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历史基础模块专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壹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贰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叁南朝的兴替和北朝的民族融合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目录伍秦汉时期对外关系的发展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内容导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长期分裂与局部统一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首先是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然后是西晋的短暂统一,随后东晋偏安一隅,而此时,北方“十六国”政权林立。之后,北魏统一北方。北魏与其分裂而相继形成的东魏、西魏、北周及北齐合称北朝,与南朝的宋、齐、梁、陈政权长期对峙。这一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使江南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人口的流动及长期交往给民族大融合带来了契机。第壹讲董卓之乱与割据势力混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的统治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后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董卓进入洛阳,他废汉少帝,立汉献帝,独揽朝政。次年,关东割据势力推举袁绍为盟主,联兵讨伐董卓。董卓退守长安后不久,为其亲信吕布所杀。董卓死后,关东联盟瓦解,各方割据势力混战不已。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史称“官渡之战”。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击溃袁军,奠定了其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董卓之乱与割据势力混战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曾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另外他还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官渡之战后,军阀混战的局面开始向三国鼎立的方向发展。曹操征服乌桓,基本统一北方。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势力迅速壮大起来。孙权以江东为根据地,向外扩展。“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魏”。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直至公元229年,孙权才称帝,建立吴国,史称“孙吴”。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三国”时期是指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的历史时期。但是,其中魏、蜀、吴同时存在的时间仅51年。另外,当人们从大视角谈论三国历史的时候,通常将东汉末年名存实亡的那段历史纳入三国范畴。因此,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等。曹丕当政后,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禁止妇人、宦官及外戚干政,并确立了九品中正制;以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教、礼乐,并选用贤智之士。至魏明帝时,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三国的统治刘禅继位为帝,拜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死后,国势日渐衰弱。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孙权与世家大族“隔江自保”。孙权病逝后,孙吴政权内乱连年不断。公元280年,孙吴政权灭亡,标志着三国鼎立时期和东汉末年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课题研究如果历史是一个舞台,三国时期的主角就是曹魏、蜀汉和孙吴,你最喜欢哪个政权?你支持的政权最终取胜了吗?从他们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况,谈谈原因。第贰讲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的偏安十六国的分裂与统一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公元316年,刘曜攻破长安,西晋愍帝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战争与腐朽黑暗的统治不仅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还使得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南迁人口以十万计,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西晋的短期统一晋武帝晋惠帝八王之乱“荆扬之争”中,荆是指荆州,扬是指扬州。荆州处于扬州上游,乃军事重镇,其经济实力也很强大。而扬州是政治中心。荆扬之争是指两方围绕中央权力展开的政治军事斗争。“王敦之乱”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在武昌遥控朝廷。明帝继位后反击王敦,反叛的王敦突然病死,叛军遂瓦解。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北士族的支持下,在相对安宁的江南建立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建立之初,为立足江南,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一面加强士族内部团结,一面实行休养生息、安置流民的政策,一度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加之将领、权臣野心膨胀,由此引发的“荆扬之争”“王敦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及百姓的生活。东晋后期,士族大肆兼并土地,争夺人口,农民赋税沉重。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东晋的偏安十六国历史可以淝水之战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一度统一北方的氐族前秦政权最强。后期则是各割据政权混战,直至鲜卑拓跋部崛起,并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在淝水之战前,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是“十六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统一北方。前秦建都长安,与偏安江南的东晋对峙。十六国的分裂与统一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的混战中,而南方的东晋不思进取,错过收复北方的大好时机,偏安一隅,在不断的内部斗争中日益衰弱。