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1页
第05讲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2页
第05讲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3页
第05讲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4页
第05讲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5讲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解析版)【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单位,以及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间的单位,以及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了解:物质世界的尺度;秒表使用与读数;误差的概念;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4.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图像,会使用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5.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根据选择不同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6.理解: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的描述关系;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概念。【基础知识】专题一、本章知识网络专题二、归纳总结1.长度的测量※专题概述长度的测量在中考中属于常考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刻度尺的读数、特殊方法测长度,难点是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适当量程和分度值);(2)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图中,A为错误的视线,B为正确的视线;(4)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量的单位。3.长度的估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典例一如图所示为照片尺寸对照表的一部分,表格缺失了数字对应的单位,正确的单位应该是(一般证件照为一寸照片)()。尺寸名单位?一寸2.5×3.6二寸3.4×5.2三寸5.5×8.4A.m B.dm C.cm D.mm【答案】C。【解析】一寸、二寸、三寸照片,它们的长、宽单位应该是cm,不会是dm、m,假如是2.5dm,那么这照片的长度有一本物理书那么长了,假如是2.5m,这照片比一个成人的身高还要高,也不会是mm,假如是2.5mm,这相片也太小了。故选C。典例二下列仪器不能用来测量长度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A.日晷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故A符合题意;B.钢尺是生活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C.游标卡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精密仪器,故C不符合题意;D.千分尺是实验室和工程机械领域测量微小长度的精密仪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典例三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A.5.2cm,3.2cm C.3.20cm,3.18cm 【答案】B。【解析】由图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2cm−2.0cm=3.2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18cm−2.00cm=3.18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典例四如图,用一木质刻度尺测量物体边长,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A.B.C. D.【答案】D。【解析】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A错误;B.刻度尺未放正,故B错误;C.零刻线未与物体起始段对齐,故C错误;D.零刻线与物体起始段对齐,刻度尺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故D正确。故选D。2.时间的测量※专题概述时间的测量是中考中的常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双刻度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60min=3600s(1h=60min)。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确定秒针在大表盘的第一周还是第二周,看小表盘的指针是否过半。典例一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答案】0.1;3.90;278.5。【解析】[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2]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90cm-2.00cm=3.90cm[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靠近“5”,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24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5s,即秒表的读数为t=240s+38.5s=278.5s。典例二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答案】247.5;3.10。【解析】[1]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24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240s+7.5s=247.5s[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6.1cm对齐,估读为6.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10cm-3.00cm=3.10cm典例三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精确测量绕操场步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所用时间35min35s,停表分度值1s B.所用时间5min35s,停表分度值0.1sC.所用时间35min35s,停表分度值0.1s D.所用时间5min35s,停表分度值1s【答案】D。【解析】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3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5s,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典例四如图所示刻度尺测得物体长为______厘米,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______。【答案】2.80;2min41.6s。【解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从5.5cm刻度线开始,测量的直接读数是8.30cm,所以物体长是2.80cm。[2]如图停表中,分钟的读数是2min,但指针已超过2min与3min的中间刻度线,所以秒针指示的应是41.6s,所以停表的读数是2min41.6s。3.参照物的选取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专题概述1.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二是方便些原则。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2.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抓住“位置变化”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典例一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后落地阶段,航天员固定在返回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返回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B.以返回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运动具有相对性,以返回舱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固定在返回舱内,二者没有相对运动,故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和返回舱都不断接近地面,故是运动的,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典例二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与此前已和天和核心舱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携手遨游太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B.“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舟三号”是运动的;D.“天舟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答案】A。【解析】A.“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没有位置变化,则“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A正确;B.“天和核心舱”与地球有位置变化,则“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错误;C.“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舟三号”没有位置变化,则“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D.“天舟二号”与地球有位置变化,则“天舟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典例三古代诗人曾学下这样一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中“青山相对出”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 B.江岸 C.太阳 D.地面【答案】A。【解析】“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而青山相对于江岸、太阳、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江岸、太阳、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典例四中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请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与车窗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故A错误;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与铁轨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则硬币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与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与乘务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则硬币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4.速度的相关计算※专题概述应用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明确已知量的数值、单位和物理意义;2.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选用符合题意的物理公式;3.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意义不同,尤其注意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该段路程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之比。