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考点二太平天国运动考点三辛亥革命考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考点回顾]1.侵华缘由: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发动斗争: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侵华。3.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获得侵略权益:开放口岸通商、割地、赔款、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内地游历、传教、开设工厂、设立租界、划分势力范围等。5.结果:近代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近代化进程。[考点深化]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19世纪40—60年头,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采纳武装侵略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国门,通过签订不同等条约攫取各种侵略权益,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2)19世纪70年头至20世纪初,老牌列强和后起列强既勾结又斗争,在接着实行军事侵略和商品输出的同时,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主动扶植代理人,并加紧进行资本输出和文化侵略,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2.近代列强侵华的规律性相识(1)侵华缘由:属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满意资本主义发展的须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原动力。(2)侵华方式:经验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逐步限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侵华方式的变更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亲密相关。例如,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要求;甲午中日斗争反映了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特点;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则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分割世界的要求。(3)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从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绽开拓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所确定的。(4)侵华格局:经验了从一国到多国,从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的变化;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考题印证]1.(2024.4·浙江高考·9)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斗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丘逢甲,1895年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绽开抗战,故①正确;徐骧,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②正确;刘永福,在台湾割让后,接着领导台湾民众抗日,故③正确;丁日昌,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甲午斗争前去世,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2024·天津高考·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看法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解析】题干中“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以及内容,推知清政府对于禁烟看法坚决,故A项正确;禁烟被英国政府作为鸦片斗争的借端,且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斗争得到美、法的支持,所以禁烟不行能得到各国政府公认,故B项错误;鸦片贸易在1858年的英法《通商善后条约》才被强迫合法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治外法权也叫领事裁判权,是1843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中取得的,而题干的时间为鸦片斗争前的禁烟期间,故D项错误。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回顾]1太平天国运动(1)起因:①主要缘由:鸦片斗争激化了阶级冲突。②干脆缘由:自然灾难;创立拜上帝教。(2)《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全部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平均主义,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3)《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4)评价:是历代农夫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2.辛亥革命(1)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2)结果: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并未变更中国的社会性质。(3)意义: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考点深化]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干脆背景定都天京天京变乱经济主见企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歼灭私有制主见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群众基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农夫革命的产物,脱离了农夫阶级的要求干脆作用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干脆推动了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行,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影响历史地位是几千年来我国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显明的资本主义色调,它反映了鸦片斗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寻求真理和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2.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四大突破及缘由(1)突破①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②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夫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③革命纲领:从农夫阶级确定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④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缘由①经济: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②阶级力气: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殊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气进一步壮大。③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④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考题印证]1.(2024·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马上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复原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显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复原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特别明确,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解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看法,解除C项;依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马上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解除D项。2.(2024·海南高考·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解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答案】A【解析】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更,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看法,故D项错误。考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回顾]1.五四运动(1)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3)意义:工人阶级起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中国共产党成立(1)标记:中共“一大”召开。(2)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国民大革命(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3)北伐斗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接着发展的基础。4.国共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标记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起先。(2)“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白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4)革命道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依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5)遵义会议:革命形势起先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无趣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6)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5.抗日斗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依据地进行“大扫荡”,奴化教化,殖民掠夺与统治。(2)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实行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长久抗战。(3)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宏大成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6.解放斗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2)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起先战略反攻。(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成功。(4)1949年4月,北平和谈裂开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考点深化]1.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的历程(1)探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①从中国的国情相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记着中国共产党起先相识到中国的社会现实。②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相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相识到必需联合农夫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相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心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出了一条夺取全国成功的正确道路。在创建井冈山等革命依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究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途、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状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途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的标记。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1)演化的过程: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验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①合作—对抗 ②再合作—再对抗(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1927年之后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冲突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缘由。②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当民族冲突上升为主要冲突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冲突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裂开,走向对抗。③国际环境: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看法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裂开。[考题印证]1.