十六国时期,虽然经济遭到破坏,但是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第叁讲南朝各代的兴替北魏兴起北魏分裂与北周统一北方南朝的兴替和北朝的民族融合420年至589年近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刘宋疆域最大,存在时间最长,而陈是南朝疆域最小的朝代,齐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朝代。南朝各代的兴替萧衍,字叔达。他笃信佛教,在各地修筑寺院,饼多次舍身做“寺奴”,群臣筹钱赎回,人称菩萨皇帝。刘裕,刘宋,宋武帝,“寒人掌机要”,帝王更迭频繁萧衍,萧梁,梁武帝,侯景之乱,南朝从此处于明显劣势方陈霸先,陈朝,主不问政事,耽于酒色,为隋朝所灭中国北方先后存在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遂称“北朝”。由于北朝长期与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拓跋部于混战中崛起,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度。俸禄制的实施为新制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在经济上,颁布均田制和租调制。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设立三长制。北魏兴起迁都洛阳。有利于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民族融合。这类移风易俗的举措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推动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在极大地促进北魏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均田制北魏兴起授田数量特征义务露田男子15岁以上受露田(只种谷物)40亩,妇人20亩。为子轮种,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奴婢受田同良民可种植谷物,但土地不得买卖,且死后或70岁后需返还给国家农民需向政府缴纳田租、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及兵役桑(麻)田桑田按制每人可拥有20亩,非桑之乡给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可种植桑、榆和枣树,可买卖,且不需返还给国家六镇之乱与其他各族人民发动的起义,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最后起义被镇压,但是高欢趁机掌握军权。公元534年,高欢拥年幼的元善为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东魏屡败于西魏。北魏分裂与北周统一北方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是公元524年由于六镇鲜卑将士待遇不如洛阳鲜卑新贵而引发的反汉化起义。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帝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北齐”。但高洋死后,社会矛盾加剧。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即位称帝,史称“北周”。佛教大盛,因此,周武帝灭佛,强制僧尼还俗,改革后,北周国力空前强盛。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周武帝死后,朝政大权落于外戚杨坚手中,杨坚挟幼帝以号令中外。至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灭亡。第肆讲九品中正制和士族制度府兵制田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曹丕称帝后,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把品评士人的权力收归政府。从此,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曹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标志着士族制度的形成。士族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权阶级。士族之外的地主则称为“庶族”。九品中正制和士族制度士族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士族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甚至不愿同坐。东晋末年以后,由于世家大族长期滋养的骄奢、清高,不理政务实事,这给了庶族发展的契机。从此,士族逐渐没落,庶族崛起。府兵编入军籍,兵士自备武器,平时参加生产,免除租调劳役,战时应征打仗。训练严格,战斗力较强。不断扩大招募对象,吸纳了许多汉人。府兵制建立以后,宇文泰及其继任者们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将府兵中央化。经过改革,府兵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北周终于灭掉北齐,重新统一中国北方。府兵制“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田制曹魏下令推行屯田制。屯田有民屯、军屯和商屯三种。屯田制使流民与土地结合,不仅稳定了社会秩序,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至西晋时期颁布占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负担有一定程度减轻。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农民需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役及兵役。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封建化。均田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种较为完备的土地制度,施行长达300多年,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伍讲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首先,耕作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齐民要术》记载农具有20多种,还有新农具不断产生。其次,兴修水利。最后,开发边疆地区。人口的大量南迁不仅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南迁是江南农业得以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多注重发展农业,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六朝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时江南农业逐步得到开发,经济地位逐步上升,逐渐超过北方,为日后取代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打下基础。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主要以丝织业为主。孙吴培育出的“八辈之蚕”,产丝质量很高,享有盛名。除吐鲁番外,于阗一带也有棉织品。冶炼业钢铁冶炼和铸造技术获得了显著发展。百炼钢工艺已相当成熟,还发明了灌钢法。已在南方被普遍使用,普遍地用于农具和手工工具的制造。制瓷业此时已开始确立体系。南方地区盛产青瓷。北方以白瓷为主。还发明了“釉中挂彩”技术。瓷器更加精美。造纸业造纸技术有了明显进步,且工序更加精细,使纸张质量有所提高。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此时,南北各地均建有官私纸坊。