典例一描述物体运动的生活用语是“快与慢”,而物理专业用语是“速度”。“速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理解其物理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人的步行速度为1.2m/s,则它的物理意义是()。A.在1s内,人步行通过的路程是1.2m/s B.人步行1.2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1.2m/sC.在1s内,人步行通过的路程是1.2m D.在1.2s内,人步行通过的路程是1m【答案】C。【解析】AC.1.2m/s表示人在1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2m,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B.人步行1.2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故B不符合题意;D.在1.2s内,人步行通过的路程s′=vt′=1.2m/s×1.2s=1.44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二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作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2(a)、(b)所示,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则()。A.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 B.乙比甲早1秒经过P点C.甲比乙早2秒经过P点 D.乙比甲早2秒经过P点【答案】A。【解析】根据s-t图像可知,甲车通过PQ两点时间为3s,乙车通过PQ两点的时间为5s。由于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则乙通过Q点时,乙共走3s+3s=6s所以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故选A。典例三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B.由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但速度大小与物体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故B错误;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运动方向在发生变化,不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是指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典例四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则()。A.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m/s;B.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自行车在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解析】A.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因为在三个相等的1s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5.物体运动的图像※专题概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恒定不变,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公式s=v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图像越倾斜,说明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典例一国庆节期间,小明和小华分别乘坐甲、乙两辆车外出旅游。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0~10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B.10s~20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10s末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答案】D。【解析】A.由图像可知,两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辆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10~20s内,甲车的s﹣t图像为一水平直线,故甲车静止,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10s末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甲车在20s内的路程为100m,故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符合题意。故选D。典例二物理中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那两个图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A.甲乙 B.乙丁 C.乙丙 D.丙丁【答案】B。【解析】甲图时间-速度图像中,速度恒定为4m/s;乙图速度-时间图像中,速度恒定为5m/s;丙图速度-时间图像中,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增大,非匀速运动;丁图路程-时间图像中,路程与时间成线性变化关系,匀速直线速度恒定为则乙丁速度相同,故B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三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0~40s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5m/sC.相遇时,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出发【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0~40s内,图象为倾斜直线,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不是同时出发的,故D错误。故选C。典例四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2s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C.前2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东运动;D.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乙物体在0~2s内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第2s末以后物体乙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物体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保持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甲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末,甲是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此时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故B错误;C.前2s内,在相同时间内,乙物体运动的距离大于甲,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西运动,故C错误;D.前4s内,相同时间内,甲、乙物体运动的距离相等,根据,所以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D。6.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专题概述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设计实验测出路程和时间时关键。典例一常常用频闪相机来连拍记录物体的运动(拍照时闪亮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调整相机使连续拍三次图片用时0.4s,用该频闪相机拍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球,d为拍的第一个照片,如图所示,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1)小球从位置d运动到位置a所作的运动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速度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小球从位置d运动到位置a(刻度尺读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写出计算过程)()。【答案】不是;减小;。【解析】(1)[1][2]由图可知,小球从d到a的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因此小球所作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可知小球的速度减小。(2)[3]由图可知,小球从d到a通过的路程为从d到a所用的时间为,则小球从d到a的平均速度为。典例二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m/s。木块做的是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答案】1.80;0.9;匀速直线。【解析】[1]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2]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4时,频闪3次,故木块所用的时间为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3]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木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典例三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二十一世纪“超级工程”,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km,海底隧道全长5.6km),大桥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乙所示。(1)大桥上某处有如图甲所示交通标志,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2)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答案】小型客车限速100km/h;80km/h,没有超速。【解析】(1)[1]图甲所示的是限速标志,其物理意义是:小型客车限速100km/h。(2)[2]由图乙可知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用的时间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平均速度是所以轿车没有超速。典例四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分度值为1dm)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BC=__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5)vAB、vBC、vA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答案】;增长;大;0.5;0.25;vBC>vAC>vAB。【解析】(1)[1]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故实验的原理为。(2)[2]如果时间太短,测量时的误差会很大,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得的时间偏小,根据,路程一定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4)[4][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则,,,时间为所以vAB、vBC、vAC三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5)[6]因为,,,则vAB、vBC、vA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vBC>vAC>vAB【真题演练】1.(2022·四川自贡)目前,自贡九年级物理课本厚度最接近()。A.1cm B.10cm C.20cm D.50cm【答案】A。