鞨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意义: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或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或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疆域)【解析】小问1】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华夏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也可);根据材料“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可分析出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发展壮大或分布更为广泛也可)。【小问2】根据材料“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分析出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可分析出大大缓解民族矛盾。【小问3】少数民族:根据材料“西域、西南、东北”并结合唐朝史实可分析出突厥、回纥、吐蕃、靺鞨。统治机构: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意义:根据材料“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可分析出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或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或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疆域)2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还体现在选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并简述其历史进步性。【答案】(1)名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志:科举制进步性: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名称:根据材料“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制度“三个环节”具体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根据材料“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小问2】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是科举制的建立。进步性:根据材料”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意义和进步性是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可知,科举制同样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6000多年,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属于长江下游,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与材料题意不符,A项错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京,不属于长江流域,故B项错误;半坡遗址位于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故排除D项。2.如图是哪个朝代曾经实行的管理制度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服制度是在商朝时期推行的制度,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下表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部分)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申姜中国周厉王齐姜齐国周宣王苏改苏国周幽王姜氏齐国陈妫陈国㠱孟姜㠱国番改番国丰妊单丰国褒姒褒国据表可知,西周晚期A.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B.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C.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上表显示周王的联姻对象有中国、齐国、番国等诸侯国,根据所学可知,周朝的统治者就是利用姻亲关系巩固和扩大以姬姓为首的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故B项正确。一夫多妻制在西周以前就已经盛行,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周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故C项排除。西周晚期周王地位日趋衰弱,故D项排除。4.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 B.井田制土地私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 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器使用较为普遍,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5.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体现了儒家“仁”、“德”的思想,“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尚贤者,政之本也”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大强国。”下列属于“秦国新法”内容的是①土地私有②提倡节俭③奖励军功④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国新法十年”“秦成为第一大强国”等信息可知,范文澜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①正确;奖励耕战,军功授爵,③正确;建立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正确;没有提倡节俭,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7.《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淹谷,千八百里”。后经学者考证,该工程为A.秦长城B.直道C.五尺道D.灵渠【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九原郡,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建的三十六郡之一,是蒙田修筑秦直道北方的终点,B项正确;秦长城是从甘肃临洮开始,排除A项;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排除C项;灵渠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渠道,排除D项。故选B项。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尊崇儒术 D.张骞通西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项正确;汉武帝没有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A项;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思想上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9.《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②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③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④“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因为“缣(细绢)贵而简重”,所以蔡伦利用一些便宜易得的原料改进造纸术,这说明传统的书写材料使用不便,所以推动了“蔡侯纸”的出现,③正确;根据“自是莫不从用焉”可知④正确,故答案为D;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纸,①错误;魏晋时期纸开始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②错误;故ABC排除。10.钱穆先生这样描述唐代中枢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①发出。经皇帝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下达②加予复核。若它反对此项诏书,可将原诏书批注送还。每一命令,必须由其副署,才能正式生效,然后送③执行。①②③对应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门下省、御史台、尚书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因此①②③对应的机构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与②对应,排除B项;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与①对应,排除C项;唐朝御史台负责监察,并非审核政令,排除D项。故选A项。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基本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下表中朝代填写正确的是()魏220-265十六国②东魏④蜀221-263西魏北周吴222-280①宋齐③陈A.①东晋②前秦③越④北汉 B.①西晋②北魏③越④北齐C.①东晋②北魏③梁④北齐 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十六国对峙和南北朝对峙四个阶段,①为东晋政权,②为北魏政权,③为梁政权,④为北齐政权,第三组符合对应完整,C项正确;第一组中只有①对应东晋正确,其他对应错误,排除A项;第二组中②北魏④北齐对应正确,①西晋③越对应错误,排除B项;第四组中②北魏③梁对应正确,①西晋④北汉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2.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反映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有①雕版印刷术②孙思邈著《唐本草》③僧一行算出地球赤道长度④火药开始用于战争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晚唐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故①正确;②唐朝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医方,故②错误;③唐代僧一行第一次实测出子午线的长度,他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故③错误;④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故④正确。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13.王夫之说:“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以下始于隋朝的制度有①九品中正制②租庸调制③科举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都是在隋朝时期形成的制度,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时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是在唐朝时期推行的,因此ABD排除。故选C。14.《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答案】A【解析】材料“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体现的是重视民生和轻徭薄赋,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15.《吕氏春秋》有言:“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尽地力之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可知,《吕氏春秋》认为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无天子”,强调天子的重要性,强调统一的重要性,与“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表达的观念相符,C项正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没有体现天子和统一的重要性,排除A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强调的是改革,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B项;“尽地力之教”强调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唐太宗①派兵灭西突厥②打败东突厥,威震北方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之所以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原因是其对少数民族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打败东突厥,对东突厥的策略是“全齐部落,顺其土俗”,是当时开明民族政策的重要表现,②③正确,D符合题意;派兵灭西突厥属于武力震慑手段,①错误,C排除;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④错误,AB排除。故选D。17.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 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可知,王猛在前秦政权中,担任汉制官职,说明的是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进行统治,A项正确;仅从苻坚个人的行为,是无法说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隔阂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下图是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图。这一变化说明()A.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 B.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C.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D.南方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3世纪前后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世纪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分立,北方社会环境动荡,导致北方人口南迁,说明当时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D项正确;仅从局部地区来看,是无法得出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A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宋朝,排除B项;仅从局部地区的人口来看,无法得出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9.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体现了A.以民为本思想 B.重农抑商思想C.众生平等思想 D.农业科技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因此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B。20.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僧人是传颂佛教文化的,但是“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说明其为在中国发展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主旨是要求子女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但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排除叙述过于绝对,且没有佛经其他内容比较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因为题干未涉及中国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排除C项;由题干可知,《父母重经》是中国唐代本土僧人编写的佛教伪经,不是从印度佛教中翻译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21.历史逻辑推导能力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思维能力。下列推导符合逻辑的是()A.阶级关系新变化——铁犁牛耕——旧的贵族等级体系瓦解B.秦暴政速亡——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C.分封制易形成割据——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七国之乱”D.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创立——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吸取秦朝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措施,因此出现了“文景之治”,B项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引发了阶级关系的变动,排除A项;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是士族政治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2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考古资料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并不一定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故排除A项;考古是认知历史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故排除C项;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历史研究应该采用多方面的资料进行考证,综合研究以得出历史结论,故选B。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23.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三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和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机构。用一句话概括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意义。【答案】(1)华夏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也可);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发展壮大或分布更为广泛也可)。(2)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二手房交易中介服务标准化协议版
- 2024年借款保障条款范本协议版
-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4年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与税务咨询合同
- 2024年住宅建筑施工协议标准模板版B版
- 江南大学《产品开发》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美学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专用餐饮业务承包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咨询协议模版版
- 佳木斯大学《儿童发育保健护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与整改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 《解决问题的技巧》课件
- 管理者的思维模式转变
- 保健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 云化架构超算中心设计方案
- 降低住院患者外出率品管圈汇报课件
-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 健康体适能教学课件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报告
- 智能两轮电动车行业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