(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行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与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相识趋于一样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行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忱,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样”表述过于确定化,且材料讲解并描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解除A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解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确定化,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2.(2024.4·浙江高考·1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务是()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解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解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解除C项。3.(2024·北京高考·17)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依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气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心所在地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晋察冀抗日依据地是抗日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依据地,故选D项;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解除A项;晋察冀抗日依据地壮大了八路军的力气,不是新四军,解除B项;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心所在地,解除C项。4.(2024·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事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A.1840—1894年B.1895—1911年C.1912—1945年D.1946—1949年【答案】C【解析】“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表明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加,这个应当发生在民国成立之后,抗战成功之前,故C项正确;1840—1894年是在清末,在民国成立前,故A项错误;1895—1911年是在清末,民国成立前,故B项错误;1946年抗日斗争已经成功,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D项错误。【高频考点练兵】1.(2024江苏宿迁1月)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便利省事的方法。每种货物应当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吵……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B.“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答案】C【解析】材料“便利省事的方法。每种货物应当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吵”指的是协定关税,这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C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B两项错误;出卖了关税自主权却自以为外交成功,说明他们不懂近代外交,D项错误。2.(2024江苏南京、盐城1月)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输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而在1842年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起先发生变更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答案】A【解析】材料“镇江府……在1842年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敌对”是鸦片斗争,后果是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B项是其次次鸦片斗争的影响,C项是甲午中日斗争的影响,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它们均与材料中“镇江府……陷落”不符,解除。3.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究开启教化近代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政府由于怵于用英文与外国交涉,创办京师同文馆进行外语教学,这说明清政府探究开启教化近代化,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政府形成新的外交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政府面对新状况进行教化改革,而非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教化近代化,无法体现全面推动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4.1860年,英法联军占据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看法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A.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860年,英法联军占据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看法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对华关系相对友好,另一方面又对落后的清政府施压和实行经济侵略,主要缘由是美国国力相对不强,不能有效涉足亚太事务,只能谋求和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选C项;1860年左右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不是很强,解除A项;英美等国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利益,没有本质区分,解除B项;1860年美国内战尚未起先,解除D项。5.太平天国明令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真天命诏书》《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A.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见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的书籍,并且宣扬基督教教义,说明农夫阶级并未提出自己的思想,反映了其局限性,故选A项;材料仅仅是宣扬基督教,并未全盘西化,解除B项;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农夫阶级的利益,解除C项;当时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派系,并未实现思想的统一,解除D项。6.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辩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更反映出()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C.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辛亥革命前,一般人认为,提倡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并且人们对能否实施民主也争辩不休;但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也反映出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我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政治,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显示“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无法体现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7.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运用明末以来民间隐私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以此示意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峻B.是团结各反清力气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扬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答案】B【解析】由材料“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运用明末以来民间隐私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以此示意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孙中山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调的方式调动反清力气,故选B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而非孙中山的封建思想,解除A项;材料强调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举措而非宣扬革命思想,解除C项;由材料“民间隐私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可知“天运”纪年是民间反对清政府的纪年方法,解除D项。8.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志向的学校应当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志向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起先发生变更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确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据材料“‘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志向的学校应当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可知胡适认为学生行为体现了公天下是非的民主精神,故选C项;胡适的观点与革命道路无关,解除A项;材料“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是反专制而不是反帝,解除B项;据材料“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可知胡适是用传统文化赞扬五四精神而不是构建民主制度,解除D项。9.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与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见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值性,马上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答案】B【解析】国民大革命起先后,中国人民提出废除不同等条约、收回租界等要求。从材料信息看,英国提出“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值性,马上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这一举措体现的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既争夺又勾结,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10.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听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斗争的须要B.说明党主动探究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更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答案】C【解析】中共六大提出没收外国资本,是因为代表们相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除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斗争即将取得成功,复原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代表们欢迎外国来投资,故选C项;1945年民族斗争即将取得成功,故不是为了适应民族斗争的须要,解除A项;对外国投资看法的变更说明中国共产党主动探究革命道路而非对外开放的道路,解除B项;当时党正在探究对外经济政策,尚未到成熟阶段,解除D项。11.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主要部分。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览活动()A.有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B.消退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C.旨在提中学国人民必胜信念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主要部分”说明展览活动有利于唤醒人们保卫国家的意识,故选A项;“1936年夏天”国民党仍在坚持内战,解除B项;“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展品可以唤醒民族意识,不能保证成功,解除C项;“到1937年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解除D项。12.(2024江苏南京、盐城1月)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斗争前途表示乐观。时任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陈诚特别自信地表示:“或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以国军的力气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这一推断()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精确预估了斗争发展的走向D.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实力【答案】D【解析】材料“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斗争前途表示乐观”“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表明国民党将领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实力,误估了斗争发展的走向,D项正确,C项错误。1945年抗战已经取得成功,A项错误;1946年6月全面内战已经爆发,B项错误。13.(2024江苏扬州1月)“实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一作战战略构想是针对()A.徐州会战 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 D.淮海战役【答案】D【解析】材料“徐蚌作战”“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表明这一作战战略构想针对的是解放斗争时期的淮海战役,D项正确。徐州会战、百团大战和淞沪会战都发生在抗日斗争期间,与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