【解析】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中学生的食指宽度差不多,约为1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江苏连云港)如图所示,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 B.C. D.【答案】C。【解析】通过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可得,三条线段、、的长度它们的大小关系是,单凭感觉判断长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2022·江苏扬州)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五亭桥【答案】B。【解析】A.选垂柳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垂柳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选乘坐的船为参照物时,他妹妹的与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C.选河岸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河岸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选五亭桥为参照物时,他妹妹与五亭桥的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则他妹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2·四川内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对于静放在车厢内桌面上的苹果,发生相对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答案】C。【解析】A.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苹果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苹果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苹果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苹果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苹果的位置发生变化,故苹果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D.相对于关着的车门,苹果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苹果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2·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答案】A。【解析】A.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这是一个整体,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靠近这个整体,相对于“天舟四号”,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三号”是运动的,故A正确;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C错误;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6.(2022·湖南长沙)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答案】B。【解析】根据公式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题意。故选B。7.(2022·青海省)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A.旗杆 B.天安门C.升旗手 D.五星红旗【答案】D。【解析】A.以旗杆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8.(2022·四川凉山)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B。【解析】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错误;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故B正确;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B。9.(2022·湖南常德)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可知,0~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22·河南省)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解析】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故选B。11.(2022·四川自贡)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答案】B。【解析】A.由图中可知,物体在6s内运动路程为15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中可知,物体在前2内运动的路程为s1=5m,物体在最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s2=15m-5m=10m因s1<s2,故由可知,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小于最后2s内的速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图中可知,物体在2~4s内的运动路程不变,故可知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中可知,物体在6s内通过的路程为s=15m,故由可得,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22·湖北十堰)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_____s,停表读数是_____s。【答案】①.2.50②.0.1③.338.5。【解析】[1]如图甲,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2.50cm。[2]如图乙,为秒表,秒针盘每1s平均分成了10等分,故分度值为0.1s。[3]如图所示,5min过半,说明秒表盘读第二圈,读30s开外,故读数为5min38.5s,合338.5s。13.(2022·湖南常德)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_____cm。【答案】2.90。【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边所对刻度值为2.00cm,物体的右边所对刻度值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90cm-2.00cm=2.90cm。14.(2022·湖南衡阳)如图所示,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min,15min=___________h,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答案】①0.25;②静止;③运动。【解析】[1]某次跑步的时间为[2]以佩戴者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相对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手表是静止的。[3]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手表是运动的。15.(2022·四川德阳)从北京到上海直线距离约,轿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需___________h才能跑完这段路程:假如有一个小孩以的光速行进,他1s内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最多跑___________个来回(结果保留成整数)。【答案】①14;②107。【解析】[1]轿车跑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小孩1s跑过的路程

一个来回的路程为,他能跑的来回数。【过关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A.0.6m=0.6×100=60cmB.5.8m=5.8×100cm=580cmC.30min=30min×60=1800sD.2h=2×60=120min【答案】A。【解析】根据家用压力锅的普遍尺寸,18cm、20cm、22cm都应是锅身的直径。本题各个选项分析如下:A、正确。B、此锅太小;错误。C、面积单位不应该是cm;错误。D、容积单位不应该是cm;错误。2.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答案】C。【解析】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会导致测量不正确,是错误,不是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左边没有对准零刻度时,读数时应该用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减去左边缘对应刻度,而直接读数是由于测量者的失误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C.记录长度测量结果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符合题意;D.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尺垂直,如果不垂直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6.2dm B.6.20dm C.62cm D.620.0mm【答案】B。【解析】A.由题意可知,最小分度值为cm,故cm后面即为估读,而6.2dm,分度值为dm,故A选项错误;B.6.20dm,分度值0.1dm,即1cm,符合题意,故B选项正确;C.62cm,即分度值为10cm,故C选项错误;D.620.0mm,分度值是1mm,故D选项错误。故选B。4.小明测得一物体长度为1.578dm,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1mm B.1cm C.1dm D.1m【答案】A。【解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578dm即157.8mm,最后一位的8是估读的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小明乘坐爸爸驾驶的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側窗外并排停着的汽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去了,对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产生了幻觉;B.一定是小明爸爸突然在“倒车”;C.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向后运动;D.小明的汽车与右侧的汽车始终相对静止【答案】C。【解析】小明观察右侧窗外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后移动,是选择右侧向前移动的汽车为参照物的。故选C。6.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A.来来往往的行人 B.迎面而来的车辆 C.他所骑的电动车 D.街道两边的房屋【答案】C。【解析】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外卖小哥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只有和他自己骑得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来来往往的行人、迎面而来的车辆、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乙出发的晚,故A错误;B.由图可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前24s,甲相对于乙的位置一直在发生变化,故甲物体一直在运动,24s以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甲物体是静止的,故B错误;C.由图可知:第4s~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由图可知:整个过程中乙刚开始运动到8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430s时甲、乙速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答案】1mm、3.80cm。【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