社会生活的变化衣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士大夫多着宽衣大袖,因此,“宽衣博带”成为南方的普遍服装款式。北方服饰是汉族和北族服饰的融合,盛行胡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首服多承袭汉制。魏晋男子还喜欢穿木屐。食在饮食方面,南北方的习俗也大相径庭。南方以稻米为主食,兼食粟、麦。北方盛行面食,以种类繁多的饼为主。三国时期,蜀汉发明了馒头。北魏时,人们已会炸油饼。胡饼、羊肉串成为内地人喜爱的美食。乳制品也成为常见的食物。此外,三国以后,饮茶之风开始盛行。社会生活的变化行交通工具仍主要是舟、车、轿等。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舟船也越来越普及。至魏晋时期,牛车成为主要的陆行工具。上等牛车高大宽敞,装棚施幔,车厢内铺席设几,可任意坐卧。住胡床随着少数民族内迁而进入中原地区。垂足坐的习俗因而问世,器具方式和家具设施开始由低转高,高型坐具除胡床外,又增加了椅、凳、墩等。床榻和席地而坐的习俗逐渐改变。佛教的传入也影响了家具上的装饰纹样。第陆讲科学技术玄学的流行与佛教、道教的发展史学和文学的发展艺术大放异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科学技术这一时期,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发现了“岁差”。祖冲之计算出了一年是365.24281481日,与现代科学计算所得只相差约52秒。《大明历》中,使历法更加符合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天文历法刘徽利用极限原理,得出圆周率(π)值为3.1416,后世称为“徽率”。祖冲之推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后世称为“祖率”。是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数学科学技术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创造了我国第一套绘制地图的科学方法,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明朝末年。《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人文地理。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地理学《齐民要术》是这一时期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最重要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农学玄学的流行与佛教、道教的发展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是形而上的哲理玄思。玄学家运用老庄的唯心主义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以清谈为主要形式,以“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为谈资,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作风上“自然”。魏晋名士们倾向于谈玄、饮酒、吃药、隐逸和追求个性。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玄学的流行与佛教、道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的发展时期。南朝梁武帝甚至把佛教抬高至“国教”的地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也曾先后两次灭佛,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道教逐渐定型并走向成熟,出现了众多道教改革家和理论家,《抱朴子·内篇》的问世,标志着金丹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确立。上层神仙道教开始蓬勃兴起。南朝齐、梁时期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神仙信仰系统。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传教基地,并形成了茅山宗,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七贤人。其中,嵇康、阮籍、刘伶和阮咸主张老庄之学,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从放达”,清静无为、纵情山水。最终,七人因对司马氏政权的不同态度而有不同的命运——嵇康被害,阮籍避世,王戎、山涛投靠司马朝廷。拓展阅读“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即公元196年至公元219年。“建安风骨”也被称为“汉魏风骨”。其中,“风”主要指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主要与作品内容及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的史学成就最高,与《史记》《汉书》一道被后世称为“前四史”。《后汉书》体例在沿袭前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变动,新增了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个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诗歌完成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同时,小说和文学评论也有一定的成就。通过诗赋等形式展现长期战乱后社会残破的现实,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史称“建安文学”。以风骨遒劲并兼具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而著称,因此后人也常用“建安风骨”来形容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人称“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南朝时期,“骈文”出现。骈文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婉转缠绵,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既有描写爱情的,也有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诚信道歉保证书范本
- 课堂规则我遵守不调换座位保证
- 货物买卖合同总览
- 质量上乘货源供应保证
- 购销合同保修范本范例
- 购销合同签订中的合同履行保障
- 贷款协议取消样本
- 贷款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 跨国技术服务合同
- 软件技术开发外包合同
- 2024年售后年度工作计划(4篇)
- 2024年学校中层领导竞聘演讲稿模版(4篇)
- 学校体育馆应急疏散预案
- Unit3lesson2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4年度国际教育培训合作合同
- 2024年网络安全培训课件: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 DB41T 2247-202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
- 金融知识进万家
- 冬季道路行车安全
- 江苏省苏州四市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电力设施日常维护保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